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統編語文四年級教材好在哪裡

統編語文四年級教材好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3-08 17:47:27

⑴ 如何教好語文統編教材

1

減輕使用統編教材帶來的壓力

統編教材改動比較大,老師們拿到新教材,看到許多課文是新的,體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這套教材的「新」,並非以革命的姿態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顛覆,它是「守正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變化革新,是那種大家經過努力就跟得上的「創新」。所以不必焦慮,要以積極而又正常的心態來使用教材。

特別是高中語文統編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開使用的步子應當穩一點。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學就來個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採用新教法,這是時代要求,大家對語文教學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進教學。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語文教學說得一無是處,那並不符合事實,別把語文老師弄得「灰頭土臉」。其實我們就是那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要尊重歷史,有所繼承,有所揚棄,有所發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於各自的學情,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學校或者班級的條件,在原有基礎上去逐步調整、改進與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讓我們的教學更上層樓,關鍵是教師,老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必須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這需要時間,不可能靠幾次培訓就解決問題。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需要怎麼樣吃透教材、明確學習目標呢

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已經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全國統編教材該如何使用,教師和學生又該如何「教」與「學」?語文的學習成績,決定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我們需要學好語文。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增選古詩文、增加衍生閱讀量……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初步印象。

在統編新教材進入教學之後,高考命題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其中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提升、閱讀量的加大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

⑶ 如何用好「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

一、一年級為何要改為完認字,再學拼音
過去的教學都是學生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認字。這回改了:把拼音學習推後個把月,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這個改變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其實,傳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從認字開始,是在沒有注音幫助的情況下進行的。以前的蒙學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反復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統編本」多少有點回歸傳統。入學教育以後,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大的楷體字撲面而來,會給剛上學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個印象可能是一輩子的印象。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雪對風」等,很傳統,也很有趣。為什麼這樣安排?要的是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留給孩子們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認字後學拼音,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幼小銜接,放緩坡度。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學生而言,一上來就學拼音,比較難,等於給了一個「下馬威」,不利於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現在把拼音學習推後一點,能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我看拼音學習再往後推一兩個星期也無妨,總之是要想辦法讓小學生覺得語文學習挺有意思的。一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認字讀書的興趣,這比什麼都重要。
二、對剛上學的孩子而言,漢語拼音學習比較難,教學有何建議
老師們要明確,學拼音是為了識字,當然,還有普通話正音。拼音是認字的工具,但別當作閱讀的工具。漢語拼音只是拐杖,學會認字就可以不要這個拐杖了。所以,拼音教學要實事求是,降低難度。
例如,發音是比較難學的。學拼音當然要教發音的方法,但也不要過分要求。一年級能拼讀音節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節。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記的,但不強求背誦默寫。聲母、韻母的音節能夠書寫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講究。大致說來,就是一年級要求拼讀准確,二年級要求再熟練一點兒,也就可以了,別為學生增加額外的負擔。有許多學校一年級還學英語,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混淆在一起,老師教學的壓力是很大的。還有就是南方方言區的老師,為了訓練一個發音,可費老勁了,效果還不好。如果認識到漢語拼音就是一個認字的「拐杖」,普通話正音無非是為了溝通,那老師的壓力會小一點,輻射到學生那裡的負擔也會輕一點,教學效果不見得就差。
其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已經降低了難度,有些學校可能不注意。說到普通話的學習,也要實事求是,方言區的學生會用普通話溝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說得多麼標准、漂亮。如果方言區的老師能結合所在地區學習普通話時的發音難點,來補充設計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那就更好了。總之,學拼音就是幫助認字,不能代替認字。拼音對學普通話有正音作用,但不要把讀拼音當作學普通話的辦法。
另外,「統編本」語文教材的拼音教學內容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將拼音教學與認字教學結合起來,學拼音結合認字,彼此融通。對此,老師們也要重視。
三、《和大人一起讀》是什麼欄目?要列入教學計劃嗎
《和大人一起讀》是新教材的亮點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師或其他家庭成員與親友。一般而言,一年級剛上學的學生自己還不會讀書,所以需要大人和他們一起讀。這個欄目的用意是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學習方式。幼兒園主要是無紙化教學,聽故事多,到了小學就開始使用紙質的閱讀材料包括書本了。讓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讀,慢慢過渡到自己讀,這個過程需要大人的引導。因為以前的教材中沒有這個欄目,所以大家不知道在教學中如何處理。我建議教師把這個欄目納入教學計劃,但不要處理成一般的課,要把它看作課堂教學的延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讓家長少看電視、少打麻將、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也等於創造了語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教師可以適當給家長布置「作業」,讓他們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讀」。現在許多家長沒有和孩子一起讀書的習慣,教師可以先在教室里和學生一起讀,然後,通過家長會、家長課堂等形式,示範怎麼實施一起讀。
「一起讀」可以是朗讀,也可以是講讀,或者是對話式閱讀,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讀書,是書面語言的閱讀。「一起讀」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也不必布置作業,因為附加的任務多了,壓力大了,興趣就少了。應當讓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進行無壓力的自由輕松的閱讀。教師如果覺得教材中的一起讀的課文比較淺,也可以換,另外找一些作品來讀。《和大人一起讀》的教學目標,就是激發學生讀書和學語文的興趣。
四、「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有哪些變化
一個變化就是課文數量減少了,教學類型增加了。如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原來有41課,現在減少為32課,漢語拼音的課量也減少了,識字課卻增加了;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原有39課,現在也減少了,減少為29課。
將課文數量減少,對此,教師不要簡單地理解為「減負」(孩子們負擔重,往往不是教材、老師加重的,而是社會、家長加重的),而是教學內容與方式的調整,使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如重視口語、讀書等方面的內容,也更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升。
新教材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格外重視,這方面選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級就選了許多古詩。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整個課文的變化很大。課文的選篇標准強調了以下四點,即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同時要適當兼顧時代性。
大家會發現,有些經典的老課文又回來啦,沒經過沉澱的「時文」少了。
五、識字、寫字教學如何做到更有科學性
首先是實行「認寫分流,多認少寫」。這是「統編本」低年級語文教材的編寫原則。這樣做,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盡快過渡到獨立閱讀階段創造條件。認識字和學會寫,是兩個不同的目標,小學要求低年級認識常用字1600個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個),其中800字左右會寫,教師在教學中注意不要加碼。不要回到過去那種「四會」的要求,因為認、講、用、寫是很難齊頭並進的,那樣做效果可能欲速則不達。
新教材在識字教學的安排上是有講究的,大家在教學中要認真體會。一般而言,只要按現教材設定的各個階段目標推進,學生到二年級下學期大致可以實現獨立閱讀。大家要注意,一年級上冊後面附了一個《識字表》和《寫字表》,這是一個「識字寫字基本字表」,要求會認300個字(這300個宇應當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lOO個會寫的字;一年級下冊附400個會認的字,200個會寫的字。有的老師會問:這些字是怎麼來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讀課文,才安排學的嗎?不是的,它們是依據對小學生閱讀的字頻調查來確定的。先認這些字,才可能盡快過渡到獨立的閱讀。而且從字理、字結構來看,先認識這些字,也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認識更多的字。
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認字」內容,就是說,不完全依賴拼音認字,還要多通過字形、結構、偏旁等去認字。如果單純依賴拼音識字,可能會拖累識字的效率,不利於盡快進入無拼音的實際閱讀階段。在教學中,老師們要重視范讀、熟字帶生字、盡量勾連口語詞等。在教第二、三單元時,要鞏固和復現之前認識的漢字,避免回生。一年級要盡量照顧到多元識字,到二年級下學期,一般就掌握多元認字方法了。那時,學生不僅會拼音識字,還會根據上下文猜讀、根據形聲字構字規律猜讀等方法了。新教材「多元認字」的教學思路,老師們應當多加關注,加強研究。
六、如何上好古詩詞的課
「統編本」語文教材的古詩文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29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很多,增幅達80%左右。初中6冊教材中用古詩文的分量也加重了。
怎樣教好古詩文的課?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誦讀,讀得滾瓜爛熟,不用進行過多的闡釋,也不要太多活動,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比如,給一年級學生講《春曉》,講春天到來的感覺以及那種發現,讓孩子大致懂得寫了什麼,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就可以了,不要讓孩子去記什麼「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類,因為「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類,不是一年級孩子能理解的。
講王維的山水詩,也不一定非得往「熱愛大自然」上面靠,讓小學生安靜下來,體會一下詩中表達的那種「靜」,我看就可以了,不必添加許多成年人理解的內容。
古詩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學生一時說不清美在哪裡,總之是積淀下來,有所感覺了。現在有些古詩詞教學過於煩瑣,像做外科手術,把那種「美」都給弄跑了。比如,有一些老師教《靜夜思》,教案設計的程序就很煩瑣。首先放一個視頻,視頻中有月亮,老師問學生:「你想到了什麼呀?」有的還讓學生發表一個感慨,說:「月兒圓啦,人團聚了,多美好啊!可是偉大的詩人李白卻無法回家。他隻身離家在外,看到圓圓的月亮,想起他的故鄉,想起他的親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過寫詩排走心中的寂寞。」這就有點「繞」,還有點「酸」,小學生怎麼會有興趣?有的老師還逐字逐句地講解,安排各種活動.什麼李白的詩中有幾個動作呀,分解一下,讓孩子們演示一下什麼叫舉頭望明月。這多累贅呀,於是靜夜思中的「靜」跑了。
小學生學古詩文,是比較難的,要求別過高,不必在所謂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有的教案總喜歡來個三段論——「知作者,解詩意,想畫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領。
要不要把「國學」當作課程?我在這里非常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必要。「國學」這個概念很復雜,在晚清是為了抵禦「西學」、拯救國粹而提出的,當時是「國將不國」之學,帶有保守主義的意味。這些年有些人張揚「國學」,也許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什麼是「國學」?我們會發現范圍太大,很籠統,而且精華與糟粕糾纏,又很復雜。我看還是提「優秀傳統文化」為好,這是中央的提法。至於「國學」不「國學」,學界都還弄不清楚、有爭議,我們中小學不要去套用。
社會上有人開設了讀「三百千」的班,說那是「讀經」。這就誇張了。「三百千」是古代開蒙的讀物,主要是認字用的,小學生讀一讀也無妨,但要注意「三百千」並不是「經」,里邊也有許多不適合現代人格發展的糟粕。小學不要開設什麼「讀經」班,多讀點優秀的古詩文就挺好。
七、「統編本」語文為何要強調課型的區分
課型的區分在一年級還不太能看出來,到了三年級,課文就分為兩種類型,或者兩種課型,一是精讀課,二是略讀課。初中教材將「精讀」乾脆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加上課外閱讀,就建構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精讀課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舉例子、給方法、激發讀書的興味;而略讀課主要讓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自己去試驗、體會,很多情況下,略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課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那麼小學怎麼上好精讀課?一是要安排好預習,不要布置太多作業,主要就是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作鋪墊和引導,激發閱讀的興趣。教讀的重點是教閱讀的方法,同時也適時教一些寫作方法,兩者結合起來。略讀課是把教讀課的方法沉澱運用。老師不要多講,就讓學生自己去讀。有些老師可能不放心,還要為略讀課安排討論或者作業,這是不必要的。
我特別要說說另一種課型的混淆,那就是不管教學什麼文體,無論小說、散文、詩歌、童話、議論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教學程序和講法。有的上詩詞課,也要分析主題意義;上童話課,就和教學小說差不多,還是人物性格、藝術手法分析;等等。不同的文體課型應當有變化。何況課型不變化,沒有節奏,老是那一套,學生能不膩味?
「統編本」教材在課型問題上有許多探索,比如對文體特點的提示,以及對不同文體閱讀方法的要求,等等,都是有用意的,老師們要重視。
八、為何要提倡閱讀教學的「1+X」
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學生讀書少、不讀書。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如果光是教課文、讀課文,不拓展閱讀量,那麼無論怎麼用力,語文素養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統編本」語文教材比起以往的教材,更加註意往課外閱讀延伸了,但閱讀量還是不夠。所以我主張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鼓勵學生讀一些「閑書」,也就是和考試甚至和寫作並不一定「掛鉤」的書,鼓勵讀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起讀書的興趣。當然,我們的語文課要改一改,不能滿足於精讀精講,不能要求閱讀全都圍繞寫作,還要在精讀精講之外,交給學生各種實用的讀書方法,比如快讀、瀏覽、跳讀、猜讀、群讀,還有非連續文本閱讀、檢索閱讀,等等。「統編本」語文教材在不同文體的閱讀以及多種讀書方法的教學方面,開始做一些嘗試。這是新課題,希望老師們也支持。
所謂「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也沒關系,慢慢就弄懂了。這就是為了增加閱讀量,改變全是精讀精講而且處處指向寫作的那種教學習慣。
一、二年級的新教材就有延伸閱讀,高年級會更多些。小學中高年級以及初中教材,幾乎每個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新教材實際上已經把「延伸閱讀」部分納入教學體制,並嘗試設置一些檢測評價。一線老師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去探索、研究適合自己教學的可行的辦法。這肯定是一個教學的創新點。
老師們也想實施「1+X」,可是拓展閱讀的課文到哪裡去找?這里介紹一種,那就是由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組織編寫、人教社出版的《語文素養讀本》。其選文的經典性、可讀性都比較好,能大致配合新教材各個年級、學段的教學目標,從小學到高中共24冊,每學年2冊,大家可以參考選用。
九、怎麼設計「快樂讀書吧」課
「快樂讀書吧」課,每學期一兩次,每次安排某種閱讀類型,比如,兒童故事、童話、寓言、民間傳說、科普讀物,等等。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接觸各種文體類型,有基本的文體知識,激發他們閱讀各種類型讀物的興趣,有意識地讓他們去掌握一些讀書方法。不要將這種課處理成一般的課文學習,老師可以舉一反三,講一點相關的讀書常識,包括書的類型和閱讀方法,主要是引發興趣,讓學生自己找書來讀。
十、如何在教學中處理語文知識的講授?新教材有無語文知識體系
為了防止應試式的反復操練,這些年的課改提出語法修辭和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要體系化,要「隨文學習」。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問題是,如今的語文教學又出現另一趨向,就是知識體系被弱化。很多老師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結果教學梯度被打亂,必要的語文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得不到落實。有時課上得滿天飛,可就是沒有把得住的「干貨」。
針對這種偏向,「統編本」語文教材做了一些改進。一是每個年級和各個單元的課程內容目標力圖更清晰,教學的要點也更清晰,要讓一線老師備課時了解應當有哪些「干貨」,做到「一課一得」。
「統編本」語文教材已經在努力重建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的體系,這是「隱在」的體系,不是「顯在」的。不刻意強調體系化,還是要防止過度的操練。老師們了解這一點,教學中就要胸有成竹,知道每個年級的語文學習大致達到什麼要求,通過哪些線索去逐步實現,每單元甚至每課的知識點、能力點在哪裡,等等。在教學實施中不去追求「體系化」,但還是要有體系的。怎麼去掌握新教材的知識體系,又怎麼在教學中落實那些知識點和能力點呢?我這里給大家一些建議,也許備課時用得上。
一是參照教師用書。教師用書會有知識點、訓練點的提示。
二是看單元導語。每個單元都會提出教學的要點。
三是研究思考題和各個欄目的要求。思考題往往體現對知識點或語文能力訓練的要求。語文知識的教學必須加強,但還是以「隨文學習」為主,不要從概念到概念地講解。
十一、不要濫用多媒體,祛除語文的煩瑣病
老師上語文課時,在低年級可以用一點多媒體,但越往高年級走,越要減少。濫用多媒體,是一種流行的「煩瑣病」,是一種災難。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各種畫面、音響與文字,目迷五色,課堂好像是活躍了,可是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被擠壓了,對文字的感受與想像被干擾了,語文課非常看重的語感也被放逐了。大家想想看,在講王維的詩時,老師還沒有講,先把一個山水畫在PPT上放出來……如果是讓孩子們自己讀、自己想該多好啊!因為每個人的體會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要定格學生的思維。建議老師們的語文課不用或少用多媒體,讓語文課重新回到樸素本真的狀態中來。少用多媒體,祛除煩瑣病,這也是在新教材使用中給大家的建議。
有些老師過多依賴多媒體,有的老師得了「網路依賴症」,整個備課教學離不開網路,什麼都依賴網上給結論,可是網上往往只有結論,沒有過程,容易讓人的思想碎片化、拼貼化。如果老師不讀書,只讀一點備課用的簡單材料,日子久了,專業能力就會曰漸退化。
現在許多老師都不會用筆記筆記,也不會板書啦,真是可惜!其實板書的過程多美呀,那感覺和放果是PPT代替不了的。奇怪的是,一方面我們的老師不板書了,另一方面又要增加書法課。我主張語文老師還是要把字寫好一點,要有板書。
還有就是讀書問題,如果老師不怎麼讀書,那怎麼能讓你的學生多讀書呀!有的家長在那裡打麻將,打得天昏地暗,卻不斷地回過頭來吆喝他的孩子好好做作業。這可能嗎?老師們很忙,抱怨沒有時間讀書,可是每天看手機、微信的時間有多少呢?語文老師要博雅一點,給學生做個榜樣——少看微信,多看書。

⑷ 四年級語文數學教材書買哪種最好

根據地方課本要求購買,不同的地區學生使用的課本不一樣,建議選好版本從新華書店或網上等渠道購買。

⑸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特點

選文方面是一個最直觀的變化,先說一說統編版教材在課文數量上的變化。和原來人教版比較課文數量減少了,比如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原來有41課,現在減少為32課,漢語拼音的課量也減少了,識字課卻增加了;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原有39課,現在也減為29課。三年級下冊,老版教材32課,新版28課。
課文數量減少,是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調整,使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重視口語、讀書等方面內容,也更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升。新教材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各格外重視。
二是靈活的單元結構體例
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結構是分單元組織教學,若干個板塊的內容穿插安排在各個單元之中。小學低年級分三個板塊:一是課文,二是識字,三是漢語拼音。在目錄里很明顯就能體現出來。到了三年級,沒有識字單元,每冊有一個習作單元,上冊一個閱讀單元,下冊一個綜合性學習單元。
三是重視語文核心素養,重建語文知識體系
「部編本」語文教科書如何體現知識體系和能力點?有四個「渠道」。

⑹ 怎樣用好小學語文統編教材

統編教材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雙線結構」,「語文要素」是本單元語文學習的重點。一篇自然的文本,可能有多個教學點,但當一篇自然的文本到了單元中時,它就有了編者的意圖。備課時,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要素,要緊扣語文要素和課後練習題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准確解讀語文要素,把握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教學時,只需要引導學生藉助具體事物體會作者的情感,發現事物特徵與抒發情感之間的聯系即可,不要讓學生刻意區分某篇文章是「借物抒情」還是「托物言志」。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學生能對明顯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有所體會和感受就可以,不需要對所有的描寫都進行動態或靜態辨析。

(三)略讀課教學定位要准確

1. 略讀課依據學習提示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2. 學習過程要體現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

對於略讀課,學生能大體知道文章內容就行,不用深究課文里的遣詞造句;教學環節切莫復雜化,放手給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以鍛煉學生的略讀能力。

3. 識字教學不能忽略。

略讀識字教學有不同的處理,如是生字較多,就需要讓學生初讀課文時候先認識生字,自主交流識字方法,教師再檢查學生學習情況,作適當的引導。如果是課文生字較少,可以在學習完課文內容後再集中交流。

二、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建議

(一)明確一個概念:提高閱讀速度≠速讀

「提高閱讀速度」重在關注和指導學生的閱讀過程,強化學生閱讀時的「速度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提升閱讀速度的一般方法,在學生原有閱讀基礎上提高閱讀速度,而不是學習「速讀法」。

(二)藉助閱讀提示,落實訓練重點和方法

四篇課文的學習提示明確提出了每課所承擔的訓練重點和方法。教學時,要根據每課的情況具體安排,例如,第一課要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告訴學生記錄時間的方法;第二課訓練在先,否則無法進行;第三課要關注文體特點,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句;第四課要學會梳理和篩選問題。

(三)學習在課內,練習在課外

提高閱讀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提醒學生課外閱讀時有意識地運用相關策略和方法,以落實「學習在課內,運用在課外」,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習作教學建議

(一)普通單元習作要注意的內容

1. 關於「寫清楚」和「寫具體」

對於寫人寫事的文章來說,寫清楚就能圍繞一個事情,寫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讓人大體清楚明白就可。寫具體是在寫清楚起因、經過、結果的基礎上,基於表達和立意的需要,再對經過的某些重點過程詳細地描述。

2. 高年級寫人習作的要求

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要在中年級寫人的基礎上,結合一二件具體事例寫出特點。習作前,可引導學生回憶《將相和》一課中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特點,然後引導學生思考,他們兩個的特點是從三個具體事例中歸納出來的。從而讓學生明白,原來,寫人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

3. 縮寫故事

第三單元的習作內容是「縮寫故事」,引導學生將較長的故事縮寫成簡短的故事。教學時,可讓學生藉助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學習縮寫的方法。例如:縮寫故事時,主人公的基本情況等重要信息不可遺漏,可以通過摘錄重點詞的方法直接提取;關鍵情節適當概括,過程不必詳細展開等。

4. 學列提綱

第四單元的習作話題是「二十年後的家鄉」,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結合範例,從題目、開頭、中間和結尾等方法構思自己的習作提綱。學生第一次列提綱,有可能會眼高手低,教師要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同學間相互提修改建議。

(二)習作單元的教學建議

1. 精讀課文的指向的不是閱讀理解,而是從閱讀中學表達。

作為普通閱讀單元中的課文,《太陽》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太陽的特點,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但作為習作單元中的《太陽》,教學目的不僅僅在於了解太陽的特點,而要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其好處並學會運用。

2. 習作例文定位要正確,使用要適當。

習作例文,不等同於略讀課,這應該是所有老師要達成的共識。習作例文既可以在習作前指導習作時,也可以在學生習作完成後,評講學生的習作時用。

3. 准確定位各板塊意圖,靈活處理各板塊的關系。

教學時,要靈活處理各板塊之間的關系,不一定必須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進行。例如,「初試身手」即可以與精讀課文相結合,也可以與大習作相結合。

(三)習作教學的建議

1. 習作課的課堂結構要合理,要壓縮作前指導,重視過程性指導。

課堂上,要壓縮指導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出來讓給學生動筆寫,寫完以後再交流討論,進行修改。其次重視過程性指導,例如習作單元中的「初試身手」,就是先讓學生試寫一兩段,教師再進行指導,這樣的指導既有針對性,學生繼續寫單元習作又能夠落實到。

2. 落實修改和交流環節,形成自主意識。

學生先自我修改,再和同伴修改,修改時,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避免面面俱到,而又蜻蜓點水。

⑺ 聽完培訓, 您對統編教材的使用應該有哪些變化

摘要 您好,對使用統編教材的一些看法

閱讀全文

與統編語文四年級教材好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4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1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7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39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4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0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