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5下語文書最後1課是什麼

5下語文書最後1課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29 05:32:25

A. 語文課文《最後一課》作者是﹖

阿爾豐斯·都德 (阿爾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國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1840年5月13日生於普羅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於巴黎。代表作:《小東西》《達拉斯貢城的達達蘭》《柏林之圍》《最後一課》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法國南方一個破落的絲綢商人家庭,迫於窮困,十五歲起就獨自謀生。先在一所小學校里擔任學生自修輔導員。後來到巴黎,從事文藝創作,過著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發表了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們注意。1868年,長篇小說《小東西》出版,獲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贏得了著名小說家的聲譽。《磨坊文札》以都德故鄉普羅旺斯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描寫資本主義社會里小人物的苦惱和不幸,抒發作者對家鄉自然景色和風土人情的懷戀之情。《小東西》半自傳式地記敘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經歷,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描繪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1873年,他發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故事集》,就是以這次戰爭為背景的。《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最後一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自己祖國短暫擁有的土地的眷戀。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法國激進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都德一生寫過近百篇短篇小說。每篇一般兩三千字,文筆簡潔生動,題材豐富多彩,構思新穎巧妙,風格素雅清淡。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事跡
他出生於法國南方尼姆城一個破落的絲綢商人家庭,迫於窮困,十五歲起在小學里擔任監學(類似自修課輔導員),獨自謀生。
都德的父親是個商人,母親對於文學有特殊的愛好,酷愛讀書,不善於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聰穎過人。他很小的時候就練習寫詩,而且注意觀察生活。在里昂中學讀書時,他經常到書店博覽群書,涉獵廣泛,擴大了知識視野。1855年,父親破產,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自謀生路。他15歲就到阿雷小學校任自習輔導員。兩年之後,由於哥哥的幫助,到了巴黎,在貧困的境遇中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中的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最後一課》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小說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並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於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8年、1896年又先後發表了《故事選》與《冬天故事》。後被選入中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但是同時,《最後一課》有明顯偏袒法國之嫌,在17世紀,阿爾薩斯長期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並且說德語,法國是通過三十年戰爭中的侵略性行為掠奪來的,普魯士只是在收復失地,而不是侵略,這些在歷史文獻上是公認的。本文中卻大肆美化法國的侵略行徑,掩蓋了歷史事實,歪曲了普魯士的形象。
普法戰爭以後是都德長篇小說的多產時期,共創作了十二部長篇小說,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揭露資產階級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劃巧於鑽營的資產階級政客形象的《努馬·盧梅斯當》(1881)、《薩芙》(《方妮》)(1884)、《不朽者》(1888)等。
《最後一課》(人教版七年級下改寫課文)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過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朗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別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裡挺難受,連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朗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麼專心,教室里那麼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
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所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後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田園牧歌般的《磨坊文札》又是一種知識分子寫作,這印象是在與法國另一位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相比較得來的: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項鏈》那樣的環境,都是赤裸裸的一派世俗(或曰現實)景象,可沒有都德式溫情脈脈的面紗籠罩。這里且不論優劣短長,只是說,都德短篇小說有他獨特的氣質,他筆下的世界是一個被作家的柔情蜜意過濾了的世界,恬靜、清朗、精緻,就連苦難也是安穩的,絲毫沒有崢嶸、乖戾之氣。

不知道都德的磨坊生涯是否結束於普法戰爭,抑或在其後才開始?若在戰前,那就更可理解都德的《最後一課》何以如此沉鬱悲愴;若在戰後,那是對作家心靈的最大安慰。

關於《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篡奪了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後,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脫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1870年7月19日,普償法戰爭爆發。結果法國慘敗,皇帝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軍投降。此後戰爭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普魯士由被侵略者變為了侵略者,長驅直入,包圍了巴黎。但當時的政府奉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合約,賠50億法郎,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割讓給普魯士。從此這兩個地區的法國人民淪為亡國奴《最後一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

B.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書部分課文

19 草船借箭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弗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開頭部分周瑜與諸葛亮軍中議事,周瑜步步緊逼,其毒計可謂蓄謀已久,大有天衣無縫、諸葛亮必死無疑之感。諸葛亮沉著應對,還出乎常理地將造箭時間降至三天,使得周瑜都認為在開玩笑。借箭時,曹營萬箭齊發,諸葛亮飲酒取樂,完後還大呼謝謝,使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諸葛亮,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他神機妙算,對周瑜的險惡用心瞭然於胸。但他不動聲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並按周瑜意願立下軍令狀。周瑜大喜過望,以為陰謀得逞,諸葛亮對借箭妙計進行了通盤考慮和周密安排。他算到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後必然疑惑,但絕不會直問原因,所以請魯肅同船取箭,做個見證,回去好向周瑜講述取箭經過,給周瑜一個迎頭悶擊,讓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陰謀的慘敗。周瑜,智謀過人,但他自負,妒賢忌能,他以作戰急需為名,設造箭之計,事出為公,諸葛亮不好推辭。讓諸葛亮自入圈套,還立下軍令狀,人證、物證俱全,諸葛亮有口難言。此計之毒,非一般人所能破解。此外,文中還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魯肅、多疑謹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這是經典作品的藝術魅力。

選編本文的目的,是通過對故事情節的了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這是教學重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諸葛亮。這是周瑜設好圈套,明裡共商軍事,暗裡設陷阱害人,明知故問。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這正中周瑜下懷,於是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從周瑜不動聲色的話中反映出他的險惡用心。

②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這是諸葛亮為借箭所做的准備。船和軍士,是諸葛亮借箭的基本條件,將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是偽裝,船兩邊放草把子,是為了受箭。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又顧全大局,可以信賴,特向他借船。諸葛亮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軍令狀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

③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大霧漫天」,到處都是大霧。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准確。正因為「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大。軍士「擂鼓吶喊」,既是為了虛張聲勢,製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諸葛亮考慮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利用大霧的天氣,前去「借箭」。

④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是因為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這一笑,笑出了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笑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⑤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樣既能兩面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也便於箭滿後順風順水返回,省去調頭的時間。諸葛亮過人的智慧可見一斑。敢逼近曹操受箭,進一步說明諸葛亮對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的性格了如指掌。此行「借箭」,輕輕鬆鬆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枝箭。諸葛亮謀劃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僅顯示出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也體現了諸葛亮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機妙算,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根據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於把握全局;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草船借箭的前前後後,的確說明了諸葛亮神機妙算。這句話照應了課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正因為諸葛亮「挺有才幹」,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為他有才幹,才能挫敗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

(2)對詞語的理解。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軍令狀:接受軍令後寫的保證書,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務,願依軍法治罪。

遲延:耽擱,拖延。

疑惑:本課指心裡不明白。

調度:調用。

虛實:虛和實,泛指內部情況。本課指曹操因江上霧大,不了解對方的情況。

弓弩手:弩,古代兵器,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弓弩手,古代軍隊中負責射箭的兵士。

丞相:古代輔佐君王的職位最高的大臣。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調度、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三、教學建議

1.「三國」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若有條件,課前,可布置學生收集有關三國的故事讀一讀,或者聽人講講三國的故事,以幫助學生感知「三國」這段歷史,為理解課文做准備。

2.教學時,可以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圍繞題目質疑,如,「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草船借箭?」「怎樣用草船借箭?」「結果怎麼樣?」根據質疑,學生自主讀書,讀熟課文,理解文章的脈絡,大體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後,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如,周瑜為何設造箭之計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為什麼能借箭成功,可採用讀、議、演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節。最後,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幾個人物進行評價,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並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三國演義》。若有興趣,也可以收集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卡片、成語、歇後語、對聯等,利用班隊會開展有關《三國演義》的主題活動,感受經典。

3.感受人物形象,特別是諸葛亮、周瑜的形象,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有兩種思路可供選擇:

一種是演繹的方法,即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先概括人物特點,再圍繞初步概括出的人物特點,開展閱讀活動,不斷深化對特點的認識,如,感受諸葛亮的形象。先在學生充分閱讀,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然後引導學生緊緊扣住文本,抓住「神機妙算」一詞進行研讀:你從哪兒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教師可在學生研讀中穿針引線,通過教師的精當的點撥來深化研讀,比如,諸葛亮在跟周瑜立軍令狀之前,到底想過些什麼?為什麼選擇在「第三天」?為什麼把船連起來,「一字兒擺開」?從諸葛亮的「笑」中可體會到什麼?通過研讀來豐富學生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

另一種是歸納的方法,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直接去研究人物的言行,看看文中的人物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為什麼這樣說,這樣做。研究後,再來談談對人物的認識。如,感受周瑜的形象,以初讀為基礎,先畫出寫周瑜言行的詞、句,然後逐句細讀,邊讀邊思:他為什麼提出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為什麼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最後回顧整理:從中感受到什麼或有什麼體會。

4.課文中人物對話較多,特別是第2自然段,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特別能反映兩人的特點,被稱為經典之筆,對這一段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可以分角色朗讀為主,進入情境,揣摸內心,加深理解。先把諸葛亮和周瑜兩人的對話畫出來,再邊讀邊想邊議:他倆每次對話時,各人心裡可能會想些什麼,是什麼表情,可能會怎麼做,還可想像一下當時帳內的情景和旁人的言行。邊議邊讀,讀後評價:是不是把當時的情景和人物的特點讀出來了。評價後再讀,也可以邊演邊讀。通過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讓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學生頭腦里立起來,豐滿起來,鮮活起來。

5.本課生字較多,生字中,「擂」,應讀léi,不能讀lèi;「丞」,讀chéng,不能讀céng;指導寫字時,「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與「廷」區別;「援」的右邊是「爰」不是「愛」;「丞」字應提醒學生注意筆順。本課要求學生正確讀寫的詞語較多,這些詞語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現在已不常用的詞語,如,「都督、軍令狀、弓弩手」,另一類是如今仍常用的詞語,如,「推卻、調度」。教師要注意分類指導,對不常用的詞語,要求學生知曉大意,能夠讀寫。對常用的詞語,要求學生理解意思,正確讀寫,積累運用。

6.課後安排了4道思考練習題。第1題提出了分角色朗讀課文的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本課中,對於理解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教學時,要精心安排,充分運用。第2題提出了讀、講故事的要求,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想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可作為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中基本內容的重點予以解決;「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可作為本課閱讀結束階段的重要內容予以落實。第3題結合課文中的兩個關鍵句子,提出了幾個需深入理解的問題,這幾個問題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全文的內容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時,要特別關注這幾個問題。第4題是要求抄寫本課新學到的詞語。課文後面還安排了「資料袋」,內容是《三國演義》簡介,可作為本文教學結束時的拓展資料組織學生閱讀。

閱讀全文

與5下語文書最後1課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