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如何進行課堂導入案例

語文課如何進行課堂導入案例

發布時間:2023-06-29 14:42:08

Ⅰ 語文課的導入方法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一、利用舊知導入法

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已經學過的舊知識導入新課,是教師比較常用的課堂導入方式。

孔子雲:「溫故而知新。」溫習舊知識,用已知知識做鋪墊,從中找到與新知識的結合點,順勢過渡,從而引出新知識的學習,既能使學生鞏固強化舊知識,又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加強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一舉多得,極有實用價值。

二、問題導入法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經常會問很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根據課文內容提一個有趣的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以求解開疑團。

如教學《大海的歌》時,在上課伊始,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海嗎?」很多學生說:「看過。」「那麼你們認為大海會唱歌嗎?」「不會。」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但是老師說,大海會唱歌。」話音剛落,學生就議論開了,滿臉不信的表情,「怎麼可能,大海怎麼會唱歌呢?」教師微笑著說:「同學們,想知道大海為什麼會唱歌嗎?它又是怎麼唱歌的?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在後面的教學中,教師圍繞問題展開教學,緊緊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憤悱」的狀態下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去探求知識。

三、揭題法

題目是文章的「題眼」,可以揭示文章的主題,教師如果能從題目入手,進行分析解讀,就能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對重難點知識有所了解。這種方法一般在成語故事、童話、寓言故事一類的課文中運用。如教學《狐狸和烏鴉》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運用這種導入方法。教師說:「同學們,看這個題目我們就知道講的是狐狸和烏鴉的故事。

在一棵大樹上住著一隻烏鴉,它找到了一塊肉,非常高興,嘴裡叼著肉站在樹上。這正好被一隻狐狸看見了,它很饞,想得到這塊肉,於是,它就使用計謀騙了烏鴉。你想知道狡猾的狐狸是怎麼騙了烏鴉的嗎?下面就讓我們在文章中尋找答案。」這樣揭示主題,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開始新課的學習。

四、創設情境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所以,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需求來進行教學。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學習。

比如《鯨》這課是一篇說明文,比較枯燥,學生不願意學習,或者根本不能產生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情境:海底世界的動物們要舉行魚類舞蹈大賽,歡迎所有的魚類來參與。小鯨知道這個消息後非常興奮,因為它覺得自己的舞跳得很好,肯定能拿冠軍。於是,它興高采烈地來到比賽現場,躍躍欲試地去報名,結果卻被擋在了門外。「為什麼我不能參加比賽?」「因為你不是魚類。」「我不是魚類?我生活在水裡,從不上岸,怎麼不是魚類呢?」小鯨覺得非常委屈,哭著回家找媽媽去了。如果你是小鯨,你會怎麼問媽媽?小鯨的媽媽會怎樣安慰它呢?它真的不是魚類嗎?在這樣的情境建構中,使得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會高漲起來,會非常投入地進行學習。

五、故事誘導法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小學生正處在充滿想像和幻想的時候,他們對童話故事情有獨鍾,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故事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就可以用故事的形式來講述課文:「從前,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疼愛她的奶奶和媽媽都不在人世了,她每天都要去賣火柴,就是大年夜也是如此。大年夜的晚上,家家戶戶都是歡聲笑語,只有她走在空盪盪的街上,沒人買她的火柴,她還不能回家,天好冷,她好餓、好冷、好孤單……」用這樣的故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就把學生的情緒激發了出來,使得學生牽掛著主人公的一舉一動,自然而然地就能全情投入,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六、音樂導入法

音樂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是激發人體情感的催化劑,用音樂導入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到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系的歌曲在課堂上播放,引入新課學習,從而可以克服學生的緊張情緒,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比如教學《二泉映月》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放一段《二泉映月》的樂曲,優美的旋律一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如,在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時,教師可以將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放給學生聽。

聽著優美的歌曲,學生的情緒非常飽滿。教師再導入新課時,學生便自然而然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類思想、語言藝術的集中體現。學生一般對哲理性比較強的名言警句有很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用名言警句來進行課堂導入,這樣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比如學習《晨讀》時,教師可以用周恩來總理的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認真學習。

八、猜謎激趣法

給小學生猜謎語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用這種方法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思考,自然而然地投身學習。

比如,在教學語文第三冊《看雪》這課時,教師可以引用關於雪的謎語:「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然後讓學生猜一猜是什麼。學生在猜出答案後,教師還可以展示很多美麗的雪景。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氛圍非常輕松愉悅,學習效果也非常好。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只要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就是好的導入方法。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做好課堂導入,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九、渲染導入法

這是一種運用形象生動,情感激昂的語言開講,創造適宜的環境氣氛,引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進而吸引學生的導入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抒情性文章的教學。

如學習《濟南的冬天》等寫景抒情的課文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虛擬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從而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的詩意的畫境,它帶給了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的極大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可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十、實物演示導入法

實物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新課之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利於理解。

如在教學《核舟記》一文時,我先在課前展示了核舟的投影片,然後向學生介紹核舟的實際大小,長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再請學生試著用紙疊一個這樣大的東西,大家疊出來之後發現只有半個粉筆那麼長,高度還趕不上粉筆的直徑。接著我又讓他們在紙船上畫五個人,八扇窗,學生們都反映很難做到,我就此順勢引導古代的藝術家不是畫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這樣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

拓展資料:

簡介

語文課程,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學好語文課程,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有一定的審美性與實用性。

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法

導語:對於語文課堂而言,課堂導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學生對於課文願意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教師使用一些飽含啟發的導入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跟隨教師的腳步,深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法

一、介紹史實,了解背景

人們常說:「文史不分家。」很多精彩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完成的。介紹史實,既能讓學生了解寫作的背景,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潛移默化地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如:在學習《飛奪瀘定橋》時,我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入手:

1935年5月底,紅軍北上抗日,來到大渡河邊。先頭部隊已攻佔了安順場,並繳獲了兩條渡船,僅靠兩條船,幾萬紅軍是渡不過河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沒法架橋,當時國x黨反動派的軍隊圍追堵截紅軍,揚言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邊。為了北上抗日,工農紅軍必須迅速渡過大渡河,粉碎敵人的前後夾擊、四面合圍的'陰謀。所以只有飛速奪下瀘定橋,才能避免重大傷亡,繼續北上抗日。

二、巧妙設懸,自然過渡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青少年。如果說教師能有效地利用這一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法運用到教學上,通過設置疑難,引起懸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導入新課。通過有目的,有方向的設置疑問,留下懸念,刺激學生的求知慾,激化學生釋疑而探索的心態。這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丟棄一切私心雜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如我在教《金色的魚鉤》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這樣一個普普通通魚鉤,它已經長滿紅銹,卻閃爍著金色的光芒,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這個魚鉤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發生呢?」

三、創設情景,感染熏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學時,注重以情感人,用情意盎然的導語導入新課,能感染學生,也會產生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利用引人入勝的幻燈、錄音、錄像、計算機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聽音樂、背誦古詩、講笑話等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情景,渲染氣氛,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想,產生共鳴,未入其文,先動其心,激勵學生進入新的教學情景。這種方式一般適用於抒情性文章的教學。

文學獨白就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它就是教師課前醞釀感情的一種難以自禁的傾瀉,它讓人深思,讓人警醒,讓人振奮,極富魅力的語言表達,很容易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

四、開門見山,破題導入

這種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題目上做文章,分析標題含義,引起學習興趣。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簡潔明快,三言兩語直切正題。如:在教學《鯨》一課時,我採用了這種導入法:「鯨這種動物,同學們可能在電視或電影中親眼目睹過。但它到底有多大,分為幾類,吃什麼食物,怎樣睡覺,怎樣生長呢?同學們學了《鯨》這篇課文後就會有所了解。下面我們默讀這篇課文。」

五、直觀演示法導入

興趣是學習動機的源泉,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地找到了答案。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這種導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溫故而新知導入

即用已知知識做鋪墊,促進知識的延伸,順勢過渡。這種方法注重知識銜接,一舉多得,極有實用價值。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的導入也是如此。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雖是短短的幾分鍾,引人入勝的導語卻如漁人手中的「網」,總系全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給學生以知識和美的享受。讓我們從精彩的導入邁向成功課堂的殿堂。

Ⅲ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語文教師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設置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並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篇1

1、導入框導入法

初中語文教材的每一課前面都有導入框,框內的導語或介紹作者,或揭示文章主旨,或提出問題,或明確閱讀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恰當運用導入框的導語導入課文,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春》這課時,可先讓學生閱讀導入框的導語:「江南的春天,風和日麗,山清水秀,草長鶯飛,百花爭艷……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都通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表現出來了。多朗讀幾遍,你一定能進入那美好的境界中。」閱讀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明確了閱讀本文的方法,即通過朗讀來品味江南春景,然後教師就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這樣,簡捷明快地進入了文本的教學。

2、釋標題導入法

課文的標題在結構上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在內容上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即文章的文眼。它是作者匠心獨運的結晶,也是讀者理解文章的鑰匙。在語文課教學時,教師可抓住文章標題特點和它與課文內容的聯系,通過對標題進行詮釋來引起學生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教學《生物入侵者》時,首先要求學生思考回答「生物入侵者」是什麼?學生只能通過閱讀課文來理解。這樣,學生就帶著這個問題,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文,也就順利地導入課文的教學。

3、概括導入法

概括,就是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或精選課文中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或情節。教師也可以用概括的方法來導入語文課的教學。如一知名教師在教《皇帝的新裝》時,開始就讓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故事的情節並說明理由。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情節――「騙」,同時,也導入了課文的教學。抓住一個「騙」字,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都迎刃而解了。這樣做,既導入了課文教學,又達到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4、復習導入法

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復習學過的知識來導入新課的學習。如教《蘇州園林》時,可先引導學生復習已學過的《中國石拱橋》一文,然後提出問題:《中國石拱橋》一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蘇州園林》一文又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各有什麼作用?這樣導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識,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通過教學,學生就系統地掌握了有關說明文的知識。

5、置疑導入法

教學中,還可用置疑的方法導入新課。如有位教師講《祝福》時,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思考題:「祥林嫂是怎樣死的?」這個問題學生乍看似乎不難,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是凍死的,有的說是餓死的,有的說是窮死的。然後教師又進一步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仔細鑽研課文,逐步理解祥林嫂「死」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這樣導入課文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多媒體課件導入法

教《岳陽樓記》時,如採用多媒體教學,在開始時可播放有關岳陽樓的影像圖片,穿插唐人寫岳陽樓的著名詩篇和岳陽樓的名聯,還有岳陽樓在不同天氣狀況下的風景圖,一幅是陰雨連綿季節的景象,一幅是陽光燦爛的畫面。學生看了以後,對岳陽樓有了一個整體感知和直觀印象,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感悟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本文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如此導入課文,學生對教材易於理解,便於記憶,優化了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導入法要緊扣教學目標因文而導,因教學環境而異。導入的作用既是激趣吸引,又在於牽一發而動全身。探討導入法,一切皆以服務於提高教學效率為宗旨。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篇2

1、直接出示本課的目標導入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例如:我在講《大自然的語言》時,我就是這樣導入的「語言是我們人類交流的主要語言,那麼,在大自然中生物是否有語言呢?它們又是怎樣進行交流的呢?你想知道答案嗎?那麼,等我們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後,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2、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導入

故事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易吸引學生,從而自然順利地導入新課,例如:《天上的街市》導入就講廣為傳頌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從而把學生引入到飄渺的天上。例如在講《馬說》時,給學生講述關於伯樂遇見千里馬的故事。通過歷史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順利導入新課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3、從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能讓學生對本課題的內容產生興趣,上課時就用與教材有關的趣味性小故事,如在《贈汪倫》中可以這樣講述:李白辭官離開長安後,游遍全國各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當時安徽涇縣有個叫汪倫的農民,想請李白到家中作客,又怕請不來,就寫了封信給李白說:他們的那個窮山村有「十里桃花」、「萬里酒店」。其實那裡只有一個方圓十里的桃花潭,酒家只有一家,老闆姓萬。後來李白真的來了,當知道汪倫同他開了玩笑後,李白是否生氣呢?那就請讀一讀《贈汪倫》吧!這樣一來,學生們來了興趣,為學習這首詩打下的基礎,同時也理解了李白對汪倫那真摯的感情。

4、歌曲導入法

在講新課前,播放一首相關的歌曲,從而激發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優美的歌曲中進入教學氛圍之中。例如:講《背影》時就播放了《父親》這首歌,讓學生體會歌曲里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實的寫照,由此導入新詩。還有講《愚公移山》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從而讓學生產生對愚公敬佩之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以此導入新課。還有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播放了《童年》這首歌曲喚起學生對童年的回憶,為學習本篇文章做了鋪墊。

5、設置懸念導入

初中生由於年齡小心理發展不夠成熟,強烈的好奇心往往能激起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適當的製造一些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積極的進行思考,例如:我在講《藤野先生》時我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1937年,在日本一所偏僻的鄉村診所里,兩位記者遞給一位老醫生一份報紙,在報紙的頭版頭條刊登了「魯迅先生逝世」的內容,老人看後,潸然淚下,那麼你們知道這位老人是誰嗎?他對魯迅的逝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通過這個故事學生們熱情一下高漲起來,急需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6、名言警句導入法

根據教學內容,教師提前准備一些能表現主題的名言警句,用飽含情感的語言傳送給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在《我的長生果》這篇文章中,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們都知道人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都是離不開書的。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皮羅果夫也說過:「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書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隻,好比是顧問……今天,我們所要學的課文把書比作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課堂導入雖然不是教學的主要環節,但卻是講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之一。這一環節需要教師付出激情和創造,課堂教學才能收獲成功和精彩。正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導入,充分發揮導入「導火線」「催化劑」、「潤滑劑」的作用。同時,可以適當運用電教手段,如錄音、幻燈、音樂等,這對激發學生興趣和情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篇3

一、集體備課的有效性,讓教師胸有成竹,教學時做到游刃有餘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精彩的課堂離不開事先的精心准備。不怕備課費時,只為上課時有得心應手的教案,為了達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需要語文教師備課時緊扣課程標准,解讀教材,查閱資料,形成教案。教案要有這幾步:教案執筆者先寫好初稿,然後由備課組探討,通盤考慮後詳細指出教案中仍需調整、添加、刪除的地方,包括:目標確定、重難點的設計、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問題設置、拓展延伸、作業布置,甚至想到過渡的語言銜接、學生課堂上的氛圍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如何開展等細節。大家集思廣益之後,再由執筆者在原有教案上修改,統一列印,這樣教案才最終確定,資源可以共享了。教案准備得越細致,教學時就越游刃有餘,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情景驅動導入的有效性,可營造愉悅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精彩的導入,讓課堂一開始就能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特級語文教師於漪老師曾經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導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設計出有效的課堂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對文本的學習。即找准學習的切入點,給予鋪墊、相機誘導,迅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喚醒學生的真實體驗,激發後續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課堂朗讀的有效性,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深刻感悟文本

語文課堂少不了讀的環節,也不能縮短讀的時間。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的前提是在閱讀過程開始之前,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要有目的性:通過什麼形式去讀,讀完後學生要理解到哪個程度,要明確地告訴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可速讀瀏覽,可跳讀,可精讀細品;讀的'形式有:齊讀、抽讀、分組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認為第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走進作者的心靈,感悟他的情感。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讓學生動起來嗎?閱讀就能達到這個要求,但絕不是張嘴讀就行,我要求學生大聲讀出來,既可訓練學生的膽量,克服膽小自卑的心理,同時又可以讓學生思維跟著文本內容走,在思想上與文本內容上就會碰撞出火花。只有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內在潛力,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活動,這樣的閱讀才有效。

四、提問的有效性,給學生提供智慧碰撞、思維發散的平台

我校課改模式中有智慧碰撞的環節。教師要有意識、有策略地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動性,體現主體地位,鍛煉思維能力,教師提問就要精當。那麼,如何做到提問的有效性呢?

1.注意提問的針對性與輻射面

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提問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能只關注優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注意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與空間

在小組交流討論時,不能只顧場面的熱鬧,不要逼迫學生做立即反映,或急於把答案告訴學生,卻忽視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要給足時間,這樣才能產生智慧的火花。

3.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我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激發出創造性火花時,要多留時間,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對他們的展示或回答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要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在提倡閱讀多元化的同時,當學生的思維發生障礙時,要因勢利導,適時鼓勵。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篇4

縱觀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傳統的「串講加解釋」教學結構模式,還在影響著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對教材不作過多的鑽研,對教學方法不作過多的科學選擇,認為只要自己講得多,知識就自然會被學生接受和掌握。長期如此,老師的「一言堂」既剝奪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由,又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使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勢必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局面,最終導致學生完全放棄對語文的學習,其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怎樣在新課程標准理念下來進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綜合性學習成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重要途徑,我認為可以先學後教,在課堂上分組合作閱讀文本和激發思維教學上進行嘗試。

1、先學後教,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1.1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首先應用發展的目光來看現在的時代,創造性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語文教育本來就緣自於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語文教學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純知識的訓練、純技巧技能的強化、學習為了考試的「應試教育」境地,對新時期教育是極為不利的。我們應當把握新的課改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起始年級「閃亮登場」的機會,來更新我們的思想,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武裝我們今後的課堂教學,豐富我們今後的教學內容和形式。

1.2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變「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為「先學後教」式教學方法。學生先學,然後教師對學生先學的內容進行調查研究。通過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水平,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學習方法的掌握等實際情況,這樣教師才會明白當前教學的起點在哪裡,有了這個起點,教師便於遵照「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規律來組織教學活動。一堂好課,猶如畫家畫花,獨畫一枝,留點天地,讓欣賞者去遙想;如同詩人作詩,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夠較合理地運用現代網路教育技術,注意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究精神,提高教學效率。這里,教師只是啟發、引導,該導時導,當講處講,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3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傳授中,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課後拓展延伸,增加學習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從而使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的課堂教學形式,而進行問題多而雜、啟而不發的「滿堂問」,進行淺層次而不著邊際的盲目的討論。不忽視實在的教學內容,做好語文知識的傳授,加強語文基本功的訓練,重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的對話,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視學情、機械操作的教學模式,盲目進行過於寬松、不作評判的模稜兩可的評價。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給學生一個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點自由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提供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設下一個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創造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學生一個疑惑,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對手,讓他們自己去競爭;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提示,讓他們自己去創造。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堅持「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思想,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哲學觀,讓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這樣既可鍛煉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也塑造了學生的自信和尊嚴。

1.4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是智力的開發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義的建構者,傳統的教學觀念必須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育思想的更新,是進行語文課堂教學中分組合作閱讀和思維激發教學的嘗試的關鍵。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使語文課堂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活動輕松、愉悅起來,從而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

2、合理分組,合作閱讀,培養學生集體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合作是人類相互幫助完成任務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及知識經濟的即將到來,需要人的主動性、創造性,不但要有競爭的意識,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發展的意識。語文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需要把學生分成小組以完成教學任務。在分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取長補短。一般每小組由四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發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同時也可以有多種小組形式出現。如把學生進行這樣的組合:一個程度高一點,一個程度低一點,或者一個擅長口頭表達,一個擅長書面表達等的同學組成「同伴」。通過小組的互相幫助,使成員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積極參與討論,可以在每組中確定一個發言人,總結本組各成員的回答。這樣分組更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學會獨立欣賞文學作品。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傾聽和口頭總結別人觀點的能力以及即興演講的能力,培養個人和小組學習的能力。從而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以及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3、拓展思維激發教學,激勵學生發揮自主性、獨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思維激發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和提示下,對課文(作品)進行研究性的閱讀,通過獨立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有效信息,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並能應用文本中學會的有關知識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關的事物,從而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夠體驗、理解和應用一般科學研究方法,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種學習活動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偏重記憶和理解,使學生成為知識灌輸對象的狀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養,進而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這種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的基本操作是這樣的:

3.1教師在授課開始時精心設計新課的導語,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別具魅力的導語對於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乃至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課堂導入語的設計,其實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始。這樣,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就在這個時候得到調動、感染和熏陶,從而會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課文進行積極地閱讀和探討。

3.2教師應當注意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及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探討。語文課上,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高質量地完成預習任務,看誰對教師的提問能給以准確的回答,看誰對文章的內容記憶得快,如此等等。由學生來解決一切問題,老師給表現好的同學運用課堂表現分給以鼓勵。總之,老師是在不失時機讓每一個學生在感受成功,同時也是創新意識的啟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里進行的問題設置,是幫助學生思考分析,並不是為了限制學生的思維。所以,允許學生甚至激勵學生獨立地、自由地、大膽地進行思考、討論或小組探究,以拓寬學生的思維。

3.3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引發學生創新的激情,激勵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新,也使學生從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向能夠獨立探討、提出問題的方向發展。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知識技能的運用,而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思維。現代教學論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問題呈現出來,學習的發生起源於情境變化的刺激,所以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應盡量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鋪路架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先學後教,進行合作閱讀、思維激發訓練與培養,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發學生封存的天資,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熱愛語文,會學語文,堅持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Ⅳ 初中語文教師課堂導入方法

導語:對於語文課堂而言,課堂導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學生對於課文願意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教師使用一些飽含啟發的導入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跟隨教師的腳步,深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初中語文教師課堂導入方法

一、生活導入法

學生都喜歡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越是貼近生活的,越是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越容易被學生接受。由於個人閱歷與經驗問題,不能讓學生去理解與他們生活相隔太遠的東西,他們是無法理解的,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我們應盡量將課文中離他們距離較遠的事物用他們較容易接受的方式聯系起來,方便課堂教學。

比如說在上老舍《濟南的冬天》時,我在上正課之前便給了幾分鍾時間讓學生總結南昌的冬天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再談談他們心目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樣的。人們總是很喜歡談論天氣,因為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有話可說的話題,學生亦是一樣,所以,在聊天氣的時候,學生也很樂意將天氣的感覺與握春大家一共分享。學生紛紛談及北方的冬天在他們心目應該是寒冷異常的,這時我再引入濟南的冬天其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樣子,如若想更深地了解濟南的冬天,那麼就一起來進入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吧,這樣導入,自然而親切,與課文聯系較為緊密。

二、故事導入法

故事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本身具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內涵。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或事例來感染學生,從而順利、生動地導入新課。如在上《丑小鴨》就從以丑小鴨的故事或是青蛙變王子的故事進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導入,讓學生明白勵志的重要,自然就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及主題了。

三、懸念導入法

在課堂教學仔蠢上,教師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引發學生追根朔源的心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思維處於一種激活狀態,產生一種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後自然導入新課學習,這樣設置懸念導入能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究,才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時需要新知識來尋找答案時,他們才產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於困惑狀態,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揭開“謎底”中來。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聽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四、歌曲導入法

這種導入方法屬於情境導入,先把學生帶入到歌曲所營造的氛圍當中,進而可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雖然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導入方法,但同時亦是最為快速地讓學生投入課堂的方法。比如說在剛進入初中時,第一篇課文便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這是一首現代詩,詩歌其實不大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這就需要運用較為生動的導入方式。我在上這篇課文時首先便給學生放了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但從題目看似乎與課文沒有半點聯系,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便是對夢想的追求與堅持。

欣賞完歌曲我便由歌曲引出夢想,向學生發問,你們現在的夢想是什麼,這時,學生的`興趣便上來了,紛紛舉手告訴我自己的理想,課堂氣氛一下子便熱烈起來了,這念皮陪對於剛剛進入初中課堂的學生們來說其實是件較不容易的事情,然後我們再由個人自己的夢想導入到課文文本內容,談談實現夢想所需經歷的挫折與困難,談談實現夢想所需的堅持,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這首詩的主題內容,下面的講課很快便進入狀態,課堂效果出乎意料得好。

但是必須提及一點,這種課堂導入方式亦是一把雙刃劍,所以在選擇歌曲時必須挑選適宜課堂教學的,不要很容易便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別的地方去了,另外,歌曲長度控制在2到3分鍾適宜,不宜太長,避免出現學生出現心理疲憊。

五、媒體導入法

電教設備是課堂教學的有力助手,一直以來,電化教學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近年來,課堂上多媒體的運用,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因為平時很難的問題,運用媒體卻輕松地解決了。尤其是有些語言表達的東西,如“意境”,而運用媒體,這些問題卻迎刃而解。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媒體,解決疑難問題,從而很好導入新課。如河南鄭州的仇傑老師在教授《安塞腰鼓》一課時,就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她首先播放有關擊打腰鼓的錄象片。激躍的畫面,雄壯的鼓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如果只憑簡單的語言是很難達到如此效果的。

當然,課堂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語文課課堂導入的方式方法很多,立足文本可設置懸念導入,也可描述人物形象導入,也可由風光景色導入,也可由引發矛盾導入,也可由誘發想像導入,還可由設計練習導入……但切記不管運用什麼方法,都是為課堂教學服務,不可喧賓奪主,讓導入代替課文教學本身。總之,導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導入應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讓語文課堂的導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

總之,想做一名好的語文教師,就要認真鑽研教材,深刻體會當前教學的指導思想,精心設計導入,明白導入是沒有固定模式的,要根據課文,根據學生去先擇最合適的導入方法,充分發揮導入導火線、催化劑、潤滑劑的作用。同時,還要將教學過程各個環節處理好,使之成為一個緊湊的、有機的統一體,課堂教學才能取得成功。

Ⅳ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導入

導語:語文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課堂提問的技巧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節語文課的優劣成敗,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將制約著學生思維訓練的發展。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導入

一、導游解說導入,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

小學語文課本中入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從內容上看:風土人情、山川村舍、花鳥蟲魚,無所不及,包羅萬象。如果我們能結合教學內容和目的,充分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進行藝術的渲染,選擇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以遊人的身份,讓其身臨其境,會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興趣,激發思維火花。

例如,我在教學教授《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出示有關威尼斯美麗圖片的課件並伴著優美、輕柔的音樂介紹:“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小艇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乘坐飛機穿越時空隧道,跨過千山萬水,去游覽威尼斯,體驗威尼斯的小艇。”老師、學生的身份發生轉變,學生們就會興趣盎然地隨著導游去仔細地游覽。

二、疑問導入,創設求知的良好情境

古代學者陳獻章說過:“疑者,覺悟之機也。”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並激發他們思考,然後帶著疑問進入新課。這種方法一般是從文章的題目上做文章,分析標題含義,引起學習興趣。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簡潔明快,能引起學生極大的求知樂趣。

例如,在教學《蛇與莊稼》一課,老師在板書課題後提出了一個學生意想不到的問題:“你們怕蛇嗎?”大多數學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後,老師把話題一轉,又提出新的問題:“課文里寫有個地方沒有蛇,農民特意到外地買蛇養,這是為什麼呢?”以此來激發學生動腦思考,學生會懷著好奇的心情閱讀課文,尋找答案。這種導入巧妙地提出了學習任務,創設出探求知識的良好情境。

三、人物再現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物再現導入,是指通過對課本中出現的偉大的文學家、歷史家、政治家、軍事家等人物進行故事再現,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的生平趣事等,進而聯繫到即將開始學習的新課中涉及的主人公。因為現在的學生對久遠的歷史人物沒有多大興趣去了解和學習,要想把學生拉入課文學習中,就需要採用人物再現導入的方法進行。

例如,在教學《月光曲》一課時,可以首先向學生講述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通過讓學生了解到伯牙和鍾子期彈奏曲子的故事,導入到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從而使課堂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

四、聯系舊知,強化學生知識印象

在語文學習中,知識的關聯性是十分強的,在知識的相互重疊、相互啟發下,學生才能更好地強化知識印象,拓展學習視野。“溫故而知新”便於學生將新、舊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讓舊知啟發新知,讓新知鞏固舊知,從而更能讓學生熟悉、靠近新內容,循序而學、有備而學。因而,讓舊知成為課堂導入的元素之一,對學生來說既有著意想不到的新鮮角度,又有著豐富回味的發散深度。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挑選和新知聯系性強,有對比、比較價值的教學材料,讓學生感受到新舊知識的自然連接和明確點題。例如,在學習長春版小學語文第六冊《送春》時,教師用前一課的.內容進行了舊知引導:“同學們,提起春天,想起的都是生機盎然的早春,就像我們才品味過的《詠柳》一樣,那份詩人對春的喜愛、愜意令人印象深刻,但有來就有歸,暮春時節又有怎樣的情懷呢?下面這首《送春》會帶給大家。”教師讓學生對比二詩中的不同景物及情感抒發,在舊識的穿針引線下,學生豐富解讀了新知,加深了知識印象。

五、挖掘趣味,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學習中必須有趣味的牽引,才能真正投入關注,建立興趣。語文學科本就博大精深,文化底蘊深厚,其中的趣味元素可謂多不勝數,教師在課堂導入中也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挖掘趣味元素,讓學生耳目一新,對新知充滿探究慾望。語言、文字的趣味性值得挖掘的方向很多,一個耐人尋味的謎語、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等都是學生喜愛的、貼近他們認知心理的趣味焦點。教師可以將這些多彩的生活化元素融合於課堂導入中,讓課堂頓顯童趣十足,活潑熱烈。例如,在學習長春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火車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別出心裁地用謎語作為新課導引:“不上天,不下海,兩根軌道腳下踩,鑽山洞,過橋梁,轟隆轟隆跑得快。”學生的情緒馬上興奮調動起來,並很快猜出謎底:火車,教師趁熱打鐵,和學生一起分析謎語中對火車的特點描述,讓學生在腦海中刻畫出生動的火車形象,繼而進入正式的課文學習。課堂導入中的趣味元素就是學生學習熱情的燃點,適時點燃,便能夠廣泛帶動。

六、渲染情境,增強學生感官體驗

情境教學是新時期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下常用的教學手法,創設情境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課堂魅力,豐富學生的認知世界,讓學生從單純地“聽教”中跨越到眼、耳、思等多方位的全面感官學習中,從而更具自主認識深度,更能激發個性感受。

將情境渲染法應用於語文課堂導入環節,可謂更有效用,導入環節不僅是對知識的引入、開場,更是對整堂課的概括、開啟,就像打開珍寶盒蓋的一剎那,打開動作的快慢、打開的手法,都和學生們所見到“珍寶”的內心感受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要以最適當的情境展開方式拉開課堂的帷幕。例如,在教學長春版小學語文第七冊《長城》時,教師不僅用著名歌曲《長城謠》作為音樂背景,還用多媒體工具展示了不同角度、場景的長城形象:有人民幣里的長城、從月球上拍攝的長城、夕陽下的長城、白雪覆蓋的長城等。在情境渲染下,長城的雄奇形態和偉大意義都如隨著畫面展開撲面而來,學生的心靈明顯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帶著深刻的感知體驗投入新的學習。

七、線索設疑,引導學生思維方向

語文課堂學習中,思維線索是貫穿始終的重要學習基礎,沒有思維的清晰引導,學生就有可能領悟錯學習方向,得不到正確的精神收獲。為此,思維是課堂導入中不能忽略的重點,有的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樣凸顯課堂導入的多樣性、獨特性,卻放鬆了思維的導向,從而令學生本末倒置,抓不住重點。思維常常和問題聯系在一起,教師可以通過恰當設疑來為學生製造思維線索,讓學生循著疑問深入課文學習,既明確了課堂主題,又拓展了思維方向,問題懸念不但開門見山,簡潔明了,還讓學生爆發出思維意識。例

如,在長春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有的人――幾年魯迅有感》的教學中,教師以這樣一組問題作為課堂導入:課文中講了兩種人的分別什麼品質?課文中應用了哪些描寫手法?詩中的“活”和“死”的不同含義和所代表的作者的情感態度?層層深入的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思路指明了方向,問題線索讓學生的思緒避免了混亂、鬆散,確定了思維深度,讓學生有目的、有層次、有空間地投入課堂學習。

課堂導入的方法並不是固定的,只要是能夠吸引學生關注、適合打開學生心扉、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元素,都可以被應用於課堂導入中,強化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站在教師的角度,則要掌握學生心理需求、大膽融合創新思路、深度發掘語文學科特點,因地制宜,適時而動,切實高效,走好課堂教學的第一步。

Ⅵ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導入方法

導語:導入是語文教學的第一個環節,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佔時間不多,但其重要性卻不容忽視。一個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求知大門的鑰匙,更是架起教學目標認知領域與情感領域的金橋。好的開場白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心入其境,讓文中所寫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感猛烈叩擊學生心扉,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讓學生跨越時空,激發興趣,豐富想像,激活思維,受到情感熏陶。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導入方法

一、巧借故事導入新課

故事的情節性強,很容易吸引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講一些看似信手拈來但卻匠心獨運的故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啟迪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講述生動形象的故事或事例來感染學生,從而順利、生動地導入新課。

如在教學《論語十則》之前,我給學生講了一個關於孔子的小故事:孔子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麼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麼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這個故事既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對學生理解課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名言很有幫助。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如果能結合課文,給學生講一些類似的小故事,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知識,何樂而不為?

二、巧用謎語詩詞導入新課

我國是詩的國度,利用詩詞來導入,不僅能夠發揚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對詩詞的興趣。而謎語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這種方法也是一種較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巧引詩詞,巧猜謎語,引出新課,極具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霞》這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謎語導入:有一種動物,它早晨的時候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的時候用兩條腿走路,晚上則用三條腿走路。這是什麼動物?(學生回答:人)以此來引出朝霞和晚霞,代表了冰心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運用音樂感染法導入新課

音樂能夠凈化人的心靈,感染人的情緒,也能夠使聽眾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情境中去。所以,播放動聽的音樂是導入新課的一個好方法。如教學《春》一課,我播放了《春天來了》這首用古箏演奏的名曲,讓學生沉浸於氣象萬千的春景之中。又如教學《看戲》一課,我用《梅蘭芳京劇選段》的盒帶音樂導入,學生們立刻就被中國的藝術瑰寶——京劇吸引住了。用音樂感染法導入,能使學生真正“樂”學。

四、設置問題導入新課

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導入,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心理學認為:思維過程通常是從需要應付某種困難,解決某個問題開始,概括地說,思維總是從某個問題開始。根據這個原理,新課的導入,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既體現教學重點又饒有趣味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創設逐疑探秘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如教學《統籌方法》一課,我一上課就說:“今天語文課,我考大家一道數學題。”語文課考數學,一下子吊起了學生的胃口。於是,我掛出寫有事先設計好的題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媽媽出門。走時,交代小明完成三項任務:煮飯、做作業、拖地板。假如每一項任務都須用一小時完成,請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時間完成這三項任務。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經過討論之後,我適時引入新課。又如教學《死海不死》這篇課文,我問學生,《死海不死》中的兩個“死”究竟有什麼區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聽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總之,藝術是相通的,將音樂、繪畫、表演等藝術形式引入語文課堂,能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引人入勝。

不過,有兩個原則要注意:首先,導入的適量性。無論是音樂、繪畫、表演還是其它的藝術形式,在語文課的教學中只能具有“調味”的功能,點到即可,切不可把語文課上成美術課、音樂課和表演課。其次,導入的自然性。不是每一節課都適用於藝術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手段,切不可牽強做作。再次,導入的協調性。一堂課就是一篇文章,也要講究起、承、轉、合。最後,要注意導入的主次性。教師必須高屋建瓴、通觀全局,注意各種教學手段的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使教學內容涉及的人、事、景、物真正動起來,活起來

總之,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方法多種多樣,廣大教師若能深入研究新課標,廣泛涉獵音樂、繪畫、表演等知識,提高自身素養,不斷探索,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導入方法

一、質疑式教學導入:依據文本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慾

學生的探求知識欲王很強烈。課堂教學可根據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與學習的興趣,抓住學生急於探究的急切心理,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使之更好地進入角色。通過這種質疑的方式一方面可是教材文本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可讀性;

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質疑方式,能夠進一步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奠定基礎。教師也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形成一種互動的教學關系與氛圍。如學習《向沙漠進軍》這篇課文時,教師結合目前土地大量沙化、沙漠面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擴大化的現象。提出質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狀?這種現象對人類有什麼危害?為了保護環境維護人類的生存我們該如何對待這種現象?我們如何治理這種現象?這樣一連串的問題會引起學生的思考,然後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學習文章,不僅能讓學生從文章的學習中解決這幾個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確本文說明的內容,進一步了解文章的思路,從而達到導入的目的,更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學生通過這樣的質疑方式,一方面自己主動地帶著問題去研讀文本,增強了理解感悟;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從中探尋出自己所感興趣的文化知識,也就更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激情。

二、故事直觀式導入:利用故事展示教學內容,激起學生學好奇心

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往往對與文本相關的故事特別感興趣。故事本身具有趣味性,容易激起學生學習探究的好奇心理,採取講故事式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在聽故事的活躍氣氛中體味故事蘊含的道理,在寓教於樂中掌握知識。故事的講述容易激起學生的直

觀形象思維的活躍。學生的直觀思維、形象思維能力很強,形象教學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事物,給學生帶來美感,並且從直觀感覺中品味真摯的情感以及對事物的看法。教學中,運用講故事的形式,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將故事的內容與所學的文本材料聯系起來,為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作拓展延伸。

三、學科聯導式導入:根據學科交叉相連特徵,激起學生探究創新

學科知識並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聯系的整體,雖然表面上看聯系不大,但有時卻是密不可分的。這種導語的設置不僅是學生產生趣味性、科學性,也為學生這篇文章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通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為語文這門學科積累了豐富的物質材料,例如數學學科的學習就為同學們在解答語文主觀題目的精確與嚴密打下基礎。再如通過英語學科的學習,同學們能夠了解到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所不同的價值取向,為他們能夠理解國外的文章思想內涵作了充分的准備。比如:在教師講授《食物從何處來》一文時,因為本文與生物知識聯系很密切,所以可以用生物中的知識,即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導入,這樣讓學生在重溫光合作用內容的同時,也了解了這篇文章介紹的內容,明確人類的食物來源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密切關系。這樣學生通過此文的學習一方面了解了食物的來源;另一方面也能夠探尋出更多的食物來源答案。

四、詩詞曲賦式導入:利用古典文學之美,激發學生思辨激情

中國的詩詞歌賦不僅富有語言美、音樂美,而且更具有圖畫美。教學中通過適當的引用,讓學生明白,古人的深切感受通過一定的詩詞歌賦來體現,具有什麼樣的表述特徵,我們現在又有怎樣與之相異的感受。學生通過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古典之美能夠進一步的培養自己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審美價值觀。

在一篇題為文章借用張繼的《楓橋夜泊》中的意境,抒發作者的情感,體現了張繼落榜後的憂愁、悵惘的心情。因此,教師在設置導語時可以再現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詩,可引用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來讓學生分析這首詩的意境導入課堂,這樣教師再加以點撥,讓學生再次感受詩人落榜後的心情,學生也就理解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為學習本文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從而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導入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趣味性和啟發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能讓學生產生共鳴,並且使師生之間的距離接近,使課堂成為師生感情交流的橋梁,一個個導入 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也相應地達到新課改的目的,學習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課堂上使學生積極地思維,使課堂的氣氛活而不亂,有僅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中求知成長,而且會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新課的導入是一門藝術,對新課的教學成效具有較大作用,成功的新課導入可以引導學生順利進入教學活動。教師在導入設計中,不僅要注重形式與方法的靈活,還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身心特點,注重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習思路,實現提高教學成效的目標。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如何進行課堂導入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