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創設教學情境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創設教學情境

發布時間:2023-07-04 17:52:5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創設有效的情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創設情境」,但當前小學教學情境創設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與生活實際脫離,或者設計的情境沒有內涵,只是課堂的裝飾或擺設。作為設計者,教師要提高素質,增強情境創設藝術,轉變教學理念,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設計多樣化的情境,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
一、當前小學語文情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中,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 再藉助媒體的輔助,「情境」成了扮美課堂的亮點。情境創設未能突出或強化語文學習主題,常常在看似熱鬧的場面背後,淡化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相疏離創設的教學情境一旦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情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不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服務教學的作用,甚至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干擾因素。 有些教師試圖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系起 來,期望為學習創設一個真實可感的情境。設計情境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對情境的運作過程中,由於傳統教學思維和方法的束縛,教學仍在傳統的路徑上運行,抹殺了情境對教學的輔助和促進作用。這樣既浪費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 的時間,也花費了教師過多的精力。情境與教學成了油與水的關系,而沒有達到水乳交融的理想狀態。
二、小學語文有效情境設計策略。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課程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 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 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 重情感體驗, 有較豐富的積累, 形成良好的語感。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應該以三維目標為導向,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傳統的教學活動遵從死記硬背,是教師喂養式的教學方式。但有效的語文學 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有效的教學情境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教育理念,由重教轉變為重學,注重有效性和實踐性, 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把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並能舉 一反三, 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因此,有效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發揮聰明才智, 各個學校可以針對本校實際情況,開展語文教研活動,探討各類課型的課堂教學情境設計,發揮集體優勢、智慧,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要全方面提升自 身素質,潛心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語文教學中總結經驗,使講解深入淺出,提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要根據創設的情境發揮現場表現力,使情境富有感染力,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同時,教師還要提高隨機應變能力,發揮自身思維力和想像力。在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情境中,學生 的思維是擴散的,教師除了具備廣博的知識外,還需要較好的應變調控能力,以駕馭課堂。此外,學校要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校際之間,與有關教育研究者、專家、校外教育之間的聯系,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其次,校本 研究本質上是人與人的交往,是對話。教師合作、對話交流、團隊融合可以發揮 集體智慧,應該成為教師專業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在這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環境下,教師們相互學習、相互啟迪、相互分享、相互促進,取長補短,進而造就優 秀的教師團隊,優化語文情境創設藝術,推進教育的變革。教學後集中進行反思,交流各自的見解,在思想的碰撞中激發新的思考,對情境創設形成新的認識,獲得教法和教學理念上的更新。創設調動積極性的游戲情境。玩是孩子的天性。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中低年級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小故事,使學生 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創設開發創新能力的開放式情境 開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教案,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 變性, 通過教學時空的拓展變換,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想像和表現的願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於開放狀態的情境。
新課改下的有效情境創設應該根據語文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情境生成學習 材料、問題。語文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這些情境應該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並且蘊涵語文知識。作為教師還應找准情境與知識的切入點,及時生成問題材料。還應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創設情境。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也就是一種基於舊知識,經驗的認知建構。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建構的 「最近發展區」 ,認為新知的建構應基於這個區域,才能獲得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創設情境尤為重要。當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是我們國家在新的國際競爭的形勢下對教育宗旨和 教學內容、方法、過程與空間的一次新的調整。新課程需要我們吸納教育教學實踐中一切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的新方法、新成就。小學語文課堂利用有效情境創設進行的教育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是學生能夠學會學習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有效的語文情境教學,也為我們當前語文的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可能將使我們漸漸接近、甚至最終達到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時也將引導我們朝著遠離應試教育,而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邁出堅實的一步。

②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點出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語文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過於進行創設情境教學。巧妙地創設情境教學,將使學生在高昂和愉悅的情緒中隨問而思,隨引而發,時而凝神諦聽,時而馳思遐想,從而收到可喜的教學效果。
一、情境教學的優勢

情境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謂情境,就是「情」與「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與環境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中如果為學生創設主動、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圍,便可喚起學生的想像和愉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爭取給孩子們一個情感課堂,一個對話的課堂,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感悟的課堂。

(一)創設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興趣就會轉化為學習動機,表現出情緒愉快、孜孜以求的特點,也是課堂教學中,推動學生探索知識的一種「激發劑」。曾聽過一位老師教學的《識字7》,她先讓孩子們談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們,然後出示一張「森林動物園」邀請卡,邀請小朋友們到森林做客,這樣一下子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文的距離,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學習,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在本課的生字教學中,她摒棄了傳統枯燥被動的識字教學,先展示了一棵大樹爺爺,樹上結滿了各種各樣的果實,然後請小朋友們自己採摘果實進而發現果實中藏著「生字寶寶」,營造了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了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識字的樂趣。

(二)創設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語文教材中不少是能夠能夠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的美文。通過創設情境,可以陶冶學生美的情操,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老人與海鷗》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海鷗對老人去世的悲傷之情,一位老師設置了圖片與音樂相結合的教學情境。聽著泛著哀思的音樂,看著老人遺像前一群群拍著翅膀的海鷗••••••這一切使學生彷彿置身於翠湖湖畔,肅立在老人的遺像前,目睹著海鷗送別的場景,那悲傷的心情,那對老人的深切思念及為海鷗的的行為深深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創設情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

有些文章讓學生通過大膽的想像來創設情境能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再如,《老人與海鷗》一課,為了讓學生感受海鷗與老人的深情厚誼,老師可讓學生大膽想像海鷗在老人遺像前,會大聲鳴叫些什麼?還有,假如你就站在翠湖湖畔,看到這一幕幕,你想說些什麼:想對老人誰什麼?想對海鷗說什麼?還要對地球上所有的人們說什麼?這樣,學生充分地發揮了想像,既培養了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又更好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激發了和諧之情,引起情感共鳴。

(四)創設情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為讓學生更好地熟悉課文,理解課文,也可以將表演帶入課文,這也不失為一種情境創設。親自參與,身臨其境,將使學生對文章更熟悉、理解。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可讓學生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組織分角色排練表演的課文。學生排練的過程就是一個對文章熟悉、理解的過程,而表演也是一個感染其他學生的過程。不管是「表演者」還是「觀眾」,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無疑也是一堂很生動的課,要比老師抽象的講解效果好的多。學生在表演時,不僅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能培養其表演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等。

二、創設情境教學的方法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現代電教手段打破時空限制,對創設一定的情境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播放課件、放錄像,把生動形象的畫面配以美好和諧的音響,化抽象的文字為可觀的圖像,以直觀的形象促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以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心靈的感知、情感的共鳴,創造出最佳的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感受中接受知識,從而達到對課文的深層理解與感悟,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一位老師教學《淺水窪里的小魚》一課,課件中展現了小魚在淺水窪里奄奄一息的圖片,讓學生對小魚充滿了憐惜之情,讓學生身臨其境,對小男孩的舉動行為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使時空變小,對教學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創設渲染感人氛圍情境

師生通過運用語言、音樂和圖畫等教具進行渲染氣氛,再現課文情景使學生們發揮想像,領悟人物情感。一曲動聽的歌曲、一段悅耳的音樂,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能產生動人心弦的力量。如《老人與海鷗》一課,最後要激發和諧情,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想像自己就站在翠湖湖畔看到的一幕幕究竟會說些什麼,會有對老人的無限哀思,會為海鷗的行為感動,還有會產生要好好保護自然的念想••••••

(三)創設問題情境

「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創設問題情境,要盡力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生腦子主動轉動起來,促進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發展。《淺水窪里的小魚》一課,老師如果設計以下一組動態邏輯思維訓練問題情境:小魚怎麼了?小魚渴望什麼?誰在乎這些小魚?小男孩怎麼做?為什麼叔叔不理解小男孩?小男孩在乎的是什麼?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如果,你碰到了和小男孩類似的情況,你會怎麼做呢••••••這一切將使學生除了懂得原文揭示的道理外,還可獲得多元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四)創設想像情境

新課程要求教師喚起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使學生的思維自由地翱翔。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或點到為止,或留下空間,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我們要盡力把靜態的平面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能觸動學生思維的情境。學生通過想像對文本會有進一步的感悟,他們帶著對文本的體味,朗讀相關段落將更加用心讀、讀得情深、讀得意濃。

總之,恰當地創設課堂情境,將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體會語文與自然、社會、人類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情感、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讓教師的課堂教學充滿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③ 小學語文如何創設情境促進閱讀教學

河北省大名縣 張永利 【摘要】:為了能讓學生真切地感悟體驗文本,教師要結合文本和兒童的心理特徵,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造各種情境,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聲色俱全的多媒體展示、直觀形象的角色扮演等手段,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閱讀磁場,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與探知慾望,在對文本的還原和體悟中感受閱讀的妙趣橫生。 【關鍵詞】:閱讀教學 情境創設 語言 多媒體 表演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帶著熱情,憑自己的經驗能力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是以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體驗文本的,這時他獨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像理解都將在文本上打下鮮明的個性的印痕。有些課堂,氣氛熱烈活躍,學生興致勃勃,有些課堂,學生沉默、無動於衷,兩兩比較,就會發現,原因在於在教學中,有沒有創設情境。缺乏情境,學生就完全成了旁觀者,成了老師引領下的分析者,學生沒能進入情境何來對話?學生還沒有被文本所感動,何來品味?學生與作者冷靜的對視怎能激動?為了能讓學生真切地感悟體驗文本,教師應該針對其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富有魅力的語言、多媒體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閱讀磁場,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與探知慾望,在對文本的還原和體悟中感受閱讀的妙趣橫生。情境教學,是指從教學需要出發,教師依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引起學生情感體驗,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近幾年來,在課程改革中,情境教學頻繁運用於我們的課堂。但是,從教學有效性維度來看,不難發現,在這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教師在有意創設情境時大量的非語文元素通過情境創設源源不斷地搬進課堂,而促進學生學習文本語言或發展學生語言的成分反而少了,這樣勢必導致「生動活潑」的語文課堂背後「語文味」的淡化和語文本色的缺失。因此,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非常有必要對當前語文課堂中的情境創設進行冷靜地再思考,並摸索出一條符合語文教學規律的情境創設之路。情境教學法是在現代教育培養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新的教學方法。新課程理念要求,在教學中強調要進行情境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於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而閱讀課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課文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進入好猜姿課文中的情境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如何把課堂教學情境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施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來?所以,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結合課文內容拓展教學思路,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對於語文教學而言,創設情境僅僅是學習文本的內容一種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最終目的。然而,一些教師卻本末倒置,撇開文本,為情境而情境。1、漠視學生差異,教學機智不靈活。 教師備課必須認真備學生,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別是借班上課的教師,更應該作好充分的教學准備。否則,以教案為中心,一切按部就班地教學,勢必會導致教學的失敗。2、忽兆殲視文本,語言訓練不到位。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教學思路和獨特個性,但個性的教學思路只能服務於學生怎樣更好的與文本對話,而不能脫離文本,隨意地創設閱讀情境。3、濫用表演,獨特體驗不深刻。有效表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但是,如果表演得不恰當,或者是為了表演而進行表演,那效果會適得其反。 反思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如果因為情境創設的原因而導致學生語言感受能力與領悟能力的喪失,這可是違背了情境教學的初衷。作為新課程執行者的教師在情境「熱「的現象中,更需要對情境創設進行再思考。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情境創設的回歸 那麼,我們又該怎樣對情境進行有效創設呢?怎樣友絕的情境創設才能促進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才能讓語文教學走在回歸的路上呢?對此,筆者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思考:1、有效情境,創設在詞語直觀理解中。漢語言的學習,往往是在一定的語境里,通過傾聽、模仿、實踐而逐漸學會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藉助情境,老師利用語言渲染,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凍僵、溫暖」,並在語境中掌握語言規律,形成語文能力,這樣的情境創設是有效的,符合語文教育規律的。 2、有效情境,創設在情感體驗中。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在於它自身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不能開啟學生情感之門,使之與教師、文本、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那麼,這教學活動就是干癟枯燥的。因此,創設有效情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充滿情感的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為中心,創設情境引發情,加強朗讀感受情,以情帶情,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感染了學生,感染了課堂。3、有效情境,創設在語言表達中。根據文本的內容,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吸納」和「情動」之後,必然有「辭發」的沖動,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篇課文,這樣培養孩子的情感,這在整個內心世界中僅是一次積淀。如此反復,迭加,孩子高尚的審美情趣、道德情感便可以逐漸培養起來。在比較中欣賞,以想像為契機,從語言的神韻中加深體驗,學生的情感及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語文課堂中的情境創設要盡量減少非語文的環節,避免語文文字本體的失落或淡化。語文情境地創設必須扎扎實實地為學生理解語言、品位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服務,讓學生在有效情境中習得語感,積淀語感,形成語言,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走向一條語文之路。 三、結合語言環境進行朗讀訓練 「讀」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只有在語言環境中,才能把握住每個詞、每句話的感情色彩,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的訓練時,一定要結合語言環境,進行一番體會與揣摩。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的句子:「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這句話初讀很平談,可放在課文具體的語境下,就不一樣了,此句描寫路長人多,不正是為表現人們悲痛欲絕、望眼欲穿的感覺嗎?因此,把這句話放在文中體會,學生意識到前半句應用低沉的語調、緩慢的速度來讀,後讀「望」字時要延長聲音,加深感情。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讀」的訓練是閱讀最常用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對課文的把握能力一定會提高的。看到波瀾的大海,會心胸開闊;看到一望無際的綠色大草原,會心曠神怡。而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海的廣闊,草原的美麗呢?這就需要創設情境。創設情境,就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媒體演示、實驗、欣賞自然、表演、游戲、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活動富有情趣,學生如身臨其境,得其熏陶感染。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本校一位教師在教學時,先讓學生一邊聽老師范讀課文,一邊想像小興安嶺的美麗,使小興安嶺在他們心目中有個朦朧的印象。再讓學生觀察畫面,體會小興安嶺的美。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綠」、「融化」、「匯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詞語,想像樹木的長勢、顏色以及小溪悅耳的聲響,小鹿頑皮的動作、神態等,理解作者用詞的精當,體會人們的喜悅之情。最後,讓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品味小興安嶺的美麗、迷人,學生讀得有聲有色,宛如步入小興安嶺美麗的畫卷之中。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並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後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課文,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一次,聽一位教師上《桂林山水》一課,僅僅理清了文章脈絡後,她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還說:「桂林的景色這么美,請大家美美地讀出來。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何為 「美美」?景色又美在何處?課後,我問學生:「景色美在哪兒,腦中有畫面嗎?」「哪些詞句寫出了景色美?」學生茫然不知。誠然,我們的祖先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古訓,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畢竟是少數。所以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一次我上《鳥的天堂》,其中有一句:「這是一棵大樹。」我請學生試讀,提醒他們:「怎樣才算正確地讀?」結果,有的把重音落在「這是」上,有的一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對上下文的理解還未到位。於是,我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經過比較,學生才恍然大悟,應重讀「一棵」,從而強調文中說的「許多棵」、「二棵」都是錯誤的。朗讀到位了,對榕樹的「大」體會也更深了。 四、藉助多媒體的圖畫再現情境。 藉助多媒體的圖畫可以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多媒體的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多媒體的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多媒體的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再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同時配上有感情的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語文文本中有不少文章是蘊涵著深情厚意的。有的時候,僅僅靠對課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難以奏效的。要報一種大語文的觀念,跳出課堂,語文要與生活相聯系。從課內到課外,然後又從課外再回到課內,這個時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上了一個台階。以課文《胡同文化》為媒介,大量查找其中與民居、建築方面有關的圖片影像資料,對民居文化及其意義內涵作了介紹,以期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研究的慾望,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城市所擁有的悠久歷史文化,從了解本地文化的角度入手,安排了以「某某文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利用限有手段,實地調查搜集材料,從而展開研究。學生興致勃勃地選擇自己研究的問題,如有研究「桂林米粉文化」的,有研究「桂林民居文化」的,還有研究「桂林古鎮文化」的……從自己身邊真實可感的事件中去把握汪曾祺老先生所說的文化內涵,從而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和領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跳出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是在解決課文內容,為學生們創設了一種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師生動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豐富的想像之境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里,作者把自己豐富的情感通過筆端傾瀉在字里行間:或謳歌贊頌,或貶抑鞭撻,或欣賞愛慕,或諷刺嘲笑。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情感便是聯系教材與學生之間的紐帶,教師充沛的情感,生動的語言,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推進學生的智力活動,更重要的是把學生帶入豐富的想像之境,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感。因此,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感受文中的情感,就必須以自己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去扣擊小學生的心弦,使之產生情感共鳴。《愛寫詩的小螃蟹》這篇課文里,小螃蟹哭了兩次,第一次哭,是因為風、海龜、海浪都不看它寫的詩,第二次哭是因為白頭翁每天讀它的詩,還把它的詩告訴別人。兩次哭,感情色彩完全不同,對於二年級小朋友來說,要讀好這塊內容,要讀出區別來,比較困難。於是創造出兩種不同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至關重要。我是這樣做的:師:小螃蟹是多麼愛寫詩啊,它辛辛苦苦寫了那麼多詩,而海龜它們非但沒有一句贊美,反而那樣對待它的詩。所以他——生:小螃蟹很傷心,他流下了傷心的淚。……師:哦!原來小螃蟹的詩並不是沒人欣賞,白頭翁每天讀它的詩,記它的詩,而且還把這些詩唱給了它的朋友聽。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小螃蟹終於遇到了一位懂得欣賞它的知心朋友!他是多麼高興,多麼激動啊!老師兩句簡單但富有感情的過渡語,不僅概括了課文的內容,而且把自己的感情渲染給學生,學生的注意力被緊緊吸引著,感情隨著老師語氣的起伏而起伏,自然而然的讀出了傷心或開心的語氣來。《歌聲》是二年級下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深奧難懂的文章,由於缺乏這部分的生活經驗,學生們是很難理解歌聲救人的原因。於是,我多次用語言創設了情境,讓他們直接接觸閱讀教材,感受、體味,走進作品的生命。師:1920年的一個夜晚,海風嘯嘯,無邊無際的大海上行駛著一艘大輪船。船上燈火通明,馬金納和其他乘客一樣在船艙里興奮地唱啊,跳啊,快樂極了!忽然,他們感覺到船身猛烈地晃動了一下,接著就聽見有人大聲地喊叫:「不好了,輪船觸礁了,要沉船了,快跑啊!」「撲通,撲通……」人群一個一個地跳入了海里。不久,船沉了,落水的人拚命掙扎,可是救生船還是沒有來。同學們,你覺得他們會碰到什麼困難?師:是啊!海水冰冷刺骨,人們的力氣也已經耗盡,大家都認為自己已經毫無生還的希望,此時的人們可以說是絕望了。通過老師的敘述,師生的交流,引領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故事中的絕望,看似花費了一些時間,實質是很有必要的,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礎。此時,學生的朗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這就是語言的情感效應!這種語言情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心理上的振顫。用動情的語言創設具體形象的情境,傳達動情的故事,讓字字句句撞擊學生的心靈。六、聲色俱全的畫面,把學生帶入廣闊的探索空間在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媒體創設情境是最直觀,最形象,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利用媒體,可以再現語言文字描繪的場面,給學生以最直觀的感受,讓學生真正「身臨其境」,從而為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掃除時空的障礙,引起情感的共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春天在哪裡》是首優美的詩歌,描寫了春天迷人的景色。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風微微吹動,柳條,翩翩起舞,粉紅的桃花開了,太陽又暖又亮,麥子青了,菜花黃,蠶豆開花了。這些美麗的圖片把學生深深吸引住了,認識了春天最富代表性的東西,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在教《歌聲》這篇文章時,我播放了小姑娘的歌聲,幫助學生來理解斷斷續續,隱隱約約。在教《迷人的蝴蝶谷》時,基於學生沒有切身的體驗,我便為學生播放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畫面展示山谷、花海、蝴蝶,再配以優美柔和的輕音樂,同時穿插鳥聲、風聲、歡笑聲。學生感到十分的新奇,完全被吸引住了。用心聽,仔細看,彷彿身臨其境。此時,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以「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開頭,從看到、聽到、感受到的這三方面來說一說它的迷人景象。這樣有效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真正走進了蝴蝶谷。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欣賞的過程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審美體驗。通過多媒體,把形象生動的畫面,逼真感人的影像,優美動聽的音樂,繪聲繪色的語言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耳聽目視、口誦心動,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進而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想像力。七、直觀形象的表演,把學生帶入能力的綜合舞台直接扮演文中角色,不失為全身心進入課文情境的好方法。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強的篇目,不妨放手讓學生試著演一演。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並發展了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打破教師與學生、學習與活動、課內與課外的界限,讓課堂變成一個舞台,師生在舞台上隨即表演,讓學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語言運用。實踐證明,對於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兒童來說,生動、直觀、形象的表演情境,最容易觸及他們的精神世界,並使其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發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利用沒有固定的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設施及教師本人素質,選擇適當的創設情景的途徑。 總之,利用情境教學,能寓理於情,寓教於樂。潤物無聲,不僅能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而且使學生獲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化難為易,在審美愉悅中主動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地和老師、文本展開對話。因此,在教學中,要結合文本和兒童的心理特徵,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造各種情境,使教學變得更為有聲有色,讓學生真正快樂、輕松地學習語文,感受語言,培養語感,感悟生活。 參考資料:1、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 李吉林 江蘇教育出版社 2、 《上海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3、 《研究性閱讀教學探究》 周一貫 上海教育出版社

④ 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實施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無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觀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橋梁。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我,也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學法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順應小學生的發展規律,點燃智慧的火花,滋潤情感的幼芽,讓他們顯示各自的聰明才智和潛在的力量,從中獲得認識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因此,在實踐中我做了一定的初探和嘗試,試圖通過在課堂中優化情境教學法,尋找到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與學的方式。一是創設情境導入課文,拉近閱讀主體與文本的審美距離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首先要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設計一個巧妙的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展示的境界,與作者的心靈相溝通,與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創設恰當的情境,把美的種子播進學生的心田。二是進入情境激發情感,進入情感體驗的境界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量文質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觀烙印,凝聚著作者鮮明的愛憎,這就為情境教學的進行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文章中包含的情境無一不在學生心中激起長久的情感的回盪,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蘊含的異彩紛呈的情感來誘發學生心中之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引導學生走入作品的藝術境界,融入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思和遐想,熏陶其高尚的情操。三是憑借情境進行思考,進入理性分析階段創設情境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識。當學生進入某一情境中去,達到情感體驗的境界,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進行理性思考,將感性的知識轉化為抽象的理性的知識,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與評價。教師還可以在情境中,鼓勵學生探究、合作、思考,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讓學生由情感的體驗而進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識與方法,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四是再創情境留問題,激發探究慾望一堂好的語文課,當下課鈴聲響起時,並不意味著內容也隨之結束,也許是已習得的知識的延續,也許是新的學習的開始。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再創情境,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繼續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將語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讓語文真正成為生活中的語文。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創設教學情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