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介賓短語放在哪裡

語文介賓短語放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3-09 07:20:11

⑴ 語文語法 介賓短語和介詞短語有區別嗎什麼區別

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基本結構:介詞+名詞、介詞+代詞。語法特點:①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句子成分。②介賓短語在為主中心語

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
結構:介詞+名詞、介詞+代詞。
在語文中,特點:①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句子成分。
②介賓短語在主謂中心語前做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③介賓短語有時也可做定語,後頭必須帶「的」。
在英語中也是可以作定語、狀語、補語的。

介詞短語也稱作介賓短語,是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中都常見的一種短語。但是,古

漢語中的介詞短語與現代漢語中的介詞短語有些不同之處。現簡述如下,就教於方家。一、古漢語中的介詞短語與現代漢語中的介詞短語在句子中所處的位置有些不同。

⑵ 語文 文言文 介賓短語後置句是什麼意思舉個例

介詞「以」「於」「乎」「自」等後面帶上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短語。這種介賓短語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前邊充當狀語,在古代漢語中,卻多數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後邊充當補語。

例如:

  1. 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以尉首 是介賓短語,在原文中分別放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後作補語。要理解成「以尉首祭」,譯成現代漢語時,則要提到謂語之前作狀語,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用軍尉的人頭來祭奠。」

⑶ 語文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分別用什麼詞來表示 ,介詞可放在哪

先回答句子成分的問題
【主謂賓式句子】:予(主語)獨愛(謂語)蓮(賓語)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語:語言動作的發起人、謂語表示主語動作狀態的詞。賓語:主語動作的承受者。
【補語】:補充說明句子成分的句子成分。1、從位置上判定。補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謂語後。例:
①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②構怨<於諸侯> ③長於臣
2、從補語的構成方面來判定。補語常由介賓短語。
①以介賓短語表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例: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
②以介賓短語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如: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
③以形容詞表示動作行為的結果。如: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④以副詞表示程度。如: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⑤以數量短語表動作行為所用的時間。例: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定語】:說明主語狀態的句子成分。 作定語最常見的仍然是形容詞,不過位置經常在中心語後面,這叫定語後置。其次,名詞也可以作定語的。
(常後置)1.由「……之……者」構成定語後置的標志,具體形式為「中心詞+之+定語+者」。例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解析:句中,「石」是中心詞,什麼樣的石頭呢,「鏗然有聲」的石頭。定語放在了中心詞的後面,在翻譯的時候應該注意調整語序。
2.由「……之……」構成定語後置的標志,具體形式為「中心詞+之+定語」。
例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解析:「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詞,修飾語分別為「利」和「強」。這句話翻譯的時候還要注意對「黃泉」的解釋,作為古今異義詞,這里應該解釋為地下的水,而「用」的解釋也很特殊,這里用作介詞,解釋為「因為」。
3.由「……者」構成定語後置的標志,具體形式為「中心詞+定語+者」。
例3: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
解析:「少年」屬於古今異義詞,解釋為「年輕人」。什麼樣的少年,後面緊跟了修飾語「好事」。
【狀語】:描述主語動作狀態的詞句子成分作狀語的一般也是動詞,形容詞,這與現代漢語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文言文中名詞也經常怍狀語,這屬於名詞的活用,叫名詞作狀語。綜合起來看,動詞、名詞作狀語的較為常見;其次是介詞結構,但與現代漢語不同,介詞結構作狀語在文言文中絕大部分情況下是要後置的,這叫介詞結構後置或者狀語後置。
例:①叩石墾壤,箕備運於渤海之尾。「箕備」作動詞「運」的狀語,譯為「用箕備」。(《愚公移山》)。
接下來說虛詞。
【之】
代詞 人稱代詞 代人:他(們) 吾從而師之
代人:我 君將哀而生之乎
代物:它(們) 拔斂撞而破之
代事:這件事 而死固付之度外
指示代詞 近指:這(樣、種、類) 士大夫之族
遠指:那(么、樣) 未若復吾賦之不幸之甚也
助詞 定語的標志:的 今者有小人之言
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悲夫古書之不存
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夫子之謂也
調節音節,舒緩語氣:不譯 悵恨久之
動詞 往,至……去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而 】
連詞 表並列:又,或不譯 余因笑而不信也
表遞進:並且,而且 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表承接:就、才、然後 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
表轉折:但是、卻 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表假設:如果、假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表修飾:著、地、來或不譯 則又超急而躍
代詞 你、你的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動詞 如,好象 軍驚而壞都舍
學習文言虛詞注意以下幾點:
1.分清虛實
文言虛詞和實詞的分類大體上和現代漢語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詞一般也歸入虛詞一類。特別要注意的是,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或實詞虛化而來的,因而某個詞可以同時兼有實、虛兩種用法的情形極為常見,學習時必須分清哪是實詞,哪是虛詞。如,《鴻門宴》中「誰為大王為此計者」中,前一個「為」是介詞,義為「替」、「給」;後一個「為」是動詞,義為「作出」、「制定」。分清詞意的虛實要根據語境作具體分析。
2.辨明用法
有些虛詞不僅兼有實詞的用法,而且在虛詞范圍內又大都有多種用法,這要根據它在句子里的作用來確定。如,《師說》中的「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前一個「其」是代詞,代上文的「君子」;後一個「其」是副詞,相當於「難道」,加強反詰語氣。
另一種情況是詞雖不同,但卻都可以表示相同的用法。如「乎」和「於」都可以有介詞的用法。
3.聯系古今
要確切了解文言虛詞的用法,還應常與現代漢語進行比較,弄清一些常見虛詞的古今變化,准確掌握這些詞與現代漢語中那些詞相當。
虛詞古今變化的情況大致有以下四種:少數沿用下來;有的完全消失;有的用法發生了變化;有時改用了別的詞。
4.注意特殊
文言虛詞中還有一些特殊現象,學習時要特別注意。⑴兼詞。兼詞是指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的單音詞,它所兼的兩個詞屬於兩個不同的詞類。⑵虛詞的連用。虛詞的連用是為了加強語氣,較多的是兩個虛詞的連用,也有三個連用的。⑶雙音異義。文言中原為兩個單音詞(有的兩個都是虛詞,有的一個是虛詞,一個是實詞),發展到現代漢語變為一個雙音虛詞,而二者的意義有很大差異。
【賓語前置】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中,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
一、動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賓語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種種情況:
(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這個代詞賓語一般要放在動詞的前面,這是古漢語特有的用法。
1、動詞前面有「不」「未」「弗」「無」等否定副詞的否定句。在這種否定句里,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面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鍾山記》)譯文:「古時候的人沒有欺騙我呀。」
這是個否定句。動詞前面有否定副詞「不」,代詞賓語「余」,放在動詞「欺」的前面。翻譯的時候應該按現代漢語的順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3、以否定性無定代詞作主語的否定句。在這類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一般也要放在動詞的前面。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這是否定句。它的主語是「莫」「莫」是否定性無定代詞。賓語「我」也是代詞,現代漢語「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二)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前。在古代漢語里,使用頻率大的疑問代詞是「何」字,其他的還有「誰、孰、惡、安、焉、胡、奚、曷」等,它們作賓語時,也放在動詞謂語前面。
①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譯文:「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什麼了嗎?』」
這是疑問句,「何」是疑問代詞,它充當動詞「操」的賓語,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現代漢語的順序,應是「大王來操何?」
(三)用「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這種現象古漢語並不多見。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
譯文:「不懂得斷句,不明白疑難問題……」
句中的「句讀」,「惑」都是要強調的賓語,動詞是「知」、「解」。「句讀」、「惑」前置到動詞前面。「之」是標志。「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讀,不解惑」。
(四)用「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
① 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譯文:「該不會要責備你吧?」
句中「爾」作「過」的賓語,借「是」把賓語前置,以示強調,即「過爾」,「過」在這里是「指責,責備」的意思。
(五)特殊情況:
1、「相」字解釋為「動作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你、他(她)」,這時「相」用在動詞謂語之前。如:
①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你)② 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她)
2、「見」解釋為「動作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這時「見」字也常常放在動詞謂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如:
① 府吏見丁寧(我)②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我)③ 望見恕(我)
除此之外,還有現在常用的「誠請見教」「望見諒」「請勿見笑」,都屬此用法。「見」可譯為「我」,即「誠摯地請求教導我」「希望原諒我」「請不要譏笑我」。
3、「自」字解釋為「自己」時,也常常放在動詞謂語前,如現代漢語的「自製、自殺、紫紋、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詞語,可以說都是古代漢語結構遺留在現代漢語里的合成詞。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忌不自信」中「自信」應理解為「信自」。
① 舉賢以自佐③ 何不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二、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於、以、為、與、從、自、向」等,它們往往與後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結合,組成介詞結構。這些在介詞後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介詞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後,文言文中在以下情況下放在介詞之前:
一 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前。如:
二 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以」的賓語前置。如:
① 余是以記之……(蘇軾《石鍾山記》)譯文:「我因此記下這件事……」 「以」是介詞,「是」是賓語,「是」提到「以」的前面。

⑷ 語文介賓短語

一般來說,古漢語語法和現代漢語語法基本相同,但是也有許多不同。就像介賓短語一樣,古漢語規定:介賓短語處於動詞、形容詞謂語後基本上大都作補語,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時候,就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規矩放到謂語前面作狀語。也有一些極個別的例子如「於是」,有時候也直接在謂語前面作狀語,如「財用於是乎出」。

⑸ 語文介賓短語舉例10條

介賓短語由介詞加上後面的名詞、代詞或名詞短語組成。用來修飾或補充說明動詞,通常做狀語。現代漢語大多放在謂語中心詞前面,文言文後置。
下面以現代漢語和文言文對照舉例,(方括弧里就是介賓短語):
1、(今)【對母親】說。(古)白【於母】。
2、(今)【在野外】撿到的。(古)拾之【於野】。
3、(今)【用手掌】蓋著。(古)覆之【以掌】。
4、(今)【在長勺這個地方】作戰。(古)戰【於長勺】。
5、(今)【向我】學習。(古)學【於余】。
6、(今)【在斗宿與牛宿】之間徘徊。(古)徘徊【於鬥牛之間】。
7、(今)【將事情的詳細經過】報告。(古)具告【以事】。
8、(今)【比藍色】青。(古)青【於藍】。
9、(今)【用道理】說服他。(古)曉之【以理】。
10、(今)這幅畫【在北京】買的。(古)此畫購之【於京】。

⑹ 高考語文有介賓短語放在主語前面這個語法,但是為何 (對於)這個介詞則可以放在主語後

」對於「表示動作活動的對象,它構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放在主語前後都可以。」我對於餃子很喜歡「,這是正常語序;可以變成」對於餃子,我很喜歡「,這是狀語前置句。但是」對於餃子「無論在前在後,都是在修飾」喜歡「,作了「喜歡」的狀語。這種情況在現代漢語中極為常見,如:在教室里,大家在聽課;通過努力學習,小明提高最成績。

⑺ 語文語法 介賓短語與狀語怎麼區分

介賓短語:由介詞加上後面的名詞、代詞或名詞短語組成。
介加名、介加代、介加名詞短語
如:為人民(服務)、對群眾(說)、從現在(起)、關於課堂紀律問題、當黎明到來的時候、按規定(辦理)、把大門(推開)。
介賓短語可作的句子成分
①介賓短語作主語
②介賓短語作謂語
③介賓短語作賓語
④介賓短語作補語
⑤介賓短語作定語
⑥介賓短語作狀語
如:周總理,你在哪裡?(作謂語)
我們站在山崗上(補語)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補語)
當黎明到來的時候,大地仍然還在夢鄉中(定語、謂語)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職責。(主語)
毛主席對群眾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狀語)
從現在起,你就自由了。(狀語)
我們討論關於課堂紀律問題(定語)
這件事發生在冬天(補語)

也就是說,介賓短語本身就可以做狀語,但狀語未必都是介賓短語。狀語大多在謂語之前,但是表示時間、地點等的狀語也有時會前置到句首。

⑻ 語文中的動賓短語介賓短語

介賓短語可作主語、表語、狀語。動賓短語作謂語和賓語。如:西鄰太平洋,南面和美國接壤英文翻譯: To the west lies the Pacific Ocean. 西臨太平洋。(介賓短語作主語。)

⑼ 什麼叫賓語前置,介賓短語後置 等什麼叫介詞 (語文文言文)

第八節 特殊的語序
古漢語的正常語序,與現代漢語基本相同,一般是「主語+狀語+謂語+賓語+補語」的順序,「定語」則用在名詞之前。
例如:
《戰國策•趙策》:「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後不肯,大臣強諫。太後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上面這段短文,如果翻譯成現代漢語,除了「趙氏求救於齊」一句中的補語「於齊」要譯成狀語放在「求」字之前外(「趙國向齊國請求救援」),其他各句幾乎都可以按原來的語序翻譯。
但是,古漢語中也有一些特殊的語序,現介紹如下:
一、謂語前置
所謂「謂語前置」,就是指為了突出或強調謂語,而將主語和謂語的語序「倒裝」。這既是一種修辭手段,也是一種語法現象。現代漢語中也有這種用法,如「光榮啊,人民的軍隊!」「多美啊,祖國的山河!」但古漢語中謂語前置的現象更為常見。
古漢語中的謂語前置句,主要用於感嘆句和疑問句,通常在謂語後面綴以語氣詞。
1 謂語前置的感嘆句
例如:
《列子•湯問》:「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戰國策•趙策》:「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呂氏春秋•去秋》:「善哉,祁黃羊之論也!」
《孟子•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2 謂語前置的疑問句
例如:
《論語•顏淵》:「何哉,爾所謂達者?」
《孟子•梁惠王上》:「何哉,君所謂逾者?」
司馬遷《報任安書》:「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安在」即「在安 」,意為「在哪裡」) 等等。
二、賓語前置
賓語通常是用在動詞或介詞後面的。有時候,為了強調賓語,而把賓語放到動詞或介詞前面,這就叫「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是古漢語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語言現象。賓語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語法條件的限制,賓語無條件前置的情況較少。古漢語中賓語前置的情況有四種,下面分別加以�介紹。
1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
(1) 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的基本情況
古漢語中的疑問代詞「誰」、「何」、「胡」、「奚」、「曷」、「安」、「焉」、「惡」、「孰」等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時,必須前置,要求很嚴,很少例外。例如:
《論語•子罕》:「吾誰欺?欺天乎?」(「欺」是動詞,「誰」作賓語時前置,名詞「天」作賓語時不前置)
《孟子•告子上》:「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曰:敬兄。」(「敬」是動詞,賓語「誰」前置,「兄」不前置)
范仲淹《岳陽樓記》:「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誰」作介詞「與」的前置賓語)
《論語•子路》:「既富矣,又何加焉?」
賈誼《論積貯疏》:「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胡」作介詞「以」的前置賓語)
《莊子•逍遙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縛者曷為者也?」
《韓非子•難一》:「或問儒者曰:『方此時也,堯安在?』」
《孟子•離婁上》:「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
《荀子•勸學》:「學惡乎始?惡乎終?」(「乎」是介詞,作用同「於」)
《論語•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與」是介詞)
如果動詞前面有能願動詞(即助動詞),那麼疑問代詞賓語要放到能願動詞前面。例如:
《左傳•成公三年》:「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三眼兩語說不完,看資料吧,鏈接106樓

⑽ 介賓短語應放在狀語和謂語動詞的哪裡

應該是 讓消費者放心地在網上購物。

閱讀全文

與語文介賓短語放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0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3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3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3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4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8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9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7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