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學什麼怎麼學如何做

語文課學什麼怎麼學如何做

發布時間:2023-07-06 18:32:04

1. 語文課應該教什麼以及怎樣教

中國的語文課當然教的是語言,而且是漢語語言,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具體教什麼,怎麼教的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最近在《南方周末》上連續出現了多篇關於此問題的文章,引起了一些爭論.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也沒有教過語文,但也一直對這個問題十分關注,想要說明一下自己的觀點.什麼是語文?語言具有工具性,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可以說整個人類社會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的.對語言的學習是基礎的基礎,是任何一個國家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但是語言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這里有必要對語言的概念進行一定的闡述:一般的語言學中,把我們通常使用的語言概念分為兩部分:語言和言語.語言是抽象的、概括的符號系統,包括語音、文字、詞彙、語法等;而言語是對語言的運用.言語又可以分為書面語和口語,其中書面語和口語又有巨大的區別,如果把寫出來的叫書面語,說出來的叫口語,那麼就會發現,沒有什麼書面語不可以說出來,也沒有什麼口語不能寫出來.一般的說可以認為它們的區別就是:口語用於交際,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工具的特點,人們在使用口語時只考慮他的實用性;而書面語多用於思想的傳播,他是人經過一定的思考結果,一般可以看作是語言作為一種思維工具的反映.例如一個人同另一個人私下談話,那麼他使用的應該是口語,而一個人在一個比較正規的場合當著許多人講話,那麼一般就會用書面語.那麼語文課究竟教什麼呢?教語法、書面語還是口語?首先看口語,就是說話,這人人都會,不用老師教,但同樣是說話,有的婉轉動聽,有的就惹人討厭,可以說說話也是一門藝術.那麼說話也應該學,但說話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學到的,例如我們身邊有許多口語表達非常好的人物,你可以問問他們,口語是如何學好的,不會有人說是老師教的.再看書面語,人類所有的思想都是通過書面語而得以記錄和流傳的.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包括我們所說的聽、說、讀、寫,聽不用說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讀和寫都是針對書面語而言的,小學生經常說不會寫作文,不是說他們不會說話,而是指他們不會使用書面語.而說,就是語文教學中的說話這一部分,其實也是培養學生的一種使用書面語說話的能力.當然這種能力在現代社會里非常重要,也往往為人們所忽視,但這種說應該是一種書面語而不是口語.還有語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字、詞彙、語法,這也是語文的基礎,尤其是小學三年級以前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以識字為重點.從小學高年級開始語文課中一直有相當部分的語法內容.好了,現在可以來看一看現在的語文課教了什麼.從傳統的語文課到現在的新課程基本上都講的是聽、說、讀、寫,字、詞、句、篇.基本上小學三年級前重點是識字教學,以後重點是以書面語的閱讀和寫作為主,並適當學習語法和修辭,這都是合乎情理的.也沒有太大的爭議,實際上人們爭議的根本是怎麼教,尤其是在識字以後,如何使學生學好書面語言?這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問題,顏福雙在《語文就是語文——與余傑等商榷》一文中提到的三個觀點,語文不是文學,語文不是人文,語文本來就是技術,可以代表一種觀點,就是從技術的角度去學習語文,把語文學習由對書面語的學習變成對語言的學習.實際上這正是高等教育中漢語專業的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的內容.而不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傳統教學,在識字以後,雖然也教的是聽、說、讀、寫,字、詞、句、篇,但教的方法上有問題,就是用分析、分解的方式要學生理解書面語.拿出一篇文章,從字詞句篇一點一點的分析從寫作方法到思想內容,都要找出一定的邏輯來.幾乎全中國的語文教師和全中國的語文考試都把精力用到了這上面來.其實分析這種方法是學習語言,包括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學習書面言語的方法.所以有一位北京的語文特級教師曾經說過,中國的語文教學,在學生識字以後即使不上了,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也不會降低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如何學習書面語,實際上國際教育界早就有了共識.方法很簡單就是閱讀.大量的閱讀,形成一種閱讀的習慣,是成為一個現代人的重要條件之一.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對語文教學閱讀量的要求都很大,遠遠超過了中國.而中國的閱讀教學,不僅在量上少得可憐,而且往往還是強調進行閱讀的方法的學習和對閱讀材料的分析.語文考試中佔有大量比重的閱讀題,實際上也是分析題.閱讀本質上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是不可能通過分析來獲得的.它必須建立在一定的量的基礎之上.閱讀教學最重要最困難的不是學習閱讀的方法,而是提供給學生適當的閱讀材料.教師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適合於學生閱讀的優秀作品,不一定是名著,但一定要適合於學生的閱讀.那麼什麼才適合閱讀,當然是藝術性強思想性的作品,這不可能不帶有人文色彩.因為人文的閱讀是以後專業閱讀的基礎.人文精神是成為一個現代社會公民的基礎.可以說學習書面語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文閱讀的過程,這里每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人,都會列出一個影響自己思想歷程的書目來.幾乎可以肯定,這個書目中找不到一本書是由語文老師推薦的,是在語文課上要求閱讀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能夠開出這樣一個書單,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真正有了希望.當然這也許只是一個理想,可以想像一下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師本身就是在一個沒有閱讀環境、缺少閱讀材料的語文課堂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當中具有閱讀習慣的人實在太少了,讓他們開展閱讀教學,本身就是一個苛求,真正閱讀教學的到來還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所以一個學生能夠遇到嚴凌君這樣的語文老師是幸福的.一個人受到的教育決定於他所遇到的老師,一個人的思想決定於他的閱讀.

2. 語文教什麼,語文怎麼教

一、語文課教什麼
語文課教什麼?這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像一個人走路如果沒有目的地,無論走多長時間走多遠都是盲無目的、毫無效果的;就像一個人干一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干一樣,無論怎樣干都是白費力氣的。不過,明白了語文課的性質和地位,在了解了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教什麼的問題就明白了。《語文課程標准》「第二部分課程總目標」中關於總目標的闡述是明了的: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筆者抽取以上內容的關鍵詞,對總目標有以下不太准確的歸類:1、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類。有學會漢語拼音、會用語文工具書、能說普通話、能正確流暢地書寫漢字、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較強的閱讀能力、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等。2、綜合實踐類能力。有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主動探究學習、實踐中運用語文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3、素養和方法類。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等。4、情感態度價值觀類。包括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等。如果把以上內容再進一步濃縮的話,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歸入到「思」裡面去,那麼,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能力。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也不是培養本學科解題能力的,它是以語文素養為立意的學科,它旨在培養學生為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一些基本能力。它是以培養和提升人的基本素養和品質的學科。如果我們的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不是以此為目的的教學,那我們的教學就可能有問題。據我的調查,我們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的講讀課還是這樣的套路:瀏覽課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標出序號,和學生一起,一問一答地畫出段落層次,總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等。我不是說不能這樣教,而是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何在,為了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而設計。同樣的教學設計、一樣的教學行為可能會因為目的和對象的不同而使效果大相徑庭。如果是以疏通文章大意、講解文章內容、分析語言特點等為目的,這就嚴重偏離語文學科的總目標,這樣的語文課就可能不是語文課了。還是這樣講,如果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和能力的,那就是一節語文課。
不管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還是九年級的語文課堂,語文的教學無非是「聽、說、讀、寫」等形式進行的。讓任何一位老師離開「聽、說、讀、寫」去教語文課,想教的像語文課肯定是比較困難的。「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形式應該是沒有多大異議的。我今天提出的語文課教什麼也包括這四個方面,但是我要提出一個更為重要的內容——「思」,語文教學不能沒有「思」,而且還應該以「思」為核心,圍繞著「思」進行語文教學。這里的「思」內涵很豐富,可以理解為「思想」、「思維」、「思考」,也可以理解為「思緒」、「情思」等。「思」可以通向自我澄明和自由,可以通向公共知識與法度,「思」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得以實現。語文教學要用「思」去創造一個既豐富多彩又富於意義與價值的的語文生活。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存在而靈動,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凸顯而柳暗花明。「聽、說、讀、寫、思」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們的語文教學因以培養「聽、說、讀、寫、思」五大能力而成為真正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教什麼?「聽、說、讀、寫、思」。這就是我對語文課的理解。語文課就是教學生會聽、會說、會讀、會寫、會思的能力。具體的聽、說、讀、寫、思所承載的知識與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相比,可以說它的重要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就像小雞已經學會覓食的本領,食物對它還是問題嗎?小貓學會了釣魚,魚對於它來說還是問題嗎?然而,反思一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這樣做的嗎?你現在的課堂是為分析課文而分析課文,還是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而分析課文。你的「聽、說、讀、寫、思」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還是在以記住你所教的知識內容為主呢?
基於以上理解,我認為,語文課教什麼?基於能力和情感目標的教學設計——「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訓練。語文課就是教學生如何聽、如何說、如何讀、如何寫、如何思。
二、語文課怎麼教
既然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那麼,語文教學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及品質去教,圍繞培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去教,圍繞讓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去教。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是以「思」為核心,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能任意偏廢。
(一)關於以「聽」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關於「聽」。「聽」是學生應當具備的一項重要語文能力,「聽」與「讀」尤其在獲取信息方面發揮著同樣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明確了傾聽訓練的價值,教學活動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為師者必須讓學生明確:具備一定的傾聽能力,是廣泛而准確地獲得信息和掌握科學知識的需要;是積極從事交際活動,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需要。在日常口語交際活動中,只有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才能在與他人交談時作出積極准確的應對。
在語文教學中,「聽」通常是指學生上課時注意聽教師講,是一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聽」。但筆者認為「聽」的教學不僅僅是這些。語文教學上的「聽」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培養學生「聽」的興趣,二是培養學生「聽」的態度和習慣,三是培養學生「聽」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聽」的興趣,要求語文教師上課要生動、有趣,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發揮聽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要廣泛地聽,不僅聽老師的,也聽同學的。聽的形式可多種多樣,例如回答問題、朗誦課文、開展辯論、講故事等;聽的手段有錄音、影視、錄像等。從而養成學生主動接受、敢於質疑的習慣。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態度和習慣。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了解學生,根據不同的個性選擇不同的方式來加以引導。使學生學會在聽的過程中,用點頭、微笑、贊許、關注的眼神來注視對方;用表情及簡短的語言來啟發對方;不輕易打斷對方的話;允許對方發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見,不對別人進行譏笑或人身攻擊。
第三,要培養學生掌握「聽」的科學方法。要求學生集中精力,面對說話的人和所表述的話題,注重喚起相關的知識、資料、概念和想像,形成與有關這個話題相關的互動。圍繞對方說些什麼,為什麼這樣說;對所聽到的詞句及重點都要有心理反應和認知上的反饋;在「聽」的過程中能夠進行快速地總結和評價,對所聽到的內容,能區分主次,自覺形成整體觀念,從而在心中牢記需要記憶的內容。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育願望的實現,都必須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的。學生傾聽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傾聽習慣的教育養成也不例外,教師應注重學生傾聽樂趣的培養,把學練傾聽轉化為學生的內心需要,這樣,傾聽訓練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生學會傾聽,使學生善於傾聽乃至樂於傾聽,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摒棄應試教育心理,不要因為大型考試很難進行「聽」的測試而遺忘「聽」的教學,樹立全面發展的大語文教學觀,要滿懷信心、持之以恆地抓好學生的傾聽訓練,不可產生一蹴而就、急於求成的想法。
(二)關於以「讀」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比較中重視課文閱讀的。設計朗讀、精讀、泛讀、略讀等教學環節,但很多老師進行這些環節時可能是隨意的、目標是模糊的,可能僅僅是為完成讀課文的內容而忽視「讀」的能力的訓練,或者是僅僅把「讀」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手段,或者是沒有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以「讀」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訓練。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上的「讀」,應該把重點放在朗讀、精讀、泛讀、速讀的能力訓練上,而不是僅僅是讀讀課文,為講解分析做鋪墊。
朱熹在《讀書三則》中說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可見「讀」是一種口、眼、耳、腦並用的語言訓練形式,是語文教學的一把重要的鑰匙。
語文教材上的選文大部分都具有典型性、科學性、實用性等特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讀」的趣味點,對範文的謀篇布局、風格特點、題旨意境等進行生動的分析和點撥,使學生想讀、愛讀,最終達到理解文章、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和能力的提高。
注意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訓練學生泛讀能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提高課外閱讀量。在泛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讀書的速度,培養速讀的能力。
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鑰匙。」因此,教會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是終生受益的事情。有步驟的閱讀方法包括讀書、理解、領悟、應用四個階段。首先是讀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理解,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能夠快速地掌握書本內容的結構、思路、特點。其三是領悟,注重讀後有所啟發、有所領悟、有所感觸、有所創新,能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想。其四是應用,將書本的知識和自己的體會運用在實際生活和學習當中,提升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認知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關於以「說」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過程就是「說」。教學上的「說」,不僅僅是教師的「說「和學生的「說」,更不是教師授課,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語文教學上的「說」,應該是一種學生主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思想的技能訓練。因此,這種「說」的能力的培養,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一定的時間、任務、環境、標准來進行。
在課堂內進行「說」的訓練。首先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白「說」是進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溝通的最根本途徑。懂得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說」的重要性。課堂上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說」的環境,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在課堂內進行敘述、說明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復述課文、介紹自己、口頭描述周圍的人和事等;如果進行各種朗讀和表演活動,可以結合課本中散文、詩歌、劇本、小說等不同語言特色,使課堂教學適當地小品化、朗誦化、故事化。對學生「說」的內容、膽量、聲音、感覺、姿態等方面進行有系統地訓練。此外,還可以在課堂外進行「說」的實踐。如在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經常舉行小型主題班會、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等以「說」為主的活動,培養學生快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也可以在取得家長支持的前提下,適當布置「說」的家庭作業,促進學生說得清楚、准確而富有表現力。
(四)關於以「寫」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寫」可以理解為「寫字」,也可以理解為「寫作」。
首先說寫字。電腦是現代文明的一大標志,但對漢字書法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認為有了電腦打字就無需寫好字,這是十分錯誤的。首先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一部分,需要繼承和發揚。其次,在社會中,在學校里,無論考試還是招生、招聘、就業等很多時候,電腦就無法代替手寫,因此書寫也是一個人必備的生存技能之一,寫一手好字可能會增強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但是,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社會,人們的書寫能力嚴重下降,各階段的寫字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很不均衡,中小學生的寫字水平也在不斷下降。因此,當前語文教學應當加強寫字教學,要讓學生認識到寫字的重要性,不同年級應該根據不同的學段因材施教,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讓每一位學生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陶冶學生追求美、熱愛美的情操。當然,教師也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力求寫規范的漢字,並持之以恆。
再說「寫作」。如果說「寫字」是追求外表美的話,那麼「寫作」就是追求心靈美。寫作應該是一種心靈的傾訴,思想的外現。寫作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正常生存能力,也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一種反應出一個人各方面能力的綜合性思維活動,真正的寫作應該是一種輕松而又愉快的學習或生活過程。但是,當前青少年的寫作能力不容樂觀。按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寫作訓練。據我的調查,當前中小學生的寫作問題還是比較大的,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越來越弱。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作文的內容越來越虛假,甚至胡編亂造,作文模式僵化,語言空話、套話連篇。相當一部分學生懼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編造作文,甚至抄襲作文。學生感受不到寫作的快樂和幸福,語文教學的寫作是為考試作準備,而不是為生活和工作做准備。因此,當前語文教學中「寫」的教學問題是比較大的,因此,要大力改變當前的語文教學的「寫」的現狀,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學生喜歡寫作,會創作。這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應該完成的任務。
我認為語文教學上的「寫」,應該是一種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創新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行為及情緒的宣洩過程,應該是學生正常的常態的思維活動,也是學生思想和意識的外顯過程,更是學生進行審美和創造美的一個美好過程。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寫」往往只是一種學生被動的應試訓練。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平時就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思考其中的情與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教學就不能是一個教師出一個作文題,學生寫一篇文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種師生共同探討人生、抒發理想、各言其志的的過程;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於一個「初寫者」,教師要當好師傅,要把基本的寫作技法教給他,讓他入門;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集中思維、創新思維等能力的訓練;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不能為講課文而講課文,而應該把「聽與說」、「讀與寫」結合起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不要讓我們的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考試書」,而應該引導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應該和學生一起讀大師的作品,聆聽大家的教誨;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抒發自己的心靈感悟,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熱愛生活、懂得生活,擁抱生活,才能越來越睿智、聰慧、人文、快樂等等。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學生是會幸福地學習的。
(五)關於以「思」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關於「思」,在語文教什麼中,筆者已經說過,語文教學就是以「思」為核心的「聽、說、讀、寫、思」的教學。怎樣體現「思」的核心呢?筆者認為作為語文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之師,更是思想道德之師。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因有思想而有尊嚴的人,要培養有思想和有尊嚴的人。語文教師不是知識之師,而是思想之師、道德之師,甚至應該是學生的幸福導師,社會道德倫理的傳承之師。
2、語文教師不僅是思想之師,還應該是思維之師。拉馬丁說:「人憑借思考而能變成神。」歌德說:「所謂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但要想使它們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一定要經過我們自己再三思維,直至它們在我個人經驗中生根為止。」因此,思維能力決定一個人以後的工作水平和發展高度。只有具備了較高的思維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思維方法,一個人的學習和工作才能應付自如。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忽視思維的訓練,如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輻合思維、辯證思維等。當然,思維的訓練不僅僅是語文學科的任務,其他學科也要進行,但是,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有其獨特性,它是貫穿於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思維訓練,而非其他。比如,與其說作文是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如說是考查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思維品質(對社會生活現象的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創新能力)及能力。
3、語文教師不僅是經學之師,還應該是人文之師。韓愈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語文教師的第一要務。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道德、高尚的審美情趣,從而提高其文化品位,《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段話明確告訴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蘊育點」,在課堂上營造文化氣息,通過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祖國的、世界的和歷史的、現代的多元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兩千多年前的孔子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人文之師的「傳道」之路。《論語•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針對三人的不同追求和目標,孔子並沒有單純地評判是非對錯,而是通過點撥、開導、激發和認同的手段來指導學生修身立志。這不正是人性化教學和人文之師的典範嗎?因為語言不僅僅是一種工具,還有強烈的人道、人生、人性、人格意向。學習語言,不只是學習語言知識,礪練語言能力,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從而豐富心靈,培養品德,完善人格結構,從真正意義上育人。所以成功的語文教學需要師生共有一種根植於語言人文精神的人倫情懷、人生體驗、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來凝固化的語言,充分施展個性,造就一種痴迷如醉,回腸盪氣的人化情境。
4、語文的教與學的過程要有「思」貫穿其中。
語言不僅是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語言也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信息的載體。這種工具、外殼、載體,都是只有人類才擁有的符號。因此,思想和思維是語言的核心,如果離開了思想和思維,語言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文以載道」。因此,作為語文教學如果沒有「思」在其中,語文教學也可能就是無效的教學。當然,我們的任何一節語文課(即使再差的課)也有「思」的存在,我現在說的是要把「思」放在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心中有「思」——備課想到「思」,教課想到「思」,課後要反「思」,有意思地想到「思」,而不是隨意地「思」,是要強化「思」,教中有「思」,學中有「思」,練中有「思」,讓學生學會「思」、善「思」、能「思」。
筆者認為:語文課就是教給學生「聽、說、讀、寫、思」五大能力,緊扣興趣、習慣、創新、人文八字要訣,遵循「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應用」四項要求,以提升人的能力和品質為主要目的。

3. 語文到底學什麼

語文到底學什麼?

  1. 學認字;

  2. 學習詞語;

  3. 學習語句;

  4. 學習語法;

  5. 學習修辭;

  6. 學習作文;

  7. 學習文章的思想和義理。

語文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我認為沒有一個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積累,學習方法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別人的方法。 1.如何學習語文: 不僅僅要背誦那些文學常識、課文,這只是個步驟,應該從更大的角度上學「大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說,並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並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識記—運用) 一理解: 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資訊,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小學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 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識記: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前學後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不再有什麼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現在要求學生課外閱讀要寫讀書雜記,也正是出於這 一原因,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 俗話說「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布局,學了那麼多優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恆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運用「理解、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麼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會逐步提高的。 個人經驗是多看看文學作品,自然會有感覺的,這種東西不能急功近利,應該准備長期培養,我主要指的是閱讀和作文,像應試教育試卷中的那些基礎知識多讀文學作品固然會有提高,但重點還是要多做題加強記憶~ 一個月提高語文成績40分的34個暴強方法!~~~ 1.背字典。不是在開玩笑,本人10年前親自使用過,效果超乎想像!當然,發明這個方法的不是我,是已故名家錢忠書老先生; 2.每天堅持寫一段200字的豆腐塊,沒必要要求字字珠璣,主要是你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知道你的腦子里缺少哪些詞彙; 3.多看一些偉人傳記。不僅能起到勵志的效果,對於豐富作文的內容和給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即使暫時看不懂也要每天都讀幾篇文言文。讀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語感,經常的接觸對於語感的培養大有好處; 5.讀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來就用漢語去理解文章。學著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此方法同樣適用於英 語學習);gkwill. 6.沒事的時候多參加一些成語接龍等的游戲; 7.每天早上起來,哪怕是走走路,新鮮的空氣也會讓你的思想生活更加豐富; 8.偶爾做首詩,不好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詞彙到底夠不夠,哪方面的詞彙量不夠; 9.盡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網路語言; 10.盡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非主流詞彙; 11.多看點高考試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試卷。有時候吃透一篇好的試卷精析比悶著頭做十套卷子管用; 12.對於高考語文的前三項題目,在平時訓練中,遇到自己做錯的拿本子記下來,沒事的時候翻翻,無須特別記憶也一樣能記得住; 13.感覺數學,物理,化學,歷史,英語,地理等其他科目不知道如何提高成績時,關注筆者後續文章; 14.做詞彙選擇題目的時候,對於近似的詞彙,多念幾遍,培養語感。別以為語感可有可無,早早晚晚他會讓你大吃一驚; 15.閱讀文章完成題目類試題,在讀文章的時候切不可一字一句死摳,也不能一目十行。只要按照正常的速度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第一感覺;gkwill. 16.針對作文進行專項訓練:一周一篇作文,切記構思不要超過一個小時;時不時練習一下為某段話擬個題目; 17.不要試圖壓題,猜題。只需要按照正常復習步驟循序漸進即可; 18.針對各種文體的文章做下專項練習; 19.寫作的時候要收放得體,別搞得憋半天好容易憋出個思路,一下筆就收不住,記住一句經典成語:過猶不及! 20.培養自己的想像能力; 21.每天看看電視新聞,讀讀報紙!至少30分鍾; 22.在兜里准備一個手掌大的小本和筆,碰到好的語句和詞彙,記下來。可不是只有在看書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要准備記; 23.每天看十五分鍾廣告。經典的廣告往往蘊含著語言的力量; 24.培養反向思路,換個角度能讓你的文章先聲奪人。當然,要在言之成理的范圍內; 25.培養在作文中駕馭情感的能力;gkwill. 26.多看看《荷塘月色》,多體會修辭的運用; 27.不要以為名著讀得多就等於語文學得好; 28.看看小小說,試著寫兩篇。小小說惜墨如金的精簡能讓你養成一種良好的寫作習慣; 29.多記兩首詩,盡量用詩人的角度理解詩歌; 30.早上大聲朗讀課文,不僅是用聲音,還要用心讀; 31.看到一個新的問題想一想有什麼例證; 32.每周練習一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寫段話; 33.平時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卷面整潔,字型工整。你沒必要字寫得比司馬南還好,但至少應該讓人認為你是在很認真地答卷; 34.以上方法沒必要各個都用,隨便挑幾個適合你的。筆者當年只是使用了其中的6種方法,一個月內語文成績由原來的110提高到了137(滿分150)。堅持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收到效果

小學語文到底要學什麼

作文,理結課文

語文到底教什麼,語文到底怎麼教

語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語文要教的就是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圍繞這個目標,多練習。

請問語文到底在學什麼?

為什麼要學習語文,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問題。
在倡導素養教育、「人」的教育和終身教育的今天,學習語文是為了生活中經常要用文字與別人交流,為了學習、工作的需要,為了人的精神需要,為了人的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言語活動就像空氣與陽光一樣不可或缺:蜂擁而至的報刊、書籍,撲面而來的廣告,鋪天蓋地的網路資訊……言語的需求還在與日俱增,人類彷彿落入了語言文字的羅網之中。
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言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會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就不會學習,就不能勝任具有較高智慧性與挑戰性的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不會讀、寫、說的人要取得事業的成功,是不可想像的。語文素養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素養之一。新頒布施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義教課標》)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是從人的發展方面對學習語文意義的新定性。
語文素養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素養之一,其功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語文將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言語交際的需求。
言語活動是一種人際交往方式。人是社會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進行一般性的思想、情感、事務上的溝通。如:了解生活常識,須查閱資料;想求職,得翻閱廣告;要防止遺忘,得寫日記、備忘錄;處理事務,須簽各種文書;等等。平時有什麼要求需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希望與別人分享,這些都需要通過交談、寫信、打電話等方式進行溝通。
第二,學習語文有益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業餘生活、精神生活的質量。
言語活動是一種自我娛樂的方式,有時還是自我進行「心理治療」的方式。讀、寫活動是人類一種重要的消遣、休閑和宣洩的方式。如在業余時間,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各類作品,可以放鬆心情,調整心態。或者通過寫作,向朋友傾訴煩惱與憂傷,寄寓心願和祝福,抒 *** 懷和感悟,講述對友情的懷念與珍重,滿足未得以實現的願望,等等。這些都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消費。現今網上閱讀和聊天之所以成為網民的一項重要的生活內容,就是為了滿足網民自身的這種需要。
第三,學習語文使人擁有一種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題為《學會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的報告中,提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教育理念,這四個方面都離不開言語活動。其中,「學會學習」被擺在了教育的首位。在怎麼「學習」這個問題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提出「學習通過寫作」的口號,認為在各科的學習中,應運用寫作的方式來獲取知識,推動、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寫作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
現在的語文課程增加了一個新內容——綜合性學習(含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體現了對言語表現、言語創新和寫作的重視。在綜合性學習中,要由學生自己來選題,制訂研究計劃,蒐集相關資料,對資料進行討論、分析,最後還要寫出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幾乎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聽、說、讀、寫,並最終落在「寫」上。這也可以說是「通過語文,通過寫作」進行「學習」。推廣到各門功課,如能藉助寫作和口頭交流來探討問題,表達學習心得和思考的成果,就能事半功倍。這實際上體現的是語文學習對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
第四,學習語文使人獲得一種基本的工作能力。
將來,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離不開語文能力。求職,要會寫求職信;教師,得會寫教案;律師,得會寫司法文書;公務員,得會寫行政公文、述職報告;記者,得會寫新聞稿件;工商管理人員,得會寫案例分析、策劃書;科學家,得會寫觀測報告、實驗報告、論文……語文能力,是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體現。即便是工人、農民也離不開語文,也同樣置身於言語活動的羅網之中。如應聘時參加面試、筆試,寫工作日記、業務報告等。今天,幾乎所有與升學、就業有關的人才選拔,都離不開對語文能力的考察,考察的重點又多是放在寫(筆試)和說(口試)上。在語文能力中,寫、說能力,即言語表現能力,日益凸顯其重要性。
在這種情勢下,現今各類實驗教材已經體現出了對言語表現能力——寫、說能力的重視。將「寫作」和「口語交際」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與「識字寫字」和「閱讀」並列,改變了其以往可有可無的附庸地位,建構起獨立的教學內容和體系。這些語文學習方面的變革,實質上就是為了適應上述社會性的言語需求。
第五,學習語文將給予人基本的文化修養,促成人的精神發展。
人的發展,人生的美麗,需要人文薰陶和人文積淀,學習語文將為學生開拓了解歷史、人生、社會、世界、文化、藝術、科學等的廣闊視野。通過廣泛的閱讀,我們在增長知識和學養的同時,也將感受文化和文明的八面來風,汲取人類豐厚的精神財富,成為有內涵、有操守的精神健康的人。言語活動,將促使人與他人、社會、歷史之間的對話和融通,這是人類成長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建構過程。
第六,言語創造力是人的發展、人類的發展的重要標志。
言語的功用,不僅在於人們處事需要文字交流,也不僅在於人們在生活中需要情感的宣洩和思想的溝通,還在於它超越了實用和應用,指向人類文化、文明的承傳和自我的實現。
人生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即在精神上不斷地自我完善,在事業上取得較大的發展。而現代人在向「自我實現」邁進的征程中,每一步都無不伴隨著言語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越是發展的、創造的、成功的人生,越是離不開言語活動。從應用型、實踐型的人才到理論型、學者型的人才,從企業家、教師、科學家到領袖人物,概莫能外。「人是符號的動物」,能夠運用語言文字,是人和動物相區別的一個最本質的屬性。言語在創造、承載了人類文化和文明的同時,也創造了輝煌、不朽的生命,使短暫的人生獲得了永恆的價值。
對上述學習語文的意義作進一步的歸納,我們認為,言語活動將從三個基本方面滿足人的需要。
實利需要和人的直接的現實利益相關,主要滿足人的物質性、交往性需要,即基本需要。這與人的生物性、生存性需要相適應,是一種應用性的言語活動。主要表現為人在日常交往中的口語交際活動,以及事務性、公務性應用文的讀、寫活動等。
實用需要和人的社會需求相關,與實利需要有某種程度的交叉,在更高層面上包含了實利需要。它主要滿足人的社會性、職業性需要,與人的發展和有效地推動社會運轉相適應。它既關注現實利益,又超越現實利益。如新聞、評論和研究性作品等的讀、寫活動,就是為了滿足這種需要。社會政治、道德、意識層面的,進行人際關系協調的,具有職業、專業特點的一切言語活動,均屬此類。
審美需要和人的情感需要相關,主要滿足人的精神層面的需要。這與人的心靈發展相適應,是一種文學審美性的言語活動,是對人自身的精神撫慰。這一方面的言語活動,包括各類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和創作。這是人的類屬性的一個重要體現。
以上三種言語需要,基於人類生存的三度空間:生物的、社會的、精神的。生物性、社會性、精神性的言語需要進一步提升,便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存在性需要,它使人能夠進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成為主宰自身命運的人,它體現了人的類主體性。人的高度發展的事業與精神需求,往往是超功利的,以犧牲物質利益乃至個體生命為代價的——這便是詩意的人生。人的一切創造性活動,都離不開符號性的思維和符號性的行為,言語活動是人的自我實現的一個重要表徵。言語活動是人的類屬性的集中體現,以自我實現為目的的言語活動,是對真、善、美的探求,是在哲學、人學與科學層面上的精神遨遊,是言語生命的自由、自覺、自為的呈獻。人類就是在這不懈的、忘我的追求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有人將資訊時代的生存稱為「數字化生存」。「數字化」的意思就是計算機化,計算機將不再只和計算有關,它還會決定我們的生存。也就是說,運用電腦進行資訊的採集、加工、製作與傳播,將成為人類基本的生活方式。而閱讀和寫作,便成為「數字化生存」的一種基本技能。今後,許多人將可以在家裡上班和生活(網上娛樂、購物、社交等),那更是一刻也離不開網路,離不開閱讀、寫作。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閱讀和寫作是學習的基本形態,言語活動將伴隨著人一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語文學習在能力層面上的終極目標指向言語表現能力(說、寫)的培養,而在言語表現能力中,寫作能力又尤為重要。因為,寫作不但有實用意義,有助於人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有助於文化、文明的創造和傳承,而且它還能體現人的綜合語文素養,促成人的心智、人格的發展,提高人生的境界。在語文學習中對寫作的重視,已經體現在高考試卷作文分值的不斷提高上,目前這一狀況仍呈上升趨勢。《義教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的培養應成為中心和龍頭。
言語活動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語言是存在的家,言語是人的精神家園。人們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美好人生的標志。語文教學應以立人為本,為自我實現的言語人生、詩意人生奠基。
----------------------------------------
謝謝採納哦

高中語文到底是在學什麼

高中的語文學習其實是非常有作用的,目的是提高鑒賞「美」能力和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學的一種氣度,學的是文化的氣息,感受文化的薰陶,提升你的心靈的高度,美麗你的靈魂.

語文到底教什麼,語文到底怎麼教 吳忠豪

語文到底教什麼怎麼教
現代中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教學形態就是教師帶著學生一篇一篇講讀課文。語文課的主要活動是閱讀課文,嚴格意義上說是聽教師分析講讀課文。然而,講讀課文效率不高,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批評指責,因此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講讀課文的有效性。其實發達國家母語課程並不採用「講讀課文」的方式,許多國家的母語課程是以學語言為主。比如美國和法國等國家母語課程的主體是英語課、法語課,主要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運用以及訓練表達能力。當然,他們也開設閱讀課、文學課,但是閱讀課也不是講課文,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據了解,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閱讀課就是讓學生到閱覽室里讀書。日本國語教材每學期只有3~4篇課文,國語課60%以上時間用於聽說、寫作和語言知識學習。觀照發達國家的語文課程,我們發現「講讀課文」其實不是語文教育唯一的形態,更不是最佳形態。因此,我國的語文教學改革應該跳出講讀課文的思維定式,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探索中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高投入、低產出」的被動局面。
語文課應該用課文學語文
現在,語文課程的一大問題是混淆了「課文內容」和「教學內容」兩個不同的概念。什麼是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就是為達到課程目標而選擇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價值觀等要素。語文教材中一篇篇課文給出的是「課文內容」,然而它們只是學習語文的例子。用這篇課文教學什麼語文知識,學習哪些方法,訓練何種語文技能,需要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自行選擇並確定。這就給語文老師帶來極大的困難,並且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學內容選擇的混亂。當下很多老師就是把課文內容誤當成語文教學內容,因此語文課上完,學生留下的印象多是課文內容的痕跡,而不是語文教學內容的痕跡。
其實,除了少量的古詩詞等流傳千古的經典篇目,語文課本中的絕大部分課文內容基本不屬教學內容。語文教學內容主要指學生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可以終身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這些知識、方法和技能是相對穩定的、不可替代的。
為什麼課文內容不等於語文教學內容?因為課文內容是可替代的。我們可以用這一篇課文教這些語文知識、方法,也可以換一篇課文來教。在課堂教學中將大量時間花費在文字內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上,這樣的語文往往就沒有語文味。上《月光曲》就討論月光曲是怎麼譜成的;上《鳥的天堂》就討論鳥的天堂有什麼特點,為什麼稱之為「鳥的天堂」;上《蝙蝠和雷達》就討論科學家是怎麼發現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系,等等。這就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思品課、科學課,這樣的課怎麼會有語文味呢?
造成「課文內容」與「語文教學內容」混淆的原因,從語文課程內部分析,一是由於這門學科綜合性特點所致。語文課程不僅承擔著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任務,還承擔著思想品德、情感審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諸多工。因此,課文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等價值觀教育內容也是語文教學內容,教師須處理好這兩項任務的關系。二是語文教材沒有明確給定教學內容,需要教師憑經驗選擇。這使得部分教師直接將課文內容當成教學內容。從課程外部分析,是因為受到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期里,語文課程片面強調思想道德教育任務,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放到了極不恰當的位置。其直接後果是異化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干擾了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

高中語文到底要學什麼東西

學習語文其實是很容易的,不要聽說要這樣啊要那樣啊還要做很多啊什麼之類的,語文並不需要的。只要你作文學好了,該背的背了,該記的記了有經常去看了,課外書多看一點咯。就可以了,我語文在我所有科目中是最好的每次都在120以上的,就只有這科是最棒的!呵呵,語文,不要技巧,只要像 *** 說得一個字就可以了!那就是:跟!老師要求什麼你做什麼,平時虛心點,多看看書啊,哎呀,那沒有什麼的!呵呵(*^__^*) 嘻嘻……

語文到底算什麼

語文是網路之母
不是說一定要把語文這門學科學好 而是要用語文去掌握其它學科 要不 你連字都不認識 你連句子都分析不清 又怎麼能繼續學習?
通俗點 語文是一扇門 當你開啟的同時 它亦為你開啟其它門。
語文也是一個人內涵的體現
好吧 想想 如果沒有語文 那你怎麼寫出來這些文字 你又怎麼能用出『遏制』這樣的好詞語? 又怎麼知道『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沒有語文,即使你其他再優秀,你也只是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
可能你不喜歡語文 不過還是希望你能耐下心來學習 並希望你可以取得好成績!

語文到底怎麼學!

首先你要認真聽課,看老師是怎麼分析問題的,其次是自己要提高對語文的興趣,多看一些課外讀物,積累一些美句。最後,就是要多練題多思考。

4. 如何學習語文

1、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要明確學習目的,制定學習方案。平時要多請教老師,多與同學討論,多進行探究式學習。語文的規律性很強。日常學習應著重抓哪些環節?各類文章有什麼特點?如何進行規范性答題?如何寫出高質量的好文章?等等。其實都是有章可循的。所以,語文學習一定要找到良好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才能做到事倍功半。要多借鑒別人的學習經驗,探索適合自己風格的學習方法。特別要重視語感培養、知識的歸納和知識之間的聯系等等。

2、要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

在課堂上老師對課文的理解是老師的理解,融入了老師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而同學們也許會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個未成年人的角度來理解課文的,也許學生的理解還更好。所以學生要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要把課堂變成學習和消化知識的第一步。

5. 小學語文怎麼教主要教些什麼

小學語文是個基礎.我覺得在教學中分階段: 第一階段:一二年級,主要是識字教學 第二階段,三四年級主要是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寫作文的方法.比如教學敘事課文,教給它們什麼是六要素;教學游記,教給他們寫游記的順序;教學寫人的課文,教給他們怎麼樣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表現人物的內心,品格等. 第三階段: 到了五六年級,就是一些綜合性教學,主要是培養一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了. 我曾經聽過語文的閱讀教學課,覺得不實用,花架子多,一節課下了,不知道學生都學了寫什麼?所以還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叫給他們點有用的東西好. 教學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也許我的想法,不符合一節好課的要求,更不適合你的風格,但是,也非常希望能幫上你. 祝你工作順利!

6. 語文課課文應該怎麼學

一、從理解到運用關注兒童語言發展
運用——2011版課標關鍵詞之一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
積累——2011版課標關鍵詞之二
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
二、從內容到方法提高語文課程意識
方法——2011版課程標准關鍵詞之三
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
學習方法的指導
1、領會學習方法
2、指導方法運用
3、嘗試獨立運用
4、反思總結
三、從教過到學會強化對學生語文實踐
實踐——2011版課標關鍵詞之四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語文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留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四、從課內到課外促進課外閱讀課程化
讀書——2011版課標關鍵詞之五
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
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7. 語文教什麼,怎麼教,怎麼學

一、語文是什麼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是這樣闡述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就是說人類的交際中有許多種工具,但語文是最重要的。「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語文是把人類文化中的被認為適合青少年學習的精華呈現出來,以利於人類文化的傳承和青少年的成長。以此看來,語文教學就應該教會學生使用這個工具,語文教學應該傳承人類文化促進青少年健康地成長。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界定。對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語文界爭議比較多,筆者不爭論,本文不談它是不是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既然語文課程標准已經對其定位,筆者按自己的理解進行闡釋,本文談的是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與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什麼是「工具」?《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對「工具」有兩種解釋「(1)從事生產勞動所使用的器具。包括手工操作的鋤、斧、刀、錘等,也包括機器上使用的車刀、鑽頭、砂輪等。(2)比喻藉以達到某種目的的事物或手段。」很顯然,說「語文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其比喻義。作為工具性的特點,從生活的角度說,語文就是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工具,從傳承和發展的角度說,語文就是傳承和發展人類文化的工具。作為語文教學就是要教會青少年掌握「語文」這個交際工具,學會用「語文」這個工具傳承和發展人類文化。作為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語文的工具性應該體現在具備基本的「語文」知識——字、詞、句、語法、修辭、邏輯等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語文」能力——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通過「語文」把人類文化的精華與精神傳承過來和發展下去。
什麼是「人文」? 《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對「人文」解釋為「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我們知道,文化是人類、或者一個民族、一個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范。符號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規范,包括習慣規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則是文化主要內容。筆者在一則材料中了解到「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學、藝術、人文。科學追求的是真,給人以理性,科學使人理智;藝術追求的是美,給人以感性,藝術讓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給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誠。」我想簡單地推論出一個結論:不管是文化現象還是精神支柱,說明「人文性」是人區別於其他生物的屬性,對人類特別重要,沒有了人文性,人就可能不成為其人。因此,也就可以這樣說,語文的「人文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承擔著「把一個人稱為『人』的」重要作用,語文教育就是要把一個「自然的人」教化為「人文的人」的教育。從語文實踐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看到這一點。因此,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具體體現也就是提高青少年的精神素養,也就是三維目標上所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就是說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以認識教育、情感教育、審美教育、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等內容的人文教育。
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句話,它的關鍵所在是「統一」兩個字。它們兩者之間不是對立關系,是一個統一體。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為一張皮的表裡,一枚硬幣的兩面,而不是兩張皮或兩枚硬幣,非常好。也就是說,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中的兩個方面不能割裂,不能厚此薄彼。工具性與人文是表與里、皮與毛、血與肉的關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工具性是載體,人文性是靈魂。工具性如「皮」,人文性如「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工具性如「肉」,人文性如「血」,有血有肉,才是鮮活的生命。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與生俱來、相鋪相成的。沒了工具性,便沒必要設語文課,人文性也無從談起;沒了人文性,語文課只有孤立的字、詞、句、篇枯燥的、機械的語言訓練,語文課便失去了生機、情感和韻味。工具性與人文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一起呈現,有機結合。正如美學教育家朱光潛所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際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語言的實質就是情感思想的實質,語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語言本是平行一致的,並無先後內外的關系。」因此,我認為,所有的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只要具備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就是真正的語文課,偏離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航標,就可能不是語文課。
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決定了「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語文課程標准》里這段話充分說明了語文教學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重要性。語文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具有基礎中的基礎的地位;從一個人的發展歷程上說,語文關涉到一個人怎麼發展、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的問題,正如文學評論家所說「文學即人學」一樣,從某種程度上說「語文是『人學』」,沒有語文,人可能就不能稱其為人。因此,你要問我語文是什麼?我告訴你: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就是讓人成為其人的一門學科。
二、語文課教什麼
語文課教什麼?這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像一個人走路如果沒有目的地,無論走多長時間走多遠都是盲無目的、毫無效果的;就像一個人干一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干一樣,無論怎樣干都是白費力氣的。不過,明白了語文課的性質和地位,在了解了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教什麼的問題就明白了。《語文課程標准》「第二部分課程總目標」中關於總目標是分這樣十條闡述的: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筆者抽取以上內容的關鍵詞,對總目標有以下不太准確的歸類:1、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類。有學會漢語拼音、會用語文工具書、能說普通話、能正確流暢地書寫漢字、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較強的閱讀能力、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等。2、綜合實踐類能力。有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主動探究學習、實踐中運用語文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3、素養和方法類。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等。4、情感態度價值觀類。包括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等。如果把以上內容再進一步濃縮的話,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歸入到「思」裡面去,那麼,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能力。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也不是培養本學科解題能力的,它是以語文素養為立意的學科,它旨在培養學生為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一些基本能力。它是以培養和提升人的基本素養和品質的學科。如果我們的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不是以此為目的的教學,那我們的教學就可能有問題。據我的調查,我們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的講讀課還是這樣的套路:瀏覽課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標出序號,和學生一起,一問一答地畫出段落層次,總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等。我不是說不能這樣教,而是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何在,為了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而設計。同樣的教學設計、一樣的教學行為可能會因為目的和對象的不同而使效果大相徑庭。如果是以疏通文章大意、講解文章內容、分析語言特點等為目的,這就嚴重偏離語文學科的總目標,這樣的語文課就可能不是語文課了。還是這樣講,如果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和能力的,那就是一節語文課。
不管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還是九年級的語文課堂,語文的教學無非是「聽、說、讀、寫」等形式進行的。讓任何一位老師離開「聽、說、讀、寫」去教語文課,想教的像語文課肯定是比較困難的。「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形式應該是沒有多大異議的。我今天提出的語文課教什麼也包括這四個方面,但是我要提出一個更為重要的內容——「思」,語文教學不能沒有「思」,而且還應該以「思」為核心,圍繞著「思」進行語文教學。這里的「思」內涵很豐富,可以理解為「思想」、「思維」、「思考」,也可以理解為「思緒」、「情思」等。「思」可以通向自我澄明和自由,可以通向公共知識與法度,「思」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得以實現。語文教學要用「思」去創造一個既豐富多彩又富於意義與價值的的語文生活。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存在而靈動,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凸顯而柳暗花明。「聽、說、讀、寫、思」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們的語文教學因以培養「聽、說、讀、寫、思」五大能力而成為真正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教什麼?「聽、說、讀、寫、思」。這就是我對語文課的理解。語文課就是教學生會聽、會說、會讀、會寫、會思的能力。具體的聽、說、讀、寫、思所承載的知識與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相比,可以說它的重要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就像小雞已經學會覓食的本領,食物對它還是問題嗎?小貓學會了釣魚,魚對於它來說還是問題嗎?然而,反思一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這樣做的嗎?你現在的課堂是為分析課文而分析課文,還是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而分析課文。你的「聽、說、讀、寫、思」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還是在以記住你所教的知識內容為主呢?
基於以上理解,我認為,語文課教什麼?基於能力和情感目標的教學設計——「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訓練。語文課就是教學生如何聽、如何說、如何讀、如何寫、如何思。
三、語文課怎麼教
既然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那麼,語文教學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及品質去教,圍繞培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去教,圍繞讓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去教。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是以「思」為核心,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能任意偏廢。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學什麼怎麼學如何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