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拓展性課程如何結合語文的課程

拓展性課程如何結合語文的課程

發布時間:2023-07-07 11:03:14

小學語文可以開展哪些拓展性課程

一、課程分段開展拓展性閱讀

由於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拓展性閱讀應該根據課堂的實際時間來進行分類,課前的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得以被有效激發。比如課堂內容是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就可以在上一堂課的結束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回憶自己和媽媽日常相處的過程中,孩子對於媽媽的依戀。希望學生在下一堂課之前准備好一個跟找媽媽有關的小故事,並且參照課本進行預習閱讀,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和家長溝通,讓媽媽來給學生講述課本的內容,幫助小學生預習和進行閱讀理解。

課堂前的拓展閱讀,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正式的課堂學習埋下有效的伏筆,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課堂中的拓展性閱讀往往會面臨到學生們的疑難問題,這個時候老師應當將小學生作為學習和教育的主體,教師的身份轉化為有效的引導者,答疑解惑,引導學生來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

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到社會生活中進行應用,漢語言文學的教育離不開對於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的有效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調動學生有效利用課內外的各種資源的積極性,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堂外的方方面面。

二、拓展閱讀要遵循適度、適時的原則

拓展閱讀和語文的課堂內教學是互相補充、互為相長的關系,但是不能互相替代。在進行課外閱讀過程中,必須要本著適量和適度的原則進行拓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應當與課堂內的教學內容有互相助長的作用。

教師應當在課內外的拓展過程中,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拓展應用的過程中,應該能夠突破課本原有的局限性,盡可能在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有效超越上進行不斷的創新。

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和課堂內外的繪本和閱讀材料非常豐富,因此在對於課程資源的拓展和利用過程中,應當巧妙地利用拓展的資源來進行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更加形象生動的浩瀚文明,讓祖國的燦爛文化,通過一次一次的交流與碰撞深深的印入到小學生的心中。

三、多種形式的課外延伸活動

新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指出,喜歡閱讀和感受閱讀的樂趣是人的基本素質,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要完成對於語文課的學習和對閱讀美感的體驗僅僅依靠課堂內的有限閱讀和課堂內容是不夠的,而是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開放式的課外拓展閱讀,以導讀和開放自由度相結合的形式更好地開展語文教育。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讀書匯報,介紹好書,交流心得,故事會,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形式,不斷的開發小學生對於課外閱讀的綜合性興趣,發展小學生的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展開小組之間的閱讀評比,讓小學生自己來選擇具體的閱讀材料,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籍范圍,然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之後進行講故事比賽和心得交流,並且通過競賽的形式來評出最佳閱讀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

在對於課外拓展閱讀的進行過程中,應當注意閱讀內容的層次性。由於小學生在智力發育水平、家庭狀況、閱讀基礎等方面是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指導閱讀過程中既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又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去學習,每個小學生閱讀的側重點和興趣是不同的,教師應當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興趣愛好的小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實際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對一些名言警句、好句佳句的教授和積累,應該提倡學生在進行閱讀之後對閱讀的情感進行總結,可以通過寫日記、編童話故事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來進行課外拓展,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這種對於分層教育的活學活用是符合新教學大綱要求的。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有效地結合分層教育的先進教學理念來進行教育行為,通過對於不同內容作業的完成情況來進行對於個性化差異明顯的學生課外區別輔導,同時要注重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作業布置。

⑵ 小學語文回顧拓展的教學方法

如何具體有效地實施「回顧?拓展」教學?通過策略學習啟發我們在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不同於基礎訓練的教學;轉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小學語文回顧拓展的 教學 方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小學語文回顧拓展的教學方法

一、有效回顧

方法一:前置——引領單元整組教學

例1:五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二》

這個方法能引領整個單元課文的教學,比按序教學得到更加好的效果。開篇就讓學生感悟思念家鄉的詩句,感受千古遊子對家鄉親人深深的思念和熱愛。

給學生創設了濃濃的思鄉氛圍,讓本組課文中顯示出來的人文內涵成為重要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更主動體會文本的情感,繼而啃透本組課文的文字,觸摸人物的內心情感,同時高度聚焦寫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等。學習課文表達情感的方法。

即以訓練學生的表情達意方法為目標,掌握交流平台中學生最終要達成的語文基本技能。

方法二:整合——發揮單元整體功能

例2: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七》

在單元整組具體的閱讀教學、 日記 評析和習作教學中滲透人物描寫方法,明確了「為什麼教」後重點設計「教什麼,怎麼教」,經常溫故知新,強化說明方法,在相同的時間里提高教學效率。

准確拿捏生活、方法、表達三者的關系,在具體鮮活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運用描寫方法,是單元組的整體教學功能獨放異彩,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方法三:回顧——展示運用活動成果

例3:六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二》

在以往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接觸了一定的愛國報國的名人軼事、詩文 名言 歌曲,了解了祖國引以為傲的河山和建設新成就,日積月累中的愛國名言在學生心中早有所「悟」,讓他們把歷史、社會、生活、人生同名言建立鏈接,實現知識的重組和消化的過程。

教完本組課文再回到交流平台上,讓文本情感和表達方法都走一個來回,以文本內涵為方向,加強工具性的訓練力度。如五上「回顧·拓展一」、六下的「回顧·拓展二」都是在綜合實踐後,都可以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

方法四:重組——高效利用教材資源

例4:五年級上冊《回顧·拓展四》中的 成語 故事 和五年級上冊《回顧·拓展二》中的趣味語文

人教版實驗教材以同一主題內容編排課文。「回顧·拓展」的內容安排也是如此。但是在個別單元,主題還不能明顯的表現出來。另外,有些「回顧·拓展」的內容豐富,學生興趣勃勃,交流學習一節課往往不夠,而有些單元則時間有餘。

這時便可抓住契機重新組合教材內容,就是打破單元教學順序,把某個部分重新組合到另一個單元中去。也可利用課外的材料調整重組,盡量利用學生已經閱讀過的 文章 或推薦經典作品。

方法五:豐厚——引向更廣闊的語文實踐

例5: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五》

其實,每一個文本都是 其它 文本的模板,每一文本都是對其它文本的重新解構與內化的過程,回顧拓展一樣也可以解構和內化。另外,結合本單元文本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還可以對整個回顧拓展增加一些內容,有機滲透一些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幾種基本查字法的特點、主要內容的概括訓練等。

語文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些內在因素相互聯系、互相制約,因此,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不能只著眼於一冊教材、一篇課文。真正遵循語文教學自身的規律,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在教學活動中提高效率,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從宏觀上把握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大語文」的教學。

二、巧妙拓展

說到巧妙拓展,我們需要認真的使用教材又能跳出課本,做好課堂訓練還要注意課外拓展。

(1)課前拓展。自主預習課文是課前拓展的主要方法。預習課文不僅僅值要求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還要讓學生對課文的寫作背景有所了解,另外課文的相關知識也得略知一二,包括相關資料的查找,相關體裁和作品的收集,在書本上留下有關的問題。

在學生學習課本是便能散發出已儲備的能量,激發學習課文的熱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盡可能對學生學習的范圍拓寬。使學生原有 經驗 與新知識之間建立千絲萬縷的聯系,以便盡快進入課文角色。

如在教課文《只揀 兒童 多處行》時,首先導出一首小詩後,再穿插對冰心老人的介紹,便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陌生感便消失殆盡。總言之,學生積極儲備課文能量的過程就是走進語文世界的過程。

由此可見,課前拓展對上好語文課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有備而來,有感而發,就會學的有勁、學的有效。

(2)課中拓展。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被課文的難點、疑點卡住時常發生,這時便應利用好拓展材料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到《畫風》這一課時提出:什麼是風?風有什麼特點?風能畫出來嗎?以此作為教學的切入點。

因為在對原有課文理解研讀的基礎上,又展現了另一個信息,另一種認識,另一種思考,學生在這些拓展的材料解讀時,就會自動地進行比較、整合,信息之間互相轉化、相互彌補,可以幫助學生更准確而深入地理解文本,也能鍛煉學生處理多種信息的能力。

(3)課後拓展。「大語文」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圓形的完整結構,學完了課文並不意味著知識學習的結束。教師要有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一篇課文學完後,當學生意猶未盡,懸而未決的時候,教師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如學到《有的人》時,推薦學生閱讀有關於魯迅的文章。

學到古詩中並涉及到荷花時,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周敦頤的《愛蓮說》。使課堂閱讀轉向課外、課後閱讀,並及時地進行交流,豐富學生的知識世界和情感。課文只是是個範例,一個學習規范語言的範例。

學生掌握語文首先要將這些 範文 很好的消化,但學好這些範文只是學好語文的開始。所以,教師除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控教材並以此例子,學習語言規律外,還要注意對學會學習教材的方法並能進行恰當遷移,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也會提升。

這樣,可以最大幅度地去拓寬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像漣漪一樣不斷擴大。是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有機結合,燃起學生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的熱情,並不斷充實 語文學習 的范圍。

2小學語文回顧拓展的教學方法

一、「回顧·拓展」教材的編排特點

「回顧?拓展」由3個欄目組成,其中有2個固定欄目:「交流平台」「日積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但是六年級下冊同上冊相比,缺少了「展示台」欄目。

「交流平台」是對每一單元主題學習後的一個 總結 性的回顧,與導語呼應,為學生總結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供平台;

「日積月累」的內容較豐富,安排了 名人名言 或是經典詩詞句又或是 對聯 、 歇後語 等;

「展示台」是關於學生語文實踐性活動的總結和展示;

「趣味語文」與「成語故事」則是對 傳統 文化 的積淀性學習,可謂是傳統文化的拓展與延伸,更是 語文知識 的細化。

「「回顧?拓展」作為單元拓展性綜合學習,從內容上來說體現了時代特點與現代意識,體現了語文學科特有的彈性與開放性,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回顧?拓展」各版塊的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交流本組語文學習的收獲,總結發現一些讀寫的基本方法,逐漸養成不斷 反思 的學習習慣。

2.讀背出色古詩詞,立志、惜時、勤學等方面的 名言警句 ,反映中華傳統美德的成語,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積淀文化的同時,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與積淀。

3.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識、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啟迪和提高。

4.兼顧意義滲透和教學內容整合,讓興趣與方法有機融合,從積累走向運用。

三、教學的基本流程:

如何具體有效地實施「回顧?拓展」教學?通過策略學習啟發我們在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不同於基礎訓練的教學;轉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自主發現、合作積累、探究運用中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切實提高語文知識素養 。

「回顧?拓展」單元既是聯結知識與方法的紐帶,又是溝通書本知識與實踐運用的橋梁。能力的形成必須在隨後的教學中不斷鞏固,在語言運用中內化、增長。

「回顧·拓展」應該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樂園,通過策略研讀啟發我們要從趣學、活學上下工夫。「回顧?拓展」教學應努力體現:有趣的設計是前提,豐富的積累是基礎,有效的發現是提升,有機的運用是目標。更是需要我們正確的把握、合理的使用教材;注重文化熏陶,加強語言訓練;注重積累和運用的嫁接。

3小學語文回顧拓展的教學方法

1、高要求預習,促進學生養成自學習慣。

關於這兩部分內容的預習要求比較高,交流平台是列表格歸納整理學到的說明方法,找出課文中的例句和課外書、習作中的例句。要求同學們在大一些的紙上繪制填寫圖表,補充說明方法。日積月累要求背誦,理解詩歌《四時之風》。

要求看似挺高,但是我們的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已經逐漸形成,對他們來說並不難,如果再向從前在課堂上領著一遍一遍地讀背就沒時間完成更高的訓練了。所以要求高一點兒是促進學生進步的關鍵。

檢查預習發現大部分同學完成非常好,表格有4名同學沒有單獨畫,只填寫了書中表格。背誦有5名同學不熟練不過關,他們都利用課間及時彌補了漏洞。

2、「交流平台」真正的交流起來。

交流平台部分首先同學們各自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說明方法和找到的例句寫到各自的板面上,然後全部圍在教室四周板面前,自由交流的場就形成了,喜歡同一種說明方法的同學交流不同例句,不同的說明方法輪流展示,發現問題互相糾正,相互提問。

交流中發現幾個問題:同學們仿寫的例句有不準確的現象,有的同學區分不清舉例子和作比較,引用說明與修辭里的引用混淆,打比方與比喻的關系不理解········這些真實暴露的問題為我提供了教的資源,以學定教就是這樣實現的。

在20分鍾的充分交流後同學們對說明方法了解得更深入了,清晰了,再一次整理預習時繪制的表格,糾正錯誤,補充出色例句,為寫 說明文 習作奠定基礎。雖然耗時較長,但學習過程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就足夠肯定了。

3、「日積月累」創編的驚喜。

對於像日積月累這類內容的學習展示我們班同學可以說是駕輕就熟,不需要我都說,今天展示過程依舊自然流程。而四個女生的集體仿寫創編讓大家眼前一亮,預習沒有要求,純粹是她們自主性行為,而且編寫的內容非常好,不僅對四季自然的變化描寫准確,還加入了人文特色,如秋天賞菊,冬日裡過 春節 。

借著她們創編的熱情我臨時將默寫的環節改為選一個季節創編四句話,還對押韻、韻腳的知識做了滲透。讓原本普通的內容一下子變得鮮活,同學們熱情很高,雖然押韻不是很准確,但都體驗了詩歌創作的快樂。

4小學語文回顧拓展的教學方法

一、尊重教材,活用教材教。

著名 教育 家葉聖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回顧拓展」的日積月累的板塊中,針對經典的名人名言,學生在學習積累之時,自己可以依照教材內容通過自己的 渠道 去進行搜集,增大積累的容量,豐富積累的內容。

同樣,教師也可以相應地搜集,引領學生來積累學習。正如《語文課程標准》的教材選文建議中所說:「雖不是教材上的文章,只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只要體現時代發展的需要,只要符合語文質美的特點,都可以拿來作為教材。」在增加了日積月累的量,學習的質也是不能忽視的。

也就是說在理解的基礎上,更要引導學生去進行實踐性的運用。

因而,為了提升日積月累教學的量與質,我認為可以把日積月累的內容穿插於單元閱讀教學中去。比如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回顧拓展」中的日積月累,內容都是關於讀書的重要性、方法、意義的名人名言。

而這一單元就是以讀書為主題教學的,四篇課文也是闡述讀書的重要性、方法、意義的。針對這一共同性,在本單元總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 愛好 閱讀的習慣,擁有終身閱讀的思想意識。」

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相應地把日積月累中的五個名句分別運用到閱讀教學的導入或是總結拓展環節中去,從而獲得教學的相得益彰。閱讀教學可以升華學生對日積月累內容的理解,而日積月累的內容又可以反過來拓展學生對課文主題的認識。

二、尊重教材,開發教材。

《新課程教師課堂技能指導》上明確指出:「教材不是十全十美的聖經,教學不應是不折不扣地執行。」這也就是告訴我們教師「用教材」不是死啃教材,不是唯教材至上,而應把教材看做一個可參照的藍本,是在此基礎上的開發與創新,而不是簡單的執行與傳遞。

而「回顧拓展」的綜合性學習,教師更應擁有這一教學理念,否則教學會流於形式。如小語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回顧拓展」教學的第三大板塊:展示台。文本資源是一幅組圖,畫的是四個學生在一起討論開展讀書活動、一張閱讀記錄卡、班級的圖書角。

在我觀摩的一節公開課案例中,教師在處理這一板塊教學時,把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填寫閱讀記錄卡,再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展示。在幾個學生上台讀讀自己的閱讀記錄卡的內容後,這一板塊的教學就結束了。

針對教師這種處理教材的態度是很讓人擔憂的。首先,從編者安排文本這一幅組圖的目的來看,就是讓學生在這一單元以「讀書」為主題的課文學習之後,在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的基礎上的一個實踐性的運用,從而達到對培養學生讀書興趣和課外閱讀習慣的目的。

其次,從文本的內容分析來看,這是一個有整體、有小組、有個人的三種開展讀書活動的方式。教師僅限於其中個人讀書方法的引導,是不夠全面的,忽視了文本對學生開展多樣性的讀書活動的教育。因此,教師給予學生的多少,取決於教師對教材開發的多少,所以,我們的教師必須科學地開發教材,實現對學生的科學引導。

三、尊重教材,拓展教材。

一節課只有40分鍾,教師能給予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教師在這有限的40分鍾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 學習方法 ,那給予學生的將是無限的。正如葉老所說:「教是為了不教。」學生在課余時間里,會運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再學習,獲得更多更新的知識。

在「回顧拓展」的趣味語文和成語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以點帶面,落實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從而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里去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在拓展教材的基礎上也實現了課堂的外延性。

總之,關於「回顧拓展」這一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我們的教師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去創新地使用教材,將「回顧拓展」的教學進行得扎扎實實,實現語文向生活實踐運用的功能。

教學實踐是檢驗教學成果的標准。多年實踐,回眸對「回顧拓展」的教學,發現如下不足與困惑:

1、注重文化熏陶,語文訓練不足。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文字和語言」離不開必要的訓練。人教版的「回顧拓展」沒有專題安排字詞句短篇有序訓練,提倡「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不刻意追求」和「沒有追求」應該是兩回事。

編者意圖想讓教師成為教材的主人,藉助已有的「回顧拓展」,能創造性使用教材,有機滲透必要的查字典訓練、標點符號訓練、主要意思概括訓練等。事實上很少老師有這樣的意識、精力和能力。

「句式訓練」「分段」「概括主要內容」等訓練點放在何處?何時進行?進行到什麼程度?讓一線老師都來思考編者該做的事情,往往比較被動。教學中發現學生「標點符號使用不規范」「 句子 表達啰嗦」「句子轉換較差」「查字典能力較差」等現象比較嚴重。

這和「回顧拓展」除了交流平台外沒有明顯的訓練點,日積月累、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仍以感悟體驗積累為主有關。

2、積累和運用缺乏嫁接橋梁。

呂叔湘、葉聖陶等教學專家認為,語言運用、語感形成大致要經歷「接觸、感受——理解、體驗——熟記、背誦、積累——同經驗多次遷移——逐漸積極內化——運用自如」幾個階段。如果僅僅做到「熟讀成誦或死記硬背」,很多語言都會成為「消極語言」。

但是教材只編寫了經典語言材料,並沒有編寫遷移運用的訓練環節。而一線老師很多僅停留在「用教材、教教材」老路上,(這也是新課改最大的問題,老師跟不上理念和操作),不能「用教材教」,沒有架起積累和運用的橋梁,讓學生背下的語言有些成為「消極語言」,不能充分運用。

如果在教材中就呈現出「運用遷移」的訓練環節,讓一線老師直接操作,可能效果會好點。解讀「回顧拓展」,想到一句歌詞——「站在天平的兩端」,一端站著文本情感,一端站著語文訓練,思索平衡的支點該在哪兒?

3、研討荒蕪 ,缺乏引導。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中觀摩課評比課常見課型不少,唯獨不曾見過「回顧拓展」課。不要說各種各樣級別公開課,就是校本教研中也是空白。翻閱各種各樣的教學雜志,此類文章也是鳳毛麟角。

上網網路搜索一下,除了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學設計」必須涉及各冊的「回顧拓展」設計外,相關論文論著幾乎為零。理論闡釋的荒蕪和實踐研討的缺失必然會讓更多人摸著石頭過河。問題是很多人不願意過河中摸著石頭,不願意或沒意識摸出點規律來,那麼課堂中難免問題多多,尤其是農村學校。

4、教師不求甚解 ,認識錯位。

「回顧拓展」中很多內容是傳承出色傳統民族文化。有些語文老師本身沒有文化味,對有些經典名句、成語故事、經典詩詞等尚且一知半解。這本正常,教師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文化。

但是如果沒有精心備課,隨意翻翻教參,不求甚解,那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體驗感悟。老師不研究、傳承出色傳統文化,沒有以一種熱情感染學生,就很難激發學生內心「喜歡」的情感,把教材最大的亮點——文本情感沒有運用充分。

其次,老師沒有樹立「回顧拓展」的「訓練意識」,沒有有機滲透「語文知識」,沒有很強意識組織字詞句段篇相關訓練,沒有架起表達、運用經典語句的橋梁,課堂上就讀讀 說說 ,抄抄背背,教學雙方都比較隨意。

5、學生「雙基」弱化 ,「厚積不發」 。

「一切為了學生」,學生的語文素養到底怎樣呢?成果是有的,學生語言積累比較豐富鮮活,假大空現象大大減少,創新能力較好。但同時也產生一些問題。如能說會道卻缺少要點和邏輯,查字典能力較差,標點符號使用較差,個別出現逗號到底。

作文 時錯別字很多,同音字寫錯率很高,個別同學句子表達不清。另外背誦了大量的經典名句,到復習時很多句子會遺忘,能活用的句子並不多,有些句子在多次提醒後方能不大流暢不大准確背出,能活用的,做到厚積薄發的不多。


⑶ 淺談如何在語文閱讀中進行拓展教學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拓展閱讀的研究和實踐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展開的,其基本做法是結合文本適度地拓展相關內容,如主題相同的短文、片段,或鏈接與文本關系密切的課外知識,將文本置於更廣闊、更開放的知識體系之中,能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刻。並通過這一開放的過程,使學生直接接觸更多的閱讀材料開展閱讀實踐,以期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到積極作用。
於是,無論是公開課還是示範課,也無論是研討課還是競賽課,授課教師都會選擇在課堂教學中放入拓展內容,如果沒有拓展教學,總感覺似乎缺少了點什麼。拓展教學似乎成了閱讀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環,但「拓展」往往更多的是流於形式.拓展一般是作為最後的一個教學環節,在課文即將結束時,出示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或開闊學生的視野。有些教師誤以為只有進行了拓展才能夠體現課程新理念。我覺得我們在追趕流行追趕時尚的同時,更有必要把熱情沉澱為理性,靜下心來對當前閱讀課堂的拓展熱作一番審視。不能為了拓展而拓展,要重視拓展的實效性。
【誤區】
魯迅先生的《故鄉》這篇文章,有位老師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我」和閏土雖然才相處了一個月,卻情同手足、難舍難分。他們相約一定要再見面,可這一別就是30年,30年後的閏土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30年後的「我」回到故鄉,終於和老朋友重逢了,那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讀讀這段文章。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師:他們此次見面的情景有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生:30年過去了,閏土40多歲了,變化一點是正常的,但是沒有想到他變得那麼老,那麼窮,身體一定不太好。
生:閏土對「我」的態度變了。恭恭敬敬地喊「我」老爺。
生:以前他們在一起時有說不完的話,而現在卻說不出話來。
師:是啊,這次見面的情景與「我」的想像相差太遠了!讀了這個片斷,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為什麼閏土會變成這樣?
生:閏土為什麼這么恭敬地喊「我」老爺?
師:那是因為在當時那個黑暗的社會里,勞動人民生活是的不到保障的……
接下去教師又向學生解釋了一大段關於當時社會的黑暗的內容及三十年前的少年閏土,使得學生們都似懂非懂地陷入了沉默當中。讓我們仔細地審視這段關於閏土三十年後情況的拓展到底有沒有必要呢?在這篇文章中,描寫「我」三十年後再回故鄉與閏土見面的那一段文字引進課堂,我們要挖掘和感悟的是閏土少年時代的可愛形象中,雖然人物命運的巨大反差,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問,但對三十年後閏土的命運與造成閏土悲慘命運的社會背景生硬地灌輸給學生顯然是沒有必要的。這樣的拓展有「畫蛇添足」之嫌。
【理性思考】
語文教學是需要拓展的。怎樣的拓展才真正具有有實效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思考拓展的角度,尋求得當的拓展方式。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更多的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去考慮,那種形式上的拓展少一些.拓展運用得合理,運用得適時、適量,它對語文的教學,對孩子的學習是有特別大的作用的,也是教師創造性用教材的表現。
筆者思考從以下幾種角度展開嘗試:
1.運用補充式拓展材料,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背影》讓我們感受到一位無私、偉大、讓人震撼的父親形象。補充:
父 親
母親整周都在外出差,由父親照顧我。
其實我都已經高二了,老大一個人了,還照顧啥,我想。然而我是一個庸懶的人,平時在家從不幹活,做起事來總是笨手笨腳的。父親這段時間也為了一個會議忙得不得了。
一日極早放學,買飯尙不是時候,只好先回家,挨到吃飯時間,又懶得下樓,父親也不曾到家,便call曰:「幫我買一盒飯。」不多時,飯已到,但父親轉身又出門,只留下一句「我那頭還有事,你自己先吃吧」
……
早晨上學匆匆忙忙,吃過泡麵將鍋往水池一丟,便忙著上學。父親一整天都沒能回家,我亦終日「

⑷ 如何做好語文課堂拓展延伸

可以主張學生 不求甚解綜觀全文,教師必須在這 45 分鍾內,好比進入寶山.因此: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必要時做好摘錄、美讀語言的能力少年高爾基有次讀了文學作品.閱讀能力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教師也要依具體情況而定?這正是我們有些同學讀了不少.我們每個學期花那麼多時間來學習課文、人雲亦雲等現象就會慢慢減少,引導學生看時文,我們不一定要使用快速閱讀的方法,規范閱讀行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只有背下來了才是自己擁有的東西,勤於美讀.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哲理情思: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日積月累,材料的豐富,都是學生愛看的,人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逐步提高的,為提高學生興趣,出口成章,替他們嚴格把關、《時文選粹》等:一是主張學生計時默讀.1;還要幫助學生選擇文質兼美,吾意所欲言,其效果遠不如邊讀邊記.2.久盛不衰的武俠小說,高考試題中的文字閱讀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內容空洞、篇幅增長.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去探求魔力.高效的閱讀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並能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以往的作文中缺乏素材,清人唐彪說,還是思想讓別人跑馬,用活語文教材,無不隨意所欲.我認為、課外引導拓展生活即語文.只要老師正確引導,但花了多少時間來背誦課文呢,我們把寫讀書心得作為周記(每周至少一篇)納入作業常規檢查,但我們因為沒有背,視野的開闊,而且理解能力,如泉之涌,同時也是投入和創造,不做筆記,在閱讀教學中,而這些大多是快餐文化甚至不少是垃圾文化,80後90後的青春文學是青年人特別是中學生鍾愛之物,但作文時仍無從下筆的原因,可將閱讀材料的難度提高,用科學的方法培養高效的閱讀能力,教師可適當地指導學生寫一些讀書心得.3、大量閱讀;二是提倡好讀書.具體措施如下,茅盾同志能背《紅樓夢》,想透過陽光對書面的照射來探求字里行間究竟有什麼魔力.當然,對於閱讀障礙比較大的作品,琅琅上口,而是在於引導學生善於美讀,內容非常有系統性,但要精心選擇中學生處於身心發育階段,語文即生活,名言警句,情緒激動.其次,既要熱情地鼓勵學生閱讀積極性,悅耳動聽,讀得再多.因此、《智慧背囊》、筆下生花語文素養也是背出來的,像《讀者》,其實、有益於學習的讀物,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素材資料,對於像詩歌這樣的精練型閱讀材料.語文教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我之文也,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再現語言的圖畫美,竟把書舉起來張開一面,應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一項長期的,加大閱讀量,品味語言的音樂美,這是循序漸進步入閱讀教學自由王國的一條必由之路,我們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應當十分重視,滔滔不竭、背誦美文的能力只滿足於美讀是遠遠不夠的,還缺乏明辨是非.總之.李陽的瘋狂英語是背出來的.當然、《正是高三時》.1、言情小說,即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完成教師規定的內容,開始選擇難度和篇幅都較適中的閱讀材料,我們讀詩.課外如能長期的進行讀寫結合練習.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先生指出、課內培養能力 語文課堂是閱讀教學的樞紐所在,是靠後天培養所得,我們還可抓住學生心理,去發現魔力,也就必須調動自己的想像.二是要調動想像.別林斯基說,又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感化和熏陶,應要求學生對理解深刻的內容圈點、快速閱讀的能力新課標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生的閱讀能力要求較高,做到課內外相結合、拓寬視野,不知是人之文.2,比不讀還壞、哲理性強的書籍.要指導學生選擇思想健康、背誦能力等也大大加強了,所以課外閱讀必須強調讀寫結合,又要幫助學生凈化閱讀內容,只欣賞了一回.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任何有效的閱讀不僅是吸收和接受.課堂教學中,中外名著中不少作品對中學生的成長很有啟示,能夠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也理解得差不多了,我們應從高一就開始,感受出作者賦予深厚情思的形象,在頭腦中再現出作者已繪制的令人神往的圖畫、方法技巧等無不應有盡有.古人作詩,因而我們要指導學生藝術性朗讀.通過精心選擇.作文時,一是要注入情感,應筆而生.一個人只讀書,提倡快速閱讀法,因為只有讀好書才能足以怡情,足以長才,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健康的閱讀情趣、抵制誘惑的能力,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 二,我們既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能力,大語文觀念早已為人所熟知並深入人心,更要讀寫結合俗語說,要注重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相互促進,學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語言.作為語文教師,學生早讀時間必須用來背書.葉聖陶先生能背《古文觀止》.其實新課標語文教材中精選了那麼多精美的課文,或者不必咬文嚼字,隨著訓練的進行.時文貼近生活、格調向上的時文一,學生的閱讀一定會成功提速,節奏鮮明,很多情況下,適當讀一些內容健康:讀得很美了,學生易感興趣.如此這般的訓練,我們規定,足以博採.文學作品的語言音調和諧,還定時在班上開展對某一作品的讀書心得交流班會,對著陽光照著,提高閱讀品味,贊嘆了一回,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知識性強,相得益彰,對於課外閱讀,再來咬文嚼字,融入自己的情感.閱讀教學的責任不是在於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在課外閱讀時,仍空手而歸,不求甚解,不僅無害,閱讀速度是關系學生閱讀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缺乏觀點,且同樣可以提高語文素養,力求質的突破,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每天背誦材料不得少於300字,講究詩中有畫.人教版的《語文讀本》與課本聯系密切,要幫助學生有選擇地閱讀、系統性的目標來對待,思想價值觀尚未成型

⑸ 語文拓展課程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將帶著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以下是我整理的語文拓展課程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拓展課程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30篇課文(其中講讀15篇,自讀15篇),分為四大板塊,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課外古詩詞背誦等。

二、學生情況分析

所教班級七年級一班共95人,由於他們剛進入初中,還不太適應新課標教材,因此這學期的任務艱巨,希望通過我們師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試中他們的語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學期目標

1、思想目標:

在聯系生活的基礎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減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並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其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社會主義道德,使之具有較健康的發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2、知識目標:

懂得記敘文的基本知識,能運用基本知識來閱讀,分析簡短的`記敘文。加強朗讀背誦的能力,增強語感,積累語言。

3、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養成習慣積累一定的詞彙,能把內心的情感、思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會對生活的觀察和分析、表達。

四、保障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8、對學生進行雙基教學,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9、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10、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合作精神,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11、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2、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3、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語文拓展課程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整體把握課程內容,從語文課程作為基礎學科的特徵出發,緊緊抓住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選修模塊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扎實、穩步地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為學業水平測試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外國小說欣賞》穿插講評精選訓練的中國小說。

文言文閱讀在於強化字詞句和文言知識點的積累,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的必由之路;小說閱讀教學主要把握小說的主題、情節、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重點字詞句含義的分析及小說結尾作用的分析。

三、情況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選修教材的遷移、擴展與探究;寫作上則要求學生努力寫出有思想、有內容、有情感、有見地的文章。寫作按任務驅動作文要求,既解決「寫什麼」,又指導「怎麼寫」,提高利於學生寫作能力。

2、學生分析:

學生在現階段,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太牢,課外遷移不夠深,進入高二下學期,閱讀和寫作能力都還有待加強。雖說經過一個半學年的學習,但學生的語文學習還比較被動,語文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整體閱讀能力還可以,但學習習慣還不是很主動,個別同學上進心不太強,任務還是比較艱巨的。

四、具體措施

1、提高備課質量,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落實新教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落實《陽光早讀》和《文學與人生》的圈畫閱讀,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3、充分利用好教學時間:利用好早讀課的語文朗讀,提出朗讀要求;課前開設三分鍾名句默寫或課下重點實詞聽寫等活動。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為下階段准高三預復習打下堅實基礎。印發好文章,要求學生大量閱讀有益內容,堅持寫周記隨筆,堅持美文鑒賞,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視野。

除此還包括:初、高中課文背誦篇目識記,課外詩詞名句的積累;文學常識、文化、文史常識的積累;語音、成語的積累與運用。班級、小組經常進行古詩文背默、精美文章、練字書法比賽。

五、寫作教學:

作文訓練以小作文和大作文兩種形式為主,寫作內容以新材料任務驅動類作文為主主要訓練議論文,訓練學生審題、立意、擬題、擬分論點和精選素材有力論證的寫作能力。大作文一月兩次統一命題,統一批改。

以學生的寫作實踐為主,適當加以必要的寫作指導,其中多以審題立意、構思為主。

結合高考實際,順應寫作變化,適當借鑒和吸收新的技巧和做法,讓學生盡情寫作,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

⑹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拓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在加大思維容量的同時,擴大有效信息量的傳遞,課文閱讀與課外閱讀要緊密結合。要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在這種大的教改環境下,課堂教學的拓展是一種必然的教學行為。但有許多教師對拓展教學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和異化的情況,誤以為只有進行了拓展才能夠體現課程新理念。於是乎,打著「拓展」的旗號,以文本的某一內容為由頭,將語文課「切換」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時事分析課、影視音樂欣賞課等。所以,有必要對什麼是拓展教學做一個概念的界定。時下從網路找到這種定義:「閱讀課堂中對文本的拓展教學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以課文為中心點,進行作家、題材、文體、表現手法、結構特點、語言風格等多層面和多維度的拓展,以突破時空限制的適當的知識延伸,豐富學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維的層次的教學方式。

⑺ 如何擴展和延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如何有效拓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語文教學與研究] 高祥虎 約2825 字 摘要: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教師要轉變觀念,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拓展閱讀興趣;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關鍵詞: 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轉變觀念 激發 向導 當今語文課程改革有一個重要導向——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1]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指出:「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2]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那麼,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生的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真心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 在當前社會現實環境下,教學質量仍是教師的「生命線」,是社會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標准,於是,很多的教師便自覺不自覺地疏遠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繼續死摳課本。但是,課外閱讀難道就一定是分數的累贅嗎?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難道不能雙贏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精闢地指出:「如果學生什麼書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3]因此,要真正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首先要求教師能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放開手腳讓學生投身到課外閱讀的海洋中。 二、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拓展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4]孔子的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因此,要取得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效果,教師就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教師在課外拓展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要盡可能地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不同的閱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不僅可採用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閱讀形式,還可採用游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閱讀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難有閱讀的質的飛躍,因此古人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闢論斷。《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 萬字。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龐大,但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網路本身獨特的視聽效果,形象、豐富的信息承載,這樣的閱讀量以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這個目標就不難實現。 三、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1.推薦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書籍。 當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要考慮推薦的課外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往往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不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課外拓展閱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程度、層次。 目前,小學生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無序、無層次現象,為改變拓展閱讀的無序、無層次現象,教師應該加強計劃性,可以在每學期初制訂課外拓展閱讀的計劃,而後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2.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的類型、遷移性。 要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拓展閱讀的類型和形式。小學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並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更應重視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拓展。教師有必要推薦那些和課文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學了兒歌《四季》,補充分別寫春夏秋冬景緻的小詩;學了《桂林山水》,可對比閱讀常識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課,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後串聯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5]教師要善於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

⑻ 如何讓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淺談語文課堂中的拓展延伸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拓展是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展開的。「潤物細無聲」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看似不經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文章主旨,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努力追尋著。
關鍵詞:課堂教學 把握時機 行之有效 類型豐富 方式多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大多數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能抓住「大語文」的特點,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在教學中不再把教材作為「聖經」進行解讀。
什麼是「課堂教學拓展」? 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說的:「根據教材要求、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要真正發揮葉老所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必須將活的語文資源引進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得法於課內,增加拓展閱讀興趣並學會拓展閱讀,再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蘇教版新教材課後思考練習中多了一些 「搜集資料」的要求。如四年級教材《人類的「老師」》一文,課後要求「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搜集有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小組里跟同學們交流。」;《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後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後要求「中葯是我國寶貴的遺產。你知道哪些中葯?說說這些中葯的葯效。」這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介紹等等。對於文質兼美的課文是如何以童話的形式、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紹出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的,不再研讀、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是有悖於語文課的初衷……
語文課堂教學就如一道道菜餚,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燒菜用的鹽,沒了少了,這道菜則給人感覺淡而無味,多了亂了同樣讓人無法入口。因此,適量、適度的進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
1.自然拓展
有效的拓展應該是跟文本之間有一種「互文性」的關系。拓展的內容和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也應該有一種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拓展時,也應該是自然的、不露痕跡的。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導入時,教師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往往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個課堂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可愛的小蜜蜂》教學中,一位教師這樣引出問題:
(1)出示蜜蜂采蜜畫面。最吸引你的是什麼?為什麼?
(2)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篇描寫小蜜蜂的課文——可愛的小蜜蜂(齊讀)
(3)課題直接告訴我們什麼?
(4)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楊朔寫的,它的原文叫《荔枝蜜》,其中原文的開頭是這樣的。(課件:出示原文的開頭,讓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看了這段話,你認為作者對蜜蜂是懷著怎樣的感情?(不喜歡)
(6)是呀,為什麼從開頭的不喜歡到這里的覺得可愛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從上述案例中看出,教者引用了作者原文開頭的一段話,讓學生從這段話中了解作者對蜜蜂的感情是不甚喜歡的,甚至是帶有害怕情緒的。那麼為什麼作者能從「害怕」到課文中的覺得「可愛」呢?一次簡單的不露痕跡的拓展,讓學生很快產生疑惑,同時也讓學生產生學文的慾望。
2.適度拓展
拓展延伸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因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最終必須超越課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任何離開課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樓閣,不著邊際的。為了拓展,將課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卻沒了原則和規矩;為了創新,囫圇吞棗學習課內知識,忙於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卻多了幾分浮艷。因此,只有文字才是教學之本,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才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拓展延伸是為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讓內容為拓展延伸服務。正如於漪所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所以在對課文拓展延伸時,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緊扣文本,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
同時,拓展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包含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知識積累、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地區差別和特徵等。做到切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適當變換內容或改變難度,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到很親切,都有話可說。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而且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因此,拓展延伸時教師應注意照顧學生個性差異,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多設置一些難度各異的學習內容,多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訓練項目,以供學生自由選擇,各取所需。立足課堂實際,考慮時間、場地、情景的限制。否則,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過是一種表演或作秀,比作一隻「綉花枕頭」恐怕並不為過。
特級教師秦詠中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情感的漸漸推進,一點一點地把劉備和諸葛亮的生平資料引入進來,把與文本相關聯的資料滲透到學習過程中。此時的拓展在教師一張一弛的把握中,彷彿落花般悄無聲息地飄落,使得原本在學生心目中陌生而遙遠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一步步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領悟到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內涵。
再如一位老師在解讀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沒有單純地在「綠」字上做文章,而是設計了想像說話環節:「 又 江南岸」,讓學生仿照詩句展開豐富的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於學生對春天太熟悉了,一至六年級也積累了大量的描寫春天的詞句,於是他們很快調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的記憶,用鮮活的語言,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他們心中江南岸的春天美景:「桃花又紅江南岸」「蝴蝶又舞江南岸」「小鳥又唱江南岸」……
就這樣,教師沒有多餘的講解,更沒有採用花俏的課件,而是採用一次簡單的說話訓練環節,讓學生在適度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風的吹拂下,江南又顯現出一片綠色的、充滿生機的景象。
從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閱讀基礎、閱讀心理,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乘勢引入相關資料,能保證學生面對重點難點疑惑點時,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收獲的空間,促進學生視野融合。
3.巧妙拓展
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課內外的適度拓展延伸,可以讓語文更加充盈和豐富!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地選擇拓展的內容,適當地選擇拓展的時間,則有助於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撥動學生內心的感情之弦。
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能深刻體會周總理的不辭勞苦,有位教師在學了課文之後引入「總理最後一段日子的工作時間表」。在悲涼的音樂聲中,在教師動情的朗讀中,學生完全進入了情境。學生深深地被總理的頑強,被總理的不顧個人身體所感動,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聽課老師也無不為之感動。此時大家內心都充滿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可以說這樣的「拓展」讓人心動,令人拍手稱快。
教師的恰到好處的引領和延伸,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美妙,可以讓學生的練筆在情感的鋪墊和知識的積累中進一步得到訓練,使得此時的拓展體現出「畫龍點睛」的效果。一位教師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是這樣拓展的:
在學習「山河壯麗」這一部分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的祖國著名的風景,然後讓學生試著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一寫;在教學「文化燦爛」這一部分的時候,這位教師沒有給孩子們講四大發明、、文房四寶、三皇五帝、唐詩宋詞……而是利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教者更多地引導學生回憶奧運會開幕式中所出現的那些中國元素,學生的表現很是興奮。記載中華民族非凡智慧的「四大發明」、美輪美奐的中國畫卷軸、浩瀚星河中飛舞的天女、多種多樣的戲曲……盡管孩子們說的不是怎麼太完整、太精彩,但是從他們興奮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更加關注祖國、關心祖國了!祖國燦爛的文化在一次次交流與碰撞中更加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中!
接下來教者引導學生聊如今祖國的各種巨大的變化,聊神州、聊高樓、聊文化、聊「嫦娥」(飛船)……在聊的過程中體會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偉大成就!
適逢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課後,教者布置了一個作業——仿照課文,也創作一首詩歌,贊美祖國,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這樣的拓展方式,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拓展,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和提升,進一步豐富了課文的內涵,使學生在拓展中了解了課文的寫作特點,使學生在情感體驗和人文感悟的同時,語言也進一步得到訓練,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類型豐富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主題是由語文閱讀教材而來。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文體類型和不同的學習方法設計教學,開展活動。拓展閱讀的類型往往分為三種: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1.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
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資料,讓學生進入到主題情境中去,了解並體驗某一名勝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及文化信息,從學生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
如蘇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材中《九寨溝》主要介紹了九寨溝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色。學習課文後,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虛擬網上游——《中國名勝任我游》,讓學生扮演導游或遊客,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閱讀,了解、體驗某一名勝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文化氣息、風俗習慣等,從自己特定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向大家描繪和闡述,在拓展閱讀的主題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
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主題有關的「寓言」、「成語故事」等文體特徵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蘊涵的哲理,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如《感受中國寓言》是學生學習了蘇教版五年級教材中的《成語故事》後的拓展閱讀,主要學習目標為:閱讀某一類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作涉及的背景和典故,理解體驗寓言的寓意,並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3.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學生通過搜集並閱讀欣賞散文、詩歌、隨筆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並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如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學習後的《冰心散文鑒賞》就屬於欣賞式拓展閱讀。五年級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冰心的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感受到冰心的文筆之獨特,筆下的意蘊之美。後續的拓展閱讀可以開展《冰心散文欣賞》的主題學習,主要了解冰心散文的特點和進一步感受冰心散文的內在美和外在美。
四、拓展延伸——方式多元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藉助於現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網路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主要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上網瀏覽或在線閱讀來達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也是現在學生較感興趣、極易接受的閱讀方式。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屏幕閱讀」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拓展閱讀同樣需要及時的檢查反饋,需要適當的評價。只是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為主,使我們的學生通過拓展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
提倡教育創新的今天,學習語文再不能局限於課堂,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妙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擊!課堂是語文教育的主陣地,有效的教學拓展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新的提升,使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語文課不能缺少的環節,而它首先應立足於課堂,再向課外拓展延伸。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空間,盡可能地讓語文課堂更開放,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充實,將教學思路變得更寬廣,將教學方法變得更靈活。

參考文獻:
1.劉五生,淺談古詩教學的拓展,小學語文教學,2007年第1期。
2.陳永林,讓資料交流更有效些,小學語文教師,2008年第3期。
3.符煜,發散——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小學語文教師,2005第9期。
4.陶靜,語文教學要把握好拓展的「度」,江蘇教育,2006年第3期。
5.周成平,中國著名教師的精彩課堂小學語文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

⑼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如何拓展延伸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

閱讀全文

與拓展性課程如何結合語文的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