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閱讀點亮心燈——語文大閱讀教學研討會
5月11日,400多名教師共聚臨河五小,為新教育探路,共同研討如何推進兒童閱讀。這是關於兒童閱讀的一次論壇;這是營造書香校園的一次推進;這是研發書香課程的一次分享;這是教師成長的一次探索……
大語文是教育觀;大閱讀是目標;大推進是手段;大發展是趨勢……
大咖來襲也是必然。
本次活動,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全國親近母語「親讀會」總導師、2018年「閱讀改變中國」年度點燈人、全國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閱讀地平線」閱讀指導專家付雪蓮。
牛宇 臨河教師成長營營員,臨河丹達學校教師,全國親近母語研究院公益培訓師、實驗培訓師。馬雲公益基金會2016年「鄉村教師獎」獲得者,馬雲公益基金會2017屆、2018屆「鄉村教師獎」評委。「新教育」實驗種子教師,榮獲2019「閱讀改變中國」年度點燈人,入圍第四屆「桂馨·南懷瑾鄉村教師計劃」獎。她發起創辦黃河志願者協會並擔任會長,被評為內蒙古優秀志願者,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青聯委員。牛宇今天帶來的是整本書閱讀交流課《諸神的蹤跡》。
楊舒涵 臨河教師成長營營員,臨河五小語文老師,巴彥淖爾市優秀教學能手,巴彥淖爾市鴻雁教育講師,新教育種子教師,臨河區書香教師。楊老師首先帶領孩子們誦讀兒童詩《朋友》,然後進行繪本教學梅子涵先生的《敲門小熊》。
主持人張雪岩致開篇詞、介紹與會領導和嘉賓、本次會議的目的。
本次大會得到我們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參加這次研討會的領導有:市政府常務副總督學、市教育督導室主任秦建軍主任、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學部主任丁文婧主任、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成明同志,同時還有區教育局各股室負責人、各小學的校長、分管校長以及部分語文老師,近400人參加會議。
大會首先在《我們,一起閱讀吧!》成長營一周年記中開啟。這是教師成長營成長歷程的回顧。對參會人而言是呼喚,呼籲大家一起閱讀;是鼓勵,鼓勵大家堅定的邁出第一步;是點燃,點燃自己,點亮別人,因為渡人者必自渡。我們一起閱讀吧!
臨河教師成長營集體朗誦《閱讀的力量》。「閱讀能穿越偉大的靈魂,擁抱每一次綻放」。閱讀要走進生命,為生命著色。閱讀能促進成長,讓閱讀開啟生命的旅程……
臨河教師成長營的楊舒涵老師用《朋友》開啟了黎明。朋友是什麼?朋友是平等的,朋友是為你喜、為你悲的死黨;朋友是」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融在雲里」;朋友是尺碼相同的人、志同道合的人,就像今天,因為兒童閱讀,我們聚在一起,攜手共進,對抗惰性。
繪本《小熊來敲門》。為什麼敲門?因為好奇,孩子對一切事物都是好奇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對閱讀保持好奇,對課程保持好奇,對自己的學生保持好奇,對美好的生活保持好奇……
教師要做敲門的小熊。敲哪些門呢?書是一扇門,敲一敲可以獲得知識,「吾身有涯,而學無涯」;人是一扇門,敲一敲,可以獲得友誼,「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自己是一扇門,敲一敲可以獲得成長,生命不息,成長就不會停止。
牛宇老師整本書閱讀《諸神的蹤跡》。「諸神」是文化的根,「蹤跡」是尋找。穿越歷史,尋找中華之魂,中華之根,中華之精神……學會閱讀,學會傳承,將閱讀融入生活,讓閱讀走進生命。
付雪蓮老師薦讀課《老鼠記者》。這是令學生瘋狂、讓老師激揚的一節課。課堂那麼美好,讀書那麼美好!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孩子不喜歡,是沒有找到那本適宜的書。「把最美的童書給最美的童年」,那不是空話。怎麼給?是教師的智慧。
兩名學生的讀書分享,告訴我們:閱讀要跟隨孩子的腳步,讓孩子站在教室的正中央,孩子成為閱讀的主人。
付雪蓮老師專題講座《可視化工具》。老師像一個百寶箱,裡面有那麼多的秘密。給孩子工具,給孩子打開書本的武器,「站在講台的那個人決定著教育的品質」。教師的專業學習多麼重要。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老付拆書。《綠野仙蹤》被稱為西方的西遊記。不論是多蘿西還是唐僧,能夠戰勝重重困難的不是通天神力,不是技高壓人,而是堅如磐石的信念,是再度出發的勇氣。成長是自己的事,沒人可以代替。作為教師,閱讀之路就是取經之路,就是成長之路,只能自己上路。推進兒童閱讀,重要的是過程。是你帶領學生左沖右突,在閱讀中一起品味人生百態,一起品嘗酸甜苦辣……「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是信念,更是行動。沒有恰巧的成功,沒有白費的努力。
臨河教師成長營營長臨河五小校長楊美鳳講座。
楊營長從成長營的培訓目標、執行方法、具體操作、內在運行、近期規劃 、臨河教師成長營公眾號的使用進行了詳細介紹;對教師讀什麼,怎麼讀,進行了分享。
教師成長營的這幫人,與其說共同的愛好,不如說共同的教育情懷。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擔擋;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這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嘗試;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這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成長。去做該做的事,做好能做的事,堅持做對的事。這才是尺碼相同,這才是志同道合,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楊局長首先對臨河區教師成長營的做法給予高度的評價。並授牌以資鼓勵。
希望更多的學校,更多的老師行動起來,效仿做法,為推進兒童閱讀,為營造書香校園盡已之力。
楊局長很實在,他說紅紅火火,風生水起地推進教育,不能掩蓋自己內心的焦慮。面對社會的批評、領導的追問、家長的指責,面對5000教師的群體,壓力之下去找出口。最終找到了新教育,找到了閱讀這瓶神水。分析中考、高考得出結論: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名校。在一次次推進中,臨河的名師漸漸成長起來;各校的行動別具特色,新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
如何在課堂中推進閱讀?教師成長營在探索;如何研發書香課程?成長營在實踐;如何為每位教師尋找適宜的行走方式?成長營在嘗試……在楊美鳳營長的帶領下,將閱讀帶入課堂,帶入家庭,帶入孩子的的生命……
會議結束,教學研討沙龍開始。秦主任、楊局長等領導們一直堅持到晚上八點多。「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沙龍活動驗證可視化閱讀工具在課堂中的運用。我們為學會了可視化導圖沾沾自喜。其實不是學會了可視化,就解決了自已的課堂。可視化只是工具,不是行動。是步行?是坐船?還是騎白龍馬?那是取經的方式,取到真經靠的是信念,靠的是上路。只有你信念如磐的在自已的課堂推進閱讀,才是今天會議的真正目的。
會議結束了,帶走了什麼?是您的選擇。
今天的大會更是一次出發,一切才剛剛開始…… 臨河教師成長營,尋找更多尺碼相同的人。
這世間必有一種人,以最單純、最干凈的姿態,堅持著她的最初。——付雪蓮
Ⅱ 有「中國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會」嗎
沒有中國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會,只有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成立於1979年12月25日,原名「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1983年第三屆年會並入中國教育學會始用現名稱。
中國社科院呂叔湘先生、人民教育出版社劉國正先生、北京師范大學張鴻苓先生、人民教育出版社張定遠先生、首都師范大學陳金明先生、北京教育學院蘇立康先生、人民教育出版社顧之川先生先後任專委會理事長,現任理事長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本華先生。
專委會秉承「以服務教師為本,以研究學術立會」的宗旨,以追蹤語文熱點,研究語文問題,引領語文教育改革為學術目標,以服務一線教師和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搭建富有成效的研討和交流平台為追求。
主要業務:
組織協調國內與中學語文教育相關的理論研究;組織開展與中學語文教育相關的課程教材的研究開發;舉辦全國范圍的與中學語文教育相關的學術研討和交流活動;義務開展與中學語文教育相關的業務培訓和咨詢服務等。專委會重點研究和探討中學語文教育改革與發展、語文教材編寫、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等議題。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教育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
Ⅲ 語文教研活動的意義
教研工作是學校教學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另一種的教學形式,也是學習、交流經驗的方式,「他山之石可攻玉」。教研活動可以相互學習並借鑒別人的經驗、理念、教學方法,從而在教學實踐中去改進自己的教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有時候對某一問題,通過交流會使我們彷彿有豁然開朗的清爽之感覺,這樣在學習、交流、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
「教而不研則愚,研而不教則虛。」教與研本應是互為依託、相互促進。教乃研之基礎,研乃教之利器,教學與教研猶如兩扇翅膀,是平衡教師專業發展的經緯,可以推動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進而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教研活動,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教師只有通過參加各種類型的教研,像蜜蜂采蜜一樣,採的百花方可釀成蜜,否則就會故步自封,甚至夜郎自大。教師參加教研活動,必須以積極正確的態度去參與其中,一定要克服教師之間的文人相輕的冷氣,彎下腰來,俯下身來,虛心學習,不可驕傲自大,更不可居高臨下,要謙虛,要真誠。田野里,只有成熟而飽滿的麥穗才是低下頭的,而那些昂頭挺胸的往往是那些不成熟不豐富的穗子,成熟的教師也應該是這樣,明亮而不刺眼,謙遜而又虛懷若谷。只有把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游刃有餘地在三尺講台上任意揮灑,激揚文字,揮灑教學的江山。只有通過教研的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才能迅速,否則會步履蹣跚,舉步沉重。只有能力得到發展,才能居高臨下,一覽眾山小。教而不研則淺,沒有教研的指導,沒有教研的氛圍,缺乏研究和探索的氣息,就達不到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高度,有可能處於盲人摸象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