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初中語文課程如何把握准確

初中語文課程如何把握准確

發布時間:2023-07-11 04:01:21

『壹』 如何抓住中學語文教學的側重點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新的課程理念已經逐漸為廣大教育者所接受並應用在教育領域中。在教學中,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轉換為具體的操作,便於教育工作者應用,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做好朗讀,讓課堂充滿活力
近年來,語文課要上得「書聲琅琅」的觀點得到了普遍認同。在閱讀教學中,朗讀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課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讀指導,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朗讀使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地讀了起來,課堂教學不再停留在煩瑣的講解分析上,尤其是對那些富於情韻、語言優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讀,或吟誦,或吟唱,或記背。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成高雅氣質。聲情並茂的朗讀勝過千言萬語的講解。
二、轉變教法,立足文本,差咐碧鼓勵學生與教材平等「對話」
我們經常從古裝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劇情:私塾先生手捋胡須,另一隻手托著翻開的書,學生們和先生一起拉著長音調,搖頭晃腦地讀。可見,自古以來,讀書就是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現在的觀點也是這樣,想學好語文就要善讀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在「文字」的海洋中漫遊。在閱讀課上,應注意以下重點:
簡返(一)與文本對話
例如,文章寫了什麼?是怎麼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麼?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我是這樣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這些,等等。
(二)與作者對話
例如,為什麼要這樣寫?寫作意圖是什麼?寫作意圖是否體現得很清楚?等。
(三)與編者對話
例如,為什麼將這篇課文組織在這一單元?為什麼要涉及這道題?研討與練習和「讀一讀、寫一寫」有什麼區別?編者的意圖是什麼」
課堂教學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學生准備問題,在自主學習和與老師的合作中形成對課文的初步理解,為了求證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確而主動向教師求教。但恰恰相反,我們的學生習慣了被動的灌輸式教學,眼巴巴地等著老師將准備好的問題帶給自己,並且老師在大家迷茫的眼神和狀態下為學生呈現出答案,把結果給了學生,這就是仍然走著老套路的課堂,其效率也不會很高。
三、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指導學生的運用與創新
在閱讀教學中,應倡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個性創新」式學習。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如下:
(一)學生閱讀是學習的起點和基礎
要讓學生反復閱讀原文,但不能死讀,要在思考中前行,甚至要求學生做好註解和圈點,自己找出重點、難點。人手一本閱讀筆記是必需的,並及時做好記錄和總結。
(二)研討要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
通過相互交流,有質疑、有互動,深化理解。在研討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起好組織、指導的作用,而且還要適時、適度地參與研討,但不要固化模式,僵化學生的思維,也不要否定學生做出的大膽假設和想像,而是要鼓勵這種敢於猜想的精神和放射性的思維方式。
(三)創新是在自讀研討的基礎上
每個人把文章內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文化內存、思想情感等聯系起來思考,通過比較延伸、聯想和推測,提煉出某種和教參不盡相同的內容,並用簡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創新不是憑空捏造和毫無根據地編造,而是要以原文為基本點,在弄懂原文的基礎上合理生發的想像,這一環節作為高層次的目標要求,在教學中可視教材和虛舉學生實際靈活運用。應注意的是,在創新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引領作用,縱觀全局,對學生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閱讀體驗等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必要時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和糾正。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葉聖陶一貫的語文教育思想。他認為,語言文學的學習要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只有養成了這種習慣,才算是具有這種生活的能力。葉聖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對當今的語文閱讀教學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首先,把握文章的氣勢、文采、內涵和外延。語文教師拿到一篇文章,不會第一步探討其字詞的讀音和意義,而一定是想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把握課文整體的氣勢,深入了解文章。如果肢解了文章的完整性又怎麼能真正懂得文章呢?其次,要精讀、細讀。在閱讀教學中,把握整體有助於我們全面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圖,然後才是學習基礎知識,分析其局部的意義,如此便可以提高語言基礎知識能力。細讀的過程也是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
五、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
適當給學生發布任務,在一定時間段內,比如每個星期讀兩篇優秀文章,問題不限,要做到熟讀並且有摘錄;每個月讀一本好書,盡可能做出眉批或者詳解,有困難的可以自己通過工具書等查找解決;每學期至少寫固定篇數的課堂以外的作文,做到用心寫,像完成課堂作文一樣認真對待。這些方法完全可以實施。教師也可以每周安排一兩節閱讀課,專門用來講有關閱讀方法的知識,並讓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在探討中共同進步和提高。條件好一點的學校,應充分利用起圖書館這個廣闊的資源,不要讓圖書成為擺設,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在圖書館充實自己。
六、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結合
適時、適度、適宜,就像鹽融於水——這是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的最高境界。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在於閱讀教學中重點、難點的突破和熱點、疑點的探究之中。應該用計算機輔助課件的,應該用錄像的,應該用錄音的,哪種手段最佳就用哪種。總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它對於中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不斷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閱讀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貳』 淺談如何有效實施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於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准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於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後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提出來,越多越好。」通過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牆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並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於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採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容與表達方式准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節。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

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後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並加以解決。這個被認准了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准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新,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於組織的就去組織,善於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於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於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於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於最佳狀態,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措施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像力為中心,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在各階段培養目標是不同的,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展階段:

1.積累階段

這是一個動態而連續的過程,更是後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准確地判斷單復句並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徵、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範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後要求學生積累。

2.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只有發展了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所以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想、想像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是判斷力的培養。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明確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斷旬或「限制和修飾成分、來訓練,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常」一詞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後並不一

『叄』 如何上好初中語文課

諸葛學堂 初中七年級 2020秋 竇神大語文 王者班 含教材資料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提取碼: 7jmz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肆』 面對初中語文教材改革,該如何把握重點高效學習

如何實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語文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一節課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方面粗淺的看法:一、有創新的教學模式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一個優秀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是: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幫助學生找到學好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並相信語文應走在新課程改革前面,用新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作指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規范課堂教學行為,學生語文成績才能真正提高。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樂學的慾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葉聖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強調「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學生樂學。有了興趣的激發,有了樂學的慾望,整個學習氣氛自然會和諧、愉快起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當然會提高了。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用語文的重要性喚醒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一方面,知識有三層樓,最高一層是專業知識,第二層是一般文化科學知識,最低一層就是語文,這比喻非常形象生動,非常深刻,蓋高樓大廈,先要打好基礎……這明確指出了語文的基礎性作用。生活處處皆語文,尤其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你無論走到哪裡,都離不開語文知識。另一方面,現在的高考模式,也越來越重視語文,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權重也越來越突出,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重視語文,必然會吃虧。明確了這一點,學生會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觀念中清醒過來,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學習語文的興趣。

『伍』 怎樣學好初中語文掌握這6個方法及技巧

1、熟悉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1)學習語文和所有系統性學科一樣,重點都在於要先掌握基礎知識。想要學好語文,首先將字、詞、短語、句子等基礎都掌握。

(2)如果只是死記硬背和死做題,這樣的作用並不大,因為語文知識既獨立存在又充滿聯系,所以在學習時要把握住其知識的脈絡。

2、增強語感

(1)「語感」作為語文課的重要部分,當判斷一種說法或句子的表達時,並不是靠語法的分析,主要還是靠語感。

(2)有很多同學覺得語文考試中的概括中心思想這類試題較難,其實只要學生在上課時,認真聽講、用心感受,也可以幫助對中心思想做出正確的總結。

3、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

(1)聽: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專注度,在聽記敘文時注重聽人和事,在聽說明文時學會抓住事物的特徵,在聽議論文時注重聽出作者的觀點及理由。

(2)說:學會將自身觀念,通過簡潔的語言大膽地說出來,還要連貫得體地表達出來。

(3)讀:首先掌握默讀、朗讀、精讀及泛讀的不同技巧,然後在讀的同時可以將分析與欣賞相結合。

(4)寫:在寫作時要用通順的文字和豐富的想像力,將主次結構分明;在寫人與事時要突出其真情的實感;在寫事物時要學會抓住其特徵做到條理清楚;在寫觀點時要有理有據,使人無法反駁。

4、把「讀」與「寫」有機結合

如果在語文學習中,將閱讀、思考和寫作結合起來可以發揮出更好的學習效果。以下具體有三種方法:

(1)在閱讀的同時,可以結合讀,可以用筆記錄書本的內容,還可以記錄下自己在閱讀時的所思所想。

(2)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將自己在閱讀時的體會或者生活中的感悟記錄下來。

(3)可以通過寫作文的方式,將自己閱讀或生活的體驗通過具體形式來表達出來,這樣可以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和文章風格。堅持下來就可以提高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了。

初中生學語文的重要性

語言的基礎

(1)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也是人類語言的基礎,語文成績的好壞也會影響孩子能否可以進人更高的學府學習。

(2)對於初中生來說,語文學好了,不僅有利於人際間的交流,還有利於提高對其他學科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

『陸』 如何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1、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語文是屬於人文科學的學科,它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學科不同.自然科學:要求科學化、客觀性、確定性.人文學科更多的是:情感性、主觀性、不確定性.自然科學的學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則等組成.這些原理、公式、定理、法則等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具有客觀真理性.這些學科可以先講清原理公式,再圍繞公式做一些練習加以鞏固.並且這些練習的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語文則不同,我們將語文課程和自然科學類的課程進行比較,可以發現:語文課程中具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許多語文材料本身就是多義的,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很強的啟發性.當然人們對於語文材料應該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則人際交流就無法進行.但是人們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在很多情況下,有個人的知識背景、生活體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作品,特別是文學作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們常說的,「一千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同一個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我們的語文教育曾一度極力追求科學化,追求客觀性、確定性,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向自然科學靠攏,搞標准化,過度地進行理性分析.這不僅降低了語文教育的效率,而且也傷害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興趣和創新意識.因此,語文課程應:(1)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通過優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語文對人的影響是深廣的,有時是隱性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短時期不容易看出來.而且,常常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因而不能指望立竿見影,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像理科學習那樣,圍繞知識點、能力點做大量的練習,難以讓學生領悟語文豐富的人文內涵.(2)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人們精神領域起作用,而且對人們精神領域特別是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俗話說,「開卷有益」,但實際是開卷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即使都是有益的作品,他們的含金量可能也有差異.因此,為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多多受益,提高效率,必須重視對於語文教學內容的認真選擇.(3)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的多元反應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貴的.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也是對真理的尊重.這是語文特點決定的.不要變成「一千位讀者只有一個哈姆雷特」.我們在課堂中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閱讀是學生個性化體驗的過程.《愚公移山》:堅定不移;破壞環境,還不如搬到山外去,既輕松又保護了環境.《小貓釣魚》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別人的做法.2、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1)中小學語文課程目標指向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包括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語感等.(2)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靠傳授閱讀的知識來培養閱讀能力,不如讓學生多讀書;學生記住了一整套完整的寫作知識,而沒有寫作的實踐,也難以形成寫作的能力;學生背誦了許多語法規則,而沒有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形成良好的語感,還是說不好話.這些都是很明白的道理.這樣的知識沒有實踐的環節是難以轉化為能力的.實踐能力只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只能在說話中學會說話,在讀書中學會讀書,在寫作中學會寫作,而不能片面強調「知識為先導」.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還處於感性的時期,應該讓學生多接觸感性材料,參加感性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實踐能力,把握語文規律,學那麼多理性知識沒有什麼必要,也沒有多少益處.3、語文學習應重視感性把握、整體把握.(1)語文是母語,不是外語.孩子有母語學習的環境,孩子入學前已有很長時間的母語習得體驗.他們學習母語主要是靠感性把握,而不是依靠語法知識.語法有時解釋不了我們復雜的語言現象.靠語法知識不能很好地學習語言.且是先有語言,再有語法規律.語法規律是根據語言總結出來的.(2)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語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外語:單詞與單詞之間有空格,這就是邏輯關系的體現.漢語則沒有.漢語也沒有多少性、數、格的區別.漢語句子組合的重要語法手段是語序和虛詞,如果一個句子的語序發生變化,句子的意思也發生變化,如「我開門出去」「我出去開門」意思不同,「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所傳達的情感信息不同.句法對詞語意義的控制力不大,有時,詞的組合就像玩積木和玩魔方,靈活性很強,變數很多,彈性很大.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說,中國的語言是「人治」的語言,歐美的語言是「法治」的語言.在具體場合人們依據語境和語言結構內部的相互襯托來獲取詞的確定意義.這種語言更宜於在模糊中求准確.因而心領神會成了確定語法關系、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

『柒』 如何把握初中階段的閱讀教學

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取決於課堂教學質量,而課堂教學一定程度上說就是閱讀教學。因此,要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首先要在閱讀教學上下功夫。大凡優秀的語文教師,在他們的課上,內容深一些的課文,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淺出; 平白一點的,能淺文深研,上得厚實而有味道,學生思維括躍,學習效率很高。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我認為,不僅需要教師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和怡當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有一定的教學理論修養和先進的教學觀念,尤其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必須要找出相應的閱讀教學的新方法、 新手段和新途徑。下面, 我結合本人近10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經歷,針對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正確把握三維目標,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往往只考慮「知識和能力」,即只偏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誤認為誰的語文分數考得高,誰的語文素養就高,漠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忽視學生學習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在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第一,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認清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維目標的實施,絕不是三維之間的幾何相加,它是在閱讀教學的一體化的過程中實現的。第二,在實施的策略上,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突破口。例如:可以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入手,實施三維目標; 可以從誘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入手,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豐富他們的內心體驗,實施三維目標; 還可以從交流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入手,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在閱讀中享受探究和創造的樂趣,使三維目標得以落實。第三,在評價的方法上,要採用綜合評價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試分數上。如:在課堂上學生表現出來的或活躍﹑興奮、激動,或痛苦、冷漠、無動於衷的情緒,可以作為我們評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達成的依據。第四,在教學上要注重「練什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很大程度上就是閱讀訓練課。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說語文課是「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載體,以實踐能力的養成為依歸」的課。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必須要把閱讀訓練的內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評價簽賞能力和閱讀技能)放在課堂教學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二、激發興趣,讓學生熱愛語文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我們已經進入了終身學習的時代,語文將陪伴著人的一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千方百計地創設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悄然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根本轉變。
三、以學生為主體
在閱讀教學中,誰是閱讀的主體,這是閱讀教學中必須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傳統的閱讀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先是教師鑽研教材,閱讀教參及相關資料,然後寫出教案。這個教案的內容主要包括: 課堂上要提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標准答案是什麼, 以及與問題答案相關的板書提綱。教學時,教師常常採用談話的方法,將「預設」好的問題與結論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猜測,這種「請君入瓮」式的教學,使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被民滅,創造的天賦被扼殺。因此,《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那麼,在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呢?
第一, 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一是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促使他們主動地讀,專心地讀,興致勃勃地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產生獨特的個性化感悟。二是要為學生在文本言語與主體直接經驗之間架起「橋梁」。文本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是間接的,學生對此沒有直覺的經驗,這就需要教師啟發學生, 喚醒學生記憶,藉助自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相似的直覺經驗去解讀文本的內容。
第二、要積極鼓勵學生通過批判性閱讀,培養問題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閱讀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決問題。這樣做,既可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變「傳話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
目前,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關注的是可以轉化分數的諸多結論,如讓學生背誦詞語解釋,重點句子的含義,課後練習的答案等等,教學過程成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傳話」(或「受話」)式教學。在這種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以掌握知識,應付考試為目的的,師生的關系是「皇上」和「臣民」的依從關系,使原本充滿生命活力的閱讀課變得味同嚼蠟,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關懷,扼殺了學生的個性, 使閱讀教學走向了異化。《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變傳話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所謂「參與」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參加到學習實踐活動中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實質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參與式教學呢?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參與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參與式教學的前提。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聽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讓他們從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促使他們認知和情感協調發展。
2、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教師走進文本,就是要鑽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組織和引導的「底氣」。要做到一讀二想。讀,就是要反復朗讀教材,讀出教材中的精妙之處,讀出自己獨到的發現。想,就是要想一想,學生在閱讀教材時可能會遇到哪些疑難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在學生閱讀文本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好,除了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外,還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留給學生寶貴的閱讀時間; 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與文本對話架起「橋梁」。如: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向學生介紹有關文體閱讀的基本知識等。
3、抓「生成性」教學。傳統的閱讀教學的重要特性是「預定性」,問題及問題的結論都是教師預先設定的。而參與閱讀教學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問題及問題的結論主要靠學生參與過程中生成。因此在參與式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欣賞學生的「真情告白」,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及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性話題,組織學生展開思維的碰撞,引發學生進行深層的思考,提高參與式教學的質量,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
總之,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只有深刻領會和把握當今語文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的內涵,並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教學活動中,重視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課程如何把握准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