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怎麼寫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B.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近年來教育倡導素質教育,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小學階段的基礎型教育,而小學學習中,語文學科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篇1
淺析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
摘要:本文從語文教學教師的教學 藝術 入手,無論是領略教材還是學生的感受,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動手能力。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闡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語文的教學藝術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思維處於形象感知階段,對學習目的缺乏認識。而且語文是一門 應用廣泛,最接近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學科。然而,傳統的應試 教育 將充滿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應試訓練。這種狀況與現今的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相違背。因而,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學生的積極性的調動,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是當之無愧的 實踐者。
一、激發興趣,享受語文
靈活多變的課堂 組織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集中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因而,通過靈活多變的課堂組織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樂於參與,樂於探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表演激趣:犯錯是孩子的權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現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點。從課堂實踐看,學生的表現欲很強,他們喜歡表演,表演帶給他們無窮的樂趣。例如《包公審驢》一課,我安排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課文為依據,加上自己的想像,讓學生自編自演,收效甚佳。通過表演,學生不僅懂得了包公的鐵面無私,為民作主。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學習的目的。把表演帶入課堂,改變了學生被動的學習地位,使學生多動手、多動腦,主動參與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
2、游戲激趣:在低年紀語文課堂教學中設計游戲,能使課堂有聲有色、生動有趣,在游戲中學生要看、要聽、要說、要做、要動腦、要創造。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興趣盎然。即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 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利用多種形式組織教學,讓語文課成為學生享受的樂園。
二、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學生厭學現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師把學生當作了“知識的容器”,這樣的教學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量的練習和作業使學生疲於應付。要想徹底改變此現狀,必須先改變教師的觀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兒童手腦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手,讓他們能做;解放他們的口,讓他們能說……”的教育思想。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協調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激發求知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三、讓教材活起來。
1、教師走下講台,參與學生的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現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再以教會學生為主,而是以教學生自己去學會為主。因此教師應該走下講台,深入到學生中來,主動和學生一起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感知新知識,交流新問題。教師從中引導,給予肯定,從而達到師生互動,使教材在課堂上活起來。
2、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天真活潑的小學生,無論看到什麼新鮮的事物或者學到了什麼新知識,都想急切地告訴別人,以獲得贊賞。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表現自己,展示自己對教材的獨到理解,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自己對教材的真實感受。獨特理解講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從而達到共知共識,使教材成為師生互動的活教材。這樣才能使我們手中的教材在教學中活起來,更好地使教師、學生、教材、 實踐融為一體。
四、走進學生心靈深處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學。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過程。教師應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悅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其產生強烈而積極的內心體驗,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學中可將 音樂 、 美術、語文等多種 藝術 結合在一起,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創造藝術情境,讓學生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產生共鳴,從而創造立體教學情境。
2、實踐競爭法教學。實踐競爭即安排學生親身實踐, 組織學生激烈競爭,在對學生的讀寫訓練中,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開展辯論課、朗讀課。既豐富了生活開闊了視野,又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激發了學生爭先創優的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習動機。
總之,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顯而易見,如果說,一堂優秀的語文課是一劇本時,那麼教師就是導演,學生則是演員,最後叫不叫座,靠教師與學生的協調配合。語文教學中處處滲透著教師的心血。因而教學藝術不僅使學生樂於接受、學到知識及能力,而且更加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字、詞、句的學習,更是興趣的培養,觀念的更新,能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篇2
論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優化策略
【摘 要】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本身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過程。只有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優化策略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基礎性重要學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在當前全國上下大張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育質量,真正發揮語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頗受關注的話題。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優化策略。
一、優化導入的藝術
凡是優質的課堂教學都具有非常考究的開端設計和獨特性,課堂教學一開始便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這堂課的核心話題。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講故事。邊講故事邊學習,學生感覺就是在聽故事,但卻不知不覺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導入藝術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滿足了小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課堂教學從始至終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顯著。此外,課堂導入藝術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問題導入,審題導入,妙語導入,練習導入等等,但不論哪一種導入方法,都要求簡練,短小精悍,以盡快進入主題。
二、美讀文章,感受意境
教師的情感如春風化雨,每時每刻都潛移默化地滋潤著每個學生的心田,感染著每個學生,引導著學生積極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范讀是最為直接和親切的,是火種、是催化劑。它能讓學生透過教師的朗讀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並產生共鳴。教師的范讀最容易感染學生,也最容易引發學生的朗讀。因此,教師要藉助美的聲音、美的表情、美的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對課文豐富的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鼓舞學生的情緒,激起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感境界,獲得准確、鮮明的感知。
三、聯系實際,親身體驗
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描述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舉出類似實例,說出自己的體會並進一步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再進一步理解課文,對提高其生活認識、品德的構建定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如《養花》一文中,當學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時”,讓學生舉出類似例子。有的說他餵了一條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連哭了好幾天。即使現在想起來,心裡也怪難受的。通過這種移情體驗,學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對作者境地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理解了養花之樂是一種高尚的情趣,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樂趣,而親身的實踐同樣會觸及到他門的心靈。如《小兒垂釣》一詩的末兩句“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時,學生對誰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課堂上和學生說明白了,其教育意義也不會太大,如果讓學生分別根據自己的理解實際表演一下,他們就會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這樣,學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詩歌內容,品德教育也寓於其中。
四、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教師要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必須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趣味性。那種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不能培養能力,自然也無藝術性可言。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最講究分寸。還有,對課堂提問必須精心設計,不僅要在備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客觀的預測,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這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藝術。
在作業設計方面,在於鞏固、消化、運用所學的知識,並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組織好學生的作業,對發展智力、培養創造才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學生作業的問題上,比較普遍存在兩個弊端,一是數量多,學生負擔重;二是純知識的機械性的作業多,不利於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該從知識與能力的結合上設計好學生的作業,一般說來,作業設計不僅要體現靈活性,還要體現統合性。語文教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基本功訓練,作業設計也要相應地體現綜合性。單一性的訓練,是不利於學生掌握語文教學這個工具藝術性的。
五、教學藝術必須具備創新性
當今的孩子們最缺乏的是什麼?是生動的實踐、豐富的體驗、大膽的懷疑、無拘無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創新。教育,首先是人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只有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中心主體地位,才能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潛能,學生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去創新,去體現自己最大的價值和作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從總體上說,在觀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影響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仍處於主體地位,學生仍然是被老師牽著走的地位。我們的語文教學藝術盡管也呈現出千姿百態,但是仍缺少學生本人的自學、自悟、自得。因此,教師必須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要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自己在教學藝術方面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家,是因為教師的勞動本身就是創作,而且比藝術家的創作更富有創造性;所以,創新性不僅僅賦予教學藝術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藝術的源泉。
小學語文學習內容不多,學生壓力不大,但要想給學生留下語文學習輕松有趣的印象,卻是不容易。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要讓學生在學好語文的同時,對語文的學習還存在強烈的願望。如此,小學語文的教學算是極為成功的了。
【參考文獻】
[1]方義政.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要轉變教學觀念[J].教學藝術,2012(7)
[2]耿中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猜你喜歡:
1.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2.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完整範文
3. 關於小學語文的教學論文
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思考論文
5. 小學語文教師論文題目大全
6.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畢業生論文
C.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完整範文
如今,人們對小學 教育 問題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關鍵內容,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 範文 一: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
論文摘要: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
論文關鍵詞:小學語文 略讀課文教學
略讀課文的教學強調在教師的主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學的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名學生,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倡導個性化閱讀;要實現課內與課外的溝通,拓展知識和能力空間;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閱讀提示”領路、鼓勵和引領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 方法 參與語文閱讀實踐。略讀課文教學的最大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要貫徹好“以生為本”和“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中必須給夠學生充分自讀和交流的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和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縣孫集鄉中心小學聽過一堂五年級上冊略讀課文《珍珠鳥》的教學。由於教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自讀和交流時間,教師直接向學生提問:1、應該如何分段;2、本文重點寫的什麼;3、珍珠鳥的特點是什麼;4、課文最後一句:“依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是什麼。結果:學生如墜霧中,面 面相 覷,勉強作答,場面很尷尬。
2005年,我在商河縣懷仁鎮中心小學聽了一位教師講四年級下冊略讀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那位教師先給了學生10分鍾時間初讀課文,要求學生想辦法把課文讀通讀順,在這個過程中,優秀的學生讀了幾個來回,能力差的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課文讀完。初讀之後,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詞語盤點,同桌之間互相檢查,這個過程既實現了本冊教材“詞語盤點”這一自查自測欄目設計的意圖,又在合作中掃清了字詞的障礙。接著,教師安排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針對性的朗讀課文,消除在初讀課文時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後,教師還安排了再次默讀的時間,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進行交流,並聯系前一課學過的精讀課文《自然之道》,讓學生自悟: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過度地砍伐樹木,會破壞人類生存的環境,最終要受到大自然的處罰。整堂課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自讀和交流時間,把“以生為本”和“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實到了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放得開,學生學得好,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讀課文教學最大的失敗是過度的設計。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結構一定要簡約,要採取粗線條式的結構層次,要讓大氣度、大智慧充盈整個課堂,要為學生自主閱讀留夠時間和開辟大塊大塊的空間。
新課程教材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有一段流暢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又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課堂結構求“簡”的教學思路,“默讀——思考——交流”的教學程序推進教學。例如:四年級下冊第17課《觸摸春天》是精讀課文,第18課《永生的眼睛》是略讀課文,這篇課文前面就有這樣的一段話:盲姑娘只能用手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讀下面這篇課文, 說說 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興安盟,他們是怎樣做的。從課文中找出含有“驕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聯繫上下文,討論討論從中體會到了什麼。這段話承上啟下,可以引領學生從精讀自然地過度到略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略讀課文課堂教學分為這樣幾個階段:
一是初讀階段。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其所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反復朗讀中掃清障礙,有信心獨立讀懂課文;
二是自悟階段。教師把學生引進書本後適時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讓學生根據學習提示充分地默讀,在讀中思考,讀中解決問題;
三是匯報交流階段。這一階段由學生匯報讀書所得,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點,感受最深的一點,來進行交流。可以是內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達方式的……教師只是提綱挈領,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提出存在問題;
四是引導點撥階段,教師根據學生自讀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以自己的“厚積”進行“薄發”,引導學生再次深入去閱讀,疑難處再讀讀,有趣味的再品品,重點地段多走一個來回,幫助學生把文本讀懂、把生活讀懂。
語文既承載著人類的 文化 和精神,傳遞著人類的知識和技能,也蘊藏著人類豐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讀課文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感悟和傳承。教學中應該落實“大語文”和“突出個性,發展特長”的理念,讓學生在語文的天地間自由飛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觸摸,用自己生活 經驗 與文本進行對話,使學生感到語文是真實的語文,使學生學習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更濃、能力更強、個性和特長更加鮮明。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狀及形成路徑探究李瑩瑩魯東大學2015-06-01
2、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以安陽市故城中心小學為例馮磊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05-27
小學語文教學畢業論文範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語文之美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過於注重眼前顯性成果卻忽視隱性成果的獲得,忽視了“培養人”的本質意義。很多教學活動仍然陷在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時候,語文課堂還可以給予我們更多美的享受,我們要跳出功利圈,回歸語文的本真,以期獲得更多更長遠的利益。
關鍵詞: 新課標 ; 語文之美 ; 功利
現行制度下,學生和老師都要面對一道難關,那便是高考。為了高考成績這一功利性極強的單一目標,學生廢寢忘食,衣帶漸寬終不悔;老師絞盡腦汁,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深度的厭倦。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找不到心靈的共鳴與人文的美感。當《紅樓夢》這樣的鴻篇巨制都無法讓學生喜愛的時候,當學生在課堂上只記錄答題技巧的時候,我們的功利心,已經毀掉了語文的美感,將其變成了一門知識性學科。“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人格魅力,學生再也無從理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豪情,學生再也無從觸動。美,脫離了語文課堂,僅剩了可憐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一定是以語言為要素、以語文為本位的課堂。”應綻放人文光彩,迸發智慧火花,蘊蓄精神滋養。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跳出功利圈,享受語美之美。
一、聲音之美
朗讀是一種把文字形式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造性活動。這種創造性的活動綜合運用了多種感官,它由眼睛的視覺開始,到達腦部思考,再傳至口腔,成為有聲語言,再傳至耳朵,最後再回歸腦部思考。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朗讀的效果更佳,它有利於傳達感情,促進思考,獲得熏陶。在很多公開課上,都能聽到學生們字正腔圓的朗讀,他們的聲音或憂傷或激昂,聲情並茂。
可是在常態課上,我們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只看到埋頭苦讀的身影,看到筆尖舞動,寫著各種對或錯的文字。我們用默讀代替朗讀,用當堂訓練題代替誦讀體會。語文課堂成了學習基礎知識,提高應試能力的乏味課堂,我們有多久沒有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了?
書聲琅琅在語文課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師在組織學習《再別康橋》時,沒有充分的讓學生讀文本就去分析詩歌內容,學生對這種程式化的分析並不感興趣,缺乏見地,課堂氣氛沉悶,而有的老師先組織學生充分朗讀再來學習,學生發言則積極有效。若再輔以配樂,學生在柔和優美的音樂中,感情充沛地誦讀,更有助於理解詩歌內容,語文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學之美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文學展現社會生活,叩問心靈,是重要的精神滋養。
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組織中,很多學校、老師教授詩歌、文言文、現代文只講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學之美的欣賞。為了一紙成績,他們把一篇篇內涵豐富、發人深思的,或蘊含哲理,或優美生動的文章肢解為字音、字形、遣詞 造句 、段意主旨、寫作手法;把情感認知、文學鑒賞分解為一道一道的鞏固強化習題,為每一類型的題 總結 出答題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語文教成數學”
據統計,在現行的蘇教版、人教版等各種版本中,文學性的篇目都佔到60%以上,可見編者多麼重視語文教學的文學性。《再別康橋》的詩意優美,《拿來主義》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鬱頓挫,《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豪邁與失意,《勸學》的善辯與哲理……這一切倘若淹沒在無邊的題海中該多麼遺憾!
三、人情之美
什麼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過文學作品來發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現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們沒有‘情’,我們便沒有人生的出發點。情是生命的靈魂,星辰的光輝,音樂和詩歌的韻律,花草的歡欣,飛禽的羽毛,女人的艷色,學問的生命。”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講解答案的來源,卻沒有真正的讓學生去體會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卻了心靈的共鳴。
語文與我們的情感密切相關。純真溫馨的人情之美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沈從文的《邊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將自然美與人情美緊緊融為一體,“那點正直、樸素的人情美” 堪稱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但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其文章篇幅長,與高考聯系密切的東西少就棄之不學。文學作品中最觸動心靈的地方、最有分量的東西,其實就是一份至純至暖的人情美。我們應該拿出時間,讓學生卻體會《雨霖鈴》中的悲傷離別情,《十八歲》中的拳拳父母情,領會《陳情表》中深摯的祖孫情,感受《滿江紅》中的壯志報國情……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彌漫於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其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這種美必會幫助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對此重視不足,敷衍了事。我們很少拿時間真正讓學生去體會文本的精神內涵,更沒有拿出時間結合現實生活的實際讓學生用心領悟。我們用太過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數的公開課上才會設計這樣的步驟。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回歸,卻將之稱為“表演”。
很多時候,語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卻忽視隱性成果的獲得,忽視“培養人”的本質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大人文教育,讓學生的內心蓄滿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啟迪。學《沁園春.長沙》,就要讓學生領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豪邁自信;學《指南錄後序》,就讓學生欽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堅貞不屈;學《夢游天姥吟留別》,就讓學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高潔傲岸;學蘇軾《定風波》,就讓學生懂得“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樂觀灑脫……
很多教師擔心注重了語文之美,會導致成績的下滑,損害師生的利益。然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勝過一切責任感。”當很多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教育學生埋頭苦讀的時候,反而使學生消退了熱愛之情,產生了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只能得不償失。其實,享受語文之美,並不會降低成績,反而有利於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存在的“美”,絕不是浮華的東西,絕不是表演,語文有著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優勢和責任。面對高考成績的誘惑,面對喧囂的眾說紛紜,我們要拿出自己勇氣和智慧,勇於享受語文之美,勇於堅持語文本色,使之獨具魅力,張揚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陳超;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年10月.
D. 關於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極大影響著小學生語言發展與語文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風格等也都會從教學語言的具體運用上體現出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摘要:兒童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題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有利於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想像思維提高學生的想像力。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發揮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在分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對如何實踐教學應用提出幾點建議,旨在增強小學生的想像力,拓寬小學生視野,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兒童文學;語文教學;教學實踐;地位;作用
我們應該在了解兒童文學的基礎上,分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兒童文學的特點,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對語文課堂教學的需求。教師也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策略,在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基礎上講解課堂知識,幫助學生樹立爭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兒童化,教學的同時應該結合童話故事、寓言故事進行教學。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小學課本的大部分內容,各種童話故事蘊含這兒童成長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識。教師應該在合理的的情況下設計教學方式,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把兒童文學中知識傳達給孩子,使學生理解、消化講述的內容。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較為生硬的教學方式,不要進行填鴨式教學,要改為學生較為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在快樂中領悟知識,從知識中找到快樂。教師可以採取圖文結合或者製作些多媒體課件,讓課文以為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深刻理解中心思想。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性,活躍學生的課堂思維,充分和學生互動,指引學生了解課文、理解中心。教學本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不能用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用部分概括整體。寓教於樂的方式,才是兒童教學的真諦。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兒童文學可以以更為貼切的方式來讓兒童了解這個社會,只有從小讓孩子接觸社會,積攢社會經驗,兒童們才能有立足於社會的資本。初步的社會知識兒童立足社會的必要條件,兒童文學中蘊含著大量的社會初步認知,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識,可以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許多文學大家都是從兒童時期接觸文學從而慢慢培養出的興趣,為以後帶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和文學基礎。高爾基先生在回憶兒時的學習時光時曾講過:“每一本書就像我生命成長的一個小小階梯”,是這一個個階梯成就了這個偉大的文學家。兒童文學與一般教科書不同,它是以一種藝術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的,用藝術之美感染兒童幼小的心靈,使孩子印象深刻,讓孩子在生理上的認知得以提升,更使孩子的認知能力得以提高。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們得到教育。讓孩子們以更為成熟的方式思考問題,更為廣闊的視角認知世界。他們是未來的花朵,他們有權利改變這個世界。
三、如何把兒童文學運用在語文教學中
1.掌握多種教學方法
兒童是目前最受重視的教育階段之一,兒童的教學方式與其他時期的教學方式有很大差異。這是由兒童這個特殊時期和兒童文學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兒童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在成長中逐漸提升的,所以傳授的方式也不同。兒童詩歌、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一系列的,充滿童真童趣,各種誇張的手法、各種幻想反映著現實生活,通俗易懂。作為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快速掌握教學中的關鍵,了解不同兒童文學作品之間的差異,來改變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用最能理解的方式獲得知識。兒童文學作品分兩大類:詩歌類和散文類。不同的文學類型自然教學方式不同,詩歌類的作品往往需要通過朗誦來表達,朗誦可以使作品更具活力,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這部作品所表達的感情,所以,教師必須要掌握這項基本功。故事類的作品則需要繪聲繪色的講述,教師同樣要掌握這項基本功,只有教師把感情傾注到語言中,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知識。
2.注重兒童文學鑒賞
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還有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那就是兒童文學鑒賞,這是由閱讀引發的一項活動,它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完成的,通過自己的想像使故事角色更加豐滿,通過了解發掘故事更深刻的意義,對藝術形象進行更立體的描述。之所以說這是一項審美活動,是因為讀者可以通過閱讀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讀者對理想生活、美好人生、高尚青草的嚮往。小學語文老師應盡可能的提高兒童文學的鑒賞能力,了解中外兒童作品的發展史和目前種完兒童作品的發展規律,多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提高鑒賞能力,這樣才能做好學生文學的領路人、精神的導師。
3.從兒童角度出發
要進行兒童文學的創作,就要站在一個兒童的角度看問題,用兒童的心去體會,這樣才能創作出兒童理解、能接受的作品。作為兒童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指導學生,還要在做人上給孩子指導,了解兒童,所以進行兒童創作便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能更好的運用了解的知識,更能熟悉懂得兒童文學的技巧。用一顆孩子的心去看待孩子,不僅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還為小學語文教育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總之,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同時要考慮各項能力的培養,加強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課本中的應用,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把學習語文當作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參考文獻:
[1]譚英娥.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
[2]周曉雲.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快樂學習報,2014,(10).
[3]韋宏.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邊疆經濟文化,2006,(08).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德育教育就成為了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就目前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產生出共鳴,同時也存在著沒有重視小學德育教育的現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精神層次,實現教學目標。基於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進行了簡要闡述,並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德育教育;研究分析
對於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展現出了我國的傳統美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這樣才能發揮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與教學目標發生了偏離的現象,這樣也就沒有及時對小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學生的德育素質不高,也就影響了小學生的未來發展。
1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有著其他課程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提高學習效果。
1.1層次比較分明。
對於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在編寫上層次比較分明,其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也大多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等情況來進行編排的。所以將德育知識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如年級較低的學生在學習《劉胡蘭》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直接引導學生學習她在敵人面前那種不懼敵人的堅韌性格。如中年級學生在學習《黃繼光》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學習他的憎恨敵人的思想。如高年級學生在學習《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他舍己為人,甘願獻出年輕生命的品質。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德育意識,提高精神品質[1]。
1.2具有良好的滲透性。
對於小學語文來說,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講解與閱讀等。其中將德育滲透到閱讀中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教育的要點,如在進行文章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進行朗讀文章,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外在寫作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2]。
2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措施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文字對德育教育進行解析是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而這也成為了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階段。在此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不能過於注重德育教育,忽視語文教學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章中的生字與生詞等向學生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在掌握這些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其中的思想,這樣才能在學生的內心中產生出正確的認識,最終也就實現了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
2.2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
對於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中蘊含著許多的德育教育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在教材中卻並不明顯,因此就需要語文教師要詳細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這樣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字詞等進行賞析,掌握好字詞在文章中的意義,明確句式的變化形式等,這樣對於學生來說,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找准教材中的內容,先對文章進行分析,這樣才能促使其成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上,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來輔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國歷史背景與文化的材料。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明確我國的幅員遼闊,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我國的人文地理,如學生在學習《西湖》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描寫西湖美景的段落來讓學生朗讀,或是利用多媒體來講西湖的圖片展示在學生的目面前,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來差生對西湖的嚮往,同時也會讓學生明確西湖是我國的名勝古跡之一,這樣也就會產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無形中也就提高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3]。
2.3利用情感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並為學生介紹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創建出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來說,也可以在這種情境中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增強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內容了。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讓學生具備高尚的品格。如學生在學習滴水穿石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明確只有堅持不斷,注重從點滴細節開始積累,才能逐漸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上[4]。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好語文教材,將德育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2):57-59.
[2]王光輝.教育應觸及學生的心靈———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思考與嘗試[J].基礎教育參考,2012,(09):737-738.
[3]周波.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10,(04):36-37.
E. 小學語文論文範文
語文作為最基礎的一門學科,下面我給你分享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範文,歡迎閱讀。
小學語文論文範文篇一:小學語文教學營造課堂氛圍
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氛圍的前提
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較強的人文特徵,教學中,教師不能違背語文的學科特性。教師要營造寬松愉悅、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來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徵。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更應該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以形成團結一致、共同發展的良好勢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乃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的基石、師生溝通心靈的橋梁。曾記得《列夫•托爾斯泰》一文中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一段話:“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學生對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時此刻,我便想到了《西遊記》中各位大仙的兵器,並以此來激起學生的興趣。我說道:“難道托爾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寶葫蘆、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金角一樣能把世界上的物質吸進去?”學生齊聲否定後,我又問:“我的眼睛能把語文書吸進去嗎?”學生答:“不能。”筆者一本正經地說:“我說我能!我能通過眼睛把這本書的內容記到我的腦海中去。所謂‘吸進去’就是指將知識記入腦海中。”我接著再以好差兩生的評價讓學生領會了什麼是“放出准確無誤的頻波”。最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自己概括對該句話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創造力才能得到開發,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像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和自由。教師要重視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方法,要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的意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不屈從於教師,不迷信於權威,不盲從於教材,敢說“我認為”。只有教師徹底放開學生的手腳,為他們搭建自由表達、自由活動的舞台,讓他們盡情的想像,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其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佳,課堂氛圍才能良好。
二、動手操作是調動課堂氣氛的抓手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實踐操作的強大力量。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很有必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意識。如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濃厚的讀書氛圍,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布置教室。學生通過想像、查閱資料、合作、動手操作,在很短的時間內使我們的教師變得書香四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的動手能力,而且鍛煉了思維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是營造課堂氛圍的助手
多媒體技術融聲形於一體,在輔助教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出來,給學生以生動形象之感覺,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很強的優勢,但是教師切忌泛濫使用多媒體,也就是說多媒體的使用要適時、適事。如在教學《蘆花盪》一課時,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張嘎》的片尾曲,並加上旁白;同學們,剛才大家聽到的插曲出自哪部電視劇?(學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動的地點是哪裡?(學生回答)同時,我適當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葦田無邊,水道縱橫,足有兩三千條,極為壯觀,是旅遊愛好者觀光遊玩的一大景點。可就在60年前,這里曾是抗戰大舞台,演繹過無數個英雄傳奇,今天我們就順著孫犁的《蘆花盪》去結識一位老當益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傳奇英雄。然後,我板書課題:《蘆花盪》,並緊接著播放配樂配、范讀課文等,給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新鮮的視聽感受。
四、教學設計是提高興趣的保障
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充滿興趣,才能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課堂氛圍才能積極活躍。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如教學《蘆花盪》一課時,我結合問題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我出示了兩個問題:老頭子最後與兩個女孩兒告別時說了些什麼話?老頭子會因為這次失誤而改變性格嗎?學生看到問題興趣便油然而生。緊接著,我讓學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組里展開討論、進行探究。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討論得有聲有色。這種活動給了學生自由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小組內盡情想像、盡情表達,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語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教師只要充分做好課前准備,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就一定能尋找到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作者:王素靜 單位:河北省寧晉縣河渠小學
小學語文論文範文篇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法意見
一、正確認識學法指導的意義
語文學法指導是現代教學論的重要思想,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和重要保證。注重學法指導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順應時代的需要,是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尤其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法指導已被眾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並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地探索著。實際教學中,由於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法指導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教學中一直未能突破“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記”的藩籬,這顯然與課程改革提倡的的精神理念相違背。教學中,教的唯一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教師要為學生的發展著想,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使學生“會學”。葉聖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精要地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呂淑湘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可以受用一輩子。”因此,我們在重視研究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研究,努力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誠然,作為教師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識教給學生,但我們卻能把掌握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要求,也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准確把握學法指導的常用方法
(一)講授法
將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直接告知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嘗試練習並反復實踐,直至熟練。如理解詞義句義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總結法
所謂總結法就是不直接告訴學生方法,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習內容給以示範演示,使學生明確採用的哪種新的學法,並密切關注學習過程,學後引導學生發現領悟、總結歸納。
(三)示範法
利用典型範例指導,學生依照方法步驟嘗試學習,達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讀-找-想-改-讀”法。
(四)對比法
教材中類似的內容要採用類化的方法,不同的內容要選擇不同的學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文本內容對採用的學法進行比較篩選,精選出最恰當、有效的學法。
(五)遷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學法去學習新的內容,根據內容變更創新學法。如古詩及現代詩歌均可採用遷移法學習。
(六)模仿法
教師示範,讓學生進行模仿。低年段朗讀讓學生模仿范讀、錄音及應用文的仿寫等。
(七)滲透法
將方法滲透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反復體驗實踐掌握方法。
(八)嘗試法
學生在嘗試自學中,教師適當點撥,在交流合作中歸納總結新的學法。
(九)還原法
對於可正反操作的雙向性內容,可採用還原法。如擴句縮句、陳述反問互改等,通過雙向訓練,可提升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總結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設計學法指導的步驟過程
(一)示範展示環節
小學生受年齡及心理限制,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因而在授課起始,教師不便向學生直接講授或灌輸抽象的學習方法。若直接講授,很難被學生接受,效果會適得其反。學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機械地記憶套搬,根本談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動應用。因此,在學法指導的第一環節,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通過示範演示,使學生從教師的教法中感受學法,領悟學法,讓學生積累具體形象的感性認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示範過程中,要切合學生實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過程步驟明晰,層次脈路清楚,方法鮮明形象,易於把握操作,這樣學生才能從中發現和領悟學法。
(二)反思歸納環節
通過第一環節的感受了解後,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第二環節中教師必須及時引導學生對第一環節的學習過程進行簡要回顧與復習,指導學生從教師的教法示範演示過程中領悟和發現學法,將學習過程中發現、領悟到的學法歸納出來,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學法才會在學生的心田與腦海中紮根,從而對學法的認識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實踐運用環節
第一環節的感受領悟和第二環節的總結歸納,已為後期的嘗試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領悟和歸納學法只能是學法指導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環節,而不是終極目標。進入第三環節,教師要結合閱讀教學實踐指導學生將領悟總結的學法大膽運用於嘗試練習之中,讓學生通過一定量的自學實踐練習才能真正掌握學法,並不斷熟練應用學法。只有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鞏固並逐步提高進而內化為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
(四)檢查鞏固環節
學生通過一定量的嘗試練習之後,學法是否真正被內化或掌握,還不能定論。此時,教師必須採用得力措施和恰當的方式及時檢查學生對學法自學運用的效果,掌握並了解學生對學法的掌握情況。在這一過程中,檢查鞏固環節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環節。教師通過對學生學法自學運用效果的檢查,能及時肯定學生在學法運用中取得的成績,使學生及時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不斷激勵學生運用學法的的熱情和興趣,也能及時糾正學生在學法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改進並逐步完善。
四、結語
總之,學法指導中教師必須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善於把握教材中不同內容和文體的特點,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學法指導的程序步驟,合理選用學法指導中的基本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實現和達到學生自能讀書的目標。
作者:薛萬文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勤鋒小學
小學語文論文範文篇三: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一、以生動形象的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生動優美的課堂語言是一種魅力,這種魅力不但會令學生心生羨慕,而且能夠引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運用華美的詞句、靈活的方法感動學生的內心,把學生引入到美妙的語文境界中,讓學生感受到語言之美、文學之趣。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想到新的生命,無窮的力量,內心洋溢的喜悅,煥發萌動的,蓬勃生機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們都出來了;有的散步、放風箏、耕種、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氣象……”聽到這些,學生怎能不興趣勃發呢?
二、以賞識表揚,促使學生自信心的形成
任何人所付出的勞動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賞識,得到別人的賞識是每個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現得將更為強烈。因此,教師必須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哪怕是極小的亮點都要給予肯定,給於表揚,這樣學生就能獲得自信。清代學者顏元也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正是對賞識作用的肯定。雖然賞識沒有付出物質的代價,但是它發揮的價值是無法用物質衡量的,它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劑。課堂上,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我通常會伸出大拇指,或說一聲“你真棒!”一句親切簡短的話語,一個簡單的動作,都將會在學生心裡形成美好的記憶,這個記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的發展,甚至影響學生一生。大量實踐證明,好學生的確是誇出來的。
三、以最佳的情緒密切師生關系
教師的情緒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的興趣,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所以,教師走進課堂以前,必須要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對學生,而且不但要微笑,還要笑得燦爛,發自內心的笑,這樣才能在課堂活動中為師生互動、師生合作、師生交心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個人整天板著臉,即使他的心地再善良,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難以溝通的。其實有很多教師為了在學生面前樹立威嚴,經常板著面孔去授課,給學生的感覺是望而生畏,這樣課上學生只是一味的聽講,不敢回答問題,生怕答錯了受到教師的責備。這樣的課堂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其教學效果是非常低下的,即使學生學到了一些新知識,也是被強制灌輸進去的。學生整天在這種壓抑的課堂氣氛中學習,久而久之,不但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且還會厭煩這位教師。可見,課堂上教師的情緒至關重要,教師激情的笑容是師生溝通心靈的紐帶,是學生創新的動力,同時也是教師樹立美好形象的法寶。
四、以游戲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而且貪玩,對游戲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新課標也一直強調:要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來創設情境,組織學習活動,為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游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教師不用再用說教去教育學生,使學生不再靠死記硬背來學習。游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受到了啟發,獲得了親身體驗,從而寓教於樂,實現了教育的知識性和娛樂性的完美結合。教師在課堂創設游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要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教學中,我們常採用的游戲有以下幾種:1.找朋友。教師用卡片製作成相對的正反義詞、漢字組合、拼音的生母與韻母等,讓學生拿著其中一張去找另一張。一學生說:“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裡,誰是我的好朋友。”若與其他學生的卡片對上了就說:“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錯了就說:“錯錯錯,趕快去找好朋友。”2.逛超市。教師讓學生把搜集到的標有漢字的商標、廣告和自製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讓學生分組去櫃台逛,比比誰的收獲多。游戲要求學生能正確讀出桌上的識字材料。這個游戲檢查了學生的課外識字情況,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3.猜猜猜。讓學生看動作猜詞語,看口型猜字母,講故事猜謎語等。
五、結語
總之,只有教師為學生創造了舒適優雅的學習環境,學生才能安心、舒心地學習。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搜集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資源,採用多種手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學得熱心、學得開心。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紅杏出牆,彰顯出青春活力。
作者:左世鋒 單位:河北省巨鹿縣王六村校區洪水口小學
F. 關於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教育探討是我校研究立項課題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摘要: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普遍存在教師無法把握兒童文學的文學及美學特徵、兒童文學素養不高的問題。新教學目標和教材,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把握兒童文學課文的文體特點及美學特質,不斷完善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本文基於我國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應對措施,以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策
自推行《語文課程標准》後,小學語文教學和兒童文學這兩個話題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新課程改革在長期的推廣過程中也取得了滿意的成效[1]。但就我國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狀況來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還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從兒童文學在語文課堂教學、小學教師教學現狀兩個方面進行探究,總結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教學,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意見。
1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1.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沒有把握兒童文學的基本特點
1.1.1沒有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
兒童文學作品包括多種不同的題材,而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體基礎知識的了解度不夠,經常出現應用固定教學模式對不同題材的文章進行講解的問題。例如:對童話體裁的課文進行講解時,只認識到虛構、誇張及敘事等文體特點,但缺乏對文體知識內涵的分析;在童話題材文章中應用的修辭方式只是做了簡單的闡述,學生不能從其中認識到誇張、幻想手法都是寫作表現方式,彼此相互映襯才能凸顯童話題材課文的涵義[2]。教師不能站在整體角度進行全局性分析,就會影響童話體裁文章的虛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實化,對學生思維的發散和想像力的培養有極大的阻礙。
1.1.2沒有把握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
同其他文學作品存在很大的差異,兒童文學作品具有其獨特的美學品格,如果教師兒童文學素養不高,就無法感受兒童文學作品的藝術個性,從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兒童文學課文的美學特質。具體體現為:(1)使兒童文學課文教學過分成人化。教師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兒童文學課文,通過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課文的主旨,必然會攙雜著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過分成人化會喪失兒童文學作品本身的價值;(2)兒童文學作品教學只重視工具性。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兒童文學作品時,沒有將其看待成兒童文學課文,應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硬性要求學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義,機械式總結文章主旨和線索,單方面重視工具性,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失去了兒童文學應有的美學特質,導致教學過程枯燥乏味。
1.2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不高
小學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承擔著艱巨的任務,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擁有較高的兒童文學素養。然而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缺失問題在新教材的實施後日益嚴重,提高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項工作[3]。由於大多數教師在上崗前並沒有對兒童文學進行學習,加上工作後也並未意識到兒童文學對自身教育發展的重要性,自主學習性不強,且缺乏專業、系統的兒童文學培訓,導致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普遍不高。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缺失體現為:(1)對兒童文學基礎理論、知識不夠了解。教師沒有掌握兒童文學基本知識中的美學特質、文體特點、功能價值和體裁等基礎知識;(2)尚未形成現代化的兒童文學觀及兒童文學理念。一些教師對兒童文學內涵存在錯誤的理解,教師的兒童文學觀相當落後;(3)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少,知識面較窄。教師沒有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很少閱讀相關作品,從而導致教師的審美想像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較差。
2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對策
2.1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和文體特點
2.1.1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地了解兒童文學文體分類及構成要素,因為面對的是兒童群體,其文體形式同其他文學形式存在明顯的不同,包括多種不同的體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話、兒歌等,語文教師應了解文章的文體形式分類、因素和特徵;
(2)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以兒童文學的特點為依據,合理的採用教學手段,結合不同體裁的文章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對兒詩、兒歌等具有押韻特徵的韻文體進行講解時,應嚴格把握該類文章的特點,通過誦讀法的教學途徑幫助學生深入的體會文章所蘊含的音樂美[4]。但是這兩種形式的兒童文學又存在一定的差別,還需要加以區別,合理的應用播放音樂、游戲和頌唱相結合等多種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想像力;
(3)將成人文學同兒童文學區別開來,准確的抓住不同文體間的差別和特徵,兒童文學具有其特殊的語言和風格,同成人文體存在顯著的差異,風格特異,即使在同種文體形勢下,兒童文學及成人文學也各不相同。此外,兒童歌曲、詩歌等文體在語言運用風格及寫作目的方面的側重點也不同,發揮著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更好地利用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功能。
2.1.2把握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
兒童文學藝術品性、審美特點即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主要表現為兒童情趣,因為兒童時期的思想極為單純,具有豐富的想像力,思考問題的方式比較獨特,而兒童文學所蘊含的兒童情趣能夠對兒童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審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兒童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專業的教學能力,可以主動對兒童問題作品中的兒童情趣進行發現和探索,並將這種思想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5]。教師可以從兒童生活、兒童行為動作、抒發兒童純真情感或兒童心理等角度進行研究,把其中的兒童情緒放大,跟兒童站在同一個層面上思考問題,感受兒童內心的想法。但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師不斷鍛煉,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培養睿智的眼光。兒童文學中的兒童情趣都滲透在作品中,在對這些作品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深入的進行分析,從而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教師在把握兒童美學特質的基礎上還要善於利用,從兒童情緒入手,根據作品中的兒童情緒的表達方式制定教學計劃,讓兒童深刻的感受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巧用童心,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
2.2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
2.2.1擴大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提升教師的審美想像力和感受力
兒童文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教師應加大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經常翻閱中外優秀文章,嘗試理解不同作者對兒童文學的觀點和看法,了解兒童的內心的特點,拓寬自己的視野,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兒童文學文章,從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審美想像能力[6]。
2.2.2培養現代兒童文學觀和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的關鍵就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使教師能夠自主意識到兒童文學作品對兒童成長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兒童文學作品的精神,培養新型的兒童觀及現代幼兒教育觀、發展觀,樹立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教師必須要明確以下概念:
(1)兒童是兒童文學作品主要面對的對象,兒童處於特殊的年齡階段,能夠作為單獨的精神個體來看待,兒童文學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兒童而形成的,滿足了兒童階段的審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認知和審美等功能於一體[7];
(2)文學系統涵蓋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學形式,是作者為了抒發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語言藝術;
(3)同其他文學作品不同,兒童心理活動是創作兒童文學的基礎,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兒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廣大兒童的青睞。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是發揮兒童文學在語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礎,只有積累了大量的閱讀經驗,形成形象思維,了解兒童文學基礎理論和知識,形成現代兒童文學觀、兒童文學理念,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文章的教學質量。
3結語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佔有極大的比重,擁有良好的兒童文學素養的教師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針對我國當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中存在的,沒有抓住兒童文學的基本特點和教師兒童文學素質的缺失問題,教師應提高對自身兒童文學素養的培養,從根本上把握兒童文學課文的文體特點及美學特質,培養現代兒童文學觀和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拓寬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范圍,擴展視野,提升教師的感受力、審美想像力,深入的理解不同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的內涵及所表達的精神,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課堂教學,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發揮兒童文學作品的審美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朱立芳.兒童文學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利用[J].教學與管理,2006(33)
[2]王泉根.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學科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2)
[3]孫建國.兒童文學視野下小學語文中的兒童哲學教育[J].教育導刊,2011(03)
[4]朱自強.高等師范院校加強兒童文學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J].婁底師專學報,2003(01)
[5]趙靜.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20世紀初期的歷史透視[J].教育科學,2003(02)
[6]李惠芳.實現兒童文學的小學語文教育價值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7]侯慧慶.兒童文學研究成果在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編寫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上),2011(10).
摘要: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極大的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能夠有效的推進教學改革,並且有助於優化教學質量,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翻轉課堂中漸漸的凸顯出來,本文就其優點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語文;優點
1轉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與學生自身的特徵以及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有著直接的關系,與教學內容有著直接的聯系。通過相關的調查問卷,我們能夠清楚的發現學生對於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十分的喜愛,而且接受這種教學模式的速度十分快,這種教學模式有助於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能夠對知識進行系統化分類,而且他們通過課前的視頻教學模式能夠對語文教學內容有一個更新的認識。而且重點是他們能夠將教學內容與自己的學習習慣相互聯系,通過整理教學素材,觀看教學視頻,提出自己的質疑,然後在語文教學開展的課堂中與他人進行溝通和討論,這種教學模式真正的將學生的地位與老師的地位放在了同一個高度,老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問題的探討者,學生們在這種語文教學環境下得到了自我的生活和認識到了自身的發展方向。學生對於完成老師布置得語文教學任務也不在是應付差事,他們更願意主動地去完成功課,或者是更願意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語文老師能夠藉助網路教學平台展開自己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通過多種聊天軟體。例如QQ、微信、微博、論壇等與學生交流意見。了解學生的內在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從學生自身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開展課堂講演活動,並且結合集中講授、個別輔導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2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堂教學模式,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問題的環節。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常情況下都是採用課前學習,課上組織學生結成小組,進行問題討論,從而得出結論。而要想使得課上學生討論呈現出精彩的環節,使得學生的視野得到深入的開闊,就需要老師在講課之間給學生們提供較多,具有針對性的、十分有意義的學習資料作為輔助。通過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提高學生對於事物的認識,豐富他們的觀點和意識,在普通的語文教學課堂中,小學語文老師也是在利用各種方法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以及知識儲備,可是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開展起來十分的困難,然而如果讓學生完全憑借自己的自覺里去進行知識的閱讀那麼很難取得好的效果。我們都知道“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先進行課前自主學習,然後在課上進行知識的教授。這樣一來課堂上很多時間都節省了出來,這個時候,老師可以用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含量,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夠開闊學生認知能力的知識。幫助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語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任何人具有較高的語文能力並不是一時之間形成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知識含量增加了,學生的視野自然就開闊了,對文章的理解也會逐漸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講解《少年閏土》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的了解魯迅,我向學生介紹了他的又一部小說作品《故鄉》在對《少年閏土》講解的同時,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講述了少年閏土與我發生的一些事情。在結合《故鄉》分析了魯迅創作的特點,堅強學生對魯迅的認識,了解魯迅作品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這樣的聯合講解,很容易提高學生對知識認識的水平。當前所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課本裡面,所有的內容都是經過教材編寫部門進行層層篩選之後留下來的精華內容,有一些文章是由我國著名作家所寫,有一些內容對學生思維的開闊有著重要的意義。教材中的內容大部分是內容精彩、字詞句優美、為了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內涵,更好的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通常情況下會使用有沒得語句進行渲染,營造出一種有沒得環境。在這個時候,如果只是老師在台上進行片面的講解,很難讓學生領會到其中的美感和特徵。這個時候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精心的構思,將教學內容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將文字、圖片、視頻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真實意境和情感。教學視頻能夠通過視覺、聽覺刺激學生的感覺神經,從而讓學生對這種形式產生興趣,從而熱愛學習。這種方法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和形象,具有很強的美感和藝術性。文學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蘊含著各種美。“翻轉課堂”里,教師不再是枯燥地灌輸閱讀鑒賞時要用到的術語,而是適當藉助現代技術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審美體驗。
3增加了語文課堂師生互動
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時候,遇到很多問題,就會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解決,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背景下,學生能夠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而且不用害怕得到不指導,使自己的學習陷入困境。當基礎知識方面的學習遇到問題的時候,學生能夠從教學視頻以及教材課本中還有相關的學習資料中去找尋答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老師更多的是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基礎知識內容之外的問題。只有這樣老師的真正意義才得以彰顯出來,幫助更多的學生掌握知識,學會做人,是老師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對於一些語文水平較高的學生,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之下,就能夠開闊自己的思維,進行創新,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而對於那些語文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在教學視頻、老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幫助下,能夠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及時的進行基礎知識的建構,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夠充分與語文老師交流,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多向旳教育傳播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存問題及策略研究——以B小學為例方潔揚州大學20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