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將可養成閱讀的習慣,將可獲得各種知識, 對於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培養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親近閱讀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適時施教,在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幫助其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關鍵。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一、創設良好的讀書環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沒有收到實效的。因此,開展「講故事」、「讀書匯報會」、「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積累冊」、「手抄報」、「知識競賽」、「比賽查閱資料」、「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通過講故事的情境吸引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一聽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爍著興奮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所以,這時候,當老師講完故事,向學生推薦課外書時,這效果肯定比任何說教都有效。但是,僅僅靠老師講故事,學生聽還遠遠不夠。講故事的形式可以多變,不僅老師講,還可以讓學生講,還可以師生、生生之間比賽講。這樣,學生有了自主的發言權,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人……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愛課外閱讀;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
二、給學生讀書的自由,再相機引導,逐漸轉化他們的興趣點
大家知道,學生並不是對一切書籍都不感興趣,常聽到一些家長嘮叨:「為什麼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話》?偏偏喜歡『奧特曼、武器!』」事實上這樣的孩子,他們也有著強烈的閱讀的慾望,只是興趣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而已。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或批評,相信學生,先給他們以閱讀的自由,再抓住時機,巧妙引導,進行遷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實際上是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主性與求知慾。
三、 以身示範,與生同讀,誘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語文教師不僅要讀經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等,根據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章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讓每個學生都與書交朋友,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首先,語文教師要解放思想,摒棄那些阻礙學生發展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封閉沉悶的繁瑣分析中走出來,徹底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教材,教學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向各種傳媒、電子網路延伸,使之與社會發展、知識巨增相適應。
其次,兒童在進學校讀書之前幾乎「讀得懂」所有「說」出來的書,對書的「聽」的興趣往往會遷移到「讀」的興趣上來。因此,語文教師一方面在課堂上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錄音機、電視等視聽媒體多讓學生「聽」書。,從而誘導學生早讀書、多讀書。
第三,語文教師要盡量多的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優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講《荷葉圓圓》時,我打開幻燈,出示荷花的圖面,簡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荷花,在美麗的荷花塘的風景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美的形象刺激著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生的情感活動,而相應的情緒,情感。
五、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內部動力
要真正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並且能夠自覺地、發自內心地閱讀,還要解決學生的內部動力,那就是靠語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在有目的和對象的閱讀中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逐步品味到語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此,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琅琅地讀;抓意境描寫,發揮想像去讀。經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養成閱讀的習慣。這樣就使學生的文化底蘊不斷厚實,從而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閱讀的興趣進一步增強。
六、介紹好書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願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
首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低年級學生從開學就為他們設立圖書角,介紹好的圖書給他們看。可以讓他們看一些圖文並茂的兒歌、童話故事。學完拼音後,給他們介紹帶有拼音的圖書,要求邊看圖邊讀拼音和漢字。以後學生學完課文後,還可以向學生介紹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並指導怎樣讀。
其次,使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課本內數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因此,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相關的資料,我都會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並指導學生怎樣讀。教師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等,根據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刊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總之,教師要多引導學生的閱讀內容,鼓勵學生閱讀好的書籍、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並給學生閱讀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讀書氛圍,同時要給學生松綁、減負,讓學生與書為友。在小學六年學習中使學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感與趣味的熏陶,張揚自己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② 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1、給孩子安置一個讀書角。我們可以在家中給孩子收拾住一個地方,當作孩子讀書角,孩子可以在這里讀書。這種地方其實並不需要多大,這只是對於孩子來說,增強一個讀書的儀式感,讓孩子重視去讀書這件事情。
2、增加書的數量。小孩子看書都是比較快的,有的時候還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他能看明白其中的圖畫,所以孩子的看書的速度要比大人快很多,所以一定要盡可能多的增加家裡的書的數量,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的書。
教育家做過這樣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家中藏書500本的家庭,平均能將孩子的教育向前推進3.2年。
3、書不要放得太高。書一定要放到孩子可以輕易拿到的地方,如落地的書櫃或者是床邊,不要把書束之高閣,讓孩子覺得那是一個不可侵犯的東西。孩子也不會對書產生興趣,也不可能有機會去拿起來翻看,更不可能養成閱讀的習慣。
4、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推薦一家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教育機構:叫叫學院,以閱讀為載體,培養孩子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等綜合能力。
③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利用「故事」,激發學生閱讀慾望。
故事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兒童的閱讀就應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開始,逐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在教學課文時,常把有關的故事帶進課堂,例如給學生講《司馬光》時,引進《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此時提議下周開展講故事比賽,課後,很多學生便會積極地去找書籍來讀。通過這樣的引導,推薦,不知不覺間激發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慾望。
二、創設寬松的閱讀環境,培養閱讀的興趣。
在啟發學生閱讀初期,重在激發興趣。一般來說,學生碰到喜歡的書籍時,總喜歡一口氣地把書讀完,滿足內心的渴望。如果在學生有點讀書的興趣時,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想必學生閱讀的興趣便會減少,甚至會把閱讀誤認為一種負擔,久而久之,對閱讀也就失去了興趣。因此,在學生閱讀還沒形成習慣之前,可以盡情地鼓勵學生去閱讀,讓學生輕輕鬆鬆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感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當學生喜歡閱讀,自覺地去閱讀時,可以通過做書簽、摘抄讓你感動的語言等方式誘導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所得。通過創設空間讓學生去展示自己的才華,因而閱讀也促進了他們的發展。此時做筆記就成了愛好而非包袱。
閱讀可以分成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信息式閱讀法。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情況。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於這種閱讀方法。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舍棄無關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時了解當前形勢或者研究某一段歷史,速讀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考,視所讀的材料而定。
第二種是文學作品閱讀法。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因此閱讀時應該非常緩慢,自己能聽到其中每一個詞的聲音,嘴唇沒動,是因為偷懶。例如讀「壓力」這個詞時,喉部肌肉應同時運動。
第三種是經典著作閱讀法,這種方法用來閱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閱讀這些著作要象讀文學作品一樣的慢,但讀者的眼睛經常離開書本,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經典著作閱讀法閱讀文學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學作品的特色,以 使讀者自己鑽進所謂文學觀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④ 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覽群書,可以開闊思路,活躍思想,那麼在現在這個天天拿著手機的時代,我們應該怎麼樣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請看:
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1】
1、激起需要,形成興趣
需要是對事物的慾望或要求。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通過課外閱讀活動而逐漸形成的。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總是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之中。
如有學生獲得了學校(或更高級別)的讀書徵文比賽的獎勵,相關部門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彰,就會使其他學生由好奇、嚮往而產生課外閱讀興趣和需要。
正如皮亞傑所說:“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通過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興趣。”
2、優化環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我校在“櫥窗”中展示學生的手抄報、讀書心得,並進行評比。
學生為了辦好手抄報,寫好讀書心得,就要去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積極主動地去收集處理信息。
我校為學生訂閱了《成都教育周刊》《彭州報》《小學生生活》等“報刊、雜志”,學校的報架也定期更換報紙,充分發揮了報刊、雜志的最大效益。
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也開辟了佳作賞析節目,並向同學們推薦優秀的圖書……這樣,使學校有“書香”“墨味”,營造了一個充滿人文氣息、文體底蘊的環境,激發了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3、加強指導,培養興趣。
無意注意是小學生的主要特徵。
它既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課題,也是搞好課外閱讀的主要課題。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心理、閱歷等實際情況,獨立閱讀常常會遇到不少困難,這會給閱讀興趣帶來負面的影響。
學生只有知道了讀什麼書,掌握了讀書方法,消除了閱讀障礙,才能對課外閱讀有興趣。
我校緊密結合正在進行的《小學語文閱讀實踐活動的研究與實驗》這一科研課題的研究與實驗,實驗教師首先教會學生篩選讀物,除了教師推薦一些好書外,也允許小學生自主選擇不涉及原則性問題,不違法,不違反倫理道德的書來讀,還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用輔導講座啟發學生讀書的直接興趣。
如: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教學生怎樣精讀和略讀;教學生學會思維;教會學生邊讀邊想的方法、怎樣寫筆記等。
4、開展活動,鞏固興趣。
(1)“課本”導趣
“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
把課內所學之法運用於課外閱讀活動之中,把方法轉化為能力,又從廣泛的課外閱讀中增長知識、見聞,從而形成一個閱讀之網。
學生閱讀得最多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的有些內容是從名著名篇中選出來的。
如《草船借箭》選自《三國演義》,在教了這篇課文後,我向學生介紹了三國的形成、對峙、衰敗的歷史,還介紹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點。
課後不少學生爭看《三國演義》。
教完《獄中聯歡》後,我便誘導學生去讀《紅岩》等等。
這種閱讀活動,為“課文”的補充和拓展,是與課內的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因此,內容的選擇要考慮教學內容:(學了《頤和園》)對祖國的名勝古跡,知道多少?(學《馬背上的小紅軍》)看幾個革命故事,講一個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的動人故事。
(學《三味書屋》)請多了解一些魯迅爺爺。
(學《只有一個地球》)閱讀有關環保、生態方面的知識。
(學《牛郎織女》)讀一些民間故事……由於有了“課本”這個引子,很容易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
另外,學完一個作家所寫的某篇文章,向學生推薦這位作家所寫的有關書籍,也可以達到加深認識,擴大閱讀面,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的目的。
如教學老舍先生的《林海》後,讓學生去讀他寫的《養花》等。
呂叔湘先生曾說:“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
許多作家、名人都說過相似的話。
這說明,局限於課堂上的語文學習地狹隘的、封閉的。
有人曾把拘泥於課堂教學的做法比喻成“課內的芝麻弄成西瓜,課外的西瓜一個沒有抓。”課內與課外閱讀之間是相互補充的,教師應大膽引導學生拋開“芝麻”,去摸摸更誘人的“西瓜”,拓寬學習和閱讀的范圍。
這樣學生才能受益無窮,趣味無窮。
(2)故事引趣
有的小學生雖然不願讀書,但卻願聽故事,反而能從講者的繪聲繪色的講述中了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故事或未講完的故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慾望。
教師可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自己去看書,教師可以推薦書目,然後開故事會,可由教師講故事,也可由學生來講。
教師利用學生願意聽故事,講故事的心理,因勢利導地把講故事的活動轉移到讀書上,從而達到使學生對閱讀間接生趣的目的。
(3)“季、節”牽趣
一年有四季,有無數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的詩詞歌賦來贊美四季。
每年的不同季節,我都要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賞美景。
觀賞完後,我就適時地牽引學生的'興趣,問他們看到的景色怎麼樣?然後讓學生去讀描寫相應季節的詩歌或文章等,然後開一個“贊(春、夏、秋、冬)朗讀會”。
這樣,就把學生的興趣由“看”牽引到了“讀”。
從學生朗讀過的《春》《荷塘月色》《秋菊》《梅花》等中,可見學生對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教師也達到了牽引興趣的目的。
⑤ 如何調動小學語文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動力。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反映在內容的豐富上。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調動小學語文的興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如何調動小學語文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最大的特徵是好玩好動,在課堂上要讓他們乖乖的坐上四十分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使小學生在整堂課上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不僅要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興趣,更要隨著課堂的縱深發展,調節思路,將學習的興趣保持下去。所以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喚醒學生的情感以及內在的求知慾,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進入最佳狀態之中,並在恰當的場景中,體會輕松學習的快樂。在此過程中,游戲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既能調節學習的節奏,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生動的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注意力,可以使學生在愉快協調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知識。
二、巧用競賽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習成功所產生的喜悅感是不斷地強化學習動機,並鼓勵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泉。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對優等生固然需要不斷表揚,促使他們進一步努力;而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讓學困生也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也更為重要。所以,從學生的心理特徵入手,設置競賽活動,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實驗研究證明,學生都是願意爭當第一的。所以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興趣,可以開展寫字比賽、朗讀比賽、講 故事 比賽、查字典比賽、等,學生非常樂於一展特長。在比賽中培養了學生合作、競爭意識,學習的興趣更是得到了提高。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其中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切,才會使學生興趣油然而生。無數事實證明,學生對某位老師情感越好,就越愛聽某位老師的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相反,學生和教師有隔閡,就會討厭教師教的課。因此,每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真正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對待後進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視。要尊重他們,一視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溫暖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把握了學生的脈搏,抓住了他們的興奮點,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新《標准》強調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
教師要創設各種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 相學 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 渠道 。教師在課堂上要情緒飽滿,對上課充滿信心,帶著輕松自信的情緒走進課堂,以良好的情緒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充滿信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多看學生的優點。要把愛心、微笑、激勵、耐心、成功與信任帶入教室,以共同協作的民主態度進行教學,創造生動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這就是說,我們要多給孩子自主權、選擇權、空間、機遇等,讓他們充分地展現自我,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
五、設置疑問,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中,如果教師平鋪直敘一講到底,不想方設法設置一些好的疑問就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思考,即使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依舊是無動於衷。因此,教學中必須要有意識的設置疑問,使學生處於「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從而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點燃思維的火花,引發探索問題的熱情。如:教《貓》這一課時,可以針對課題提出這樣四個疑問:(1)貓是個什麼動物?(2)課文寫了大花貓什麼特點?(3)大花貓的古怪性格體現在哪?(4)《貓》這篇課文作者為什麼寫得那麼真實具體?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自己嘗試來解決這些疑難問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發了學生學習、探討的興趣。
六、利用多媒體,抓好教學演示
小學階段的 兒童 大都處於六歲到十三歲之間,思想發展正處於想像思維向 抽象思維 過渡的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的語言敘述不能使學生完全明白所學的內容,也無法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近年來,多媒體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它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演示,向學生展示事物的特點、形象、發展變化等,突破時空的限制,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直觀演示可以使學生耳聞目睹,猶如身臨其境,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小學語文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變換授課方式,激發求知慾望
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製力也不夠強,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學生保持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學生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學習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 措施 。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抓住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變換授課方式,創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風趣的課堂氣氛,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逐步引起並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布置觀察性作業。調查完成作業的情況
學會觀察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技巧。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觀察的 方法 ,如:觀察要有順序、有重點等。在教學中,就可以指導學生由課文出發,到生活中去觀察事物。
新課程標准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 教育 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調查作業就是讓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上去搜集材料,了解情況的作業方式。在調查實踐中,學生親身體會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並投身到環保中來,自然比老師乾巴巴的說教更具有說服力。
三、充分運用游戲增趣
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准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有效開展。游戲學習能讓學生忘記自己在學習,而恰恰在這種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忘我投入狀態中,學生記憶、領會或創造了大量的知識。如教學中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把學生帶進 童話故事 情節,從而調動學生情感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此外,還可開展 其它 多種形式的活動:可以說與課文的作者或人物有關的小故事;可以 辯論 課堂上有爭議的問題;可以唱一些文學作品相通的經典歌曲;更可以讓學生編演課本劇,共同探討一下戲劇表演,感受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建立師生的平等對話,提高教學的質量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要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關鍵是課堂教學中應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只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講,腦子思考,這樣才會使書上的知識融匯到他們的思想中去,真正完成從學會到會學的過程,也才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逐步增強學習的興趣。
五、教師要適應學生心理,用愛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我們知道,學生常希望獲得教師的重視與肯定。教師眼裡有學生,僅此還不夠,還必須區別一下是什麼「眼光」。有些教師一上課,課堂學習氣氛就很熱烈,那是什麼訣竅呢?一一靠交流。所謂交流指的就是師生心靈的溝通。還有人說,我怎麼做不到呢?其實,當你有豐厚的積儲,當你帶著激情和愛心去上課,你就會自覺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建立學生對你的親近關系,這樣他們才更樂意你的「導」,才能積極同你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知,教學是師生的合作,雙方必須達成默契。愉悅的學習心理,是保證高效認知的基礎。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有力的內在動力。語文本身內含的誘發興趣的因素很多,教師讀語文要有發現的眼光,要能品味出語言的趣味來。教師不先被 文章 感動,進入情境,就無法讓學生領悟文音質動人之處。
教師也是普通的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有些教師往往會把這種情緒帶到教學當中來,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自己的工作。還有些教師為了在學生中樹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著臉讓學生有一種恐懼感,久而久之便與學生疏遠。《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更為典型,閱讀不但是因文會意的理解活動,而且是以文會友的對話行為。學生和教師都是文本的讀者,都要與文本的作者對話,這是一種全方位、跨時空的交流。
「對話」的本質不是用一種觀點來反對另一種觀點,也不是將一種觀點強加於另一種觀點之上,而是一種「共享」,是師生之間共享知識、共享 經驗 、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等。教師一定要注意與學生之間平等對話。根據需要及時調整自己表達的內容和方法,靈活、迅速地處理偶發事件。另外,師生之間的對話是意義建構活動,在對話中應該學會欣賞他人、鼓勵他人。教育在發展,學生的身心發展與教師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時也是智慧的。
如何調動小學生對 語文學習 的興趣
一、拼音的重要性及興趣的培養
拼音對於人們並不陌生,甚至好多人認為是老生常談。對此,我就有切身的感受。我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可以說教學語文也幾近三十了。我們這有著與普通話不一樣的方言,再加上本地大部分學生都是來自農村,受到當地教學環境、方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很難把握拼音的正確讀法,導致的後果是聲母和韻母拼在一起出現的漢字並不是漢字的真正讀音。譬如,雲「yun」這個讀音,學生的發音就變成了「yong」;還有典型的平舌和捲舌不分等問題。作為教師的我有很大的責任,幫助學生改正是我的工作。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就像我們 學習英語 的音標一樣。出現上面的問題,單獨的糾正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對於教,我只教一遍,接下來的時間都給學生,讓學生像教師一樣站在講台上教下面的同學。這樣班上的氛圍就會變得輕鬆起來,學生的注意力被調動了起來。如發現教的不對,下面的同學可以一起指正,也是互動的過程。實際上是在上課,但在學生眼裡這更像是游戲,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去記住拼音,同時又達到了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 學習方法 的目的。學生也不會覺得課堂很枯燥,相反,增添了更多的學習樂趣及享受樂趣。
二、漢字理解和書寫興趣的培養
漢字書寫興趣的培養還是來源於CCTV科教的一個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賽。通過對這個節目的幾期觀看,才發現我認識的漢字對於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來說真是不值得一提,尤其是那麼多平日里常說的但是筆畫又是我沒有見過的,在我的大腦里萌生了無數個想法:對於一個中國人不會正確書寫和認識這樣漢字,讓那些學習中國漢字的外國人情何以堪。作為一個中國人連自己的國語都學習的一塌糊塗,會被他們恥笑的。如果有國與國的學習 文化 交流中,一個中國學生無法讀准漢字的發音、書寫等,又如何和異國學生交流呢?
這個節目是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前來參賽,我也向我的學生推薦了這個節目。我的目的只是讓他們有一個感性上的認識:你們也是可以實現,成為家長、教師和同學的驕傲。我構思出來的方法雖然還沒有付諸實際行動,但會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試用,希望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前提是每個學生人手一本中國漢語詞典,從第一排開始,每節語文課開始之前,學生都要找到一個詞,記下來並工整地寫在黑板上,標出拼音,同時教其他的同學如何發音,之後是用自己的理解解釋這詞的含義,不管對錯與否。
接下來,我的工作就是糾正不對的地方,當然其他的同學也是可以參與其中,最後的工作就是書寫。我的方法是讓每個學生都用毛筆練習漢字的書寫,當然至於書寫的工作是回家進行的,也就是所謂的家庭作業。借鑒古人的學習書寫漢字的方法也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這既鍛煉了學生書寫漢字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態,使學生知道了毛字的精髓所在。
三、聽及理解能力的培養
先說「聽」,我對學生的要求是,每天都要抽出10分鍾到20分鍾的時間去聽一些廣播(沒有圖像)。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聽力,使學生能快速抓住重要信息。這個活動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進行。為什麼會選擇在睡覺前呢?原因是夢中的潛意識會激發學生在睡夢不經意間學習並強化。理解能力的培養,我不敢說達到什麼的效果,重在培養,在以後學生升初中、高中、大學等都會受益匪淺。這個能力,還是回到我前面說的漢字興趣的培養中,使學生知道詞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詞的意思。
四、寫作能力的培養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不願意寫 作文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也是最怕的就是寫作文,所以我要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讓作文看起來沒那麼可怕,甚至使學生喜歡上寫作。寫作文的內容都是來源於生活中對身邊事物細致的觀察,哪些事情是難忘的、印象深刻的,遇到了及時記錄下來就形成了 日記 。電視里有個 廣告 ,是一個小孩每天對蝴蝶的形成過程的記錄,對我感觸很深。我把這個方法運用到學習中,即針對某一個事物的描寫。例如寫一個植物,我會選擇一個植物與學生一起分享,這個是什麼植物,葉子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開的花什麼顏色什麼樣子,聞起來是什麼味道的。然後,我告訴學生把諸多問題的回答組合在一起就是對這個植物的描寫。以此類推,小動物的描寫、人物的描寫等都是同理。
另外,教師應注重對小學生的鼓勵。在學生完成作文後,教師應挑選幾篇優秀的學生作文,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分析哪些地方是值得大家一起學習的,哪些地方還有不足之處。同時,有感受的學生可以隨意提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調動策略
一、緊抓學生的興趣點和好奇心
小學時期,孩子們的抽象思維尚不完善,他們以形象認知為主,同時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對趣味故事或新鮮事物興趣濃厚。所以,為了提升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我們就可以從他們的興趣點和好奇心入手:
1、趣味故事抓興趣點
為了契合小學生形象認知的口味,小學 語文教材 優選了許多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諸如 神話故事 《盤古開天地》、 歷史故事 《孔子拜師》以及科普故事《奇怪的大石頭》等等。這些課文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來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吸引孩子們深入語文學習和探索中來,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用問題來抓住好奇心
問題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契機,也是抓住學生好奇心的重要方式。試想語文教學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講,然後就是背誦和默寫,那同學們還有學下去的慾望嗎?為了吸引孩子們深入學習,我們就可以抓住教學內容的關鍵點,設置問題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牽引他們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
比如在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時,為了讓孩子們學習到游記類文章的寫作技巧。筆者就通過問題進行啟發,引導他們深入思考:①這篇寫景文有怎樣的鮮明特點?②本文用了什麼寫作順序?從哪些角度重點描寫?假如沒有這些問題的啟發,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肯定不能抓住這些隱藏的知識細節,也就無法學到相應的游記寫作技巧。
二、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調動其學習興趣
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通常局限為「教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模式。此種模式最大的弊端在於未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僅僅將學生作為儲存 語文知識 點的容器,致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學習效果自然也難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鑒於此,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具體知識點的教學時,應當適當摒棄「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在尊重學生語文學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盡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究性語文學習活動。相信,這不失為有效調動與誘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突破口。對此,我感受頗深。如,「朱」、「珠」、「蛛」、「株」這四個漢字由於同音,而一年級的學生辨別意識又較差,因此經常出現混淆、錯用、亂用等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採取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的活動,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帶領學生製作「朱」字卡片,另外再製作「蟲」、「木」及「王」這三個部首的卡片。
隨後,三個學生為一組,其中一個學生以「朱」字主體再任意搭配「蟲」、「王」、「木」組成一個新的漢字,其餘兩名學生需要快速反應,說出所組新字的正確發音、詞語搭配等。這一學習模式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保障,學習興趣得到了空前的維持與保護;更為重要的一點在於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對於這四個漢字的理解、記憶更加深刻了,日後的使用過程中也很少再出現錯用的現象。這表明,採用獨立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教學形式,有利於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其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實現對於所學具體知識點的輕松認知與熟練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帶領學生深入多媒體創設的學習情境,誘發其學習興趣
小學一年級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對於平鋪直敘的語文教學形式通常持有強烈的排斥及抵觸情緒,更傾向於也更願意融入到五光十色、好玩有趣的真實教學情景之中。
多媒體教輔設備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巧妙創設一個兼具趣味性與直觀性的良好學習情境,從而保障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誘發與調動,並進而實現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獲得。
四、組織學生進行趣味性較強的課堂游戲,保護其學習興趣
游戲是小學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一年級的學生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我認為,鑒於學生的這一主觀心理需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具體知識點的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將特定的游戲形式融入到具體語文教學活動之中。這既可以順應學生的學習規律,同時,還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如在積累了一定量的詞語基礎之後,我組織班上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詞語接龍」游戲,如,高興――興奮――奮不顧身――身體――體內――內心等等。這樣一來,一是活躍了課堂氛圍,達到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二是教學效果十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