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有效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素養
有效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技巧:
一、進行角色轉變,讓學生積極自主閱讀
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首先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課堂上,教師總是扮演高高在上的「師尊」,進行「一言堂」式的教學,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造成了學生始終被老師牽著走的局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魯迅先生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些讀書箴言都強調了自主閱讀的品格,學生應是閱讀課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者、管理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我覺得我們一定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准》也提出的閱讀活動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際中、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閱讀意識,就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在傳統的以經驗為主流的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家長式」的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的脅迫而產生消極的閱讀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參與閱讀學習的過程。
心理學家托蘭斯說:「我們要促進創造力,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和有獎賞的環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在日常的閱讀活動中,我會主動轉變角色,真心地把學生當作平等的朋友,認真地聆聽他們的發言,耐心地引導他們求疑問難;有時我會要轉變為一位「導游」,引導學生去領略祖國秀麗風光,了解各地風土人情;有時我會轉變為一位「參謀者」,在學生迷失方向時,為他們指點迷津,使他們走出誤區;有時我會轉變為一位「主持人」,協調學生的組織活動,當學生活動中的「大孩子」;有時我會轉變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夥伴」,幫助學生突破自覺思維的局限,不斷產生思維火花;構建起民主、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閱讀、思索、發現、體驗。
二、傳授閱讀方法,教學生會讀
(1)授方法
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讓小學生接觸課文多讀,在讀中畫出生字,註上拼音和優美的句子。低年級語文老師可以領讀、示範讀,然後讓學生自己讀,培養語感;也可以稍縮短讀的時間,並指導他們學會粗讀和細讀。如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稱贊》課文,我先讓同學們粗讀,以便理解整篇課文內容,接著細讀感知重點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話。我要求學生讀得抑揚頓挫,這樣對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並讓他們到台上表演感知小刺蝟的「真誠」。 雖然學生的學習方法各有不同,但總有一些共性的地方。我們可以使用探究性學習、感受性閱讀、語感的培養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
(2)教思路
學生採用了可行性學習方法,我們還得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這種方法,並加以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靈活運用。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如何讓我們的小學生理解作家的意圖和情感,體會出作家在靜默狀態下的心性語言,我認為是閱讀教學的關鍵,也是語文素養提高的鑰匙。語文教師要擔負起這個重任,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不斷去喚醒他們心底的善良和感恩,關懷和愛,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並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領悟自我感受難忘的句子。還是小刺蝟對小獾說的那句話,「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怎麼樣讓二年級的小學生領悟這個句子的內涵呢?我認為:那就是要激發小學生的生活情感和想像能力,而恰恰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學生生活積累極度貧乏和無知,於是我採用了打比方的教學方法誘導小學生想像:假如你在做一道數學題有點困難的情況下,而其他同學都做完了,當你看到空盪盪的教室只剩你一人的時候,你什麼心情呢?是慌亂還是焦躁,我估計可能要哭了,而就在此時突然有一位同學從教室外面進來走到你的身邊,對你悄悄的而又小聲的說:「你的作業做的真認真,相信你能夠自己動腦筋把剩下的題做完做好的!」好的,那麼我們再來設身處地的理解小獾的做木工的技術是個什麼樣呢?粗糙但很認真,抓住「粗糙」和「認真」,讓小學生去體會和感悟,說明小刺蝟是真誠的在鼓勵小獾,強調生活的真實情感,讓他們也去學會發現這些平凡生活的細小情感和心理波瀾。總之,不管哪種學習方法,只要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都可以嘗試。
三、落實課外閱讀,提高語文閱讀素養
我們不能只限於課堂上學習語文,更應該多渠道、多廣泛的學語文,尤其是生活中。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語文教學活動,離不開現實生活。在活動課《尋找春天的足跡》中,帶學生到大自然中,那剛鑽出來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星星點點的小花,濕潤的泥土的微微的風,都能一下子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動中。只有讓學生真正地深入到生活中,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中人性的閃光點。尤其是在寫作上,更是來源於生活中的點滴事情,而不是憑空的想像和胡亂編造。
(2)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拓展學生閱讀空間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要引導學生讀文學名著。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名著,都滲透著文學大師的心血,折射著名家的智慧,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手法,有其獨特的藝術特點,都能給學生深深的啟迪。讀文學名著,可以讓學生品味其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不僅會擴大學生的文學視野,豐富詞彙,增加知識,啟迪思路,陶冶情操而且間接豐富他們的文學史知識,
以博採眾長,提高寫作水平。其次,還要讀科技、歷史、社會等方面的書籍。讓學生盡力做到博覽群書從而提高個人的語文素養。
四、培養閱讀習慣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葉老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發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於本性,一輩子用不盡。」「國文教學的目標在於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在讀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其課外閱讀架起「習慣的橋梁」。
1.多讀的習慣
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方能駕馭語言文字。」「為養成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魯迅也有「讀書如蜜蜂釀蜜一樣,采過許多花粉才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體驗。因此,我努力引導鼓勵學生多讀書。要持之以恆,避免一曝十寒。要博覽群書,讀好書,並從中汲取精神食糧。
2.動筆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想到了什麼,不妨隨時提筆把它記下來,這就是讀書筆記。想的時候往往比較雜亂,比較浮泛;寫下來就非有條理不可了,非切切實實不可了,所以讀書筆記是督促自己認真閱讀的一個好辦法。」在讀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會圈點勾畫,寫提綱,做批註,記下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寫出態度和觀點。圈畫,就是在所讀的書上做標記符號。例如:好詞用▲標記;重要句子用☆標記;對書中某個字句或說法產生懷疑,使用「※」。當讀而有感、感而欲發時,就需要用批註。可以眉批、腳注、旁批、夾行批。
3.積累的習慣
積累包括記筆記、做摘抄、寫體會、剪報等等。課外閱讀進行一個階段以後,讓學生自覺進行總結,認真統計。譬如,閱讀多少頁、多少本?積累多少美詞佳句?寫多少篇讀書筆記?有什麼體會?天長日久,學生就會養成積累的習慣。
4.讀整本書的習慣
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讀整本的書」。於是我就鼓勵學生讀整本的書,養成從始至終地閱讀,利於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起伏跌宕的故事劇情,從而養成堅持不懈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辛勤耕耘,絕不是依 賴老師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斷積累與實際中,去體會和領悟的。語文素養包括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品德、行為態度、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與交際的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願所有奮斗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攜起手來,共同探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必定綻放異彩!
②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怎樣有效閱讀
一、把握關鍵詞句、標題;
二、結合問題、整體把握;
三、速讀和精讀結合;
四、歸納概括;
五、理解文章,抓住細節
有效的閱讀需要一個積累、練習的過程,多閱讀多練習多揣摩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
③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不僅要在課堂上學語文,還要在生活中學語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畝雀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一、教給學生學習方法1.授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應使學生掌握探究性學習、感受性閱讀、語感的培養等學習方法。2.教思路教師教給了可行性的方法,還必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滲透這種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靈活運用。二、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作為教師應積極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使語文教學邁向廣闊的天地。盡量讓語文教學回歸自然,回歸到現實的生活中來,從而真正地實現學生的發展,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語文教學活動,離不開現實生活。只有讓學生真正地深入到生活中,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中人性的閃光點。讀文學名著,可以讓學生品味
但在課改中,也隨之產生了一些令人憂慮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甚至會危害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結合教學實際工作,本人將從四個方面淺析新課程實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的一些方法,以共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實踐 教學質量 語文素養 新時期以來新修大綱、新課標的出現引發教學思想的一次又一次變革,創新早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既重視現代教學理論的學習,更重視吸取現代教學理念,使之融於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之中。進一步發展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但在課改中,也隨之產生了一些令人憂慮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甚至會危害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一、重視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朗讀的好處很多,一是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口讀耳聽,口耳並用,增加了向大腦傳輸資訊的渠道。這不僅使閱讀真正活起來,而且印象深刻,便於記憶和理解。二是一邊緩緩朗讀和沒,一邊慢慢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起來喚耐納,可以更好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那些優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復誦讀,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愈讀愈有味,趣味無窮。三是聲情並茂,培養語感和情感。朗讀時讀音響亮,抑揚頓挫,節奏分明,並將讀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課文中去,這就大大增強了閱讀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不只在於讓學生吸收遣詞造句的精妙,更在於期待學生能在朗讀過程中和作品、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產生思想的碰撞。因此,語文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線,尤其應加強朗讀的訓練。朗讀教學有多種多樣的手法,關鍵在於教師的精心揣摩和認真實踐。朗讀能力的培養不是單純枯燥的講解朗讀技巧,而是在情境中運用多種方式練讀。讀要有目的性、層次性、指導性,一次有一次的提高。新教材所選篇目文質兼美,是朗讀的好材料。
但在課改中,也隨之產生了一些令人憂慮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甚至會危害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結合教學實際工作,本人將從四個方面淺析新課程實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的一些方法,以共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實踐 教學質量 語文素養 新時期以來新修大綱、新課標的出現引發教學思想的一次又一次變革,創新早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既重視現代教學理論的學習,更重視吸取現代教學理念,使之融於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之中。進一步發展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但在課改中,也隨之產生了一些令人憂慮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甚至會危害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本人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改革教學方法、扎實地抓好語文訓練 語文教改是一個以實用為基礎的開放體系。這個開放體系正好與封閉體系相反,在課堂教學中,要增加學生觀察和思考的機會,要增加學生動口、動手的機會,要盡量給學生提供顯示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我們的教改必須廣泛吸收外國的先進成果,多多研究教材與教學的適應情況,研究學生心態和思維方式,堅決反對對某種傳統教學思想加以絕對化、凝固化,堅決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這樣才能使我們教改的范圍與內容越來越廣,呈現出真正的繁榮局面。 語文教學改革決不是脫離語言文字,離開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規律去搞花架子,搞些形式主義,而是要在扎扎實實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所以,我們要改革語文教學,要簡簡單單為學生,扎扎實實抓教學。教學目標要找准,教學方法要簡便、實用。語文教學要反璞歸真,要在朴實的教風上下工夫。要把語文基本功落到實處。即落到聽、說、讀、寫的基本功上,特別是讀寫的基本功。語文水平主要看讀寫能力,尤其是寫的能力。 語文課程改革一定要求實,解決好教什麼、學什麼的問題。就是說語文教學要給學生打好基礎。一方面練就扎實的基本功,一方面打好精神底子。語文課程、語文教學既教語文,又教做人;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教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由愛學到學好到會學。這里,一是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是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能力。語文學習方法主要指:識字、寫字的基本方法,朗讀、默讀、誦讀的基本技能,精讀、略讀、瀏覽的一般方法,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根據需要蒐集資訊的方法,簡單的記敘、說明的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 即善於識字,善於習作;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無論是課程改革還是教學改革,都要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既不能否定傳統,又不能固守傳統,所以在改革中就要求新。 求新,首先是理念新。核心是先進的教育觀、學生觀。語文課程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重點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其次是課程內容的更新。有時代感,體現人類進步、科學發展、體現現代意識,密切聯絡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絡他們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我們教師在使用新教材時,要處理好使用教科書和利用相關資源的關系,後者不應是對教科書的干擾,而應是完善、補充拓展。第三是教學方式新。學習方式的轉變有賴於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有賴於對學生的尊重、信任與賞識。每個學生不缺少優點,缺少的是對優點的發現。教師要善於啟用每個學生內在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前提。是學生充分投入自主學習和各項語文實踐的基礎。 1、課堂教學中要強化導學功能,這是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的必不可少的條件。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關鍵的、也是最見教師功力的,是怎樣從學生質疑的眾多問題中提煉出重點問題(包括理解內容的、體會感情的揣摩寫法的),並且自自然然地把它們納入到教學思路中,逐一得到圓滿的解決。既不能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束之高閣,仍然按課前設計走教案牽著學生走,也不能不分輕重緩急,學生提出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迷失了教學目標。還不能學生的提問、教師的設計兩張皮一會兒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一會兒又想起了教案,照著教案去教,使教學顯得雜亂無章(師生一起鑽進暗胡同)。教師要在應勢利導上鍛煉自己,提升自己,要關注學生課堂上的學習實際情況隨機應變,靈活變通。 2、教師要認真備好教學的課前設計,預設好課中設計、課後及時反思。只有這樣,課堂上才能隨時調節教學內容,及時調節教學方式。正確使用教學媒體,變靜為動。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一要學習政治理論,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身正為范;二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一點語文教育史。有了一定的理論根基,心裡就會有底,不會人雲亦雲:實踐就會有準,不走彎路。三要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素質。多讀書、多實踐、多反思、多總結。學高為師,自己知識底子厚了,視野開闊了,經驗豐富了,對語文教學的認識和實踐的水平必然大幅度地提升,把自己鍛煉成名師。 二、認真鑽研教材確定好語文訓練的目標 (一)、教學內容要精。 依據年段的課程目標。教材的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綜合訓練等,確定每課的教學內容。具體地說,教師先要作為一個讀者閱讀教材,鑽進去潛心會文字披文入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在對課文語言的切己體察的基礎上,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 我認為每教一篇課文必須認真鑽研兩個問題:一是訓練什麼,二是怎樣訓練。訓練什麼就要確定訓練內容。訓練內容概括地說有識字訓練、詞語訓練、句子訓練、閱讀訓練、作文訓練、聽說訓練,等等。這些訓練又可分解為多項具體的專案。各個專案又有不同深淺層次的要求。當然一篇課文的教學不可能也不應該面面俱到,應該有所側重。但也不可能只有一個訓練專案,應該有重點的訓練專案和一般訓練專案組成。教師要根據年段訓練重點,教材特點和學生基礎,確定訓練要求和內容。要求和內容要明確具體,恰當、合理。 語文教學的精髓應該是讓學生讀書悟道,教師只是做個引路人。因為只有充分發揮了學生自己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去提高讀寫能力,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結合語言訓練,按年段由低到高、由簡到繁,設計一個科學的訓練序列,體現出各年段訓練的重點,難點。設計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如精讀課文,一是抓朗讀。讀出語感,對語言的感覺。二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段和關鍵的詞句來理解的能力。三是能把握住課文的內容。四是能領悟基本表達的方法,即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看看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內容的。 (二)、教學內容要簡: 教學三要素:教材、教師、學生。學生學習存在著許多矛盾,對教材的認識理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離不開學生的自學,離不開師生的對話。學生的自讀自悟,靜心思考是閱讀不可缺少的過程。學生自學要解決一個問題,不懂的問題,初步掌握的內容,找出感興趣的問題、不懂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學習,也要有合作性的學習,(但防止用集體討論、合作學習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既要有理解性、吸收性的閱讀,也要有創造性的閱讀,既要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有要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上述內容的學習,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環節是可以適當安排的,但是如果刻意追求課堂的面貌一新,就忽視了語文字體教學的落實,影響了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提高和發展。我國多少年語文實踐經驗證明,閱讀教學必須充分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突出語文的本體任務。反之,就會失去語文工具性的魂。 三、把握教材是改革的基礎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著名教育家呂淑湘說:學好語文是學好一切的根本。語文是文化的載體,語文教材則是語文教學的載體。要實現語文教學的改革,是離不開課本的,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無法引導學生去感受、領略、體驗祖國的語言美,詩意和情趣。從這個意義上講,正確地把握教材是改革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在不同的課文中善於把握作者的語言特色和運用語言的特點,把握教材的系統性與整體性,深入鑽研教材中的語言現象,准確地把握語言運用的規律。 四、加強自身的專業文化知識和其他知識的培訓 *** 同志曾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 。因此,要搞好語文教學改革,我們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業務水平。事實正是這樣, 教師的職業是承先啟後的職業, 教師肩上擔子很重。 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具有本專業的系統知識,而且要具有通觀各學科之間聯絡的橋梁。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從現代社會中獲取新資訊,才能跟上時代節拍,在新課程改革中發揮戰斗作用。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1首先要培養興趣。
學生要提高某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必須要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才行。以語文的重要性為主,來講解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或者以與語文有關的趣事來闡明,都可以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2學會閱讀。
學習語文主要是和文字打交道,要讓學生多閱讀,愛上閱讀,讀的東西多了,語文素養自然會得到提高。
3經常翻字典。
在語文教學中,字典是學生的老師,上面收錄了規範字的寫法,讀音,語義,使用方法,甚至還對使用情景做了舉例,所以學生應該人手一本字典,經常翻看字典可以得到提高。
4背誦範文。
經常閱讀會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強,能讀出文字之外的深層含義,但是背誦範文卻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文字,尤其是美的句子,形象的比喻和各種修辭方法。
5規范書寫。
對文字的運用還體現在書寫上,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書寫提出規范的要求,不僅筆畫,筆順不出現問題,而且要求學生將字寫的大方,漂亮,美觀。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部分。
多長時間應該學些什麼呢
在腦電波開始平和你的中樞神經系統時,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動力在不斷增加。
現在該要側重基礎嗎?
因此,找出自身的情緒高漲期用來不斷激勵自己。
俜挪現在該要側重基礎嗎?
把握好情緒:人開心的時候,體內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揮艘
而應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正確的觀點,高尚的情操, 健康的審美觀念,辯證的思維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具有相應的文化修養和文藝鑒賞水平。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加強教學改革,提高教 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④ 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得好「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成長。」大量的閱讀確實能拓寬人的視野,提高人的品德素養和陶冶人的道德情操。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閱讀中去感知,在閱讀中去感悟,在閱讀中去熏陶。」可見,要求並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對於學生學習語文和健康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來引導學生提升閱讀素養的:
一、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僅只局限於識字,了解故事的層面上。應將其拓展到一個新的領域,讓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審美情趣在閱讀教學中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的本分不再是照本宣科,傳道授業解惑,而是應該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不是重在教,而是重在正確的引導,重在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並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教師在放手的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必須有的放矢,切忌盲從。比如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課文時,我沒有先急著講解。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自己給自己提問題,然後在文中尋找答案。最後還要談談閱讀此文得到的啟示,並大膽的發表自己對戰爭這一問題的看法,讓我沒想的是學生學習效果奇佳。他們都能就著課本提出很多問題,並且都能順利的找出了答案。還有位學生還提出對當今一些出國留學等社會現象的看法,讓我刮目相看。在大多閱讀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去閱讀。他們都讀得有滋有味,再加上他們自己獨到的見解,豐富的想像,令學生閱讀興趣大增。其實在教學中老師只要引導得法,掌握要領。學生就會在閱讀中領略了讀書的樂趣、做學問的成就感。那麼,學生的思維自然就活躍了,閱讀也自主了,閱讀素養也就提高了。
二、用真情感召學生,使之愛上閱讀。進而潛移默化,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認為朗讀教學它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在閱讀教學中絕不能將朗讀停留在讀准字,讀順句子這個教學環節上。要盡可能的調動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達到心靈的共鳴。怎樣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大膽朗誦,提高學生誦讀素養呢?那麼教師的真情范讀是不可或缺的。其實教師充滿真情的范讀,可以感召學生,使學生能進一步愛上朗誦。換而言之,教師的范讀有潛移默化之功效。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我深情優美地誦讀課文,使學生陶醉於草原的一碧千里,被牧民的熱情所感染。於是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學習的動機更強烈了。真情的范讀在無形中能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愛上閱讀,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素養。
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在廣泛涉獵中積累。在閱讀中汲取,在實踐中積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僅僅只局限於課本上要求的篇目是遠遠不夠的。杜甫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此可見,想要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必須博聞強記,博採眾長。當然,要想學生能汲取更多的知識與智慧,絕不是簡單的對課本上的文章進行分析就可以做到的。所以,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做了定時定量的要求。在教學中,我一般從課本涉及的的作品出發,給學生推薦與之相關的大量書目,要求學生廣泛涉獵。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時我也會適時的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報刊,其容量適中,內容豐富多彩,又與教材保持同步。我會經常督促學生去閱讀我所推薦的報刊,讓他們通過閱讀、思考、觀察、去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教人去惡向善,德高品正。那麼學生的品質,素質,修養都能全面得以提升。
四、老師在教學中必須具備豐厚的語文知識素養,這樣才游刃有餘的引導學生,促使學生的閱讀素養不斷提高。
教師要想讓自己的學生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要想讓自己的學生出類拔萃。那麼,教師本人就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和語文素養,學高者方為人師。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先擁有一座海洋。所以,教師本身所蘊含的素養、人生價值觀、理想道德情操,在教學中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語言,人格等魅力,往往是學生喜歡模仿的焦點。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美激志,以美怡情,以美育德,以美育人。自己不能落後,要走在前面,要見多識廣,要在閱讀教學中開發不竭的精神源泉。我的每一個課堂,只要課本能涉及到的一些課外知識,我都要講給我的學生聽。下課後,學生總是訝異的問我:老師你咋懂的這么多?其實這都是得益於我平時愛閱讀的結果。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的心中,總的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自己具有豐厚的文化素養,在教學中才能游刃有餘的指導學生閱讀。
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去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其實方法不勝枚舉。作為教師我們還需更加深入的去探索鑽研,進一步採取行之有效的的方式方法,在閱讀教學中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更好地提升。只有讓學生愛上閱讀,從閱讀中領略到趣味,他們才會在廣闊的閱讀天地里,不斷的完善自我,不斷的提升自我。
⑤ 如何在課外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著力引導學生愛閱讀、多閱讀,讓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道靚麗風景。
一、凝神「品讀」
語文閱讀教學,我們要摒棄那種純肢解課文和粗枝大葉瀏覽課文的做法,多關注教材中的經典文章,充分根據學生的知識積累、求知需要和審美慾望,引導他們去閱讀文本、斟酌詞句、感悟真情。一方面要多讀,教師要多進行閱讀指導,並積極倡導凝神品讀、重點賞析。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挑選自己最喜歡、認為寫得最美最好的段落,聲情並茂、抑揚頓挫地讀,分層次分角色讀,從而感受文意,體會感情;另一方面要勤思,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之後,以默讀的形式圍繞問題品味思考、推敲斟酌,對文本進行深入探究,並且充分暢談感受、發表個性化的看法,內容上可圍繞描寫方式、修辭方法、遣詞仿句、概括歸納和理解分析等展開。思考中我們還要重視聯想能力的培養,注重引導學生由文內想到文外,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層次品味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二、激趣「活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堂中,我們要緊扣課標要求,一是發揮范讀的激趣作用。或教師范讀、或學生范讀,以讀引讀,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二是增強閱讀形式的直觀性。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可在閱讀過程中藉助於多媒體、網路等現代手段展示畫面,並配上音樂,將光、色、音綜合為一體,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三是保持閱讀的幽默感。班納卡農認為,多數人從事教育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因為教學充滿樂趣、歡笑、幽默和智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要太嚴肅,可以與學生一起歡笑,一同感受。四是把握閱讀內容的生活氣。閱讀要緊扣學生的生活,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說過:「時代的活水要在課堂上流淌。」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緊扣學生的生活,充分挖掘身邊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閱讀。
三、懸疑「探讀」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只有與思考相結合,才更能體現效果,才是真讀書。一是帶筆讀書,教師要引導學生帶筆帶本閱讀,畫出重點詞句段落,隨時寫下閱讀感悟,註明疑難困惑和不同見解。這樣既有鞏固積累的作用,又能促進思維,引導探究,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二是帶嘴討論,對於閱讀中的感悟和探究,可以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合作作用(最好由處於優、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組成),先是個人思考,然後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大膽質疑,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交至全班分享。三是帶腦探究,課文閱讀不僅僅是課堂能夠解決的任務,對於課堂探究生成的新問題,可以讓學生們利用工具書,現代媒體等手段方式進行查詢、收集和積累,最後在一周的閱讀課上點評、小結,並布置新的閱讀探究任務。我國傳統語文閱讀,一味以灌輸的方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現成的內容,久而久之,易使學生形成惰性思維
,缺乏主動探究意識。帶著問題讀書學習就是給學生一種好的方法,猶如給學生一把開啟「知識之門」的鑰匙,讓他們獲得遷移知識、舉一反三的能力,逐漸學會認知、學會思維、學會合作。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四、因材「施讀」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應試教育的思想使得廣大語文教師圍繞所謂知識點進行機械化、程式化的訓練,搞題海戰役,這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產生厭學情緒。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多嘗試讓所有的學生體驗成功,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樂趣。因而要根據學情具體設計閱讀環節,如:如擅長朗讀的、記憶速度快的、分析概括能力強的、思維活躍開闊的學生,教師可先拋出問題,讓他們在讀中思、思中讀;對於那些基礎不好的,尤其是怕讀書的學生,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多走下講台,多走近他們,關注他們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如讀書是否出聲,閱讀是否有字詞障礙,書上是否有讀書感悟和問題等,並適時個別地肯定幫助他們。他們的心靈很脆弱,需要教師加倍地呵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使大家在不斷的欣賞、肯定和鼓勵下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品味成功的甜味,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 轉貼於五、適時「評讀」
現在不少語文課,對學生的肯定贊美出現了「一順倒」,少了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有的否定與批評。筆者認為要對這種現象加以糾正,積極倡導帶有「葯味」的討論、爭辯等學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