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做到精講
據統計,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無效勞動大約佔50%,時間浪費在哪兒了呢?上海特級教師袁鎔認為:「多餘的分析講解、多餘的提問、多餘的板書。」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蘇文康說:「為什麼語文教學會出現無效勞動呢?因為有些教師把講解看成是天經地義的職責,現在語文課上大量的時間屬於教師,而不是屬於學生,是教師在練習講解技能、板書技能、提問技能,而不是學生在練習閱讀技能。」
要改變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狀,必須走出作品分析的模式,在精講中精讀。精講是提高深堂效率的好方法,什麼是精講?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准確深入地講清楚,對教材的其他部分則略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在備課時深鑽大綱、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抓住關鍵、努力於精,把要解決的問題凝煉在有限的講述里。當然,少講不等於精講,那麼, 「精講什麼」和「怎麼精講」呢?我的做法是,具體到一個單元,要著重講好第一篇課文,它上承導讀,下與重點訓練項目相呼應,又是學生開始接觸的新內容,要靠教師的指點、講解和訓導。如:我們本冊的第三單元圍繞「中外童話」這一專題,選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4篇童話。《巨人的花園》是本單元第一課。非常幸運的是武校長在百忙之中給我們兩個班上了兩節示範課。這兩節示範課,如同導航燈一樣,給不知如何教童話的我們指明了航向。教學本課時,我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接著引領學生品味童話的語言,進而體會童話的特點,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們先讓學生想像那座漂亮的花園一年四季會是什麼樣的景色?學生回答後,我問:課文中又是怎麼描寫的呢?於是出示課文的: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讓學生與自己的發言比較,學生總結出童話的語言引人入勝,讓人浮想聯翩。學完課文後,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找到了本篇課文中類似的語言,如:草翠花開、狂風大作、樹葉飄落、鮮花凋謝、雪花飛舞、冰雪覆蓋等,進而體會童話的語言美,了解到童話的語言特點。自然而然,在學習本單元的其他童話時,就童話的語言學生輕松自然,水到渠成了。因此,在一個單元中第一篇課文應著力精講,後幾篇課文給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時間和鍛煉的機會就多了。
而具體到一篇課文而言,要圍繞課後第一題不斷進行「精講」,課後第一題是引導學生從整體或部分理解課文內容的,編者的意圖和匠心潛藏其中。如:在學習第五單元的《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恰逢我們組張玉磊老師講研討課,正好高主任聽課,張老師的課上得很成功。評課時高主任建議我們沒講的老師可以以課後第一個問題「我能邊讀邊體會作者的心情,讀出感情來,」為主線來學習,結果表明,孩子們很快的體會到戰爭給和平和戰爭中的人們帶來的災難,在學習最後小作者雷利的呼籲時,孩子們就有感而發,學生與文本自然而然的融為了一體。為達到「精講」的目的,還要堅持「多退少補」的教學原則,「多退」即學生自己通過讀書或思考,能感知的內容和理解的問題,教師要退而不講 。「少補」即在學生困惑、難於理解的地方,教師適當補充,如介紹時代背景、人物身世、典故出處等,以發揮教師「導」的作用。仍然是這一課,在學到「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是51年後的今天,和平之神並沒有永駐人間。」這一段時,我們適時的給學生介紹51年前就是二次世界大戰時,而我們學的本單元的前兩篇課文就是發生在51年前的事。這時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就毋庸多講,學生就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了。
課堂教學一定要以「精」取勝。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劉錫慶指出,任何能力都是學習主體「悟」後「練」出來的,而絕非是「講」或「聽」出來的,閱讀是一種綜合吸收,亟應沉潛於其中,「讀書切忌在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不多讀、熟讀而只去聽所謂「講析」是全然無用的。這樣的課堂也是很難做到高效的!
2. 如何能講好一堂語文課
怎麼樣講好一堂語文課:
一、認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教師要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知道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要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在備課時,首先要領會教學大綱的精神,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這樣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把准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把准教學內容的實質、重點、難點,才講得准、講得透.其次,要根據學生實際,巧妙設計教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深入探索,利用原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思維加工以滿足學習上的需要.再次,要備教法.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考慮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創造條件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其學到該學的知識以提高綜合能力.
二、精心組織教學
良好的教學秩序和高 質量的教學水平最終是通過課堂教學體現出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教學氛圍.
1、導入.好在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開始一項新的工作或進入新的學習狀態時充滿熱情和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導語的設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干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2、設疑、導思、點拔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大進」.疑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突動進而拔動思維之弦,以求個「水落石出」.教師在導入新課後把素先設計好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深入閱讀,尋求答案.「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讓學生的思維真的活動起來,才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俗話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表揚、鼓勵、信任可以激發一個人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肯定,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悅納自我,為下一步的成功增強了信心.其次用良好情緒,營造課堂氣氛.教師要把高漲、積極的情緒,慈善、微笑的面孔,剛毅自信的眼神帶入課堂,讓學生大感到致教師的熱情、和藹可親.這樣,學生學起來才輕松自由,思維才異常活躍;才敢大膽地想像,深究課文中的問題;對某些問題才敢於質疑,敢於評論,課堂氣氛才顯得活躍、熱烈.反之,就讓學生產生壓抑感,甚至產生失望、驚恐、緊張等情緒,從而扼殺了學生探究討論問題的慾望,窒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此外,教學還要注意課堂語言、板書的精練、簡潔.
3. 中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如何講練結合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以講為主,這曾引起很多人的異議。因為一提到語文課的「講」,往往就會被認為是典型的傳授知識,「教師在頑強地表現自己」搞「滿堂灌」。有人甚至認為,語文課的性質,要麼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課,要麼是單純地能力訓練課。那麼,怎樣認識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講」呢?語文課堂教學的「講」與「練」究竟是什麼關系呢?通過近二十年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一些看法。
一、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講」
我們當然反對那種一味地講授知識、搞「滿堂灌」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講」,我們卻不能一概予以否定。這是因為,語文課程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語文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課文為單位展開的,每一篇課文都不僅包含了若乾的知識,而且往往還包含了若干語文學科以外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成果,還包含作者獨特的社會經歷和人生體驗,並且這些內容都不是隨意拼湊在一起的,而是有機地融合成一體的。因此,盡管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樣不能面面俱到而必須循序漸進、突出重點,但與數理化等學科相比,語文課堂教學顯然更具備綜合性的特點,而且更具有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與教師的特殊的人格修養相關的個性化的色彩。對青少年學生而言,單純語文知識性的內容,也許基本上是可以習得的,但是由於受認知能力,特別是知識閱歷的限制,那些單純語文知識以外的內容,青少年學生往往是難以一下子習得或悟得的,越是低年級的學生越是如此。比如,初中語文教材所選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不同年齡階段的人讀了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哪一種感受最貼切於原文呢?盡管教這篇課文的語文教師未必都能經歷過那種父子送別的情境,但不管怎樣,作為成年人的教師的人生體驗使得他(或她)的感受總不至於不如一個未成年的初中生更貼切於原文吧?而這種貼切於原文的感受正是理解朱自清先生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和敘事抒情藝術的基礎。對這篇課文而言,這一基礎的建立,大概不是僅僅靠「練」能取得吧?因此,從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特殊性來看,語文課堂教學是離不開「講」的。
當然,「講」也有「講」的方法,「講」的藝術。就傳統語文教學而言,語文課的「講」往往更強調教師的「口傳心授」,因而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往往並不是書本知識,而是有著很多的寶貴的心得感悟的,其觸角往往由課堂而延及課外,由書本而延及社會人生。這些課堂教學內容對青少年學生語文悟性的培養和語文修養的提高,對促進他們的心智的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任何的「練」所無法替代的,其德育的、美育的熏陶漸染、潛移默化的功效,也更是其他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所難以取得的。語文課的魅力、語文教師的功力,也往往首先在「講」上顯現出來,這大概正是語文課堂教學有別於其他學科課堂教學的主要標志吧?
二、語文課堂教學應注意「講」、「練」結合
從哲學意義上講,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的實踐,往往是盲目的實踐,其結果往往是失敗的。學生「練」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而教師課堂上的「講」的過程,則是對學生實踐過程的理論指導過程。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反對只「講」不「練」,搞「滿堂灌」,同樣我們也反對只「練」不「講」,以「練」代「講」,而應強調「講」、「練」結合。舉例來說,如作文教學,如果僅從作文本身的角度而言,則是「文無定法」,似乎無甚可講。但如果要從作文教學的角度來說,則必須遵循由「有法可依」的「必然王國」而進入「文無定法,無法即法」的「自由王國」的規律,教師必須從講解基本的寫作理論和方法入手,從而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首先學會運用這些基本的寫作理論和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其實踐的意義有二:一是通過自己的寫作實踐來具體地運用並驗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講授的寫作理論和方法;二是通過自己的寫作實踐和教師以作文批改和評講為主要形式的評價,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講授的寫作理論和方法轉化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因此從實踐的意義來看,語文課既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的課,也不是單純的能力訓練課。不傳授一定的科學知識,能力則缺乏必要的基礎,故傳授知識很有必要;但僅僅傳授知識而不訓練能力,使學生不能「知」與「行」合一,則又不符合現代社會對語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課的「講」與「練」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應該是統一的,相互依託的。
三、注重「講」、「練」,不可走入誤區
上面已經提到,「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這個「講」是有很大的講究的,並非教師把教參上的分析、習題的答案全盤托出、一字不落,讓學生一一記下,課後去背誦。我認為,「講」無論是講知識,講規律、方法,還是講心得感悟,要在一個「精」字上。在「精」字上下功夫,「講」得精當,「講」得精彩,恰到好處,學生「聽」,才能「聲聲入耳」,「入耳」才能「入腦」,「入腦」才能刺激腦神經,使大腦細胞處於興奮、愉悅的狀態,從而形成課堂教學中「講」與「聽」的良好的條件反射機制,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更加積極有效。為什麼有的語文教師的「講」令學生百聽不厭,而有的語文教師的「講」卻令學生厭倦不止呢?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可見,語文課堂教學的「講」,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啊!
我們已經知道,「練」是「講」的檢驗、深化過程,「講」與「練」應緊密結合在一起。可有的教師未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他們以所謂的「講練結合」為依據,搞什麼中學語文教學「理科化」的教學模式。所謂的「理科化」的模式,就是圍繞中考這個指揮棒,搞題海戰術。具體做法是將《新課程標准》分解成若乾的「知識點」、「能力點」,然後圍繞這些頗具誘惑力的「點」編出大量的習題讓學生做。學生不停地做習題,教師反復地講答案,把這些「點」和「題」搬來搬去,美其名曰「講練結合」。(有一陣子,這一類習題集的行情看漲,推銷這類習題集、試卷的人員在各校亂竄,訂單更是滿天飛。)我不知道理科學科的教學是否真是這樣,我更不知道作為語文學科,這們的課堂教學是否違反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認知規律,是否真能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的語文中考成績是否就一定能得到提高,我只想起了錢鍾書先生曾經針對那種只潛心沉醉於古代作品而不關心現實人生的文學現象寫過這樣的一句話:「從古人各種著作里收集自己的詩歌的材料和詩句,從古人的詩里孳生出自己的詩集,把書架和書籍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爾向現實居高臨下地憑欄眺望一番,內容也就愈來愈貧薄,形式也愈變愈嚴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義發達到極端,可以使作者喪失了對具體事物的感受性,對外界視而不見,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魚,生活在一種透明的隔離養成狀態里。」如此「理科化」的教學,是不是也把學生往這樣的路上引呢?
總之,改革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其目的是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無論是「講」還是「練」,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講」,要講教師自己的東西,講出語文課的特色來,用以加強學生對中國語文的認知和感悟;「練」,要圍繞語文課堂教學的中心任務,真正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不能只強調「練」,甚至把一堂語文課上得像知識搶答、智力測驗游戲,或者搞題海戰術,那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走入了改革的歧路。而不論是「講」還是「練」,我們都要注意密切聯系現實和社會人生,為學生引入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我們既要走出傳統而又不失傳統,從而努力開辟出一條語文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來自初中在線
http://www.789zx.com/xklw/ywlw/200911/36583.html
4. 如何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小語同仁們一致認為:為了減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無效勞動、把語文課上得扎實而富有成效,必須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語言文字訓練」歸根到底就是語文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有「濃濃的語文味」。
如何將「語言文字訓練」貫穿課堂始終,體現「濃濃語文味」呢?我認為落實三步很重要:
第一步:課前找准訓練點。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葉老的話告訴我們,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當利用語文教材這個例子搞好訓練。語文教材既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又是語言文字訓練的憑借,教材中精當的用詞、多變的句式、生動的描述、嚴密的說理、巧妙的構思……這些語文因素都是足以構成訓練的素材。我們語文教師在備課時就應當有一雙獨具的慧眼,善於從教材文本中發現語文因素,並具有憑借語文因素進行訓練的意識,找准訓練點。
第二步:課中落實訓練點。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把知識轉化為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語言技能。 「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既是不同的訓練點,又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具體到課堂,既要有專項的訓練,如
(1)、聽的訓練。可以聽課文的示範朗讀,學會傾聽學生發言、教師提問,甚至聽寫句子,聽賞學生的例文、樂曲等。注重培養學生「聽」的興趣,學習「聽」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聽」的態度和習慣。
(2)、說的訓練。可以安排課前兩分鍾講演訓練,課堂中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說」的環境,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改革課堂形式,採取辯論、情景再現表演、小組合作討論、復述匯報等形式,使學生有「說」的機會,在「說」的過程中,激發說的慾望,提高說的能力。
(3)、讀的訓練。現在教師在課堂上往往重視課文的朗讀、精讀、泛讀、略讀,卻往往輕視「讀」的能力的訓練。我們應該在重視朗讀、精讀的基礎上,更強調默讀、速讀的能力訓練。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讀」的趣味點,對文章的謀篇布局、風格特點、題旨意境等進行生動的分析和點撥,使學生想讀、愛讀,最終達到理解文章、激發情感,內化品質。
(4)、寫的訓練。課堂上特別要關注「寫」的訓練,低年段突出「寫字」教學,中高年級要養成課堂作筆記、做批註的習慣。
當然,課堂中更多的是「聽說讀寫」的整合訓練。
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如詩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一副桂林山水的秀麗畫卷,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陶醉大自然之情。教學中我們可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接著引領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錄像,也可讓有幸游覽過桂林山水的學生談談真實感受,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嚮往之情。在此基礎上配樂讀,表演讀,甚至流利誦讀,學生心通其意,必有身臨其境之感,水到渠成地將自己與優美文字聯系起來,就在感情朗讀中順理成章地積累了語言。
從而,實現了「聽、說、讀」的有效整合,課堂的語文味才「濃」。
再如,支玉恆老師在《最珍貴的東西》的教學中成功地進行了讀寫結合訓練。教材文本共9個自然段,其中2至7自然段以基本相同的表述方式逐一贊美6種「最珍貴的東西」,如:「陽光,是免費的……」,「空氣,是免費的……」。第8自然段列舉了信念、希望、春風、細雨、月華、星輝等8種事物,但沒有詳細描述。支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賞析課文的基礎上要求他們從第8自然段列舉的事物中選取一種,仿照課文2至7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完整的話,並且要求用上排比和反問的句式,寫完後讀給大家聽。
學生A:月華,是免費的,無論是乞丐,無論是富人.無論是老人,無論是孩子,在觀賞月華時哪一個人付過一分錢?
學生B:細雨,是免費的。當大地乾旱時,它為花草送來甘霖,不讓你付一分錢。
教師聽了學生B的朗讀後說:「寫得好。如果再加上『當……時候,當……時候』,構成排比,就更好了。」這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鼓勵下把那段話修改得更完整而生動了——
細雨,是免費的。當大地乾旱時,它為花草送來甘霖;當氣候乾燥時,它為人們送來濕潤;當你專心讀書時,它在窗外為你伴奏,它可曾讓你付過一分錢?
學生一個接一個起來朗讀自己寫的話:「星輝,是免費的……」,「信念,是免費的……」
支老師這節課,可以說自始至終都是在進行訓練,如果沒有前面理解賞析課文內容形式的扎實訓練,最後的讀寫結合訓練也不可能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這樣的語文課「語文味」才濃。
第三步:課後重視訓練反饋。
在訓練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反饋原理,對於提高訓練效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對學生情況的了解來自學生反饋的信息,依據這些信息隨機應變,因勢利導,以確保訓練目標的實現。反饋的過程中,教師要有善於發現的眼睛,選取典型,運用鼓勵性評價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語文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只有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和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真正落實語文的「聽、說、讀、寫」的訓練,把學習的時間、主動權還給學生,精講精練,課堂才會有「濃濃的語文味」,學生的綜合素質才會提升。
5. 如何上出一堂高效的語文課
課堂的主導是老師,主體是學生,所以課堂的高效離不開老師的課前的精心備課,課堂上的從容調度,調動學生思考,師生互動。以期在預設的基礎上,能夠有預想不到的生成。
其實無論上什麼樣的課每一個老師都應該講求高效,所以語文高效課堂也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
一、備課
首先要精心備課。備課當然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
先說文本,作為一個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必須對文本的方方面面甚至每個字詞每個標點都能瞭然於胸。(這樣要求,雖然有些苛刻,但是我仍然希望是這樣,因為在課堂上你不知道學生會提出怎樣的問題。)
比如我在備《再別康橋》這一課時,從題目到作者再到第一段的「輕輕的」而不是「輕輕地」,再到每一節的內容概括,到這首詩歌表達的情感,這首詩所運用的寫作手法,這首詩所體現的新月派的寫作原則,作者的生平等等一一想到,這是課前備課的基本內容。
把所有的內容都想到,然後確定上課時課堂的重點是什麼。雖然我們備了很多,但很明顯並不是在課堂上都要用到。那麼以什麼為重點呢?這正體現了一節課和教師的特點所在。
再談備學生,其實在前面我們在確立教學重點地時候已經在備學生了。那是針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那麼在上課朗讀詩歌時,哪個同學極有可能把字讀錯,把句子讀破,把節奏讀亂,在鑒賞時誰喜歡不經過思考張口就說,而誰喜歡思考,慎重地回答問題,誰的朗讀最好,誰的欣賞能力最高,誰外向活躍,誰內向需要引導啟發,學生在鑒賞時能達到一個什麼水平,這些細節考慮不到,會直接影響上課的效率和目標的實現。當然還有,如果發生意外情況怎麼辦,這也是應該考慮到的。
二、上課
上課時是不是把准備的東西都給學生講了,讓學會都記住就是高效課堂了?不,當然不是,這是填鴨式的高效課堂。真正的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得本節課應該掌握的知識,並達到本節課應達到的能力要求。這就對老師的引導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在上《再別康橋》時,我確定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學會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本來我想先給學生放錄音,然後讓他們模仿錄音的節奏和語調去讀,或者我先給學生范讀詩歌,然後讓他們再學著去朗讀,這樣可能進行的更順利一些。可是後來,我想每一個學生對這首詩歌的理解不一樣,那麼他讀出來的風格就會不一樣,而如果以一個標准去要求的話,他們就失去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並沒有教給他們怎麼讀,而是給他們留了幾分鍾的時間,自己揣摩玩味,體會詩歌的感情節奏,然後再叫他們來讀,果然四個同學各有風格,第一個同學讀得歡快,第二個同學讀的低沉,第三個同學讀的舒緩,第四個同學讀的輕柔。並且在每一個同學讀完之後我都會叫下一個朗讀的同學評價前一個的同學的朗讀,從而也就表達出了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尤其是第四個同學無論是感情的投入還是節奏的把握,都恰到好處。可以說我的第一個目標完成得很好。
鑒賞詩歌是艱難的,那麼創作詩歌應該是快樂的吧。於是完成第二個環節之後,進入第三個環節。學寫詩歌。我是這樣過渡的:徐志摩在描寫康橋的景物時,沒有寫那些名勝古跡,也沒有寫那些光榮歷史,而是和郁達夫寫故都的秋一樣,選取了生活中常見的平凡事物,加以摹寫,從而創作出了優美的作品。下面我們做一個小練習:
請選取生活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事物,運用恰當的表現手法,用三五句話,寫出美感、情趣或者意蘊,時間為五分鍾。
很遺憾這個環節也未能很好的完成,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時間太倉促,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創作出來,二是學生沒有養成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每天坐在四角的教室里做題,沒有什麼生活積累。本來我是希望他們能夠交流一下,選出寫的好的,讀一讀,一起欣賞。結果只有幾個同學寫完,只好讓他們讀了他們的作品。交流選擇的目的沒有達到。
最後我把這個任務留到課下完成。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從高效課堂的角度看,我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了,學生也基本學會了如何去鑒賞一首現代詩歌,最後也比較簡單地進行了詩歌創作。但遺憾的是由於學生手頭沒有詩歌鑒賞的資料,我對他們的水平估計也不足,所以在完成第二個目標時,基本就是教師在自說自話,只有很少的幾個同學去應和。第三個目標由於鑒賞時佔用了太多的時間,未能很好地開展。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學生讀得還不錯,不但沒有錯字添字漏字讀破句,並且感情節奏把握得很到位,這大概與他們在自習時能很好的預習有很大關系。這節課後學生能否運用學過的知識真正的去鑒賞一首詩歌,這仍需要以後在教學中去檢驗。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通過這節課,我想上好一堂高效語文課,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預習充分。在預習中把課文讀熟,掌握其內容,仔細思考布置的問題,(在預習時一定要布置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不然學生很可能只會浮泛的讀讀課文了事。)這很能決定一節課節奏的快慢。如果學生連課文也沒有讀熟,錯字漏字添字,讀破句子,這樣在課堂上還得糾正字音疏通句子,把本應該在課下解決的問題拿到課堂上來解決,很明顯會使我們的課堂效率低下。
二是在課堂上能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有時問題的質量決定了你這堂課的質量。當然問題質量高並不是有多大難度,難倒多少學生,而是問題能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否讓他們真的能夠跳一跳就能摘到頭頂的果子。如果設計的問題大而不當,或過深過難,只能打消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對問題失去信心,對語文這門學科也望而生畏。
三是一定要對學生有愛心,尊重學生。如果學生沒有預習好,要能夠及時地調整教學任務,而不是對學生大發脾氣,甚至甩手離去。當學生不能回答問題或回答不完整甚至完全錯誤時,一定要注意換一種提問方式,加以引導,而不是一棒子打死,甚至對學生諷刺挖苦,最後直接成了我說你記的填鴨教學。沒有愛心的課堂,永遠不是成功的課堂。更不是高效的課堂。
四是一定要布置適當的作業。通過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學習此類文本的能力,課下布置幾個有針對性地作業,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加以鞏固和運用。只有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學會知識。
上好一堂高效的語文課,評價的標准,思考的角度可能不一致,但結果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能讓學生在語文這一學科領域有更大的收獲和更好的發展。這就如打一場戰爭,不過師生之間不是敵對方,而是共同合作去攻克一個堡壘,教師調度得當,學生積極配合,方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6. 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在語文教學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對語文教學做更深層的探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一)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樣式、各種方法,都在競爭,都在開放,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高效的課堂,是探究的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呢?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明顯且全面協調的發展。具體地講,從教師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學生獲得顯著發展的教學,這里的“發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體性、持久性的發展;從投入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學投入少但教學產出高的教學。
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麼樣的姿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該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創情設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其奧秘,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那麼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慾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通過畫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產生走進文本的慾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觸及重點,短小精悍
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2、 激情授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並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帶表情和動作朗讀,讓學生想像自己來到海底,看到了什麼樣的珊瑚?什麼樣的海參?怎樣的大龍蝦?並把他們的動作表演朗讀出來,這樣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問題情境,把所有的學習任務放置於這樣的情境之中,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激情,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之中,這就要求創設的情境要著力體現出真實性、問題性、挑戰性、開放性、浸潤性。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節課中,老師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個情境,其中有碧葉相連的畫面,有輕松愉悅的音樂,有充滿童真的語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讓童真童趣在課堂上盪漾。如第四節:描寫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眨眼的星星和彎彎的新月,出現在靜謐的夜空,多美的意境。教師在學生想像的基礎上展示夏夜星空圖,在孩子們一聲聲驚嘆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再如,學習“穿梭”一詞,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相對較難理解的。教師組織學生表演,兩名學生扮演可愛的蝴蝶,其他學生扮演美麗的花朵。老師娓娓道來:“孩子們,你們看,可愛的小蝴蝶在花朵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從這朵花前穿過,又從那朵花後繞過,多快樂啊!這樣就是穿梭。”學生們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生活場景中領悟了詞意。
二、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人人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當然有效的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同時這里的“參與度”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參與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學生參與的廣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參與應該是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真實參與。
三、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創新意識。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那麼,如何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認為這需要教師的一個引導過程。
1、審題激質疑:關鍵字句是題目的“窗戶”,透過“窗戶”才能領略內涵,引導學生讀題、審題,圍繞題目提出問題,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題目的脈絡和內容。比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可這樣設問:“島”是什麼意思?“群島”又是什麼意思? “西沙群島”在什麼地方?“富饒”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樣引導學生通過對“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線索或內容。
2、身邊小事啟質疑:除了課堂教學訓練學生質疑能力之外,應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實際,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身邊日常事務提高質疑問難的能力。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
四、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創設高效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運用電教媒體,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是好奇好動,他們樂於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喜悅中探索,所以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是極其重要的。
例如: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著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學生被帶進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並產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又如《五彩池》一課,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娓娓動聽的誦讀,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麗、奇妙無窮。它以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學生余興未盡,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時,我因勢利導,以境引情,引導學生帶著五彩池的贊美之情朗讀課文。由於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
2、運用電教媒體,要堅持啟發誘導,淡化教學重、難點。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教師的教學要能溫故知新,巧妙地啟發誘導,還要善於設疑,去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淡化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句子中的"勾勒"、"渲染"這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這時可利用電教媒體以動態的效果展示給學生,把中國畫和工筆素描的作畫過程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教師再稍作點撥,學生茅塞頓開。這樣,原來枯燥的詞語立刻鮮活起來,本來不易於用言語解釋說明的也變得一目瞭然,同時,學生也通過形象的流動變化的畫面充分地領略到了草原風光的美麗,並沉醉其間,回味無窮。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3、運用電教媒體,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色彩鮮艷、聲音清晰的感知材料,產生愉悅的視聽效應,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刺激,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例如,如如教學《瀑布》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相,屏幕上那瀑布的聲響氣熱和壯觀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於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二)
首先,相信學生。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信學生的展示願望,相信學生的自律意識,相信學生的智慧潛能。我想利用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自己組建學習小組,教師只用簡單做一諸如關繫到紀律、學習效率方面的人員調整。每個小組起個名字,提出口號,同時在教室牆壁張貼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流程等的指導意見,並對各組的表現進行打分量化,以“紅花”或者“紅旗”等標志來顯示各組學習效率。不要小看這些形式,對於小學生來說這非常有效地,且意義深遠,這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其次,加強展示。展示環節是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它是和以往以“講”為主課堂的最大區別。展示要兼顧全體學生,了解學情確定重點展示內容,教師應要求科代表收齊學生完成的導學案進行第一次批閱,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只要學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師絕不能包辦代替。教師只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指導和督促,讓全體學生都參與交流、展示。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並感受學習的快樂。再者,也可給學生講講展示的好處,如1、 對膽量是一種鍛煉。2、可以迅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3、可以訓練思維能力。4、適應大學多樣生活的基礎5、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生活6、鍛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平台。使學生有展示的慾望。
第三,引入競爭機制。人的攀比心理是天生的,競爭機制有利於學習。競爭的課堂是活躍的,競爭的課堂是立體的,競爭的課堂是高效。只要在課堂上讓組內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才能激放出五彩的火花,如何競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參與了”;發不發言無所謂,重要的是“都思考了”。
第四,加強精講點撥。精講點撥就是指在學生的思維或語言產生障礙時,教師採用精練恰當的語言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障礙,使之思維進程加快,語言表達流暢。所謂“精講”是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精講點撥很重要,教師必須針對課堂中所出現的一些情況予以評價、精講點撥或調控。比如: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學生仍然迷茫困惑時,老師的精確的講解和點撥就會使學生感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印象也格外深刻;又比如:有些知識與方法,學生難以在現有的認知水平上去認識和體會的,教師要予以精講點撥、補充。教師的點撥要適時到位,語言要簡潔精煉、形象生動,給學生留有消化的空間,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迂迴一下,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題,引導學生逐步達成目標。教師要把握好點撥的時機、點撥的方法、點撥的力度與點撥的標准。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適時引導學生突破學生自學不會、探究不出的疑難問題。同時要注意發揮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如發揮板書等在教學中的應有作用。
第五,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共享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課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場所,而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舞台。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師生關系的轉變。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每一名教師都應該真心地走進學生,真情地親近學生,深入地了解學生,平等而理解地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只有在這種師生關系下,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高效教育。
總之,教師要善於從孩子實際需要考慮,放開手腳,把課堂還給孩子,使孩子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一線——課堂,是教師成長的沃土,做為教師,應該如何在課堂上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很多的教法,關鍵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認真研究,認真總結,積極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學生而異,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法,小學語文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自主性能力和創造性能力,突出小學生的特點,既要激發起學生對語文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要注意寓教於樂,真正把小學語文教好,真正發揮好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作用。最後,我想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高效之路路漫漫,吾等需不遺餘力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