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特定句是什麼意思

語文特定句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7-14 21:28:10

A. 語文初中特殊句式

在初中階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種: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以及倒裝句中的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介賓短語)後置。
01
判斷句
現代漢語的判斷句,一般要在主語的謂語之間加判斷動詞「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來聯系,而是採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語氣助詞來表示判斷。
採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詞語用在謂語後面幫助判斷。
A:「……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
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夫戰,勇氣也」。(《左傳·曹判論戰》)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B: 「......,......也。」其常見方式為:主語+謂語+也,在這種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
如:「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C:「......者也。」 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者也用在句尾加強語氣。
D:「......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停頓,但這種情況不常見。
如: 「方柯者,中國之人。」(方柯,是中國人)
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時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
如:劉備天下梟雄。可譯為:劉備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詞加強判斷或構成否定判斷。
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副詞加強判斷的語氣。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
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司馬遷《陳涉世家》), 「乃」可以解釋為就是,用來判斷當立者.是誰的。
「太丘捨去,去後乃至」《世說新語》其中乃用來表示判斷。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兩小兒辯日》用「則」來對日中時的形狀作出判斷。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不能久留,就記下這些景色離開了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畢,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只是增加一點笑料罷了。」其中的「耳」為語助詞表判斷。
(3)以動詞「為」代詞「是」表示判斷。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可譯為:我認為大王攻打宋國。這是和他們一樣的。
(4)採用否定副詞「非」表否定判斷
例如: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說新語》)中的「非」解釋為不是,做出否定的判斷。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中的「非」也是否定的判斷詞。
02
被動句
(1)用「為」或「為……所」配合表示被動。
「為」字句。
如,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可譯為:吳廣平素很愛護士兵,士兵大多願意替他出力。
其印為予群從輩所得。可譯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輩得到。
「為……所……」「為所」句,
如「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就是說:高山峰巒被大雪洗的乾乾凈凈,像擦拭過一樣。
如:「舌一吐而二蟲為所吞」,「為所吞」是指兩只小蟲被癩蛤蟆吞掉(《童趣》),其中主動者「癩蛤蟆」沒有出現。
(2)用介詞「於」放在動詞後,並引出施動者。
如《孟子二章》「百里溪舉於市」說「百里溪從市場上被提拔起來,」屬於被動意義,而「介」詞於則介紹處所(名詞)「又留蚊於素帳中」。其中的「於」表示被動的意思。
如,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可譯為:而您被趙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結好。
(3)用「見」表示被動,或「見」與「於」配合使用,或「見」與「被」對舉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可譯為:秦國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騙。
(4)沒有任何錶示被動詞語的被動句。
如,帝感其誠。可譯為:上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
檣傾楫摧。可譯為:船上的桅桿被吹倒了,船槳被折斷了。
被動句需要仔細琢磨體會。
03
省略句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漢語都有的現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況更加普遍,幾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語省略。
省略主語的現象在古今漢語中都有,只是在古漢語中更多一些。
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這句中的主語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產異蛇,( )黑質而白章。這句中的主語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語。
(2)謂語省略。
謂語是對主語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況下謂語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氣 再( )而衰,三( )而竭。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謂語一定要補充出來。
(3)賓語省略。
賓語是動詞的受動對象,我們要注意動詞謂語,就能分析被省略的賓語。

尉劍挺,廣起,奪( )而殺尉
余聞( )而愈悲。這幾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賓語。
(4)省略介詞「於」。
介詞「於」、「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盡( )水源。
口技人坐( )屏障中。
這幾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詞。
省略句需要字字對照,句句明其意。
04
倒裝句
(1)謂語提前句。
謂語:謂語是對主語動作或狀態的陳述或說明,指出「做什麼」「是什麼」或「怎麼樣」。 謂語動詞的位置一般在主語之後。
文言文中有的主語在前,謂語在後,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時為了突出謂諫或表達某種感情,也可以把主語謂語的順序顛倒過來。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
美矣哉,我少年中國。
甚矣哉,為欺也!
現代漢語也有這種謂語提前的句子,如,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
(2)賓語前置句。
賓語:賓語,又稱受詞,是指一個動作(動詞)的接受者。
古漢語中的賓語,在一定的條件下要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具體條件是:以疑問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前置。
如,且焉置土石?
微斯人,吾誰與歸?
在否定句中,賓語為代詞,賓語放在動詞之前。
如:城中皆不知覺。
一般句子中,如果賓語需要前置時,必須在前置的賓語和謂語間加「之」或「之為」、「是」等作標志。
如,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定語後置句:
定語: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徵的。
現代漢語的定語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飾的中心詞前,古文中有時為強調定語所表示的意義或使句子節奏短而鮮明,可以把較長的修飾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馬之千里者。
定語後置句的翻譯,可在譯文中後置定語提到中心詞之前,使之合乎現代漢語的習慣。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譯,定語後置有兩種作用,一是突出修飾成分,一是避免定語太長。可根據哪種作用為主,選擇不同的對譯方法,或者選擇其它的對譯方法。
(4)狀語後置句:
狀語:狀語是句子的重要修飾成分。狀語是謂語里的另一個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謂語中心語的前面,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肯定,否定,范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進行修飾或限制。
用「以」和「於」組成介詞短語,如果對譯成現代漢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前作狀語,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謂語之後作補語。
如,屠懼,投之(以骨)。 … …用骨投之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用尉首祭祀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把大事託付給臣
戰(於長勺)。… …在長勺戰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在危難之間奉命。

B. 高中語文文言文常用固定句式的意思 比如奈....何 謝謝

初中常用文言固定句式1、何所:表疑問的固定結構。是「所……者為何」的移位和壓縮。可譯為「……的(人、事、物)是什麼」。①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譯文:問姑娘想的是什麼,問姑娘思念的是什麼。②賣炭得來錢何所營?(白居易《賣炭翁》)譯文:賣炭得來得錢謀求的是什麼?2、然則:連詞性固定結構。「然」承接上文,「則」表示推斷。可譯為「既然這樣,那麼」。①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范仲淹《岳陽樓記》)譯文:入朝為官要擔憂,退處江湖也要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快樂呢?3、是以(以是):表示結果的固定結構。可譯為「因此」。同義結構還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①此皆良實,智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出師表》)譯文:這些都是善良誠實、意志忠貞純正的人,因此先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4、……孰與(若)……:表示比較和選擇取捨的固定結構。只表示比較時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樣)……」。表示比較之後進行選擇取捨時可譯為「哪比得上」;這種情況,還可以與選擇連詞「與其」配合使用,譯為「與其……不如……」。①吾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漂亮?②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柳宗元《童區寄傳》)譯文:做兩個人的童僕,哪裡比得上做一個人得童僕?5、……之謂也:表示總結性判斷得固定結構。其中「之」時標志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謂」是動詞,「說」的意思;「也」是表判斷的語氣助詞。可譯為「說的就是……」。如果「之謂」位於句中,賓語在「謂」的後邊,這是另一種固定結構。可譯為「……叫作……」、「……稱作……」。②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魚我所欲也》)譯文: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恥之心。6、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怎樣對待或處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結構。其中「如」、「若」、「奈」是動詞,含有「對付」、「處置」、「」一類意思;「何」是補語,作「怎麼」、「怎樣」講;中間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賓語。可譯為「把……怎麼樣」、「對……怎麼」。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譯文:憑你的力量,並不能削平魁父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麼樣?7、何……之有:表示賓語前置的固定結構。含反問語氣。其中「何……」是賓語,「之」是標志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有」是謂語動詞。可譯為「有什麼……」。①「何陋之有」(《陋室銘》)譯文:有什麼簡陋的呢?13、不亦……乎:表示反問的固定結構。其中「亦」沒有實在意義,只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問語氣詞替換。可譯為「不是……嗎」。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8226;學而》)譯文:學習而又按時去溫習它,不是很高興嗎?14、得無……乎:表示反問的固定結構。它的語氣比較委婉,且略帶測度性。句末「乎」可用「與(歟)」、「邪」、「耶」等疑問語氣詞替換。可譯為「該不會……吧」、「莫非是……吧」、「能不……嗎」。同義結構還有「得毋……乎」、「得非……乎」等。「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譯文:觀賞景物所產生的思想感情能夠沒有不同嗎?採納哦

C. 什麼是特殊句式

所謂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結構與平常的結構組成存在著區別和不同。
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前置或後置)
,即句子結構與我們現在的造句習慣不同.
他們的特點分別為:
1,判斷句: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
2,被動句:被動句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也叫意念被動句。
3,省略句:古今漢語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漢語中,省略現象更為普遍,而且按照現代漢語習慣,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4,倒裝句:如果以這個常規語序為標準的話,我們會發現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許多次序顛倒的情況,這是古人說話的習慣。這就像廣州方言"我走先"與普通話"我先走"一樣,沒有修辭或強調的意義。但為了方便我們學習,就稱它為"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

D. 語文中什麼叫做「固定句式」,什麼叫「判斷句」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按分類表達語氣可分為表陳述、疑問、反問、感嘆。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E. 高中語文的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下邊我們根據所學文言文,舉例加以說明: 一、判斷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斷詞「是」(或「非」)來構造判斷句的現象,比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
句中「是」「非」,和現代漢語判斷詞「是」「非」同義。但是,這種用法不大常見。文言文往往用別的詞或結構方式來表示判斷。(一)用其他判斷詞表示判斷
例如:
此則寡人之罪也。(《勾踐滅吳》)
翻譯:這是我的罪過啊。
句中「則」譯為「是」,即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判斷詞。
此外還有:「即」「乃」「皆」「本」「誠」「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將即楚將項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賤人。
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採用「……者,……也」的方式構造判斷句
例如: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為:廉頗,是趙國的優秀的將領。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譯為:妻子認為我美的原因,是私愛我。
句中判斷詞「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結構表示出來的。當然,這個結構不是固定不變的,具體言語中,其結構變化十分靈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斷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2.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游褒禪山記》)3.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譯為: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結構助詞。)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項脊軒志》)4.用「……,……」表判斷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這樣的句子,稱為被動句。
現代漢語中常用「被」表示被動關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譯為: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在文言文中,被動句往往用「……為……所」和「……見……於」及其相應的變式結構來表示。例如:(一)「……為……所」
1.「……為……所」
(巨)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赤壁之戰》)
2.「……為……」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過秦論》)
3.「……為所……」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二)「……見……於」
1.「……見……於」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2.「……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3.「……於……」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三)省略被動標志的被動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為:大王您被蒙蔽,很嚴重啊。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赤壁之戰》)
譯為:荊州的百姓歸附於曹操,是被兵勢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
旦日,客從外來,(鄒忌)與坐談,(鄒忌)問之客曰……(《鄒忌諷齊王納諫》)
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2)謂語的省略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
(3)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4)介詞賓語的省略
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5)介詞的省略
將軍戰(於)河北,臣戰(於)河南。(《鴻門宴》) 四、倒裝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我們稱之為倒裝句。其倒裝現象主要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
(一)主謂倒裝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晏子春秋》)(二)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賓語往往位於謂語後邊,作為謂語的施動對象。而在文言文中,於某些條件下,賓語往往提到謂語之前,呈現賓語前置現象。這樣的特殊情況一般有兩種:
1.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現象
否定句中,當謂語部分被否定副詞修飾時,該謂語所帶賓語一般會前置。例如: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這樣的否定副詞一般有:「不」、「未」「毋」、「無」、「莫」等。
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蘇軾《石鍾山記》)。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現象
文言文疑問句中,當使用疑問代詞做謂語動詞(或介詞)的賓語時,該賓語往往要放在謂語動詞(或介詞)的前面。例如: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何操」應理解為「操何」,意為「帶了什麼東西」。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例如: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意為「和誰同道」。
這樣的疑問代詞一般有:「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再如:
沛公安在?(《鴻門宴》)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固定的「賓語前置」的表達結構。比如:
唯余馬首是瞻(《馮婉貞》)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削幣說》)(三)定語後置
定語在句中一般起修飾限定名詞性中心詞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語經常會後置到中心詞後邊,成為定語後置現象。例如: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
譯為:鏗然有聲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啊。「鏗然有聲」本做「石」之定語,後置到了中心詞「石」之後。
再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四)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因此,出現後置狀語的現象。例如: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譯為:將軍在河北作戰,我在河南作戰。「戰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介賓短語「於河南」作狀語,後置到了動詞中心語「戰」的後邊。
再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此所謂戰用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F. 語文單句是什麼啊復句是什麼順便舉個例子謝謝!

單句是指由短語或單個的詞構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語調,能獨自表達一定的意思的語言單位。包括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類。
通俗講,單句只有一條主幹,沒有分支,是最簡單的句子。
例如:「我看書。」——這是主謂句。主語「我」,謂語「看書」。謂語部分還可分成述詞「看」和賓語「書」。
再如:「看書。」——這是非主謂句。其中沒有主謂關系,由一個動賓短語構成。
有的單句看起來很復雜,無非是多了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已,去掉這些成分,仍然只剩下一條主幹。
例如:「今天一大早我就在教室認真看語文書。」其中:「今天一大早」表示時間,「就在教室」表示地點,「認真」表示狀態,它們都是狀語。「語文」限定書的性質,是定語。
復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相關,結構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組成。
通俗講,復句有兩個或多個分支,這些分支叫「分句」,它們從不同的關系、角度,共同說明一件事情。
例如:「我一邊看書,一邊吃早點,一邊還聽著音樂。」——這是並列復句。
再如:「我看完書,出去吃早點,回到教室靜心聽聽音樂。」——這是承接復句。
這里只能簡單講一講它們的區別。無論單句還是復句,都有很多類型,需要從教材中學習。

閱讀全文

與語文特定句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