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根本方法是「堅持每天做閱讀理解」。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要學會把握關鍵詞句。比如段落,掌握段意較為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或者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閱讀理解答題裡面也是有很多套路,也就是相對固定的回答方式,總之平時要多留意,梳理總結。
對於學生來講,平時課業也較多,想要大量的課外閱讀相對也是有難度的。所以對於課外閱讀,建議學生學習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閱讀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練習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掌握到一兩千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是非常容易的。除了快速閱讀,軟體中還有記憶力、注意力的一些練習。
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讀,要多注意收集摘錄,平時一有時間就可以拿來翻翻,久而久之這些故事或名言金句等就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活躍在你的腦海和文章中。
『貳』 怎樣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提高初中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有關提高初中語文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分享給你們!
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驅使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叄』 初中如何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初中如何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怎樣閱讀,授之以閱讀理解的技巧,讓我們的學生有效地打好閱讀基礎,從而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效果。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初中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做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提倡學生「靜養式閱讀」,使學生愛讀書。
「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歌德如是說,在我看來,這句話同樣適合於學生的閱讀訓練。
課外閱讀以「靜養式閱讀」為主。
所謂「靜養式閱讀」,首先就是不以考試為唯一目的的閱讀方式。他要求教師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就是說讓閱讀的過程變得快樂唯美,而去除閱讀的功利色彩。一句話,要求學生靜下心來,讀點自己喜歡的書。
所以這樣的閱讀,其實就是修養閱讀、素養閱讀、人文閱讀,以身心愉悅為起點,以審美情趣為重點,以修養提高為終點。
所以學生閱讀的書籍可以林林總總,包羅萬象;可以海闊天空,形式不拘;可以詩歌散文,亦可以是小說戲劇。凡是學生願意讀的,只要內容健康,只要是歷史和現實中主流社會認可的文章,都可以廣泛閱讀。時間嘛,主要是利用每天閑暇的時間,周末,寒暑假更適宜。
當然為了循序漸進提高閱讀能力,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後,教師應該適時適地跟進以下課內閱讀方法:
第一,窮追猛打法。在語文教學中,當學完一篇課文後,教師可根據實際學習情況,向學生推薦同類的或同作者的作品。順著學生學習單元課文的興趣,抓住學生求知的慾望乘勝追擊,以期激發起學生對語文學習更廣泛持久的興趣。比如學了朱自清的《背影》後,我就推薦學生課余去閱讀高爾基的《母親》,以及朱自清的其他文章如《兒女》、《悼亡婦》、《荷塘月色》、《綠》等。
第二,創新課本法。學生一般討厭死的課本,死的知識,而對豐富有趣的課堂卻是始終意猶未盡。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開展一些活動,如講故事比賽、朗讀比賽等,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編課本劇。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而且能使他們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比如《石壕吏》中酷吏和老婦之間的對話,改編成文白兩個版本的話劇後,讓學生表演出來,學生對原文內容記憶更簡單,課堂也更輕松,學生對古文閱讀甚至都有了興趣。
第三,適時贊美法。在課堂內外上,教師要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樂、讀書美的氛圍。
二、重視閱讀指導,使學生會讀書。
葉聖陶曾說,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習慣。對於語文閱讀而言,也是如此。
無論課內還是課外閱讀中,興趣只是根,要把閱讀這棵樹長成參天大樹,還要有持續的養分,而這養分,就是系統科學的閱讀方法及有意識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1、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著名學者鄧拓說:「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重視積累的。」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也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初一年級到初二上學期,以摘抄詞句,仿句練習、摘錄佳句、精彩片斷、名人名言為主等;我想到二年級下學期時,要以寫讀後感為主,作眉批為主。總之要養成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會用讀書方法。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讀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不同體裁的文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種讀法。培根的《論讀書》也有類似的.說法,都可以參照實施。
三、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讀好書。
1、講。我讓我們班學生堅持每日5分鍾的聽說訓練,時間安排在早讀或上課前,讓學生輪流上台,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或說一段新聞,或講一個故事,或明一個道理,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樂事,學生興趣盎然,視野開闊,語感增強。這樣既能鼓勵那些讀好書的學生繼續堅持下去,又可勉勵那些讀書落後的學生,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2、賽。我利用各種零星時間定期舉辦快速閱讀比賽、讀書知識競賽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3、展。①剪貼展覽。學生在廣泛閱讀報紙、雜志或其他書籍時,會發現其中有保存價值的材料,可指導學生把這些材料剪下來,找一個本子,分類貼上,積累資料,每月在班上評展一次,以激發學生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②摘抄展覽。可讓學生摘抄平時在閱讀時遇到的生動的詞語或形象具體、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含義深刻的格言、警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評,從而鼓勵學生多閱讀。
『肆』 七年級語文閱讀方法
從小學剛上到初中該如何轉變閱讀方法呢?如果你還在困惑中的話,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下七年級語文閱讀方法!
七年級語文閱讀方法一、推薦課外閱讀書目
初中正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課外閱讀在七年級應該從廣度上入手,在八年級從深度上強化,在九年級從精度上。如今是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課外讀物很多,學生獲取課外讀物的途徑也很多,例如網路,就是一個很好的進行課外閱讀的平台。然而,裡面的東西良莠不齊,因此,如何指導七年級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尤為重要。我認為課外讀物的選擇首先要思想健康、可讀性強,能反映學生的生活和心理要求,符合學生的閱讀口味;其次,閱讀的范圍要廣,體裁、風格要多樣。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向學生推薦一些喜聞樂見的古典小說、世界名著,具有時代氣息的科幻小說、科普讀物和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方面的書籍。這樣,學生的閱讀內容豐富多彩:文學作品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科學知識豐富了學生的頭腦,這些都為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具體而言,向七年級的學生可推薦以童話、寓言、神話、故事為主的讀物:如本學年,我向七年級的學生推薦了以下書目:《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記》、《安徒生童話選》、《西遊記》、《福爾摩斯探案集》、《童年》、《魯賓遜漂流記》、《昆蟲記》、《老人與海》、《愛的教育》、《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讀者文摘》、《故事大王》、《男生賈里》、《女生賈梅》、《花季·雨季》、《唐詩三百首》。
七年級語文閱讀方法二、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閱讀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興趣,一旦有了興趣,課外閱讀就不再是難事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應立足課內,從而帶動課外。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為了激發七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從開學初就制訂了計劃:
1、圖書分享。在開學第一課上,我就規定每位學生推薦兩本好書捐獻給圖書角(圖書角可以設在教室後的一角),讓學生們共賞、交流。這樣,既可以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也增進了同學們的感情。而且同學們課余時間還能隨時借還,十分方便。
2、閱讀匯報。每次語文課前拿出一兩分鍾的時間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評價書中人物,還可以談談自己對這本書的認識等等。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也讓他們增強了自信,而且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課外延伸。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我們可以利用課內閱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教《荷葉·母親》,可以先讓學生看《繁星·春水》;教《綠色蟈蟈》,可以推薦《昆蟲記》。這樣既擴大了學生課外的知識面,反過來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4、開座談會。向學生推薦一些文學作品:故事性強的作品,講述一個有趣的情節;語言優美的作品,朗讀一段;知識豐富的作品,講一些前所未聞的知識。
5、影視閱讀。有的名著已拍成影視作品,如四大名著等,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精彩片段,並引導學生將之與原著相對照,比較異同,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評價鑒賞能力。
七年級語文閱讀方法三、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七年級學生,從小學時就已經接觸課外閱讀,對此並不陌生,但是閱讀方法卻比較欠缺。因此,在七年級初始,講課過程中,我就著重閱讀方法的傳授,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七年級課本每一單元提示里都有對閱讀的要求,從朗讀到默讀再到品讀,以及邊默讀邊摘錄,最後到速讀,這都是很好的閱讀方法,不僅對課內文章的閱讀有幫助,對課外閱讀亦是如此。當然,有的同學讀書是囫圇吞棗式的,讀完後也不知其味,這就是沒有掌握閱讀方法,所以,教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很關鍵。對於課外文章,像《唐詩三百首》,我們可以採用朗讀的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於經典名著,我們可以採用默讀加速讀的方法,七年級主要是擴大知識面;對於美文優篇,我們可以採用品讀的方法,細細地品味語詞、情感……總之,閱讀方法多種多樣,不求一致,只要學生掌握自己喜歡的閱讀方法,閱讀也就水到渠成,益處多多。
七年級語文閱讀方法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課外閱讀不能只是空談,因此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語文活動加以促進,讓課外閱讀落到實處。
1、作讀書筆記。古人雲“讀書得間”,讀書要有自己的心得見地,並且運用於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我從開學初就向學生提出“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要求,隨讀隨記。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本課外閱讀筆記本,每天將閱讀過程中精彩的詞句、優美的景物描寫、精彩的片斷、名言佳句以及對自己日後的學習有借鑒作用的內容記錄在本子上。並且以投票的形式評選出最佳讀書筆記3—5篇,讓獲得榮譽者介紹經驗,與差生結對,共同提高。
2、舉行讀書報告會。學生閱讀後,會有一種要發表意見、相互交流的慾望,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一定的時間舉行讀書報告會,讓學生交流各自讀書的體會。這樣既消化了內容,又促進了思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通過交流獲得別人的體會,得到啟發,加深理解。
3、寫讀後感。讀完一本書,總有自己的想法,我鼓勵學生把這些想法及時地有意識地記下來,這就是讀後感。這是批註摘抄的深入和細化,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所想所悟,既檢查了學生的讀書情況,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七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是初中課外閱讀的起點,是初中課外閱讀的基礎, 一定要扎扎實實、認認真真,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樣才能為以後更深、更精的課外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外閱讀才能持之以恆、大放光彩!
看了“七年級語文閱讀方法”的人還看:
1. 初中語文閱讀美文
2. 初中語文閱讀學習方法
3. 初中語文擴展閱讀的技巧
4. 初中散文閱讀的答題方法
『伍』 初中閱讀短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做閱讀理解的兩個步驟
1、通讀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閱讀理解時,同學們先要快速的瀏覽一下整篇文章,重視標題(中心)、開頭段(觀點)、結尾段(結論)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題句),理清脈絡,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時間花在生詞難句上。每認真讀完一段,要及時概括段意。
2、瀏覽考項,細讀答題。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後,同學們可瀏覽一下短文後面的題目,然後帶著這些問題仔細的閱讀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閱讀。(要做到認真讀題目中的每個字,並在原文找出大體范圍,就等於答對該題的一半了。)
3、復讀全文,驗證答案。答題完畢時,同學們應對照答案將整篇文章從頭到尾再看一遍,以確保答案的正確,同時答案要求:准確,簡潔,全面。
簡要概括來說:一、縱觀全文,把握主旨。二、認真審題,定向掃描。三、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二、閱讀理解答題技巧點撥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
在首段----總領全文、首尾呼應、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做鋪墊、與下文進行對比,反襯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確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讀懂段落每句話的意思,還要弄清楚段內各句的相互關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謂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數在段首或段末,個別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沒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總結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師》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從來不打罵我們」一句來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語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鄉》的第二部分,內容很豐富,記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話概括:「我」回到故鄉的所見、所聞、所感。
(4)聯合法。有些段落講的不止一個意思,概括時必須用簡練的語言把幾個意思表述出來,缺一不可,這就是聯合內容要點加以概述。例如《記一輛紡車》的第四段,就要綜合三層意思:紡線使衣著自給,紡線使大家愛惜自己製作的衣服,紡線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觀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的答題模式:誰----為了什麼-----做了什麼----結果怎樣
4、說說主人公思想性格變化題型----關鍵要答出「變」來,如:他從以前……變得……
5、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記敘文中的議論是作者在記敘中所記事物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贊揚,為什麼贊揚;或反對,為什麼反對。
記敘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記敘的過程中對所記事物抒發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為兩大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樣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它是通過文章的字、詞、段、篇的結構形式表達出來的。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來概括總結,也可以從審題、文章的開頭、結尾、重點段、議論部分或從考題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再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內容,然後領會寫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窮人》主要描寫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難依然收養了自己已故鄰居的兩個孤兒這件事,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呢,從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幫主的高尚品質。
(2)分析課文的重點段。從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所產生的美好的幻覺以及幻覺瞬間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現實,再聯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慘死接頭」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他對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從文題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題目就直接點明了中心。如《偉大的友誼》,文章歌頌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的革命友誼。
(4)、從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最後一句:「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復出現的一句話:「說話要算話」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寫的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
望採納,謝謝!
『陸』 如何學好初中閱讀理解語文
從小就養成閱讀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多閱讀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要注重平時知識積累,同時也要多做練習,在不斷的練習當中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事半功倍。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
【一.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1、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 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是速讀,重點是理解文章的體裁。答題時切忌還沒完整的閱讀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學生閱讀原文時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一種是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後讀短文,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時間。「倒 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② 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
③ 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要找到閱讀理解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直接提取從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試題要求用文中原話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原話作答,如果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原話作答的,我們就可以「從文章中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就是挖掘出文中隱含的信息和深層含義然後作答。
【二、審真審題,定向掃描】
閱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語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目,把握題目要求,即是把握題目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
『柒』 初中語文課如何進行深度學習
促進語文課堂的深度學習,要基於語文學科特點,在教師深度教學的基礎上,運用深度學習理論和策略,創造一系列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方式。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把淺層學習變為深度學習,使語文教學有更大收獲呢?
一、轉變教師角色,體現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是誰在讀書?是我們的學生;是誰在學習?也是我們的學生。這是人人清楚、個個明白的道理。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有的老師往往忽視了這一基本的問題,故而導致了在具體的教學中包辦代替、越俎代庖的現象。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組織學生讀書、教會學生學習,而不在於「教書」,更不是突出「講課」。有的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很少給學生自主閱讀、理解課文的時間,有的雖然也安排了學生讀書,但只是讓學生草草讀一遍課文後,就開始分析重、難點了。在學生尚未熟悉課文內容的情況下,老師就開始分析、講解課文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學生學習理解課文,大多數學生就會感到十分困難,長此以往便感覺到語文課越來越難學,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時間一長,學生也就越來越怕讀書,越來越怕學語文,甚至到了高中,學生仍不能像模像樣、獨立、順暢地閱讀分析理解一篇文章。這就是我們語文閱讀教學中過分突出「講授」所帶來的惡果。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應轉變教師角色,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重引導,重教法研究,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讀書。教師應由以往的「主講」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協作者、參與者。師生是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要從原來的「霸主」、「權威」變為平等中的首席,變為學生的合作夥伴,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進行教學。這是促進深度學習的前提條件,只有轉變教師角色,才有可能開展深度學習。
二、改進教學方式,助推語文深度學習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影響著其將來的發展方式,學生的發展方式又轉過來影響著其今後的生存方式。「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勢必影響學生知識的生成與發展。因此,轉變教學方式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也是促進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
語文教學要淡化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單項或雙向交流的教學方式,鼓勵、提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項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只有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語文學習才能有實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才能變為現實。
(一)開展自主學習,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多年來,受傳統「講授式」教學方式的影響,我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安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查閱工具書及資料、提前預習課文、經典詩文的朗讀與背誦等,讓學生逐步學會自己攝取知識,掌握有效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語文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當地開展合作學習
讓學生積極參與、交流互動,盡量讓每位學生都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完成同一任務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合作學習是集個人智慧為集體成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也可以促進教與學的共同發展,體現創造性、開放性的學習及知識的生成性和發展性,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閱讀教學中的小組探究學習應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沒有探究前的自主學習,那小組探究學習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自主閱讀是小組探究閱讀的基礎,小組探究閱讀是自主閱讀的升華。小組探究學習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教給學生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比如課文《背影》的探究教學,通過學生認真閱讀《背影》這篇文章後進行自主探究,首先要探究的問題是「本文主要寫什麼?」其次再探究「怎樣寫?」然後再看「從哪些方面寫?」「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掌握文章的一般閱讀方法和步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2.開展小組探究性學習。小組探究學習的意義在於為完成某項學習任務而發揮其個人的聰明才智,探究中充分發揮個人的專長或獨特見解,最終達成共識。小組探究閱讀之前要設計好具體的問題和明確閱讀任務,閱讀中要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去分析、理解、感悟課文,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解決閱讀教學中的有關問題,培養學生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
3.注重探究中的交流與分享。如進行《愛蓮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廣泛進行交流與分享。通過小組內個體及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分享,發表對文章的不同理解和感悟,達到相互學習,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整體提高的目的。
三、重視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要體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要達到「三維目標」,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還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及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這是深度學習的根本所在。
從目前教學實際看,不少教師只是把語文課當作工具課,把語文訓練當作一種單純的技術訓練,以至於把活的語文教材講「死」,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嚴重影響了語文課應有功能的充分發揮。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所以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種情感體驗,使學生的心智和人格健全起來。
首先教師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好別人的情感。」其次教師要深入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語文是語言、文字、文學的綜合。語言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無論是繪景狀物還是敘事寫人,都飽含著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師將備課時體驗到的情感融入教學之中,用熱情、激情、真情去撞擊學生的心靈,才能掀動學生情感的漣漪,使他們置身於充滿濃烈氣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教師要善於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以自己的理解去激活學生的經驗,從而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正如美國的麥·萊德爾所說:「他應該通過我的眼睛對我的情緒施加影響,在他沒有使我看到能觸動我心弦的東西之前,他不可能對我的情緒施加影響。」如果只是讓學生呆板機械地死記硬背、生吞活剝地接受吸納,是很少有效果的。文本的豐富性決定了我們解讀的種種可能性。學生對同一個問題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這是他的權利,也是他的自由。他完全可以給出自己的理解,體現其個性。同樣是《我的叔叔於勒》中於勒這個人物,有的同學認為於勒身世沉浮,之前努力賺錢,想償還哥哥,說明他有良知,與菲力普夫婦的自私冷酷形成對比。落魄後不願回家,說明他有骨氣。有的認為於勒是個很可憐的人,但是他很善良,是有良知的人。當然還有很多同學的看法和文中菲利普夫婦的觀點是一致的。這些觀點和看法都是應該鼓勵的,肯定的。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很重要,它可以體現出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老師可指導學生用心去整體感知課文,體味作者在文章中所滲透的情感因素,以便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深刻用意,這樣就會實現學生、老師與文本的對話與交流,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總之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使課堂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場所,把學生的主動、積極學習放在第一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創新性。在這種「教」與「學」的模式下,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分析、探討、表達的狀態,思維活躍,認識深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提高,創新意識明顯增強。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深度真實的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感悟語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語文學習真正體現實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