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教師如何如何上好語文

教師如何如何上好語文

發布時間:2023-07-19 17:06:59

Ⅰ 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

上節課我們聆聽了甜椒語文第三講《方塊字中安身立命》,高老師以納蘭性德的詞《長相思》為例,引領我們探討方塊字的魅力。高老師的課無疑是堂很好的語文課,它讓我再次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語文課如同精妙絕倫的花園它需要獨具匠心的園丁,它不僅僅是解析課文,更是情感與經歷的交流,我們要做的是帶領孩子們體悟情感,體悟語言的魅力!

如何上好一節好的語文課?結合老師的課和我之前聆聽了一些優秀老師的公開課,悟得一節好語文課不僅需要認真備課,也需要老師自身的能力。

一、駕馭教材的高超能力  深入鑽研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文的整體結構,才有可能從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的辯證關系出發,把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確定一個質與量統一的整體性的教學目的;才有可能設計出恰當的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推進教學過程,使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精神落實到每篇教材的教學中,教材才真正地發揮「憑借」作用。教師只有擁有駕馭教材的本領,有」一覽眾山小」的宏大氣勢,在教學語文課的過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氣勢恢宏。教師用這種恢宏的氣勢才能更好地影響學生,促使學生學習好語文課,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二、扎實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要有過硬的基本功。正如高老師一樣,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普通話發音準確,使語言形象生動、高低抑揚有致、感染力強。有的甚至巧用修辭,典故、古詩名句。語言幽默風趣,妙語連篇,聽了簡直是一種享受。教師教態自然親切,富有表情、感情,語言循循善誘。正如三筆字工整規范,對教材熟悉,運用多媒體設備嫻熟自如,得心應手。如果語文教師的基本功不過硬,不會教出好學生來,也不會有如此精彩的課堂。

三、要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語文教師需要不斷的從生活中積累經驗,這些生活知識會讓我們同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近,同時也會讓自己變得更博學,讓孩子們打心裡敬佩自己。終身學習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擁有源源不斷的知識!讓知識活起來!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認真備課。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

      一、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不到三年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是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都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盡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總之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二、創建合理的教學結構,要將知識點合理分布在整堂課上,層層引導,讓孩子們由易到難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能學好,又能得到成功的體驗!

三、課堂應活潑、有趣,圍繞孩子而開設。

這就是我的拙見,望老師指點!同時感謝周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堂讓人我難忘的語文課,讓我對教學詩詞有了新的體悟!感恩青椒計劃!

Ⅱ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導語:語文是中國課程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則小學語文教學更是基礎中的基礎,而教學方法又是教學的關鍵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選擇性地應用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指導下學到知識。下面是我收集的小學教師節上好語文課的技巧,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1.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愛因斯坦16歲准備高考時在瑞士阿勞中學只補習了一年,但這一年卻對他日後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他逝世前一個月寫的回憶錄中,他寫道:「這個學校用他的自由精神和那毫無依賴外界權威的教師們的純朴、熱情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這種學校的自由精神培育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最高思想。

可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學生活躍起來,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創新的能力,讓學生敢於思考、敢於提出問題。有的學生不敢發言,其主要原因就是怕說錯、怕老師責怪、怕同學們笑話,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要鼓勵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現新問題,找出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氣氛;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樹立起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2.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掛圖、插圖、簡筆畫、剪貼畫、多媒體畫面等再現課文情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畫中的情、聽到畫外的音。

例如《秋天的雨》一課,我找了很多關於秋天的一些圖片,把秋天的美景展現了出來。特別是在理解「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時,我運用彩筆畫了樹葉、稻田和各種顏色的菊花,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接著請學生用書中的`句子對著圖畫說一說,然後合上書看著圖畫用書上的句子說,最後再要求學生根據圖畫有感情地背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既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巧妙地運用了課文中的優美語句進行背誦訓練積累語言,大大調動了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還為本單元的習作打下了基礎。

3.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路、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地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請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地說明了「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樣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4.巧設巧引激發興趣

語文教師要能夠運用富有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通過繪聲繪色的描繪、精闢透徹的分析、具體准確的刻畫,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在講《千里長街送總理》時,學生對於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場景很難入境,更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的教學任務,就是要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必須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與作者有同樣的情感,緊緊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調。

我用低沉的語調說:"1976年1月8日,一顆巨星在祖國上空隕落了,一顆偉大的心停止了跳動。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萬群眾自發雲集在十里長街上,在一片淚雨與哀哭中向緩緩而去的總理靈車沉痛告別。直到今天,十里長街送總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教師滿懷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了低沉抑鬱的氣氛,這樣學生一開始上課,神情就很專注,很有興趣與老師交流,感受到了老師情感的脈搏。在回答問題中學生也帶著崇敬、愛戴之情。這就准確地感受到了文章的寫作基調,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突破了難點,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不是呆板接受而是主動積極地獲取。

5.妙用插圖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它們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使用這些插圖就能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如在教學《挑山工》《古井》《地震中的父與子》等課文時,我就有側重點地利用插圖改變了課型及課的結構,變文字為看圖寫話、表演小品劇等,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課文中蘊含的哲理和思想。這樣就避免了說教,使「朝著一個目標一個勁向前就不會落後」「鄰里之間要互相關心」等德育目標更貼近學生,使他們樂於接受。

6.善抓習作常滲透

我認為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效果更好。如我在教學《生活告訴我》這一次作文時,我發現大多數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經歷,選擇自己真實的生活素材來寫作。有的學生還寫出了:"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自己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自己"等具有哲理性的警世句。於是,當我發現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或思想上存在矛盾時,就用這些名言警句來引導激勵學生,把德育教育與寫作有機地融為一體,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Ⅲ 語文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如何教學呢為什麼

我認為語文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注意趣味性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因為語文課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是必須要上的一門課,而且也是他們了解中華語言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必要途徑,所以語文課是非常的重要的。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們會學習文字,古詩,以及一些歷史文人的生平。文字是有靈性的,從文字的發展過程中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文字在經過千百年的演化,已經變成了一種特殊的符號。

語文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盡量的簡潔,不要讓學生們覺得語文是一門繁瑣的課程,而且在給學生留作業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給學生留太多抄寫,默寫的作業,要讓學生有創造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Ⅳ 怎樣教好語文

語文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最重要學科,也是學習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因此,讓學生學好語文課,具有很大的意義。

對於老師來說,教好語文也是其長期積累經驗,摸索教學方法的結果。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了解學生

老師在接手一個新班時,都應該仔細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看看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點,可以進行摸底考試,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材施教。

二、認真備課

老師一定要認真備課,因為只有備好課,才能為下一步的上課做好充分的准備。可以查閱資料,藉助工具書等,深入地鑽研教材。組織好每個教學環節的語言,對教學過程安排有序。

三、上課

要想讓學生對語文課感興趣,喜歡學,老師上好課是個關鍵。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課堂上,老師旁徵博引,妙語連珠,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一定還要調動好課堂氣氛,切忌平淡無奇。要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切忌填鴨式灌輸,學習效果才能明顯。

四、輔導

老師做好語文課的輔導,也是教好語文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學生還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及時歸納總結,鞏固訓練,以達到培優補差的目的。

五、要求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平時一定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多讀經典詩文,多寫讀書筆記、日記、周記、讀後感等,並做到督促檢查學生。對於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對於落後的同學,加以鼓勵促進。同時,老師要抽出一些時間,定時在班級內舉行小型的演講比賽、故事會、經典詩文誦讀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Ⅳ 淺談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

一、課堂閱讀要放鬆
首先正確深入的文本解讀是上好一堂課基礎和關鍵,只有在正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才有好的教學設計,才有好的教學實施。那麼如何正確深入的解讀文本呢?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說過這樣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他說人生是一道風景,我們要慢慢地欣賞,慢慢地品味,讀書更是一道風景,優秀作品值得我們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暫時忘卻教師的身份、教學的任務,以一個普通讀者的放鬆心態來欣賞作品,獲得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這是一種非功利的閱讀,是一種以感性為主的閱讀。這種閱讀是文學作品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最能打動自己是什麼地方,產生第一感覺。一句話,就是我們在閱讀文本時是一種放鬆的心態閱讀。
二、課堂教學要務實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它強調教育要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行和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所謂務實,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採用探究、體驗、交流等創新的教育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強大學習動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營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把知識性、人文性、審美性巧妙地融合起來,給學生體驗真情實。
三、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能感動人的課,感動學生,感動自己,感動聽課者。充滿情感的語文課,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熱愛語文,喜歡語文,那麼,如何使語文課充滿激情呢?
1.要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要入情。
這要求教師要准備一個好的導語,好的導語是一節課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導語就為以後課程的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後的課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講授《長城》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授了有關長城的故事如:定城磚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學生聽完了,開始對學習這篇課文充滿了慾望。這也為上好這節課做好了准備。
2.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學生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通過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們展示課文中的形象,比如說可以通過音樂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觀潮》一課時,我通過播放聲音,讓學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這樣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兒童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所以教師在展示課文的意境,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課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種形式。
3.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移情」
通過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移情」要通過讀來實現,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而「精讀」是必經之途,所謂「精讀」即是讀課文精彩片斷、詞句,讀出其神韻。學生在前階段的細讀中,往往顧及情節的發展變化,顧及不到語言較深的內涵,所以我們應該認識課文語言不僅是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託作者的情感、意願,及至整個心靈。因此在精讀時,要引導學生更深地理解語言,從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學生動情之時,隨即導入課文中的傳神之筆。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時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學生、用自己的心喚醒學生的心。
四、課堂中要關愛學生
1、愛的平等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同學身上,特別是公開課,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視了對後進生、調皮鬼、不舉手學生的關心。其實,每個學生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老師的關心和呵護是心靈中寶貴的陽光。不僅如此,後進生、調皮鬼更需要給予他們關愛。當他們被老師關愛後就會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2、愛的巧妙
愛是無聲的語言,尤其是課堂上,我們老師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學生有著敏銳的感覺力。只要我們在一些細節上給予修飾和強化,我們就能讓這些巧妙的「愛」發揮它們的作用。
總之,我希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每節課都能驗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足跡,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鑽進應試教育里,每一堂課都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Ⅵ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隨著素質教育推進,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指導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改變「少、慢、差、廢」的低效教學的現狀,朝著「多、快、好、省」的 高效優質課堂方向發展,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思索的問題。今天,我就從什麼是優質高效課、精心備課、重視激勵評價、激發情感朗讀、注重情境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這六個方面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什麼是優質高效課
到底怎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優質課呢?我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具體的標准,說簡單一點,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優質課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審視:1.這堂課是否關注學生的發展,是否關注效益意識;2.這堂課是否朴實;3.這堂課是否體現語文價值。其中第一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而且體現了在單位時間里工作效率問題;第二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原生態,使好課人人能上;第三點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所特有的價值。
(一)一堂好的閱讀課是一堂不累的課
一節閱讀課的意義不僅局限於教給學生某些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優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堂課的好與壞,不是上課的老師說了算,也不是評委說了算,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學生。如若學生始終能被精彩的課堂所吸引,在強烈氛圍的渲染下不知不覺地度過40分鍾,學生在一堂課中終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課,一節好課。 「橫看成嶺側成峰」,學生也渴望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教師鼓勵他們把自己獨特的見解表達出來,他們就會入景入境地讀,入情入理地說,課堂也就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二)一堂好的閱讀課是一堂朴實的課。
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是「常態性」,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一節好課不要求十全十美,課堂變得太完美,沒有一點差錯,缺乏真實感,使我們看不到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的成長和進步,因為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有效的語文課堂應是原生態的課堂。好的閱讀課不必追求教學過程十分流暢。我想一堂好的閱讀課它的教學過程流暢應該表現在問題設計上清清楚楚,讓人一目瞭然,並且富有層次性,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搞得到,教學過程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沉默,讓人看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步和成長。「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提質量,才是語文課堂的改革方向。
(三)好的閱讀課是一堂能體現語文價值的課
好的閱讀課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既打好語文學習基礎,又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進行語文實踐,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同時進行人文熏陶。只有把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結合起來,才能使語文課堂重煥生機。所以,一堂好的閱讀課要看學生有沒有充分地讀,有沒有讀和寫的結合,有沒有掌握一些自己讀懂語文的方法。教師要找到典型的字詞、典型的句段,讓學生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重視語言積累,因為,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歸根到底是在追求語文教學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體的標准及其評價體繫上,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絕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種刻度來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識,才能更有利於新一輪語文課改的推進。
二、精心備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三、重視激勵評價,實施高效教學
教師對學生日常的語文學習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可見,教師的評價語言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語精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夠激勵學生滿懷信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堂評價語,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表現,如對問題的回答等,所進行的語言評價。恰當的課堂評價語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呵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慾望。因此,我們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堂評價語,以獲得課堂的最佳效應。那麼,教師該如何恰到好處地使用課堂評價語呢?
( 一)鼓勵性評價——自然、真誠
如特級教師孫建鋒在教學《最大的麥穗》時,這樣指導朗讀:
師:老師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願意展示一下嗎?
師:你讀得正確、流利,但你還可以發揮得更好!如果你是蘇格拉底,要給學生提要求,既要讓他們聽得清,又要讓他們記得住,那麼蘇格拉底的話該怎樣讀?(該生再次朗讀,把「最大的」、「只許進,不許退」強調得清楚、自然。)
師:真為你高興,因為你一遍比一遍讀得好!
在這個片段中,孫老師根據學生朗讀的特點進行鼓勵,肯定了學生朗讀成功的地方,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贊揚,而是在贊美中有鞭策,在微笑中顯真誠。
(二)導向性評價——准確、得體
如一位教師教學《狐狸和烏鴉》一課:
師:你想對故事中的狐狸和烏鴉說什麼?
生:狐狸,你太狡猾。
生:狐狸,你真聰明,會想辦法不勞動就有收獲。
師:你的想法確實與眾不同,但想一想,狐狸的這種聰明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呢?你們喜歡這樣的聰明嗎?
在肯定學生敢於發表見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領悟到狐狸的聰明是不擇手段的。「你們喜歡這樣的聰明嗎」一問,順理成章地把學生的獨特體驗引入正確的價值觀上來。課堂評價的功能不僅在於激勵,更在於指明方向。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才是真正著眼於學生發展的評價。
(三)啟發性評價——睿智、巧妙
教學《懷素寫字》時,學生對「書法家」比較陌生:
生:書法家就是會寫字的人。
師:小朋友們都會寫字,你們能被稱為書法家嗎?
(教師的啟發促進了學生的思考。)
生:不能。書法家是寫字寫得好的人。
師:你的理解更深入了。
(他的回答又激活了另一個學生的思維。)
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你們能被稱為書法家嗎」一問,對學生的思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追問中對「書法家」一詞的思考不斷深入、准確。
( 四)生成性評價——生動、獨特
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海底世界》時,讓學生朗讀一段寫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的文字。一個學生用非常平直、響亮的聲音大聲朗讀,於是教師微笑著湊到該生耳邊說:「你這樣讀,小動物們會被你嚇跑的。」動態生成的評價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體現教師智慧的,寓糾錯於輕松、愉快之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延遲性評價——聆聽、等待
一位教師執教《美麗的丹頂鶴》:
師:丹頂鶴美在哪裡?
生:丹頂鶴的樣子好看,羽毛潔白,唱歌和飛起來的樣子很美。
師:這是你心中的丹頂鶴,讓我們一起聽聽其他同學是怎麼想的。
生: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可是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好像……
第一個學生的回答是對的,但為了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沒有直截了當地給予肯定性評價,而是合理地推遲了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暗示下,很快找到了書上寫丹頂鶴美的詞句,通過自己的想像豐富了文本,從不同角度體會到了丹頂鶴的美。
因為課堂教學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課堂評價語言是很難預設的。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使得語文教學更加省時、高效,教師就必須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廣泛閱讀,不斷積累,用智慧和愛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發展空間。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中,它讓我們看到的是學生一張張陽光燦爛的臉,聽到的是歡聲笑語,體悟到的是靈動的語文課堂。
四、激發情感,讓課堂因朗讀而精彩 。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是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正確地朗讀,有助於學生正確地領會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發展思維,豐富語言、鍛煉記憶、陶冶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感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一,正確、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
朗讀的基本要求有三項,即:正確、流利、有感情。正確就是要讀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流利就是不回讀不結巴,有一定的節奏;有感情就是要把握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自己的聲音再把這種情感傳遞出來。這三項要求是呈遞進關系的,「正確」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連正確的要求也達不到,就更不要提「流利和有感情」了。在「正確」的基礎上再要求「流利」,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再要求「有感情」。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不少老師忽視了這種遞進關系,在學生還沒有做到「文從字順」的時候就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結果,學生不但達不到「有感情」,連「正確、流利」的要求也達不到,讀得吭吭哧哧,結結巴巴。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講《瀑布的葬禮》,在初讀課文時,學生對瀑布的名稱——「塞特凱達斯」總是覺得拗口,讀不流暢,於是薛老師領著學生讀兩遍,又讓學生自己再讀三遍,學生很快就能讀得流利順暢,在後面朗讀全文時,也不再出現結巴的現象。
第二、 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上升到感情朗讀。
(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麼,教師要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脈」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嚮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松、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語速緩慢、語調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於「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2.選好訓練的「點」
「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並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在備課時,應重點設計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後,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
古人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膽、有效的取捨,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 感同身受醞釀情感
1.讀書如見感同身受
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自古以來,閱讀活動就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像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裡,觸摸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於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可以這么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像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
正所謂「我口讀我心」,當學生的腦海里有了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時,朗讀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栩栩如生」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書如見」,去想像、感受文本背後的畫面,學生感同身受,喚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隱藏於字里行間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例如:《再見了,親人》第一自然段寫的是志願軍與大娘話別。文章一開頭就寫道:「大娘,……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首先是呼告,隨後直接抒情,運用了疑問、設問句式,顯得特別親熱,因此,應該用親切、安慰的語氣讀。最後的「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要以崇敬的心情和強調、肯定的語氣讀,這樣對「親人」的感情也就表達出來了。
2.靜思默想醞釀情感
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後,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於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於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
3.技巧指導,錦上添花
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的。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一文時,其中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應著重進行重音的指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學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後,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葉聖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便是語文課朗讀所應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這一境界,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工夫,尋找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琅琅。
五、注重情境創設,以人為本
創設情境,是指在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供一種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使學生樂學、學好所採取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展開,讓學生的情感活動融入學習活動,激發情境思維,在情境思維中比較容易學到知識、逐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情境教學有利於誘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學生學習過程是直觀感性認知的過程,情境教學從小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出發,強化感受、淡化分析,引導兒童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強調在連續動態的情境中引發、維持和強化兒童的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與情境之間實現互動。在創造的樂趣中展現個性。傳統的灌輸教學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與情感,學生被動接受,抵觸情緒多,這是教學領域長期以來注重認知、忽視情感而造成的普遍性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情境的創設營造,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學生潛能,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境設置」呢?
(一)在細讀課文中,理解關鍵詞句時創設情境,展現畫面,加深理解。其作用在於利用情境,加強內心體驗,提供想像的契機,展開聯想和想像,豐富課文的內容,促使語言與思維積極活動。
例如在教學《葡萄溝》一課時,有一個詞「五光十色」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然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說,單純的解釋似乎太枯燥,結合實際理解又沒有那麼多的生活經驗,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印象又不深刻。這時,我們可以展示多種葡萄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只見那五顏六色、晶瑩剔透、閃閃發光的葡萄一出現,學生們立刻覺得眼前一亮,贊嘆聲不絕於耳。這時,教師適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對畫面的印象,他們馬上就能說出很多,之後教師加以挑選和解釋,就由學生自己說出了五光十色的意思,自然而深刻。又如,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第二自然段有兩句: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需要重點講解。可以讓學生事先自己製作荷葉和荷花,然後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荷葉拿出來,到黑板上貼,如果學生貼得緊密,就問他們為什麼貼得緊密?引出「挨挨擠擠」這個詞。如果貼得不緊密,就讓學生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然後再重新貼,然後引出「挨挨擠擠」這個詞。至於「冒」這個詞,這樣處理,問學生:「現在畫面上還缺少什麼呢?」「荷花」,「那趕緊把你做的荷花貼上去吧!」只見學生興致盎然地上前去貼。然後,讓學生說:「荷花是以怎樣的心情長出來的呢?」學生結合自己剛才的行為,馬上就能說出「興致勃勃」、「充滿生機」、「迫不及待」等詞語,這樣,在情境中學生得到了個性化的理解,體會到了這個「冒」字的深刻含義,即賦予了白荷花生命力。在不知不覺中,個性化的言語也在富有生命活力的情境中不斷汩汩地冒了出來。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帶著孩子們把平面化的文字還原為立體豐富的形象,賦予了「挨挨擠擠」「冒」以鮮活的生命,召喚孩子的情感,把文本解讀導向審美之域,培養了語文素養。
(二)在練筆時創設有效情境,讓學生以情境為契機,進行語言表達,達到情感升華的目的。
波蘭現象學家英伽登在文學作品中發現了「空白點」,認為它們迷離恍惚,難以確定,而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靠讀者自己體驗。當讀者以體驗去「填空」時,作品才會充滿、完整、具體化。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也應讓學生成為閱讀體驗的主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者,在課堂上給他們留下適當的空白點,讓他們靠自身的體驗去完成對文本的填補和聯結,從而充分參與文本的意義的建構,提高文本解讀能力。例如,講完《匆匆》這一課,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放映時鍾「嘀嗒、嘀噠」響的錄音,讓學生聽著這令人心悸聲音。適時引導學生:「聽到這急促的聲音,你彷彿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學生就會有好多可想可說的,然後教師讓學生就以「聽著時鍾滴答滴答的響聲為開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這樣,孩子們在書寫的過程中把對時間的認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感受到了「光陰似箭,如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同時也在練筆中鍛煉了書寫能力,從而把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三)再現歷史畫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創設有效的情境,加深對文本思想內涵的理解。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在於它自身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不能開啟學生情感之門,使之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那麼,這教學活動就是干癟枯燥的。因此,創設有效情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歷史題材的課文,由於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單靠教師的講,恐怕不足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這時我們可以選一些歷史題材的畫面加進教學中,使教學變得更加豐滿。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我們可以放映戰士們英勇奮戰的場面,當一個人倒下了,另一個人撲過來繼續戰斗的畫面在學生眼前出現時,他們受到的不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心靈的震撼。
(四)藉助語言來創設教學情境。以語言描述為主的情境創設,可以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在教師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同學們通過對語言的實際感知及對語義思維、記憶和想像,進入特定的情境。直觀感觸到情境,深化對語言的理解。例如,《四個太陽》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凍僵、溫暖」等詞,可以這樣設計,師問:「小朋友,請你閉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著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場上做廣播操,這時候一陣寒風吹來(播放寒風聲音),你感覺怎麼樣?」生回答說:「我感到身上很冷。」「我覺得腿也不能動了,臉上非常冷,都已經凍紅了。」「……」師又說:是呀,你的這種感覺就叫做——(出示詞語「凍僵」)。小朋友,冬天,我們的手——(指詞卡),我們的腳——,我們的臉都凍僵了,冷得發抖時,天空中出現了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出示火紅的太陽),現在你又有什麼感覺?「生回答:「我感覺很暖和。」「我覺得身上熱起來了,很舒服。」師總結:「這時候我們感到——溫暖。」藉助語言描述的情境,再利用圖畫等渲染,讓學生感受到「冷」,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雖然這里的冷和暖不是實際感受到了,但卻是親身感受到的。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獲得積極的內心體驗,也深刻地理解了詞語。
情境教學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語文藝術。它便利了老師的教學,也讓學生在收益良多的同時,身心、情感得到了熏陶。
六、淺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准》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在教學觀念上,首先,要破除「師道尊嚴」的觀念,構建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構建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再次,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機會讓給每位學生,讓他們都有成就感。最後,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主動發言。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應讓學生參與教育的全過程。這里,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習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從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課堂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利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里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 哪些商品?」接著,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Ⅶ 上好語文課的四點建議

一、師生充分利用課前時間,做好課前准備,是上好語文課文的前提。

俗語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語文課,首先教師自己要在課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好教案,在盡可能的條件下,針對教材內容,查閱相關資料,做到對教材及其相關知識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其次,教師還得在課前布置學生有針對性地作好課前預習。這是教師上好語文課必不可少的一環。如在執教《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前,教師可事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室或校園網上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地球的表面積、陸地面積、海洋面積,世界總人口等有關數據,並了解一下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及目前世界環境污染、生活周邊環保現狀。在課堂上,教師便可利用學生掌握的數據和資料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這樣不僅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習慣,更重要的是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動,效果上勢必事半功倍。

二、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以人為本,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愉悅輕松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氛圍,是上好的語文課的重要保證。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職責是讓學生樹立主體意識,發展主體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第一位,以教師為主導是第二位。這正體了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的。

語文教學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體現以人為本,重要的是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愉悅輕松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氛圍。怎樣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民主、和諧、愉悅輕松呢?首先,改變傳統的說教、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是當務之急。過去那種一問一答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既不利於推行素質教育,更不利於創新,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師必須盡快地從陳舊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新方式。其次,教師要改變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開口一個老師,閉口一個老師,這無形之中,在學生面前張揚了自己,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印象,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產生敬畏感。上海市著名特級教師袁王容在指導青年教師時曾語重心長地告誡他們:千萬莫要在學生面前左一聲老師右一聲老師。新的觀念告訴我們,師生之間是一種朋友式的平等關系,這是民主的體現。教師只有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師生關系才會融洽和諧,課堂教學才會得心應手。第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教學手段要出奇出新。教有方法、教無定法,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善於借鑒他人經驗,取其之長,補已之短,甚至惟我所用,讓自己的課堂不斷推陳出新,永葆活力。只有課堂活力四溢,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真正呈現出民主而和諧,愉悅而輕松的良好氛圍,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隨之熠熠生輝。

三、以讀為主體,體現以讀為本,讓讀激活語文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主要途徑。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對於語文教學是多麼的重要。依本人之見,讀書不僅要注重讀的數量,還要重視讀書的形式和質量。讀書在形式上有教師的領讀、范讀,學生的默讀、朗讀、誦讀、自由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讀書形式,如在教學散文題材的文章《桂林山水》、詩歌類題材文章《長征》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自由讀熟的基礎上學會誦讀,這對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功、加強語言文字的積累很有幫助。如在執教《奴隸英雄》一課時,教師可運用分角色讀與表演讀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在表演時,教師還可設計讓學生各自用上事先准備好的道具),這樣一來,既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又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此乃一石雙鳥。

在某種意義上說,讀書的形式其實就是為質量(即:教師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既然如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讀有目的,即帶著疑問去讀,或是在讀中讀出疑問,當然後者比前者更具有創新,這就靠教師如何去引導。其次,教師要重視讀的指導。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如遇學生停頓不當、情感把握不準時,教師有必要作示範指導。第三,是要引進評價激勵機制,對同學之間的讀書質量通過相互評價,相互激勵,最終達到取長補短,提高自身讀書能力的目的。讀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只有讀到了位,語文課堂才會煥發生機。

四、注重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知識的融合,是上好語文課的時代要求。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重視學生的整體素質。語文是網路之母,將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知識相互融合並引進語文課堂,既是上好語文課的時代要求,同時又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

將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相互融合,讓我們的母語課堂呈現無窮魅力,有許多出色的語文教師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償試。如:在執教《爬山虎的腳》一文時,我就親眼目睹過一位青年教師在讓學生讀罷文中描寫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一段後,吩咐學生拿出畫筆畫出爬山虎的莖、葉、腳,有細心的學生還將它們分別著上了不同的顏色,真是栩栩如生。這堂課與美術學科結合得是那麼樣的完美無瑕,真讓人感嘆教師的教學設計是何等獨具匠心。又如:教師在執教《第一場雪》時,讓學生回憶雪是如何形成的,既引導學生回顧了自然知識,又有助於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在執教《長征》一文中,教師適時地講解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等歷史故事,這使學生既了解了相關歷史知識,又加深了對詩句的理解。

顯然,只有通才語文教師才會准確根據教材內容,將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融合得相得溢彰,讓我們的母語課堂呈現出無窮的魅力。

Ⅷ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上好語文課的經驗總結:

1、首先,語文教師應有大語文課程的觀念,通過對統編教材的學習和各級地方課程的開發利用,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使學生熱愛語文,熱愛中國漢字和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力。

在課堂之中,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的,學生是學習主人這一核心永遠不應變。教師必須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既放得開,又能收得回。當然這需要老師長期的積累,不斷的探索。

閱讀全文

與教師如何如何上好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