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輔導班語文怎麼組織教學

小學輔導班語文怎麼組織教學

發布時間:2023-07-21 12:13:59

❶ 如何組織好一年級語文的課堂教學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

三、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

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

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

一年級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借外部刺激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學習的教育教學方法,採用游戲、兒歌、活動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❷ 輔導班語文課怎麼教 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

一些師范類學生在校期間會選擇去補習機構兼職,那麼輔導班語文課怎麼教呢?本文中,我整理了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提高教師的魅力

現在有很多孩子喜歡這個老師就喜歡這個老師教的課,所以,想讓孩子喜歡學習,老師就要提高個人魅力,因為它是培養學生興趣的良好開始。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1、向書本學習。

首先,我們要努力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教育,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兒童是一本復雜的書,既有某些共同的需求與發展特點,又有不同的個性與行為表現,教師只有了解了兒童不同於成人的心靈世界,才能和他們融洽相處,引導他們成長進步。

其次,我們要深入學習與自己所教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再次,我們要廣博地涉獵各門學科。我們需要具有廣播的知識,這樣才能及時對學生以指導,解開他們心中的謎團,點燃那些容易被教育者的無知熄滅的智慧火花。

2、向實踐學習

理論所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實踐將為你解決。教師是教育實踐工作者,整天與學生打交道,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真正的本領都是在實踐中學到的。實踐中有許多老師,其中包括學生、同事等等,虛心向實踐中的老師學習,我們就能不斷地成長、進步。

3、向名師學習

每一門課都有自己的學科帶頭人或者專家,有機會的話多聽聽他們的課,又或者請他們指導,我想,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有責任感

你班裡的孩子,他們一輩子只有一次上二年級的機會,而這次機會是給了我這個老師,我們作為老師千萬不能耽誤了孩子。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要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把參考書的內容和教學建議也要理解,除了要備我們講什麼,還要想一想,我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學生的反應,以及他們要怎麼回答。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備教材和備學生,但要做到很難,特別是備學生,老師要花費的心思是很大的。

小學語文課堂組織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創境激趣,提高課堂效率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在開始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根據對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探索知識奧秘的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謎語、懸念、故事等,引導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舉措。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課堂教學比賽,學生在競爭中非常活躍。比如,在閱讀課文時,讓學生比較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悟得有深度。競爭的形式可以是學生的個體競爭,也可以是組與組間的團體競爭。
二、問題預設,提高教學有效性
當學習一篇新課文時,備課時,我總是一邊讀課文,一邊把學生可能不理解的字詞標出來,並對這些字詞的理解方法進行預設,或與同義詞比較,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並把它標記在一邊。為了消除誦讀困難,我總是認真地閱讀好幾次課文,發現一些難以把握停頓或難以理解的句子,及時批註,以備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時,我總是對教材的文章結構進行註解,並在段落末尾寫出批註。對於關鍵字的含義,我也總是寫在旁邊,以便於課堂上參考。在把握課文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我開始編寫教學設計。在課堂上,一位教師可以不用教案,但一定不能離開課本。
在充分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問題預設將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珍珠鳥》一課時,我採用了創境激趣的方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充分調動起來。
師:同學們,老師在閱讀馮驥才最初寫下的《珍珠鳥》時,驚奇地發現課本中所收錄的文章刪掉了一段引文。這一段的第一句話是:「有一次,它居然跳進了我的……」請大家猜測一下省略部分的內容。
生1:有一次,它居然跳進了我的衣服里,在我的衣服里跳來跳去,弄得我癢癢的,但我沒有動。過了一會兒,它覺得很無聊,飛走了。
師:你的想像力真豐富。可惜與作者所寫的不同。咱們繼續猜!
生2:有一次,它居然跳進了我的被窩里,在我的被窩里鑽來鑽去。我不管它,後來它就飛走了。
師:雖然你的想法很有趣,可是,也與作者所寫的不同。繼續猜!
生3:有一次,它居然跳進了我的拖鞋裡,在我的拖鞋裡蹦來蹦去,跳來跳去。我靜靜地看著它,讓它在我的腳邊蹭來蹭去的。
師:我想這一定是冬天穿的棉拖鞋。它把你的拖鞋當作溫床。遺憾的是,也不相符。還有誰想猜猜看?
生4:有一次,它居然跳進了我的茶杯里,想喝水。
師:讓我們為她鼓掌。她猜對了!太神奇了!
三、語言藝術,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雖然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時感覺壓力並不大,但是想要打造高效語文課堂,需要教師在熟練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教學的藝術性。其中,提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就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中,想要提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能夠通過語言將學生帶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幫助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例如,在講《掩耳盜鈴》這一篇寓言故事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故事情節進行描述,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這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而且對學生的實際行動也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教學語言藝術性的提升並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教師對知識、能力、實踐等多方面的內容引起重視,在及時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以一種更具藝術性的形式將文章內容展示給學生。
小學生雖然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但是注意力不太集中。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合理地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加深學生對抽象語言知識的理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當談到「噪音」和「燥熱」中「噪」和「燥」的區別時,僅僅解釋這兩個詞的意思,不能讓學生准確地辨別、使用,所以,教師可以把「噪」解釋為左邊的一個「口」,是表示有人在說話的意思。當很多人都在說話,吵得別人無法休息時,就會產生「噪音」。而「燥」左邊的「火」,是表示熱的意思。有一團火在燒,當然會覺得「燥熱」。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准確地掌握這兩個字的差別,而且能夠准確地使用這兩個詞語。

❹ 輔導班語文課怎麼教

輔導班的語文課應該怎麼上,我整理了一些語文課的學習方法,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從實踐中學習

實踐將解決理論無法解決的難題。教師是整天與學生打交道的教育工作者,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真正的技能是在實踐中學會的。實踐中有很多老師,包括學生、同事等等。

向名師學習

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的學科帶頭人或專家。如果你有機會聽他們的課程或向他們尋求指導,我想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會有自己的天空。

養成學習習慣

要求學生做筆記。摘抄,評點,仿寫。精選片段,當堂評點,這樣做,就做到了閱讀、吸收、應用,三方面兼顧。進行專項訓練。因為,語文學習不僅僅是作文,還有基礎及時、閱讀訓練、名著閱讀等等方面的考察。

有責任感

你班裡的孩子,他們一輩子只有一次上二年級的機會,而這次機會是給了我這個老師,我們作為老師千萬不能耽誤了孩子。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要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把參考書的內容和教學建議也要理解,除了要備我們講什麼,還要想一想,我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學生的反應,以及他們要怎麼回答。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備教材和備學生,但要做到很難,特別是備學生,老師要花費的心思是很大的。

以上就是一些語文輔導班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❺ 小學語文老師怎麼上課

小學語文怎麼上課好
1.先將這節課的生字及詞語寫出來,讓學生認.2.然後帶他們讀課文,先讀流利,再有感情,可以先後讀好幾遍.3.告訴學生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還有重要的,要學習的地方,可以看輔導書.4.如果作者是很有名的話,可以介紹一下.5.很重要的片段可以叫學生背一下,不要不忍心,不知背哪可以看試卷或作業本.6.時間太多可以讓他們做作業,自己可以多買些作業本,出版社好點.7.可以說講一些課外的內容,要與課文或做人有關,不要總是強調同樣的東西.8.考好試要讓家長簽名,一個月一次家訪,不去同戶人家.(一定要和學生搞好關系,上課可以嚴厲,下課一定要和藹,不罵人,不打人.可以給成績好的人設置獎勵,實用的.成績差的要鼓勵.好學生犯錯同樣要批評,建立威信.成績差的進步了,更梗表揚.成績好的退步了,要嚴厲批評.上課聲音要大,讓每個學生聽到.批評要婉轉卻讓人明白,表揚要目地明確.)
怎麼准備小學語文教師面試(上課)?
首先你應該熟讀 ,並理解其精神實質。其次,應該看一看新課程標準的各冊教材和教參,當然最好能看看特級老師的課堂實錄。還有就是一些說課、評課方面的書,另外我覺得有一個網站比較好,那就是《老百曉在線》,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得力助手。你不妨收藏,日後一定用得著,因為內容涉及到小學語文的方方面面。

lbx777/

主要考察 教育理念 教學水平 和言語溝通 表達的能力考官肯定會了解你的經歷和經驗,以及做老師的原因和以後的教學方式,比如怎麼處理課堂即時發生的問題,如何應對學生意外地提問等. 你面對考官不要緊張,要大方、自信,說話速度要適當,不要太快或過慢,他們會從中判別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心理素質。 衣著要簡潔美觀,寧可不化裝也不要化濃裝。 最後請花一天時間你將小學教材看幾遍,銘記教學內容,適當時候發揮,這樣可以表明你勤奮刻苦,精神可嘉。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聽課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借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而新課程強 *** 師要互相聽課,目的是讓教師通過聽課,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聽課對教租缺畢師業務素質、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聽課不是目的,聽課是獲取和借鑒先進教育思想、經驗、課堂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聽課達到甄別認定課堂教學優劣的目的,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研究的水平和質量。聽課也是廣泛學習借鑒的最好時機,可以揚長避短,積眾家之長於一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那麼如何才能聽好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課堂教學是一種以育人為目的的人際交往,其間包蘊著科學,體現著藝術。俗話說:「生活處處皆學問」。課堂看似平常,卻不平常,裡面蘊含著眾多的教育規律和教育思想。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從執教者對課堂的駕馭,到學生對提問的回答,種種現象一一呈現在聽者面前。成功有其前提;失敗必有原因。聽者在課堂上解剖教學,覽「成功」、「失敗」於眼中,析其「所以然」於心底,在對「得」與「失」不失時機地思量中,探尋教與學的真知。教師只有深入課堂才能獲得,才能借鑒,才能提高,才能不間斷地為自身「充電」。作為教師,要重視聽課,要學會聽課。聽課和做其它工作一樣,需要注重實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聽,仔細想,勤記錄,多思考。要帶著思考離開教室,把對課堂的感悟記錄好。要逐漸了解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經驗,學會挖掘教師課堂中的優缺點,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形成需要交流的合理化建議,提高扮絕聽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不打無准備之仗聽課要聽出特點,抓住實質,評出水平,聽課者就需要做好精心地准備,聽課要講究一個程序:聽前准備——課中觀察——聽後反思。(一)聽前准備聽課前,聽者應關心一下執教者新授的內容,一旦知道了就努力去鑽研教材、確定目標、籌劃學法、設計教法,哪怕是臨陣磨槍。聽課有了准備,就有了投入,有了自己的教學「期盼」;帶著自己的藍圖進入課堂,也就在「我教」和「他教」之間營造了對弊芹比的態勢,利於在觀摩中找異同,在比較中進行鑒別,思量教學的得和失。教師常常要參加各種各樣的研討活動。研討期間,免不了要聽一些與研討專題密切相關的公開課。大多數教師由於埋頭於基層教學工作,涉及「學術」,常會受到「高原反應」的局限。參加研討活動之前,我們有必要千方百計地去了解與研討專題相關的學術理論,或向人請教,或查找、重溫自己積累的資料。事先學習相關的理論,可以調整視向,拓寬視野,縮短與「學術」的差距,便於我們在聽專題性的研討課、觀摩課時,透過「熱鬧」,窺得「門道」。比如李吉林老師開創的「情境教學」,方法獨特,自成體系,偶爾聽她一節課,很難領會「情境教學」的真諦。倘若聽前學習了她的《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等專著,我們便可以由點及面,透過課堂上具體的「情境」去理解李吉林老師對兒童心理規律和學習語文規律的尊重和利用。(二)課中觀察聽課時,聽者應全身心地投入,在對課堂動態的密切注視中,體驗執教者的勞動和創造,品評執教者與學生「打交道」的藝術。聽罷一節課,不能一聽了之。要對課堂實況過幾遍電影,來個透徹地反思。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有牽連」的課進行比較,或寫一篇「聽課一得」,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一試……將他人的課堂當作「教材」,細細咀嚼回味,常能收到溫故知新的效益。課堂上紛繁復雜,聽者......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講課
你好,

要練好,以下幾點。

聽,練好這些聽的功夫,語文教師就能及時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認識和口頭表達上的優點和缺點,從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

說,即是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的課堂用語,應該做到清晰、准確、簡練、生動。所以教學語言的修養要從學習普通話開始,逐步做到語調自然。音量適中,講究抑揚頓挫,避免出現內容上的語病。在清晰、准確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簡練和生動。

讀,即是老師自身的閱讀、朗讀能力和指導學生讀的能力。對於語文老師來說,「讀功」一方面是指應認真備課。因為備課是教師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認識、探索規律的過程。另一方面是閱讀。閱讀是任何語文教師都不可以缺少的。

寫;1、即是三筆字和寫作。字是老師的「門面」。字是否寫得規范工整和美觀,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和教師的威信,也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2、寫作本是語文老師的才華外現,是檢驗一個人文化素質的標准。如果語文教師不會寫作就像美術教師不會畫畫,音樂教師不會彈琴、唱歌一樣。那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所以,會寫,那是語文教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

其實除了這四項基本功之外,語文老師還應具備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語文,說課、聽課、評課的等能力。
教師怎樣做才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1 講究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預設的教學方案而發生在課堂內外的一系列行為,即教師在課堂內外教學與指導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課堂結構的合理安排、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教師敏捷的教學機智、先進的教學方法等等。

2 給學生成功的愉悅,幫學生樹立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

3 注重精講和精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語文課堂要上得精簡,教師要根據自身實際、學生實際,去粗取精,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取得盡可能高的教學效率。要在每堂課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和資源,創設恰當的情景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學習中給學生提供充分自讀、自悟的機會,結合恰當的引導,放手讓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去探索。

4 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的理論核心內容是:學習是生動活潑的智力生活,學習是在游戲童話、美術、音樂和創造的世界裡進行的學習要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學生應是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讓他們以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要將自己融入課堂,全身心的投入,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出最純最濃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誠,學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5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小學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我們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如果每節課在再面對同樣的教學程序,同樣的學習方法,那就會更覺得單調,甚至會覺得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效率難以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就應立足於學生這一主體,利用直觀的導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斷提高,通過教師的積極評價來引導學生在鞏固中拓展,拓展中延伸,延伸中發展。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不太會講課怎麼辦
沒有好不好講課這個概念。

不要看是小學生,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想要講課講的好備課很重要。

備課:

在設備支持的情況下做好PPT,圖片和文字搭配更能吸引小學生,最好帶影音教學。

設備不允許,那就把重心放在吸引力上面,吸引學生眼球。

小學生上課有70%時間在聽講就是一堂不錯的課。

吸引眼球:可以配合彩色粉筆

可以配合畫圖

可以讓小學生按組參與進來

獎勵機制,獎品設置小零食

其實小孩子很好對付,就看你用什麼方法。

❻ 小學一年級語文如何組織上課

從幼兒園剛步入一年級的 兒童 ,各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幼兒園時主導活動是游戲,而上了一年級以後,學習成為主導了,那麼小學 一年級語文 如何組織上課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一年級語文如何組織上課,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一年級語文如何組織上課

一、搞好組織教學

我是從一年學生進行嘗試的。搞好組織教學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最關鍵的。因為一年級學生對於上課完全沒有概念,上課時要隨便走動,自控能力差,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講話、做小動作的狀況不斷,大呼小叫,玩游戲……根本不知道上課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建立課堂紀律常規,是一年級學生遵守課堂秩序的行為依據,是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我要求一年級學生做到。

(一)做好課前准備

課間休息時,要把下一節課的書本拿出,放在左上角,鉛筆、橡皮擦拿出來放好了,才能出去玩。避免上課了學生還在書桌里找書本、找鉛筆,擾亂課堂秩序。

(二)明確課堂紀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遵守課堂紀律,我明確地把課堂要求提出來,時時刻刻讓學生去遵守它。

(三)及時鼓勵、表揚學生

著名 教育 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受到感染,向他學習,從而把課堂教學組織好。

二、把握教學目標、靈活運用教材是 高效課堂 的根本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是落實高效教學的關鍵。就每一堂課而言,要針對本堂課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學情實際,設計切合實際的課時目標,讓學生一課一得。加強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方式 方法 的學習,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鍾要質量。

三、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反思 這期間的教學,我很少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媒體、引人入勝的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不是很輕松。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 謎語 、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還要充分利用好前半節課,教學內容不可安排得過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通過各種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

四、及時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活潑、好動、貪玩是一年級學生的天性。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為了更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我在課堂上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使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學生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但我在課堂中最注重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

五、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面對新的教育形勢的發展,還要面對現代小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徵。面對新的教育形勢,我們要積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 文化 等修養。因此,我們要積極地抽出更多的業余時間,創建高效課堂,進行自主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先進學習,然後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摸索、 總結 、改進、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組織好課堂教學。

小學一年級識字課如何上

一、創設情境識字

如果教師一味地出示生字,讓學生跟著拼音去識字,這樣的教學方法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太過於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對識字感興趣,在教學新課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進入這個情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要認的字。如教學《在家裡》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小朋友,你們瞧,小芳家漂亮嗎?可是小芳碰到了一個難題,爸爸要小芳把手中的詞語卡片貼到相對應的傢具或電器上去,可小芳不認識上面的字,你能幫幫她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並且能說出自己是如何記住這些字的。識字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二、利用新舊知識聯系識字

我們知道知識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教學生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了新知識。如在教學《口耳鼻》一課時,我問學生:「你是怎樣記住『日』這個字的?」學生有的說「口」加一筆,有的說「白」去掉一筆。我說:「你們能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來記字,真不錯。」又如在教學「本」這個字時,我問學生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學生有的說是「木」加一橫,有的說是把「禾」字的撇改成了橫,有的說是把「術」的點改成了橫。我說:「你們不僅能用加一加的方法,還能用換一換的方法,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學生在欣然接受老師表揚的同時,又會明白原來以前學過的知識都可以再拿過來用,初步感受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三、結合閱讀文本識字

一年級上冊共編排了20篇課文,每篇課文安排識字9~13個。針對識字量過大這一問題,我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首先,在每次新課開始之前,我都會讓學生預習課文,自主認識每課生字條上的生字。教學時,在學生初讀課文後,我都會問學生:「看看生字條上的生字寶寶,你們認識它們嗎?跟它們打個招呼吧。」再問學生有沒有不認識的生字,讓學生藉助拼音來讀一讀。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找課文中的生字,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在學習生字時,我會讓學生當小老師來教同學認讀生字。

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如讓學生跟小老師讀三遍,若小老師讀錯了,其他學生可以指出或代替他當小老師。再次,教會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字義。如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其中有個「畫」字。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小雞畫竹葉……」的「畫」和一幅畫的「畫」的意思有什麼不一樣。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知道「小雞畫竹葉……」的「畫」指的是畫這個動作,一幅畫的「畫」指的是圖畫。我又讓學生 說說 誰畫什麼、「畫」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語……

這樣的教學,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讓學生明白了有時候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意義是不同的。又如《陽光》一課中有這么一句:「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學到這里時,我讓學生打開書本第17頁,讀讀兒歌《猜一猜》中的 句子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通過比較讀,學生認識到同一個「長」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語音不同,字義也不同。

一年級語文拼音課如何上

(一)發准讀音的方法

漢語拼音教學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是發音的教學,因為學生發音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以後的識漢字、口語交際和學說普通話,如何讓學生發准讀音呢?我認為可以採取:聽錄音或看教師的口型發音,辨別平翹舌音。

聲母:z,zh s,sh c,ch

音節:zi, si,shi ci,chi

如何區分拼音「z,c,s」與「zh,ch,sh」的發音呢?重要的是結合現實生活中熟悉的語言環境、還可以利用 繞口令 的形式、老師展示准備好的詞語等進行鞏固。

(二)聲母和韻母的教學

1、聲母的教學

聲母是使用在韻母前面的輔音,跟韻母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音節。一般由輔音充當,即首輔音。

講解聲母時,先畫一幅畫,上課時拿出來問小朋友會不會看圖(會),同學們的精神一下子十分集中,躍躍欲試,試著老師推出一幅百花圖,在朵朵花兒上寫拼音,然後讓學生猜猜,花兒上寫的是什麼?同學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然後把它編成兒歌,讓同學在輕松的氛圍中記住。

2、韻母的教學

講解單韻母「a,o,e,i,u,ü」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幅畫:阿姨、白鵝、大公雞,問學生畫中的內容「這是什麼時候,他們在干什麼?小姑娘看見了正在買菜的阿姨,會說什麼?」;接著讓學生用連貫的話把圖上的內容說一遍,老師再做總結「大公雞喔喔叫,阿姨帶我到村西,小白鵝,呃呃叫,連聲問我早上好」;最後提示同學們今天學習的單韻母就在其中,讓學生自己找出,從而記憶更深。(分析a,o,e,i,u,ü.「嘴巴長大aa,a,嘴巴攏圓o,o.o.嘴巴扁扁e.e.e.牙齒對齊iii……」

講解復韻母時,可以讓學生先看卡片,讀字母「a. o. e. i. u,ü」,然後告訴同學們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23個聲母朋友和6個單韻母朋友。今天我們就再一起來結識幾個復韻母朋友好嗎?接著問同學們什麼是復韻母呢?(大家請看黑板)

板書:ai ei ui au ou ou

最後告訴同學,兩個或三個字母組成的韻母叫復韻母。

(三)分清相近字母的方法

漢語拼音中有些字母的音和形都很相似,在拼讀時,學生容易發生混淆,這就影響了拼讀和書寫的准確性。如何分清相近字母呢?

1、數字比較

漢語拼音,有些字母的形成很像數字,把它與字母進行比較,並編成 順口溜 ,學生容易集注。如「6」像「b」,「9」像「g」,「1」寫長就是「|」。

2、物體比較

物體比較即把字母與實物形體進行對比。這樣,學生就容易記住字形,再用兒歌串起來。則記住了音。如單門「n」雙門「m」,傘把「t」拐棍「f」,「n」加靠背就是「h」。

3、位置比較

復韻母「ie」和「ei」,「iu」和「ui」都是由相同的來年感個單韻母組成,只是排列順序不同,較好的 記憶方法 就是進行位置的比較,位置的不同,則讀音也完全不同。

怎樣教一年級語文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游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

具體做法是:教師說「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嘩);「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 「耳朵耳朵看哪裡?耳朵耳朵在聽講。」課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對「笑一笑,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

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致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製里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小學一年級語文如何組織上課相關 文章 :

1. 小學一年級如何學好語文的方法

2.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創新方法

3. 小學生一年級語文的學習方法

4.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方法

5.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學習方法指導

6. 小學一年級快速學習語文方法

7.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學方法

8.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9.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❼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台,做好鋪墊,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 教學 方法 和 措施 ,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一

(一)採取一切可實施的措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以講誘導法。這種方法就是指通過教師給學生講述某一些 故事 ,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閱讀的慾望。教師可以選取一些 童話故事 、一些名著等等,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出來,讓學生有閱讀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教師要和學生一道進行閱讀、寫 讀後感 等等。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要用自己的閱讀情況實打實地感染學生,讓他們愛上閱讀。

3.賞識激趣法。教師要對那些喜愛閱讀的學生進行鼓勵,要多多誇獎他們,讓他們始終保持閱讀的熱度。平時也要多舉辦一些「讀書小明星」的評選活動,並給出色的學生一些獎勵,由此來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要給學生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小學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周圍是圖書的世界,那麼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書進行閱讀。因此,我們教師要學生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我們可以將教室裝扮成小型的圖書館,讓學生沉浸在書的世界;可以在教室掛上激勵學生多讀書的 名言 ,讓教室中充滿著 文化 的氣息;還可以每一周抽出幾節課的時間專門讓學生進行閱讀等等。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學生就能夠深深地被環境和氛圍打動,能夠主動地進行閱讀。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學會正確的閱讀步驟

正確的閱讀習慣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養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形成習慣之後,也就會下意識地按照自己的習慣走。學生的閱讀步驟應該分為以下三點。

1.首先讓學生大聲朗讀 文章 ,找出其中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單詞。並在黑板上寫出這些詞,先教學生怎麼讀,怎麼解釋。然後在讓他們默讀文章,在每一段之前標上序號,對段落分段,畫出每一段中心句。在他們讀完之後,和他們一起分析每一段中心思想。

2.在分析文章之前,教師要為學生講一下當時的背景,這樣可以使學生大致了解到文章中的某些形象詞語的言外之意。之後創設相應的情景。讓他們進一步身臨其境,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3.根據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討論,也可以和教師一起討論,讓學生的思維開闊一些,不能禁錮他們思想。對於課後的問題也是一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但是也要告訴他們答案不是的。

(四)傳授給學生正確地閱讀技巧,讓學生體會閱讀的快樂

我們應該遵循與課內外相互結合的原則,並讓學生學會閱讀的順序,即一般應用程序類,第一次閱讀初感覺文章的表明意義,第二次閱讀和深入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隱含情感,第三次閱讀評論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目的等等。通過這樣的閱讀途徑,學生也能自己進行閱讀。

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能力的養成,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小學語文老師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正確地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二

1.教學目標要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准確把握課堂節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講解精要的課堂內容,根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學習目標。

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劃分學生等級,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列舉例子,補充其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既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也學會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有著終生的意義,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 總結 能力等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相當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課堂效率。

2.渲染課堂氣氛的方法

2.1 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機會。語文課最怕的就是教師一個人把課堂時間全部佔用,而學生只能認真聽講。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越來越低。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自由學習的時間。

以課文《飛向月球》為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老師應該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東西,小學生對月球也充滿了好奇,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在發言過程中,教師可以起帶頭作用,然後再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月球上的事物進行猜測、想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講出自己的想像。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整個課堂顯得自由活潑,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 想像力 和表達能力[2]。

2.2 角色體驗,點燃學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學生的表演慾望比較強,而且通過角色表演可以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語言的節奏,使學生在表演中逐漸對課文產生感情。

《牛郎織女》是一個千古傳唱的神話 愛情故事 ,像這樣的故事光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牛郎織女的故事,當然,學生也可以發揮想像,豐富故事內容。比如,當牛郎織女分別多年後,在鵲橋上相見後會說些什麼,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情境模擬相關的對話。

筆者相信用這樣的方法,肯定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樂趣,使他們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更有激情。

3.趣味性教學

小學教師要激發 兒童 的學習熱情,必須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趣味性。那種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不能培養能力,自然也無藝術性可言。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最講究分寸。

還有,對課堂提問必須精心設計,不僅要在備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客觀的預測,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這需要有豐富的教學 經驗 和較高的教學藝術。

在作業設計方面,在於鞏固、消化、運用所學的知識,並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組織好學生的作業,對發展智力、培養創造才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學生作業的問題上,比較普遍存在兩個弊端,一是數量多,學生負擔重;二是純知識的機械性的作業多,不利於能力的培養。

我們應該從知識與能力的結合上設計好學生的作業,一般說來,作業設計不僅要體現靈活性,還要體現統合性。語文教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基本功訓練,作業設計也要相應地體現綜合性。單一性的訓練,是不利於學生掌握語文教學這個工具藝術性的。

4.藝術性創新教學

當今的孩子們最缺乏的是什麼?是生動的實踐、豐富的體驗、大膽的疑問、無拘無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創新。 教育 ,首先是人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只有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中心主體地位,才能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潛能,學生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去創新,去體現自己最大的價值和作用。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從總體上說,在觀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影響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仍處於主體地位,學生仍然是被老師牽著走的地位。我們的語文教學藝術盡管也呈現出千姿百態,但是仍缺少學生本人的自學、自悟、自得。

因此,教師必須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要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自己在教學藝術方面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家,是因為教師的勞動本身就是創作,而且比藝術家的創作更富有創造性;所以,創新性不僅僅賦予教學藝術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藝術的源泉。

5.關愛和尊重學生

新課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體驗及理解,能動地認識和改造知識,賦予知識以個性化的意義,課堂也不再是傳授知識的聖殿,而是發展生命的樂園。作為課堂教學不可缺乏的一部分?D?D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評價也應該體現這一理念。

因此,教師應該善於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敏銳地捕捉存在於他們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點,並及時地給予賞識,把愛的陽光灑向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的心田。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小男生:父母離異,寄住在外婆家裡。因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溫暖和雙親的呵護,他性格內向,鬱郁寡歡。他每天都蜷縮在座位的一角,那膽怯的眼神似乎怕見到春天的陽光,讓人瞧著好心痛!下課的時候,我只要一走進教室,總會擠點時間,溫和地趕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業,和他一同讀課文。

時間久了,其他同學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圍過來與他談天說地。看著他又害羞又激動的樣子,我總是喜歡走過去,輕輕地撫摸他的小腦袋。漸漸地,他敢於和同學們親近了。當他第一次在課上主動地站起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的時候,真的,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從容地、有條理地回答完問題後,我仍然激動地凝視著他,贊許地頻頻點頭,很久都沒有回過神來。

他似乎也很興奮,不時地用眼睛瞅著我,這時,我覺得自己和這個孩子的心貼得好近、好近。這次小小的成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轉變,他成了一個敢於發言而且愛笑的陽光男孩。

6.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

有什麼的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那麼有什麼樣的教師可能就會培養出什麼的學生。教師的素質與觀念、能力同樣會決定學生的素質、觀念。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終生學習,不斷地與外界學習交流、合作,以達到更完美,更適合,更有效的意識。

教學中注意改觀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為教而教,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於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

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作為教師就應走出 應試的局限,從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觀念更新,以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三

一、緊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體,抓住重點詞句

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曾說,書不讀通不開講,書不讀熟不開講。在教學《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中,對話描寫是文本特色之一。

筆者根據這一文本特色,在學生通讀全文,把課文讀通、讀熟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綜合訓練:出示竺可楨爺爺與小男孩的對話,但標點沒有學生想要讀通讀順這段話,首先就需要為這些對話加上標點;加上標點後,引導學生想像人物當時的表情、動作、神態,體會人物說話時的心情,感受人物這樣說話的動機,讀著讀著,學生覺得加上一些 提示語 後,讀起來更過癮。

有了提示語作為坐標,學生投入其中,積極還原體驗人物當時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讀為主要目標的訓練中,慢慢地觸及人物內在的品質,人物的精神變得看得見、聽得出、說得准、讀得好、寫得活,甚至諸如「課文為什麼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這樣大而空的問題也由於對人物對話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學結束時迎刃而解了。

學生讀懂的過程,就是感悟體驗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真可謂「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知於自知」。

二、依據文章體裁特點,喚起學生生活經驗,激發想像、聯想

讓書本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後課堂教學呈現的新特點。學生是 語文學習 的主人,教師要依據課文體裁特點,通過各種途徑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世界和知識的形成過程聯系起來,從而激活書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想像、聯想,發展學生的思維。

喚起學生生活經驗,激發想像、聯想,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更主要的是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江南春》這首古詩時,筆者讓孩子們先讀題目,看出題目分為兩個部分——「江南」和「春」;再讓每個孩子自己去讀一讀這首詩,一問: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是寫春天的?交流時不一定按照詩句的先後順序,但每找到一處,我們就來畫一畫這個景,說一說自己為什麼這樣畫,評一評誰的畫與詩句最吻合。

每一次畫、說、評,孩子實際上都在自覺地借用作者的「一雙慧眼」去欣賞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為必然。二問:你又從哪裡看出是寫江南的景色?學生能找到相關的字、詞、 短語 、 句子 ,他就穿越時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點。而能讀好這些景物,學生就能領略江南原來是有這些特色景物的。

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能展開 說說 ,他也許就能回味自己身處的江南,原來是有這些特點的。由此,詩歌的學習不僅僅是字、詞、句、詩的機械解釋,而是學生主動地走進詩人的內心,用詩人的眼睛去看,用詩人的耳朵去聽,用詩人的心靈去感受。

學生彷彿一會兒在寫生,一會兒在春遊。《語文課程標准》中說:讓學生自己獨立地誦讀感悟,並將讀書意會到的東西用可以檢測的表情朗讀出來,是實惠便捷的解讀方式。

三、抓住「文眼」,採用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朗讀、體驗、感悟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因此,筆者認為語文學習中的體驗與感悟要真切,倡導個性化體驗,這一目標的實現只能靠「潛心會文本」。即通過反復地讀,走進文本,理解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觸摸情感的脈搏。

讀是感悟與體驗的前提與基礎。不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好,就不能通過語言來認識事物之間、人物之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要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必須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一遍又一遍地讀書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後才有獨特的、有見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父親挖掘時間長,挖掘的艱辛,永不放棄的信念,以及對兒子深深的愛等情感。

筆者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領讀、引讀、組織學生有感情個別讀,把學生的感悟、體驗不斷推向文本,並且適時地設計了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在這36個小時里,他顧不上( ),顧不上( ),顧不上( ),甚至連( )都顧不上。

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他心裡反復念叨著的一句話是( )。這樣設計引導學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的,又是對文本的再創造和深加工;既使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為學生心靈深處的話語,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這樣的言語實踐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語言、思維和精神的同步發展,達到了「訓練」和「感悟」比翼齊飛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在對話互動中生成情感,生 成語 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是要在互動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語言。這種對話是基於充分朗讀、體驗、感悟的對話。

現實教學中,可能是由於考查教學效果方式的緣故,我們常常低估現在學生的水平,到小學中年級仍然將課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給學生」。筆者認為,到小學四年級下半學期,應該選擇一些足以統領全文的大問題,對學生更放手些。

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中《春日偶成》這首詩時,請學生把古詩讀准讀通以後,筆者就提出一個直奔作者寫詩動機的大問題:讀讀這首詩,你感受到當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詩中找到「樂」字。

「樂」是這首詩的靈魂,於是在「樂」的籠罩下,學生開始「樂在詩中」地尋找能讓詩人「樂」的美景,開始「樂此不疲」地在詩中尋找能讓詩人偷著樂的理由,最終體會到原來作者是在美麗的春景中自得其樂。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開學習主體與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有意義的接收學習是自主建構,有意義的發現學習也是自主建構。

五、切合兒童特性,適度拓展,堅持練筆

我們都知道,「語文,語文,語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學階段語文的奠基作用說到底就是在掌握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巒老師指出:語文課時有限,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用在識字、寫字、讀書、習作、口語交際上,把語文課上得既生動活潑,讓每個學生的各種感官特別是頭腦真正動起來,又扎實有效,向每個40分鍾要效率,要質量。

時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課堂內的訓練量太少,課堂內動筆時間太少。我們要克服課堂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頑症,每篇課文學完後,要騰出8~10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書面語言練習。

教師要從檢測三維目標綜合達成情況和學生思想、情感、語言生成情況的視角,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情境性的語言書面練習題,讓學生寫一組句群或一個語段。這種練習要具有創造性、開放性和綜合性,能激發學生產生情境性和個性化的語言。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四

一、課堂中教學語言的准確運用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將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擴充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要准確掌握語言運用的准確性,因為小學生正處於模仿學習階段,不能給他們帶來錯誤的認知,影響他們以後的學習。除此以外,教師還要能深刻、精準地運用語言的感情色彩,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如在教學《落花生》時,教師一定要注意為學生講解「落花生」是花生的別名,不要把「落」字理解成為動詞,不要未經查證與核實就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種花生」,造成錯誤性的理論。另外,還要注意語句的正確使用。

如「對於這個同學的看法,有的學生非常不同意,而我認為是對的」這句話的理解,就有兩種相反的思路——到底是對前邊同學的看法認為是對的,還是對後邊學生非常不同意的看法認為是對的呢?這就是一種歧義句,但是小學生還學不到語法這一塊知識,如果教師表達的模稜兩可,學生理解起來就會很困難。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准確地運用語言,說出的語句是幫助學生理解事物的,而不是給學生造成困惑或是錯誤的學習。此外,教師教學過程中也要抓住重點,突顯精華,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無限的知識,真正達到以簡駕繁、以少勝多的境界。

二、課堂中的多媒體運用

小學語文課本中包含的內容繁多,可以說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從古今到中外無所不有。所以,課本中有很多內容對年紀尚小的學生來說還是陌生且難以理解的。這個時候就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學習這些奇妙的知識。

多媒體教學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形象生動地傳輸、再現知識的原理和物體原型,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知識,從而加快學生學習和記憶的速度。同時,在課堂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更精準地把握學習重點、難點。

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方面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理解事物有一定的難度,運用多媒體就能克服這個限制,它能將抽象的課文語言轉化為直觀的動畫,將知識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有幾個動詞的排列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有這樣一段話:「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迎上去看,看見烏龜媽媽追上去,看見青蛙游過去」,這句話當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學生既不知道這些詞的表現形式,也不知道該如果使用,這時候我就運用了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把小蝌蚪尋找媽媽的整個過程製作成了flash動畫,重點強調了這三個動詞的表現形式,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迎上去就是相對的游過去,追上去就是從目標後方趕上,游過去就是從周圍游到目標物體身邊。

他們看完了這個動畫,這三個動詞的表現形式就會留在腦海里,從而為學生的語言表達的精準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提供參與機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好他們的主體作用。而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讓學生參與到互動教學中來,給他們提供獨立的活動場所,使每個學生在學到知識之後還能再傳播出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還以《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為例,教學中我把全班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讓組員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來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就能在自己理解的同時再分享給其他同學。這個環節既有競賽意味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需要注意的是,新課程改革雖然倡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但並不是說教師就不重要了。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經小組討論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就要適時地參與到探討中來,給出積極的建議。

四、課外的發現

學習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熱愛生活,讓學生從現在起就懂得文字的力量。所以,不能把學生束縛在課堂中,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培養學習語文的習慣,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如我曾經給學生布置一項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仔細觀察路上的路標、商店牌匾,記住一路上都有哪些商店,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就問家長,如果你發現哪家的牌匾寫了錯別字,老師會有獎勵。留這個作業的目的主要有兩點。

❽ 小學老師要怎樣教學生語文

1、尋求課堂開放性,培養綜合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開放,採取開放性的教學形式。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學生正處於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
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點燃其創新之火,綻放其天賦之花。
在完成一活動的基礎上,可以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除此,還要鼓勵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堂,讓學生在與大自然、與社會、與家庭的接觸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接觸中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2、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
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去仔細揣摩、感受老木匠、小木偶、小紅狐、熊警官、小兔子、老婆婆、小女巫的心理活動,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的有感情朗讀,在課堂的最後還讓學生分小組自編自演了課本劇。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朗讀、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得到情感的升華。
3、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 》一課時,揭示課題後,我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讓學生藉助視覺、聽覺更好地了解蟋蟀,同時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查找、篩選資料的能力。自學課文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4、繽紛教育視聽感受 豐富教學工具
教具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工具, 是教師用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輔助手段, 恰當地使用教具會化抽象為形象, 化枯燥無味為生動有趣。課堂教學中, 最好的教具是什麼? 大多教師都會首先想到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和手段,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以其大容量、 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優越性不斷地征服著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媒體的運用, 可以從視覺轉到聲覺, 從靜止的畫面轉到動態的畫面, 確實給孩子帶來美的感受, 尤其對於中低年級學生, 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
可是,實際條件限制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不可能每堂課花大力氣去做復雜的課件,學校也沒有條件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套多媒體設備。這就要求教師自己動手製作,補充豐富教具。一年級除了跟教材配套使用的課文插圖就是拼音卡片,我在教學中自己做了生字卡片――一類字、二類字做成不同顏色的卡片。這樣在上課時,用卡片可以玩出不同的游戲,比如找朋友,摘果子,捉迷藏等游戲。在游戲中反復讓學生認,反復讀,趣味盎然地認識方塊字,這樣比單一地看粉筆字認讀要有趣得多。
5、巧妙設計疑問,激發學生好奇
心理學認為,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的效果。因此,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投其所好,巧妙設計疑問,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語文課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劑。有位老師教學《詹天佑》時,以"我的偶像"引入,接著把詹天佑的圖像掛出來,讓學生們猜猜他是誰,講述一下他的故事,學生情緒高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紛紛在書上找答案,較短時間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的工程師,順理成章地為老師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鋪墊。
另外,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徑還有創設情景,給低年級《皮球掉進池塘了》編故事時,老師運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潑可愛的小猴……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問學生:"你們想去這個美麗的樹林嗎?願意成為小動物們的朋友嗎?"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對故事的前因後果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幫助小猴想出更多辦法,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學生們在情景的創設下饒有興趣地展開豐富想像,想出了很多好辦法,促使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有效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6、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❾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故事課來上。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總之,要想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做到:熱愛學生,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精心設計教法,大膽創新。

閱讀過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動腦子,還要勤於動筆,這樣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閱讀全文

與小學輔導班語文怎麼組織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