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中學語文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新課程實施已有六年。 這六年我到不少區縣聽了課,看到了中學語文課堂發生的變化,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我和我的同仁對我市中學語文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這些問題主要是:
1.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缺乏基本的把握。不能處理好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之間的關系,將人文性和工具性對立起來,將知識和能力分割開來。片面認為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就是新課程。如對課標要求的一些只學不考的知識,因為不考就不學。少講成了不講。教學中只注重遷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學形式,而對文本的解讀、語言的品味、寫法的探究只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
2.新教材的靈活性大,給教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間,但一些教師教學中沒有體現出對教材使用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一些靈活的教學內容,如學生對教材的獨特感受,就是增加幾種名家的感受;閱讀拓展題解答方法,就是課文理解加上幾句設置好的套話;話題作文的寫作,就是編一個與話題相關的故事,等等,又成為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條並要求學生掌握。這些都是與新課程的理念和教學的三維目標相違背的。
3.在一些地方,教學方式依然陳舊,教學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傾向。由於語文學習是母語學習,而母語學習主要是靠習得;又由於語文課程是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課程,因而,語文課程標准十分強調對語言材料的感悟和體驗,而一些教師卻違背了母語學習的規律,淡化了學生學習中十分重要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將本應讓學生自主體驗、探究的過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師自己的感悟和體驗的結果轉變成概念化的知識硬灌給學生,其結果只能導致學生「死記硬背」。
4.對閱讀教學存在著一些模糊的認識,教師自身的文本解讀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教師對文本的鑽研深度不夠,或大而化之,只重視整體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閱讀的目標設置空泛,對言語的感悟不夠;或株守教師用書,缺乏個性化的理解;或教師的講解不精,抓不住要點,點撥不到位;或對文本閱讀中學生的探究過程不夠重視。
5.作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1)隨意性大,體現為作文命題的隨意,指導的隨意,評改的隨意;(2)生活積累意識欠缺,對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觀察,不重視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觀察,割斷了語文與生活的鏈條;(3)漠視學生基本的思維訓練,缺乏對想像力、思維敏銳性的培養;(4)批改方式單一,效益低;(5)部分教師自身寫作素養差。
6.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不到位,認為可有可無。將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學習等同於過去的活動課。
7.教師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還不能很好的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一些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不夠,接受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困難。一些教師只是片面的站在語文學科的角度和考試成績的角度看課改,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基本素養的形成及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缺乏整體的思考。
為保證新課程的健康進行,我們提出如下對策:
首先,中學語文教師須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因此,我們要繼續深入學習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明確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並踐行新的教育理念。
轉變教學觀念首先必須樹立課程意識,這對新課程改革的語文教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樹立課程意識,就是要在教學改革中用新的課程理念來統率自己的教學活動,用課程理論的語言來解釋和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所謂課程理論的語言主要指課程綱要、課程標准、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評價、課程實施、課程資源等),這樣,我們就會有一個全新的視野,才能突破原來固有的教學體系。
光轉變教學觀念還不行,教師還要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切實轉變教學方式。這次課改的目標之一,是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課標還倡導討論式、啟發式教學;要求重視潛移默化、熏陶漸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我們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根據課標的要求,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要推行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語文教師應增強課標意識。《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體現了國家對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語文教材編寫、語文教學、評估和考試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語文課程的基礎。我們一定要認真研讀語文課標,准確領會其精神實質,並用課標指導自己的教學。教學中,一定要有強烈的課標意識,要改變過去那種一本教材搞教學的局面。
增強課標意識,首先應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准並准確領會其精神實質,把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統一到課程標準的觀點上來,努力體現語文的綜合性。
課程標准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與新課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是完全一致的。片面的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或片面的強調人文性,都不符合語文學科的客觀實際。語文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要明確:學習的基礎是知識與能力,貫穿整個學習的是過程與方法,融會於其中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盡管課標規定一些知識只學不考,但這些知識對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語言難點,對形成學生的能力,對學生的後續學習等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當教好學好。教學中如果不教不學,就是應試教育,不是新課程。
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的鑽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讀教材文本的能力。解讀教材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解讀教材的過程就是教師與文本的對話過程,因此,對教材的解讀既要把握其精神實質,又要有自己的見解。如果僅僅依賴於《教師用書》,人雲亦雲,就不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感受、拓展、寫作都是學生和教師個性發展的空間,教師要身體力行,追求獨特,追求創新。
語文教學要重實踐、重過程、重體驗。語文課程有很強的實踐性,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語言實踐,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寫作中學會寫作,在口語交際中學會口語交際。語言實踐就是學習,探究、體驗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注重學生的過程體驗,是新課程的特徵之一。
閱讀教學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閱讀的關鍵和基礎都是對文本的深入理解。閱讀教學強調整體感知是針對肢解文本來說的,但光有整體感知是不夠的。「讀書百遍其意自見」,閱讀教學中要強調讀,要重視對文本情感的體驗、內容的領悟、寫法的探究、語言的品味。教師的講解要少而精,要能調動起學生的思維。
在搞好課內閱讀教學的同時,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廣泛的閱讀的目的不僅在於增加語言積累、培養語感,還在於培養自主閱讀意識,養成良好閱讀習慣,通過整體把握、重點賞讀、精心揣摩形成科學的閱讀方法,故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外閱讀的指導應將學生閱讀喜好與學科閱讀目標相結合,引導閱讀興趣,拓寬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品味;同時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選擇閱讀材料、積累語言與思想。在具體實施中,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不同的文學層次,按必讀與選讀分層推薦自成體系的閱讀內容並擬定目錄,提供給學生;力求溝通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學校和家庭,形成多層面的閱讀通道;舉辦專題性閱讀講座,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組建閱讀小組,通過舉辦課外閱讀競賽、閱讀專題討論、書評等,搭建平台,展示他們課外閱讀成果。
我們的老師應正確把握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新課程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為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創造了條件。作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語言四個方面。要指導學生學會感悟生活,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觀察,在生活中去積累、篩選寫作的材料。作文教學要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思維訓練,教給學生思維的基本方法,如:想像和聯想、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比較思維、整合思維、抽象思維等,提高學生的立意和謀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勵學生在作文中抒發真情實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樣化,如:學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讀比賽等。評語要避免老師寫得多,學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於形式。
語文教師應重視開展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要給予應有的重視。實施綜合性學習應注意突出它的綜合性(語文學科學習目標的綜合和跨學科學習目標的綜合)和實踐性(表現為重探究,重應用;重過程,重參與;重方法,重體驗)。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1)注重因地制宜。
(2)關注學科視角。既要把綜合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別開來,又要把它同通常意義上的語文學科學習區別開來。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比,綜合性學習具有一定的附著性,它是語文課程中的組成部分,而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與通常意義的語文學科學習比較,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更強,它的學習目標具有綜合性,它採用活動的方式,運用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3)綜合性學習可採用以下步驟進行:首先是問題牽引,以問題引出與目標一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其次是過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合作精神的養成;最後是成果物化。通過成果激發興趣,增強成就感,引導深入探究。成果要體現語文學科特點,並促進評價方式的轉變。
語文教師強化課程資源意識,要努力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為學生積極、主動、自主的學習提供充分的素材;還要積極發動和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開發和利用有益的學習資源,使學生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為保證教學質量,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在新課程的實踐和建設中積極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求教師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教師要適應這些要求,僅僅是觀念新不行,還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熟練的學科技能,特別是要有學習的能力,否則教師就不能將新的理念、好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有機的融入到學科的教學之中。教師要做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者,要從課程、教材和教學的奴隸變為課程、教材和教學的主人,從被動的課程的執行者、教材的使用者變為主動的研究者,主動地去研究課程、研究學生、研究學法、研究教法。
教師要立足教學實際創造性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倡教師編寫教學案例,把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喜悅、困惑和問題記錄下來,並進行分析,以反省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不斷提高自己對新課程的適應能力和教學水平。
2. 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困惑與對策
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困惑與對策
摘要:乘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東風,初中 語文 教學體現了春筍拔節般的生機。在看似別開生面的課堂中,發言人更多了,課堂氣氛更活躍了,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 語文 課堂出現了一些令人尷尬的教學局面:既不像傳統教學中那樣扎實地講授基礎,又沒有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實質:課堂成了師生的表演秀,合作成了“權威者”的獨角戲,學生成了上帝,課件“一枝獨秀”。為此,我們應該讓文本解讀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教學評價的語言要豐富、形式要多樣,努力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本為主的關系。
關鍵詞:新課改; 語文 課堂教學;困惑;對策
語文 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改革的基本途徑,課改在收獲喜悅的同時也不乏一些遺憾。課堂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迷失了方向。
困惑之一:閱讀課中,究竟誰來主導探究?在 語文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對於剛剛脫離童稚的七年級學生來說,由於存在大量的知識缺陷,他們在實際的課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動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這樣的膚淺層次,而很難達到課文的深層意蘊,更不要去奢望他們提出來一些視角新穎的、有價值的問題了.每當這時, 語文 老師們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種兩難選擇:講,還是不講?若講,對一些正在思考且馬上就要接近勝利終點的愛動腦子的學生來說,似乎有一點強行剝奪他們思考權利和成功喜悅的嫌疑,顯然有悖於新課程改革精神.而對另一部分不愛動腦子的學生來說,正好滿足了他們的“不勞而獲”的懶惰心理,可謂害處多多;不講吧,眼睜睜的看著孩子們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園圍牆外亂撞而不得其入門要領,心中總是於心不忍,況且寶貴的時間也隨著孩子們的嘰嘰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學任務眼看無法完成,又不由得讓人心生焦慮.再說,就算是講,又該如何確定介入學生探究活動的深度與廣度?講深了,不僅學生難以聽懂,且屬越俎代皰之舉,似乎又走回了“滿堂灌”的老路;講淺了,對學生的理解又沒什麼實質的幫助.或許正是出於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同,在很多的“公開課”“示範課”中,主講老師們經常會選擇這樣兩種極端的處理方法:一種可以稱之為“保姆式探究教學法”,即由於唯恐學生找不到“標准答案”,在學生開始深入探究課文之前,教師就先明確地給出了討論的問題或范圍,以便讓學生們的討論時“有的放矢”,少走彎路,而且在討論中還時不時“欲說還休”地給學生們提示一下,直到最後圓滿地完成找到“標准答案”的任務.另一種呢,則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稱之為“放羊式探究教學法”,即教師在學生的整個探究活動中始終以旁觀者自居,任由學生有那裡艱難地摸索,甚至於連教師作一下點評和總結的權利也徹底下放了.困惑之二:古詩、文言文教學到底該不該逐句翻譯講解?為繼承和吸收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國的大中小學各階段的 語文 課程中都涉及到一定量的古詩詞和文言作品,由於年代的久遠及語言的變遷,加上初中生的語言知識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們對這類作品的理解相當困難.因此,義務教育 語文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給出“閱讀淺顯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的淺顯要求,並重點強調了朗誦和積累教學要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於教師對詩文的句意講解的不夠,造成學生對詩文中的語句理解不夠深入,很多隻是一知半解,致使他們在後面的教學環節如作品主題的探究,課文的理解背誦,名言佳句的靈活使用等方面都產生了很多的障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困惑之三:字詞積累、病句修改之類的 語文 基礎知識教學當如何進行?我在教學中發現,我所任課的七年級班級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遠未達到新課標中規定的“(5~6年級)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積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會寫”學段目標要求:有約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認不全也讀不準《漢語拼音字母表》中的聲母和韻母,亦不能熟練地使用字、詞典等工具書,寫起作文來更是病句連天,讓人哭笑不得.顯然,他們的 語文 基本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其中又以詞彙的積累嚴重不足表現的尤為突出.而且,由於這種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更多問題的連鎖產生,如學生的朗讀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現代文在給了相當長的時間預習後仍然讀得結結巴巴,動筆寫字就是“別字大全”,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多的不便.為改變這種狀況,我也曾希望從一些市、區兩級的公開課中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但令我失望的是從這些公開課中似乎也未看到諸如此類問題的處理方法.困惑之四:教材中設計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活動是否城市味太濃,而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農村中小學的實際?就目前我接觸到的七年級上下冊教材來看
其中設計的絕大部分活動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即動手搜集與活動主題有關的大量各種資料,如文字、圖片、影像光碟、錄音磁帶甚至於實物等,有的甚至還需要學生走上街頭做實地調查……就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說,這樣的要求無非是為了提高學生們利用現代各種傳媒有目的的採集實用信息,以提高他們實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並有意地調動其社會參與意識.然而這些專家學者們似乎忽略了這樣的一個簡單而又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實,即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而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農民!相應地,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廣大偏遠鄉村的農村孩子.試問,對於很多當地尚未接通寬頻網路,連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農村娃們來說,你讓他們到哪裡去上網查資料,又到哪裡去搞什麼社會用字情況調查呢?更不用說讓他們去搞什麼野外探險活動了,就算孩子們想去,可他們有那個時間和經濟實力嗎?可若是不搞這些上網查資料、做社會調查的准備活動,這項綜合性學習活動又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對於我們這類農村中學的 語文 教師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同樣感到頭痛的矛盾問題
1. 語文 課堂成了師生的表演秀。課堂活動體驗新課改要求用“以活動促學生發展”的指導思想來設計與組織活動,活動要真正具有教育價值並適合於學生,使活動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但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喧賓奪主、畫蛇添足。主要表現有:表演不適合中學生的身份。比如讓學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沒穿衣服的皇帝……體現在課堂中的不是思維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態,無益於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活動脫離 語文 本身。有些 語文 課堂中,教師片面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導致 語文 教學中出現的非 語文 化現象突出,有些老師熱衷於學生游戲、學生表演,硬生生的將一堂 語文 課上成了思品課、自然課、法律課等。
3. 初中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及措施
摘要:初中語文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對於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如何善於發現存在的問題,如何及時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反饋,如何有效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對於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問題 策略。
初中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也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初中語文對於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寫作等方面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無論在教學內容上和教學形式上,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任課教師及時的發現,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可以促進整個課堂教學向前發展。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在教學任務的設定上存在不明確等問題。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在教學任務的設定上,往往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比如,在進行閱讀課程教學時,其最終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一定的閱讀能力,使整個學生能夠對於相關閱讀材料有更好的認識,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水平是教學任務中最重要的目的。但是有些教師往往將教學任務做出改變,有的教師任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是一種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於課本中的知識,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按照語文基礎課本上的內容那樣講透徹,分析清楚,因此教師花大時間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盡管學生從語文閱讀課本材料中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是,自我閱讀能力的培養的教學任務沒有達到,閱讀課的實質還是教師進行實際的講解,使得學生沒有完全將自我閱讀的能力展示出來。
2. 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陳舊。
有些語文教師,特別是老教師由於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往往仍然延續著傳統教學策略。他們認為,這種教學策略仍然是十分有效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已經由傳統教學的機械教學方式方法改變成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和更加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老舊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將會無法真正的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教學效果欠佳,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夠。比如有的教師在進行詩詞相關內容的講解時,還是主要以對每個詞、句進行解釋,讓學生進行背誦等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理念也是讓學生能夠掌握詩詞的意思就行。這種教學理念不僅僅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更使學生在學習相關詩詞的時候感到被動。新形勢下,初中語文教師在面對詩詞相關內容的講解時,盡管要重視詞語、句子的意思,但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是極其重要的,而且也是教學過程中應該融入進去的。總之,相對老舊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素質教育成為了一紙空文,教學效果欠佳。
3. 在教學中教學手段相對粗放。
新課程改革下,粗放的教學理念無法滿足教學要求。新課程改革實施前,許多學科教學一直延續著粗放式的教學,現階段有些教師由於種種原因,仍然在教學過程中以粗放式的教學手段為主。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粗放式的教學手段主要為單調的將語文教學的重點以滿足各種測驗、考試為主。教學重點環節和教學的形式上都是以怎麼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為最終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教師盡管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階段內有所提高,但是斷章取義的教學無法將語文這門兼具內涵和文化藝術的課程的美感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無法真正的領略語文的魅力,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有所缺失。
4. 教師與學生交流不夠,課堂氣氛相對不融洽。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不善於與學生進行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只是忙於教學中的一些規定動作。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沒有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教師在教學中就會無法真正的了解到學生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一些學生仍然是帶著問題去繼續聽講,使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達不到最佳。除此之外,沒有充足的溝通和交流,整個課堂教學的氣氛就會顯得不融洽,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教學效果就顯得有一定存在一定的生澀,這種生澀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顯得不是那麼的自然,課堂教學氣氛也相對有些沉悶,不融洽。教師機械性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則是被動地進行回答,教學效果沒有達到最佳。
5. 教師不重視課堂教學反饋。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反饋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該善於重視教學反饋,能夠通過學生的測驗、與學生溝通談心,與家長溝通交流等形式,及時找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困惑,並得以解決。而有些教師不善於重視此過程,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仍然帶著問題去繼續學習,為什麼考試總是考不好,為什麼上課不注意聽講等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及時地解決。教學反饋的不明確,使得教師在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過程中存在障礙。
原文出處:於文香,鄭成娟. 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芻議[J]. 中國校外教育,2017,(10):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