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好一節語文課
評好一節語文課的方法:站在一定高度看問題
只談具體問題,對提高老師的認識水平不利,其所得到的只是細枝末節。只談理論、認識,教師會覺得不解渴,還是不知怎麼做。因此,既要談課的具體內容、方法,又要結合課提高認識。
如,從某一好的做法中提升其認識。對自己的某個做法知道好,說不出好在哪兒。就課談:你這種做法好在哪兒,體現了什麼新觀念。
評好一節語文課的方法:要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教師是否佩服你的評課,優點看的准,問題提的准,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行。
最後我想強調一點:聽評課是一種綜合能力。來自於聽評課的實踐。不可能聽別人說了怎樣聽、評語文課,自己就會聽、評語文課了。要靠大量的聽課、評課實踐,要靠自己思考、積累。近兩年語文教學改革的力度大、發展迅速。難以制定一個公認的、能普遍適用於所有語文課的明確的標准;即使有某些標准,也會因評價者的理解不同而不同。因此怎樣評價語文課,更多的依賴於個人的經驗。
評價一節語文課的注意事項
1、評課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客觀性原則。要抱著對講課教師高度負責的態度,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分析原因,共同研究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力求做到科學公正,恰如其分。
2、正確把握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標准。一方面要按照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和標准,客觀公正地評價講課老師的課堂教學情況,按標准嚴格要求。另一方面,更要從教師個人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教師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針對其不同的心理特徵採取相應的評價策略和評價方式。
3、評課要講究藝術。要善於將批評的語言轉化為建議或商榷,還要依據空間、環境或對象的變化而變通。領導在場或大會評課重在概括,原則評、重點評,多鼓勵、少批評。在教研組或對教者本人,要詳細評、具體評,優點說夠、缺點說透,既要誠心幫助,又要促進提高。甚至對不同個性特點的教師,評課方式也要有變化。對心高氣傲或謙虛平和的教師,不能用同一模式;對自信心較強的教師或自信心不強的教師,也要針對其不同的心理特徵講求策略。
Ⅱ 如何評語文課
評課是教師應具備的一項基本功。那麼如何進行評課呢?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新評課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評課」應找准課堂觀察重點。
准確、細致地觀察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把教師的行為與學生的活動聯系起來評價,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成效評價教師的教,以學論教。
文喆先生曾指出,能夠使學生有效學習的課才是好課。使大多數甚至是每個學生都能在相當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的課,是最好的課。是否認真研究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能力准備,是否研究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態度。
其次是看課堂教學任務解決得怎樣,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解決,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否合情合理。
Ⅲ 怎樣評價一節語文課
評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評課是學校教研活動中一種常見並且非常重要的形式。那麼,語文教師應該如何評課呢?
首先,要做好評課的准備工作。要想評好課,首先要了解聽課的內容,熟悉教材;要熟悉新課程理念、懂得語文課程標准;要掌握學科特點,了解一些常見的教學模式,熟知其中的優缺點。
其次,要認真聽課,做好記錄。
聽課的四要素:
看:師生的活動。
聽:教師的語言。
記:運用規范的符號和文字記錄,便於分析、統計。
想: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結構;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師板書;學生活動。
舉例:湖北荊州市教研室中學語文教研員、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餘映潮老師的例子。選自本人書寫的《深深的足跡》。
我同時用若干張表格紙和兩個本子作聽課記錄:表格紙專門用來進行數據記錄,如這節課的導入的時間、提問次數,朗讀的時長,學生能夠靜默思考的時間、用了多少次的影像資料等等。一個本子專門用來記錄教學進程,如導入的內容,每個教學步驟的教學內容,等等。另一個本子記錄我聽課的瞬間感受以及對課的評價和關於優化本課教學的思想火花。
我同時將兩種顏色的筆用於聽課記錄,黑筆用於記錄,紅筆用於評點。
每一節課,我都將手錶調到整點,以利於計算時間。
20節課中,這6種工具陪伴著我:筆記,勾畫,評點,計算,歸類,隨想,沒有一點兒懈怠,沒有一點兒疏忽;比所有的聽課老師都要忙碌,比所有的參賽選手都要緊張,比所有的大賽評委都要勞累。
當然,這是特級教師的聽課方式,我們要努力地學習。平時我們常見的聽課記錄方式是什麼樣的呢?通常我們聽課做記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實錄型,這種形式如同錄音機一樣,如實的記錄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仿效的用意多,這種記錄方式一般不可取。因為聽者記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種是選擇型,選擇某一側面或某些問題,而選擇記錄內容的依據是根據聽課者的需要,如主講人的優勢所在、課堂的特色、存在的問題等。我平時聽課只記錄一些教學結構(教學環節、步驟),這需要提煉和概括。重點的部分會實錄一些。覺得有問題或有亮點的地方,詳細地記錄一些。
下面,談談如何評課。
點評有以下幾種形式:
⒈先說優點或是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提出研討的問題。這種形式比較多見,良好的開端是點評成功的一半。
⒉先談需研討商榷的問題,再把優點加以點評。這種點評開門見山、有針對性,一定要注意指出問題的數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⒊在每一條「優點」中,再重新加以設計,提出改進方向,以求更好。
⒋評者只談體會,不直接談優點和不足,而是通過富有哲理的體會,給授課者留下思考、留下啟迪。或激勵贊揚、或蘊含希望。這種點評層次較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學理論功底,需因人而異。
以上談的是點評的形式,知道了點評形式還遠遠不夠。下面談如何分析課堂教學。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現在的教學目標體系是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組成的,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如何正確理解這三個目標之間的關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如何正確地評價課堂教學的關鍵了。
2. 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看課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2)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了解授課者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①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松後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鬆散,後面時間少,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後松現象(前面時間短,教學密度大,後面時間多,內容鬆散)。②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③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大少現象。④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差等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⑤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4.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什麼是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信息技術為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知識空間,它為各科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工具,學生學習的工具。可以說信息技術是人們用來獲取知識、傳授知識、運用知識的媒介。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歷史。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影、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5.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其次,言簡意賅,再次,條理性強,字跡正確、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能及時發現、糾正學生說話中的語病。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語文教師還要具備朗讀基本功。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方面可為學生示範。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說:「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主要是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喜歡。還要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思考過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還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課學生很忙,但思考度很差。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主要看教師是不是面向了全體學生,實行了因材施教。三是有效利用45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綜合分析還包括從教師教學個性上(風格,如特級教師)分析,從教學思想上分析等。如餘映潮的板塊式教學、王淞舟的詩意語文教學。對整節課的評析的具體操作,不一定一開始就從六個方面逐一分析評價,而要對所聽的課先理出個頭緒來。怎樣理:第一步,從整體入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課的教學過程是怎麼安排的,有幾個大的教學步驟。第二步,由整體到部分,逐步分析各個教學步驟,要分別理出上面的六個內容。第三步,從部分到整體,將各個教學步驟理出的內容匯總起來。然後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全課的角度逐個分析評價。
當然,我們在平時的聽課、評課活動中,根據我們教研活動的重點或目的,可以有選擇地確定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
評課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兩個「突出」:突出重點;突出特點。三個「為主」:要以肯定成績為主;要以幫助提高為主;要以鼓勵改革為主。五個不要:不要挖苦諷刺;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要以個人的傾向品評;不要居高臨下、趾高氣揚;不要信口開河。
Ⅳ 如何評價一節好的語文課
(一) 評教學目標與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實際。 ①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能力、思維品質、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②具體、明確: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四個層次。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目標有明確要求。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所確定的語文教學目標,能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重點、難點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關鍵,以簡馭繁。 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教材特點和關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敢於對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進行大膽的濃縮,不面面俱到,將知識歸納、分類整理。區分出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要用到的,有助於知識的理解,但以後還要作為重點內容學習的;哪些知識是相關的。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從而突出重點內容。 (二)評教學程序與主體意識 3.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的編排組合,以及內容的銜接過渡,安排詳略等,而教學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課堂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順序、過渡和時間過渡,時間分配,看課堂結構就是看結構安排嚴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環節時間安排合理。 4.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面向全體,是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確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的教學方法要照顧到面,體現差異,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基礎,智力的水平,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科學地認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可塑性。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隨意放棄對某個學生的培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傳授知識的量,訓練能力的度要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教學目標里確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不要片面追求傳授知識的量,而要在乎傳授知識的質。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使學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語文能力訓練要有個度,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去。要知道量太大,要求過高,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6.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進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善於獨立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敢於質疑問難,主動去探索知識規律,獲取知識。 7.教學民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管理課堂,進行教學。教師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豐系。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
Ⅳ 如何評價有效的一堂語文閱讀教學課
一、教學目標明確
二、教學思路清晰
三、教學設計合理
主要體現在四方面:(1)課的導入恰到好處,各個環節的過渡非常自然;(2)所選用的材料能表現這堂課的主題,做到形散神不散;(3)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論到實踐等;(4)整堂課的教學容量適當,節奏安排合理,時間把握得很好。
四、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教師能藉助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教學語言規范、流暢且富有感染力
規范、流暢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潤滑劑,也是教師掌握整個課堂的遙控器。教學語言規范、流暢,這是對一個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估計大多數教師也具備了這種基本功。但規范、流暢的教學語言不一定富有感染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呢?總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1.富有激情的語言;2.幽默風趣的語言;3.個性鮮明的語言;4.親切、自然的語言;5.充滿智慧的語言。
六、教學效果好
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不應該單看課堂上的熱鬧程度,還應熟悉教材和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目標。我覺得,一堂教學效果好的語文課,應具備下列四點:第一,學生學習主動,發言積極;第二,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課堂氣氛活躍;第三,教師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第四,反映好
Ⅵ 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一節語文課成功與否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價呢?依據《語文課程標准》,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抓好「三個點」,具有「四個度」。
教師把握這些評價要素,有助於聽課、評課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一、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謂工具性就是指語文作為表情達意工具的特性。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教學三個維度,其一就是「知識與能力」。
所以,語文課應扎扎實實地進行「雙基」(基礎知識:字、詞、句、段、篇;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書)訓練,引導學生切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基本技能。
1.識字教學應重視字理識字。
所謂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字原理。
識字教學應重視分析漢字的構字原理,針對每個漢字的構字特點,採用「分解一組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可以提高識字效果。
學生掌握了構字原理,在他們心中每個漢字就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幅畫或一個故事,就會少寫錯別字,並且舉一反三,形成自主識字能力。
2.閱讀教學應注重「感悟一積累一運用」。
閱讀教學應以讀為本,以讀代講。
所謂感悟就是通過閱讀來感受領悟文本內涵。
為此,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
品詞的方法有換詞比較、換位比較、添詞比較和省詞比較等;品句往往通過變換句型來進行;品讀採用多種朗讀方式品味文本內涵,以讀明理,以讀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所謂積累就是把有關語言材料熟讀成誦,牢記於心。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胸藏萬匯」,才能「勤寫筆下生花」。
語文是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
所謂運用就是用所學語文知識和語言材料,進行遣詞造句、構段謀篇和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
教師抓住重點詞語、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導學生進行用詞、造句、構段、仿寫的訓練;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採用表演課本劇的形式,進行雙向互動的對話。
閱讀寫景狀物的課文,讓學生擔任「導游員」、「解說員」,為「遊客…『觀眾」們解說,回答「遊客」「觀眾」們的詢問。
語文課堂教學突出語文工具性,應構建「語言文字—思想內容—語言文字」回環上升的教學模式,從語言文字人手,品詞、品句、品讀,領悟文本的思想內容,再回頭體會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還要注意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有機融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法,拓展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資源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突出主體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與方法」的設計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讓學生做到「五個參與」。
(1)全員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一個都不能少」。
(2)全程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有序、高效。
(3)主動參與: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言積極,配合默契。
(4)創造參與:學生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發言或練習中有創新因素。
(5)差異參與:兼顧優等生與後進生的能力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2.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和釋疑解難,引導學生種形式合作學習,如指定小組合作學習、自由結組合作學習、按興趣結組合作學習等。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可以採用以下方式:(1)補足式。
課文有些語句省略或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補足這些省略或空白的地方。
(2)多變式。
引導學生進行句式變換、語言重組等訓練。
(3)幻想式。
針對課文的具體情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幻想,展開創新思維。
(三)突出人文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突出工具性的過程中應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份值觀」等方面的人文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教育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恰似杜甫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思想教育「應該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熏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
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人文教育:
1.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
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具體的思想內容,應滲透人文教育。
2.教師在講讀中滲透人文教育。
教師在示範朗讀和講解文意中應充滿感情,像葉聖陶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3.在板書設計中滲透人文教育。
板書設計應具有形象性和藝術世性,反映課文的特點,突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易於接受人文教育。
二、語文教學抓好「三個點」
(一)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
語文姓「語」名「文」,語文課堂教學應返樸歸真,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二)抓好品讀訓練點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讀書至少佔本節課三分之一的時間。
要提倡品詞、品句、品讀和個性化閱讀,讀出自己的體驗。
可採用自由讀、齊讀、小組讀、挑戰讀、對比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抓住品讀訓練點,進行品讀訓練,感悟文本內涵。
(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創設有關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這也有助於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三、語文教學體現「四個度」
(一)溫度——基本性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語文課堂就是一條有待引發出來的生命之河。
這條生命之河應是「溫暖」的、「恆溫」的,而不是忽冷忽熱的。
這條「溫暖的河」需要教師用 *** 來開掘。
有人這樣評價竇老師的課:「竇老師把 *** 灌注到整個課堂,使課堂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涌澎湃,時而舒緩有致,我們彷彿和她以及孩子們一起登上她的 *** 之船,開始了 *** 之旅。」如教學《晏子使楚》一課,竇老師表揚學生朗讀字正腔圓,具有「精」「氣」「神」。
她指導學生齊讀課題,朗讀中心旬,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點燃學生的 *** ,不斷提升課堂的溫度。
(二)廣度——開放性
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擴展視野。
可以圍繞所講的課文,給學生推薦有關文章和書籍。
從一篇課文引發開去,延伸到生活,上升到人文精神。
根據課文主題相同和相近,進行教材重組。
竇桂梅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既「重視文本的規定性」,又補充教材,拓展內容,實現「三個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
她說:「語文是沒有圍場的。」教學《晏子使楚》一課,她補充了歷史學家、外交家對晏子的評價,又補充了《胯下受辱》和《狼和小羊》兩篇文章,把學生領到「水草豐茂的牧場」,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
(三)深度——發展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適度地點撥,逐步引導學生閱讀、體驗和交流,進入作者內心深處,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把握「工具性」,體會「人文性」,培養學生對母語文化的親切感、領悟力。
(四)高度——目的性
語文課的高度就是引導學生攀登教學的更高目標。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提高對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增長人生智慧。
對於《晏子使楚》一文,有些老師僅把它當成歷史故事來教,而竇桂梅老師在課文教學中滋養學生的情感、品格。
她以「規圓矩方」入課,讓晏子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豐滿,然後歸總到「人要有尊嚴地活」,延伸到「尊嚴來自由外到內的實力」,上升到「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都建立在由外到內的實力上」這樣的高度。
Ⅶ 如何評價語文課
一、指導思想
作為評課者,首先應明確中學語文課的最終目標。語文課通過教師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具有正確理解、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授課教師,必須樹立四個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
二、評價標准
(1)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指對課的分析要以課堂真實情況為基礎,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不帶任何偏見,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
(2)坦率誠懇。坦率誠懇就是對課的長處一定要充分肯定,看準了問題一定明確提出來,不能含糊。當然評課者也要考慮教師的心理承受力。
(3)兼顧整體。通常在分析課時經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注意了一節課的整體分析,而忽略對局部的分析;一是脫離整體孤立地對局部進行評價。因此,評課者應該樹立整體意識,把點和面,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
(4)激勵性。評課者科學的藝術的評課能激發教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積極性。
(5)差異性。被評的教師情況不同,對課堂的要求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不同。
(6)講究方法。要充分尊重講課者的勞動,褒貶要得當,要主次分明。
三、評價內容
(1)要看理念的更新,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本質區別就是理念的不同。所以衡量一節語文課的首要標準是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貫穿以學生為主的思想,應視學生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激發學生主動意識,並尊重學生獨特體驗,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以學論教」是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觀的核心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看目標的落實。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是否符合大綱要求,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發展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有量化要求,如應該掌握的字詞、語法知識等,有具體的要求,能力目標能結合本課文的特點提出明確要求,能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確定本課的思想情感目標;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語文教學大綱為指導,體現學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3)看過程的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認識、掌握知識的過程。《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質疑、合作、探究、解疑、交流的過程。所以,看教學過程首先要看教師是否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有效組織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理解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基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正確理解,主要包括對教學要求、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對詞、句的正確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確理解,對課文層次結構和寫作特點的正確理解。對教材的理解是
否正確,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
明確教學要求,把握重點、難點,這是正確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礎。教學要求要定準,重點、難點要找准,這是教師鑽研教材的基本功。對詞、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點詞和句,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主要觀點。
(5)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恰當地處理好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關鍵。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材的處理,主要始於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以及據此設計的基本教學思路。
(6)看氛圍的融洽。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總是把激活課堂、與學生平等對話和溝通放在首位。他們總是努力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力求與學生達成感情的交融,心靈的默契。他們總是鼓勵學生去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大膽探索、樂於交流與合作。教學中,當自己一呼不能百應時,他們會用自己的智慧或調侃、或煽情,適時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樂學、善學、學有成效。
(7)看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老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努力地去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我們老師們所希望的教學效果。難以想像,一個厭棄語文學習的學生能將語文學好!
(8)看信心的培養。看教師能否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否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是評價一節課的又一尺子。語文是我們的母語,一個人最先接觸的莫過自己的母語了。為什麼有「語文好學學不好」的怨聲呢?應該說語文不僅好學而且也很容易能學好。我們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曾想過要為學生創造獲取語文學習成功的機會嗎?我們學生的每次學習是否在語文學習成功的喜悅中,信心百倍地投入其中的呢?誰都想在希望中「活」下去。
(9)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藝術如何。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語言基本功。要求能夠流暢地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語言規范,用詞准確,語句通順,講課通俗易懂,並能及時發現、糾正學生說話中的語病;②朗讀基本功。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方面可為學生示範;③板書基本功。要求寫字正確、工整、熟練。④教態。要求教態自然、親切,感情飽滿,舉止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