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分析
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分析
摘 要: 新時代要求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課改進度不斷推進深入,在初中語文教學制度形式下,初中語文教學出現了一些問題與不足,這將嚴重阻礙新課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進度,同時也會影響到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傳統教學模式依然影響著初中語文教學,只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那麼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形式能夠在實踐中求得創新的方式,以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問題;優化策略
Abstract: The new era requires new curriculum of Basic Ecation Curriculum continue to promote further progress, in the form of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which would severely hamper the progr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but also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cation. Traditional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till affec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hen the form of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requirements can be obtained in practice in innovative ways to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tatus; problem; Optimization Strategy
引言
新課程對初中語文提出的創新教學課改內容是:提倡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接受學習,主要通過時間體驗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綜合學習,那麼就會對教師提出新的教學標准,在教學中要多樣化、個性化才能夠滿足新課程的要求。但是這種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矛盾,所以學生學習效果與課改進度兩個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與問題
(一)學生主體與個體之間的矛盾
學生是獨立個體,所以在知識的接受能力、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效果等一些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部分同學學習能力較強的話就能夠記住較多的語文知識,相比閱讀能力較強的同學,就會獲得更多的語句理解,但是也存在一些同學根本不能完整的理解教師傳授的學習內容。這種現象在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會表現得非常突出,所以會有很多同學在語文成績上出現較大的懸殊。初中語文教學的主導力量是教學任務制度的進度,所以課程安排是受到進度限制的,學生在這方面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只能一味的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無論是學習的方式還是內容都是將教師看作運作主體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被一味的灌輸應試教育的內容,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結合學生的差異性來看,教師傳授的知識有的同學已經掌握,重復學習就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同學因為進度問題無法跟上教學節奏,就會失去學習動力從而無法得到滿意的學習效果。
(二)學生學習環境建設不完善
傳統教學方式的主要結構是主講、板書、教材、文字等;信息技術的.主要結構是幻燈片、投影儀、計算機、視頻以及廣播等,其中使用覆蓋面最大的是計算機技術。但是每一種教學方式中都各自有長處和短處,因為語文知識點教育課程的章節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學形式的表現也不盡相同,那麼信息技術是不同被另外一個完全取代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機融合,以此來彌補教學方法與表現形式上的不同,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傳統課堂教學形式是依託在教師主講、表情、肢體動作以及文字聲音等基礎上,但是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小的,學生在這種單一的傳輸中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現代媒體技術中融合了超文本、超媒體技術,所以給學生呈現的知識是以影音、圖像、動態文字等形式的,這種方式的教學能夠使信息量加大,同時學生接受方面不會有太大壓力,能夠創造模擬的情景教學,對學生來說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我們都知道學習語文,良好的語文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國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的是應試教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於被動狀態。所以針對知識的教學還是缺少一定的知識應用能力的,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就缺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學過程中常會出現不同班級、不同教師、不同成績的現象,這說明學生語文學習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最大的原因就是環境因素的影響,班級是學生學習的整體,如果大環境中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培養環境,那麼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也會被渲染而積極主動學習。
二、初中語文教學優化策略
(一)注重學生個性化差異
學生整體中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所以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備課的過程中多下心思,考慮到學生整體中的個性差異,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往與情感接觸交流,盡量建立起學生與教師之間良好、信任、理解的關系,以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個體性、世界觀、表現欲以及身心狀況,進而對其學習能力有較清晰的了解,能夠因材施教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傳統的教學相比較來看,譯林版初中語文的教學是存在很多創新點的,其中引起代表性關注的就是關於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以及個性化差異。語文教學中所涵蓋的信息量、知識量是非常大的,其主要的教育作用就是掌握了廣博、及時的特徵,使知識內容容易被學生理解,更接近生活化,並且對於教育形式內容做出較大的整改,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內容教育形式,摒棄了砌牆式的傳統教育手段。在教材詞彙的對比方面,譯林版教學內容中涉及到詞彙掌握的要求有更加細致的劃分,在為學生擴大知識面的同時,在教材中有效的體現出了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這是一本點面契合度非常高的教材。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缺少學生本身的積極性,組織教學工作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引導學生為主,激發他們產生學生的興趣,從而能夠自主組織學習語文的活動,這樣就可以利用學生表現出的不同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在實踐體驗中獲得學習的樂趣並且收獲學習經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編排一些語文情景節目,然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組織活動表演,以輪流的方式為主,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教師針對表現較為突出的學生要給與一定的鼓勵,同時教師可以編排關於語文知識的小競賽,在活動中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也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終目的。
(三)創新學習氛圍環境
語文學習不能夠脫離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注重學習環境氛圍的培養,良好的班風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融入性,能夠形成較好的語文學習風氣。
三、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形式的優化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脫離傳統語文教學形式的捆綁與束縛,使多層面、全方位的集體合作學習方式得以實現,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掌握實踐的技巧,從而獲得知識的力量,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結合集體互動與協作,將傳統教育中枯燥乏味的狀況摘除在外,增強學生自主的學習的願望,獲得知識經驗的累積。
參考文獻:
[1]王孝禮、杜秀明,《當代教育科學》[J],教學刊.2012.8
[2]楊懷萍,《新課程學習》[J],學術著作.2012.6
[3]趙斌,《文科愛好者》[J],教學模式探究.2012.9
[4]錢動水,《教學月刊》[J],初中教學.2011.1
;⑵ 語文教研組討論的教學問題有哪些
時光荏苒,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滾滾浪潮,又一個緊張而充實的學期接近了尾聲。回顧本學期,我們區實驗驗學校4—6年級語文教研組在上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又取得了許多可圈可點的成績,為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好地做到查漏補缺,特把本學期的語文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規范管理,明確教學常規,提高教學質量
本學期,我們學校在前面合並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次新的合並。教師除了新分配的之外,其餘的老師都是各個學校合並而來的。雖然都屬於高新區,關於教學常規區里由統一的規定,但是每個學校在操作的過程中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側重點各有不同。為規范管理,在開學之初,我們語文教研組就經過多方商討,根據區里的規定和我們學校的實際,制定了高新區實驗學校教學常規,對老師們的備課、作業布置、課堂等方面進行了統一要求。在一系列的常規引導下,老師們很快地適應了新校的生活,教學質量得到了穩步提升。
二、加強教師培訓,大面積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水平
本學期,借著省研修和區研修的東風,我們加強了教師培訓力度,使老師們對語文教學的理論支撐有了更加詳實的認識,對課堂教學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對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有了全面的把握。具體培訓如下:
首先,進行了單元整體推進課型的培訓。
為提高課堂效率,在開學之初,我們語文教研組在上學期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對單元整體推進的六種課型進行了集體培訓,讓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多了一種教學選擇,使教學方法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其次,進行了「生本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培訓。
真正高效的課堂必定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本著這種理念,本學期我們對生本高效課堂進行了研究,在學校語文教研組研討的基礎上加入了年級組研討。在研討中加強了年級組課型的打磨,對表現突出的老師或年級進行全校推廣使全體語文老師都受到更加便捷的熏陶。採用這種培訓模式不禁做到了快捷,而且在教師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勢頭,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再次,針對省里的研修進行集中培訓,使老師們在明確操作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對語文教學理論,對語文教學課堂有更加深入地見解。
本學期,省里的語文研修從10月中旬一直持續到12月初,在這期間,我們語文教研組借著省里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及時地採用看視頻、聽課、磨課、集中研討等形式對老師展開集體培訓,在這種培訓中深化、拓展老師的教學思路。
然後,進行區研修培訓,讓老師們把教學水平的提高放在平時的積累。
省研究完畢之後,區里的研修又提上了日程,我們在對區研修的培訓操作過程中,引導老師重平常的積累,養成及時撰寫隨筆或感悟的習慣,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以期在這一次次的總結中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質的跨越!
最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訓。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補充,不僅能開闊學生的思路,而且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在全校的調研中,老師們都對這種學習方式充滿了肯定,但是部分老師對怎樣操作充滿了霧水,為了使這種好的學習方式有效地為教學服務,我們語文教研組針對學科特點,讓一部分做的比較好的班級進行了經驗推廣,同時學校還另派了部分骨幹老師到昌樂二中進行了學習,使真正想利用小組合作展開教學的老師做到了有的放矢。
⑶ 如何讓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一、合理分組,科學管理
小組的劃分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劃分小組並不是看上去的簡單隨意,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在小組的劃分上,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即小組之間保持水平相當,這樣在舉行競賽一類的活動時你追我趕,使比賽更加激烈,讓學生共同進步。同時,保證小組成員的百花齊放,無論是成績、興趣還是性格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有利於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其次,在小組的管理上,依然放權至學生,由學生選擇出具有組長、副組長、記錄員等職位,保證學生人人都有時可干,並且定期輪換職位,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最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把握上,教師要注意引導,既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又不能過分干涉,自行把握分寸,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
例如,新學期伊始,我便將學生分為六個小組,每組5人左右,並且實行了積分制:課堂上踴躍發言,為所在小組加分;作業完成不認真或不遵守紀律則扣分,以此類推。因為每個人都是所在小組的成員,所以都想為自己所在的集體增光添彩,即使有的時候存在一定的惰性,也不敢懈怠。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氛圍也十分活躍,都十分努力地為所在集體爭光。
二、培養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活躍思維,勇敢表達。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對於很多問題都沒有標准答案可言,只要學生亮明自己的觀點,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插上聯想與想像的翅膀,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其次,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後,要有條理地表述出來。我們中國人在很多人面前說話的機會並不多,而課堂莫過於最好的舞台。沒有競爭,沒有嘲笑,有的只是一些同齡的少男少女,由衷地傾聽你的見解與想法。起初,學生可能不太好意思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話,不妨引導他們從小組內部的發言開始,逐漸訓練,然後再到全班同學面前講話。這樣一來,小組之間齊頭並進,緩解了課堂教學無法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局限性。
學會傾聽,換位思考。初中生正處於13歲—16歲的青春期,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活躍,不願傾聽別人的見解。在講授《詠雪》這一課時,我布置學生分組討論你認為「撒鹽空中差可擬」和「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兩個比喻句哪個更好一些?針對這個問題,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理有據,但漸漸地,我發覺有的小組的氣氛似乎不太正常,兩名同學就這一問題爭執得面紅耳赤。面對這種情況,我引導他們先安靜下來,學會尊重,平心靜氣地傾聽對方的觀點和理由,傾聽完之後,似乎覺得也有幾分道理。藉此機會,我對學生進行了情商教育:你認為的是對的,但他的觀點也不一定是錯誤的。你可以不認同他,但你一定要尊重他。這節課後,學生在傾聽同學發言時十分安靜,即便是出現錯誤也等那位同學說完之後再進行糾正。
三、把握合作時間與問題難易
新課程改革標准提出了「以生為本」,即削弱教師的絕對主導地位,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契合了這一理念,但是在合作的過程當中,還需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小組合作的時間。即使是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但也一定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眾所周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氣氛往往較為熱烈,教師把握不好,極易影響課堂秩序。因此,在課堂的開端、中間還是尾聲部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還要因人而異;第二,合作問題難易的把握。布置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問題,一定要是那種大多數學生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樣才具有研究和探討的價值。學生們在一起交換意見,集思廣益,往往能夠收獲更多,遠比閉門造車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講授《春》這篇經典課文時,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帶領學生進行逐段賞析,而是以「春花圖」為例進行賞析,再引導學生模仿借鑒教師的賞析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圖自主地進行賞析,再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共享,也避免了教師「一言堂」情況的出現,逐步培養學生的賞析與分析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依靠的是日積月累,小組合作學習並不是停留在表面,流於形式,而是要從真正意義上得到貫徹與落實,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堂、享受學習語文的過程,不再把學習語文當做是一項任務去完成,在在語文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