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 突破教學難點?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
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的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的,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全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的,並把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幹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巧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發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接洽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例如,當原來確定的難點絕大多數學生並不感到難以理解時,教師就不必再在這個問題上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再如,當學生提出教師事先未估量到的疑難問題,教師要精確看待,不要帶有應付性的態度去應付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在教學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 突破教學難點? 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
在長期歷史教學實踐中,我以為「導」、「聯」是突破教學重難點最有效的方法。
善於引導。善導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問題症結和難點實質,用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語言多角度地啟發學生,使之發生多方聯想而有所感悟。疑難、重點問題的多樣性,決議了引導手腕的多樣性。一方面,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引導既可以導之以趣、導之以思、導之以情,也可以導之以理、導之以法。另一方面,由於教學內容的多重性,教學難點的多樣性,思維方式的多向性,決議了教師引導方法需要多變。所以,教師須多備幾手「導」的技巧,以便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講故事法、觀看影視法、類比法等。
Ⅱ 怎樣把握小學語文的重難點
重難點,顧名思義,重點就是重要的地方,難點就是難以解決的地方。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怎樣把握小學語文的重難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怎樣把握小學語文的重難點
一、採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巧用信息技術,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必須認真解讀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
教師通過解讀教材,對照《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就能夠知道每一課講的是什麼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突破重難點,就要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教師應針對不同的知識點、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選擇最恰當、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把多媒體引進課堂,靈活使用信息技術
在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把信息技術引進課堂,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機整合,可以使常規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過去教師口若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在信息技術面前立刻相形見絀。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能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
小學生年齡小,見識有限,生活經歷少, 經驗 不足,對課文中描寫的內容往往不能理解。特別是一些生活在城市裡的學生,對許多事物認識不足,頭腦中根本沒有形成相關的體驗。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變抽象的文字為直觀形象的圖片或動畫,深入淺出,變重難點為妙趣點,就能夠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認識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二年級下冊《葡萄溝》一課,其中有一段是介紹葡萄乾是怎樣製成的。我們身處南方的低年級學生,沒有去過新疆旅遊,由於地域的差異,對遙遠的新疆感覺陌生,對於文中提到的製造葡萄乾的「陰房」的樣子、結構,還有如何利用流動的熱空氣製造葡萄乾的 方法 一無所知,單靠幾句文字的描述學生根本不能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是本課的難點。我在教學此段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多張不同角度的陰房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其結構特點,並通過動畫演示熱空氣的流動過程,使抽象難懂的文字變得形象,化難為易,讓學生一目瞭然,並能准確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
二、聯系生活體驗,加深理解感悟,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新的知識是建構於原有認知結構上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啟發引導學生尋找、再現與教學內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對性的生活實際情景,聯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遷移或對比中豐富、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
例如,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寫的是巴迪在七歲時作了一首詩,母親評價「我」寫的詩精彩極了,而父親評價「我」寫的詩糟糕透了,就是這兩種聲音、兩種不同方式的愛一直鼓舞著巴迪前進。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一下,平常父母親對自己的愛表現在哪些方面,然後再讓學生想一想文中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巴迪長大後,如何看待父母的愛;學生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對他的愛等。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自身經歷的生活體驗出發,理解文中父親嚴肅的批評與母親欣賞的贊譽都源於對孩子的愛,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如果沒有父親的警告與母親的鼓勵,巴迪可能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同時也讓學生真正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種.種關愛,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以及對生活的情感體驗。
三、加強學練結合,強化語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 渠道 的訓練途徑,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抓住訓練點,讓學生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讀」與「練」是強化語用、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制勝法寶。
語文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中的「讀」既包括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包括學生在課內的默讀、朗讀、精讀、略讀、品讀等讀書方式的培養,以及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閱讀學習。「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堂上教師要有練的意識,並能精心設計練習內容,對聽、說、讀、寫的練習要合理安排,注意讀寫結合,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特別是動口、動手的練習,使知識得到有效鞏固與遷移,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學會融會貫通。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魚游到了紙上》時,整節課教師設計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開課之初讀課題,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的感情;接著讓學生根據導學要求,默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 文章 的主要內容;在學習課文過程中,還反復朗讀重要文段,品讀關鍵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整節課書聲琅琅。「練」的設計可算得上是本課的亮點,最為巧妙的是藉助課文的插圖,運用本課習得的對人物描寫的方法,進行遷移練筆,讀寫結合,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能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本課學習的重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心裡」與「魚游到了紙上」的關系,在學生學習了課文後,教師在小結環節中設計了填寫關聯詞的練習:( )魚游到了心裡,( )魚游到了紙上。
學生分別運用因果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的關聯詞,把兩個 句子 連接起來。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了,就能輕而易舉地突破本課的重難點。這樣的設計這是匠心獨運,可謂點睛之筆。在作業設計中,教師緊扣本課的主題與特點,借用「魚游到紙上」之精妙,讓學生選擇一個人物或事物,仔細觀察,細致描寫,把人或物寫鮮活。「讀」「練」結合,充分體現了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課堂上提供了大量的語文實踐機會,讓學生從中體會、把握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規律,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能力,真正落實「知識與能力」這一維度的目標。
四、注重循循善導,有效遷移,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對於一些新的或者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學生可能一下子不容易弄懂,就需要教師點撥引導,因此「導」是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教學中的「導」是指在課堂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教師注重學法的指導,給學生搭建「腳手架」,通過巧妙的點撥引導,讓學生自主去建構知識,獲取知識,體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真正實現「授之以漁」,真正落實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魚游到了紙上》時,教師精心設計了自學提綱,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抓住文章主線,理解課文內容;在自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動筆劃出重點詞句、寫旁批等方式進行學習;還根據學生的反饋,靈活利用生成的資源相機點撥;結合學習課文內容,了解抓住人物特點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通過系列巧妙的點撥引導,讓學生自主去建構知識,獲取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生動精煉的語言引導學生從「魚為什麼能游到紙上」「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到「我們有什麼方法能讓魚游到紙上」的探究,這樣循循善誘,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從而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在贊嘆、佩服聾啞青年之餘,深切體會到只有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由此可見,「導」在此課教學中尤為突出,從導讀、導思到導學、導練,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處處滲透 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在自學中自悟。
2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難點如何把握
1、深入學習課程標准,把握教材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不少教師認為沒必要學習課標,覺得理論性較強,讀起來費勁,覺得自己只要"吃透"教材就行,殊不知教材就是根據課程標准編寫的,不認真研讀課標怎能"吃透"教材?《基礎 教育 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2、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找准最近發展區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所以要想講好一堂課必須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去講,也就是說這節課的重點得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教學中的難點不易制定的過高,也不宜過低,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是最合適的。所以在設計一課的重難點時,我們不但要了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還要找准學生在這一學習階段的最近發展區。
3、認真分析教材,確定重難點
在讀通、疏理的基礎上,應當對教材做一些分析,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抓住全冊教材的重難點,每組教材的重難點,每篇教材的重難點,抓住了重難點,備上課時,力就會在刀刃上。
宏觀分析,把握全冊教材的重難點。明確了全冊的重難點,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單元備課,課時備課就確定了目標。
整體分析,領悟每組教材的意圖。分析每組教材的重難點,是達到這個訓練目的的工序環節。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告訴我們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美好的,讓學生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是這一組的重難點。該組安排了《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氣》這四篇課文讓學生理解和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觸摸春天》這篇課文中,感受盲童安靜對生命的熱愛是本課的重難點,要想解決這個重難點,我們就要抓住"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這一重點句來理解,讓學生理解"竟然""神奇的靈性"的含義並發表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很自然地,學生就理解了安靜對生命的那種熱愛。可見分析好每組教材的重難點,對教學每篇課文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我們就不必去大費周章地讀課文,分析每一段的意思了。
細致分析,抓准每一篇教材的特點。細致分析一篇教材,就要具體了解它的編排目的,文章特點,分析的正確,課才備的有特色。例如《橋》一課是一篇小說,小說的情節跌宕起伏,我們應該抓住課文的環境描寫、人物描寫讓學生感受老村長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分析好了重難點,備課就簡潔明了。
4、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也提到: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才能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制定一課的重難點時要體現層次性,讓每個學生通過學習都有所收獲。
例如在設計《畫家和牧童》這一課的重難點時,我充分考慮到了班內孩子的差異性,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目標。對於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我設計的重難點是"能默寫本課生字;學習小牧童敢於發表自己看法的好品質,並能寫幾句贊揚他的話";對學習能力處於中等水平的學生我設計的重難點是"正確書寫本課生字;理解第5自然段中小牧童說的話,明白大畫家戴嵩到底是哪裡畫錯了。"而對那些學習有些吃力的學生,我將"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感嘆句和問句"作為他們的重難點。這樣不同水平的學生在這堂課上都得到了發展,老師也不會對那些後進生大動肝火了。可見我們在制定重難點時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這樣才會在課堂上游刃有餘。
3小學語文如何把握教學重難點
一、 抓住文本語言,從細節上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蘇教版的教材文本語言優美,用詞精準。有許多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學生能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了這些關鍵詞,那麼,要理解文本自然而然也就不成問題了。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課文《掌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掌聲前後小英的內心變化」 這一難點,筆者是這樣做的:
【環節一】
圍繞 「憂郁」,體會獲得掌聲前小英的內心世界。
師:你能 說說 「憂郁」是什麼意思?
生:「憂郁」是不開心的意思。
師:課文中小英的哪些表現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憂郁的女孩?
(學生自由輕輕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
生:「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一聲不響,我感覺她很不開心。
生:「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我從她的慢吞吞的動作,紅了的眼圈,感覺她很憂郁。
【環節二】
圍繞「甚至」,品讀獲得掌聲後小英的內心世界
在這一環節教學中重點抓住「甚至」一詞展開教學,突出小英前後變化之大,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小英的活潑開朗的一面。
筆者在以上兩個教學環節中,主要通過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後的聲音,真切地感受小英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了從細節上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二、藉助插圖、多媒體,通過多感官體驗領悟課文的難點
蘇教版新課標教材中很多關於童話寓言和自然景觀的閱讀文章,面對這類課文,要讓那些低年級的小朋友來領會其中所要講述的知識與奧秘是較困難的。蘇教版課文配有相關內容的插圖,色彩鮮艷,富有情趣。多媒體更是一種高度視覺化的信息傳遞工具,它圖像逼真,具有動畫功能,還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能以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的優點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從而解決課文中的難點。
如《雲房子》一課,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雲房子的圖片及相應文字,讓學生看著圖片說說自己喜歡哪一座雲房子,為什麼喜歡。學生有了自己的感觀,興趣倍增,這樣教師就可以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感知及想像潛能。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喜歡「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著」的雲房子,是因為自己喜歡吃大冬瓜;有的喜歡「像很高的大樓房」的雲房子,因為它很高很高;還有的喜歡「一點點小的,小得只可以住進一隻小麻雀」的雲房子……老師讓學生直觀看圖將各種雲房子的特點讀出來,讀出自己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讀好句子,用心靈感悟課文,體會了花兒的美麗,冬瓜的傻樣,樓房的高大……學生如跟隨著鳥兒來到了明凈的天空,感受到了各種雲兒的美、大自然的美。藉助多媒體,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朗讀的表達效果也得以提升,課文的教學難點也就不難了。
三、巧用 故事 ,在創設情境中化解教學難點
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對於整個小學教學來說,尤為重要。它是基礎,是開端,也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必備工具。但是對於剛入學的 兒童 來說要學習這么系統的拼音,並熟練掌握,成為一大難題。整個拼音教學結束後老師們往往會發現學生掌握的並不靈活,此後還要花很大的力氣去鞏固復習,工具性太強,人文性不足,機械煩瑣而沒有味道。對於聲韻母相拼,筆者經常對學生說成是「聲母和韻母交朋友」,把知識點融入到故事情節中,這樣學習就富有生活情趣多了。
例如在教學《j q x》第二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安排:在完成了第一課時「認讀聲母jqx」之後,重點探究j、q、x與ü相拼的規律,這是教學難點。教者開門見山給學生講故事:「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想聽嗎?秋天來了,三兄弟j q x要到公園遊玩。韻母ü聽說了,哭著鬧著也要跟著去。你們看看,這個ü的眼淚都出來了。jqx看見了,說:』想和我們一起去也行,不過得把你的眼淚擦乾凈。』'好的,好的!』ü高興地說完,就擦乾眼淚和jqx拉起了手。」
在聽完故事的基礎上拼讀音節,讓他們想想老師的板書寫得錯沒錯。jqx與ü相拼時省寫ü上兩點的規則這一難點輕松地被突破,已深深地印入了學生的腦海之中。為了鞏固難點,教者繼續講故事:「韻母u聽說jqx要去快活林,也鬧著要去。jqx說:「不行呀!你看,小ü擦掉了眼淚和你長的一模一樣,要是我們帶你去,就分不清你們倆了。你還是讓別的聲母帶你去吧!」「好吧!」u又去找別的聲母了。所以呀,jqx是不能和u在一起拼的。這樣jqx與ü相拼的規律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掌握得更加扎實了。
一個小小的故事,蘊涵了拼讀的規律,讓學生輕松掌握了這個教學上的難點。畢竟,孩子還是喜歡童話的語言、童趣的故事和童真的世界。
四、移情體驗,在角色扮演中突破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對於學生而言,有時光憑借文本語言,還讀不透文章的情感意境。這時,教師就有必要教給學生運用「移情體驗」的閱讀方法,掌握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理解到位。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特殊的葬禮》第二課時時,可以這樣設計安排來讓學生體會遊客的心情:
【環節一】
感受昔日「雄偉壯觀」的瀑布
師:來到「咆哮而下」的大瀑布面前,你的耳邊彷彿能聽到什麼?
生:我似乎聽到了虎嘯獅吼、震耳欲聾的聲音。
師:讀著「滔滔不絕」這個詞,你的眼前好像又看到了什麼畫面?
生:我好像看到瀑布綿延不絕,一停不停地往下傾瀉。
生:這畫面就如一句詩所形容的那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環節二】
學習如今「奄奄一息」的瀑布
在學生進行充分閱讀以及教師朗讀指導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一位慕瀑布「壯觀」之名而來的遊客,見到此情此景,心裡是什麼滋味?學生們有的感到失望,有的感到悲哀,有的學生還表達了對人類的憤怒。
在以上兩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遊客,想遊客所想,入情入境,讓學生在讀、說中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遊客的心思也就成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在不知不覺中成功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展開想像,在 思維訓練 中突破教學難點
蘇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一部分是童話體裁,童言童語,學生喜聞樂見,這是訓練學生 想像力 的最佳文本。展開想像理解文本,有助於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建立,有利於師生對教學難點的把握。
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會走路的樹》第二課時,交流「從這以後,這棵樹天天來陪小鳥。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為了讓學生體會馴鹿和小鳥之間的友誼,教者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想像說話:你能想像一下他們去了哪些地方呢?看到了什麼有趣的東西?:(指導學生想像說話)在篇末故事結束的時候,教者還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想像編故事:
大自然是多麼和諧美好,小鳥與馴鹿的友誼多麼純朴深厚,它們之間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小鳥到小馴鹿家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小朋友想一想,編一編。這樣,學生面前的文本就會越讀越厚,他們的感受也會越來越深。在想像中構建情感,形成價值觀,同時也在無形中把握住了課文的難點所在,運用此法,效果甚佳。
4如何把握小學 語文教材 的重難點
1、把課堂還給學生,加強師生溝通互動。
《師說》有雲:「古人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們做學問一定要有老師,老師就是傳授知識、解釋疑難問題的人,由此可見,老師在教學中應該發揮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學習;而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應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問題、有見解就要及時向老師提出,老師要耐心地講解直到學生明白為止。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到學生最能接受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課堂上多鼓勵學生跟教師進行互動,激發學生學習 語文知識 的興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發展打下基礎。
2、創新 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呆板的教學方式,創新和豐富教學方法。就學習生字詞而言,他是一項比較枯燥的教學過程,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局限於黑板和課本,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課本知識用投影儀的方式呈現到學生眼前;還可以通過一些趣味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和體會相關知識,真正地愛上語文。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這些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3、知識融入生活,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學習。
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語文,也來源於生活。看書、識字、閱讀、寫作以及語言交流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小學學生由於自身理解能力有限,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知識理解不到位,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把課本知識巧妙地融入生活,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用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事物進行舉例,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Ⅲ 如何抓語文課的教學重難點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要求每個學期每個老師至少要上一節公開課,同級同科的老師都要參與聽課評課。
在聽課過程中,經常發現有的老師的課每個環節好像都是重點,都要講得很清楚很詳細才行。到頭來,要麼時間把握不夠,要麼平淡如水,不知道整節課的重點難點是什麼。
其實,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抓住一節課中的重難點,比如從教參里找,教參是教學參考書,裡面有教材分析,有教學目標,有教學重難點,還有教學建議,而且寫的很詳細。還可以通過課文後面的習題來判斷重難點,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課文後面的習題,課後習題往往都不會多,就三到四題,這三四題裡面的內容就是本課的重難點。
有的老師上課從不重視語文書中每一課後面的練習題,其實,這些練習題就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如果這些練習題都掌握了,那麼,整節課的重點也就掌握了,難點也突破了。
Ⅳ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
既要「結合」,
就必須吃透點和面的內在聯系。雖是「點」,即往往
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所在,
要善於運用這一規律去理清全文
的來龍去脈。既要「帶」,就必須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有詳有略地把
有關聯「次點」帶出來,
既借「次點」輔助重點,
又在說明重點之中
適當地附帶解決一些關系較直接的次點。要抓准重點,除了要捨得
「割愛」外,還必須「抓之有據」,抓重點的依據有三:一是依據語
文課程標准關於不同年級的教學任務的規定,
確立各年級的「主攻方
向」;
二是根據不同年級各板塊教材的特點,
確定各單元備課的教學
重點;
三是老師在備課中要結合本班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的實際,
最
後確立每一課完成教學重點的方法和深度。
一句話,
就是要做到既有
全局考慮的長計劃,
又要有落實到每一課的具體安排。
各課的重點既
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互相聯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教師在備課中必
須抓准重點句段,
凸現重點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如長春版小學語
文三年級上冊《讀海》這首現代詩歌,前三個小節在結構上是完全相
同的,教學時,教師沒有必要面面俱到,細致地分析每一小節,你只
要抓住其中一小節重點進行質疑討論教學,
並作強化性點撥,
其他的
兩小節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進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術發揮優勢,突破重難點
課堂教學要順利的達成知識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
和
「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
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板書解析、講練結
合等。然而,當信息技術與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會使常規的課堂
教學如魚得水,過去老師口諾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掛圖的
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
利用信息技術,
可以直觀的演示內容,
在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
例如我們在
講解《回聲》這篇課文時,教學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要通過本節課的
學習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但是,對於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
這個概念是相當的抽象,
無論你用多麼細致的語言來描述,
學生往往
都會一頭霧水。如果我們把這個過程用
FLASH
課件演示出來,你不
需要做任何的說明,學生自然會理解。所以,我們要善於使用現代化
教育技術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它大大的
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抓住語言的訓練點,突破重點、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增強口語表
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而素養的提高、
能力的增強,
關鍵在一個
「用」
字。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
關鍵。
我們應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
從
學生
「學」
的實際出發,
抓住訓練點,
讓其自由進入運用的廣闊天地,
找到自身語文能力的不足之處,
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
獲得增強
語感能力、
養成積累習慣、
促進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轉化的
「原動力」
,
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教師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認真研究教學大綱,深鑽
教材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把握教材內容,弄清重點、難點,深刻
Ⅳ 小學語文教學重難點如何確立
首先是課文所屬的體裁的特點。例如散文、議論文、小說、詩歌、文言文、說明文等文體本身就具備獨有的特色,扣住文章文體的特點,是進入教學並決定其傾側面的第一步。其次,每一類文體中的各篇文章,又自有其特點。 所以,我們在把握文章時既要關注它的類的特點,又要關注文章自身的獨特性。
其次,特定的寫作環境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另一個重點。特定的寫作環境常常決定作品特定的表現方式和用語。也蘊含了作者最深刻的感情。在這類課文中,寫作環境和背景就成了理解課文內容的契機,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第三、關注教學目的。同一篇課文,教學目的不同,教學的重難點就不同。有的可能側重於語文知識,有的可能側重於思維訓練,有的可能側重於寫作模仿,有的可能側重於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有的還可能側重於對學生的某些、習慣和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語文教學有多種屬性:工具性,思想性,知識性,社會性,實踐性等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些屬性會有機地融合地在一起,但多數情況下,都有所側重。我們在確定教學重難點時,也要參考教學目的。
第四、關注學生的特點及已有經驗。教學沒有不看對象的。同樣,確定教學的重難點也要看對象。學生特點不同,教學的重難點也應不同。
最後,還要根據各自的教學實際 。每一個班級都是獨特的個體。就是因為有了這種種不同,教學過程中對於課文重難點的確定也就不同了。
Ⅵ 如何樹立語文教學重難點
到的幾點關於怎樣突破語文教學中重難點的策略在這里淺談幾點:
1 一課一難點,重難點能否突破,即在於重難點的確立
一堂課重難點明確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會應運而生,圍繞重難點在教學環節中設計好突破的策略,才會讓學生學得懂,弄得明白。文言文中的字詞積累、課文內容的把握、有感情地熟讀課文並背誦、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等,並能細心品味寫景妙句、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積累文言知識就是文言文的重難點。這個難點確立好了,那麼在教學時方向就很明確。
2 注意教學中重點、難點的充分性與延展性
充分性是對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作必要的充分適度的展開與延伸,但絕不僅僅是對教材內容的簡單的同義反復,教學中既要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又要學生發揮主動性,並把兩者結合起來。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是指教學的方向、內容、方法和組織都要由教師來設計和決定;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自學,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要向學生直接傳授知識,施行言傳身教;學生主動積極性的發揮也要依靠教師引導,教師要對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做出全面的調控。學生作為認識和發展的主體,要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不是消極被動地學習;對所學的知識要真正理解和善於運用,而不是生吞活剝、呆讀死記。
沒有教師的主導作用或沒有學生的主動性,教學就不會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中關於重點「積累豐富的文言詞彙」中,我僅僅點出了「或」「利」等,對於「稍稍」「賓客」「文理」等詞語沒有做到充分的解釋和強調,致使學生在文言積累上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 課堂深刻性:即一課一得
課堂深刻性是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精心備課,用心上課,扮演好課堂的主導角色,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自主、合作、探究,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的課堂豈能不深刻?
然而,語文課堂是否深刻,不能簡單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學任務,解決了多少問題或是學生的活躍度、參與面來衡量。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學科那樣,用單位時間內知識點掌握的多和少來判斷教學效果。語文偏於感性,更注重讀和悟。可以說,語文課堂深刻性就是能調動學生感性思維的課堂,就是能激起學生情感共鳴的課堂。
因此,語文課堂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間!教師應多方式、多途徑,創設多種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不能對每一篇課文平均用力,也不能每篇文章面面俱到地進行引導和分析。應有選擇、有側重點地進行教學。應充分挖掘每篇文章的新穎和獨特之處,攻其一點,以點帶面。把本屬於學生的時間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和感悟! 教學實效就是體現在對教學過程中所涉列的重點與難點知識的解決和突破上,一節課應該讓學生有一得,且有深刻的一得即可,否則100%的課堂內容只能吸收20%,那麼不如讓學生深刻地得到20%的內容就是很好了。課堂教學的容量過大,一則讓學生無妨全部的吸收消化,二則老師突破重難點也就不徹底,不深刻,最終也會導致課堂虛而不實,向45分鍾要質量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空口號,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就很難得到真正的落實。 4 注意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性
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結構越是帶有規律性,就越有利於語文能力的發展;經過學生主觀努力和思維積
極加工而獲得的語文知識越多,就越有利於語文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十分重視講讀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使學生掌握重點訓練項目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性,不僅僅局限於某個教學環節,從各個方面突破重難點,教材內容即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系統。重點問題是這一系統的主體部分,就要處理好教材的整體性,系統性和突出重點的關系,在本文教學的第一課時就確立了,即重難點就是「積累詞彙,認識文言知識」,那麼文章的知識性就比較的全面,字詞之中就有文言知識的積累,但是我的授課之中,如「或」的釋義,古義:有的;今義:或者。其他的知識簡單的涉列,面對如此龐大的文言常識,明顯的突破重點的力量不足。
5 注意「雙邊性」「辯證性」
想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時效性,授課中,教師要注意突破重難點的策略,學生的學習也要注意突出重難點,師生要密切配合,這事關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教師不能只講而不顧及學生的吸收,教師應該即突出重難點,又兼顧一般學生的課堂效果。切忌「一點論」「均衡論」。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求異上,閱讀的重點放在質疑上,記憶的重點放在方法上,練習的重點放在運用上,所以本課的重難點就在求異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狀態是至關重要的。而我也在授課時只關注了點而忽略了與教學「面」的結合,所以有些學生是否吸收了本節課的知識就不得而知了,「堂堂清」根本就達不到老師在教學前的預設要求。
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的突破策略,是課堂教學中設計教學環節的關鍵,也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駕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的能力體現,能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好突破的策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總結和積累,即能達到教學的實效性,又能充分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嘗試著運用新的理念進行教學,就會逐步摸索出一些教學中的新的經驗,將這些新的教學經驗逐漸生化在課堂教學中,就一定能在教學實踐中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標准所提倡的做法與要求。
Ⅶ 小學語文怎麼確定重難點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的特點,從學生的願望和教 材的實際出發,抓准重點,精講多練,重點的句段應該重點分析,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 率。
一、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對教材深入鑽研,精通教材,抓住文章的重點、難點,才 能講得精。
隨著教材的改革,課文的質量將會越來越高。好的範文不僅在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 深度廣度,而且在藝術上也有獨具匠心的布局謀篇和圓熟高明的語言技巧。要抓准重 點,除了要捨得「割愛」外,還必須「抓之有據」,抓重點的依據有三:一是依據語文 教學大綱關於不同年級的教學任務的規定,確立各年級的「主攻方向」;二是根據不同 年級各單元教材的特點,確定各單元備課的教學重點;三是老師在備課中要結合本班學 生的語文知識基礎的實際,最後確立每一課完成教學重點的方法和深度。教師在備課中 必須抓准重點句段,凸現重點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司馬光》的四、五段,第四 自然段寫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水缸里,其他小朋友驚慌失措,第五自然段司馬光沉 著、堅決、不慌,舉起石頭砸缸救人的機智、勇敢,形成鮮明對比。教師抓住了重點段 落進行質疑討論教學,並作強化性點撥,學生只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不難了。 二、要把握好深層句段,還必須正確處理好重點與面的關系和重點與難點的關系。 首先是重點與面的關系。一篇課文,從字、詞、句、段到篇章結構、語言技巧,以 至思想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些環節,相輔相成地構成一篇課文的「面」。如果對 這個「面」和教學重點的關系處理不妥,就會「點」、「面」皆失。至於字、詞、句、 段的知識,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則更應抓與重點緊密關聯的字、詞、句、段的分析 和練習去腳踏實地解決重點。當然,以點帶面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也不是什麼都 「帶」。為了突出和保證重點,對「面」上一些重點關系極小的東西,甚至可以隻字不 提。例如,我在講授《黃山奇石》這一課時,以景物描寫為教學的重點,圍繞這個重點 著重講了從不同角度寫景和從動態、靜態寫景的手法。但我不是架空分析,而是抓住與 重點有關的主要詞、句、段來講,如:描寫「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 路」、「金雞叫天都」等這些石頭,不但寫出了石頭的「奇」,還生動地配以神話、童 話的語言色彩,讓學生感悟了大自然的神韻,讓人看了為之感嘆。同時,在課堂教學 中,還通過扼要的提示和簡潔有條理的板書,帶出課文的層次結構和中心思想等內容。
這樣,不但使學生借「重點」的分析基本理解了全文,還掌握了其他一些「次點」的知 識,而且通過這個「帶」的過程,使「重點」的知識掌握得更具體、更扎實。
其次是重點與難點的關系。課文的深層句段,常常就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但也有 例外的情況。碰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我認為:教學重點,既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 求、教材的中心、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出來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難 點,則主要表現在有關內容的深度大,即學生掌握較困難上面,它未必很重要。所以, 兩者不一致,應以教學重點為主要矛盾來抓。在我們所教過的課文中都常會出現過這種 情況,例如《種魚》,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不必太多關注是否有小貓種過魚這件事 情,只要學生明白「魚」不同於植物。植物是要種在地里,魚是要養在水裡的動物,不 能種在地里的。我在最後教學時,通過討論: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的小魚呢?使學 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與實踐聯系起來,使學生的認識能力更向前一步發 展。這樣,既可以解決學生學習的困惑,又保證了重點內容的講和練的時間。
總之,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為學生營造寬松、良好的 教學氛圍。並且創造條件能夠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促使學生多讀、多看、多想、多寫,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Ⅷ 如何找准語文教學的重難點
輔導年輕教師寫教案,說課試講課,他們問的最多就是怎麼才能抓住文章的難點和重點。那麼怎樣在語文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呢?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總結、摸索。我認為。一、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抓准教材的重難點。 小學語文教學,要使學生不僅長知識,還要長智慧,培養學生肯於思考問題,善於思考問題。做為一位語文教師,要明確這一目的,把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學生智力上,著眼於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識途。我感到,要把語文之路探清認明,唯一的辦法就是深鑽教材,抓住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備課時既能根據知識的特點,又能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精心設計,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就為教學時突破重點和難點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二、講細講透難點,發揮優勢突破重點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然而,當信息技術與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老師口諾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比如,語文第一冊識字教學中有很多字理的演變過程,如果單純地用書中插圖讓學生感受這種些字的變化過程,形式單一,孩子們的直觀感性也不強,印象自然不會深刻,在「子」,「雲「等生字的學習中利用信息技術,形象直觀地演示這些字的演化過程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三、學練結合訓練點,突破重點、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特別是識字教學是重點的一年級,學生剛則接觸小篇幅的文章,對於字詞的積累是重點,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好詞,積累語句,在學習《梅花魂》一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想一想,文中出現了幾個場面?這梅花魂指的什麼? 外祖父為什麼那麼喜愛梅花? 學生在學習中有了方向,就會帶著問題思考, 尋找答案,感悟課文。我們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抓住訓練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整合,提高課堂容量,加快教學節奏,刪繁就簡,將節約出的寶貴時間還給學生,將語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到學生的手上,讓其自由進入運用的廣闊天地,找到自身語文能力的不足之處,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獲得增強語感能力、養成積累習慣、促進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轉化的「原動力」,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教師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認真研究教學 方法,深鑽教材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把握教材內容,弄清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教材意圖,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方可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和最佳途徑。
Ⅸ 如何把握小學語文各階段教學重難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強化教學研究,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來提高教學成效.針對以往應試教育模式的種種弊端,尤其是過於強調知識點灌輸和被動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師要認真開展思考,對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切實提高教學素質化水平,體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1)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把握好教學設計環節.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准其中的重難點,並將教學要求和學生的認知實際、學習基礎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創造性運用和「二次修正」,同時要潛心研究學生的學習慾望、能力基礎,採取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設計環節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將有利因素和存在不足充分考慮進去.教學設計中,要能夠准確把握住教材的重點,將其有效分解落實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尤其是要在引導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的思考題裡面體現出來.同時,要把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學生思維特點結合起來,體現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採取以學生為主、教師啟發引導促進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設計,為教學成效的提高與學生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2)指導科學預習方法,把握好學習准備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