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一年級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初始階段,但大多數小學教師都不重視語文的閱讀教學。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小學 一年級語文 閱讀教學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篇一:《小學一年級閱讀教學分析及策略》
摘 要: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閱讀教學不論在任何一個學段都是一個重點,但由於部分教師認識不足,從而帶來指導上的盲目性及閱讀環境創設的無計劃性,加上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意義同樣認識不足,從而放鬆了對課外書籍的閱讀。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 閱讀 分析 策略
一年級是閱讀教學的最初始階段,但大多數教師往往把拼音、識字作為教學的重點,在組織課程時,很少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思想上不重視,從而忽視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由於學校設施、教學大綱等各種條件的限制,使得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開展舉步維艱。加上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意義同樣認識不足,孩子在家空閑時間多用來看電視、玩游戲,從而放鬆了對課外書籍的閱讀。本文結合自己的一點教學 經驗 ,企圖嘗試對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談一點自己的淺見。
一、培養閱讀興趣
1.以教師的“身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一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處在童真幼稚階段,認知能力差,最易產生的是模仿性,老師愛什麼,學生也會愛什麼,家長愛什麼,孩子也愛什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首先對讀課外書要有較大的興趣,給學生以表率的作用,產生強大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自己首先要喜歡讀書,可以把自己讀過的適合孩子看的書推薦給孩子,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看的書放在辦公室里,讓學生知道原來老師也要不斷讀許多新的書。
2. 故事 製造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小學生愛聽故事,特別是一些童話、寓言等更是百聽不厭。因此,可以利用讀物本身的特點,如果從講故事入手,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體驗到閱讀的快樂,閱讀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生剛進入小學時,他們的識字量比較少,根據這個實際,我經常給孩子們講故事,有時我會在故事講到精彩處戛然而止,然後告訴學生故事的結局就在哪一本書上,這樣,孩子們就會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課外閱讀中去尋找結果。這就是“懸念激發興趣”法,這種 方法 可以說非常有效。只要我講過的故事書都會成為班上的“搶手貨”,孩子們都會爭著親眼目睹一遍我講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兒歌集》都成為孩子們的讀物。
二、 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國著名的語文 教育 家葉聖陶先生認為:“閱讀教學首先要抓住習慣的培養”。首先,從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做起,如每次讀書之前,強調讀書的姿勢,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以及最基本的讀課文的要求就是把課文讀正確。一種良好的閱讀姿勢和閱讀習慣的養成並非易事,需要時刻糾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閱讀習慣,這個過程必須貫穿整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教師要做到“反復教,教反復。”
三、多方位指導方法,多樣性的評價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與自己的生活體驗鏈接以後,便會產生屬於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講,一年級學生由於語言積累有限,有時無法用語言來表述自己對課文的體會和感受。所以,“讀”就成了低年級學生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語音、語調、語速來反映他們的內心體驗。
1.教師要示範引導,以情帶讀。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語文教學的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麗的境界。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課堂。”教師的范讀是朗讀教學的最好的資源。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初步學習階段,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向師性。教師精彩的范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讀的行列中來。當學生想讀好,而又讀不出“味”的時候,教師可適時點撥,或示範朗讀。教師的即興范讀,不僅有生動、形象、富有啟發性的有聲語言,還有目光、姿態、表情、動作等無聲的體態語言,這些體態語言,在一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謂“無聲勝有聲”。教師在范讀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帶著學生一同朗讀課文,走進文本。
2.抓關鍵詞句,感悟品讀。在朗讀時,如果能夠抓住關鍵的詞句,對課文的品讀感悟會有很大的幫助。
3.創設情境,引發共鳴,讓學生想讀、愛讀。教師要通過文本中的關鍵詞句、圖片、表演、多媒體等手段,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如學習《棉花姑娘》一課指導朗讀對話時,老師戴上頭飾扮演燕子,全班同學做棉花姑娘,引導學生理解燕子想幫卻幫不上忙時,教師可很為難地說:“聽了你們這樣請求,我特別想幫你們。可是我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幫不了你們的忙。誰來教教我,我該怎麼回答棉花姑娘?”學生聽老師這么一說,有的擺手,有的搖頭,有的嘆氣地教起老師來:“對不起,我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你還是請別人幫忙吧!”學生讀得非常投入,特別入情。剩下的兩個並列段不用老師引導,學生就能讀得津津有味。學生進入情境後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完全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了。
4.轉換角色,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讀。表演朗讀是一年級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種閱讀形式,因為低年級的課文故事情節鮮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讀的形式來表現課文內容,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及相關語言的表達、記憶;通過演讀,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能很好地突出課文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小壁虎借尾巴》這篇有趣的故事,通過小魚、燕子、老牛的對話,再加上老師適當地引導和指揮,班上的朗讀氣氛非常熱烈,也知道了各個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總之,“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尤其對於一年級的語文教學,由不會讀到會讀,由初讀到熟讀和感情朗讀,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在語文課堂中占據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讀,在讀中學習字詞,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明白道理,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點滴談》
【摘要】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仍是新課標要求下較為重要的任務,多年教學經驗歸納還應從聽、說、讀、寫、思五個基礎方面著手,善於觀察,積極引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也會讓老師感受到教書的樂趣。
【關鍵詞】語文閱讀 學生 樂趣
1 聽
對於語文閱讀教學,人們常常將集中點放在學生的說和讀上。而忽視了聽。然而聽作為一項重要的 學習方法 和能力,應該是我們注重培養的重點部分。例如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在此之前沒有系統的訓練和嚴格要求,仍然保持幼兒園的隨意習慣,上課要隨便吃東西、玩玩具等,意識不到“認真聽課”的重要性,因此,剛入學的他們,需要接受“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黑板”等兒歌式的教育,這便是“聽教育”的開始。
為了讓學生保證在聽我說話,對學生的要求是:老師說話時一定要抬起頭用眼睛看著老師,老師說話還要用眼神和同學們交流,並通過請同學起來復述老師講的內容來激勵他們認真聽課,這樣也就無形中培養了他們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
另外,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聽也是一種很好的識字方法,雖然拼音在開學一個月之內就學完了,後面的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帶有拼音,但能熟練拼讀的孩子畢竟少,所以,很多時候課文還是離不開老師一字一句地教。因為一年級孩子卻往往是先背會簡短的課文,再對號入座認准每個字的讀音,為避免孩子聽錯音,所以不能一味齊讀,應採用小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盡量聽到每一位孩子的聲音。
2 說
首先,關於說的訓練,除了前面在聽的內容中學著老師的樣子說一說,學著同學說的說一說,還要學著書上的話說一說。其實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童言無忌、口無遮攔,想到什麼說什麼,所以孩子們很感興趣,都搶著說,當老師的看到這種積級場面當然也高興,而且有時孩子們的答案能讓老師徹底放鬆。如我在教學《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時,文中有好多類似“青青的”、“白白的”、“寬寬的”的詞語,這是讓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機會,於是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說幾個類似這樣的詞語,有的學生很聰明,由“大大的”想到了“小小的”,接下來就集體發懵了,我及時引導:天空——?學生馬上答“藍藍的”,“蘋果——?”“——紅紅的!”學生的興趣來了,我想讓學生的思維再開闊些,我繼續引導“天上的星星——”,本來我想讓孩子們“閃閃的”一詞,沒想到全班同學居然異口同聲,興奮地來了一個詞:“眨眨的!”天,還能這樣說,我一時無語,可孩子們還一臉期待地等著我的誇獎,真有趣!
當然了,我們還要時刻提醒孩子說完整話,主要做法是如果孩子不會說,請其他同學幫著說,然後再自己說。積累語言我認為不是那幾個語言豐富的孩子說出來就過去了,更重要的是讓說不上來的孩子記住這個詞,多數做法是有了好詞語,讓大家都跟著說一遍。
3 讀
朗讀是低年級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因此一年級的閱讀教學重點是在課文朗讀教學上。由於識字不多,學生讀文時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有的學生拖腔拖調。輕者在詞與詞之間拖音,如“小小的——船兒——”,重者字與字之間也拖音,沒有詞的感覺,如“小——小——的——船——兒——”。如果不是教師的刻意引導,後者比較多。這類學生讀詞也一樣拖音,一個詞非得拆成一個一個字來讀,如“語——文——”。
有的讀書停頓不當。有的學生每個詞都停頓,有的學生則一字一頓,遇到翻頁,停頓的時間就是最長的,一句與一句之間,一段與一段之間,正確的停頓就更難;有的學生音量不對。學生有的輕如蚊子叫,誰也聽不清,有的大聲喊叫,像在吆喝什麼似的,還有一些學生不會正確出聲,從喉嚨底下擠出聲音來,這不但讓人聽起來不舒服,而且會傷害自己的聲帶。
另外,有些孩子在齊讀課文時看似讀得很好,聲音洪亮,口型正確,感情充沛,一旦個別讀,反而讀得結結巴巴。一開始,我還以為是緊張的緣故,後來發現是因為孩子的 記憶力 好,一篇課文在齊讀、范讀、領讀過程中已經會背了,他齊讀時根本沒看書,而是跟著大家的朗讀在“背”,也就是說他沒有自己真正跟文字接觸,他自己讀就糊塗了:好些字不認識,一個一個去拼拼音。就讀不好了。
鑒於以上的問題,我逐漸在朗讀教學中改進方法,針對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
3.1 注重朗讀層次性,每次朗讀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今天我的讀書著重訓練消除拖讀,明天我著重訓練停頓,或者這一節課我要學生重點讀哪幾句話,哪幾個自然段,要有所側重。老師要每一次讀書要有不同的要求,每一個階段的朗讀也應該有重點要求。
3.2 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如集體讀、個人讀、分組讀、領讀、對讀、分角色讀。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感受讀課文就是生活中的說話。
3.3 朗讀的時間要得到充分的保證。並要重視范讀的作用,遇到長 句子 或學生不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充分發揮示範作用。
4 寫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寫”的重點我想談談“寫字”。一年級的孩子,對於寫字來說,雖說在幼兒園時也有寫過,但那隻是嘗試,並沒有規范地學習,所以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在剛開始書寫時不僅要告訴孩子如何執筆,還要一筆一畫地教孩子們寫,而且這時的教只靠老師的范寫和學生的書空,有時是不夠的,因為有的孩子根本不會落筆,這就需要老師手把手地去教。其實,這只是一道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也許一次就足夠了。
所以,指導孩子寫字不要急於先讓孩子寫好,而是先教會孩子正確的執筆方法,會寫基本的筆畫。在指導孩子寫字時,要求要嚴,指導要細。要求學生,橫要寫平,豎要寫直,大小要適中,筆順要正確,寫慢一些不著急,鼓勵學生先慢些寫努力把字寫好,爭取一次寫好,不要頻繁使用橡皮擦,然後再要求既快又好。
4.1 勾畫生字的方法。把要求學會的生字和要求認識的生字,按生字在課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生字在課文中第一次出現時)、用不同的記號標示出來。同時也需要老師的細心和耐心指導。
4.2 標示自然段的方法。在每個自然段空兩格的位置標示自然段。
4.3 朗讀的基本方法,如詞兒連讀、遇到標點符號要停頓、不要唱讀等。
關於語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並保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課堂上設計有效並且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活動內容感興趣。老師可以用語言鼓勵學生,還可以適當地運用物質獎勵學生。要讓被表揚的學生受到鼓舞,要讓其他的學生充滿嚮往,不斷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培植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也要關注語文的工具性,關注課文的知識點,從每篇 文章 提取可以訓練的知識點,讓學生學習的知識結構在閱讀中不斷扎實。
5 思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樣是語文課的重要任務,雖然課標一直都在強調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重讀好,輕讀懂,但同時又提醒老師們對教材的解讀不要低幼化。即使是輕讀懂,也要對文章有理解的底限,在學生讀悟的過程中就有思維能力的培養,當然這個過程和前面的讀好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如果學生喜歡上語文課,語言積累豐富了,也會思考了,也會表達了,學語文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篇三:《試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實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發展,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得到快速的發展, 教學方法 不斷創新。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合作交流探究理念的引導下,如何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實現教學的時效性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國學者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學實效性這一領域取得較大成果,但在情境創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一領域的研究較少。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多年,試分析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性。
一、深入分析教材,准確把握課堂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倡合理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而小學語文閱讀最基本的教學資源就是教材。分析教材、領悟作者思想並把握教學目標是情境創設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小學各個年級 語文教材 中閱讀材料的特點、課文內容重點,在此基礎上創設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和社會情境。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並選取符合小學語文閱讀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做到胸有成竹。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對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系,讓學生想說、願意說、樂意說。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置身於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情境創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脫離生活實際的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經歷,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至教材作為寶貴的教學資源。例如以“漢字”為閱讀主題的綜合單元,筆者讓學生課前搜集我國古代漢字 文化 ,將漢字文化融入至實際生活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 想像力 。
2.角色體驗,創設情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材料中,我們不難發現可以將材料作為話劇文章,在閱讀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進行表演,使教學情境真切地重新在學生面前,深刻體會閱讀文章中的情感,藉助角色效應,縮短與文章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閱讀領悟,最終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合理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形象,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不僅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盤古開天闢地》,由於學生難以走進文字描述的 童話故事 情境中,筆者試創設出山林大火、洪水噴涌、猛獸出沒等動畫情境,將文字閱讀表象化,藉助形象、真實的畫面渲染情境,使學生扎實地理解文章的語言和情感。
4.藉助語言創設情境
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能夠將學生帶入到文章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在頭腦中浮現出閱讀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師在語言表達上要生動形象。筆者在教學中常運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將學生引入閱讀內容中,或對閱讀文章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三、創設對話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要創設多樣的對話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的熱情。首先,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向學生提供具體的條件引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其次,通過創設游戲、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解決閱讀問題。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筆者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創設出學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戲情境,結合情境品讀文章。
四、及時、適時創設情境,確保閱讀課堂良好實施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課堂現場資源,引發學生開展對話的契機。在學生閱讀遇到困難時,教師對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根據具體問題創設情境,引發閱讀話題;在學生感情體驗較淺時,注重學生獨特的感悟,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在學生對文章理解偏差時,及時創設情境,實現對話溝通。閱讀教學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力和想像力,因此教師要巧妙的選擇閱讀話題情境,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表達的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表達,利用不同的話題情境推動教學的順利開展;多開展小組探討,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研讀和理解。
五、利用閱讀情境創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更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體會。學生想要學好語文不僅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更要有豐富的情感,比如寫 作文 ,我們想要寫好一篇作文就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對於情感豐富的學生,會覺得寫作文時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也能寫出來很優美的語言。但是對於情感欠缺的學生來說一看到作文就會無從下筆,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對於情感欠缺的學生老師更應該對其進行學習情境教育,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度,培養學生豐富的人文感情。老師之間運用多媒體技術也能互相借鑒和學習。老師在備案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優秀老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有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現代語文教學「活」的迫切性、可行性的重要不言而喻,語文教學實施需從「樂」、「 情」、「美」、「智」四個方面入手,發揮師生的教學互動性,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推著教師跑,真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開發智力,其樂融融。
關鍵詞:樂 情 美 智 教學機智
一、「活」字教學的時代意義
首先從時代目標要求看:「活」字教學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語文,誠如《語文教學大綱》所說:「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是學習各門學科必須掌握的基礎工具」。因而,語文教師「活」字教學對於「兩個文明」建設和「四化」大業早日實現的意義自不待言。
其次從教改科研成果看:「活」字教學又具有可行性。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早就告誡同行「一定要把學生教活」,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也撰文《關鍵在於一個「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麼,在各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所以我認為「活」堪稱語文教學法之精髓。
最後從語文教學現狀看:「活」字教學更具有緊迫性。至今有的教師仍信奉「重壓之下出成績,汗水時間換分數」,急功近利,搞短期行為;有的教師為了大顯身手,講風過濃,越俎代庖;有的教師死抱著「練為主線」不放,練功過烈,師生疲於奔命,捉襟見肘;有的教師由「滿堂灌」走向另一極端「滿堂問」,擺花架子,僅學得「活」之皮毛……如何把師生從呆板的教學程式和練習、考試、分數等枷鎖中解脫出來?如何使師生花費時間、投入精力都較少,而又能取得最佳教育教學效果?這便成了當前語文教改研討的「難點」和「熱點」 。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途徑可能有多條,方法也可能有多種,但可以肯定地說,語文教師」活」字教學乃不失為使語文教學走出「低谷」的「治本」之舉,勢在必行。
二、「活」字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原理
1.「樂」是活的教學前提
樂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引導人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樂也是潛在的學習動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學習熱情;樂又是一位學習的良師,使人加快獲得知識的進程。《論語•雍也篇》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原理告訴人們,興趣導致歡快,學起來能得到內在的滿足。研究結果也表明,學習情緒輕松、愉快、高漲,學起來、教起來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那麼如何做到樂呢?一是目標激勵,化苦為樂。語文教師要從培養又紅又專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遠大的人生目標,喚起他們學好語文的原動力,以苦為樂,化苦為樂。二是講究實效,學有所樂。教師應設法使學生不斷體驗到學有所得的快感,教師既要胸中有書,更要目中有人,務實求真,使學生學有所樂。三是示範表率,寓教於樂。語文教師要善於挖掘和運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發揮示範表率作用,如:要求學生背誦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經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開發智力,其樂融融。
2.「情」是活的教學關鍵
我國著名教育家馬丁倫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社會心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流與傳遞,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認同基礎上進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培養的對象不同於工廠里生產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活生生會思維有感情的人,因而,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要想把課教活,「感情豐富」是必不可少的。「情」是一種巨大的教育潛能,從某種角度說,語文課堂便是情感場,不少教材情文並茂,如果配上教者情緒飽滿、面帶微笑,「未成曲調先有情」,再加上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輕松愉快,必能產生某種微妙的情感效應。作為語文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了解他們的生活,思想,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甘苦;少做「嚴父慈母」,多做兄長學友,使學生可親近、可信賴、可仿效,沒有心理距離,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推著教師跑。這樣教師就能得心應手,最佳發揮;學生則如坐春風,其情濃濃。
3.「美」是活的教學完善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猶如一曲優美和諧的動人樂章,給人以完美的藝術享受。對教者 而言,教態大方自然瀟灑,板書簡明美觀巧妙,語言純潔幽默詼諧,韻味無窮是美;對學生而言,閱讀可感受美、領略美,論辯可賞析美、想像美,練習作文可體驗美、創造美,要努力使雙邊活動配合默契,引人入勝,主旋律扣人心弦,曲終余興未盡。讓學生在語文課堂這個既狹小又廣闊的美的王國里自由馳騁,充分施展自己 的聰明才智,去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塑造美的人生,真可謂妙不可言,美不勝收。
4.「智」是活的教學保證
「活」字教學就得使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統天下,而應把學生推上主人公的寶座。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導演」,而不是「主角」,而且還得根據「主體」發揮情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這就對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具有較好的教學機智,非凡的應變能力。首先要熟悉大綱,對目標要求爛熟於心;其次要鑽研教材,對知識點胸有成竹;且要了解學生,對施教對象了如指掌;再就是要講究教藝,設法佔「制高點」,找「誘發點」,抓「發散點」。或精心啟發,悉心觀察,或耐心等待。具體講:一是引導,主要是激發「情感場」;二是指導,主要是指導學習方法;三是啟導,主要是啟開思路;四是疏導,主要是疏導難點。看上去如行雲流水,實際上匠心獨運。
三、「活」字教學實施的探究
1.「多功能」合作法
課堂45分鍾是語文教學的主戰場,也是學生獲得知識、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高效率的課應是耳聽、眼看、口讀、手寫、腦想,「全頻道」式接受、「多功能」協調、「立體」式滲透。語文教師在授課程序設計方面要兼顧教材思路、教法思路和學法思路。充分考慮「聽、說、讀、寫」的最優化組合,及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相機穿插。盡可能使學生大腦皮層處於積極的興奮狀態,保證全神貫注而又輕松愉快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真正在主戰場上打好提高學習效率的攻堅戰。
2. 「現場辦公」作文法
作文課堪稱「眾學所歸」,作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體現,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學生常常為作文犯難,教師每每為批改發愁,真可謂談「文」色變。每周一作固然重要,但一周後 (甚至更長時間)的講評卻已時過境遷,激情冷卻,效果欠佳。所謂「現場辦公」是指當堂出題、當堂指導、當堂訓練、當堂批改、當堂講評的口頭作文訓練方法。其好處是:容量大,一般一次可訓練幾道題;周期短,體現了「短、平、快」的節奏特色;興致濃,人人參與,氣氛熱烈,引進競爭機制;費力少,教學雙方一般都可當堂清,不留後遺症。方法上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剛開始選題難度可低些,盡可能使學生感興趣,有得說,並幫助他們消除顧慮,激發說的慾望,強調重在參與。亦可採用「示範下水」說、啟發鼓勵說、樹典型模仿說、因材施教指導說、集思廣益幫助說等辦法,並相機傳授說話技藝,逐步養成「出口成章」的說話習慣和能力。「入門」後可開展說話競賽,如即興說、論辯、演講、求異說等,還可以把說和寫結合起來,先擬提綱,再揚長去短,取長補短修改成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踐證明此法效果頗佳。
3. 問題情境創設法
書是靠學生自己去讀懂的,教會學生讀書可受用一輩子,語文課本充其量只是個例子而已。葉聖陶說過:「教師之為教……貴能令三反,觸處自引申。」以啟發式教學為例,不少教師仍止步於「我問你答,我啟你發」的淺層次上,結果學生的主動性、求異性都受到傷害。古人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引而不發,躍如也」。教師們不妨大膽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留足夠時間讓學生先想、多想。教師給學生引路架橋,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過橋。方法上,可讓學生互問互答,取長補短,或改由學生問老師,共同切磋。教師以參與者身份融入到學生中,這樣做的好處是教師便於撥動學生心弦,點燃好奇之火;掃除障礙,解開症結,指點柳暗花明處;矯治思維「盲點」,撥正思維歧途,師生都進入「積極思維的王國」,教學相長。
4.社會課堂滲透法
語文教師應千方百計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注意運用「遷移」規律,變封閉式開放式,使小課堂與家庭、學校、社會大課堂互相滲透。擴大信息量,創造機會,增加實踐,從深度、廣度和效度上鞏固知識技能,彌補小課堂之不足。方法上,可搞些諸如「一日一名言接力」、「語文早餐大家說」等活動及組織「周末讀書俱樂部」、「文學社」、「書畫社」、「新聞社」、「文娛社」等團體,使人人都有「風光」的時候,個個都有理想的去處。甚至可以走向社會「觀光記游」,「采風調查」,「做小記者」,「當業余編輯、節目主持人」等等。總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語文學習,在活動中發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力求自己達到變教為學、會教會學、樂教樂學、活教活學的理想境界。
3. 簡述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怎樣寫畢業論文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思路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從本質上說,閱讀是一種行為習慣,是學生通過長期積累形成的意識。教師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拓展閱讀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學生的意識,讓學生從被動的閱讀,轉變為主動積極的閱讀,才能引導學生更主動地進行拓展閱讀。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要挑選能夠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讀物。例如,在閱讀《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積累,同時要突出故事的趣味性,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交流,使學生對故事內容產生足夠興趣,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
二、組織學生探討
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與討論。通過有效的交流,學生會分享彼此的收獲,會加深自己的認知。同時,在交流與互動中,學生在拓展閱讀中獲得的興趣將更大。例如,在《草船借箭》的閱讀後,教師組織學生拓展閱讀《三國演義》中的其他故事。此時,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進行交流。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見解提出個人的觀點,對三國中的人物進行分析,對故事情節進行推敲。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愉快的交流與討論中對《三國演義》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能分享彼此的喜悅,使學生對拓展閱讀產生更大的興趣。總的來說,開展拓展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應該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研究進行總結和交流,提出更有針對性的見解,推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4. 淺談四年級語文的閱讀與寫作論文
淺談四年級語文的閱讀與寫作論文
摘 要:閱讀與寫作是培養學生良好文化素養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什幺是觀察:人觀察主要用到眼、耳、心、口、手、腳、鼻等;會分辨各種感官作用,如眼睛是視覺器官,看到的外貌樣子、行動、神態、景物、數目形態等是人的反應,而手、口、鼻等其他器官作用各不相同。通過自己的觀察落實到筆尖上,自然細致而生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寫作
閱讀是學生學習優秀作品,感受自然社會的重要途徑,寫作是情感的表達,如何將二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習作言之無物,表達不具體,是四年級學生習作常見的通病。該採取什幺樣的策略,幫助學生解決習作言之無物的難題呢?就教師的實際教學而言,從語文教科書提供的範文中,指導學生學習觀察和表達,不失為一種務實有效的方法,這也應成為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
一、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在語文學習中,教師要時常讓學生感受課本中描述的場景,讓他們產生真實感,在心中留下情感,對於寫作也有幫助。「溝通課堂內外,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是新課標修訂版明確提出的要求,這其中就蘊含著課內外的學習鏈接,語文實踐就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形式。而「學生喜歡」這個原則,則是先進教學理念與應考教學相得益彰的復合體。《父親的菜園》從題目一眼得知:文中就寫一塊菜園。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們可能只知道每天的餐桌上都離不開蔬菜,蔬菜跟菜園之間很可能沒有建立一種情景關聯。但是在農村就有這種優勢,家家有菜園,觀察更便利。學生把自己從實踐活動中得到的見聞娓娓道來,很快樂地介紹了自己心中那塊「菜地」所在的地方、形狀、菜品以及長勢等等信息,教師也順勢展示介紹者上傳的菜地圖片。因此,由這個鏈接進入到題眼「父親的菜園」也就水到渠成了。享受成功是學生喜歡的強心劑。看似一個簡單的實踐,學生卻在其中感受到一份辛勞就有一份成功,不知不覺中,他們的手、腦、心都得到鍛煉,他們也會越來越喜歡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想像力的培養
沒有想像力的`作文是死的,小學生想像力是豐富的,我們應該大力挖掘。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從古詩詞中學習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古詩詞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簡短有力,古文崇尚用簡短的文字表達很多的內容,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越是簡單越是難以理解,但這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好的作文,離不開想像的加工,沒有想像力就不可能有創造。有想像力的文章才有立體感,人物形象才豐滿。如寫人,如果僅寫他的外貌而不從他的語言、心理、行為等方面加以刻畫,就只知這個人的高矮、胖瘦、男女、老少,至於這個人有什幺樣的性格、有什幺樣的品質就不得而知了。為了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我常常借古詩詞的意境體會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如讓學生根據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來寫一段話或畫一幅畫,使學生盡情想像,時間一長,學生定會形成這方面的能力。
三、在觀察中積蓄能量
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是語文教學要重視的一個方面,對於細節的把握是優秀的寫作不可缺少的。觀察能力是學生寫好作文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本人在培養學生的 觀察力時,往往藉助於一些具體的實物,讓學生真切可感。觀察時,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運用多種感官,透過事物的表面,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認知事物。如要求學生任寫一種動物,事先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六、星期天仔細觀察,然後到校再寫。又如寫景,可帶學生先到大自然中去領略、感受後再寫,學生就不至於沒有可寫的東西,效果也就不一樣了。教師要給學生充分觀察的時間和到野外實踐體驗的機會,使學生大膽走出教室去體味田野的芳香,領略大山的雄奇、秀美,聆聽小溪的活潑歡快……
四、深入理解課文
教師要利用好課文教學,每一篇課文都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學生們學習的模仿的榜樣。要讓學生們深入理解課文,由此產生觸動,對於他們的寫作業很有幫助。「想到的」是指人物的心裡想法——思維和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聯想、想像等。人的思想活動是無聲的語言,在閱讀中,要學會感受人物的內心想法。課文《觀潮》一課中的描寫: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髙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段話是潮來時的寫景描寫,「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和「那聲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兩句有聲有色的比喻聯想描寫,是作者親眼目睹錢塘江大潮後產生的想法,使人如臨其境地感受到錢江大潮的壯觀。景物描寫中夾雜著人的心理活動描寫,使景物的特徵更加突出。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們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在寫作中掌握了技巧,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十分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對於成績的提高也是有幫助的。但我們要知道,提髙一個人的寫作水平,絕非一朝一夕之能事,但語文教師應培養學生多看、多寫的習慣,因為,良好的寫作態度、健康的寫作心理對於提高寫作能力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