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什麼」永遠是第一位的——如何確定語文教學內容
我們在實施語文教學的時候,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語文教學內容的確定,即:這一堂語文課,我們要「教什麼」。這個問題,在其他學科中是不存在的,如教數學課,我們「教什麼」,直接由教材呈現給教師和學生。但語文課不是這樣。我們教和學的是一篇篇的課文,但課文並不是我們要教學的內容,課文只是我們要教學的內容的載體,語文課的教學內容隱藏在語文課文中。於是,「教學內容是什麼」這么一個在其他學科里老師們開始實施教學前就已經解決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還是一個等待解決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歸根結底,語文教學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教什麼」;二是「怎樣教」;三是「教得怎麼樣」。從某種程度說,「教什麼」決定了應該「怎麼教」,並影響著「教得怎麼樣」。針對一篇課文確定適宜的教學內容,這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核心環節。 時下的小語課堂,執教者熱衷於教學方法,即「怎樣教」。拿到一篇課文,首先想到的是「怎樣教」。 先怎樣教、再怎樣教、後怎樣教。觀課者關注的也是教學方法,著眼於教師,著眼於「怎樣教」,著眼於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學藝術、教學風采,講究的是上課如何精緻、如何精彩。教學方法是重要的,體現先進理念的教學方法應該被大力張揚。然而教學方法的努力,是為了更有效地實現教學內容,先進的理念首先關乎教學內容,首先要落實到「教什麼」上。王榮生先生指出,在目前的情況下,對語文教學來說,我以為教學內容更為重要、更為關鍵。一堂語文課,如果教學內容有問題,那麼教師的教學再精緻、再精彩,課堂的氣氛再熱烈、再活躍,價值都極為有限。在考慮一堂課「怎樣教」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堂課的教學內容。 語文教師備課時,主要精力應該花在面對一篇課文認真思考「教什麼」上。但實際的情形是,語文教師在備課活動中所自覺關注的,往往不是教學內容,而從一開始就陷入教學方法中。在「教什麼」還拿捏不定的時候,一心去設計有新意的「怎樣教」, 這無異於緣木而求魚。 如何確定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我以為,確定教學內容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准、單元目標和具體課文三者的結合。確定教學內容時,特別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課文的主要特徵。一篇課文的內容是極為龐雜的,我們應該選擇最能體現這篇課文特徵的內容來教。二是學生的需要。確定課文的教學內容也不是由教材一個要素決定的,還涉及到學生認知發展階段性的問題。因此也不可能是教材有什麼我們就教什麼、學什麼,我們只能選擇教材內容與學生認知發展相一致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三是編者的意圖。編者的意圖主要是通過課後的練習題來體現的。語文練習題的重要性在語文課程中要遠遠高於其他學科,因為語文練習題是語文課程內容建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其他課程中,練習題最多隻是課程內容的重現,有的只屬於教學領域,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對課程本身並沒有很大影響。但語文課不是這樣,語文 課「教什麼」在相當程度上是由練習題或明或暗指示給教師的。 下面,我以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下冊第一、二單元的課文為例,談如何確定教學內容。 在確定具體的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之前,教師要對語文課程標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對階段目標了如指掌。課程標准中關於3-4年級的閱讀目標中以下五條特別重要: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思。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另外,教材的編者在本冊教學建議中有兩條也特別重要:1、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會課文中敘事狀物、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2、在閱讀教學中,不只是幫助學生理解思想內容,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的方法。 第一單元由三篇課文組成,都是寫景的文章。《長城和運河》是一首詩歌,描寫了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雄偉壯麗。《美麗的南沙群島》介紹了南沙群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廬山的雲霧》描繪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 《長城和運河》兩段詩歌結構相同:均運用反復的寫法,一、二行與七、八行詩句相同,三至六行用比喻的手法勾畫了長城和運河的雄姿。編者的意圖體現在課後練習題第5題:你知道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跡?分別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依據課文的主要特徵和編者的意圖,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確定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兩段詩歌的異同,理解和運用貼切的比喻,依據格式仿寫。仿寫在這里事實上是續寫第三段詩歌,續寫時,開頭與結尾的四句詩是原封不動抄寫的。要跟學生講明,這是詩歌的反復,以加強一種韻律感,即一唱三嘆。在仿寫的題材上,要注意既不能用自然景觀,如三峽;也不能用國外的人類奇跡,如金字塔;還不能用現代的建築,如東方明珠塔。但這些不應該建立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可以設置一個題目,讓學生在若干題材中選擇,學生的錯誤選擇,正好是探討的基礎。譬如,可出示「金字塔、九寨溝、莫高窟、樂山大佛、黃河壺口瀑布、東方明珠塔、故宮、美國自由女神像、秦始皇兵馬俑」等詞語,讓學生說說准備挑哪一個來續寫,在辨析之後,再開始續寫。續寫時,可出示圖片,要提醒學生注意比喻的貼切。 《美麗的南沙群島》第二、三自然段,採用了典型的總分構段方式,介紹了南沙群島的物產豐富和迷人風光。依據這一主要特徵,確定本課的教學內容:初步理解總分的構段方式,運用這一構段方式介紹南沙群島的海洋生物。教師要憑借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初步理解總分的構段方式。在搜集課外資料的基礎上,採用這一構段方式介紹南沙群島的海洋生物,如以「南沙群島擁有難以計數的珍貴的海洋生物」為總起句寫一段話。 《廬山的雲霧》第二、三自然段,也採用總分的構段方式,以豐富的想像和恰當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廬山雲霧的兩大特點: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編者的意圖體現在課後練習題第4、5題:廬山的雲霧有什麼特點?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依據課文的主要特徵和編者的意圖,確定本課的教學內容:理解廬山雲霧的特點,掌握總分的構段方式,運用這一構段方式寫一處景物。這一教學內容與《美麗的南沙群島》一課的教學內容有相同之處,但要求有提高。《美麗的南沙群島》只是初步理解總分的構段方式,本課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這一構段方式。在描寫一處景物時,提醒學生要運用貼切的比喻,讓景物描寫更生動。 第二單元由三篇課文組成,都是寫人的文章。《微笑著承受一切》通過對桑蘭遭遇頸椎骨折的巨大不幸的描寫,贊揚了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雪兒》講述了我為受傷的雪兒療傷並精心照料它,表現了我對鳥類的愛護。《花瓣飄香》主要講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孝順的懂事的孩子。 《微笑著承受一切》抓住桑蘭遭遇巨大不幸之後的語言、動作描寫,表現桑蘭的精神風貌。桑蘭隊友和主治醫生的言行也很重要,起到了襯托桑蘭精神的作用,這也是學生寫人習作中最容易忽略的,學生寫人一般只寫本人的言行,很少寫他人的言行。依據課文的主要特徵以及學生的需要,確定本課的教學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以及他人的反映來表現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特定的語文知識與技能,都是為理解課文服務的。即從閱讀教學這枚硬幣的這一面講,我們是在用一篇課文訓練學生某一特定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反之,從這枚硬幣的另一面講,我們同時也是在利用某一特定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對一篇課文的理解。這二者原是一個整體,不能將意義理解與知能訓練割裂開來。也就是說「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以及他人的反映來表現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與理解「桑蘭笑對磨難、傷痛、殘疾,引得了人們的敬意」是密不可分的。 《雪兒》寫「人鳥之情」,真摯感人,語言富有韻味。此課的教學內容編者通過課後練習第4題進行了明示:讀讀下面的三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這三句話是「我」為雪兒做的三件事:取名、相伴、歡送。一件事一片情,正是通過「我」為雪兒做的這一件件事情,看到「我」那顆晶瑩剔透的善良的童心。依據編者的意圖,確定本課的教學內容:品味「我」為雪兒做的一件件事,感受「我」那顆善良的心。教學中主要抓住課後練習第4題中的三件事來品味,此課學完後,可讓學生回憶自己與喜愛的小動物之間所發生的事,學習課文的方法寫出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人物對話是《花瓣飄香》的主體,此課中人物對話的提示語出現了三種情況:提示語在前面,提示語在後面,沒有提示語。依據這一主要特徵,確定本課的教學內容:品味人物對話,依據對話形式仿寫。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來品味人物對話,結合結尾段的教學,讓學生進行對話仿寫練習:「我」把一盆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台上。「我』會說些什麼?母親會說些什麼?寫一段對話。 教學內容確定之後,再考慮教學方法。因為教師的個性不一樣,每個班級的學生也是千差萬別,因此,採用何種教學方法,完全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不管採用何種教學方法,最終必須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落實。 我想特別指出,閱讀教學不是讓學生記住跟表達方法有關的語法術語,而是要讓學生根據相關的「語文知識」去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不割裂文本,不把閱讀課上成純粹的寫作指導課。不上枯燥無味的課,注意教學的情趣性,在追求有效的同時不拋棄趣味。 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錘煉,練就一雙慧眼,在語文教材的密林深處,發現課文的教學價值,確定適宜的教學內容。讓語文課散發出知識魅力的芬芳,讓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語文的收獲。 頂一下(6)100%踩一下(0)0%
❷ 如何確定語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務,也可說是一堂課的上課目的。根據三個目標維度系統,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每項的目標中,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內容合起來加於制定
❸ 語文課應該教什麼以及怎樣教
中國的語文課當然教的是語言,而且是漢語語言,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具體教什麼,怎麼教的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最近在《南方周末》上連續出現了多篇關於此問題的文章,引起了一些爭論.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也沒有教過語文,但也一直對這個問題十分關注,想要說明一下自己的觀點.什麼是語文?語言具有工具性,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可以說整個人類社會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的.對語言的學習是基礎的基礎,是任何一個國家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但是語言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這里有必要對語言的概念進行一定的闡述:一般的語言學中,把我們通常使用的語言概念分為兩部分:語言和言語.語言是抽象的、概括的符號系統,包括語音、文字、詞彙、語法等;而言語是對語言的運用.言語又可以分為書面語和口語,其中書面語和口語又有巨大的區別,如果把寫出來的叫書面語,說出來的叫口語,那麼就會發現,沒有什麼書面語不可以說出來,也沒有什麼口語不能寫出來.一般的說可以認為它們的區別就是:口語用於交際,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工具的特點,人們在使用口語時只考慮他的實用性;而書面語多用於思想的傳播,他是人經過一定的思考結果,一般可以看作是語言作為一種思維工具的反映.例如一個人同另一個人私下談話,那麼他使用的應該是口語,而一個人在一個比較正規的場合當著許多人講話,那麼一般就會用書面語.那麼語文課究竟教什麼呢?教語法、書面語還是口語?首先看口語,就是說話,這人人都會,不用老師教,但同樣是說話,有的婉轉動聽,有的就惹人討厭,可以說說話也是一門藝術.那麼說話也應該學,但說話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學到的,例如我們身邊有許多口語表達非常好的人物,你可以問問他們,口語是如何學好的,不會有人說是老師教的.再看書面語,人類所有的思想都是通過書面語而得以記錄和流傳的.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包括我們所說的聽、說、讀、寫,聽不用說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讀和寫都是針對書面語而言的,小學生經常說不會寫作文,不是說他們不會說話,而是指他們不會使用書面語.而說,就是語文教學中的說話這一部分,其實也是培養學生的一種使用書面語說話的能力.當然這種能力在現代社會里非常重要,也往往為人們所忽視,但這種說應該是一種書面語而不是口語.還有語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字、詞彙、語法,這也是語文的基礎,尤其是小學三年級以前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以識字為重點.從小學高年級開始語文課中一直有相當部分的語法內容.好了,現在可以來看一看現在的語文課教了什麼.從傳統的語文課到現在的新課程基本上都講的是聽、說、讀、寫,字、詞、句、篇.基本上小學三年級前重點是識字教學,以後重點是以書面語的閱讀和寫作為主,並適當學習語法和修辭,這都是合乎情理的.也沒有太大的爭議,實際上人們爭議的根本是怎麼教,尤其是在識字以後,如何使學生學好書面語言?這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問題,顏福雙在《語文就是語文——與余傑等商榷》一文中提到的三個觀點,語文不是文學,語文不是人文,語文本來就是技術,可以代表一種觀點,就是從技術的角度去學習語文,把語文學習由對書面語的學習變成對語言的學習.實際上這正是高等教育中漢語專業的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的內容.而不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傳統教學,在識字以後,雖然也教的是聽、說、讀、寫,字、詞、句、篇,但教的方法上有問題,就是用分析、分解的方式要學生理解書面語.拿出一篇文章,從字詞句篇一點一點的分析從寫作方法到思想內容,都要找出一定的邏輯來.幾乎全中國的語文教師和全中國的語文考試都把精力用到了這上面來.其實分析這種方法是學習語言,包括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學習書面言語的方法.所以有一位北京的語文特級教師曾經說過,中國的語文教學,在學生識字以後即使不上了,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也不會降低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如何學習書面語,實際上國際教育界早就有了共識.方法很簡單就是閱讀.大量的閱讀,形成一種閱讀的習慣,是成為一個現代人的重要條件之一.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對語文教學閱讀量的要求都很大,遠遠超過了中國.而中國的閱讀教學,不僅在量上少得可憐,而且往往還是強調進行閱讀的方法的學習和對閱讀材料的分析.語文考試中佔有大量比重的閱讀題,實際上也是分析題.閱讀本質上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是不可能通過分析來獲得的.它必須建立在一定的量的基礎之上.閱讀教學最重要最困難的不是學習閱讀的方法,而是提供給學生適當的閱讀材料.教師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適合於學生閱讀的優秀作品,不一定是名著,但一定要適合於學生的閱讀.那麼什麼才適合閱讀,當然是藝術性強思想性的作品,這不可能不帶有人文色彩.因為人文的閱讀是以後專業閱讀的基礎.人文精神是成為一個現代社會公民的基礎.可以說學習書面語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文閱讀的過程,這里每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人,都會列出一個影響自己思想歷程的書目來.幾乎可以肯定,這個書目中找不到一本書是由語文老師推薦的,是在語文課上要求閱讀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能夠開出這樣一個書單,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真正有了希望.當然這也許只是一個理想,可以想像一下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師本身就是在一個沒有閱讀環境、缺少閱讀材料的語文課堂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當中具有閱讀習慣的人實在太少了,讓他們開展閱讀教學,本身就是一個苛求,真正閱讀教學的到來還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所以一個學生能夠遇到嚴凌君這樣的語文老師是幸福的.一個人受到的教育決定於他所遇到的老師,一個人的思想決定於他的閱讀.
❹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學生識字、寫字、詞語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閱讀和寫作更需要一點一點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所教學年段的總目標,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它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二、教師要制定好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不同的內容構建單元,每個學期課本有八個單元。前五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綜合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個部分。
教師要根據單元的這一設計安排好課堂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單元目標成為課時目標的指導。課時目標要權衡所教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制定。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要突出出來,課時之間的承上啟下要做好,教師還要注意知識的適當擴展。
(4)如何明確語文教什麼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❺ 如何確定語文教學目標
如何確立規范的語文教學目標
一、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描述,指示要明確。
制訂教學目標一定要注意目標的規范表述。很多教師在表述教學目標時,往往描述的是教師的行為,而不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特別是在制定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維度的目標時,應避免從教師「教」的角度來敘述(諸如用「培養」「教育」之類的詞語),因為這是教師要去做的,只是做了「培養」的工作,未必就達到了目的。因此,應該從情感態度、培養結果的層面來描述目標,可採用《課程標准》中的有關詞彙,如:「喜愛、熱愛、贊賞、憎恨、獲得……的體驗」等等。這樣描述教學目標,即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師在教學時會更加明確努力方向,隨機調控教學過程,發揮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方法的導向作用。
用學習目標置換和修訂教學目標,這種置換和修訂活動能有效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備課的「預設」性質,學習目標是對學生通過教學以後應該達到的行為狀態(變化)的一種明確而具體的表述。操作時我們要注意兩點:首先,「學生通過教學以後應該達到的行為狀態」是指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並沒有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應該做些什麼;其次,「明確而具體的表述」要求對於學習目標的表述應達到可以觀察和測量的程度,盡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實際的語言。下面針對兩例不當的目標進行病因分析:
例1、《春》的教學目標設計:
①領會課文准確生動的語言,學習抓住景物特徵細致描寫的方法;
②培養准確、生動地用詞造句能力,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的結構,用兩個字的詞語概括每部分大意;
③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刻苦學習。
例2、《中國石拱橋》的教學目標設計:
①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
②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
③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
案例1中,後兩條目標的行為主體全都是教師,而不是學生,它們只表明了教師的教育意圖,而不是對「學生通過教學應該達到的行為狀態」的表述。
案例2中,在闡述目標時所使用的是一般籠統的語言,「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中的「理解」可能是指:
(1)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詞語的含義;
(2)能根據課文的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
(3)能正確地使用這些詞語來造句。
還有「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怎樣才算是「整體感知」,怎樣將「整體感知」與「部分感知」區別開來?
再有「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如何知道學生是否「了解」?這些都是模糊不清、無法測定的,因此也難以在課堂教學中落實。
教學目標的表述規范明確,才有利於課堂落實,課後檢測;用語明確,易於把握,才有利於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否則只能流於形式,給課堂帶來隨意性,給學習和檢測帶來盲目性。
二、用完整的句式去描述,要有可操作性。
表述教學目標是指用書面語言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中學生具體的學習結果,即對某一教學事件結束時對學生確定的學習行為做出具體說明。這種教學目標的表述方式就是具體行為目標,它具有可操作、可觀察和可測量的特點,能夠避免課堂教學行為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一般說來表述規范、明確的具體行為目標應該包含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對象、行為情境、行為標准五個部分,通常把它們叫做具體行為目標的五個要素。一個規范而完整的行為目標的陳述如下:學生(行為主體)在通讀完全文後(行為情境),找出(行為動詞)至少找出三種(行為標准)課文中所運用的修辭(行為對象)手法。
1.行為主體。行為主體指實現教學目標時學習行為的執行者,它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學生的學習行為才是具體行為目標陳述的內容。許多教參中的目標陳述通常表現為「教給學生…….」或「培養學生……」的範式,其實這種陳述方式描述的是教師的行為,但教師並不是學習行為的執行者,而是教學行為的實施者。規范的行為目標的開頭應該是「學生……」的模式。
2.行為動詞。行為動詞用來描述學生在實現教學目標時的確定行為,它可以分為含義明確的動詞和含義含糊的動詞兩種。含義明確的動詞如:「寫出、背出、列出、辨別、比較」等,具有可操作、可觀察、可檢測的特點;含義含糊的動詞如知道、了解、欣賞、喜歡等,較前者難於操作和評價。為了有效提高教學目標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應盡可能選用那些意義明確、易於觀察的行為動詞,避免使用「懂得」「了解」等難以觀察的行為動詞。
3.行為對象。行為對象是指確定的學習行為所涉及的內容,相當於行為動詞的賓語,主要具體說明教學過程中學生確定的學習事件。例如「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辭手法」
4.行為情境。行為情境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主要說明學生在何種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學習行為,例如「讀完全文後」,「新課學習前」「課堂討論中」等。
5.行為標准。行為標准指學生對教學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標準的說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行為標准通常可以採用以下三種方式。①用完成行為的時間來衡量行為的質量,例如「三分鍾內完成」;②用完成行為的准確率來衡量行為的質量,例如「完全無誤」;③用完成行為的成功特徵來衡量行為的質量,例如「80%的學生」。
這樣,通過具體行為目標的陳述來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可以避免課堂教學事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❻ 怎樣選擇語文教學內容
1,依照兒童視角選擇教學內容。語文教學內容的選取要適合兒童的成長節律,滿足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促進兒童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所以,我們必須秉持「以兒童的悟性定深淺,視兒童的耐性取多少,就兒童的知性分先後」的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審視考量,合理取捨,去粗求精,刪繁就簡,有重點地選擇並加以整合,以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發展需求。2,依照課程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語文教學內容受語文課程目標的指引和規限,語文教學內容應當指向課程目標,而不是教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教師能教什麼就教什麼。教學內容要與課程目標相一致,選擇教學內容要有利於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要教課程的語文,而不是教師的語文,我們唯有站在語文課程的根基上思考和行動,才能夠取本舍末,去偽存真,從教材內容中選取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從而真正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3,依照文本價值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隱含在教材中,潛藏在一篇篇課文里,從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聽說讀寫等各個角度,我們可以發掘許多可供教學的內容,但這不意味著這些內容都要教給孩子。每一篇課文都有其自身的精妙所在,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色和個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我們要把發掘的目光投射到文本「獨特的這一個」當中。停留在那些最能凸顯文本的語文核心價值上。
❼ 語文教什麼,語文怎麼教
一、語文課教什麼
語文課教什麼?這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像一個人走路如果沒有目的地,無論走多長時間走多遠都是盲無目的、毫無效果的;就像一個人干一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干一樣,無論怎樣干都是白費力氣的。不過,明白了語文課的性質和地位,在了解了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教什麼的問題就明白了。《語文課程標准》「第二部分課程總目標」中關於總目標的闡述是明了的: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筆者抽取以上內容的關鍵詞,對總目標有以下不太准確的歸類:1、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類。有學會漢語拼音、會用語文工具書、能說普通話、能正確流暢地書寫漢字、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較強的閱讀能力、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等。2、綜合實踐類能力。有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主動探究學習、實踐中運用語文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3、素養和方法類。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等。4、情感態度價值觀類。包括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等。如果把以上內容再進一步濃縮的話,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歸入到「思」裡面去,那麼,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能力。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也不是培養本學科解題能力的,它是以語文素養為立意的學科,它旨在培養學生為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一些基本能力。它是以培養和提升人的基本素養和品質的學科。如果我們的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不是以此為目的的教學,那我們的教學就可能有問題。據我的調查,我們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的講讀課還是這樣的套路:瀏覽課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標出序號,和學生一起,一問一答地畫出段落層次,總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等。我不是說不能這樣教,而是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何在,為了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而設計。同樣的教學設計、一樣的教學行為可能會因為目的和對象的不同而使效果大相徑庭。如果是以疏通文章大意、講解文章內容、分析語言特點等為目的,這就嚴重偏離語文學科的總目標,這樣的語文課就可能不是語文課了。還是這樣講,如果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和能力的,那就是一節語文課。
不管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還是九年級的語文課堂,語文的教學無非是「聽、說、讀、寫」等形式進行的。讓任何一位老師離開「聽、說、讀、寫」去教語文課,想教的像語文課肯定是比較困難的。「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形式應該是沒有多大異議的。我今天提出的語文課教什麼也包括這四個方面,但是我要提出一個更為重要的內容——「思」,語文教學不能沒有「思」,而且還應該以「思」為核心,圍繞著「思」進行語文教學。這里的「思」內涵很豐富,可以理解為「思想」、「思維」、「思考」,也可以理解為「思緒」、「情思」等。「思」可以通向自我澄明和自由,可以通向公共知識與法度,「思」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得以實現。語文教學要用「思」去創造一個既豐富多彩又富於意義與價值的的語文生活。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存在而靈動,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凸顯而柳暗花明。「聽、說、讀、寫、思」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們的語文教學因以培養「聽、說、讀、寫、思」五大能力而成為真正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教什麼?「聽、說、讀、寫、思」。這就是我對語文課的理解。語文課就是教學生會聽、會說、會讀、會寫、會思的能力。具體的聽、說、讀、寫、思所承載的知識與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相比,可以說它的重要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就像小雞已經學會覓食的本領,食物對它還是問題嗎?小貓學會了釣魚,魚對於它來說還是問題嗎?然而,反思一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這樣做的嗎?你現在的課堂是為分析課文而分析課文,還是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而分析課文。你的「聽、說、讀、寫、思」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還是在以記住你所教的知識內容為主呢?
基於以上理解,我認為,語文課教什麼?基於能力和情感目標的教學設計——「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訓練。語文課就是教學生如何聽、如何說、如何讀、如何寫、如何思。
二、語文課怎麼教
既然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那麼,語文教學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及品質去教,圍繞培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去教,圍繞讓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去教。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是以「思」為核心,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能任意偏廢。
(一)關於以「聽」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關於「聽」。「聽」是學生應當具備的一項重要語文能力,「聽」與「讀」尤其在獲取信息方面發揮著同樣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明確了傾聽訓練的價值,教學活動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為師者必須讓學生明確:具備一定的傾聽能力,是廣泛而准確地獲得信息和掌握科學知識的需要;是積極從事交際活動,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需要。在日常口語交際活動中,只有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才能在與他人交談時作出積極准確的應對。
在語文教學中,「聽」通常是指學生上課時注意聽教師講,是一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聽」。但筆者認為「聽」的教學不僅僅是這些。語文教學上的「聽」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培養學生「聽」的興趣,二是培養學生「聽」的態度和習慣,三是培養學生「聽」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聽」的興趣,要求語文教師上課要生動、有趣,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發揮聽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要廣泛地聽,不僅聽老師的,也聽同學的。聽的形式可多種多樣,例如回答問題、朗誦課文、開展辯論、講故事等;聽的手段有錄音、影視、錄像等。從而養成學生主動接受、敢於質疑的習慣。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態度和習慣。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了解學生,根據不同的個性選擇不同的方式來加以引導。使學生學會在聽的過程中,用點頭、微笑、贊許、關注的眼神來注視對方;用表情及簡短的語言來啟發對方;不輕易打斷對方的話;允許對方發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見,不對別人進行譏笑或人身攻擊。
第三,要培養學生掌握「聽」的科學方法。要求學生集中精力,面對說話的人和所表述的話題,注重喚起相關的知識、資料、概念和想像,形成與有關這個話題相關的互動。圍繞對方說些什麼,為什麼這樣說;對所聽到的詞句及重點都要有心理反應和認知上的反饋;在「聽」的過程中能夠進行快速地總結和評價,對所聽到的內容,能區分主次,自覺形成整體觀念,從而在心中牢記需要記憶的內容。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育願望的實現,都必須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的。學生傾聽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傾聽習慣的教育養成也不例外,教師應注重學生傾聽樂趣的培養,把學練傾聽轉化為學生的內心需要,這樣,傾聽訓練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生學會傾聽,使學生善於傾聽乃至樂於傾聽,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摒棄應試教育心理,不要因為大型考試很難進行「聽」的測試而遺忘「聽」的教學,樹立全面發展的大語文教學觀,要滿懷信心、持之以恆地抓好學生的傾聽訓練,不可產生一蹴而就、急於求成的想法。
(二)關於以「讀」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比較中重視課文閱讀的。設計朗讀、精讀、泛讀、略讀等教學環節,但很多老師進行這些環節時可能是隨意的、目標是模糊的,可能僅僅是為完成讀課文的內容而忽視「讀」的能力的訓練,或者是僅僅把「讀」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手段,或者是沒有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以「讀」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訓練。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上的「讀」,應該把重點放在朗讀、精讀、泛讀、速讀的能力訓練上,而不是僅僅是讀讀課文,為講解分析做鋪墊。
朱熹在《讀書三則》中說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可見「讀」是一種口、眼、耳、腦並用的語言訓練形式,是語文教學的一把重要的鑰匙。
語文教材上的選文大部分都具有典型性、科學性、實用性等特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讀」的趣味點,對範文的謀篇布局、風格特點、題旨意境等進行生動的分析和點撥,使學生想讀、愛讀,最終達到理解文章、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和能力的提高。
注意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訓練學生泛讀能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提高課外閱讀量。在泛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讀書的速度,培養速讀的能力。
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鑰匙。」因此,教會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是終生受益的事情。有步驟的閱讀方法包括讀書、理解、領悟、應用四個階段。首先是讀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理解,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能夠快速地掌握書本內容的結構、思路、特點。其三是領悟,注重讀後有所啟發、有所領悟、有所感觸、有所創新,能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想。其四是應用,將書本的知識和自己的體會運用在實際生活和學習當中,提升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認知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關於以「說」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過程就是「說」。教學上的「說」,不僅僅是教師的「說「和學生的「說」,更不是教師授課,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語文教學上的「說」,應該是一種學生主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思想的技能訓練。因此,這種「說」的能力的培養,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一定的時間、任務、環境、標准來進行。
在課堂內進行「說」的訓練。首先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白「說」是進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溝通的最根本途徑。懂得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說」的重要性。課堂上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說」的環境,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在課堂內進行敘述、說明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復述課文、介紹自己、口頭描述周圍的人和事等;如果進行各種朗讀和表演活動,可以結合課本中散文、詩歌、劇本、小說等不同語言特色,使課堂教學適當地小品化、朗誦化、故事化。對學生「說」的內容、膽量、聲音、感覺、姿態等方面進行有系統地訓練。此外,還可以在課堂外進行「說」的實踐。如在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經常舉行小型主題班會、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等以「說」為主的活動,培養學生快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也可以在取得家長支持的前提下,適當布置「說」的家庭作業,促進學生說得清楚、准確而富有表現力。
(四)關於以「寫」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寫」可以理解為「寫字」,也可以理解為「寫作」。
首先說寫字。電腦是現代文明的一大標志,但對漢字書法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認為有了電腦打字就無需寫好字,這是十分錯誤的。首先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一部分,需要繼承和發揚。其次,在社會中,在學校里,無論考試還是招生、招聘、就業等很多時候,電腦就無法代替手寫,因此書寫也是一個人必備的生存技能之一,寫一手好字可能會增強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但是,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社會,人們的書寫能力嚴重下降,各階段的寫字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很不均衡,中小學生的寫字水平也在不斷下降。因此,當前語文教學應當加強寫字教學,要讓學生認識到寫字的重要性,不同年級應該根據不同的學段因材施教,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讓每一位學生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陶冶學生追求美、熱愛美的情操。當然,教師也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力求寫規范的漢字,並持之以恆。
再說「寫作」。如果說「寫字」是追求外表美的話,那麼「寫作」就是追求心靈美。寫作應該是一種心靈的傾訴,思想的外現。寫作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正常生存能力,也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一種反應出一個人各方面能力的綜合性思維活動,真正的寫作應該是一種輕松而又愉快的學習或生活過程。但是,當前青少年的寫作能力不容樂觀。按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寫作訓練。據我的調查,當前中小學生的寫作問題還是比較大的,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越來越弱。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作文的內容越來越虛假,甚至胡編亂造,作文模式僵化,語言空話、套話連篇。相當一部分學生懼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編造作文,甚至抄襲作文。學生感受不到寫作的快樂和幸福,語文教學的寫作是為考試作準備,而不是為生活和工作做准備。因此,當前語文教學中「寫」的教學問題是比較大的,因此,要大力改變當前的語文教學的「寫」的現狀,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學生喜歡寫作,會創作。這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應該完成的任務。
我認為語文教學上的「寫」,應該是一種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創新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行為及情緒的宣洩過程,應該是學生正常的常態的思維活動,也是學生思想和意識的外顯過程,更是學生進行審美和創造美的一個美好過程。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寫」往往只是一種學生被動的應試訓練。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平時就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思考其中的情與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教學就不能是一個教師出一個作文題,學生寫一篇文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種師生共同探討人生、抒發理想、各言其志的的過程;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於一個「初寫者」,教師要當好師傅,要把基本的寫作技法教給他,讓他入門;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集中思維、創新思維等能力的訓練;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不能為講課文而講課文,而應該把「聽與說」、「讀與寫」結合起來;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不要讓我們的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考試書」,而應該引導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應該和學生一起讀大師的作品,聆聽大家的教誨;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抒發自己的心靈感悟,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熱愛生活、懂得生活,擁抱生活,才能越來越睿智、聰慧、人文、快樂等等。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學生是會幸福地學習的。
(五)關於以「思」的能力為立意的語文教學
關於「思」,在語文教什麼中,筆者已經說過,語文教學就是以「思」為核心的「聽、說、讀、寫、思」的教學。怎樣體現「思」的核心呢?筆者認為作為語文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之師,更是思想道德之師。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因有思想而有尊嚴的人,要培養有思想和有尊嚴的人。語文教師不是知識之師,而是思想之師、道德之師,甚至應該是學生的幸福導師,社會道德倫理的傳承之師。
2、語文教師不僅是思想之師,還應該是思維之師。拉馬丁說:「人憑借思考而能變成神。」歌德說:「所謂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但要想使它們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一定要經過我們自己再三思維,直至它們在我個人經驗中生根為止。」因此,思維能力決定一個人以後的工作水平和發展高度。只有具備了較高的思維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思維方法,一個人的學習和工作才能應付自如。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忽視思維的訓練,如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輻合思維、辯證思維等。當然,思維的訓練不僅僅是語文學科的任務,其他學科也要進行,但是,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有其獨特性,它是貫穿於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思維訓練,而非其他。比如,與其說作文是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如說是考查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思維品質(對社會生活現象的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創新能力)及能力。
3、語文教師不僅是經學之師,還應該是人文之師。韓愈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語文教師的第一要務。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道德、高尚的審美情趣,從而提高其文化品位,《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段話明確告訴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蘊育點」,在課堂上營造文化氣息,通過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祖國的、世界的和歷史的、現代的多元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兩千多年前的孔子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人文之師的「傳道」之路。《論語•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針對三人的不同追求和目標,孔子並沒有單純地評判是非對錯,而是通過點撥、開導、激發和認同的手段來指導學生修身立志。這不正是人性化教學和人文之師的典範嗎?因為語言不僅僅是一種工具,還有強烈的人道、人生、人性、人格意向。學習語言,不只是學習語言知識,礪練語言能力,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從而豐富心靈,培養品德,完善人格結構,從真正意義上育人。所以成功的語文教學需要師生共有一種根植於語言人文精神的人倫情懷、人生體驗、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來凝固化的語言,充分施展個性,造就一種痴迷如醉,回腸盪氣的人化情境。
4、語文的教與學的過程要有「思」貫穿其中。
語言不僅是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語言也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信息的載體。這種工具、外殼、載體,都是只有人類才擁有的符號。因此,思想和思維是語言的核心,如果離開了思想和思維,語言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文以載道」。因此,作為語文教學如果沒有「思」在其中,語文教學也可能就是無效的教學。當然,我們的任何一節語文課(即使再差的課)也有「思」的存在,我現在說的是要把「思」放在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心中有「思」——備課想到「思」,教課想到「思」,課後要反「思」,有意思地想到「思」,而不是隨意地「思」,是要強化「思」,教中有「思」,學中有「思」,練中有「思」,讓學生學會「思」、善「思」、能「思」。
筆者認為:語文課就是教給學生「聽、說、讀、寫、思」五大能力,緊扣興趣、習慣、創新、人文八字要訣,遵循「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應用」四項要求,以提升人的能力和品質為主要目的。
❽ 小學語文怎麼教主要教些什麼
小學語文是個基礎.我覺得在教學中分階段: 第一階段:一二年級,主要是識字教學 第二階段,三四年級主要是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寫作文的方法.比如教學敘事課文,教給它們什麼是六要素;教學游記,教給他們寫游記的順序;教學寫人的課文,教給他們怎麼樣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表現人物的內心,品格等. 第三階段: 到了五六年級,就是一些綜合性教學,主要是培養一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了. 我曾經聽過語文的閱讀教學課,覺得不實用,花架子多,一節課下了,不知道學生都學了寫什麼?所以還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叫給他們點有用的東西好. 教學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也許我的想法,不符合一節好課的要求,更不適合你的風格,但是,也非常希望能幫上你. 祝你工作順利!
❾ 語文教什麼怎麼教
語文課教什麼
語文課教什麼?這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像一個人走路如果沒有目的地,無論走多長時間走多遠都是盲無目的、毫無效果的;就像一個人干一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干一樣,無論怎樣干都是白費力氣的。不過,明白了語文課的性質和地位,在了解了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教什麼的問題就明白了。《語文課程標准》「第二部分課程總目標」中關於總目標是分這樣十條闡述的: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筆者抽取以上內容的關鍵詞,對總目標有以下不太准確的歸類:1、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類。有學會漢語拼音、會用語文工具書、能說普通話、能正確流暢地書寫漢字、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較強的閱讀能力、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等。2、綜合實踐類能力。有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主動探究學習、實踐中運用語文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3、素養和方法類。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等。4、情感態度價值觀類。包括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等。如果把以上內容再進一步濃縮的話,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歸入到「思」裡面去,那麼,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能力。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也不是培養本學科解題能力的,它是以語文素養為立意的學科,它旨在培養學生為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一些基本能力。它是以培養和提升人的基本素養和品質的學科。如果我們的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不是以此為目的的教學,那我們的教學就可能有問題。據我的調查,我們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的講讀課還是這樣的套路:瀏覽課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標出序號,和學生一起,一問一答地畫出段落層次,總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等。我不是說不能這樣教,而是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何在,為了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而設計。同樣的教學設計、一樣的教學行為可能會因為目的和對象的不同而使效果大相徑庭。如果是以疏通文章大意、講解文章內容、分析語言特點等為目的,這就嚴重偏離語文學科的總目標,這樣的語文課就可能不是語文課了。還是這樣講,如果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和能力的,那就是一節語文課。
不管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還是九年級的語文課堂,語文的教學無非是「聽、說、讀、寫」等形式進行的。讓任何一位老師離開「聽、說、讀、寫」去教語文課,想教的像語文課肯定是比較困難的。「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形式應該是沒有多大異議的。我今天提出的語文課教什麼也包括這四個方面,但是我要提出一個更為重要的內容——「思」,語文教學不能沒有「思」,而且還應該以「思」為核心,圍繞著「思」進行語文教學。這里的「思」內涵很豐富,可以理解為「思想」、「思維」、「思考」,也可以理解為「思緒」、「情思」等。「思」可以通向自我澄明和自由,可以通向公共知識與法度,「思」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得以實現。語文教學要用「思」去創造一個既豐富多彩又富於意義與價值的的語文生活。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存在而靈動,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凸顯而柳暗花明。「聽、說、讀、寫、思」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們的語文教學因以培養「聽、說、讀、寫、思」五大能力而成為真正的語文課堂。
❿ 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處理「教什麼」和「怎麼教」
語文教學經驗淺談
語文,顧名思義,即語言文字,是我們生存和成長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學生學好所有學科的基礎。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產生重大影響。只有當學生能正確使用語言文字時,才能進一步將各學科知識淺化並融會貫通。因此,全體語文教師所肩負的就不再單單是傳授語文知識那麼簡單了,更多的是為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此,請廣大語文教師在認清重大使命的同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給孩子提供一個成材的廣闊平台。在此,我結合自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感受談談以下幾點淺拙的看法。
一、弄清目標,全面清楚地貫徹目標。
目標,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缺乏目標的課堂,等於是浪費時間,浪費課堂時間,更是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俗話說:「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於謀財害命。」這說法我看來一點都不為過,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因此,每堂課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只有這樣,我們的40分鍾才有具體的教學方向,而方向則是我們前行的重要指引。但光有方向還不行,必須弄清捷徑。也就是說一堂課在制定出具體目標的基礎上,仍需全面清楚地貫徹目標。在課前要充分考慮到目標的難易程度並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及知識結構現狀,擬定出一套更好的可行的方案。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做到了向40分鍾要質量,才不浪費我們的教學努力。有教師常說不管如何教學生也無法接受,但我們回頭看看自己為實現教學目標所選擇和構思的教學方案,它們具體有多大的可行性,是否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方式。
總之,面對一堂課,我們不能沒有目標,也不能不完成目標。當問題出現時,多在自己身上找找所在。時刻提醒自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二、做好教學引導,豐富課堂內容。
新課程理念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那麼,我們如何扮演好一位引導者的角色呢?這就成了每位教師都要,也是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一堂精彩的課,需要教師正確把握好其中的每一個細節,不斷地讓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游戲、故事、笑話、無限拓展知識面都是我們豐富課堂內容的重要手段,以此激起學生關注課堂內容的濃厚興趣。讓我們的教學目的在學生不經意間達成。但不管是何種手段,都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因為我們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他們也有自己熟悉的環境和空間,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用途就在自己身邊。
三、增強親和力,消除學生的畏懼之心。
一位極具親和力的教師,在提升學生成績上往往會輕松許多,因為學生喜歡和這樣的老師交往、交流,並特別關注這位老師的課堂,無形間便使得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得以聚集,思維變得自主、活躍。這也就要求我們和學生打成一片,放下老師的尊榮,與學生平等溝通,讓學生自願與你溝通,消除學生對老師的畏懼之心,但在增強親和力的同時,也需正確把握好度,也就是能松能緊,讓學生願意主動交流又會合理選擇交流的方式方法,這無形中也給學生的交際、品德表現上了一堂精彩的課。
四、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發散思維的培養。
學習正如修建,基礎關繫到高度。因此,在教學中首先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字音、字形、字義是我們需要解決,也是必須解決的。我對基礎知識的教學一貫堅持多練、多鞏固,使優生用熟,後進生會用的原則。我曾經激勵學生去讀背過《新華字典》,當然這種方法也有不可取的一面,但這對優生來說,最起碼可以讓他們在完成書本內容的前提下去拓展知識面,奠定更加扎實的學習基礎。在注重積累的同時,我們還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死記硬背是提高成績的好辦法,但不是提升能力的好途徑。只有當學生具有了極強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時候,我們的教學內容才能得以拓展延伸,學生才能適時利用所學以解決新的問題。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如何更好地教育好學生,如何讓我們的教學卓有成效,是我們必須關注、研討的重大課題。今天,值此教學研討之機,我就教學所得作了以上幾點不成體系的總結,這並非傳授,只是提出供大家探討,以求全體教師共同提高,更是對我自身的剖析。總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育水平一定能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