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什麼叫心趣味語文

什麼叫心趣味語文

發布時間:2023-07-29 17:24:55

① 關於趣味語文精選10則

今對於語文的學習,相信大家都認為是很簡單的。在語文中,有很多的知識是我們都沒有注意到的。語文課本中很多的課文都是很有意味的,都很有 教育 意義,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趣味語文大全,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趣味語文(一)

亡羊補牢

【 典故 】

這 故事 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釋讀】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 成語 ,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濫竽充數

【典故】

據《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會,就到齊宣王那裡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里,並且給他很高的薪水。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里,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一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現。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釋讀】

西方 諺語 說,你可以在某時欺騙某一些人,卻不能一直欺騙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硬裝做會吹竽,終有露出馬腳之時。

這個故事也說明南郭先生不善於運用良好的學習條件。在齊宣王300人的吹竽隊里,與其他299名樂師相處,學習資源還算豐富。但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滿足於濫竽充數,自欺欺人,只能落個逃之夭夭的下場。

還有許許多多的成語小故事等待你去挖掘,學習語文的魅力就是如此,能在平淡的知識中找不到不平淡的樂趣。成語是我們 文化 中我國文化中聽話的部分,這些 成語故事 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與學習。

趣味語文(二)

「桃李」的由來

人們歷來喜歡把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稱作「桃李」。把老師教育、培養了眾多學生稱作「桃李滿天下」。

為什麼要把學生稱為"桃李"呢?有這么一段故事: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的人,後來因為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北方去。

在北方,子質遇見一個叫子簡的人。就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培養的人不肯為他出力。以至於流落北方。子簡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可以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不僅不能利用它的種子,秋天長出來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該先選准對象,然後再加以培養。」

爾後,人們就把培養人才稱作「樹人」;把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稱為「桃李」。

「三隻手」一詞小考

古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的喜劇《一壇黃金》,第一次用了「三隻手」一詞。該劇第四幕第四場中,老吝嗇鬼龍克利奧懷疑僕人偷了他家一壇金子,他要僕人伸出手來查看。看了一隻,又看另一隻,卻不甘心,還要看「第三隻」。從此,小偷的代名詞就是「三隻手」,至今如此。

讀完上述9則趣味語文小故事,同學們是否對 語文學習 魅力的認識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呢?實際上, 語文知識 的學習要貫穿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中,同學們要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去慢慢體會。

趣味語文(三)

(一)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二)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 文章 ,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趣味語文(四)

打牙祭」一詞的由來

「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吃肉為什麼叫「打牙祭」呢?首先得從「祭」字講起。祭,就是祭奠、祭祀。過去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總要特別想法子弄點好吃的。那時候,所謂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點豬肉。有好吃的首先當然要記住祖先,要先獻給祖先——祭祀。由於祭祀只是個儀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綹,放在神龕面前,點上冥幣、蠟燭表示表示而已。祭了祖先之後便將這一小坨肉切細「祭」自己的牙齒,於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說。

落榜的原因

一個富家之子去考試,父親事先考了他一下,成績很好,滿以為必須能錄取了,不料榜上竟沒有兒子的名字。

父親趕去找縣官評理。縣官調來卷查看,只見上方淡淡一層灰霧,卻看不到有什麼字。

父親一回家便責罵道:「你的考卷怎樣寫得叫人看也看不清?」

兒子哭道:「考場上沒人替我磨墨,我只得用筆在硯上蘸著水寫呀。」

上面這三篇文章相信大家讀完之後會很有收獲,雖然是趣味文章,但是其中的教育意義也是很深的。希望大家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們仔細的閱讀,或自己讀完之後講給他們。

趣味語文(五)

燈謎聯難倒君臣

有一年 元宵節 前夕,乾隆帝讓每位大臣都糊一盞燈,上面寫好 謎語 、 對聯 或詩文送進宮來,讓大家一同欣賞,共度元宵佳節。

到了元宵節這天,各式各樣的彩燈掛滿了御花園。乾隆與文武百官在御花園里走動,就好像是在燈海里暢游。他們每到一盞燈前,或賞詩,或猜謎,或對句,不時發出一陣陣酣暢的笑聲。

文武大臣眾星捧月般地陪著乾隆帝來到紀曉嵐獻的彩燈前,只見上面掛著一副燈謎對聯,上寫: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滿朝文武看了這副燈謎對聯,立刻收斂了笑容,皺起眉頭,他們都被難住了。既愛對句又喜猜謎的乾隆帝,這時也沒了轍。君臣一起,搜腸刮肚,絞盡了腦汁,但猜來猜去,還是不知所雲。最後,只得讓紀曉嵐自己揭開謎底。

原來,謎聯是打兩個字,上聯是「猜」,下聯是「謎」。

「座右銘」的由來

東漢書法家崔援年輕時好意氣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殺害,大怒之下殺了仇人,隻身逃亡。幾年後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鄉。崔援自知因一時魯莽惹起大禍,吃足苦頭,就作銘(文體的一種)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以自戒。以後凡是把一些格言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銘」。


② 五年紀趣味語文是什麼意思

相信每個語文老師都會有這樣一個願望,那就是把語文教好。那麼語文是什麼?問題很原始吧!

一、五年紀趣味語文

五年紀趣味語文是什麼?浙江師范大學王尚文教授這樣說:語文就是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語文教育解決的是漢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別的。對此,我是這樣理解的。

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什麼?很明顯,是為了滿足交流的需要。人,一來到這世界上便有了交流的需求。出生不久的嬰兒,還不會言語:當他飢餓時,他用「哭」跟大人進行交流;當他尿褲子時,他用「哭」跟大人進行交流,當他……嬰兒漸漸地長大,他也自然地學得了一些語言。但此時,他還只會「語」而不會「文」。隨著人的成長,逐漸融入整個社會群體之中,交流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必須掌握更多的語文(此時不再局限於語言)。學校的出現就是為他們創設一個學習的環境,有計劃、有組織地促進個體的社會化進程。而老師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學習語言的目的不是為了回答問題,不是為了完成練習,更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試想,你要跟一個講英語的人進行交流,就得掌握英國的語言文字;你想同一個講德語的人進行交流,就得掌握德國的語言文字。所以,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漢語言文字,並能熟練地加以運用。

二.變味的語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一線教師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大家看到了可喜的一面,但仍有許多不容樂觀的地方。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很多時候是一種「無奈」。

比如考試,本來是檢驗學生語文水平的一種很好的手段。但現在的考試,很多時候卻被「分數」左右著。學生的分數成了老師的命根子,而不是學生真實的語文水平。學生一進校門,就被分數所縛束著。小孩子犯點小錯誤,本來是很平常也很正常的事,但有時對老師來說卻是致命的。因為現在的「分數」與老師的切身利益關系微妙。於是,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們多了條條框框的接受,少了自由表達的機會,在考試中自然而然有了變味的組詞、變味的造句、變味的作文。

如去年上半年的期末考試,我參加了縣里抽測的六年級語文的閱卷,被分配到作文組批改。如果只改一兩篇作文,你也許會被孩子的「語文水平」所折服。但改完試卷,所有的老師都有一種不願說的感受。一篇「我愛 」的半命題作文,本來是一個很有寫作餘地和思考空間的題目,但同學們的作文千人一面,毫無情趣可言。講述的大多是發生在半夜的故事,都是39℃以上的高燒,都是媽媽冒著嚴寒背著上醫院……這是誰的責任?肯定是我們老師的責任。當然,不是說我們老師不負責任,而是我們老師在平時太「老師」了,我們包辦得太多了。

三.讓語文回歸本真

語文是什麼?現在,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說出:語文就是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 「語文是什麼?」這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它是一盞指引我們做好語文教學工作的明燈。弄清楚了這個問題,就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踏上正軌,至少能少走彎路,會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更加得心應手。我們要讓語文課回歸本真。細化到我們的工作中來,就是要在我們的課堂中扎扎實實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我們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努力。

1.努力提升自我

既然語文教育解決的是漢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那麼作為幫助者的我們,首先要有足夠的語文水平。換句話說,我們語文老師首先應該有書卷氣。當然這只是一個必要條件,要想成為一個好老師,還得掌握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懂得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等,應該是一個「雙重專家」。這就要求我們真正樹立起終生學習的思想並加以落實,在不斷地學習中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質。

2.注重學生的積累

王教授的觀點:「語文作為課程是漢語教育和文學教育復合而成。兩者不是相混,而是疊加。如果這樣理解,語文教學在小學、初中、高中有不同的側重。小學有特殊性,兩種任務尚未分叉,而課文大多是文學作品,所以,漢語和文學教育都必須進行,從而打下漢語言文字的扎實功底。」小學階段正是打基礎的階段,研究表明,6~12歲是人學習語言的最佳期,所以積累顯得至關重要。當然,積累不等於機械地背誦和抄寫,積累也不局限於課堂和學校。具體怎樣更好地幫助學生積累,這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得完的。對於我們一線老師來說,這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一項在教學中需要真正落到實處的工作。

3.注重文本的語言表達形式地挖掘

王教授在講座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形式實現內容,形式生成內容,而不是決定和被決定的關系。蘇聯維果茨基提出:「詞不是表達思想,而是實現思想。如果沒有詞出現,思想就是一攤迷霧,只有詞出現了,思想才會生成,才被實現出來。」例如:歷史、政治、地理也是文本,但是語文以形式為重點,而它們則以內容為重要。語文教學要側重課文怎麼說,而它們則關注課文說什麼?所以,我們語文課堂應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解決「怎麼說」上,而不能錯誤的把大量時間耗費在「說什麼」上。

確實,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重點在於理解文本語言及其表達形式。如果我們在此基礎上經常引導學生討論「怎麼寫」,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即研讀課文是怎樣把事情表達清楚,把人物描寫具體的。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的語文營養,而且可以對語文的人文內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

4.注重表達的訓練

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語文作為一種社會交際工具,其核心功能在於能夠熟練地運用;學生語文能力過關的主要標志也是能夠熟練地運用漢語言進行口頭和書面交際;「語文」簡單地說就是「語」和「文」。因此,口語和書面語的表達訓練應該成為我們語文課堂的主要訓練內容,而不能錯誤的把大量時間耗費在「理解」訓練上。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扎扎實實做好聽、說、讀、寫的訓練。但培養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任務不能等量齊觀,要讓學生會讀會寫、讀好寫好,從而影響和促進學生聽和說的發展。漢語素養主要是「文」的素養。在《走進語文教學之門》中我們能夠找到很有說服力的比較:

「與音聲相比,書寫無疑是一種更高的文化。」

「書頁捕捉住了流動的思維和言語。」

「從交際的角度看,文字遠比語言更有權勢。」

「書面語可以提高口語的品質。」

總之,話輕文重,話粗文精,話低文高,文所傳的不只是話,而遠遠超過話。

四.談談「語文味」

「語文味」已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詞語,它的提出,有人稱其是「語文課改的第四次浪潮」。但要真正說清楚什麼是「語文味」又談何容易,總給人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關心的是在具體的課堂上,怎樣才能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

其實,「語文味」的提出還是離不開對「語文」的准確理解。如果理解了「語文是什麼?」,那麼「什麼是語文味?」自然迎刃而解了。其實,「語文味」就是語文教學最本色的味,課堂上讓學生學會了識字寫字、學會了品味詞句、學會了口頭和書面的表達……這樣的課,肯定就是洋溢著濃濃「語文味」的課。

因此,我們語文老師要做的就是堅守自己的本職任務,相信這是光榮而艱巨的。

③ 趣味語文知識集錦

十個最難認的漢字 漢字中的"品"型結構的酷似"金三角",音、意、形,都非常有趣。可惜,這些字絕大部分不常用,極為生僻,幾乎變成了絕無僅有的"活化石"。先挑揀十個例子,請列位上眼。

(一)最土的漢字--"垚"

這個字讀"堯",山高的意思。並不是意外的巧合,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之中,每個字擺成品型結構,都能派生出另外一個絕然不同的漢字。"垚"字不常見,雖說一副土頭土腦的模樣,核心卻是峭拔巍峨、直插雲霄。

(二)最色的漢字--"奸"

這個字讀"奸",也好似"奸"的異體字。《說文》里解釋為"私""盜",《廣雅》里說是"偽"的意思。常言道:"三個女人一台戲",這個字充滿了色情與曖昧的情調。

(三)最滑的漢字--"鱻"

三個魚,味道鮮香。這個字讀作"鮮",同時,也是"鮮"的異體字。原指生魚;抑或"新鮮、明麗"的意思;也指鮮美、應時的食物。現在,街面上不少飯館喜歡採用這樣生僻的招牌,比如:"羴"、"犇"、"鱻"等等,盡管並不一定清楚它們的讀音和本意,卻給人大魚大肉、排場豐盛的感覺。

(四)最鬧的漢字--"猋"

這個字讀作"標"。字型很明顯,三條狗糾纏在一起,表示狗群奔跑的樣子;引申一步,便派生出迅速、飆升的意思。

(五)最頂的漢字--"麤"

這個字讀"粗",也是漢字"粗"的異體。從字型上看,一大兩小三頭鹿,死死地頂在一起,似乎彼此混攪,非常有力氣;惜乎,只表達了動粗的意思。《左傳》記載:"糧則無矣,麤則有之。"這里的"麤"是粗礪帶糠的穀物。

(六)最畜生的漢字--"驫"

《三字經》里說:"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除了雞和豬之外,馬、牛、羊和狗,都可以按品型結構拼成另外一個嶄新的漢字。

"驫",讀"標",字型很清楚,一匹馬率領另外兩匹,風馳電掣地奔跑。這個字恰恰是眾馬奔騰的樣子。

"羴",讀"山",也是"膻"的異體字。掉進羊群里還能聞著什麼好味兒?臊氣!有句成語叫做"趨腥附膻"嗎?所謂"膻",就是羊肉的氣味。

"犇",讀"奔",也是"奔"的異體字。牛,本性溫順,三頭牛碰面,也不至於太瘋狂,除非躥進了西班牙鬥牛場。這個字反倒是奔跑、急匆匆的意思。

(七)最敏感的漢字--"毳"

這個字讀作"崔"。三根毛兒是什麼意思呢?還是指毛發,醫學上專有"毳毛"一詞,指人體表面除頭發、陰毛、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細毛,俗稱"寒毛"。既是"寒毛",就非常敏感,它替人體傳遞冷熱寒暑的細膩感覺。

(八)最惡毒的漢字--"蠱"

這個字度作"古"。字型赫然在目,一隻器皿里裝著一群蟲子。其實"蟲"的繁體,就是一上兩下三隻"蟲"組合而成的。那麼,在器皿里裝滿蟲子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古人把許多有毒的蟲子聚斂到一起,讓它們彼此吞食,互相殘殺,最後剩下的蟲子就是"蠱"--這玩意兒性情殘忍,毒性最烈,放在食物中,足以致人死命。

(九)最無賴的漢字--"掱"

這個字讀作"爬"。還用問嗎?典型的"三隻手",從別人身上竊取不義之財。"掱手"一詞,變成了"四隻手",仍然脫不了"賊皮",讀作"扒手"。

(十)最昂貴的漢字--"贔"

這個字讀作"必"。"貝"就是錢,一上兩下三個"貝"字碼在一起,表示"用力的樣子"。俗話說:肉好吃,錢難掙。金錢、名位所在,必然要削尖腦袋往裡鑽,怎麼能不費勁兒呢?另外,有一個專有名詞--"贔屓",讀作"必細",是傳說中一種像龜的動物,"龍生九種",其中一子。這傢伙不但有力氣,而且喜歡文字,正好跟石碑打交道。民間所謂"王八馱石碑",多為"贔屓"。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心趣味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