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15分鍾的初中語文教案怎麼寫

15分鍾的初中語文教案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7-31 08:26:06

A. 初中語文教案教學設計案例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而設計的,每一個教師設計的教案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教學時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案教學設計案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語文教案教學設計案例(一)

一、目標導引

1、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優美,心理描寫細膩,語言流暢自然的特點。

3、了解本文詞語使用的准確性,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

4、認識農家小友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體會文中所表現的對勞動人民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預習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後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

三、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一)、范讀課文

1、畫記自己難以讀准、難以理解的字詞。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庄看戲。

看戲前(1—4段)——看戲中(5—30段)——看戲後(31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橋「樂」事

1、「我」是在什麼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討論明確:清明掃墓完畢之後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麼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麼特點?

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裡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游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為「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民風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

討論明確:「我們」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釣鉤,「伏在河沿上去釣蝦」,「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照例」,表明釣得的蝦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我們」還常一同去放牛。黃牛水牛都「敢於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詩經,「全都嘲笑起來了」。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我」怕牛,還因此而被嘲笑,卻還跟著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遠遠地跟著,站著」,是多麼願意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這放牛被嘲當中,更表現出彼此的親密。「我」跟著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種很濃的樂趣。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麼樣的作用?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於這里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於我在那裡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庄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系。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五、導撥提煉

總結存儲: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那是因為:

(1)「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2)這里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並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六、檢測反饋

(1)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體味中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預習第二部分,初步體會夏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

初中語文教案教學設計案例(二)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教學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閱讀、討論與教師的總結啟發相結合。

2、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是一個「代溝」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悄悄的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於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吧。(多媒體展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這篇文章你們看過嗎?)

1、生字、詞的讀音:

怦怦(pēng)、樹杈(chà)、 攥(zuàn)、逮捕(dài)、逮著玩(dǎi)、寒顫(zhàn)、顫抖(chàn)。

2、文中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麼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1)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

(2)讓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爸爸、媽媽、「我」、奶奶、萬芳和萬芳的媽媽。

(三)問題探究

語言顯示人物性格,請同學們自由讀,選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出人物的個性。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並分析人物形象。(採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要求:讀准語氣、語調。)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裡,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2、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給了好朋友。我這么做,對嗎?能告訴我你的理由嗎?

3、文章最後說:「這能全怪我嗎?」為什麼?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處理?

4、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四)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通過寫這場風波,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妥善處理孩子間的交際行為,尊重他們的友誼,千萬不能重財輕義。也告訴孩子做事應同父母商量。

(五)課堂拓展

1、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怎樣?

2、你遇到過類似的傷心事嗎?是怎樣處理的?如果是,現在又會怎樣處理?能告訴我們嗎?

(六)課後練筆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源於溝通和交流。周末回家與父母分享這個故事,並交流一下看法。然後,把你藏在心裡很久的話寫出來。

題目:《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

初中語文教案教學設計案例(三)

一、教學目標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題,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心幫助弱者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學習欣賞文章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陽》小詩導入。

(二)快讀感知課文,思考

1、文章的主人公是誰?

2、請為本文加五個小標題。形式如下:____的盲孩子。

(例:寂寞的盲孩子快樂的盲孩子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在風雨中掙扎並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重見光明的盲孩子)

(三)研讀課文

1、寂寞的盲孩子:盲孩子的寂寞體現在什麼地方?

2、快樂的盲孩子:

分角色朗讀:

(1)誰給寂寞的盲孩子帶來了快樂?

(2)影子從哪裡來?

(3)影子說這話時內心是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3、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

(1)是誰給盲孩子帶來了復明的希望?

(2)文中疊詞運有什麼妙處?(飄飄忽忽、幽幽、緩緩、小小)

(3)哪一句是中心句?

4、在風雨中掙扎並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

(1)盲孩子在風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幫助?

(2)你覺得這風雨交加的困境是對誰的考驗?

5、重見光明的盲孩子:

(1)重見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圍的哪些景物?

(2)影子最後變成了什麼?從中你感悟到了什麼?

(3)結尾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這句中的「光明」的含義是什麼?

(四)互助合作,探究課文主題

1.童話中出現了盲孩子、影子及螢火蟲這三個主要形象,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為何能成為好朋友?

3.盲孩子獲得了光明,影子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從中你讀到了什麼?

(五)課外拓展,放飛思維

1.你有這種永遠不忘的朋友嗎?你有磷火一般在別人最黑暗時給他光明的經歷嗎?請你以「愛」為中心,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寫篇短文。

2.這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有詩情畫意般的境界。課後繼續研讀課文,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麼好處。

(六)教師寄語

做一個有能力獲得幸福也讓別人獲得幸福的人。

B. 15分鍾語文微型課教案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15分鍾語文微型課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15分鍾語文微型課教案(一)

一、教學課題 ?《詩經》

二、教學時間 ?15分鍾

三、教學用具? 粉筆、黑板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提問法、討論法

五、教材分析?《詩經·邶風·靜女》選自全日制高中語文教材必修第三課第一課?《詩經》

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傳統?本課詩歌的語言簡單易懂?主要採用賦的手法?對“靜

女”與男子在心理、行為、形態等方面進行描寫?形象地再現了兩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時的

浪漫愛情故事?其反映了古代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況以及愛情觀。本詩歌對處在愛情觀形成的

重要時期的學生有重要作用。

六、學情分析?《詩經》同學們已經相當熟悉?

《詩經》的語言總體淺顯易懂?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詩歌的文本意思?部分學生已經接觸

過《詩經》的其它詩歌?所以對詩歌的賦、比、興都有所了解?但還不太會從不同的角度對

人物進行分析?致使從詩歌中看到的人物性格比較單一?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愛情觀的形

成期間?部分學生不太理解自由愛情對人生的重要性。

七、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關於《詩經》的文學常識?能夠識別“賦”的表現手法和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靜女》的感情基調?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

3、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學生合作討論歌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

修辭方法?探討靜女與男子的的愛情觀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八、教學重難點?

重點?1、通過直白簡明的語言講述男女主人公純真、浪漫的愛情故事。歸納出詩歌中男

女主人公各自的人物形象?並分析說明他們的愛情觀。

2、 掌握詩歌中“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掌握《靜女》

的朗讀技巧。

難點?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每個人心中都有愛?當然有愛的時候就希望能夠有一個好機會表達出來。大

家還記得嗎?2010年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捧紅那首小詩——《見與不見》。作者?

扎西拉姆·多多 。 (誰願意來朗誦給同學們聽聽)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這當然是我們現代人對甘願奉獻、不要求回報的唯美愛情的宣言?雖然作者說他

寫這首詩的本意是無關愛情與風月的。那麼古代呢?我們的先人們又是用怎樣的方式

來演繹這種見與不見的愛情故事呢?今天 ?我們繼續來學習《靜女》一詩。

15分鍾語文微型課教案(二)

小學語文《掌聲》

學校: 湖南第一師范 教師:kuzaijack

授課班級:三年級 科目:語文

時間:2011年6月12日 地點:理C604

一、課題名稱:《掌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①正確理解“小兒麻痹症、憂郁、文靜、”3個詞語。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英子的內心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起學生學習本篇課文的興趣,感受語文的魅力和朗讀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①知道“小兒麻痹症、憂郁、文靜、”等詞語的意思②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英子的內心情感;

教學難點:整體把握課文情感走向,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四、教學准備:PPT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師:今天有這么多老師聽課,林老師真是好緊張啊!同學們能不能用掌聲鼓勵鼓勵我呀!同學們熱情的掌聲,使老師充滿了自信,那你得到別人給你的掌聲,心情怎麼樣,會怎麼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掌聲》。

1、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注意“聲”字上橫長,下橫短。

2、齊讀課題。

3、說說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二)教學新課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① 師:哦,對呀,是誰在鼓掌?為誰而鼓掌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看一看課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閱讀課文之前用PPT展示出讀課文的要求)

師:我們文中的主人公是誰?誰願意來說一說英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引出“文靜、小兒麻痹症,用“造句”強化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

② 學習詞語後,再請一位學生回答這個問題,進而引出“英子是個憂郁、自卑的女孩”。(板書 憂郁、自卑)

4、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通過朗讀大家知道了這是一個憂郁的小姑娘,那憂郁是什麼意思呢?(引出憂郁,並用“造句”強化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前面我們知道了英子是一個憂郁的小姑娘,那請思考這一段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出示課文第4自然段文字)

師:誰願意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師:誰來說說這一段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三)課堂小結

師:是什麼令她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下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15分鍾語文微型課教案(三)

《錯誤》

教學目標:1、學會分析詩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三、教學時數:15分鍾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有一種錯誤是美麗的,在鄭愁予的筆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語言還是結構,都是那麼美麗,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首詩中的意象美。(註: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詳細地講過何為意象,這里不再多做補充。) (二)、范讀詩歌,引領學生進入詩境(三)、回顧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為愛人痴痴等待的容顏比春天更加美麗,青石板的街道上響起達達的馬蹄聲,女子以為是她的愛人歸來了,但她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馬蹄聲已經漸漸遠去了,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而已。(這原本可以說是一個很簡單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鄭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進行描寫後,就化腐朽為神奇,使它變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詩中描寫“女子”所選用的意象明確:按順序整理是:“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體分析1、蓮花的開落(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1)純潔,回憶學過的與蓮花有關的文章,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明蓮純潔,這里作者用蓮來比喻江南女子的純潔和柔美。(2)“蓮”與“憐”同音,是愛的意思。《西洲曲》:“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郎和蓮有關,蓮代表著思念。作者在這里借用了古詩中的意象,展現了一位等待歸人的女子的形象。擴展:其實,以花喻人,在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把美麗的容顏比作蓮花,更是不乏其例。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蓮花,容顏像蓮花一樣美麗,眉毛如楊柳彎彎,面對這樣的佳人,卻要與之分別,怎麼能不淚流呢?這里分明含有一種傷感之情。現代詩中也有以蓮喻人的。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里不僅是以蓮喻容顏,更喻神態,有新意,使形象更鮮活。那麼鄭愁予是怎樣別出心裁來寫的呢?注意“開落”一詞,一開一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開”:女子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以為是愛人回來了,心裡很高興,臉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蓮花的綻放一樣美麗。“落”:女子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但馬蹄聲已經漸漸遠去,不做停留,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轉悲,恰巧如蓮花的凋謝。所以我們說鄭愁予別出心裁地寫的是動態美。錯誤》微型課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會分析詩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三、教學時數:15分鍾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有一種錯誤是美麗的,在鄭愁予的筆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語言還是結構,都是那麼美麗,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首詩中的意象美。(註: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詳細地講過何為意象,這里不再多做補充。) (二)、范讀詩歌,引領學生進入詩境(三)、回顧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為愛人痴痴等待的容顏比春天更加美麗,青石板的街道上響起達達的馬蹄聲,女子以為是她的愛人歸來了,但她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馬蹄聲已經漸漸遠去了,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而已。(這原本可以說是一個很簡單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鄭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進行描寫後,就化腐朽為神奇,使它變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詩中描寫“女子”所選用的意象明確:按順序整理是:“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體分析1、蓮花的開落(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1)純潔,回憶學過的與蓮花有關的文章,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明蓮純潔,這里作者用蓮來比喻江南女子的純潔和柔美。(2)“蓮”與“憐”同音,是愛的意思。《西洲曲》:“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郎和蓮有關,蓮代表著思念。作者在這里借用了古詩中的意象,展現了一位等待歸人的女子的形象。擴展:其實,以花喻人,在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把美麗的容顏比作蓮花,更是不乏其例。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蓮花,容顏像蓮花一樣美麗,眉毛如楊柳彎彎,面對這樣的佳人,卻要與之分別,怎麼能不淚流呢?這里分明含有一種傷感之情。現代詩中也有以蓮喻人的。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里不僅是以蓮喻容顏,更喻神態,有新意,使形象更鮮活。那麼鄭愁予是怎樣別出心裁來寫的呢?注意“開落”一詞,一開一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開”:女子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以為是愛人回來了,心裡很高興,臉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蓮花的綻放一樣美麗。“落”:女子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但馬蹄聲已經漸漸遠去,不做停留,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轉悲,恰巧如蓮花的凋謝。所以我們說鄭愁予別出心裁地寫的是動態美。錯誤》微型課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會分析詩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三、教學時數:15分鍾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有一種錯誤是美麗的,在鄭愁予的筆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語言還是結構,都是那麼美麗,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首詩中的意象美。(註: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詳細地講過何為意象,這里不再多做補充。) (二)、范讀詩歌,引領學生進入詩境(三)、回顧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為愛人痴痴等待的容顏比春天更加美麗,青石板的街道上響起達達的馬蹄聲,女子以為是她的愛人歸來了,但她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馬蹄聲已經漸漸遠去了,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而已。(這原本可以說是一個很簡單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鄭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進行描寫後,就化腐朽為神奇,使它變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詩中描寫“女子”所選用的意象明確:按順序整理是:“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體分析1、蓮花的開落(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1)純潔,回憶學過的與蓮花有關的文章,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明蓮純潔,這里作者用蓮來比喻江南女子的純潔和柔美。(2)“蓮”與“憐”同音,是愛的意思。《西洲曲》:“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郎和蓮有關,蓮代表著思念。作者在這里借用了古詩中的意象,展現了一位等待歸人的女子的形象。擴展:其實,以花喻人,在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把美麗的容顏比作蓮花,更是不乏其例。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蓮花,容顏像蓮花一樣美麗,眉毛如楊柳彎彎,面對這樣的佳人,卻要與之分別,怎麼能不淚流呢?這里分明含有一種傷感之情。現代詩中也有以蓮喻人的。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里不僅是以蓮喻容顏,更喻神態,有新意,使形象更鮮活。那麼鄭愁予是怎樣別出心裁來寫的呢?注意“開落”一詞,一開一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開”:女子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以為是愛人回來了,心裡很高興,臉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蓮花的綻放一樣美麗。“落”:女子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但馬蹄聲已經漸漸遠去,不做停留,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轉悲,恰巧如蓮花的凋謝。所以我們說鄭愁予別出心裁地寫的是動態美。《錯誤》微型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詩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2、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時數:15分鍾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一種錯誤是美麗的,在鄭愁予的筆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無論是語言還是結構,都是那麼美麗,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首詩中的意象美。 (註: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詳細地講過何為意象,這里不再多做補充。) (二)、范讀詩歌,引領學生進入詩境 (三)、回顧故事: 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為愛人痴痴等待的容顏比春天更加美麗,青石板的街道上響起達達的馬蹄聲,女子以為是她的愛人歸來了,但她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馬蹄聲已經漸漸遠去了,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而已。 (這原本可以說是一個很簡單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鄭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進行描寫後,就化腐朽為神奇,使它變得很美很美) (四)、找出詩中描寫“女子”所選用的意象 明確:按順序整理是:“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 (五)、具體分析 1、蓮花的開落(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1)純潔,回憶學過的與蓮花有關的文章,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明蓮純潔,這里作者用蓮來比喻江南女子的純潔和柔美。 (2)“蓮”與“憐”同音,是愛的意思。《西洲曲》:“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郎和蓮有關,蓮代表著思念。作者在這里借用了古詩中的意象,展現了一位等待歸人的女子的形象。 擴展:其實,以花喻人,在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把美麗的容顏比作蓮花,更是不乏其例。 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蓮花,容顏像蓮花一樣美麗,眉毛如楊柳彎彎,面對這樣的佳人,卻要與之分別,怎麼能不淚流呢?這里分明含有一種傷感之情。 現代詩中也有以蓮喻人的。 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這里不僅是以蓮喻容顏,更喻神態,有新意,使形象更鮮活。 那麼鄭愁予是怎樣別出心裁來寫的呢? 注意“開落”一詞,一開一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開”:女子聽到達達的馬蹄聲,以為是愛人回來了,心裡很高興,臉上露出笑容,恰巧如蓮花的綻放一樣美麗。 “落”:女子還沒來得及揭開窗帷,但馬蹄聲已經漸漸遠去,不做停留,這不是歸人,只是一個過客,女子的心情很失落,由笑轉悲,恰巧如蓮花的凋謝。 所以我們說鄭愁予別出心裁地寫的是動態美。

C. 初中語文教案範文

學生根據注釋提示,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初中語文教案範文,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

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看動漫flash——愚公移山。

學生欣賞畫面,品味美妙的樂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背誦課文。學生循聲跟讀。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根據注釋提示,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應

一厝朔東 無隴斷焉

三、思讀課文,理解寓意

1.學生分兩組,展開課堂辯論。

辯題: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實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辯詞選摘:正方:愚公實愚

兩座山雄偉高大.實難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

況且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幫忙;工具落後,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遠運山外;路途遙遠。運土石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確知移山之利,有長期奮斗的思想准備;有子孫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有發展變化的觀點;感動天帝,將山搬走,顯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為,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師總結:經過一番激烈的辯駁,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示例: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於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恆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小、多少是相對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成功、失敗亦如此。

四、品讀課文,把握本文的藝術特徵

1.提問:如何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生1: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這反映了作者階級的局限性。

生3: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藉助想像、寄託於神話向自然斗爭並取得勝利的願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教師點撥:神話不同於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2.關於對比、襯托手法

學生討論,明確:文中有多處對比,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後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於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愚公的氣魄,說明移山勞動的艱巨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六、課堂小結 教師朗誦《愚公移山》歌詞: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淡,望望頭土: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願。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嘆。

多媒體顯示: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學生齊讀。結束全文學習。

七、布置作業

篇二:《詩經》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教學重點、難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3.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於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筆(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多媒體顯示:

關 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 夜長長相思不斷,

在河心小小洲上。 盡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

長和短水邊荇萊,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萊長短不齊, 好姑娘苗苗條條,

采荇菜左右東西。 彈琴瑟迎她過來。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

水荇萊長長短短, 采荇人左揀右揀。

追求她成了空想, 好姑娘苗苗條條,

睜眼想閉眼也想。 娶她來鍾鼓喧喧。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像、聯想,對於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麼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並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想,以至象徵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布置作業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合注釋,串解大意。

篇三:《蒹葭》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早些年一首電視連續劇的插曲,根據《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對後世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蒹葭》。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多媒體顯示畫面,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有未讀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濛,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時,一位痴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入境,體味感情。

3.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讀出凄迷之景,惆帳之情。

4.放錄音,學生復聽一次,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教師可同時出示投影,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投影顯示: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躋 坻 浚

明確: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5.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想、想像,在頭腦中浮現此情此景。

三、美讀全詩,重在鑒賞

1.教師請同學們談初讀詩歌的感受。

生1:本文寫的朦朧縹緲,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生2:這首詩意境優美,我特別喜歡秋天凄清悲涼的況味,和詩人惆悵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精神,因為詩中幾次提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嘛!

生4:我覺得「伊人」應該是漂亮的、高潔的,又是時隱時現、閃爍不定的。

總結:看來本詩的確「言盡而意無窮」,給了我們無限豐富的想像、開拓、創造的空間。正是這種多重意境交相疊合的開放式結構,使這首言情之作成為極富張力,意蘊宏深,多姿多彩的詩的極品。

2.作品文字簡單,內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 明確: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

3.具體賞析詩歌的美。

教師把全班分為六個組,每兩組負擔一個方面的鑒賞任務。圍繞「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個組為主。另一個組補充、評價。

1.含蓄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字簡約。以表面極經濟的文字建構一個十分廣闊的想像和咀嚼的空間,這是該詩的一大長處。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戀人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現出來。

形象可感。作品雖未刻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

餘音繞梁。詩只寫尋求之難,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結果如何,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這就是所謂「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2.意境美體現在多重疊合的架構。

(1)煙水迷離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難分難解。

(2)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悵失意的心情渾然一體。

(3)詩人的執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4)「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緻烘托出來。

3.朦朧美體現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採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四、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教師提問:《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明確:《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蒹葭》沒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蒹葭》比《關雎》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五、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朴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於於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六、布置作業

1.《蒹葭》這首詩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背誦這兩首詩,並為一篇寫一段賞析文字。

篇四:《桃花源記》

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2.學習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以簡練、質朴的語言進行記敘的寫作點。

3.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積累部分文言常用詞語。

教學重點;以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 教學時數:用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1.由成語"世外桃源"導入課文。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2.介紹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老師范讀課文4.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老師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朗讀。要求:一 句讀分明;二 節奏合理;三 語速適中,四 語句流暢;五 注意音韻鏗鏘。老師也可以邊提要求邊做示範。)5.對照注釋,理解課文。(注意重點詞語的解釋。)(如果程度好的班級,可以對照課文,直接筆譯,然後站起來讀,同學補充,老師作點撥)6.第一段翻譯與評點: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漁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重點詞語:行:指船行。忽:說明是偶然的。之:指見到的景象。異之:為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窮:窮盡,走到頭。

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小溪劃船,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夾著溪水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這林子的盡頭。

評點: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林經過。這是故事的開端。

7.讀第2段課文,翻譯並評點:

原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重點詞語:舍船,丟下船。才:只,僅僅。悉:都。屬:即類,之屬:即這一類事物。

譯文: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有座山,山有個小洞口,裡面好像有光似的。(漁人)便丟下船,從洞口進去。初進時,洞口很窄,僅容一人通過。只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很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竹一類的樹林。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狗的叫聲不斷傳來。里邊的人來來往往耕種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邊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地自由自在地娛樂。

評點:這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林,看到桃源人的生活環境,見到一片安寧和樂的世外天地。

朗讀第3段,翻譯並評點

原文: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重點詞語:乃:竟然。妻子:妻子和兒女。焉:相當"於之"、即"從這里"。語:()告訴。足:值得。"問所從來":即"問從何來"。"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乃",即"竟然","無論"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跟現代漢語用的"無論"不同。"餘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邀請。

譯文:桃花源里的人見了漁人,竟大吃了一驚,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他們便邀請漁人到家中,擺酒殺雞招待他。村中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桃花源的人說自己的先輩們為了躲避秦朝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親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於是就和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起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對他們說了,大家聽了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住了幾天,漁人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叮囑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評點:這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裡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2、3段為第二部分,是故事的發展。

朗讀第4段,翻譯並評點

原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重點詞語:志:同"",做標記。"便扶向路":向:從前,"向路":去桃花源時走的路。詣:到……去,這里指謁見。如此:象這樣。

譯文:(漁人)出來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記號。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見太守,告訴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尋找先前所作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條路。

讀第5段,翻譯並評點

原文: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重點詞:劉子驥,與陶淵淵明同時代的人,把他寫進去,表示真實可靠。

譯文:南陽的劉子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聽了這件事。很高興地前往,還沒有實現,不久就病終了。以後就再沒有問路探訪的人了。

評點:寫漁人離開桃源後,太守等人先後探討桃源未果的情形。這是故事的結局和尾聲。為故事的第三部分。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背誦課文。

5.作業:

(1)完成課後作業一、二、三、五。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詞義的差別:


D. 初中語文優秀教案範文

抓住本文駢散結合的寫法。指導學生讀准字音,合理停頓,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初中語文優秀教案範文,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查看。

篇一:《岳陽樓記》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教學

教材分析:

重點: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背誦課文

難點:1.學習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2.抓住本文駢散結合的寫法。指導學生讀准字音,合理停頓,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

教學設想:

本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譯理解外,還要學習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因此學習中把重點放在文言知識的掌握上,難點放在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封建時代許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窮則獨善其身,大則兼濟天下」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們為官時積極從政,力主改革,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貶時,則寄情山水,獨善其身。蘇軾、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表現出了闊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成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名篇《岳陽樓記》。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範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歲登進士第,因敢於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聖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

寶元三年,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後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範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箴知己的好機會,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的需要,於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自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唐朝張說在閱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後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鵲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讀第1段。教師范讀課文,從情感上抓住學生。

1.對照書下注釋,理解重要的詞句。

詞: 越明年、謫、守、增、制、屬、作文

句子: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2.思考與討論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麼內容?

明確: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

(2)作者開篇用「謫」字點明了滕子京當時的處境。可見滕被謫以後心情不會太好,作者開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雖被貶岳州,卻積極從政,政績斐然。「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既是為了稱贊好友不以個人沉浮為意,一心寄情與民的高尚情懷,也是為了勉勵他像 「古仁人」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也是為了自勉勉人。

(二)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朗讀朗讀,然後學生合作解決重要的詞句。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詞:夫 、勝狀、暉、備、然則、極、 騷人、得無異乎

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於形象,氣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重點句子的賞析

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氣勢磅礴。「銜」、「吞」字連用,化靜為動,使描寫的景物富於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加強氣勢,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這一節的寫景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作者從岳陽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開闊的景緻描寫,引出「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異」和感受之「異」為結尾的議論作了鋪墊。

大聲朗讀這兩段,在熟練的基礎上背誦

四、總結: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五、作業設計: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作記的緣由 屬予作文以記之。

洞庭全景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岳陽樓的景緻宏大而又氣象萬千。它的早晚景緻有什麼不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二、復習舊知。

1、重點詞句翻譯。

2、檢查1、2兩段的背誦。

三、講讀第3、4段。

1.指明同學朗讀第3段課文,討論解決重要的字詞及句子翻譯

2.學生齊讀第3段。

3.講析第3、指明同學朗讀第3段課文,討論解決重要的字詞及句子翻譯

4.學生齊讀第3段。4段。

重要的詞語:霪雨、霏霏、開、排、檣、楫、;薄、冥冥、景、一、集、芷、汀、而或、

重要的句子: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四、合作探究

(1)以上兩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討論這一部分寫了什麼內容?和上文有什麼聯系?

這一段描寫了洞庭湖景色陰晴的變化以及遷客騷人登樓時不同的心情。這段內容緊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和「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意思來寫:

先寫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蕭條凄涼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遷客騷人遠離京都,懷念故土的失意、憂慮、悲苦的情感。表現了遷客騷人「物悲則己悲」的思想感情,照應上文「異」字的一個方面。

其次,描寫洞庭湖春和景明時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遷客騷人此時的喜悅之情。這一段主要表現遷客騷人「物喜則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又一方面。

(2).作者寫遷客騷人們或悲或喜的情感有什麼作用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文章的第五段。

五、教讀第5段。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掌握重要的詞句及翻譯

1.要重點理解的詞句。

詞:嘗、求、古仁人、心、或、、為、以、是、進、退、然則、先、後、微

句子: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著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概況,記了登摟所見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產生的不同的「情」。作為一篇「記」,寫了這些也就夠了,但作者的本意卻不在寫景抒情,而在於由此引出一番振聾發聵的議論來。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筆鋒突轉,提出了一個「古仁人之心」來,並且指出「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請想一想: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裡?

明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他們「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麼跟什麼有關系呢?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4、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後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憂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憂樂而轉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5、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土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後一句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六、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對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描寫,以及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分析,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示了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總結:今天學完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我們知道封建士大夫們尚且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胸懷天下,以天下事為己任,努力成才,勇擔責任,為國家的富強作出貢獻。

篇二:《愛蓮說》

一: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並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3、認識古代仁人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資料袋:

1、 了解「說」這種文體

"說"就是古代—種以議論為主的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詠志諷世的散文。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周敦頤,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後的謚號。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為"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二、學習過程 :

(一)、讀准字音。

周敦頤 ( ) 可愛者甚蕃 ( ) 出淤( )泥而不染

濯( )清漣( )而不妖 不蔓( )不枝 可遠觀而不可褻( )玩焉

花之隱逸( )者也 噫( ) 陶後鮮( )有聞

(二)課堂探究

1、積累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蕃: 獨: 染: 濯: 益: 植:

褻: 鮮: 宜:

2、 重點句子翻譯: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三)合作探究:(一)

1、作者把蓮花比作-------------

2、文章從生長( ),體態( ),氣質( )三方面寫蓮的。

3、---------------(句),贊美了蓮--------------------.

合作探究:(二)

1、課文寫了蓮,還寫了( )和( )花,分別比作( )( )。

2、文章運用了( )寫法,抒發了作者( )情感。

三、思維拓展:

聯系蓮花,,談談君子形象對我們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行修養的啟示。

四、當堂檢測:

1、《愛蓮說》選自《 》,作者 ,是 時著名的 家.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為蓮的總陪襯,以 和 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篇三:《雷電頌》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聯系背景資料,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學習屈原愛國愛民的思想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

【學習重、難點】

1、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聯系背景資料,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知識鏈接】

1、作者、人物介紹: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時期出國人。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因看透秦國吞並六國的野心,力勸楚王聯齊抗秦,後來遭奸人陷害,罷官放逐,但仍心繫祖國。楚國被攻佔後,自投汨羅江而死。

郭沫若: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他從抗戰的現實斗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著斗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

2、戲劇知識介紹

1)戲劇的概念: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她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

2)戲劇的種類:

從表演形式上,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詩劇、廣播劇、電視劇、街頭劇、活報劇等;

從作品內容的性質上,可分悲劇、喜劇、正劇等;

從故事情節上,可分為獨幕劇、多幕劇等。

從時代分,可以分為歷史劇和現代劇。

3)戲劇的要素:包括舞台說明、戲劇沖突、人物台詞等。

4)戲劇的基本特點:

(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2)、矛盾沖突要尖銳集中 (3)、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5)戲劇的文學部分,通稱為劇本,是文學的一大類別,與詩歌、散文、小說並列。

3、了解劇情和背景

時間是在午夜已經過去,黎明尚未到來的時候。靳尚前來布置和催促鄭詹尹立即執行南後毒死屈原、縱火焚屍的密令。地點是東皇太一廟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狀,陰森可怖,給人以威壓的氣勢和令人窒息的氣氛。自然景象是雷電交加,狂風大作,無邊的黑夜在顫動,在撕裂,在爆炸。這個典型環境意味著現實世界給屈原的肉體和精神的嚴重傷害,又象徵著光明與黑暗的搏鬥。

4、關於《雷電頌》的舞台說明(正文前小字部分)

舞台說明為舞台上的屈原的動作、形象外貌作了一個必要的交代,為讀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鋪墊。

【學法建議】 指導——自主學習

【教學流程】

一、預學思考

1、掌握下面詞語,給加點的字注音

睥睨( ) 污穢( ) 犀利( ) 迸射( ) 播弄( ) 虐待( ) 雷霆( ) 拖泥帶水 佇立 咆哮 稽首( ) 馳騁( ) 詭譎( ) 占筮( ) 潸然( ) 鞭撻( )

2、解釋詞語

睥睨: 播弄: 鞭撻:

3、閱讀舞台說明,說說舞台上的屈原是個怎樣的形象?

二、合作學習

1、朗讀課文(自由朗讀、指名朗讀,齊讀)。

2、與以往的課文相比,本文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特別之處?

3、讀了這篇課文之後你知道了屈原的內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飽含了屈原怎樣的思想感情?

篇四:《強項令》

教學目標:

1、學習董宣秉公執法,不畏權貴的性格和品質。

2、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分析任務性格品質。

難點:文言詞句的分析、講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導入: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秉公執法者的故事,他就是強項令——董宣。請同學根據你的預習,復述這個故事。

二、列出生字

三、串講課文

第一節:寫董宣執法的故事。

1、董宣,字少平……吏不能得。

解詞:特,特例。

征,徵召。

蒼頭,家奴。

因,因為。

匿,藏匿。

簡析: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陽公主的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矛盾沖突就此展開。

指名朗讀,翻譯。

2、及主出行……因格殺之。

解詞:

及,等到。

以奴驂乘,以,用。

乃,於是,就。

以刀畫地,以,用。

叱,呵斥。

數,數落,列舉。

因,於是,就。

格殺,打死。之,指代家奴。

簡析:寫事件發展,董宣找准機會,「格殺」家奴。

指名朗讀,翻譯。

3、主即還宮訴帝……流血被面。

解詞:

欲,想要。

之,指代董宣。

乞,乞求。

縱,縱容。

何以,以何,憑什麼。

須,等待。

被,覆蓋。

簡析:寫事件高潮。

指名朗讀,翻譯。

4、帝令小黃門持之……宣以班諸吏。

解詞:

持,托扶。

使,命令。

謝,認錯。

從,順從。

頓,叩頭。

之,湊足音節,無實意。

據,撐,按。

俯,低頭。臧,藏,。

行,施行,施加。

敕,下令。

悉,全,全部。

班,分發。

以,把。

簡析:寫矛盾沖突的第二個回合和故事的結局。

指名朗讀,翻譯。

5、由是搏擊豪強……第一節完

解詞:

由是,從此。

震慄,害怕得發抖。

簡析:寫董宣令豪強震慄,寫他在百姓中的威望。

6、總結第一節:本段寫董宣秉公執法的一個故事,突出他的不畏權貴、執法必嚴的精神。文章敘事具體、層次清楚,只本文的寫作特點。

第二課時

一、 串講第二段

這一節寫董宣去世後家中貧困的景況。

1、在縣五年……敝車一乘。

解詞:卒,死亡。

遣,派遣

唯,只。

妻子,妻子和兒子。

敝,破舊。

簡析:寫董宣死後家中的景況,表現他的清貧、廉潔。

指名朗讀,同桌翻譯。

2、帝傷之……葬以大夫禮。

解詞:傷,悲傷,感到悲痛。

乃,才。

以,因為。

葬以大夫禮,以大夫禮葬,以,用

簡析:寫皇帝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廉潔的官員,感到很傷心,按大夫的禮節安葬了他。

二 、分析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

1、引導學生歸納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學生發言後明確:第一節寫董宣嚴格執法的故事。表現他不畏權貴的精神。事件的起因是湖陽公主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發展:董宣找准機會,格殺家奴。高潮是公主回宮告狀,董宣痛陳理由,皇帝命董宣向公主叩頭謝罪,董宣寧死不從。結局是皇帝明白了個中道理,重賞董宣。第二節寫董宣去世後家中貧困的景況和皇帝對他的評價和待遇,表現他為官清廉。

2、引導學生體會表現手法上的特點

第一節是正面描寫董宣,第二節是側面寫董宣,正面和側面相互呼應。第一節是課文的詳寫部分,是課文的重點內容,第二節是課文的略寫部分,是課文的次要內容,文章詳略得當,行文活潑,富於變化。

3、引導學生歸納人物性格特徵和品質

秉公執法,不畏權貴,為官清廉,奉公克己。

三、延伸討論

董宣未經審判,「格殺」湖陽公主家奴,你對此有什麼看法?(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古代封建社會和現在文明社會「法」與「執法」的不同,他們根據自己了解的程度討論,言之成理即可。)


E. 初中語文教學教案設計模板

語文作為學科中的三大主科之一,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優秀的語文教學教案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下面姿宴盯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教案設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教案設計模板(一)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紹我國宋代畫家張擇端創作的畫作《清明上河圖》的說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紹這幅畫作的時候並沒有從繪畫技巧的角度作過多的介紹,而是扣住這幅畫作所描繪的現實內容,將畫作所表現的北宋時期汴梁都城的「繁華」盡量表現出來。這樣的寫作構思,可以幫助非美術專業的一般讀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圖》的主要內容及畫作的深層意義。

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從而引出本跡和文要說明的對象。第二段介紹了畫作的作者張擇端及其創作動機,強調了這幅畫作所要表現的是「夢回繁華」的主題,從而確定了本文介紹畫作內容的重點:「繁華」。第三到五段,是對《清明上河圖》的具體介紹。第三段介紹畫作材質、著色和尺幅,並概括介紹畫作的主要內容;第四段分三層介紹了畫作的主體內容,三層均扣住「繁華」來介紹,語言典雅,富有文氣;第五段總結了《清明上河圖》的藝術特點和社會價值。

全文使用了邏輯順序,對《清明上河圖》的介紹按照「內涵―內容―價值」的思路來展開,著重體現了畫作的主題「夢回繁華」。

學情分析:

通過第五單元前面兩篇教讀課文的學習,學生對「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說明順序」這些學習重點已經打下了較好的基礎。自讀課文《蟬》屬於文藝筆調的說明文,又使學生對說明文的多樣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時學習該類自讀課文課時已經指導了學生藉助旁批和閱讀提示的助讀系統,運用快速閱讀法的自讀策略。不同的是,本課沒有設置旁批,學生正好根據老師提出的任務,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看法寫成旁批,養成隨手寫批註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閱讀方法,養成圈點勾畫批註的習慣。

2.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3.通過學習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准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指導學生採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2.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體會准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恰當使用說明方法使說明更准確,以及說明方法對於語言特色的影響。

教學創意:

1.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目標和方法,確定學習方案。

2.反復使用瀏覽加細讀的方法,隨時進行勾畫批註。

3.通過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會說明語言的特色。

教學流程:

一、欣賞圖畫,選擇畫作局部,口頭說明內容

(一)教師展示圖畫,介紹經歷。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是我國繪畫的無價之寶。在它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裡,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也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歷經劫難,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演繹出了許多傳奇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宋代社會,體會一下《清明上河圖》展現的宋代生活。

(二)學生選擇局部,口頭說明。

現在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幅圖上有什麼?選擇一個局部,用自己的話對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說明。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用圖片將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試圖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畫作內容,可以和後面學習本文語言特點的時候作比較,讓學生體會這篇文章語言的特點:准確典雅,條理清楚。)

二、閱讀「提示」,討論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方法

(一)學生瀏覽課文,明確說明對象特徵,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師祥知提出自讀要求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的主要特徵是什麼?用跳讀法在文中篩選出主要信息。

(二)結合「閱讀提示」和前面三課的學習經驗,分組討論,確定本課學習目標和方法。

明確:1.學習目標:弄清本文說明順序,注意到說明方法的使用,注意作者的遣詞造句即說明語言的特點;2.學習方法:瀏覽全文和細讀課文;抓關鍵語句。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快速瀏覽和勾畫關鍵詞句的方法,對說明對象有了整體把握,隨後教師不必急著進入學習,建議首先引導學生閱讀「閱讀提示」,回憶過去三篇課文的學習,自己來確定學習目標和方法,這樣有利於形成說明文成熟的閱讀策略。)

三、瀏覽課文,明確文章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一)學生用瀏覽的方法,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進而理清說明順序。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2:作者介紹了這幅畫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畫批註: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學生勾畫各段中心句及主要意思後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引出本文說明對象。第二段介紹了作者張擇端及其創作動機,強調了畫作「夢回繁華」的主題。第三到五段,具體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內容、藝術特點和社會價值。

(二)學生判定全文說明順序,並細讀第四段,判斷局部說明順序。

學生明確:全文採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各方面的情況,第四段採用空間順序介紹畫作的主要內容。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瀏覽全文和勾畫中心句的方法,對課文內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夠理清說明順序。由於第四段說明順序的特殊性,學生對課文重點也有了關注意識,為下面提出細讀任務作鋪墊。)

四、細讀課文,學習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

(一)瀏覽全文,勾連文題,理解本文中心,確定閱讀重點。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3:哪些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作者是根據什麼確定說明的重點的?讀題,在文中勾畫批註,找出與題目相呼應的句子。

學生明確:畫面的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即第四段。「夢回繁華」的意思是指這幅畫表現了作者夢回故土,懷念繁華生活的心情,「繁華」即是這幅畫的內容所表現的主題,也是本文說明畫作的重點和靈魂。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教師繼續提出任務,學生採用瀏覽課文和勾畫關鍵句的方法,理解題目含義,明確課文重點,為下面的細讀課文做准備。)

(二)細讀課文第四段,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4:在書上批註第四段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學生明確: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著力描摹畫面的整體和細節,再現了它所描繪的社會生活,使說明更形象更清楚。

教師點撥:在《中國石拱橋》一文中也接觸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兩文都選擇了摹狀貌這一方法?

學生明確:1.在說明盧溝橋的時候,也用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通過描摹盧溝橋欄桿上千態萬狀的獅子,說明中國石拱橋「造型優美」的特點。2.恰當使用說明方法才會使說明更准確更清楚。無論是中國石拱橋造型的優美,還是《清明上河圖》畫面的繁華,用摹狀貌才能使說明更形象清楚,所以說明方法的選擇是由說明對象的特點決定的。3.摹狀貌的方法給說明語言增添了生動性。

(三)瀏覽全文,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5:瀏覽全文,在文中勾畫批註,結合例句辨析課文中還用到哪些說明方法?具體有什麼作用?

學生明確:課文還用到了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字使說明穩妥准確,給讀者以明確的印象;引用使說明更有性更可信;打比方使說明更通俗更形象。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同時為體味說明語言的生動性作鋪墊。前面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方法,讓學生結合具體句子進行練習不是難事。)

(四)瀏覽全文,細讀第四段,體會本文語言風格的不同,總結語言特色。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6:查看自己在書上關於說明方法的勾畫批註,思考不同

的說明方法使語言呈現出怎樣不同的特色。

學生明確:本文語言既平實准確又生動典雅。例如列數據使說明更准確穩妥,使語言顯得更准確、平實;打比方、引用和摹狀貌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引用更使文章語言有底蘊有文氣。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7:重點品讀第四段,勾畫:哪些詞句讓你體會到了內容的「繁華」和語言的典雅?對照學習課文之前同學們介紹畫面內容的語言體會。

學生明確:1.本文語言具有一般說明文的特點,即准確平實。例如用列數據舉等說明方法使說明更准確具體;2、本文語言也體現了說明語言的多樣性,如生動典雅。這主要體現在摹狀貌和引用、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用上。打比方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引用古典文獻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第四段為了說明畫作內容表現的「繁華」,大量使用四字詞語描摹畫面內容,再現北宋時代的繁榮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語言生動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而我們自己的語言一是缺乏條理,二是缺乏文氣。

教師點撥:對於一幅中外聞名的古名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用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語言不僅增強了文章生動性,更是與說明對象相契合。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對學生來說,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味語言的不同特點,學生學習語言就是由表及裡,既直觀又深刻的。既從表面上結合具體句子看到語言特色的不同,也從內在體會到為什麼語言會呈現出這種不同,避免學生機械地記憶語言特點,不能學以致用。)

五、課堂小結,布置閱讀任務,進行課外拓展

最後和學生一起總結本課所得:

1.本文扣住「繁華」,採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創作背景、作品內涵、整體情況和畫面內容、藝術手法及文化價值。重點在於運用生動形象的摹狀貌的說明方法,以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說明語言為我們再現這幅畫所表現的北宋時期空前繁榮的城市生活。

2.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閱讀類文。通過抓關鍵句來理清文章內容和思路,弄清說明順序;結合具體例句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同時注意到不同的說明方法帶來語言的不同風格;

3.隨時勾畫批註,養成習慣。特別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批註在書上相應位置,以供日後檢索,常讀常新。

《清明上河圖》還有很多值得探究之處。建議學生課外閱讀關於《清明上河圖》的更多其它作品,如《<清明上河圖>的故事》《解讀<清明上河圖>》《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等書,進一步了解這幅名畫。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通過小結反復強化說明文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成熟的說明文閱讀策略。課外閱讀拓展既是對課的內容進行拓展,也可以對課的方法進行檢驗。)

初中語文教學教案設計模板(二)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詩詞所表現出的詩人情懷,學習詩詞中一些不同的表現手法,領會這些詩詞所具有的深厚的藝術感染力。

3.了解與這些詩詞有關的文學常識。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詞的方法。

2.語感的培養和表現手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品的寫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給作品的整體感悟帶來某種困難。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陶淵明的《飲酒》詩,好比我們這個旅遊團觀賞了陶淵明經營管理的一處田園風光,領略了它特有的風味。今天我們繼續旅行來到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唐詩和宋詞。這兩座高峰鬱郁蔥蔥,蔚然深秀,美麗的景色令游賞者目不暇接。由於時間緊,我們在這兩處景觀中,重點欣賞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馬觀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學們,同意嗎?

(解說:這個導語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交代了這一課的教學安排,同時引發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遊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於無人引薦,於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於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范仲淹所處的北宋時期,其主要邊患是遼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等職,抵抗西夏侵擾。其間他作了《漁家傲》詞數首,寫邊鎮勞苦,今只存這一首。詞中著力渲染了邊塞的悲壯氣氛,抒寫了思念家鄉的情緒和抗擊侵擾、鞏固邊防的意志。此詞首開邊塞詞之作,其格調蒼涼悲壯,感情沉摯抑鬱,一掃花間詞派柔靡無骨、嘲風弄月的詞風,成為為後來蘇軾、辛棄疾豪放派的先聲。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將三首唐詩和一首宋詞的錄音聽一遍,之後再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和《漁家傲》的錄音各聽一遍。然後給6分鍾時間讓學生讀背這兩首詩詞,看誰背得既快又准確。(解說: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快速讀背的興趣,並在熟讀的基礎上背,學生一般能較快背出。)(2)教師范背這兩首詩詞(學生注意教師是否有背錯的地方),然後與學生共背一遍。

初中語文教學教案設計模板(三)

一、目標導引

1、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優美,心理描寫細膩,語言流暢自然的特點。

3、了解本文詞語使用的准確性,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

4、認識農家小友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體會文中所表現的對勞動人民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預習

1、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後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

2、作者介紹及題解。

三、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一)、范讀課文(或聽磁帶錄音):

l、畫記自己難以讀准、難以理解的字詞。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可適當提示: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本文的線索是到趙庄看戲。

看戲前(1—4段)——看戲中(5—30段)——看戲後(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橋「樂」事

1、「我」是在什麼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討論明確:清明掃墓完畢之後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麼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麼特點?

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裡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游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為「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民風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

討論明確:「我們」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釣鉤,「伏在河沿上去釣蝦」,「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照例」,表明釣得的蝦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我們」還常一同去放牛。黃牛水牛都「敢於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詩經,「全都嘲笑起來了」。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我」怕牛,還因此而被嘲笑,卻還跟著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遠遠地跟著,站著」,是多麼願意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這放牛被嘲當中,更表現出彼此的親密。「我」跟著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種很濃的樂趣。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麼樣的作用?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於這里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於我在那裡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庄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系。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五、導撥提煉

總結存儲: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那是因為:

(1)「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2)這里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並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六、檢測反饋

(1)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體味中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預習第二部分,初步體會夏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教案設計模板(四)

《醉翁亭記》是一篇美文,應注重語言的品味與誦讀,積累文言詞句。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賞析方法。

本設計以"醉"字為切入點,以"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內容與寫作特色,最後進行歸納、遷移。並將學生的想像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目標:

1. 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

2.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系,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一、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於其中。那麼人們為何而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問: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取號為醉翁?

明確: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麼,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1.太守為什麼而醉?

2.我們為什麼而醉?

二、領悟其思想內容

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太守為什麼而醉?

(一)依據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麼而醉。

學生自由發言,

師總結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板書:

(二)那課文中那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1)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像畫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萬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繞圖 → 琅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系了起來。

(4)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2.領略文中的人歡。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麼,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

(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裡?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

(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滁人游,前呼後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餚,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學生討論。師總結: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 寫樂) 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 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4)學生齊讀第三小節,讀出歡樂的氣氛。

3.那什麼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嚮往的?齊讀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含義

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於山水。更重要的在於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三、賞析其寫作特色

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我們為何而醉?

歐陽修為這里的景、人、情而醉,寫出了如此優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濃濃的醉意呢?那麼,我們為何而醉?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醉?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3.歸納描寫形象、精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F. 初中語文備課教案範文模板

教案是教師在上課之前的必要准備,有助於課堂的進程推進,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並作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備課教案範文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語文備課教案範文模板(一)

一、教材分析

鄉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餘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為他抒寫的不是一般遊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於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 通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鑒賞能力,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慾望。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五、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六、教學過程

(一) 聽一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愁)是的,遊子思鄉、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於政治原因,台灣海峽將台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台灣人民對大陸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的詩作——《鄉愁》。

(二) 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⒈ 教師示範朗讀。

⒉ 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⒊ 學生試讀課文。

⒋師生點評指導。

⒌ 把握詩歌主題。

(1)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麼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2)補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鑒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

設疑:(1)鄉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餘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展現出來的,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

(2)鄉愁怎麼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3.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藉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託於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具體可感了,並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⒋美讀:想像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以 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為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xx。

②學生自創。

2、學生思考、創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布置作業。

1、 背誦這首詩。

2、 仿寫詩歌。

初中語文備課教案範文模板(二)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詩情,理解全詩內容及重點詞。

3.感受詩人獨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全詩內容及重點詞。

難點:感受詩人獨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每逢佳節親人相聚一堂,歡樂的氣氛難得難忘。有一個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時候在他鄉苦讀。看著別人扶老攜幼、開開心心地過節,於是他拿起手中的筆來表達心中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他是誰呢?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他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來感受千古佳作的無限魅力。

(二)初讀感知

1、思考這首詩的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什麼意思?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詩人無比思念家鄉的親人,就寫下了這首詩。

2、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3、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

(三)深入研讀

1、理解首聯獨、異鄉、為異客,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情感。

獨:獨自一人。

異鄉:他鄉,故鄉以外的地方。在詩中指的就是長安。

為異客:做他鄉的客人。

體會出作者孤獨、無奈的情感。

2、理解頷聯詩人為什麼每逢遇到節日就加倍的思念親人?

3、詩中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

4、詩人寫這首詩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四)鞏固提高

王維的筆下,有著這樣濃濃的鄉思詩句,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鄉思的詩呢:

王維的《雜詩》中還有——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李商隱《夜雨寄北》詩雲——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五)小結作業

小結:道不盡的離愁,訴不完的思鄉,曲折有致地鋪展在我們面前。歷經10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湧向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在不知不覺間我們也走進了這濃濃的鄉愁中,今後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作業:搜集王維的其他詩詞,研讀並賞析。

五、教學反思

本首詩歌,主要描寫了王維的思鄉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添加更多的吟誦、朗誦比賽等,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

初中語文備課教案範文模板(三)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漢語之美之奇之瑰麗。

2.明確閱讀的重要性與個性化寫作的必要性。

二、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

三、學習重點

感受語文之美,明確學習方法及要點。

四、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熱愛語文學科,激發他們的興趣。

五、課時設計

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設計

(一)導語

同學們好!以後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學習語文。如果同學們在學習上有什麼疑難問題,或者在生活中有什麼困惑,我都願意和同學們交流、探討,我希望能成為同學們的良師益友。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課。我主要是和同學們一起來探討什麼是語文,怎樣學習語文。

雖說這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我覺得這確實有探討的必要性。因為,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以識記為主,以字詞的積累為主,而現在,我們同學由小學生成為中學生了,由兒童變成少年了,我們就要去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去感悟《離騷》漢賦的氣勢如虹、唐詩宋詞的凝煉雋永、諸子散文的詞彩句麗;去探討那栩栩如生、生動形象的四大名著。

我們有著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學習語文豐富的內涵,他能使你滿腹詩書,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歷史,志存高遠;他能使你心靈純潔,感情豐富;他能使你聰明智慧,善思善辯;他更能使你文思泉湧,筆下生輝。

(二)何為語文

第一、問大家一個應該非常簡單的問題:

什麼是語文?(自由回答)組織討論。

第二、小結

1.語:語言。語言是最基礎的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利用它來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現代語言學要求每個人至少掌握一種語言。進入新世紀,要求更高,升學就業,考工晉級還要考英語。

中國的語言是漢語,我們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就是漢語的基礎,初中的語文課在小學的基礎上加以拓寬延伸,就遠的方面而言,學好語文是為了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就近的方面而言,學好語文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後面再具體講。

2.文:文字(文學)。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人們交際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古代的人最早以結繩記事,後來逐漸有了六書造字法。我們中國的文字是獨特的方塊文字,每一個字都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學好漢字自然不用多說,寫好漢字更顯得十分的重要。漢字的書寫非常講究,書法就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

3.語文學科:我們今天要學的語文,除了說話寫字(語基及其運用)以外,還包括現代文的閱讀理解、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寫作等內容。以及聽、說、讀、寫這些基本能力的訓練。

4.語文的性質:語文學習必須與生活密切聯系。語文是交際工具,它反映生活並服務於生活。語文的使用范圍十分廣泛,它可以深入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只要有人活動的地方就需要語文。古人有一句話叫做「處處留心皆學問」(蘇軾審雞頭案的故事),我們也可以說是「處處留心皆語文」(張大千與梅蘭芳的君子小人故事)。

第三、剛才的回答我們似乎是在力求科學。我們能不能改變一個風格,回答得盡可能詩意一些,這樣,我們以「語文是……」的形式在練習本上盡可能地多地寫一些話,給大家三分鍾時間,然而小組內交流,請把大家認為精彩的話作上記號,待會兒請一個同學組織一下代表小組發言。

1.獨立書寫,小組交流;

2.各組奉獻,前面已經被人講過的就不必再說(發言者自己先報姓名。老師遇到十分精彩的,要問這個創作者的姓名,要求課後交上來)。

第四、出示袁衛星的有關語文一段話,請大家盡快記誦。

1.大聲地朗讀。

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是莊子的逍遙雲游,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魏王的老驥之志,是諸葛的錦囊妙計;是君子好逑的《詩經》,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執過羊鞭的《兵法》,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袁衛星)

2.提問: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幾本書?

3.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典故?讀過哪些本書?

4.背誦,默寫。

(三)語文學習的具體要求

第一、做好課文的預習:

1.讀課文一遍,利用注釋或工具書讀准字音,在作業本上抄注音、註解一遍,詞語三遍。作業本距離左邊1厘米處劃一豎線。第一行寫課題,第一行第一列寫日期,第二行開始寫內容,要寫題目,題號統一寫在第一列。次日交。

2.再讀課文,試著了解作者寫了哪些內容,然後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麼,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麼,最後總結出文章的寫作技巧是什麼,語言運用特點是什麼;文章值得借鑒的是什麼,讀後受到的啟發有哪些,文章有什麼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如果是名家名篇,還需要查找資料了解作者情況及文章誕生的背景等。書上留下讀過的痕跡。

3.三讀課文,試著用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緒。特別是抒情性強的作品,如詩歌、抒情散文等,吟誦得好,就學好了一大半。

第二、有目的的認真聽好課,做好筆記。爭取課堂多發言,積極參加討論(四人小組,組長)。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問的地方先做好記號,等合適的時機再問。

第三、整理思路和筆記,寫寫學習心得。按時的、保質保量完成作業。書上課後有作業的,也做在練習本上,要求同上。每篇課文上好後准備好聽寫,聽寫內容包括字詞以及一些重要的問題。作業優良計,聽寫100分計。有錯誤,及時訂正,每個寫三遍。不合格的重做重聽。

第四、其他事項:

1.課前演講,寫好稿子在方格稿紙上,提前一天給老師看,內容可關於語文的各方面。時間3-5分鍾。其他同學點評。10分計。

2.隨堂作文,45分鍾完成。寫在作文本上,第一頁寫目錄。100分計。

3.做個隨筆集,給它取個名字,自己也可以取個筆名,配點畫。每周隨筆兩篇,思想健康,內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數最少300字。5分計。

4.做個摘抄集。每周兩次,如果是短文章,全抄,寫明作者及出處;如果是書籍中的語段,至少500字。抄完後就你所摘錄的這段寫感想。感想至少也是100字。5分計。

5.剪報本,貼好後,註明報紙名稱、版面和日期。寫點評,一個點評至少100字。半個學期交一次,一個學期交兩次。優良計。

6.課外讀本自己看,選取內容自己上。加分。

7.詞語手冊自己看,抽查,扣分。

8.作業本在預習時自己做,上完課做完作業。一個單元交一次。平時抽查,扣分。

9.每人每周練習三篇鋼筆字。

10.積累。每周背誦兩首古詩詞。

(四)結束語

同學們,如果不出意外,我們將要在一起度過x年的時光,我們要好好地度過這x年。我很愛你們,不過請記得愛是相互的,我也同樣需要你們愛我,非常需要。你們應該向我和其他人證明你們都是真誠、善良、懂事,並且勤奮學習的人。

我相信你們在這x年裡會是你們自己和我共同的驕傲,無論在語文學習上,還是在其他方面。我現在不需要你們在口頭向我保證,相信大家在內心已經向自己作出了保證,並且將會在行動中得到完美的體現!

初中語文備課教案範文模板(四)

一、教學目標

1、品味作者平淡簡捷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人物的方法。

3、學習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並以平等和人道主義的精神關注他們的疾苦。

二、教學重點

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學習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以平等和人道主義的精神關注他們的疾苦。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

五、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導入,話題:在生活中,你關注得最多的是什麼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師:明星是因為有著耀眼的光環我們關注他們;偉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們關注他們;因為血濃於水我們關注家人……而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得最多的卻是那些沒有親情關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們雖然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卻有著金子般的心。(意在營造親切平和的教學氣氛,發現生活中的問題。)

(二)設問導讀

1、畫說老王:

師:今天老師要給你們介紹一個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請看畫像。他叫老王,(板題)從畫像上看,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何依據?

生:從他滿臉的皺紋看,他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

生:從他破舊的衣著看,他是一個貧窮的老人。

生:從他的表情看,他是一個善良的老人。

(意在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對他人關注的習慣。)

2、問詢老王:

師:這樣一個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關心他什麼?把你的關切向他表達出來。

生:老王,你是做什麼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麼樣?

老王,你為人怎樣?為什麼作家會如此關注你?

(意在喚起學生對他人的關心和同情,為後面學生閱讀課文蓄勢,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讀書。)

3、走近老王:

師:老王是一個普通人,寫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個普通人。簡介楊絳。楊絳——錢鍾書——《圍城》。

師:面對陌生的老王,你們有那麼多的揣測,和那麼多的關切,現在你們循著楊絳的筆墨,去走近老王,解開心中的謎團。

生:讀課文。

(三)點撥導思

1、評說老王:

師:剛才看了老王,現在又讀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老王?你對他的關切作者告訴你沒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老王是一個xx的人,表現在xx。」的形式表達出來。

生:老王是一個社會地位卑微的人。表現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敗的小屋裡。

生:老王是一個善良老實的人。表現在送冰時,願意給我們家帶送,車費減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

生: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表現在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

(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完成對文章內容的個性化理解。)

2、品味老王:

師:文章中最能打動你的是哪個片斷?在這個片斷中打動你的又是哪些細節?

生:最讓我感動的是:老王臨死還要送雞蛋香油還人情這一情節。

師:有此同感的同學請舉手。既然大家都認為這一段感動人,那麼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一片斷。

(1)、精讀。

師: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讀、小聲讀、放聲讀。可圈點,可旁批。

生:讀課文。

(2)、小組交流體會。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獨到體會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生:我覺得,課文中說老王「鑲嵌」在門框里,「鑲嵌」一詞用得好。寫出了老王消瘦與不靈活,

生:「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中「攥」字也用得好。寫出了老王拿錢時激動的心情。

(3)、質疑,合作探究。

師:就這一情節,你有沒有疑問?提出來請大家幫你。

生:文章中,當「我」要給老王錢,他不要,可後來還是收了錢。為什麼?

「我」拿錢給老王是為了幫助他,而作者為什麼說「我卻拿錢侮辱他」?

(以生——生、生——師合作的形式相互質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15分鍾的初中語文教案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