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字詞積累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積累詞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活動的驅動力。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能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情感轉化。
二、從課文中積累優美詞句:《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提出:「背誦是積累知識、豐富語言材料的好方法。」所以積累語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誦。學生可以採用列提綱背誦的方法背誦課本中精彩的句子。
三、多看課外書積累詞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看課外書是一種很好的積累詞語的方法。許多課外讀物詞語豐富,當看到自己喜歡的詞,很生動的不妨多看幾遍,多在腦中停留些時間,並自己試著琢磨一下,如何用於自己的文章。摘記法也是積累詞語的重要方法。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中隨時隨地積累,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段摘錄到讀書筆記本上,在造句、作文的時候,經常翻閱,適時運用,這對我們掌握詞語,提高運用詞語的能力很有幫助。此外,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歡的內容或圖畫剪下來,然後,貼到本子上,可以隨心所欲地去貼;還可以配上自己畫的插圖。這樣學生在剪剪貼貼、畫畫中獲取了知識,積累了詞語。學生掌握了積累詞語的方法,就能在實踐中樂此不疲,進行廣泛的閱讀和摘記。
2. 語言積累的途徑與方法
1、課堂教學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主陣地語言積累需要大量閱讀,大量閱讀需要一定的閱讀能力,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一切都要憑課堂教學來培養,在我們小語課本中,文質兼美的課文有二、三百篇,這些課文既是語言積累的典例,又包含著: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知識,學好這些課文,是語言積累的堅實基礎。
1.1閱讀理解促積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讀多了,讀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使課文的語言入學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語言基礎上讀,才會讀有所值,讀有所得。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積累要處理好閱讀與理解兩者的關系,讓閱讀、理解能力平衡發展,從而達到有效積累語言的目的。
1.2誦讀激情促積累。葉聖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讀稱為「美讀」,並指出,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在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所以,教師要注意引發學生在有感情朗讀中動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動積累語言。
另外,要加強背誦的力度。因為語文積累不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深刻而牢固的記憶。我們對規定要背誦課文和片段,都要求將其背誦下來,不能心慈手軟,使背誦落到實處,學生語言積累便有了保證,除此之外,我們要激發學生對好的句子或段落也要背下來。
1.3遷移練習促積累。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成功片斷,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遷移練習,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
2、課外延伸拓寬語言積累的空間
2.1課外閱讀促積累。《語言課程標准》規定了課外閱讀總量和背誦篇數,這些規定為加強課外閱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讀書活動,指導學生讀好書,多讀書,並指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摘錄好詞語、好句、好段落,寫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體會和心得筆記。經常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報告會、朗誦會和讀書知識競賽會。要求學生每周背兩至三句自己在課外閱讀中摘錄下來的好句子,讓他們積累更多的語言。除此之外,筆者還推薦適合他們的書目。這樣不僅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也有利於語言積累。
2.2收看影視促積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代教育不再局限於學校的教學,電視電腦的普及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富多彩的影視節目對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在指導學生收看合適的影視節目的同時,也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少兒節目的語言形象生動,體育節目的解說詞妙語連珠,綜藝節目的語言詩情畫意,新聞節目的語言深含哲理,經常讓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記下一些,汲取多方面的語言優點,有意識地在自己的文章里用上幾句,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打開電腦,各種信息映入眼簾,科學奧秘、宇宙神奇、未來世紀這一切充實著學生的頭腦,因而現代媒體對學生的語言積累作用不容忽視,但無原則注意一定要引導正確。
3、社會實踐活動是積累語言的輔助手段葉聖陶曾說過:「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社會所得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積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見深切。」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甘當配角,將主角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新」這兩句話道出了生活實踐對學生的深刻影響,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生活,樂於記錄生活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在腦海中不斷積累多種表象。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常用的諺語、歇後語,留意周圍的標語、廣告詞,並隨時記錄到自己的生活筆記中去。學會了品味生活,才會使生活的語言有靈性。還要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了,便會自然產生聯想,將腦中語言重組,內化為有身語言。
4、班級活動是積累語言的強化途徑知識的積累有賴於學習,能力的培養重在實踐,處於智力開發期的少年兒童尤其如此。積累是一個科學的漸的系統工程,教師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方面應機智靈活,有意義地去開掘。泉水匯集形成小溪,溪水匯合形成江河,江河匯集形成浩瀚無邊的大海,知識也是如此,學生積累語言的過程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做為教師要不斷地開辟語言積累途徑,教給學生積累語言方法,調動學生一切認知因素,使學生的語言儲備如取之不盡的寶庫。
3. 二年級語文課本詞語表在哪裡
二年級語文課本的詞語表一般是在語文書的最後幾頁,也就是在附錄那裡會有詞語表的進行了一個展示,也就是像英語書一樣,一般都是把單詞放在書本的最後面,然後除了在最後面的一個位置之外。
詞語表還可以是在每個單元的生詞積累那裡。詞語表一般是每個單元進行,總結好以後會放在每個單元的後面去進行一個復習,然後如果是更細化,也就是細化到每一節課的詞語表的話,那麼在課程的後面,也就是每一刻後面也是會有詞語表的生字積累的。
所以想找詞語表的話,可以在這幾個地方進行尋找。所以以上就是二年級語文課本詞語表的具體位置。
4. 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有哪些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讓學生有效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是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課外初"相識",拓展詞彙空間
擴大詞彙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許多積累作業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邊閱讀,邊摘錄 好詞好句 。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的檢查、批閱。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詞彙積累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只是記在紙上。所以教師要做恰當的引導。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詞彙的分類整理.例:寫人類可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季節可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寫物類可分色、形、味.其次教師在學生課外摘抄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出一些詞彙,或寫成講義,或寫在小黑板上,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彙的印象,以備課堂上提取。
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個訓練點:一是看實物運用課外詞彙,描寫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寫瓦尼亞臉紅的一個比喻句;三是動補結構的句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詞語,描寫紅顏色的事物以及描寫恐懼心理的詞語,分類抄於卡片上。
二、課內再"熟悉",強化詞彙學習
課外的積累,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提取、運用,其鞏固率是相當低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很喜歡看書,也很聽話地做了摘記,但是他 作文 里的詞彙還是那麼貧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詞沒有經過及時消化、強化,被遺忘了。
這是很可惜的.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語境,讓學生回憶課外獲得的詞彙,再加以運用,那麼日復一日,所掌握的詞彙量就相當可觀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學中,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看圖用詞。將一幅逼真的李子圖掛在黑板上,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我先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李子,然後說出李子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由於課外的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已相對降低了,學生一下子就說出紅艷艷、紅彤彤、黃里透紅、又大又圓、圓溜溜、香噴噴、香氣撲鼻等詞語.學生通過運用課外所學詞語對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對李子的認識,這對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亞偷吃李子這一情節也無疑起到了過河搭橋的作用。
(二)比較用詞一。課文第三小節,描寫瓦尼亞難為情的表情,用了一個比喻句:"瓦尼亞的臉紅得像大紅蝦。"我出示大紅蝦的圖片,請學生找出大紅蝦和瓦尼亞的臉的相同點,通過比較,學生一下子說出兩者的共同點是"紅",然後請學生根據這紅的特點,瓦尼亞的臉還像什麼,學生馬上就說出了紅蘋果、紅櫻桃、紅辣椒、紅石榴等十多種物品,這樣,既鞏固了學生詞彙,加深了學生對比喻句的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體會用詞。課文第四小節描寫瓦尼亞聽了媽媽的話後,非常害怕,用了一個動補結構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先讓學生體會瓦尼亞此時的心情如何,從哪個詞上可以看出瓦尼亞很害怕。然後請學生思考一下描寫一個人害怕,除了臉部表情外,能否用共他一些與身體部位相關的詞語來表達,接著引導學生說出"頭皮發麻、兩手發抖、渾身是汗"等等.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大大激發了學生課外積累詞彙的興趣。
(四)多種形式用詞。將以上所學的詞彙製成卡片,在課堂上適時貼在黑板上,給學生直觀印象, 總結 課文時,以比賽游戲的方式再鞏固一遍。課後,又將卡片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上,確保這些詞語在學生面前的再現率。
通過課外積累和課堂識詞相結合,使學生擺脫了積累詞彙的盲目狀態。每個詞語經過信息編碼,貯存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之中,強化了詞彙學習。
三、作文里交朋友,內化詞彙學習
作文是語言學習的高級階段,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體現.用詞是否精確、豐富、生動,可以檢驗出學生對詞彙的內化程度。同時,作文里的詞彙運用又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呈現他們學過的詞彙,幫助他們從無意識狀態上升到有意識運用狀態。
所以每次作文教學,我都向學生呈現大量與主題相關的詞語,請他們自由選用.學生自己選用的詞語超過了我所呈現的范圍,則給予表揚和鼓勵。經過課外-課內-課外幾次反復,學生很自然地就會運用詞語了。經過一階段的訓練,學生不僅在習作時不會覺得無話可說,而且對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激發個人興趣出發積累詞語
(一)小學生尤其喜歡到生活中辨識日常見到的各種 廣告 詞、標志名稱,於是我將識字與積累詞語結合,幫助學生人人建立一本"商標薈萃",將各類廣告紙、 說明書 、玩具卡上的字、詞剪下來,如"娃哈哈、百事可樂、米老鼠、唐老鴨、甜果凍"等貼在本子上,課余及"展示台"活動中互相介紹、拼讀。
學生興趣濃厚,五彩的畫紙讓他們認識那麼多課堂里沒有學過的字,心中充滿一種成功的自豪感,初步嘗到了"積累"的樂趣,逐漸喜歡上積累。
(二)小學生隨著會寫的字增多,學生逐漸不滿足於剪貼。我趁機鼓勵學生建立一本"詞語采蜜"本,親手記下自己願意積累的字詞。經過大家討論,每兩天記一種珍稀動物的名字、一位偉人的姓名,由老師在黑板上開辟一欄,每天寫一個。
因為這樣既積累了詞語,還知道了許多珍稀動物,會認偉人的名字,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增加了對偉人的了解。之後,我們還陸續記下了校園各 種植 物的名稱、原始古老的動物名稱、奇特古怪的動物名稱、動物建築師等。
2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以 課前預習 加強初步積累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對其今後學習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極大益處。尤其對於已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新課文,會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例如學會在 文章 中做標記,標出生僻的字詞;藉助字典,學習生字拼音,理解新詞在字典中的釋義;勾劃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等。
通過課堂僅有的40分鍾,學生根本無法深入學習知識,因此,課前預習就極為關鍵。有效的課前預習不僅能使學生提前知道一些生詞的大致解釋,還使他們累積很多美詞美句,同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對詞語的理解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也有明確要求,即「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而這一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階段就可以達到。通過課前預習,不僅會使學生養成主動翻閱字典、查閱資料的學習習慣,更激發了學生對於新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達到了優美詞句的初步積累。
二、以貫徹學法深化積累內容
要想正確運用詞語進行表述,就必須先理解詞語的意思。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使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
1.替換法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將其替換為其他詞語來幫助理解。比如特級教師李衛東在講授《微笑著承受一切》一文,指引學生理解文章中的詞語「不幸」時,他是這樣問學生的:「何為「不幸」?可以給「不幸」換個詞嗎?」學生換成了「倒霉、災禍、禍患、災難、厄運」等詞語。
接著他又讓學生將這些詞語帶入文章,重新閱讀,體會換詞之後的改變。這樣的方法不僅使學生領會了文中「不幸」的意思,更使他們深刻感受到桑蘭的悲痛與堅毅勇敢,由此更加深入地領悟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替換詞語法,不僅能夠使學生及時地復習舊知識,同時體會到作者對於詞語運用的獨到之處,更可以啟蒙新知識。
2.表演法
通過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國家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在教授《小稻秧脫險記》一文時,就通過師生共同表演來讓學生對「一擁而上」「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等詞語加以理解。
由學生飾演雜草,教師飾演稻秧,師生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入手,進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這幾個詞的涵義。表演法,既可以讓學生在活躍輕松的氛圍中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新的詞語,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的領悟。
3.結合文章理解
結合詞語所在的前後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是閱讀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課程標准》第二階段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有些詞語,學生通過閱讀前後文就可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也就不需要進行查字典等繁瑣的步驟了。
4.結合實際理解
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內涵也是詞語學習的常見手段。有位教師在教授《學棋》一文中「能手」這個詞時,是這樣進行的:首先讓學生劃出含有「能手」一詞的 句子 ,然後,讓學生想一下實際生活中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能手」。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給出了多個答案,如: 捕魚 能手、教書能手、電腦能手等。
由此,學生快速地理解到「能手」一詞的涵義在本文中表示棋藝高超,對於下 圍棋 十分精通。教師還可以 教育 學生要一心一意地學習,才能在將來成為「能手」,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統一。
除了以上所介紹的方法外,理解詞語的方法還有想像法、分解組合法、電教演示法、以舊帶新法、聯系插圖法等。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授予學生,使學生理解詞語,強化對詞語的積累。
三、以學用結合夯實積累
讀書不能僅限於讀,還要學以致用。謝覺哉先生曾說:「學和行本來是有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採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找准學、用的結合點,讓學生能夠用積累的詞語說話、寫作,將學習的詞語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達到夯實積累的效果。
學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第四段的內容,感受作者在描述「原野熱鬧非凡」這一場景時所運用的技巧,並試著自己描寫一段景物;學完描寫人物的文章後,可以讓學生試著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等。
夯實積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活學活用課文中的知識。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說:「所謂獨創的能力,就是經過深思的模仿。」教師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時常用已經積累的優美詞句仿寫段落,學用結合,達到積累的最佳效果。
四、以課外延伸豐富積累
教師在實際詞語教學中加強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是極為重要的,教師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理解課內的詞語,更要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積累常用的 名言 警句、 歇後語 以及電視廣告的廣告詞等,並且摘抄到自己的積累本上,鼓勵學生多寫 讀書筆記 ,摘抄優美的詞句、表意深刻的詩歌等。
3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多看課外書積累詞語
多看課外書是一種很好的積累詞語的方法,因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我們手中的語文課本和課外讀物,詞語豐富,我們應該多看書,當看到自己喜歡的詞,很生動的詞不妨多看幾遍,多在腦中停留些時間,並自己試著琢磨一下,如何用於自己的文章。
積少成多,日久天長,何愁詞語貧乏?我們也可以背誦一些好詞好句,因為小時候背的東西往往可以記一輩子,而且背得多了,對一個人的 文化 功底甚至可以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積累詞語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們要把課堂上學習的課文盡可能的背出來,此外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各取所需,自由積累,背誦精彩的片段或絕妙的語句。」 摘抄也是擴大積累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要注意把平時看到的好詞摘錄下來,隨時進行適當的歸類。
在 造句 、作文的時候,經常翻閱,適時運用,這對我們掌握詞語,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有幫助。」
二、做生活有心人,在生活中積累詞語
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每天都跟周圍的人、事、物接觸,每天都接受到眾多的語言信息,尤其是老百姓的口頭語言,都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我們平常在書本上無法學到的。如俗語、歇後語、 諺語 。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電視廣告,餐廳 標語 中去吸取出色的語言,這也是積累語言的好機會。如許多出色的廣告詞,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做得更好!」「讓病痛下崗,讓健康再就業。」等等,都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材料。
三、在運用中鞏固詞語,做到記憶猶新
積累詞語為的是能在文章中或生活中去運用,所以我們經常要溫故而知新,使所積累的詞語不被遺忘。我們要引導學生積累的東西必須讓學生真正理解了,領會了,盡可能地用過了,才有可能積淀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因此,要努力為學生創設運用語境。
如通過一些活動,展示一些場景,讓學生 說說 聯想到的警句名言;帶領他們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爛漫的春花中,讓他們說說想到的有關詩句;在興趣課上組織 成語 接龍;利用午飯後,與學生閑聊時,讓學生說說上學路上、校園清晨等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使用積累的詞語,如陽春三月,在上學路上便會「睹景生詞」:春光明媚、春風吹拂、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春意盎然……多少個詞語彷彿遠在天邊?忽一下飛至眼前,彷彿原在沉睡之中,猛然間被喚醒來,這又是一個積累詞語的大好時機,信手記下,揣摩加工,一篇小文就問世了。
作家冰心說得好:「一塊積木擺不出東西來,兩塊就有了對立面,三塊就可以搭個過門,四、五、六塊就更好,可以擺個比較復雜的東西了。拿詞彙來說,你沒有積累到相當多的話,就沒法挑選,因時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適當的地方。」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看、多記、多用,相信在寫作文時就不會詞窮才盡了。
4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模糊意會法
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過程具有遞時性,要經歷「模糊→清晰→模糊」三個步驟,並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小學 語文教材 中有很多詞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 確切。
隨著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和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模糊、不斷理解的過程,並由模糊趨向清晰 .教師教學時採用意會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
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不約而同」一詞,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時站直了身體的意思」(這是模糊理解);經過查字典 知道是「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這是規范清晰的理解);最後經過深入閱讀課文,又漸漸領悟到 :這就是人民群眾送別周總理時同樣的悲痛心情,以及對周總理無比愛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現。
通過這種對詞的 分步體會,學生就可領會課文的中心。教學實踐證明:把這種詞語的理解方法教給學生,有利於促使學生在認真閱讀中領悟詞義,提高品詞解句的水平,也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閱讀的速度。
二、比較琢磨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並不深奧,卻用得准確、傳神。教學這類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 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熄滅」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戰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鍾」一句中的「才」則是表示時間短。
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琢磨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 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 握上來。比較法理解詞義,是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三、互換教學法
閱讀時,可用互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義。換詞不但能聯系舊的知識,啟迪新的知識,還可以學到作者運用 語言的獨到功夫。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落葉在林間飛舞」一句的「飛舞」,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 進行換詞訓練。
學生把「飛舞」換成「飄落」,然後通過比較,並聯繫上下文深究詞義,知道「飛舞」的落葉 除了有「飄落」的意思外,還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飄飄悠悠的姿態,從中體會作者用「飛舞」的特別含義 ;知道有些詞既有近義的特點,更有程度深淺之分。
通過這種換詞練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准確用詞的高 明之處和獨特的寫作技巧,體會到文章顯得生動、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實驗法
詞語理解最容易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實驗。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 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理解詞義。指名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 稍帶紅色或藍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
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 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動作釋義法
比動作也是一種理解詞語的好辦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動作的句子,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比動 作讓學生領會動詞的意思。例如《鸕鶿》一文,在描寫鸕鶿捕魚和漁夫取魚的情景時,作者運用了一連串動詞 :鑽、拍、跳、抓、擠、甩。
這些動詞把鸕鶿捕到魚的歡樂、漁人取魚的利索勁兒寫得十分生動、形象。教學 時,教師讓學生通過想像,比一比「鑽、拍、跳」的動作,做一做「抓、擠、甩」的動作。學生就不難領會漁 人熟練的動作與歡樂的心情,而課文描繪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現在學生腦海中。
六、電教演示法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可以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便於他們准確地理解。如《趙州 橋》這樣描寫橋上的 雕刻 藝術:「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 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句中生詞較多。
教學時,教師可用 投影把千姿百態的龍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互相纏繞」、「互相抵著」、「遙望」 等詞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