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加強生命教育,強化生命意識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也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關注生命,培養生命意識是語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體現。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是一種責任。因此,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確時機,適時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在關注生命存在中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一、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我們的課文篇篇都是文字雋永、文質兼美的佳文,有描寫大自然旖旎風光的。面對蘊涵豐富的課文,我們要善於挖掘文章的內涵,篩選適合進行生命教育的內容。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正是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在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他的同學。在歌頌偉大父愛的同時,我們更深一層地看到了:正是因為愛和信念才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兒子和他的同伴,14條鮮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小時後終於獲救。教學中我向學生提問:是什麼讓孩子能在廢墟中活了下來?學生紛紛發言:是他頑強的毅力,是父親給予他希望……從這個故事中讓學生體會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來。它交給學生的不僅是愛,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珍愛,對生命的認可。
二、 在習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葉聖陶先生曾說: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是生活本身。可見寫作教學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抒寫的生命話題,讓學生探究生命的規律、內涵和本質,對自然界生命和人類自身的生命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進而培養積極進取的生命意識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質量。我班有一位學生在習作《深沉的母愛》中寫到:媽媽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盞燈,照亮著我前行的路,叫我鼓起勇氣爬起來,千萬不要放棄。生命的美妙在學生的筆下緩緩流出,可以看出,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可以說是非常的深刻。 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時,許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那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那發自肺腑的對生命的聲聲呼喚,深深的震撼了孩子的心,讓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是啊,人活著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艱難險阻進行抗爭與搏鬥,而只有勇於去追求勝利、抗爭命運,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價值與快樂。如果沒有經過生命的洗禮,她怎麼能夠認識到生命的珍貴?怎麼能夠認識到生命的美好?
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生命教育
語文實踐活動,特別是綜合性學習是小學語文學科中一個特殊的學習部分,其學習空間不再局限於課堂,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實踐為主,其學習內容多是一個主題。下面是我們在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了課文《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等課文後,進行的一次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看電影,談啟發」的一個環節。在交流彼此搜集到的「熱愛生命」的故事後,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觀看了法國記錄片《微觀世界》中,屎殼郎(一種昆蟲)滾著它的糞球前進的一個小片段。 在這個片段中,屎殼郎遇到了不少困難,它的糞球足有它身體那麼的大,前進的道路又不平整,到處是突出的小枝條、石塊,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人類不以為然,對於昆蟲卻可能致命的大暴雨。在觀看的同時要求學生結合「熱愛生命」這一主題思考自己對片段的看法、感受。在熱烈的討論中,有的學生從這只小蟲子身上看到了「萬物皆有靈」,表示以後再也不小看這些蟲子;有的學生將自己遇到困難時的心情與小蟲子做了比較,從小蟲子身上學習到了直面困難的勇氣;有的學生則從小蟲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堅韌,體會到一些生命的哲理……另外,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具有強烈生命意識的課外讀物和有關生命知識的科普作品,或影視作品。讓學生寫出讀書心得或感想。例如:在教學《向命運挑戰》之後我及時向學生推薦閱讀《張海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書籍,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讓學生從這些身殘志堅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學生就會懂得更應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讓生命煥發出光彩。
總之,語文學科中蘊含生命教育的內容廣泛、方式多樣。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靈活處理教材,善於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的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 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積極因素來豐富生命教育內容,把健康的生命觀根植於學生的心裡,從而使學生更珍視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
㈡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滲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何為生命化教育?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曾給教育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這樣的"教育",就是我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義還在於它是關注所有人的,關注差異、獨特性,從而促進所有人發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時還意味著關注每個人當下體驗,關注具體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強調教育的獨立價值、獨立品格,強調教育要有終極關懷,要把對人的靈魂的呵護、成全作為本始也是最為永恆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是一種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賦予教育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新的教育觀。作為課程與教育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筆者擬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淺談自己的觀點。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個體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穩定安全的情境中,盡情享受輕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發自我而生的探索與熱情,具有興趣性、自願性,主動性,是探索與現實的特殊結合。小學階段生命化教育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地積極正確地學習、生活習慣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老師應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價值出發,培養孩子健康品質、恆心毅力,具備廣闊胸懷,多維的思維方式和主動渴求知識的熱情,更大效能地發揮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學階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談一下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生命化教育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出現問題時,先不急於處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而是以尊重啟發為主,誰都會做錯事,關鍵是先要知道錯在哪?還要知道怎麼改正,如何管住自己,發現很有成效。有時也利用游戲的方法,我們和孩子爭當不同的角色,除了啟發孩子謙讓協調解決事情外,還注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同樣的一個情景劇,表現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強了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課堂教學不但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的生命活動過程,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和以後素質的育成和發展;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命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反映了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亦是教師的生命價值在職業上最直接的體現。必須從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點,重新認識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師在「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下,要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成學生個體的健全人格發展。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學會獨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師要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未來,與學生一起在教育活動中創造學生的精神生命。這種創造,不同於知識的發現或技術的發明,它是以學生的精神世界的發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為學生未來的創造,是人的生命發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創造。
生命化教育關注教學活動的生成性,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來,教學內容不僅是事先預成的、固定的「確定性知識」,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靈活性並包含了一定的師生共同建構的「不確定性知識」;它不是作為客觀的擺在學習者面前等待他們去接受的「死的東西」,而是需要由學生去「內化」的,用學生已有經驗與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義的「活的東西」。既有的教學內容只是這個知識意義建構過程中可供選擇的一種工具而已。
二、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
教學活動是人的活動,課堂里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思維,不同的生命閱歷……「人」的復雜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恰恰是我們應該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新課程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在於教師從生命的高度、以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因此,在「生成」的課堂教學中,關注生命內涵是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關鍵。
如《掌聲》這篇文章中同學們的掌聲讓腿有殘疾的小英走出了困境,鼓起了生活的勇氣。通過學習學生感悟到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是那麼的美好,同時也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的道理。
如在《一次成功的實驗》中,課文真實地描述了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讓孩子們做實驗的故事,在課堂上我重點剖析了文中的小女孩先人後己、有了危險願意自己承擔的這種美好的品質,讓每一個孩子為之動容。
《黃河的主人》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梢公卻能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了黃河的主人。學完這篇課文學生不能受到心靈的震撼,生活中遇到的許多事雖然令人煩惱,但與險惡的黃河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啊。既然黃河都可以戰勝,那還有什麼不可以戰勝的呢?你的生命完全可以因為不斷戰勝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而精彩起來。
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生命教育是觸及心靈的教育,是感染靈魂的教育,在語文課上,除了閱讀文本,我也經常通過表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方式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表演,分別感受「真實情景「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在實際體驗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別人的需要和處境,進而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
例如在教學《天鵝的故事》中老天鵝破冰的時候,我讓學生高高舉起拳頭然後反復重重的落在桌子上,學生沒來幾下就覺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想像血肉之軀從高空重重的砸在極冷極硬的冰上感覺,學生都說太殘忍了,老天鵝這位破冰勇士太偉大了,一個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渺小,但是卻能夠迸發出多麼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
又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習作七時,我組織了一次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家當一回盲人,聾啞人,殘疾人,再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殘疾人生活的艱辛,都站在殘疾人的角度談感受,對殘疾人能積極面對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時也為自己是個正常人而高興,都認為應該珍愛生命,好好的過好每一天,對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課外,我讓學生讀貝多芬,讀張海迪,讀海倫凱勒,讀他們身體殘疾仍續寫生命的勇氣,讀他們身處逆境生命之花仍絢爛綻放的奇跡,讀他們身上噴發的濃濃的對生命無比珍惜無比眷戀的情愫,讓學生在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對生命的珍愛。
總之,語文學科中蘊含生命教育的內容廣泛、方式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靈活處理教材,善於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的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滲透。讓學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麗的,語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價值的。讓語文課更多地和學生的內心情感、人生發展相關聯,讓正義與課堂同在,讓真善美與課堂同在,讓每一個生命更加美好。
㈢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在學科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是一種責任,語文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承載著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語文課程標准也在呼喚人文關懷。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滿人文關懷、具有生命意識的課本資源,創造性地進行生命安全教育,使學生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實施生命安全教育呢?
一、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挖掘安全教育內容,適時傳授安全知識。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氣息。識字寫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挖掘其中的安全教育內容。
如:在教學「燈」字,給「燈」字組詞,學生說到紅燈、綠燈時就是一個很好的交通安全知識傳授的契機,老師就可以引導他們認識交通規則,使他們知道「紅燈停,綠燈行」。又如:在教學生字「警」時,指導學生掌握讀音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火警電話和匪警電話嗎?」這樣將火警電話119和匪警電話110這些知識順理成章地傳授給了學生。又如在教學「江」、「河」、「湖」或「游泳」等字詞時可以告訴學生,在沒有大人陪同的情況下,不可以玩水或者游泳,這是一個很好的防溺水教育機會。
一個字很微小,但只需要語文老師做個課堂的有心人,捕捉文字背後的安全內涵,那麼安全教育就會「潤物細無聲」。
二、在課文教學中向小學生傳授安全救護方法,提高他們的救護能力。
在課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時時留意課文中的一些細節,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傳授給學生安全救護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救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