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用好初中語文部編教材

如何用好初中語文部編教材

發布時間:2023-08-03 19:47:03

① 如何有效的使用語文教科書

(這是許6569 小能熊365日寫作計劃的第22篇文章)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覺得我忽略語文課本多年。通過最近聽課,再反觀我自己的課堂,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怎樣有效的使用課文:

一、在正確理解教科書的基礎上,高效地利用教科書

語文課本是進行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教學資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料,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載體。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到教科書的重要作用。,正確理解課本內容,認真發掘其教育價值。

在備課時,我們必須深入教材,鑽研教材,設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而不能僅僅靠一本教學參考書,在不深入理解文本,挖掘內容之時把教參中的內容寫到教案中,上課時再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統一的標准上來,這樣,也就談不上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體驗了,更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們稍顯要把初中階段8冊教科書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全面了解教材的結構、框架,然後把握每冊書的側重點,再了解每個單元的內容。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承擔著不同的教學重點,了解了每個單元的重點,才能抓住教學的主要內容。其次,我們還要對每篇文章進行研讀,在不依賴任何參考書的情況下靜下心來自己閱讀,去感受文章的思想內容、明確教學的要點;然後,參考相關的資料以豐富教學內容;最後,結合近10年河南省中考語文的命題導向合理安排內容和課時,有效的使用教科書。

二、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合理地使用教科書

1、根據語文教科書中選文多義性的特點,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每個學生由於興趣、愛好、思想、情感、成長經歷和背景的不同,對文章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根據教材的多義性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注重培養他們自己獨立閱讀、思考並形成自己觀點的能力。

2、深入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充分發揮教材在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訓練閱讀能力等方面的導向作用,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發展。由於學生的性格愛好不同,必要的引導不可少。某日聽課的一個片段現記錄如下(《故鄉》):

……

師:魚怎麼會有腳呢?

生:有!

師:什麼魚?

生:娃娃魚。

師:真是見多識廣!我想跳魚也有兩只腳,你們看到過沒有?

生:沒有。

師:這說明什麼問題?書上怎麼說的?

生:說明閏土見多識廣,閏土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

……

「跳魚有腳」是課本中的一個細枝末節,在教學中完全不必要拿出來討論,可是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們那個老師又不能置之不理。她引導的十分巧妙,既幫湖州學生解決了疑問。又有效地發揮了課本的作用。

3、尊重教科書,深入挖掘教科書。

語文課本上的選文具有明顯的教育目的,我們備課的時候不能偏離教科書的本意。

4、對課本進行選擇、加工、改造、運用,充分發揮其例證和憑借作用。

課文是很好的例子,通過一篇文章,實現舉一反三、為我所用,跳出文本,能發揮出語文課本的教育教學價值。

三、根據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

仔細閱讀現有的語文教材,會發現其有很大的開放性和彈性,所以,我們在使用語文課本時應根據教學中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教科書進行加工和重組,最大限度的發揮課本的作用。我在設計《變色龍》一課時按照廣為流傳的「四個學說」設計,李老師設計的教案按照中考對於小說類考題常考的考查內容設計。但都達到了我們預先設定的效果。

四、正確處理教科書與課外學習資源的關系,防止脫離教科書任意拓展

語文課程資源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我們處理好課本與課外學習資源的關系。課外學習資源應在完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目標與課內學習資料應保持一致,在難易程度上應與學生的學習水平相適應,不能與教材內容並重甚至高於教材內容資料。所以,我們在設計「拓展延伸」環節和「課堂作業」時應慎重考慮。

② 第91期【研修】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變化及使用策略(一)

1.現有教材的問題突出

過去教材編寫遵循「一綱多本」的原則,這是歷史和時代的原因。過去,我們國家經濟落後,教育也不發達,教育方面很多東西都是在全盤學習西方。加上咱們國家大,國力有限,因此提出「一綱多本」的教材編寫思路,這樣好處是調動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積極性,但實行10多年的結果,社會反響並不好,效果很不理想。這主要是經濟利益所致,出版社往往中標之後,把教材編寫又轉包出去,商業性質深厚,還有因為各出版社實力不同,時間緊迫,編寫倉促,國家相關的評審機制也不健全,所以各種版本教材質量也參差不齊,社會上的意見很大。有了問題,但是也沒有人去修改完善,這也就引起了中央的重視。

2.國力增長

以前因為我們國力所限,加上教育的落後,所以我們教育上很多東西也都是在全盤學習西方,我們沒有國家的統編教材,教材市場整體較亂。

2000年到現在,16年過去了,我們國家富強了,現在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文化和教育自信力增強了。我們的教育,包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在全世界都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因此,我們現在有能力、有必要出版國家教材,一套大國該有的氣派的國家統編教材。

3.課改積淀

新課改於2001年9月開始到現在已進行了10多年,取得了很多成績,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譬如以人為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的主體地位等課改理念,還有對教學策略的重視,對創新精神的鼓勵等。這些被大眾認可的東西也需要體現進教材中去。

另一方面,我們的課改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存在的問題自然也不少,需要及時得到糾正。比如無限誇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性,過於強調教學形式而忽視語文的學科本位,還有社會上明目眾多的教學模式,很多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我們卻沒人敢說。另外,再加上應試教育的沖擊,我們語文老師很多基本的語文知識不敢教,基本技能不去理會,一味地迎合諸多教學模式還要應付考試。我們都深有感觸,教書時間越長則越感到不會教書。這些問題也是教材需要去糾正的東西。

4.學科發展

最近幾年,語文學科本身有不少新的理論和研究成果需要及時更新和普及。如對散文,我們經常提到的「形散神聚」的老概念,新的研究理論不再這樣提,而把散文看做是作者情感與認知的心路歷程。再如,對於小說,我們一般都會去引導學生把握三要素(人事、情節和環境),新的研究理論認為這樣的認知是比較膚淺的概括,新的小說教育元素就包括虛構、場景、人物、語言等六七種元素。教育專家們認為這些新的學科理論需要及時在教材中進行體現。

基於以上原因,國家決定在各個地方教材的基礎上,組織編寫國家統編教材。於是2009年,中央領導同志李長春提出要組織編寫德育、歷史和語文這三科教材,並把這任務交給了教育部。「部編版」語文教材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在4年多了,編寫工作還沒有徹底結束。

③ 如何教好語文統編教材

1

減輕使用統編教材帶來的壓力

統編教材改動比較大,老師們拿到新教材,看到許多課文是新的,體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這套教材的「新」,並非以革命的姿態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顛覆,它是「守正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變化革新,是那種大家經過努力就跟得上的「創新」。所以不必焦慮,要以積極而又正常的心態來使用教材。

特別是高中語文統編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開使用的步子應當穩一點。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學就來個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採用新教法,這是時代要求,大家對語文教學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進教學。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語文教學說得一無是處,那並不符合事實,別把語文老師弄得「灰頭土臉」。其實我們就是那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要尊重歷史,有所繼承,有所揚棄,有所發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於各自的學情,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學校或者班級的條件,在原有基礎上去逐步調整、改進與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讓我們的教學更上層樓,關鍵是教師,老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必須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這需要時間,不可能靠幾次培訓就解決問題。

④ 如何用好初中統編教材的寫作體系

讀懂、用對、用好統編初中語文教材
——讓自己幸福地教,學生充實快樂地學
1、在使用中教師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1.「穿新鞋走老路」。或因應對考試無暇顧及,或因評價無要求疏於更新,或因職業倦怠固步自封,或因沒讀懂新教材無從下手,我們大多情況下手捧新教材,教著老內容。這是當前使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普遍現象。
比如:八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新聞單元,我們一看到第一課《消息二則》就想當然的把這一單元的四課兢兢業業的一課一課去講,又是新聞要素,又是結構的講,完全忽略了統編本教材活動探究單元的編寫意圖,僅僅帶著孩子們去死扣任務一:新聞閱讀,而將新聞采訪活動以及延伸出來的新聞寫作,完全忽略,導致我們的學生寫新聞,找不到題材,提不起興趣。我上的兩個班中在一個普通班我將任務二:新聞采訪簡單的用了一節課,先是簡單的指導了一下如何編寫采訪提綱,然後當堂讓學生去采訪,學生興趣非常濃厚,寫出來的新聞也非常有意思。而相反,我帶的實驗班因為一些原因,僅僅完成了任務一,新聞采訪這一節沒上,寫出來的新聞很一般,學生興趣不大,甚至覺得很枯燥。 2.具體某篇課文的教學內容爭論大,無法統一 3.對單元整合教學理念把握不到位 有改變的理念,但對單元能力訓練點的分步驟、逐層落實把握不到位,沒有引導學生把教讀中學到的閱讀策略和方法用到自讀和課外閱讀中。
同樣,我們繼續拿八年級上新聞單元說事。活動探究單元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那麼,學習了第一課,學生了解新聞的基本特點後,在二三四課中相關的電頭呀、導語呀、結構呀這些內容則就應該由學生自己去完成,我們需要做的則是補充進去一些,除了消息這些特點以外的特寫、通訊所特有內容,最後指導學生梳理歸納幾者之間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只有這樣,學生在實際考試中遇到新聞閱讀才會得心應手。 4.同一單元內的教讀、自讀課型沒區分
比如說我們會教教讀課文,精講、精練、精讀、精品,但我們困惑的是自讀課文怎麼上。在這舉肖培東老師的《美麗的顏色》,或許會對我們自讀課文的教學有所啟示

⑤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改革下的"三位一體"教學

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語文課一定要延伸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讀精講,反復操練,沒有激發閱讀興趣,也沒有較多的閱讀量和閱讀面,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寫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擴大閱讀量,這是改革的方向。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教讀課」要重視教材本身設計的閱讀思考題。教讀課文的閱讀思考題主要體現在教讀課的預習提示、課後習題等方面。教讀課文的課後習題分為「思考探究」和「積累拓展」兩部分,前者主要是對文本的思考與探究,後者既有積累性知識,更有不同形式的拓展,二者的功能既截然分開又各有側重。例如,力,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開頭、結尾、文中的反復及特別之處發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意蘊。這當中既有美好人性的展現,更有引導學生走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也是「立德樹人」教育目標語文式的表達和落實。

「教讀課」要重視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的滲透。部編教材很重視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的滲透,並且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整合。統編教材對不同文體課文的教學,在單元導語與預習、課後思考題、教師用書中均作了提示,教師可以參照實施,自覺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科學、到位。統編教材七下第一單元導語明確指出了:「本單元學習精讀方法」的目標。同時導語還提出了本單元閱讀策略:「把握關鍵語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妙處」「注意結合人物生平及所處時代,透過細節描寫,把握人物特徵,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當然,「教讀課」同時運用多種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例如《鄧稼先》第五部分開頭引用的《弔古戰場文》就可採用朗讀的方法,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出鄧稼先工作環境的荒涼,從而突出他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這樣既可以適應不同文本、不同閱讀目的需要,也能實現與七年級上冊學習內容的有機銜接和階段性鞏固,更能為未來高中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同時也使課程標准有關閱讀要求落到實處,教讀課文側重教師引導下的學習,重點落實本單元的語文素養目標,可以講得精、細、全面,旨在給例子,給方法,以期舉一反三,激發學生讀書的興味;而自讀課文主要讓學生自己讀,把教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讀實踐中,主要是泛讀,不必面面俱到。兩種課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相互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

教讀課文,課前有「預習」,課後設置「思考探究」「積累拓展」兩個層次的練習,練習題較為復雜、詳盡。自讀課文,取消了課後練習,代之以隨文「批註」和「閱讀提示」。文旁設置「旁批」,或點撥閱讀門徑,或提示閱讀重點,或引導深入思考,通過搭建台階教學生學會自讀。文後設置「閱讀提示」,抓住文章最精粹的點進行分析,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指南。

需要說明的是,旁批中也有一些問題的設計,但不是作為作業供學生解答,而是提醒學生閱讀該部分需要注意的關鍵之處,實際上是閱讀方法與策略的提示和點撥,有的甚至包含著一些隱性的語文知識。

初中則加強了「名著導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每次「名著導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導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新教材還設置有課外古詩詞誦讀。這些內容可以要求學生去反復誦讀,不一定要和課文那樣逐篇講解。大家注意其導讀的寫法,除了簡明地介紹作品的內容及藝術特色,還格外注意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不同的藝術風格,學習有關古典文學鑒賞的某些基本的知識與技能。二是設置「名著導讀」欄目,精選書目,導向整本書閱讀。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重視整本書閱讀顯得更為重要。名著導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沉下心來閱讀整本書,汲取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不被碎片化閱讀敗壞閱讀品位。要求教師將名著導讀納入教學計劃,將其作為閱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當成附件,根據情況選用。

教材每冊各安排2次名著導讀,每次主推1部名著,推薦課外閱讀2部。所選名著以課程標准推薦書目為主,並盡量與課內閱讀課文配合。設計思路是,除介紹某部書的內容、寫作特色外,還專門設置「讀書方法指導」欄目,以該書為例,談某一種閱讀方法或某一類書籍的閱讀策略,以期收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之效。閱讀方法,有精讀和跳讀、快速閱讀、選擇性閱讀,如何閱讀古典小說,如何閱讀科普作品,如何閱讀紀實作品等。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藉助「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搭建閱讀支架,構築能力階梯,使學生「由教師扶著走到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有助於學生自主建構閱讀方案,形成閱讀能力」。

部編教材就是專治不讀書,讀書少的,在這方面特色非常顯著,讓人眼前一亮,為更好的執行《課程標准》提出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要求,從而實現課內外400萬字的閱讀總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教讀課」要重視課內向課外的自然延伸有機勾連。

課內外閱讀的統整與結合,可以打破課內外閱讀割裂的局面,但其能否真正實現尚需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有效的操作。首先,運用好教材中現成的課內向外拓展延伸的閱讀題。讀課」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重視閱讀的過程性和個性化。

部編教材的教學理念非常重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從內容到形式,都充分靠慮到了學生的學習需要。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材不只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學本。閱讀教學中不能只是注重字詞句篇,更要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閱讀過程中學生會有自己的理解、思考、感悟,而這些寶貴的閱讀體驗正是自主閱讀能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元素。 (董卿語)。在這種具有過程性和個性化的人物形象分析中,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物的復雜性、多面性。當然,這一過程是緩慢的、長期的,還需要語文教師的充滿智慧的引導。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要急於求成而忽略學生的閱讀過程,更不應重視現成結論的記憶而忽視學生思考體驗的過程。

  當然,也帶來一些需要探討的課題,比如教讀課的閱讀方法和策略能否遷移到自讀課文中,如何在有限課時內兼顧課文學習和課外拓展篇目閱讀,如何進行課外拓展閱讀的監控和指導,自讀課文教師如何介入才算適當,自讀課文旁批如何有效運用,整本書閱讀如何有效規劃,等等。這些都有待廣大教師發揮「課程建設者」的作用,進行創造性的實踐,以使教材的設計。

⑥ 如何專業的使用語文教科書

一、對教材進行有效的重組

有效的重組教材,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聯系的文本組織起來有效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於開展比較性閱讀、探究性閱讀、合作性學習等學習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有利於促使學生加強記憶和深入思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為教師教學的有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和學生的發展實際,突破現行教材以單元編排的局限,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學實效。(1)以主旨相似作為重組依據。從思想文化內涵上的交叉點和聯系點出發,在語文教材中為課文文本找出其他的類似文本,進行比較閱讀。可以按主題整合,並進行有價值的分類。這樣的整合使原本散亂的單篇教學呈現出了新的格局,在一個較小的平台上解決了語文教學零敲碎打的弊病,為初中語文學習呈現的嶄新格局。(2)以題材相似作為重組依據。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整合同冊書「課外古詩詞誦讀」中王維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別詩。(3)以體裁相似作為重組依據。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已經將《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和《滿井游記》編為第六單元,還可與《桃花源記》(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核舟記》(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等文章進行比較,進一步了解「記」是古代一種常見文體,可寫景可記事,還可說明和議論。(4)以作者作為重組依據。一個作家的風格自有其穩定的一面,但作家在成長及作品產生過程中都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從而打上時代的烙印。因而對同一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會使學生領悟到知人論世的重要性,以培養其正確的思維方式。

二、對教材進行有效的整合

整合教材是指在有效的使用語文教材的實踐活動中,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依據,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建立有機的聯系,使語文課程更加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增強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增強課程資源整合的能力。首先,要關注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語文是一門包容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若能因勢利導,那麼語文課堂將會充滿活力和魅力。正如陳鍾梁先生所說:「語文教學需要『雜交』,教學也是一種生態,遠親繁殖有利於培育良種。」只要教師用心而且有一定能力,學科間的溝通融合就會變成語文課堂教學的現實。其次,語文學科要與生活相聯系。語文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的觀念。溝通課堂內外,聯系教材與生活。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均是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才能激活學生記憶倉庫中的素材,才能增強學生生活體驗對語文學習的推動作用。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可與校園生活聯系;而《背影》《我與地壇》等就可與家庭生活對接;而《唐睢不辱使命》等則可以與社會生活呼應。在進行教材與生活聯系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突破狹義課程教學的局限性。

三、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延伸

(一)利用背景資料豐富教材資源

老師的每一堂課都是創造,不能局限於教材提供的那些信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給學生提供或讓學生去查找、搜集相關材料的機會。利用背景資料可以激發學習情緒,渲染課堂情緒,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奇妙的克隆》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克隆」,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克隆」的資料。在課上讓學生展示相關資料,加深對克隆知識的了解。使學生對當代最新科技成果——克隆有所了解。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無形中還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二)根據教學目標挖掘教材資源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拓展延伸教材必須立足於教材本身的開放性,以教學目標為重要保證,一切圍繞目標教學。以教材為活動框架,搭建學生合作探究的平台。例如:八年級下冊課文《端午的鴨蛋》《吆喝》《春酒》都藉助「美味」傳遞出了豐厚的飲食文化,而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到民間采風去」。因此,可以通過這些教材帶領學生去探究本民族、本地區的精神內涵,搞一次《舌尖上的重慶》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的語文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樂於參加,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說讀寫思,挖掘潛能,培養綜合能力,對學生的影響極大。

⑦ 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有效使用教科書

語文教材是課程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育行為實施中最常規最主要的媒介和載體。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正確地使用語文教材。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是否正確把握和駕馭語文教材的教學,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成敗。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語文教材,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讀、背、寫、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要靈活使用。二、 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閱讀的整體性,在教學目標中特別強調「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要處理好整體感知與局部切入的關系,要做到整合教材,重點講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該通讀教材,弄清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關鍵句段或關鍵詞語作為切入口,來帶動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對文本的結構、作者的情感、表達所用的語言及修辭的研究,甚至段落的切分、標點的運用,一個字、一個詞的推敲,常常會對深入理解整體意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文學作品的「教學建議」也提出「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和把握。這是基於閱讀鑒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的特點而提出的基本原則,是符合閱讀鑒賞基本規律的總體要求。四、仔細分析教材。 把同類的文章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專題研究,我們可以設計成以下幾個專題來教學:現代詩專題,古代歷史傳記散文專題,寫人記事散文專題,新聞專題。五、閱讀教學的實施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視野、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 閱讀是對話,對話存在於讀者與文本之間,同時受著讀者和文本的雙重製約,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文本的確定性是對話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敢於引導,善於引導。首先,要創設自然生成問題的氛圍,使學生有「疑」敢「問」;其次,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要及時作出判斷,想一想它有沒有價值,跟文本有沒有關系,與教學目標有沒有聯系,值不值得討論探究,然後作出調整。要重視理解性閱讀,因為,我們初中學生還沒有成長為一個「理想的」讀者、「有能力的」讀者,因此,選擇展開對話的適當層面。六、在作文教學中處理好觀點正確與感情真實健康的關系;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感情真實健康是第一位的。我們應重視課標規定的目標中「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等要求,為此,強調學生要「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有感而發」「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這樣,自然就把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成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寫作心態和良好的寫作狀態,在寫作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七、在語言表達上,處理好基本功與有創意地表達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有個性地表達,鼓勵有創意地表達,這與重視語言表達基本功並不矛盾。表達與交流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實際的表達交流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課標「教學建議」中所說的:「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寫作教學要重視表達實踐,把力氣花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實際能力上,善於觀察生活、體驗情感、搜集素材。 八、 處理好課堂內外結合與課外延伸學習的關系; 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每個單元,都安排專題研究,每個星期,我們都可以安排時間進行課外延伸。可以安排在星期天,也可以安排在早晚讀,這樣就不佔用教學課時了;最後,每個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收獲與同學交流。這樣,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正確運用教材,正確的進行教學。

⑧ 第94期【研修】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變化及使用策略(三)

以七年級為例,七年級語文每冊6個單元,內容包括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穿插安排「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內容。這是教材的整體框架。下面,我們逐一進行簡要說明,便於大家在教學中合理處理幾大板塊的關系。

1.閱讀板塊。

全冊24篇課文,其中精讀17篇,自讀7篇。

文體方面,七、八年級以記敘文、說明文、抒情文等的學習為主,九年級集中學習議論文。這種安排,符合初中生以感性思維為主,逐漸過渡到發展理性思維的規律。

單元組成方面,每個單元由4篇課文組成,採用文、白混編的形式。每單元3篇現代文,1篇古代詩文,在培養一般閱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淺顯的文言文。文、白混編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難度,造成一種緩沖,便於與小學語文銜接。以前我們經常先把古詩文先集中教授,這樣看來,其實是違背了教材的編寫意圖。

課型方面,各單元的課文分為「教讀」和「自讀」兩種類型,凸顯兩種課型不同的功能。教讀課文,課前有「預習」,課後設置「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三個層次的練習。自讀課文,文中有「批註」,課後不設練習,以「閱讀提示」的形式,對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指導。講讀課文側重教師引導下的學習,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就是給例子,給方法,舉一反三,激發讀書興趣。自讀課文主要不是老師講,而是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中,很多情況下略讀課就是自主性的泛讀。兩種不同課型功能不同,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從我們平時教學情況來看,其實我們大多老師對於精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的教授基本沒有區別,新教材的編寫特別強調對於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訓練。這是我們以後教學實踐中應該特別注意的方面,我們應該遵循課型特點,有所側重地去訓練學生不同的能力。

2.寫作板塊

寫作專題與各單元閱讀既相互配合,為共同完成單元學習目標服務,又自成體系,構成一個完整的寫作系統。新教材對於寫作的指導力求迴避功利主義,也就是刻意不向應試教育靠攏,不進行純技法指導,避免寫作的套路化。

七年級寫作,關注兩方面內容。一方面關注寫作的一般要求,如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包括熱愛生活、熱愛寫作),語言有怎樣的要求(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思路如何展開(思路要清晰,發揮聯想和想像),內容如何明確而集中(如何突出中心,怎樣選材)等。另一方面,初步培養寫人記事的能力。兩方面內容穿插安排,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

七上寫作專題安排表如下:

3.綜合性學習板塊

新編語文教科書的綜合性學習分為3個系列。

一個是「傳統文體」專題,圍繞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關鍵詞展開資料搜集、閱讀、討論、辯論等活動。

一個是「語文生活」專題,讓語文學習化身為一次次精彩的語文活動,引導在生活中尋找語文學習資源,學會跨媒介學習,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還有一個是「綜合實踐」專題,倡導全員參與,分工合作,藉助「資料夾」中提供的連續性、非連續性和混合文本,共同完成一個較大的任務,培養學生多種類型文本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

七年級每冊都有3個綜合性活動,分別隸屬於以上3個系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起始年級沒有將口語交際單列,而是將課程標准對口語交際的學段要求融入課文學習和綜合性活動設計中,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展開口語實踐,培養口語能力。為加強對口語交際的指導,教材以「小貼士」的形式,每次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識和技巧,力求簡潔而靈活。

4.名著導讀板塊

關於閱讀,我們國家現在一個顯著問題就是全民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就是    比如,我們很少看名著,取而代之的是網上的、微信里的文章)。新教材里的名著導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重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不被碎片化閱讀敗壞了閱讀品味。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的名著導讀不再是將其當成附件,而是設計進單元內,要納入教學計劃中,成為閱讀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新編教材每冊各安排2次名著導讀,每次主推1部名著,推薦課外閱讀2部。

比如七年級名著導讀安排的名著閱讀分別是:

另外,為了照顧更多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范圍,名著導讀欄目新增「自主閱讀推薦」板塊,作為主推薦名著的補充。教材提供簡短的導讀,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自行安排閱讀。

5.課外古詩詞誦讀板塊。

每冊安排2次,每次4首,配以簡明的注釋和閱讀指導。所選詩詞除課程標准推薦的誦讀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經典名篇,要求學生能夠熟讀背誦,培養對傳統文化及漢語美感的體認,加強文化積累。

比如七年級課外古詩詞誦讀就這樣安排:表3

6.補白板塊

補白板塊主要內容是語文知識。早期的語文教材中語文知識是系統化地呈現(我記得我畢業的時候就是這樣,99年我教的教材中,語法、修辭等語文知識是比較系統化的),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實際學習中,學生基本都是對這些語文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背離了編寫初衷,實際效果也不好。

因此,11版的課程標准就提出對於語文知識的教學要做到「隨文學習」。新版教材的語文知識大都穿插在思考題和相關的提示中,有的也只是在教師用書中體現。語文知識呈現明顯的「弱化」傾向。為了方便學生學習,「部編本」在空白之處,設置了數十則知識短文,介紹一些語法、修辭知識,而且基本用的都是課文中的例子,以貫徹隨文學習的思路。所以,對於我們老師來說,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知識的學習重在運用,不要死記硬背一些概念或條目。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用好初中語文部編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