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生活化是指什麼

語文生活化是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04 08:45:25

A. 如何構建生活化的小學語文課堂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學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語文綜合素質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語文素養。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新課程標准提出了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這一教改的途徑。下面我就從創建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建設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走出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誤區等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實踐和思考。一、創建生活化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一方麵包括物質環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學生的家」。另一方麵包括心理環境,主要指師生關系。 1、語文教學生活化物質環境的構建主要是指各種布置要洋溢著知識的氣息和濃濃的童趣。比如說,隨著季節的變化,可以和學生一起動手把教室分別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燦爛 」、「金秋豐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風格,可以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增添很多樂趣。此外,教室里還可以根據本地的特產和本班學生的興趣、特長開辟養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圖書角、知心信箱等等,這些都會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幫助……一個課堂就是一所濃縮的學校,就是一個微型的社會。學生在這個課堂里,開展的不僅僅是語文學習,學到的也不僅僅是語文知識和技能,還有探索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滋養。學生也不僅僅是以「學生」的身份出現,他同時還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滿個性和靈氣的鮮活的生命。這樣,生活化的語文教學也才會有強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 2、生活化的師生關系的建立要實施語文教學生活化,就必須構建一種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是生活化教學實施的前提。一是教師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個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麼地方,總能獲得別人的好感,別人總喜歡接近他,願意同他交往。教師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在學生面前,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語言上,做到談吐文雅,幽默風趣,感情真摯,條理性強;行為上,要舉止端莊,表情豐富,富有感染力。在裝扮上,要大方得體,恰如其分。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師容易把學生吸引到自己的身邊。二是要構建民主的師生關系。要蹲下來看學生,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尊重他們的興趣習慣,並注意保護他們的隱私;要多與學生交流,融入到他們的世界中,縮短和學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能「親其師而信其道」;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後進生,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他們能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課堂才會成為師生共同生活的家園,共同成長的樂園。二、建設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來自於生活。教學時,我們應做到讓教學貼近生活,鼓勵學生用生活的標准去判斷,用生活的底蘊去詮釋,用生活的經驗去解讀,實現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在對生活的理解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體會與升華。 1、抓住「聯系點」。抓住課文內容與生活實踐的聯系,設置情景,使學生、生活與文本零距離地對話,激發學生對文本的興趣,自覺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並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現生活。如教學三年級下冊《剪枝的學問》時,正是隆冬時節,樹木都要剪枝。教師可結合校園里花木果樹的修剪來學習課文,從中學到剪枝的學問,獲取種植的技能。再根據自己的實踐寫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地結合。 2、找准「沖突點」。抓住文中人物思想發生碰撞點,設置爭議,讓學生在辯論中明白道理。 如特級教師薛法根在教學三年級下冊《「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圍繞「放」與「不放」,師生分別扮演父子倆,結合日常生活,展開心靈對話。通過幾番辯論,「兒子」明白了遵守規定講誠信的重要性,心悅誠服又滿含遺憾地放掉了那條大大的鱸魚。 3、詮釋「困惑點」。對學生感到困惑、模糊不清之處著重討論。六年級下冊《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中寫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晚上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學生提出:天游峰九百多級台階,像一根銀絲一樣懸在空中,遊客是望而卻步、半途而廢,而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級台階能不累嗎?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讓學生聯系自己平時爬樓梯、爬山的體會來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們有的說,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級台階肯定很累,但老人因為熱愛這份工作,所以再累再苦也覺得快樂;有的說因為他每天打掃,他已經鍛煉出來了,習慣這樣工作了;還有的說,他早已把自己當作了大山的一分子,能夠與大山生活在一起,再累的工作在他眼中也就不累了……學生走進了文本,把老人的工作、生活與思想融為一體,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深處。從課堂走向生活的學習過程中,老人那種樂觀、豁達、頑強的精神深深刻在學生的心中,而且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4、補充「空白點」。對那些義在言外的想像空間加以擴充。如三年級上冊《小露珠》一課的結尾我設計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楊樹或者喇叭花,你想對小露珠說些什麼呢?」有的說:「多麼可愛的小露珠呀,你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我怎麼願意讓你離開呢!」;有的說:「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體滋潤花草樹木,讓萬物顯得更加生機勃勃,我多麼希望你一直陪伴著我們」;有的說:「小露珠呀,你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都很喜歡你。明天你可一定要再來呀!」……這都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迸發出的創造火花,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給語文課堂增添了活力。三、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學會生存》一書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裡,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裡,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起點。教師在設計學習方式時,要盡可能拉近語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的距離,使教學貼近生活,並能讓學生將所學運用於生活,在充滿童趣與樂趣的學習中健康成長。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點: 1、觀察生活,學習課文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進感悟。例如二年級上冊《夕陽真美》一文,同學們都見過夕陽,但真正去觀察它、領略它、感受它的卻不多。這一課安排在該冊的最後一課,學習這課時,已是隆冬時節。教師可根據「前移後續」的原則,在深秋最美的時候,就引導學生觀察夕陽,了解夕陽下落的過程和雲彩的色彩變化。到學習這課的時候,結合生活中的觀察體驗來學習,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得心應手了。學習課文以後,再進一步指導學生觀察隆冬時節的夕陽,並與深秋時候的夕陽作比較,讓學生在觀察中擴大視野,增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像《蘋果里的五角星》《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等課文都可以採取這種「觀察——學習」的方式來學習。 2、再現生活,學習課文每一篇課文都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但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時應藉助於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可以通過現代媒體,直觀地展示課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演一演課文內容,從而再現生活,把語言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像(五下)《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等科普類課文和《秦兵馬俑》等介紹名勝古跡的課文比較適用於多媒體教學;像《狐假虎威》等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童話、寓言、歷史故事等可以採取課本劇的方式來學習。採用「再現——學習」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時機,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語文素養為目標,不能以媒體和表演來取代語文學習。 3、體驗生活,學習課文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學生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幫助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感悟和體驗。如教學《只揀兒童多處行》(五下),我們可以帶學生到野外去尋找春天,感受春天;教學《快樂的節日》(二下),可以與學生一起以某個節日為主題,設計、開展慶祝活動,體會節日的快樂;教學《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可以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大自然的文字……這樣的學習,學生所體驗到的不僅僅是文字,所領悟到的也不僅僅是課文內容,而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4、想像生活,學習課文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遠屬於那些敢於想像,善於創造的人們。」在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是對生活充滿想像的。由於這類題材的文章大都是基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所以給學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難度。語文教學時應鼓勵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大膽地想像,並把想像的內容通過繪畫、敘述等形式記載下來,將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體化。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對生活的憧憬。例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六下)一文介紹了海洋豐富的物產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學生大都對它沒有過多的認識。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廣泛收集資料,並展開豐富的想像,與文本進行有機的融合,描繪自己心目中未來海洋的樣子,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綜上所述,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只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發展,語文課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5、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除了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語文,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是引導學生聯系學校生活學習語文。例如,班幹部競選,可以組織同學搞策劃,讓同學寫自薦書或上台演講;班級聯歡會,可以徵集最佳主持人台詞,競選主持人等等,以此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二是引導學生聯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如一年級小朋友學習拼音,可以請學生回家教爸爸媽媽學習拼音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充分利用家長的職業等資源組織學生設計廣告,介紹物產等等,都是學習語文和鍛煉語文能力的機會。三是引導學生聯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如學了《台灣的蝴蝶谷》、《鳥島》等課文後,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回去向家長、朋友作介紹;針對社會上一些不規范用字的現象,可以讓學生扮演文明小衛士,走入社會去糾正不規范用字的現象;針對當地的特產種植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讓學生們走出課堂,走進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用心來感受社會百態,寫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動來展示自己對社會的關心。總之,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踐絲絲相連,交相輝映,相得益障。只有讓生活的靈魂進入學校,深入課堂,不斷完善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的外在內化與內在外化的過程,才能真正貫通阻隔語文學與用之間的壁壘。語文教學只有紮根於生活這片活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B. 語文生活是什麼意思

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

語文教學生活化、社會生活語文化這已成為語文老師的共識。也就是說生活是學好語文的主要途徑,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離不開生活。而現實並非如此,且語文教育現狀令人慘不忍睹。我們的中學語文教育早已偏離了完整的人的教育的基點。長期以來,語文教學耗時多、效率低,使語文教學積重難返。教材的編寫和時代並不貼近,課程內容單一,教材知識陳舊,沒能切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沒能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全面而各有特色的主動和諧發展。
每每新書到手,學生首先翻看的就是語文書,可往往和他們口味的很少,這怎麼讓他們產生興趣?文章本來是一個有機整體,卻被教師弄的支離破碎、了無生氣。學生情感的熏陶從何而談?彷彿我們的語文學習就是應試,語文與數學等沒有區別,多作習題就能學好。直接導致我們生機勃勃的語文一片死氣沉沉,學生在應試教育的急功近利下語文素養不能得以提高,錢理群先生不無擔憂的指出「別的東西耽誤了可以彌補,但人耽誤了卻無法彌補。」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語文脫離生活是其重要的一方面。因此我們呼喚語文與生活彼此相容。

語文生活化包括語文教學生活化和學生生活語文化,二者是語文教改的兩只翅膀,兩翼齊全才能自由飛翔。

首先語文教學生活化,這是對我們教師提出的要求。施教者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授課本知識,而是想方設法的引導學生如何聯系生活、培養能力、展現個性、提高人文素養。課堂連著社會。從課本走出去,把死書教活,語文課堂就會綻放一朵朵生動嫵媚的生命之花。那麼如何把教學生活化呢?

一要加強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決非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必須學會積累知識、積累生活。為此我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札記,同時多觀察社會、生活,關注焦點,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日記的形式表現出來。日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方式,日記訓練不僅僅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筆增強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養成喜歡思考的好習慣。在日記中學生往往寫自己想寫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從而達到愛寫、想寫境地。通過日記的長期訓練,學生的作文不僅僅語言流暢真摯,而且文字間充滿思考與個性。日記訓練是很多教師都曾經嘗試過的一種鍛煉形式,但往往不到兩個月就會中途夭折,不了了之。很多教師都歸咎於學生缺乏毅力,事實上問題不在學生身上,學生日記能否持之以恆取決於教師對日記批復。教師在學生日記之後有質量的跟帖是學生堅持日記的強大動力。語文教師在和學生日記溝通過程中,還可以施加一些針對性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從而真正達到「教書傳道授業解惑」的效果,更容易讓學生敞開心扉喜歡你、接納你。那麼用日記將作文進行到底吧。

二要開展名著教學。漢代史學家劉向曾說:「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學寶藏,形象的再現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各種狀況,描寫了不同階段、不同階層人們的精神特徵、內心世界和現實關系。譬如《紅樓夢》,指導學生閱讀並給予評價,聯系現實發表見解。投精思巧問之石,激智慧思辨之浪。常常有意外的精彩。比如在談及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林黛玉在今天的社會中將是怎樣的命運?學生非常感興趣,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開展研討和辯論。這樣將名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累了知識,還思考了生活。我不追求課堂表面的轟轟烈烈,而側重培養學生學習做人、學習體驗社會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調動他們主動投入的積極性。

三要創新,教育的創新包括授課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兩個方面。我在注重課堂知識點篩選的同時,一直在探求課堂形式的創新。新穎的課堂形式勢必能激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濃厚興趣,從而更牢靠地掌握授課的知識點。比如在講戲劇時,盡量讓學生排成小品,大膽地採用央視「夢想劇場」的節目形式授課,深受學生的歡迎,在講小說時,可採用民間藝人說書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思考。在老師的影響下,學生的思維日漸活躍,積極追求與眾不同,標新立異。

學生生活語文化也很重要。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天都在上演著激動人心的故事。他們充滿著朝氣,對生活十分敏感。且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於是我鼓勵他們進行思考。學生談得最多的莫過於學習了,長久的積習造成許多學生厭學,沉重的課業負擔是學生疲憊不堪。這種局面是怎樣造成的呢?我鼓勵他們思考分析,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學生看得很廣,很深。且痛心疾首。他們認識到了目前教育存在的嚴重問題,也認清了自己要走的路,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如何去應對目前的教育體制。認清了學習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心態逐漸平和。認清了這一點之後,幫助學生尋找發現生活的亮點,並及時的通過演講,傾訴等形式表達出來,讓學生走上講台,展現自己的個性和內心世界。這樣,不僅厭學情緒消失了,學習也變得輕鬆快了。另外多搞一些語文活動課,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生活、參與實踐、參與競爭、參與創造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增強個人的興趣,堅定個人的信心,發揮個人的潛能,創造個人的世界。魏書生認為:「優秀的教師能改變學生的性格,氣質乃至慾望。」我希望我的學生做純粹的讀書人,愉悅的讀書人,愉悅的創造。

語文學習是一種享受,就像我們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一樣。願語文這只可愛的小鳥,展開有力的雙翼,在素質教育的天空勇敢的飛翔。

C. 淺談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方式

語文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教語文、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要培養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綜合素養,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為此,筆者對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從而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無窮興趣。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創設這些鮮活的情境顯得尤為重要,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輸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例如:在教室布置時將課桌椅擺成幾個大方塊,學生圍坐在一起,猶如家裡,大家積極思考,盡情交流,主動合作,學生怎會不思潮湧動,在這樣充滿情趣的生活場景里學習,大家心情舒暢,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課堂必然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二、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實現生活「語文化」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於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學生家在桂林,走出家門即可觀察山山水水,領略家鄉的美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境界不言而喻;還有《火燒雲》一文,完全可指導學生去觀察晚霞的變化,了解火燒雲的姿態萬千,變化多端。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三、在教學中加強「說、演、練」、再現生活,實現語文「生活化」

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藉助於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根據課文開展心得交流會、辯論會,讓學生說一說,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升華對課文的理解;或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種生活化的訓練讓學生加強的情感體驗與實踐體驗,拓展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思維。學習了《我愛故鄉的楊梅》後,老師可以啟發學生根據學到的「圍繞一個意思把話說明白」的方法,讓他們做「推銷員」,將自己家鄉最出色的水果介紹給「客戶」,看誰說得好。學生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後,他們運用自己學到的方法將草莓、夏橙、桃子、西瓜等水果描繪得可愛極了!這科技能訓練的「生活化」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掌握了技能,又使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知識的快樂,開發了他們自主創新的潛能。

四、指導學生觀察語文中的「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於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紅軍長征的書籍,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成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一些老紅軍,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了當時環境的惡劣,深刻理解彭德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對於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並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從而知道因為有了它,植物才會有變化,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再如《夕陽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導學生去觀察夕陽,領略夕陽的美景;《雲房子》一文就可指導學生去觀察雨後白雲的變化,了解它的姿態萬千,變化多端。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五、指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實現生活化的語文教學

語文的學習絕不僅僅局限在語文基礎知識的范圍內,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一些非智力能力,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感受力等,而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則是現實這一效果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留心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感受生活,進而擴大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在學習課文《請你來看大海》時,可能很多同學並沒有親眼看到過大海,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介紹大海的資料和書籍,或者是請觀賞過大海的.同學做一下小導游,系統地向全班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大海,自己欣賞完之後的感受,相信同學們一定聽的興趣盎然,進而懷著期待的心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六、讓學生融入自然,放飛學生心靈

陶行知先生說,要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解放了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學生內在之創造力。」薄薄的一本語文書,容量有限,受長期的「書本論」的影響,現在還有教師主宰整個課堂的現象,把文章解剖得支離破碎,使學生的學習無樂趣可言,成為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展現學生自我?我在教學實踐中,針對課文的特點,如有些感性知識通過「口」是無法表達清楚,像《春》、《課間十分鍾》《荷花》等課文,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破除「教室為中心」的傳統積弊,變狹隘的封閉式傳統語文教學為開放式新型大語文教學。

七、家庭是小學語文生活化的重要場所

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倍加贊許。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是一個開放、自由、靈活、闊大無比的空間,它可以優化教學過程,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在語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學習語文,又用語文去裝扮生活,這就是「語文教學生活化」。

閱讀全文

與語文生活化是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