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三年級下冊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三年級下冊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發布時間:2023-08-05 20:06:29

1. 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小學語文要素

小學老師在講語文一篇課文時,首先帶領學生通讀,講解難字難詞,提示學生分好段,講解放落意思,整篇文章中心思想。通過學習,學生應學到什麼,懂什麼,理解什麼。希望小學語文老師要掌推好語文要素,把課上好,讓學生有收獲。

2. 略讀課文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略讀課文落實語文要素

統編語文教材採取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編排體系。略讀課文是從三年級上冊開始編排的。和以往版本的語文教材相比,它的創新之處在於根據語文要素的達成要求進行單元的編排與設置。那基於語文要素的略讀課文應該如何施教呢?

一、鎖定語文要素,閱讀內容選擇有道

(一)關注閱讀提示,鎖定語文要素

在略讀課文中,課文題目的下面大都有編者對本課閱讀的提示。這些提示體現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的要求。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關注這些閱讀提示,鎖定語文要素,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感知,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

如,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方帽子店》這篇略讀課文,其提示是「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部分內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部分」。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教學時,結合單元語文要素與課文的閱讀提示,教師就要把關注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用自己的話把它復述出來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這樣教學,有的放矢,有助於語文要素在課堂中的落實。

(二)抓住文章中心,落實語文要素

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引領學生集中突破,以實現高效的教學目標。

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那一定會很好》一文,由於課文比較長,因此教師應從中心句「那一定會很好」人手,引導學生思考:「找一找這句話在文中總共出現了幾次?每一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這樣教學,抓住了課文的中心句,拎起了整個課堂教學的主線,使學生獲得了對角色形象的認知,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攫取精妙語言,落實語文要素

同精讀課文一樣,略讀課文也承載著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對文中表達精妙的地方進行關注,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聽聽,秋的聲音》一文,是一首語言明快、意境優美的現代詩。值得學生學習思考的是作者對秋天的美的描寫並不單一,而是極具內涵。教學時,教師從「你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這個主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圍繞文中的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品詞析句,使學生對文本的言語表達形式有較深刻的感受與體驗。這樣教學,既積累了語言,又培養了語感,提升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致力格局,語文要素的落實設置有方

(一)搭建支架,促進語文要素落實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先解決的是對課文大意的了解與把握。了解課文大意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搭建恰當的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大意。

如,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其中的《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和《漏》是這一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在課後練習中以表格或者示意圖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閱讀支架。有了這樣的閱讀學習作為基礎,在《方帽子店》和《棗核》這兩篇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過來,引導學生進行復述。這樣教學,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了學生復述能力的提升。

(二)前後鏈接,促進語文要素落實

編排略讀課文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運用,從而使學生熟練掌握某一學習方法。對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教師要注重對所學內容的整體規劃,前後鏈接,以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想像畫面,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教學時,以這一語文要素為指引,在幾篇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想像畫面,體會文中優美詞句的方法。在教學略讀課文《昆蟲備忘錄》一課中,教師更要注重想像畫面,體會文中優美語句這個語文要素的落實,讓學生運用相關的方法去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的表達效果。這樣教學,前後連貫,整體推進,環環相扣,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三)合作學習,促進語文要素落實

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提出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經歷思想碰撞的過程,提升教學質量。

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篇略讀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到這幅畫為什麼能夠名揚中外。為了這個閱讀目標的達成,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畫上有哪些內容?為什麼這幅畫能夠名揚中外?」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以合作學習的形式提取信息、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獲得了對文本的感悟,深化了閱讀體驗。

三、凸顯要素習得,閱讀實踐推進有法

(一)鏈接閱讀,促進語文要素的落實

課內外閱讀鏈接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鏈接閱讀的文章可以是一篇帶多篇、一篇帶一本等。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能力,以深化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那一定會很好》一課,閱讀提示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依據閱讀提示,讓學生把《去年的樹》和《那一定會很好》這兩篇課文對比起來進行閱讀,說說它們有哪些相同與不同的地方,最後再推薦學生閱讀《丑小鴨》。這樣,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對童話這一文體特徵的認識,真正把「感受童話豐富的想像」這一語文要素落到實處,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讀寫融合,促進語文要素的落實

略讀課文中有不少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在體裁、表達和結構上各具特色。教學時,教師要從文本結構和文本語言出發,找出精教精學的切入點,鼓勵學生把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三年級下冊的《小蝦》一課,作者除了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外,還運用了大量的動詞,把小蝦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文中的形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動作描寫的方法寫一寫自己熟悉的小動物。這樣,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品質得到極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要緊扣語文要素,刪繁就簡,確定教學目標,並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讀寫能力的落實,這樣才能讓學生得言、得意、得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3. 如何落實統編教材的語文要素

如何落實統編語文教材中每單元的語文要素?每個老師都有不同解讀。

杭州錢塘新區教師教育學院湯瑾老師抓住「如何運用單元語文要素?如何掌握閱讀策略單元?如何同步落實語文要素之外學習目標?」等問題,從「解讀語文要素,構建要素圖譜,要素落地路徑,直面三個問題」四個方面為教師們講解如何落實統編語文教材中每單元的語文要素。

統編語文教材每單元語文要素在單元篇章頁里,在課文中的「泡泡」中,在課後練習題里,在語文園地中。

「語文要素」,是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語文知識,即關於語言和言語、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等。

兒童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即能在聽、說、讀、寫中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的能力。

養成學習語文的策略與習慣,能夠以語文的眼光積累學習語文的經驗,建構語文學習場。

教師要有「像專家一樣思考」的意識,嘗試讓自己站在編者的視角來審視教材,適時提問,深度解析,在讀懂編寫意圖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水平。

教學時,教師要讀懂編者意圖,梳理、構建閱讀要素、習作要素的圖譜,將知識點、課文前後進行關聯,並在頭腦中形成語文要素網路。只有這樣,才能從更高的視角把握教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本單元的內容。

教學時,以語文要素為核心,縱向搜索,找尋與要素相關的練習,構建圖譜。

以語文要素為核心,橫向貫通,打通各課練習和語文園地相關欄目的關系,構建圖譜。

要素落地路徑:

1.站在單元角度,展開遞進式教學;

統編本教材將精讀課與略讀課改為教讀課和自讀課,並增加了課外閱讀指導課,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要做到目標統整、循序漸進、讀寫融通。

2.創設實施情境,教學流程活動化;

教師需從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出發,站在學生學習的視角來設計語言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語文知識,學會語言文字運用,從而實現語文要素與學習活動的融合,實現深度教與學。

3.搭建多樣支架,學習思維可視化;

構建有效的「導學支架」,運用有效的「腳手架」策略,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活思維,促進深度學習,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4.關注作業練習,落實有效性教學。

教材課後練習是語文要素的分解。要達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應該認真落實課後習題的要求。

在落實語文要素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不一定始於此單元,更不能止於此單元,一定要在能力習得、習慣養成、方法掌握、知識構建的過程中不斷運用,直至內化和自動化。

二是策略單元,學習閱讀策略是單元學習的重點目標,但掌握閱讀策略的目的是為提升閱讀能力和品質服務的。

三是在抓住單元語文要素這一學習目標的同時,還要把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同時落實。不能拘泥於語文要素而忽視了基礎性目標以及和與文本特性密切相關的、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

4. 在小學中,分析教師如何落實語文課程課標及語文要素。可以從課標,人文主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落實語文課程標准及語文要素,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5. 如何在習作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

對課標語的感悟及在教學中的落實
【語文課標語】
以下內容是關於作文方面的課標語:
第一學段(1~2年級)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第二學段(3~4年級)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 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第三學段(5~6年級)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第四學段(7~9年級)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 如何在課文中落實人文要素和語文要素

一、「語文要素」概念的界定
「語文要素」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剛接觸部編教材的一線老師肯定會問這樣一個問題。那麼首先我們要明確這一概念。
「語文要素」聽著很陌生,但是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要素」。「要」是必要,不可或缺的意思。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那麼從字面上來看,「語文要素」即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必要元素。從內容來看:字、詞、句、文中包含的最基本的語文知識;書寫、閱讀、寫作、審美和口語交際等豐富的語文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這些都屬於「語文要素」的范疇。
二、「語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呈現
那這些要素在教材中是如何呈現的呢?在部編教材中,在課文和語文園地中標有許多 「提醒」小標識,大多用上了第一人稱的語言,讀起來親切、易懂,學生也很感興趣。如為了落實新課標要求的「讓學生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在一下這一冊教材中就有這樣的安排:
在第6課《樹和喜鵲》一文中,第二小節「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在「孤單」一詞下方有小要求:讀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單」的意思。第一小節中,「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里只有一隻喜鵲。」回扣第一小節,想像樹和鳥的處境就不難理解「孤單」的意思了。還是在本冊第14課《要下雨了》一課中第6小節小魚說:「要下雨了,水裡悶得很,我們到水面上來透透氣。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著雨。」這里也出現了提示:讀了這一段我知道了「悶」的意思。在這一冊教材中就這兩次設計,一處結合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另一處聯繫上文理解詞的意思。這樣精妙的設計,關注了年段目標,聚焦了思維能力,有利於學生真正感悟和學會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設計巧妙。
在語文園地中的標識就更豐富了,如「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我從火車票上也認識了好多字」「廚師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來藉助拼音查字典」這些標識,都為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提供了切入點,同時教師也明晰了教材解讀和課堂教學的方向。
同時,在每一篇課文的課後練習中,也設計分布了許多「語文要素」。不僅有知識點也有能力訓練點。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的《祖先的搖籃》一文課後就有這樣一道題目「

朗讀課文,注意讀好2—3小節的問句」,我們就可以根據這道課後練習,明晰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猜測的語氣。同時這也是這節課需要重點落實的語文要素。有了課後習題的提示,教師自然會將其作為教學的難點並提示學生:祖先可能在搖籃里做這件事,也可能做那件事。全憑作者的猜測,所以朗讀的時候語氣要上揚。在一下《姓氏歌》一課後有要求:介紹自己姓什麼,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將知識點和能力訓練相結合,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不難發現,通過課後練習題,一線教師可以更加精準地發現需要落實的「語文要素」,讓教學不再盲目無序,對青年教師更至關重要。
三、「語文要素」在教學活動中的落實
「語文要素」的明確提出,大大解決了一線教師面對教材到底要教什麼和學生具體應該學什麼的難題。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該如何保障「語文要素」有效實施,教學活動該如何開展?教學策略又有哪些調整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基於學情,明確目標
第一學段的「語文要素」沒有相應的單元導語提示,這就需要執教教師充分解讀教材,根據「語文要素」的設計來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情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同一「語文要素」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會有更深層次的要求,如「理清文章脈絡」在教材中的編排就是層層遞進的。從二年級上冊《千人糕》中藉助插圖說說千人糕需要經過哪些勞動才能做成。並且文章給了學生明確的圖案。到二下《蜘蛛開店》一課中課後思維導圖的形式,學生需要根據課文內容自己完成一張表格式圖案,再根據圖案來說說蜘蛛開店的過程,由此來理清文章脈絡。不難發現,同樣是理清文脈,從二上到二下教學目標一步步提升,在教學中,一線教師要發現並遵循目標的延續和遞進,並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展開教學。
(二) 依託目標,展開教學
「語文要素」的學習要依託明確的目標,如我在執教二

下《祖先的搖籃》一課中,課後習題有兩個要求,一是想像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些什麼?仿照第2或第3小節說一說;還有一個讀一讀,注意加點的詞語: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動賓形式的短語。在教學中我圍繞搖籃「有意思」展開學習,以生為本,遵循認知規律,讀中發現文本特色語言——動賓短語。根據低段學生年齡特點,運用各種直觀形象的方法,如:看圖聯系字義、字形演變、動作表演等,體會動詞的妙用。學生樂中學,印象極為深刻。積累語言,拓展練習,接著仿寫短語,如此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降低了難度,卻提升實效。增強了學生對動賓短語的理解和記憶。在教學中學生發散想像力,寫出了「數星星」「抓長毛象」「畫壁畫」等充滿想像力的短語。可見,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符合學情,也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接著我讓學生創編詩歌,運用剛剛所寫的短語回讀文本,在課文語境中遷移運用動賓短語。整堂課學習緊緊圍繞「發現——學習——運用」展開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親歷言語的認知、覺醒和創造的過程。緊扣本課目標,做到教學重點突出,一課一得。
(三)關注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識字、寫字、朗讀、積累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但這些內容的學習並不是孤立的,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如在教學一下《動物王國開大會》一課中,老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朗讀後可增加生生互評的點評環節,同樣也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多種能力共同發展。
語文學習不是簡單枯燥的知識傳遞與能力訓練。還要關注教學情境的設置,讓語文學習擺脫枯燥的刻板印象,成為一種充滿情趣的審美過程。讓「語文要素」在學生心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7.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舉個例子吧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該課文所處的單元安排了兩項語文要素,一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二是學習寫日記。該課文是張秋生先生的作品,作者從兒童視角描寫了秋天雨後水泥道上的發現,贊美了秋天,贊美了大自然。在課後練習題中,編者安排了五項內容。一是六個要求認讀的字,十三個要求會寫的字;二是「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三是「下面加點的詞語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和同學交流」;四是小練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現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五是閱讀鏈接,閱讀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片段。以上五個方面的學習內容中,第二至第四項是對應單元語文要素的,第一項是每篇精讀課文都會安排的學習任務。這幾個方面的學習任務,都離不開閱讀這一基本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該課,基本的路徑是閱讀教學活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閱讀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發展思維,傳承文化,提高審美品位的過程。由此看來,為語文要素而語文要素的學習是行不通的,必須將其融入閱讀教學活動之中,在閱讀實踐中習得。
基於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解讀以及對中年級閱讀教學規律的認識,本課教學可設計安排幾項教學活動。一是根據自學要求,學生自主閱讀。通過自學,學生能讀通課文,對秋天的美、自然的美以及語言的美有所感觸;能夠認讀、理解以及正確書寫生字詞,發現自己閱讀中的疑問,標畫出難懂的詞語。二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有效的閱讀學習對話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學收獲。根據課文朗讀情況,對學生讀錯的字音,進行訂正。藉助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對字音、字形、字義等進行有意義的指導,讓學生獲得規律性的字詞知識,如通過「明朗」一詞的理解,梳理出可用查字詞典、結合上下文、藉助詞素意思、換近義詞等方法,為理解難懂的詞語做好方法的鋪墊。引導學生聚焦課文重點段落,與文本、作者、編者對話,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體會語言文字之美,以及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之美。
細讀《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會發現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
這三個自然段語言優美,准確表達了作者的觀察成果,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美以及對自然美的贊頌之情。閱讀這三個自然段,能完成課後除生字外的其他學習任務;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都集中在這三個段落,能有效落實語文要素的學習。
該教學活動,可以從學生難懂的詞語切入,將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以及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之美融為一體。學生自學難懂的詞語之後,一般會提出對「熨帖」和「凌亂」兩個詞語意思的疑問。「熨帖」一詞只有聯繫上下文才能讀懂,所以對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熨帖」,要讓學生閱讀第五至第七自然段,並抓住「緊緊地粘在」「平展地粘在」思考想像,就能夠理解什麼是「熨帖」了。在此基礎上,要讓學生再回到這三個自然段,反復朗讀感悟,將大腦中形成的多彩的梧桐落葉平整地鋪滿路面的畫面讀出來。「凌亂」與「明朗」構詞方式相同,構成雙音節詞的兩個字意思一致,可用藉助詞素意思理解的方法理解。運用該方法理解「凌亂」,那就是「亂」上加「亂」,非常亂。這與課文的描寫「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產生了沖突。這便創設了最佳的教學引導機會。當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會發現這里的「凌亂」,其實是一種不規則的美,即自然之美。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補充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之美,如藍天上的白雲、連綿起伏的山巒、一群飛翔的海鷗等圖片,讓學生欣賞,整合自己的認識,感受作者所描繪的自然之美。通過「凌亂」這個難懂詞語的理解,與文本以及作者有了深刻的對話,學生的認識得以升華,心靈得以凈化。學生與文本有了這樣的深度對話,再來朗讀課文這三個自然段,情緒、情感會更加飽滿。
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內容,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感情只是完成了第一個層次的對話,教師當然還要從表達的角度,引導學生再次深入到語言文字中,領悟作者的表達特點。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重點段落的閱讀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經驗。如作者觀察秋天雨後早晨水泥道上的梧桐落葉,注意到了落葉的形狀、顏色、光澤,還注意到了整條水泥道鋪滿梧桐樹葉的樣子,既關注細節,又不忽略整體;在語言描寫上,作者更是善用疊詞與比喻,從數量到形狀,從顏色到光亮,節奏有緩有急,寫得形象逼真。這些都要引導學生感悟。從語言表達角度進行再一次閱讀,再一次與文本以及作者對話,不論是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還是對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學生都會增加更多的情感。此時,教師將音樂、畫面引入,再配上恰當的語言,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那個秋天雨後的早晨,帶到了落滿梧桐落葉的水泥道上,那情景是美的,那朗讀課文的聲音是富有詩意的。
第三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是將閱讀鏈接的內容引入,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梳理出張秋生與汪曾祺在寫作上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相同點是兩位作者對寫作對象都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表達生動准確。不同點是一個寫的是自然景觀,一個寫的是人文景觀。在比較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出示課後小練筆題目,讓學生完成。因為前面有深刻有效的文本對話,小練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8. 語文要素落實有路徑

主講:湯瑾(特級教師)

今晚,我聆聽了由中國教師報「課改中國行」主辦的公益講座。此次公益宣講的是杭州錢塘新區的特級教師湯瑾,她宣講的主題是《用好統編教材 落實語文要素》。

講座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一、解讀語文要素

她對語文要素做了一般解析和深度解析。我們可以從單元導語中明晰每單元閱讀和習作兩方面語文要素。明確語文要素就是明確每單元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問題。

我們可以嘗試讓自己站在編者的視角來審視教材,適時提問,深度解析。教學時,要讀懂編者意圖,梳理、構建閱讀要素、習作要素的圖譜。

二、構建要素圖譜

構建要素的圖譜可以從兩個角度構建,一是縱向搜索,二是橫向貫通。湯老師用生動的案例為我們解讀如何從這兩個角度構建語文要素的圖譜。我們教學前要在腦海中形成體系化的概念。

三、要素落地路徑

如何讓語文要素落地,可以從四個方面做——

1.站在單元角度,展開遞進式教學。單元導語包括人文要素與教學要素。圍繞閱讀和習作的要素,在精讀課文、略讀課文以及學習園地中,在點上深入層層落實。首先是抓好起點,了解認識單元語文要素;其次是落實節點,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課文;最後要做好終點把握,讓學生在習作中落實語文要素。湯老師通過課文和《這兒真美》習作教學案例分享,深入淺出地引導老師建構體系化的教學, 展開遞進式教學。實時教學要做好目標統整、循序漸進、讀寫融通。

2.創設實施情境,教學流程活動化。教學要站在學生學習的視角設計語文學習活動,讓教學活動是情景化、活動化的語言學習活動。

3.搭建多樣支架,學習思維可視化。

4.關注作業練習,落實有效性教學。

四、直面三個問題

首先是我們的教學要在能力習得、習慣養成、方法掌握、知識建構中不斷運用,直至內化和自動化;其次是策略單元的目標定位,以閱讀策略學習為核心,用策略來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在實踐中學會運用;最後是不能拘泥於語文要素,而忽視了基礎性目標以及與文本特性密切相關的、其他適切的教學目標。

我們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利用這個暑假,做一些教材解讀工作,為新學期的到來,好好備一備課。正如湯瑾老師所說:「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行動,比論道更可貴!」

不管是否留下足跡,我們都認真走過!今天的培訓,我邊聽邊記,有收獲,也相信接下來我有行動。

                                                                       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籍山鎮大港完全小學張文紅

                                                                                                      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

閱讀全文

與三年級下冊如何落實語文要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