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考作文一般多長時間看完
90秒內判定死生
早些年外人都把閱卷看得很神秘,一些教師則一度把閱卷當作一種榮譽,近年來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有些現象看不到了,過去為一份作文卷的評分,大家能爭得面紅耳赤,現在則很少爭論。每有爭議,組長就會勸大家快平靜下來,不要浪費時間。因為閱卷點大門有評比欄,插了些小紅旗子在上面,就像幼兒園表揚小朋友一樣。
語文閱卷遭到的非議最多。教師在每份作文上停留的時間究竟是多少?各省市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沒問題的,就是看一份800字以上的作文並打分,平均時間不到兩分鍾!某省閱卷點作過測算,近30萬份作文試卷,10天內要改完,180位教師閱卷,除去復查教師,其餘兩人一組,每篇作文需要兩人過目,則每位教師每天要看350篇作文。如果教師按照這種方法去做,那就是每天要看12本作文(每本30份)———當過中學語文教師的都知道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除去高溫休息一小時,在餘下的7小時內,一分鍾也不停地看,不喝水不上廁所不與別人說話,每小時要改50篇作文,平均每篇作文上停留的時間約70秒!但是實際操作比較靈活,都是對半分,一人看,另一人大概翻翻,簽個姓(連完整的姓名都來不及簽)。這樣算下來,改一份作文也只有90秒鍾而已。
和我們平時改作文不同。我們了解自己的學生,熟悉他的寫作習慣,相對而言,我們有的是時間,可以反復看,可以向學生詢問,甚至可以「面批」,因而一般沒有太大的誤差,況且平時的作文分數也不是很重要。而高考閱卷90秒鍾是什麼概念?現在學生的書寫一般不大好,多數學生的標點不夠規范,看完一篇起碼要3分鍾,再考慮一下分數,總共應當在200秒以上。看到閱卷教師像刮風一樣地改卷,真讓人感到恐懼,這種速度,質量能有保證嗎?如果誰說質量能保證,那不是外行,就是別有用心!有個組長表揚一青年教師,說他一天改了20多本作文,而這青年教師的「感覺」特別好,所以讓他只批分數不簽名(簽名費時),由別人代他簽。對富有經驗的教師而言,90秒鍾之內判一份作文分也不一定就有把握,更何況一般教師呢?由於人少,復查抽查只能抽到20%的試卷,其餘大部分只能聽天由命。有個情況各地都一樣,就是「保險分」特別多,60分的作文,他們一般給個42分到45分。有次查到一本作文,30份試卷,幾乎全是「42」和「43」兩個分數!「沒底就打保險分」,結果必定是埋沒了真正的好文章。既能讓明珠暗投,也能讓魚目混珠,是作文閱卷的老毛病!
現在強調素質教育,可是這「90秒」是不是素質教育的體現?學生畢竟有自己的利益,教師也不能眼睜睜地讓學生抱著理想主義的旗幟去應試。我們現在的作文訓練,不得不提一個口號:讓教師在90秒內不敢對你的作文瞎打分!
一想到學生跟著我們辛苦學作文多年,而就在90秒內被人定死生,不禁悲從中來!
良莠不齊的閱卷隊伍
應當說,在這些年的閱卷中,大部分教師工作是認真負責的,雖然任務很緊,雖然報酬很低,雖然大家不熟悉,但是都憑著教師的良心在工作。有的青年教師中午從不休息,下班時還幫助整理試卷,做收尾工作;有些基層教師把閱卷當作業務學習機會;可是也有些教師責任心差。這些人來閱卷的目的很復雜,有的是想了解一下當年考試情況的,有的是單位里強令來的,有的就是為混點閱卷費的。其中有些人的業務水平很差。我就見到一高校的「副研究員」,不知為什麼年年來閱卷,他改作文判分,一半有誤,復查組教育他,提醒他注意質量,他卻滿不在乎;有一次查他改的三篇作文,總誤差竟達到30多分,最後領導小組被迫取消他的閱卷資格。像這樣的人,每年都有好幾個。看到這樣的情況,就像看到光天化日之下有人殺人一樣!
⑵ 為什麼高考閱卷打分需要十幾天
曾經有幸參加過某省高考的閱卷工作,就來說一下我心目中的閱卷工作吧。
客觀題,比如選擇題主要是通過機器掃碼完成的,基本不需要人工批閱。
而主觀題,比如填空題和問答題的對錯機器無法判斷,基本上是由人工在電腦上批閱的。
可以想像,全省高考人數那麼多,試卷批閱次數至少翻倍,工作量還是很大,更何況個人之間工作效率也不同。
在我兩次閱卷工作中,一道解答題全部批閱完成需要一周時間,再加上培訓的三天,這已經是十三天了,再說後期還需要總分的整理工作,高考閱卷需要十幾天是可以理解的。
⑶ 高考作文多長時間
綜觀和高考閱卷有關的信息、報道,我們已不能再迴避問題,含糊其辭了:近20年來,不少省市高考作文改卷都很快,確實存在「秒殺」現象。
1998年,我上高一,學校邀請汪國真和一位省高考閱卷負責人給同學們作報告。我只記得汪國真講了文學創作應該有新意,流傳千古的作品大多是通俗易懂的,等等。高考閱卷負責人講了很多閱卷規則,其中提到作文判分很快,他說除去老師翻試卷(當時未實行電腦閱卷)、簽名字、謄寫分數的時間,老師看一篇作文的平均時間大概在9~19秒。一目十行是毫不誇張的說法。
2010年,我第一次參與河南高考試卷閱卷工作。當時已經實行了電腦閱卷,作文被掃描成圖片,老師可以隨意放大、縮小圖片(字體)。休息時間,一位教授在走廊里得意地說:「我的一個研究生,9秒鍾判一篇作文,打分准得很,又快又好。」
我也曾花好幾分鍾看一篇作文再判分,也有看了十幾秒就判分的。平均下來,當年我改一篇作文大概用時40秒。當年,河南一位老師評作文出現重大失誤被點名批評並被辭退:一名考生作文前兩段是自己寫的,後面都是抄的現代文閱讀,他卻打了40多分。幸運的是,後來,不允許研究生改作文了,只允許他們改填空、簡答、多選題。當我再去改高考作文的時候,我確實放慢了閱卷速度,不再當「劊子手」,但平均下來,大概仍在45~50秒。
據媒體報道,2014年,浙江某地閱卷老師向記者反映,一位老師閱卷7天,56個小時要完成1.2萬份的閱卷量。平均每個小時要閱卷大約214份,平均每分鍾閱卷3.5份,平均每份用時17秒。有的老師用了5天就完成工作量,也就是每份試卷用時12秒。這是理想數字,除去休息、上廁所等時間,平均用時9秒。有的老師用不了9秒,甚至4~5秒便給出了分數。
「秒殺」有哪些危害呢?除了影響語文教學和學生人格培養外,最主要的就是學生的分數和命運了。
2014年河北省多數考生作文得分集中在36~45分之間,佔到73.06%。2014年河南高考作文平均得分44.73分。平均下來,各地大部分考生作文分數大約集中在40~49分。這種分數分布規律是否和作文被「秒殺」有關呢?歐陽國勝老師10年前就指出:「12年的學校語文教育,9年的作文訓練,到頭來好幾百萬人就在那10分之內撞大運,花上近1小時寫出800多字去比拼質量比拼分數,在實質上的10分內進行瞬間的運氣比較。」遺憾的是,如今的情況仍和10年前有些類似。
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無論看多少「秒」後判分都不合理,而是應該看多少「分鍾」後判分才合理。我沒有做過大量的精確測驗,每個人的經驗也不一樣,作文內容又千差萬別。但根據個人經驗,800字的作文,平心靜氣地看一遍,至少得兩分鍾左右吧。
據報道,上海實行高考作文限時閱卷制,一篇作文需要2~3分鍾評判。
對於已經被「秒殺」過的高考作文,再道歉已經無濟於事。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從今年開始,不再「草菅人命」呢?
我盼望著:各省能盡快推行高考作文限時判分制,這是根治「秒殺」的關鍵措施。
我呼籲:高考閱卷組小組長,請不要再催促、指責那些改得慢的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