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部編版教材特點
綜合性學習次數有所減少,中心更加突出,主要考慮到綜合性學習是新的課型,十多年前沒有的,這種課型有利於培養口語、寫作等綜合能力,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以及口語交際結合起來,但以前的教材幾乎每個單元都有綜合性學習,實施中有些困難,很多學校的綜合性學習基本流於形式。「部編本」語文教材就在減少綜合性學習的課時的同時,把這一課型做得更實在,每次的主題也更加集中,以提升這一課型的教學效果。新教材的口語教學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實際上是分散了,在綜合性學習中有安排,在閱讀教學中也有所體現,比如有些習題就設計了課堂的討論,也是口語表達的練習。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版塊設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綜合性也有所加強。老師們使用教材時,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幾個板塊的劃分主要是方便,大致上有序可循,但教學實踐中還應當根據各自的實際來適當組合,沒有必要劃分的那樣界限分明。
再說說單元的設置,「部編本」語文教材這方面也有些新的想法。大家會發現新教材的小學低年級段分漢語拼音、識字寫字和課文三個板塊。在實際教學中,漢語拼音教學可以相對集中完成,識字寫字教學和課文教學可以有更多的融合。條件較好的學校完全可以多一些融合重組。小學中高年級開始有單元設置,初中也是按照單元來組織教學。
「部編本」語文教材,結構上明顯的變化是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按照「內容主題」(如「修身正己」「摯愛親情」「人生之舟」等)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樣給予明確的單元主題命名;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每個單元都有單元導語,對本單元主題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單元的學習要點。
為何要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是因為現有各種版本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題單元結構,這是前些年實施課改,提倡人文性的結果。但主題單元結構有問題,只照顧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的規律。選文也往往只顧一頭,只考慮所選課文是否適合本單元主題,難於照顧到本單元應當學習哪些知識,訓練哪些能力。語文教學也就失去必要的梯度。這個問題是嚴重的,教學中大家都不滿意。所以「部編本」語文教材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既適當保留人文主題,又不完全是人文主題來組織單元,有的則是文體組織單元,還有就是適當淡化單元的主題,以便把必要的語文教學的要點、重點,按照一定順序落實到各個單元中。老師們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單元順序來安排教學,但不能拘泥於人文主題,要特別注意語文知識、能力的落實這條線。還要注意把單元中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幾方面結合起來。
小學的單元設計非常豐富,一般有思考練習題,單元課後還有語文園地(包括:趣味識字、字詞句運用、展示台、日積月累等,有的還有書寫提示)。此外就是「和大人一起讀」,這也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
⑵ 部編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有什麼區別
從2017年9月新學年開學起,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採用新版本(部編版)!作為教育改革的標志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時代將正式終結,全國小學和初中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那麼和人教版教材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了解一下。
一、先識字後學拼音
認真分析一年級上冊兩種版本教材,部編版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改為先認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這個改變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傳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從認字開始,就是讓孩子反復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
先認字後識拼音,對於幼小銜接的一年級孩子而言也是一種緩沖,拼音學習抽象而枯燥,一時難以掌握,如果一開始就上拼音,孩子容易形成畏難情緒,不利於培養語文的學習興趣。部編版教材把把拼音學習往後推後一點,能有效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先從簡單的漢字識字開始,容易讓小學生覺得語文學習挺有意思的。
二、總容量減小,傳統文化篇目卻有所增加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材原來有41課,部編版則減少為32課。其中漢語拼音的課量減少,識字課卻增加了;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原有39課,部編版也減少為29課。雖然課文課數減少了,但部編版語文教材增加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民謠、古詩、甚至哲學和世界觀類的課文,特別是古詩文,部編版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幅達80%左右。
課文數量的減少,我們不能單純地理解為「減負」,而是教學內容方式的調整,新教材對那些文質優美、同時兼顧經典性和時代感的優秀傳統文化格外重視,使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重視口語、讀書等方面的內容,也更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升。
三、增加「識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讀「等新版塊
除了前面提到的更加重視識字的基礎地位,部編本教材還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系。「和大人一起讀」是新教材的亮點之一。一年級剛上學的學生自己還不會讀,所以讓大人和他們一起讀,慢慢過渡到自己讀,這過程需要大人的引導。
這就便得讓家長必須少看電視、少打麻將、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也等於創設了親子活動的良好氛圍。新版塊的注入,有利於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增加孩子們的閱讀量。還可以在閱讀中鞏固課文中所學到的生字,甚至在閱讀中增加識字量。這樣的改動再一次凸顯了識字和閱讀的重要性。
四、新增筆畫筆順教學內容
翻開部編本教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課」我會認「的生字表上面,全都清楚地標出了偏旁部首;」我會寫「的生字表上面則清楚地標出了筆順,這也是部編版新教材的首創。漢字是種結構優美的方塊字,正確地筆畫筆順書寫面序對孩子的書寫速度和字體的美觀度有著重要的影響。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一次出現的在這樣的改動,不但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而且還可以一目瞭然的看到本節課的重難點,也有利於家長的輔導和孩子們的復習。
部編本教材由教育部組織編寫,2016年,在幾個省市試用;2017年,全國大部分地區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語文、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2018年,全國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
2017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今後三年,「部編本」將陸續推向全國使用。
在2017年9月全國中小學(小學和初中)開始全新啟用部編版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科課本在初中語文課本中課文大幅度減少,例如部編版7年級上冊課本就開始每一個單元肯定都會有一篇古文(或古詩),從這開始古文再一次的在語文課本中多了起來。並且語文課本要求讀的書也多了起來初中6個學期,每一個學期要求閱讀2本書。
初中部編本教材語文在八、九年級中單獨擁有兩個單元為古詩(文),體現了部教育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
⑶ 初中語文課程標准2021部編版是什麼
2021部編版初中語文課程標准如下: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能藉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
編輯推薦
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及教學和評價建議。
2005年,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准實驗稿頒布,標志著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新一輪改革正式啟動。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構建了有中國特色、反映時代精神、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了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⑷ 初中語文課程特點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1、「文體學習」成為閱讀和寫作的主線
七年級教科書不強調文體,試圖讓學生廣泛接觸各類詩文,對不同的文體都能嘗鼎一臠。八年級教科書閱讀單元的語文要素以各類文體閱讀為核心,包含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兩方面,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性文章以及實用類文本的能力;活動探究單元更是要深入研究與文體有關的各種過程性、實踐性問題。
在課外古詩詞誦讀部分,文體的特點也較為突出。以八上教科書為例,第三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漢魏古詩,與課文《唐詩五首》(均為律詩)形成呼應;第六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宋詞,且均為小令,使學生通過誦讀了解小令的特徵,為後面學習篇幅較長的中調做准備。
八年級教科書的寫作部分也突出了文體寫作的重點,除「語言要連貫」 「表達要得體」這兩個培養一般寫作能力的專題和「學習仿寫」這個改編式寫作專題外,其他寫作專題(包括活動探究單元的寫作部分)均為文體寫作。一般寫作能力專題中的「表達要得體」,也基本上圍繞著實用類文體展開。
2、活動探究單元改變教科書的單元組織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
活動探究單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以課文為中心的單元組織方式,它以活動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基礎,以探究為內核,以寫作為落腳點,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資料搜集、活動策劃、實地考察等項目,形成一個綜合實踐系統,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活動探究單元也試圖改變學生以課文學習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在這里,學習課文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某一文體的基本特點,把握其閱讀策略,為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實踐活動,則引導學生從課內拓展開去,或實施采訪,或模擬演講,或朗誦鑒賞,或揣摩台詞、排演戲劇。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利用課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並自主搜集、整理、建構相關知識。
3、口語交際專題為「說」的教學提供了抓手
統編教材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呈現出階段性安排的特點。七年級教科書主要將口語交際的內容融合在綜合性學習中,培養一般的口語交際能力,如「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交流」「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等。
八、九年級教科書則以口語交際專題的形式對包括講述、復述、轉述、應對、即席講話、討論、辯論等常見的口語交際類別進行分項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探究單元中也包含了相對獨立的口語交際專題,如八上第一單元的「新聞采訪」、八下第四單元的「舉辦演講比賽」等。
⑸ 部編版語文教材和人教版有什麼不同
部編版和人教版區別有以下這些
1、編寫單位不同,部編教材是教伏讓育部統一編寫的教材,全國通用教材。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簡稱為人教版。
2、部編版古詩文的比重增加,在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增加了缺擾局古詩詞的內容,由從原來的69篇變成現在124篇,在部編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也增加了一倍。
3、在部編版的教材中增加了課外閱讀的書目,在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經是必考的書目,小學教材裡面也增加了大量課外閱讀的書目。並且課外閱讀都李蠢有指定書目。
4、部編版更加註重基礎知識,部編版的教材更加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與提升,以小學教材為例,無論從認字還是寫字的個數上來說,部編版都比人教版的要求有了明顯的提升。
5、部編版教材更加現代性,部編版的教材在選取課文、習題設計和課後練習作業等方面都更加貼近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更加具備現代化的氣息。
⑹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學編寫特點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學科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世界各個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都對母語教育課程是否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給予特別的關注。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課程標准當然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最根本的指導思想。
2.回答了「語文課程是什麼」這個問題。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3.強調要「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在「前言」和「課程基本理念」中,兩次強調要「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強調把讀書放在首位,注重感悟、積累和實踐,體現出課改十年來語文教育逐步走向務實和穩健。
4.與時俱進,提出新的要求。生活、學習和工作對於語文能力的要求也是在發展的,課程標准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增加關於「非連續性文本」的學習要求;努力擺脫模式化的套路,尋求語言運用的創新;改變刻板劃一的教學模式 。
5.關於「人文性」的提法更穩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6.對「語文知識教學」的特別說明。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撥。指導與點撥的目的是為了有助於識字寫字,有助於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而不在於對知識系統的記憶。
7.重視「識字寫字」教學。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認認真真寫好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認真寫字。重視學生的寫字姿勢,講究寫字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應在日常書寫中增加練字意識,避免低質量的機械書寫操練。語文課要安排學生練字時間。
8.糾正偏差。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慣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評價「有感情的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
可見,修訂後的語文課標具有三個方面的亮點:一是學科的特點更凸顯 ,二是課程的理念更科學;三是教學的操作性更強。
⑺ 初中語文學科特點
初中語文的特點主要有:
一是開放性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只要有意識地學習,在生活的任何場合都可以學到語文。因而語文具有最便於自學的突出特點。
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無情物。」不僅文章,就連我們民族的文字也個個充滿著感情色彩。教師帶著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學生帶著感情學,才有可能學好。離開了感情因素去單純地學知識,是導致學生對語文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靈活性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呈現線形或鏈條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是很嚴格的,是相對而言的。根據上述特點,學語文不能搞自我封閉,不能機械死板地學。要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把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溝通起來,把學習內容與生活感受融匯起來。自己帶著感情領悟了的東西、與自己的生活感受交融了東西,才真正是自己的東西。我們不是都有這樣的體會嗎?
學語文還必須多讀多背多寫,自己不讀不背不寫,光聽老師講得天花亂墜,是學不好語文的。認真聽講是重要的,但自己動口動手動腦更重要。要培養自己對知識和書籍的渴望。學會對課文進行速讀、細讀、研讀,精彩的篇章一定要能夠背誦;課外要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並學會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要學會有條有理地做筆記,堅持不懈地記日記,有感而發地寫文章,生活活潑地開展各種活動,還要關注社會生活。
希望大家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語文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並且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時代感的。
第二個積累的途徑是聽課和練習。老師的授課是相當關鍵的,她給予我們的是經過篩選後的精華,並且有著很強的指導和啟發意義。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要有一定的量。我們要通過聽課和一系列同步練習或專題練習,將基礎知識和基本閱讀及寫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個積累的途徑是看書讀報。博覽群書確實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一般來說,閱讀量提高了,語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書也有方法可言。首先應選擇好一些優秀的讀物;在看書時,應注意運用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去看;看後亦不妨做些讀書筆記,摘錄精彩的詞句、語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個積累的途徑是寫作。有時會讀書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只有通過自己實踐練習,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獲得了知識,知識積累的過程才算完成。而寫作形式可以是日記、周記、讀後感、命題作文、隨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