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堂中如何滲透生態文明

語文課堂中如何滲透生態文明

發布時間:2023-08-08 02:05:49

1.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教材應體現現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們要充分發掘並利用語文學科中的生態教育因素,使學生了解人類生存環境和發展的關系,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態度和生態文明意識,自覺去關愛自然,愛護地球。
一、 在直觀中體驗生態文明的重要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文質兼美,還有不少課文滲透了環保教育的因素,有利於教師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挖掘課文中蘊藏的生態環保素材,圍繞語文教學要求,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定環保教育的要求、方法和步驟,把環保教育有機滲透到德識才學的教學過程中,以豐富的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很多課文無論是內容還是插圖都十分精美。《莫高窟》《沙漠中的綠洲》《珍珠鳥》等都不失為好的環保教育素材。老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絢麗多彩的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提高欣賞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確的生態意識、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培養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美的才能。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不僅是師生、生本情感交流、平等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與大自然竊竊私語、情感融洽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環境、周圍的情景,用豐富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教師應因文而異,通過插圖、多媒體以及精彩語言創設充溢情感、飽含激情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生態教育活潑具體,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實施高質量、高效率的生態教育。
教老舍《草原》時,老師可利用多媒體再現草原藍天碧草羊兒跑的獨特風光,並伴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音樂,圖片與音樂美妙融合,讓學生沉醉在如詩如畫的境界中。再讓學生閉上眼睛,問:你聞到了什麼?這兒為什麼會如此優美宜人呢?學生通過觀察、想像、交流,領略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無限風光,而且讓這些美感逐漸在心靈中沉澱,對自然環境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生態文明之芽也在心中萌發。

2.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意識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人格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保護環境是當今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是他們成人必備的素質。如果將環保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加他們的知識積淀,還可以對學生樹立良好的環保理念,養成環保習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環保意識呢?教者曾經做過以下方面的嘗試:
一、深入挖掘教材,將環保意識巧妙滲透。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環境教育的主渠道,通過課文的學習,能喚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激發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興趣,從而樹立為人類創造一個美好家園的願望。高中教材的許多文章如果我們深入挖掘,一定會追捕捉到與環保主題有關聯的很多內容。例如在《再別康橋》的教學中,教者可以藉助多媒體展示的優美畫面,讓學生沉醉在作者所描繪的美麗的康橋美景中,同時又引導學生將文中的清新美麗環境與我們身邊環境進行對照,使學生意識到和諧舒適的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從而激發學生保護好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情感。又如《包身工》一文提到:「紗廠工人的三大威脅,就是音響、塵埃和濕氣。」我們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讓學生了解雜訊、粉塵、濕氣等對人體產生的危害,既加深了對包身工們所處惡劣環境的認識,又使學生懂得同情她們的遭遇,也讓他們更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當我們深刻領會了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可以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環境保護的知識,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重視作文訓練,將環保意識積極滲透。
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它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形成自己感知世界的能力,同時又使學生通過思考,聯系平時的學習積淀,應用他們自認為成熟老道的語言表達出來,逐漸養成良好的個性思維品質。因而我們老師結合作文自身特點,在進行作文訓練的過程中,積極將環保教育滲透於作文教學中,以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可要求每個學生經常關注網路媒體和現實生活,隨時搜集破壞生態平衡,污染環境的種種社會現象,注意相互溝通交流,並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環保意識的重要性,進而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在外出旅遊時,在享受目的地優美迷人風光的同時,注意從環保角度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增加生活素材,豐富作文內容。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我們身邊的環境污染問題,例如我縣造紙廠以前曾將污水排入廠旁河流,嚴重污染該河段,水體散發出刺鼻的臭味。我讓同學們到受污染的河段看看,通過對當地居民進行采訪,了解被污染了的河流對他們的日常起居帶來的影響和破壞,讓他們親身感受污染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再要求他們查閱相關資料,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治理措施,形成自己的調查報告,呼籲有關部門解決污染問題,還我們美麗家園一片綠水青山。在作文訓練中進行環保教育,既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提高了寫作能力,加深了學生對環境污染問題的認識,又增強了他們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認識到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使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綠色生活,人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情境,將環保意識貫穿始終。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我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以環保為主題進行豐富多彩的訓練活動,例如讓學生收集環保名言,擬定環保標語,製作環保手抄報,舉辦環保演講賽,以「爭做綠色使者、保護生態文明」為主題,從聯系身邊實際、宣揚新時期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方面入手,通過比賽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和機會,同時也讓大家意識到:從今天起,愛護美麗家園,構建和諧的生態文明,用熱情去傳播環保的理念,用行動肩負起環保的重任。「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極投入到環保行動中去,為地球家園變得更加美好而努力。
總之,深挖教材在語文課堂中滲透環保教育,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環保的意識,發揮語文的人文教育功能,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既感受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魅力,又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終身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相信世界會因我們而驕傲,我們因綠色而精彩。

3. 生態文明和語文的關系

生態文明集中反映了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生態文明教育應該是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八年級《語文》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三單元以《敬畏自然》為代表的一組課文,以不同視角和形式反映出人與自然方面的關系,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蘊含了豐富的生態文明教育人文資源,屬於較典型的反映人與自然方面生態文明教育素材,對於滲透「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生態倫理素養,教育學生一切以生態原則為規范,按照生態智慧、生態道德、生態原則做事」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敬畏自然》一文蘊含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思考,屬於富於理性的議論散文,對這一類科學文藝作品所蘊含的生態文明教育是中學語文教學應該重視並加以滲透的。由於八年級學生心智水平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一般只能從生活實踐中體驗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對於人與自然的思考還處於形象化、表象化階段,對自然、對宇宙沒有進行過較系統、宏觀的思考,而且他們對文章中立論、論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也很有限,譬如他們對課文中所述大自然是有智慧的這個論斷,可能就比較難以接受。因此,在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目標方面,教師應用這類議論性很強也兼有學理性的科學文藝作品,發掘課文生態文明教育元素,滲透生態文明教育,引發他們對天地自然等與生態相關的內容產生一定深度的思索,並將生態意識轉化為可感知的科學思維、可接受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念,使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熱愛自然、關心自然、愛護環境,這是我們對於這類課文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注重教材人文性思想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與以往的「征服自然」的觀念不同,《敬畏自然》站在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關系的視角,重新進行詮釋、理解與思考,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題,強調「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課文中體現出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生態觀。因此,本課教學中,將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把課文中隱含的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思考中的生態文明意識顯現出來,是學生對於文章的思想性的感知、領悟的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對生態文明的思考,要以課文為本,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是理解思想內涵的基礎和關鍵。教學導入階段可通過多媒體展示人類科技、自然風光、浩瀚的宇宙圖片、視頻短片,創設引發學生探索、思考的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對課文進行整體研讀,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在學生初步熟悉課文、感知內容的基礎上設計一些探究活動,以分析、比較、探究和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來感知、把握課文內容,只有較深刻地理解文本,才能領會出作者深邃的自然觀和憂患意識,體會課文中所隱含的生態文明意識。 《敬畏自然》一課中,作者的自然觀、生態觀並未顯現於文字中,而是蘊含在文章的縝密科學思維和富於哲理的科學表達中,由於初中學生對自然的了解,

大多是從課堂學習中間接獲取的,每位學生的閱讀與思考對現實的大自然帶有個體色彩的理解和詮釋,源自於學生自身閱讀經歷和生活經驗積累的感知和體驗,這是我們關注生態文明教育的心理基礎。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要求「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因此,從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層面,要結合課文內容,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應該引導學生一方面從課文中感知課文中對自然、對宇宙的深刻思考,另一方面要調動學生對生態文明的生活體驗和初步思考,通過朗讀、揣摩課文中具體的、文學化的語句,進行科學理性的思維訓練,在閱讀與思考的活動中,感悟、把握作者的觀點,我們在教學中也要有效防止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產生脫離課文主題的空洞討論和無關爭辯。 課文中對人類科學技術的認識、以及對「大自然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這些站在新視角提出的宏觀性、人文性的科學和哲學觀點,其實與學生現實生活經驗積累中所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生態問題的觀察、理解和思考存在著一些共鳴點,能引起學生對自然、宇宙的思索興趣,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興趣點設計思維訓練任務,鼓勵學生質疑思辨,引發對生態文明的思考。我們可以從課文出發,引導學生對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進行比較,從文章中體會出人類是渺小的,高科技,航天事業,在大宇宙中還是非常狹小的探索,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讓學生通過課文認識到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表現出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進一步理解到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語文教學中所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引導學生關注人與自然關系,認識人在宇宙、自然中的地位,對自然產生「敬畏」之情,通過教學引發學生的探索,點燃學生的思想,促使學生將課文中感悟人與自然的物我關系的深刻思考,轉化為熱愛自然的生態意識和保護自然的實際行動;將課文中體會到的平等對待自然的態度、換位思考的思維角度,內化成學生對自然的情感和生態文明價值觀,這種有意識的生態文明教育才能讓學生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

4.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有哪些

三年級科學上冊滲透環保教育教案
任課教師 鄒興忠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是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徵,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滲透環保教育: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里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麼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麼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堂中如何滲透生態文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