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一、營造氛圍,使學生「敢讀」
首先,教師與學生應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群英會」.教師應把機會讓給每一位學生,使他們通過朗讀來盡情地訴說自己的心聲,表達內心的情懷.教師要在課堂上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引導他們一起進入「角色」和「狀態」,讓學生在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中去感受語言美.特別是對「雙差生」更應傾注以愛心和關注,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關系.這樣同學們才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積極地美化課堂.
其次,要允許學生閱讀「出錯」.這是學生敢於閱讀的前提.學生閱讀出錯是很常見的現象,教師要採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勵.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就會勇氣倍增,激起無數次的追求.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畏懼錯誤、不敢表現自己就是放棄進步,學生一旦具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消除自卑心理,毫無顧忌地勇於展示自己.
最後,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精心設計閱讀導入環節.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故事、問題、一段談話、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畫、一段音樂、一段錄像、實物等導入,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
二、傳授方法,使學生「會讀」
1、 以讀為本.新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本,擴展視野.從中可以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指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個性化,更好地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採取不同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對比讀、默讀、小聲讀、大聲讀、誦讀、分角色讀、有感情地讀、表演地讀等.
2、以讀精講.
3、情景激讀.首先問題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導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機活力的語文課,關鍵在於教師能否用充滿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兒童化語言,創設出一定的語文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要讓學生產生讀的興趣,一個重點就是體現在教師是否具有引導的能力.引導得好與否,直接關繫到讀得是否成功,教學是否有達到預期目的.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各年級閱讀的重點.
4、以寫促讀.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特點.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讀與寫,讀與說.」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有機體.「讀寫結合遷移運用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和最後歸宿.」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體會一下,有什麼感想.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談談感想.或者寫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漢字》一課,激趣: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漢字說有哪些無窮的魅力?學生通過閱讀,眾說紛紜.學生在語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明確目標,使學生「會練」
1、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重點進行基本功訓練.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為目標,進行默讀、瀏覽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和自主讀文的空間,以學生自讀自悟,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反復的速讀,感悟訓練.教師在活動中要起到引導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緊貼主題.
3、在讀准、讀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陶醉式朗讀和欣賞活動.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欣賞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升華.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書目,使閱讀更具有實踐性.我推薦讀物,書、報、課文,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交流展示讀書成果,穩定課外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興趣,變「老師要我讀書」為「我要讀書」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自覺性.通過班級評比「背誦大王」、「故事大王」、「朗讀之星」,開展朗讀競賽活動.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進入小學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興趣.
⑵ 如何上好初中語文閱讀課
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我們中學語文教師要上好閱讀課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要加強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使每個學生在讀中積累知識、發展能力,展開豐富的情感活動,獲得個人感受,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不斷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在我們的閱讀課堂上,「讀書」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賞析精彩句段、把握文章主旨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方式.如:初讀感知,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自由朗讀的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鍛煉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提倡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的閱讀.同時,在閱讀教學的其他環節中,我們也能聽到學生們那朗朗的讀書聲,感受到語文課堂獨特的生命力.如:第六冊語文《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作家老舍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溫和慈善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濟南的冬天.學習本文優美的語言和作者的寫法方法是本文的一個重點.所以在教學這個環節時,我讓學生充滿深情地朗讀老舍筆下的山和水,邊讀邊畫出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然後在小組里和同學們一起美美地品讀這些句子,暢談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和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了作者的寫作用意,品味了文章的語言,提高了自己對文章的感受能力.
2. 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學習作者的寫作、表達方式,是閱讀教學的第二個環節.《語文課程標准》對閱讀要求中有這樣的概括: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中的意義和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重視對學生品味語言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對一些字、詞、句進行 「咬」文「嚼」字,讓學生在領悟語言文字所創造的意境中,揣摩語言的情韻,培養學生感知語言、品讀文章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韻」時,要讓學生注意關鍵詞句,注意有特殊語序的句子,注意重復出現的詞句,並把自己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和體會寫在書的空白處. 如《濟南的冬天》的第四段描寫了薄雪覆蓋的山,作者用「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巧妙地對雪山的溫靜、秀氣作了贊嘆,隨後對小雪覆蓋的山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記得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在品讀了這些擬人化的句子交流讀後感受時說:「老師,我覺得作者把雪後的小山寫得像一位美麗的少女在山野奔跑、嬉戲一樣」.學生此言一出,課堂沸騰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相表達自己的讀後感.又如文中有這樣三句話:「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學生們能抓住句子中的「睡著」、「喚醒」這兩個詞語,領悟到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老城寫活了. 「山坡上卧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一個「卧」字,寫出了雪的情態,活靈活現.文章的重點語句,一般是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內容的概括、總結,或是文章的主旨,我們把握好對這種關鍵句的理解,對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數宴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怎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會「感悟」是很必要的.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傳授」和「接受」,更重要的是「感悟」,通過情境引導學生去實踐,去體驗,去經歷,去感受.我認為引導自己去感悟的過程就是學生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手段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一是創設情境.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閱讀、感悟.例如:教學《海濱仲夏夜》這篇文章,我以包含 *** 的語調美美的朗誦詩歌—《夏夜》,學生在聆聽中不禁勾起對夏天點滴回憶,從而進入文本,渴望了解作者筆下的海濱夏夜的景色,在讀到「人們在海濱的沙灘上盡情休憩」這段話時,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海邊的感受,經過恰當的情境創設,學生輕輕鬆鬆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作者這樣寫是對人們幸福生活的祝福和贊美.二是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客串角色反復誦讀,細細品味, 在這種分角色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還有一種方法是讓學生面對語言文字,專心致志,聚精慎畢悄會神地加以品讀、推敲、咀嚼,在反復的推敲中感悟語言.
4.「思考、思考、再思考」這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學習、研究的方法.思考在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如果只是滿課堂的讀,沒有寬渣留時間讓學生思考.或者只是讓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思考價值不大的問題,那麼就會導致學生「學而不思則罔」.如在學習《比薩斜塔上的實驗》這篇課文後,我留給學生一段獨立思考的時間,思考伽利略在那個不講科學的年代是怎樣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取得了成功的?學生們經過一番思考後紛紛發言:「他是靠著對科學的熱愛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取得成功的.」「因為他重視實驗、一心追求真理,所以能成為偉大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好地把握本文的主旨,並從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5.點評: 「讀——品——悟——思」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施行的一種模式,當然這幾個環節並不是界限分明、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緊密地、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以此引導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教學有法亦無法,讓我們用心去上好每一節閱讀課,上好每一節語文課,讓語文課堂煥發活力和光彩!
⑶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的做法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閱讀為主體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更新觀念,要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充足閱讀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我建構,讓學生自己閱讀,學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重視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朗讀是一種最常用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獲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於學生情感的傳遞,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要讓學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經歷閱讀過程:
1、讓學生自己讀書。充分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創,老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充分發展和全面發展。
2、讓學生自己提問。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既可集中質疑,也可隨機質疑。可先小組進行,再全班交流。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讀。也是學生由「讀會」走向「會讀」邁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讓學生自己說話。將教學過程開放化,讓學生想說就說,學生的說才會體現個性化;只有將交際形式多樣化,面向全體,人人參與(或同座式、或小組式、或全班式),學生說才會落實全員化。只要多說多練,學生說的水平才能不斷進步。而且通過這種個性張揚,能轉化為學生更具有個性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倡導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積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系學生終生的一件大事。
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學習,從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與合作學習,然後把收集到的資料、書籍等加以整理,進行專題閱讀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閱讀,積累內化了大量的語言材料。並且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力量和樂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悅。也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協調的能力。
四、拓寬閱讀途徑,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充分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創意朗讀。
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領會不同,讀出來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角度去體會課文,去感觸課文,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讀出自己的情感。
2、適時引導學生想像。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課文關鍵處的拓展空間,在課文已有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此處做出合理的想像,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更有新意、更獨特的語言,使學生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結尾寫到:「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爸爸在沉思什麼?為什麼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我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情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像。於是,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發展了自我,在想像中獲得真切的體驗,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經歷,激發學生的高尚情操。
3、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問,為什麼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麼?三是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麼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麼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麼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及課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能夠積極參與對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書本是甜的」。能從小就體味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終生閱讀的好習慣。
⑷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如何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
有很多人都會覺得小學老師在教孩子的時候特別容易,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老師也是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學生。雖然有些知識內容對於老師來說非常的容易,但是想要完美的講出來,並且要讓孩子能夠理解,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小學老師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那麼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如何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呢?
⑸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
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重要手段。下面為大家帶來了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指導式。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種課型的主要對象是中低年級的學生,目的是扶著學生走上獨立閱讀的道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2、推薦式。主要是向學生介紹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可以有書刊的推薦、篇目的推薦和內容的介紹;可以教師推薦和學生推薦相結合、統一推薦和分散推薦相結合。
3、復述式。可有兩種做法:一是學生共同獨立地閱讀了一篇文章或一本兒童讀物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故事的內容。一是在各自閱讀課外讀物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的內容。
4、朗讀式。就是讓學生閱讀兒童讀物或讀某篇文章進行有表情的朗讀。
5、游戲式。就是讓學生把閱讀的故事內容,以游戲的形式,形象地再現出來。
6、敘述式。組織學生復述自己讀過的書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內容,以加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敘述前提出要求,敘述後做好評定。
7、書評式。就是指導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書刊、文章,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
8、交流式。當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以後,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並且也為了獲取他們課外閱讀效果的反饋信息,我們可以採用交流式的方法。此方式就是組織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收獲或體會;也可組織學生對所讀書刊的內容進行專題評論或綜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