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六年級閱讀語文教案怎麼寫

六年級閱讀語文教案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8-09 15:09:59

『壹』 六年級語文閱讀課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而准備的輔助教具,那麼,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六年級語文閱讀課教案,內容僅供參考。

六年級語文閱讀課教案1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們能夠歸納並運用閱讀理解的基本方法,激發學生們思維,培養學生們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目標設定意圖:《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們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何達到?無疑,學生們必須掌握閱讀方法。而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能力的提升,正是在這種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閱讀過程中得以實現的。)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學生們能夠歸納並運用閱讀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們能運用閱讀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學具准備 :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以有關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導入,直接導入本課教學。

二、閱讀品析,歸納方法。

1、適當過渡,明晰思路。

面對一篇陌生的文章,需解決閱讀哪些方面的內容?(字詞、句子、中心)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本節閱讀理解課的引子。本節課,師生需通過交流,歸納、運用閱讀的基本方法。從何入手?則必須事先讓學生們明確閱讀時應解決哪些方面,達到何種目標。)

2、存疑解問,深層感悟。

(1) 學生們初讀文章《煮書》,自悟文章大意。圍繞「字詞、句子、中心」,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2)師生交流,圍繞「字詞、句子、中心」,學生們有次序地大膽地提出問題。

註: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們能夠動筆圈畫。

(3)學生們再讀文章,深入思考,自主解決大家提出的疑問。

(4)交流匯報。

師生能夠按照預設的順序交流,解決問題。

(5)回讀,品味文章。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們能否總結出方法,並正確運用方法,這相環節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學生們扎實有效地去讀、去思、去悟,才能歸納方法、領悟方法、運用方法。

3、回味過程,歸納方法。

師生共同回味閱讀過程,歸納閱讀基本方法。適時板書。

三、自讀自悟,運用方法。

1、學生們自主學文。

學生們能夠沿用歸納出的方法,自主學習一篇文章。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動筆圈畫,做到大膽質疑,深入思考,自主釋疑。並能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進行回讀,再次品味。

「閱讀是學生們的個性化行為」,自主閱讀更應是學生們個性化思維的體現。從方法上看,那應是從初讀到再讀再到回讀的過程;從思維上看,那就是由質疑到釋疑再到深層感悟的思維推進;從提升能力方面看,那就應是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過程。

2、交流

師生圍繞「字詞、句子、中心」進行有效的交流,旨在把握自學所得,領悟方法。這樣學生們獲得更深層的感悟,獲得成功的愉悅,激發閱讀興趣。六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設計(復習教案設計|

四、總結拓展,學以致用。

1、交流總結。

2、課後作業。

板書:

閱 讀 理 解

初讀 感知大意 提出問題

再讀 深入思考 解決問題

回讀 入文品析 自我感悟

六年級語文閱讀課教案2

一、 指導目的

1、讓學生們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們歸納閱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向學生們推薦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有關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們從中了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二、指導重點 :指導學生們歸納閱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三、課前准備:

1、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並准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言稿,記熟。

四、指導課時 :一課時

五、指導過程

一、 推薦文章 引入指導

1、引入語: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請1~2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3、同位互相推薦好文章。

二、引導學生們總結讀書方法

1、教師向學生們推薦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讓學生們想想為什麼老師會推薦一組這樣的文章。

[因為我們在學習的第五組刻紋飾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

2、提問:沒有老師的幫忙你准備怎樣讀懂它呢?[隨機板貼]

3、過渡:其實讀書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語文課內也學過不少,同學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板貼:課內得法]

4、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與文書38、67、68、71、75、82頁的黃泡泡里分別藏著什麼樣的讀書方法。

5、生匯報討論所得。[隨機板貼]

6、小結。[板貼:課外活用]

三、運用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

1、學生們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

2、學生們匯報讀書所得。

3、小結: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最後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薦。

板書:

課內得法 課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詞 標注讀書感受 好詞佳句要積累

聯系實際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問 學後運用樂趣多

『貳』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1

新來的王老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文章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自主閱讀,體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本文教學,培養學生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質。

難點:寫讀後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相遇相識的老師有很多,老師給予的關心、幫助、鼓勵都是我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回憶一下,哪位老師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關切之情,走進第三課《新來的王老師》的學習。

二、初讀,學習生字詞。

打開書本P129頁,大聲的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詞語

撇撇嘴(piě)折疊(zhé dié)自顧自搖搖頭

齊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後合資質平庸差生(chà)

①齊讀

②學生點讀鞏固

③釋詞促解(資質平庸)

④運用詞語造句

⑤齊讀鞏固

三、再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大家仔細認真的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語文課上,提問差生蔡林引起鬨堂大笑,放學後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的事】

四、精讀,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讀蔡林

1、出示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感悟「這是一個的學生」。

①學生舉手回答②齊讀③理解加著重號的詞語

④想一想「這是一個的學生」

⑤有感情的齊讀

2、導讀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個怎樣的孩子。

①分角色來模擬對話。

②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說說原來的蔡林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讀讀句子

(二)解讀王老師

1、談話:蔡琳如此大的轉變,都要歸功於誰?

2、面對蔡琳,王老師都做了些什麼呢?

再次走進3--14自然段,請大家速讀,找出相關語句,從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而老師?

這是一個的老師。

學生根據相關語句進行匯報,教師相機引導。

3、出示差生檔案

①齊讀差生檔案

②此時無聲勝有聲,王老師是通過差生檔案想告訴蔡林什麼?

③蔡林讀懂王老師的信了嗎?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師的鼓勵下找回了自信。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的老師?根據回答,板書。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學生活即將結束,一定有很多老師給過我們支持、幫助與鼓勵。在即將離開恩師的時刻,我們最想對他們說些什麼?拿起筆,寫下你內心最真摯的話語。

老師,我想對您說

六、總結

親愛的同學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小小的鼓勵,往往能給人無窮的力量。六年的學習生活里,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關心和幫助我們的老師吧。因為有老師的循循善誘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所以我們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來。努力學習吧,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業。

將課堂上交流的資料整理成文章。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魯賓孫漂流記》,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滲透閱讀整本書的方法。

2.結合作品故事情節來理解人物形象。

3.啟發引導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整理學習資料,了解外國名著。

4.鞏固和豐富學生的積累,指導學生感悟、欣賞名著作品鮮活的神韻,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名著的興趣。

二、閱讀准備:

學生帶好《魯賓孫漂流記》。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主題

1.書籍是知識的源泉,我們除了學好課本外還要多讀課外書。誰能說說自己對名著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們要閱讀的是其中的一部名著,先請大家自讀課文《魯賓孫漂流記》。

(二)匯報了解,整體感知

1.書主要內容是什麼?《魯賓孫漂流記》主要寫了哪些人物?

2、說說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或情節。

3.生交流,師適當引導個別學生介紹精彩故事的部分情節,引起閱讀興趣。

(三)欣賞品味,交流體會

1.指導讀精彩片段,抓題眼產生疑問讀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節。

2.交流精彩描寫片段,體會原著的精彩。

3.激發學生讀原著的興趣。

4.指導朗讀,體會人物特點,體會情節描寫精彩的特點。

四、課後作業

1.課後繼續閱讀《魯賓孫漂流記》,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閱讀感受。

2.寫寫自己的讀後感,評選優秀作文。

附學生的一篇讀後感。

學會生存

——讀《魯賓孫漂流記》有感

六一班熊吟清指導老師李朝暉

一個人,在荒島上,從一無所有,到豐衣足食;一個人,被上帝單獨挑出來,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七年兩個月零十九天之多。這一切多似乎看似不可能,可卻有一個人辦到了,他——就是魯濱孫。

穿過汪洋,不要問舟船,要問毅力;勇攀高峰,不要問雙手,而要問意志;跑過峽谷,不要問雙腳,而要問決心!

魯濱孫之所以可以在荒島上存活那麽久,不就是靠他的毅力嗎?

達·芬奇說過:「頑強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礙。」這不正是指魯濱孫的那種剛毅、頑強的精神嗎?

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多一點頑強,我們就能打造一片天空;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多一些努力,我們也可以打造一片溫馨家園。

在「5·12」大地震中,只有樂觀向上、勇敢鎮定、剛毅堅強的人活了下來,他們憑著頑強的毅力、不去的信念、是自己和親人、朋友一起從鬼門關連拉帶拽的回來了。他們用他們的知識,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神話、傳奇和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困難,要是都放棄的話,怎能活下去?所以,我們要想魯濱孫那樣,面對困難去克服它,不慌張,沉著冷靜,勇敢鎮定,這樣才能在艱苦的環境生存下去。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3

回顧拓展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感受(談談如何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科學精神)。

2.交流小學六年來的學習收獲。

3.積累成語,能理解並正確運用成語。

4.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交流讀書樂趣和學到的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單元課文內容及課外學習的感受

1.學生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科學精神。

(三)交流小學六年來的學習收獲。

二、日積月累

1.藉助手頭學習資料,提早預習,理解成語大意。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成語意思,有不理解的可與小組同學合作探討。

3.指名朗讀。

4.交流成語意思。

5.練習背誦。

6.交流課外收集成語。

7.齊讀日積月累中的成語,並默記心頭。

三、成語故事

1.談話導入。

2.交流從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

3.運用已有的閱讀方法自學成語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讀後感受。

5.教師小結,並推薦課外成語故事。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4

難忘的啟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閱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品質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

教學重難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小學生活的回憶。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我的老師》。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板書:知識做人

看到這兩個詞,讓你想到了什麼?

2、板書:難忘的啟蒙

啟蒙是什麼意思?老師的啟蒙為什麼令作者難忘呢?

3、作者在文中寫與了哪些令他難忘的事情?

板書:抗日演講兩次批評寬容逃課

二、學習課文、體會內容

(一)抗日演講

1、哪些段落寫了抗日演講?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3-5自然段,可以用心讀讀,可以拿筆圈畫,也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想想這部分寫了老師啟蒙我什麼?你從哪裡體會到?

2、指名交流板書:愛國

引導:那時我還小,不大懂得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老師們知道嗎?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3、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老師們顯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何等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勇氣,怎麼不令學生敬佩?

齊聲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兩次批評

1、批評是老師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學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學時有兩個強項――作文和寫字,為什麼在這兩個強項會受到批評?

2、指名交流

「棠下離這兒有三里路,那裡的桂花香你們也聞得見,難道鼻子有這么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師在告誡我什麼?板書:正直誠實

為什麼老師說「對我來說,丙就是不及格」?這句話告誡我什麼?

板書:勤勉

3、對我的過錯老師絲毫不放過,表現了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指名朗讀老師對我的批評

4、豐富插圖內容:觀察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根據課本描述,想像一下老師對我某次批評的具體情況,還可以說說受到批評後,我對老師說了些什麼?

5、雖然隔多年,但這樣的批評作者還是刻骨銘心。同學們,你在的小學中有類似的情景嗎?

回憶、交流

(三)寬容逃課

1、對學生的教育,老師一向很嚴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師對我們上日語課特別寬容,為什麼?

2、聯系課文討論,體會老師愛國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讀:正因為啟蒙老師的言傳身教感染著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嚮往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後來,作者沙健孫也走上了啟蒙老師走過的路,成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當我站在講台上――――

2、理解重點句:既然我的老師……開花結果呢?

老師播下的種子是什麼?這些種子開花結果是什麼意思?由這句話你想到了什麼?齊讀這句話

3、這一段與哪一段相互呼應?

指名朗讀第一段,你體會到了什麼?

4、齊讀第一段,體會作者的滿懷深情。

三、欣賞歌曲、升華感情

1、的確,兒童純潔的.心靈就像一塊未開墾的土地,啟蒙老師播下怎樣的種子,就會獲得怎樣的收獲。錢老師今天之所以站在講台上跟你們上課,也深受我的啟蒙老師――楊老師的影響。我也經常想起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帶來與大家一起欣賞,讓我們把這首歌獻給天下所有的啟蒙老師。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5

製作班級紀念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以生活為本,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開拓思路,使學生體會到: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寫出不同的文章。

過程與方法

說寫結合,完成兩篇小作文。 1、介紹照片中的「我」。 2、為同學的照片寫一份說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製作「班級紀念冊」,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珍惜同學情誼的思想感情,培養團隊精神。

教學重難點

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同學們即將離開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必定有些依依不捨。為了給母校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建議你們每人選一張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匯集成一本「班級紀念冊」送給母校,好嗎?

二、範例及講評。

你為什麼用這張照片?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能說明什麼?想一想,誰願意說一說?

講評重點:有吳具體內容,是否介紹清楚。

板書:圍繞一個意思要有具體內容,特點介紹要清楚。

三、練習。

1.獨立思考: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況下拍的,其中有什麼故事?

2.小組交流,練習口述。

四、小組交流。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的較好?

教師講評,進一步啟發思維,引導學生介紹各自的特點。

五、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個朋友,征詢意見,自行修改。

七、小結。

八、把小作文修改、謄清。

第二課時(照片中的「他」)

一、直接導入。

上節課我們都向大家介紹了自己,這節課我們學習如何向大家介紹你的同桌。

二、範例及講評。

你的同桌叫什麼名字?他有什麼特長?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中,他都取得了哪些成績?你怎樣評價他?

講評重點:層次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點?

板書:介紹一個人,要層次清楚地突出他的特點。

三、小組交流。

哪件事能表現出他的特點?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的較好?

教師講評,進一步啟發思維,引導學生介紹同學的特點。

四、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五、徵求對方的意見,修改。

六、小結。

七、修改把小作文謄清。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6

草蟲的村落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像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像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並結合課件學習生字詞。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快速默讀: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你會怎樣分?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裡看見了什麼?

交流反饋:

①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里,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像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裡。

作者是怎樣想像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像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像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③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里看到了什麼?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終於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築,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隨著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理解「追隨」)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麼?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鬆。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才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麼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布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在草蟲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在那裡,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為什麼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2、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篇文章,掌握詞語的正確搭配和熟記一些常用成語,知道本課的寫作方法。

2、本課教學主要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和師生共同探討,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以及本文的中心。

3、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熱愛學習,熱愛生活,懷念優秀教師的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本文教學,培養學生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質。

三、教學難點: 寫讀後感。

四、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學生回憶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

2、初步感知全文:自讀課文,初步感悟本課中王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佐證。

3、字詞教學:質疑:提出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詞句,尋求解答。

4、再讀課文:思考: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作的?

課前的王老師留給給你的印象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寬寬的額頭,明亮的眼睛。輕快地步子,全班熱烈鼓掌。

課中的王老師留給你的印象是:溫和、寬容。

課後的王老師留給你的印象是:親切,平易近人,關心愛護學生,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5、新來的王老師留給同學們深刻的印象,他是本文的主角,本文的配角蔡林葉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來分析蔡琳的變化:

課中:開始:低著頭,一聲不響,惱火,不出聲(自卑)

課後:開始說話,推開,忍不住拆開,大踏步回家(自信)

6、讀後感:面對蔡林的變化:你想對他說:

面對蔡林的變化:你想對王老師說:

7、與本班的差生交流,聽聽他們的心聲,教會學生尊重每一位同學。再讀課文倒數第二段。

8、拓展:鼓勵能激勵人上進,有時挫折也會激發人奮進。只要有上進心,只要想努力,任何時候都不遲。心有多遠,路就會有多遠。但只有付諸正確的行動,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出路。

9、作業:(1)本文的寫作順序是?(2)寫人一般要從人物的哪些方面入手?

新課標六年級語文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老人對海鷗和海鷗對老人兩方面的描寫,用幾幅動人的畫面,抓住細節,傳達出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和震撼人心的親人般的情誼。很多學生養過小動物,對於動物富有靈性的表現有一定的體驗積累,同時還學習過幾篇反映人與動物深厚情誼的文章,如《珍珠鳥》等,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再加上本文結構清晰、語言淺顯、感情真摯,這些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幫助。但由於學生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想讓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達到能令學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難度。

處於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對於那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如:抓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邊讀邊想,提出問題;讀文章,想畫面;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表達效果等,要在本課教學中更加註重鞏固和熟練運用。教師在本課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想像、讀中積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鷗真情。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中展現老人與海鷗深情的畫面,抓住海鷗的外在表現體會海鷗的內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達方式。

3、懂得動物也是有靈性的,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課文,醞釀人鷗親情。

1、齊讀課題,從課題入手,初步認識到老人與海鷗的特殊關系,為後文的學習營造「意想不到」的氛圍。

2、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感悟人鷗親情。

1、人與動物的故事讀過很多,但老人與海鷗的故事還是帶給了我們一份與眾不同的感受。帶著這樣的感受走進課文,默讀1——13自然段,用橫線畫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學後交流。

3、為什麼海鷗和我們就沒有這樣的表現,唯獨和這位老人這么親密。再次默讀這幾段,看看老人的哪些舉動打動了海鷗的心,用波浪線畫下來,並且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讀思考,圈畫批註。

5、交流重點語句。

預設一: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歐送餐,跟海鷗相伴。

(1)指導學生在讀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餘里」「褪色」等詞語,感悟老人生活節儉,但卻數十年如一日來喂海鷗有多麼不容易。

(2)老師補充介紹喂鷗老人生活拮據的故事,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老人對海鷗那份與眾不同的愛。

(3)小結:老人無私的付出,一定打動了海鷗的心。

預設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

(1)引導學生抓住這段話中最令自己心動的細節,體會老人對海鷗無微不至的照顧。

(2)也許打動海鷗心靈的還有老人的這份細心。正是這份細心的呵護,才換來了海鷗的信任,也才有了這樣一幅頗富詩意的畫面。指導朗讀「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讀出老人與海鷗默契、和諧的美。

預設三: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1)理解「親昵」的意思。

(2)聯系生活實際,想想有誰親昵地跟你說過話。

(3)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也用這樣的語氣、語言對海鷗們說說話。

(4)小結:這親昵的語言里全是關愛,海鷗怎能不被打動呢?

6、師小結:在老人眼裡,海鷗還僅僅只是鳥嗎?

(三)讀寫結合,體悟人鷗親情。

1、師動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導學生畫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鷗不能像人一樣說話,它們把自己的心裡話都化成了動作,找出文中海鷗的語言。

3、老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動作後面海鷗的語言,體會海鷗悲痛、不舍的心情。

4、動筆將海鷗想對老人所說的話寫下來,讀給老人聽。

(四)總結全文,引發人生思索。

1、故事學到這兒,還覺得老人與海鷗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嗎?

2、送給學生本文作者鄧啟耀的話——「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板書設計:

老人與海鷗

像親人一樣

萬物都有感知愛的靈性

『叄』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沒或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案1

[設計理念]

從教材中提煉美的因素,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活動。並以此點燃情感,呼喚悟性,促進學生主動探求。

[設計特色]

以美感人,以情動人。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概括學習寫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寫了什麼景物,抓住什麼特點,怎樣細致描寫,抒發了什麼感情。從學生以往的學習實踐中總結學法,又以此指導讀書實踐。

二、學習寫「嶺」的一層。

運用以上方法,在小組普遍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重點交流以下兩句。

1.「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峻。」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後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里的「嶺」是溫柔的;在與秦嶺的對比中,突出「嶺」的溫柔。

2.「多少條嶺啊……也看不厭。」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愛得多深!帶著贊美的語氣嫌察裂朗讀課文。

三、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描寫「林」與「花」的兩層。

交流過程中,允許學生各抒己見,感受意境美、語言美。

1.為什麼同是綠,卻綠得不一樣?讓學生合理想像,體會把「綠芹閉」寫具體了。

2.學生體悟:蝴蝶的到來,使這兒靜中有動,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斕色彩,真可謂「錦上添花」。

3.通過有目的、多形式的讀,在體悟描寫手法的同時記誦精彩的句、段。如,寫「花」的一層不僅句子美,而且內容很有層次,值得積累。

教師沒有多餘的提問與講解,讓學生在「讀與說」「理解與積累」上下功夫。學生對課文內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須練慣用准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凡是理解了的則易於記憶,課堂上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背誦或記誦,積累好詞佳句與精彩片斷。

四、學習「聯想」部分。

1.自讀,交流: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如:(1)為什麼說「大興安嶺的可愛,就在於它美得並不空洞」?(2)為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大興安嶺的名字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放手讓學生自學,並不是放任自流。小學生受年齡、經驗等的限止,對有些問題的認識可能比較模糊膚淺,這就需要教師的「導」發揮作用。

2.抓三處「親切舒服」,使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悟到這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作者感情的升華。

五、自薦朗讀或記誦最喜歡的自斷。

六、作業。

以《╳╳一角》為題寫一段話。要求有序地觀察一處景物,抓住特點寫生動寫具體,並能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案2

教材簡析:

《林海》這篇課文選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內蒙風光》一文。作者身臨其境,親眼看到了大興安嶺的一草一木。文中既寫了大興安嶺林區的美麗景色,又從不同角度贊美了它對祖國建設所起的作用。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展開聯想,記敘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情感濃烈,文筆優美,句句是景,步步有情。作品表意凝練集中,抒情暢達痛快,目視整齊勻稱,耳聽節奏鮮明,其語言運用之妙,堪與詩歌媲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 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 朗讀課文,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及教具使用

一、 啟動激趣:(課件演示景物)

這里是祖國的綠色寶庫,是維護生態平衡的天然屏障;這里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風光絢麗;這里是大山的王國,巍巍萬里,雄渾粗獷;這里是綠樹的海洋,浩瀚無垠,茫茫蒼蒼;這里有無盡的寶藏,珍禽在天,奇獸在山,香菌在林,錦鱗在淵。這就是聞名遐爾的大興安嶺林區。

二、質疑探究:

1 整體感知:誰能告訴大家,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2 學習2—7自然段

(1) 抓住「美」,讀一讀,品一品,悟一悟,自主學習課文。

(2) 小組交流自己讀懂的內容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商討。

(3) 交流匯報。(品詞析句:如嶺的色彩美,林、花的姿色美,木材的充實美,林場與人的和諧統一的美。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相機出示文字圖片。

(4) 找出自己喜歡的句段讀一讀。

3 理解「興國安邦」在文中的意思。

三、 總結梳理

老舍先生看著這溫柔的嶺,看著這漫山遍野的青松白樺,激情難卻,浮想聯翩。從千山一碧想到廣廈良材,從萬古長青想到綜合利用,從大興安嶺想到興國安邦無論想到何處,看到何處,他所有的感受都是親切舒服。

(1)文中幾次出現這句話?作者在感情上有什麼變化?

(2)為什麼作者的感情有如此的變化?

(3)指名學生看板書總結。

四、 應用驗證

1、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課外收集的資料,以導游的身份介紹林海。

2、根據課文內容寫一則廣告詞。

引情入境

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

充分地讀,給學生以美的熏陶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不斷升華

課內與課外結合,積累知識,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板書設計

林 海

景 美 物 美 人 勤

嶺(多) 林(多) 花(多) 木 場

高、矮 起伏 深、淺

長、短 林海綠浪 廣廈良材 砍—栽

橫、豎 溫柔、明、暗 綜合利用

松 樺 色彩

衫 裙 綉花鞋 祖國建設 興國安邦

線條美 姿色美 充實美 和諧美

評課:

1.從教學思路上看,教師讓學生自學、自悟、自己體會文章中的美感。可以看出教師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開課教師就用優美的圖畫和語言讓人耳目一新,使人感到林海給人以悅耳悅目的美感享受。

2.第二部分抓住「美」,讓學生讀—品—悟,採用小組討論形式,抓住「美」就抓住了文章表現的方法和內涵。合作中著重點放在對「美」的探究上。這一點教師做得最為突出。

3.教師在讓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上,通過句子的對比,品味文章的寫法,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美感。巧妙之處是教師讓學生放開說,對句子的對比學習,收攏恰到好處。

4.在這節課上,可看到教師讓學生去欣賞優美的句子,去評析優美的句子。如,讀文後,學生說:「大興安嶺上穿綠衫,下穿白裙,腳穿多彩的綉花鞋。」把學生帶入了美的境界,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

5.整體把握上抓住了「興國安邦」。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興國安邦」時,引導總結得好,理解得好。三次「親切舒服」處理得好。

6.授課中設計「導游」和「廣告詞」想法好,但應放在第二部分學生匯報處或專門作為語文實踐課來上。課堂上的誦讀不夠。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案3

一、教學要求:

1、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善於細致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六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結合景物描寫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又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四、教學時數:

三課時。

五、教具准備:

課本、錄音機、錄音帶、投影機、投影片。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談話,解釋課題。

(二)初讀課文,提出閱讀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

3、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哪些景物,在書上作旁註。

4、了解課文的寫作線索。(採用學生自學_____四人小組討論_____教師巡視指導的方法。)

(三)教師歸納:

這篇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多而溫柔的嶺,色彩明亮的林海,美麗誘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種景物而產生了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四)朗讀課文。

個別、小組讀。正音。

(五)作業。

1、抄寫課後練習4。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的詞義及自己不理解的詞。

3、根據課後思考題的要求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齊讀課題)

2、導入談話。

經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本文是介紹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表達了自己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里行間充滿著真情實感!作者是怎樣介紹大興安嶺的?請翻開課文。

(二)講讀課文。

1、根據要求快速閱讀全文。

(1)作者來到大興安嶺後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覺?

(2)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分別找出這三節課文,並用「」劃出這些句子。

2、以作者感情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齊讀第一段。

①請學生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第一段。

②分析:這段的第一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前的看法。注意「總」的意思——總是,一直。第二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後改變了原來的看法,是真情實感啊!

③小結: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感到這個名字是親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到?

①齊讀第二段最後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使作者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大興安嶺這么美麗,它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②聽課文第二段的'錄音。

要求:想想大興安嶺有什麼景物?說說這些景物的特點。用波浪線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③提問:這一段分別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景物?(嶺、林、花)

A、「嶺」有什麼特點?(多、溫柔)

作者是怎樣寫的?採用個別、小組讀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嶺」的特點。

B、嶺上的「林」又有什麼特點?(林的特點:多____林變成海;從顏色看種類很多。)

C、出示投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林」的特點。

分析:作者寫「林」的時候處處流露出對「林」的愛。

指導朗讀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

分析:海指什麼?(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又指什麼?(俏麗的白樺。)

句子二: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分析:這個帶問號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寫出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喜愛的感情。(採用個別、小組、集體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小結: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句子,把群嶺起伏寫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葉松寫成海洋,把白樺寫成海邊的浪花,我們讀後對大興安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集體朗讀描寫「林」的段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④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

A、林中的「花」又有什麼特點?讀、議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點——多(到處都是);種類多(叫不出花的名兒)野花為大興安嶺增添了色彩,詩意。請看句子。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式來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讓學生讀句子、討論、理解。

C、小結:這句話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⑤把描寫「花」這一段有感情朗讀一次。

小結:作者把大興安嶺的嶺,嶺上的林,林中的花聯系在一起作具體描繪,構成了一個立體畫面,使大興安嶺更加美麗,可愛。

面對美麗的大興安嶺,作者聯想到什麼?(聯想到與建設結為一體)

理解句子: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

A、「空洞」什麼意思?(沒有內容)

B、從哪裡體現了大興安嶺美得不空洞?

讓學生聯繫上文理解。

小結:這段作者先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再寫了作者的聯想。說明大興安嶺不僅美麗,還與祖國建設處處都要用到木材聯系起來,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C、自由朗讀第二段,一邊讀一邊想像。

(三)作業:

1、課後練習1,3(1)、(2)。

2、把優美的句子抄在《積詞本》。

第三課時:

(一)復習第二段,簡單說說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二)繼續講讀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點句子理解。

2、作者第三次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句子。

我不曉得當初為什麼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興國安邦」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讓學生個別回答這一問題。

分析: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山養人,人育林,經過人們的辛勤勞動,大興安嶺的景色越來越美,它們對人們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提問:

①「興國安邦」什麼意思?

②為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齊讀這一段。

4、小結:我們從作者的聯想中知道了大興安嶺不僅景色美,而且對祖國的建設真的起著使國家興旺安定的作用,我們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三)總結全文。

1、帶著喜悅的感情自由朗讀課文。

2、給課文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試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質疑。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六)總結談話。

這篇課文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點,使作者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通過豐富的想像,抒發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當你們長大後爭取去看看,親身感受大興安嶺的美麗和可愛。

(七)作業。

1、背誦課文三——六自然段。

2、預習20課。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案4

課時教學要求

1、學習寫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領略林海的美。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按照作者剛進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場的順序理清了課文層次,並且學習了第1段。請大家回憶一下,第1段寫了什麼內容?

2、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2到第5小節,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呢?(板書:嶺、花、林)

二、學習第2小節(「嶺」)

1、指句讀第2小節,引導思考:大興安嶺的「嶺」有什麼特點?

2、在學生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嶺」的特點。(板書:多溫柔)

3、抓住重點詞語,初步體會「嶺」的特點。

師:你們是從哪裡看出「嶺」多?又從哪裡知道「嶺」溫柔的呢?

(1)學生讀寫「嶺」多的句子。

理解「疾馳」「看不完」等詞語的含義:突出嶺多,而且綿延數千里,面積很廣,這正照應了課題中的「海」字。

(2)學生讀寫「溫柔」的句子。

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等詞語,體會嶺「柔」的特點。

4、指導朗讀,在讀中深入體會「嶺」的特點。

師:我們來讀這一段。你們看,怎樣才能把「嶺」多和溫柔的特點讀出來呢?

出示幻燈片: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師:讀一讀這句話,從「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這些詞語中,你們能明白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寫出「嶺」姿態很多,各不相同。

師:怎樣才能把「嶺」的「姿態多」讀出來昵?

(1)師生共同討論,達成共識:要讀出「姿態多」,應該通過朗讀把「嶺」的各種姿態表現出來:「高點兒的」聲音稍高一些,「矮點兒的」聲音稍低一些,「長點兒的」拉一點兒長音,「短點兒的」要讀得急促一些。 這樣借語調低長短的變化來表現「嶺」的千姿百態。

(2)反復試讀,范讀,指導學生讀出「嶺」多的特點。

師:你們再讀一讀,從「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這些詞語中,還能明白什麼?

出示幻燈片: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的,矮的,長的,短的……」

學生讀這兩句話,通過對比,進一步理解:「高點兒的,矮點兒的」等詞語中的「點兒」說明「嶺」與「嶺」之間差別都不大,毫無孤峰兀立之感。那裡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柔」的感覺。

師:我們再來讀這句話,怎樣才能的把「嶺」的溫柔也讀出來呢?

指導讀好「點兒」,要讀出溫柔、親切的感受。

再讀「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一句。

師:你們試讀一下,怎樣讀才是「溫柔」?——怎樣讀又是「那麼溫柔」呢?

5、明白作者表達的方法。

抓住「雲橫秦嶺」這一詞語,理解作者拿秦嶺的「險」來作對比,突出大興安嶺的「柔」。

6、總結學習方法。

(1)讀這一段,找出「嶺」的特點。(找特點)

(2)讀這一段,讀出「嶺」的特點。(讀特點)

(3)了解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明寫法)

三、學習第3、第4小節(「林」)

運用上述學習這一部分。

1、自由讀第3、第4小節,思考:「林」的什麼特點?

2、師生討論概括「林」的特點。(板書:廣 綠)

3、抓住重點詞句,初步體會「林」的特點 。

「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落葉松的海洋」等詞句寫出了「林」廣;「多少種綠顏色呀」「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那麼多的綠顏色呢」等語句寫了「林」綠。這些詞句突出了林的浩瀚與茂盛。

4、指導朗讀,深入體會「林」廣和綠的特點。

師:我們來讀這一段,誰能把這一大片森林讀成綠色的海洋,把大家帶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導朗讀「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一句。

「目之所及」怎麼理解?——讀這句話,把「林」的廣讀出來!——你現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興安嶺,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無邊的林海,這就是「目之所及」吧!讀!

(2)指導朗讀第4小節。

師逐一追問:林海中的浪花指什麼?——白樺的樹干「泛著」……是什麼意思?(翻騰、涌動)——白樺樹真的是在涌動嗎?(不是)——白樺樹是靜止的,可作者為什麼說它的樹干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燈片:

「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學生聯繫上文,反復研讀,仔細揣摩、體會,來讀懂這句話。

學生的理解有兩個層次:

①抓住關鍵詞語「在陽光下」「閃動」理解:白樺的樹干是白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閃,遠遠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說它像浪花。

師:僅僅是白樺的樹干在陽光下閃動就像浪花嗎?你們再讀一讀,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②抓住「大片青松的邊沿」,學生對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嶺上,像大海;白樺在山下,樹干銀光閃閃。在青松的陪襯下,白樺的樹干像泛著的浪花。

師:誰能用生動的語言把這一段寫的美景描繪出來呢?

學生組織語言,描述美景。

師: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把林海讀「活」,好嗎?

四、學習第5小節(「花」)

此段仍運用上述學法,學生自學並交流體會。

1、默讀,概括「花」的特點。(板書:多 美)

2、讀課文,讀出「花」多和美的特點。

師生討論交流學習體會: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詞語理解:「河岸上」說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說明山上有「花」。從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

(2)「不缺乏色彩」「招來小蝴蝶」等詞語說明「花」香、「花」美。

(3)「兩山之間往往流動著清可見底的小河」這句話,是寫什麼呢?為什麼要寫這句話?

引導聯繫上文理解:大光安嶺的「嶺」多,因此兩山之間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這句間接寫「花」多。

(4)師讀「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一句,學生閉目想像: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①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大興安嶺比作一位美麗少女,表達了喜愛之情。

②山上青松,山下白樺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閱讀語文教案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