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古族文字的發明者是誰
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人之時,乃蠻人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
蒙古人至此時便采畏兀字母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
(1)為什麼要改制蒙語文擴展閱讀
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雲南的蒙古族會彝語和漢語,其蒙古語與北方的蒙古語大致可相通。1368年,元朝覆滅後,八思巴字也一並退出通用體系 。
20世紀40年代,蒙古國在蘇聯影響下,成立了以達木丁蘇倫等作家參加的「文字改革委員會」,不久後正式廢棄回鶻體蒙古文,開始使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創制的西里爾蒙古文。
80年代後,蒙古國曾有部分初中和高中開設回鶻體蒙古文課程,但推廣效果並不理想。蒙古國仍然只有部分學校開設回鶻體蒙古文課程,但無論家長還是學生都不重視這一課程的學習。
1979年中國正式確定了蒙古語基礎方言和標准音。1980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轉發了「八省區蒙古語文工作協作小組」《關於確立蒙古語基礎方言、標准音和試行蒙古語音標的請示報告》,決定以察哈爾土語為標准音。
1977年八省區第二次蒙古語文專業會議上通過了「關於蒙古語文標點符號的規定」。1991年自治區民語委下發了「關於試行蒙古語文縮寫和略寫法的通知」。
1996年規范了「蒙古文字母順序」。1997年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文正字法委員會」,並召開第一次會議,將3000多條不規范的基本詞條規范為1500餘條,並統一了其派生詞的書寫形式。
2010年,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下達關於恢復擴大回鶻體蒙古文使用的命令。命令規定,蒙古國總統、國家大呼拉爾(議會)主席、總理以及政府官員等在與外國同級別官員進行交流時。
公文和信函必須使用回鶻體蒙古文;蒙古國公民的出生及結婚證明、各級教育機構頒發的相關證件、畢業證書等必須同時使用回鶻體蒙古文和西里爾蒙古文。
❷ 誰知道蒙古文的由來嗎
中國蒙古族現在通用的一種拼音文字。是在回鶻字母基礎上形成的。據中外史乘記述,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蠻部以後,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現在稱作回鶻式蒙古文。其字母讀音、拼寫規則、行款都跟回鶻文相似。回鶻式蒙古文字母表至今尚未發現直接的文獻記載。據後人對這種文字材料進行分析,歸納出19個字母。其中,5個表示母音,14個表示輔音。每個字母視其出現在詞里的位置不同,寫法略有變化,分詞首、詞中、詞末3種變體。拼寫時一般以詞為單位,上下連書。但是,有時一個詞也可分作兩段書寫。拼寫規則不嚴密,重文別體較常見。字序從上到下,行序從左到右。標點符號有單點(相當於逗號)、雙點(相當於句號)和四點(用於段落末尾)3種。現存用回鶻式蒙古文寫成的文獻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頒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稱「蒙古字」,今通稱「八思巴文」)後,回鶻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元代後期,回鶻式蒙古文又逐漸通行。到17世紀時,回鶻式蒙古文發展成為兩支,一支是通行於蒙古族大部分地區的現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衛拉特方言區使用的托忒文。
現行蒙古文與回鶻式蒙古文相比,有如下特點:一些字母的形狀有了改進,更便於連寫;一些字母的寫法發生分化,分別表示不同的讀音;補充了拼寫借詞時使用的一些字母;拼寫規則趨於嚴密,一個詞不再分寫成兩段。到了比較晚近的階段,有些詞和附加成分的規范寫法改成接近現代口語的形式,並增加了新式標點符號。現行蒙古文字母表包括29個字母。其中,表示母音的5個,表示輔音的24個。圓唇母音o、u和�、ū分別共用一個字母。輔音d、t多數情況下在詞首是一種寫法,在詞中音節首是另一種寫法;ɡ、k在陰性詞里寫法一樣。
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發展上起過重要作用,通過它保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用蒙古文寫成的歷史文獻、文學作品、語文工具書以及譯成蒙古文的漢文典籍、佛教經典,據中國有關方面統計(1979),近1500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用蒙古文出版了大量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文學等方面的圖書,其中包括中外名著的譯本,並發行了多種報刊。
托忒文是1648年衛拉特僧人咱雅班第達(那木海札木蘇) 在蒙古文基礎上改制的。 字母表包括31個字母。其中,7個表示母音,24個表示輔音。4個圓唇母音分別用不同字母表示,o或u,�與ū的寫法有區別。輔音字母d、t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混用;陰性詞里的ɡ、k用不同字母表示。表示z、c、╫、呇的字母,與蒙古文相比,在字形和讀音安排上有所不同。設置了表示長母音的附加符號,並且規定了表示長母音的雙寫形式。由於做了這些改進,托忒文能夠比較准確地表達衛拉特方言的語音系統。
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蒙古人轉用以俄文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俗稱「新蒙文」。這種文字的字母表比俄文多θ、Y兩個母音字母。長母音用雙寫字母表示。能夠比較准確地表達喀爾喀方言的語音系統。
蒙古文 Mongolian writing
蒙古族通用的一種拼音文字。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讀音、拼寫規則、行款都跟[[回鶻文]]相似,稱作回鶻式蒙古文。現存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文獻中,年代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圖)。但至今尚未發現直接記載早期回鶻式蒙古文字母表的文獻資料。在近代論及回鶻式蒙古文的著述中開列的回鶻式蒙古文字母表,都是根據對回鶻式蒙古文文獻的分析擬訂出來的(圖2)。一般認為有19個字母。其中,表示母音的5個,表示輔音的14個。大部分字母有詞首,詞中、詞末3種變體。個別字母不出現在詞首,只有詞中、詞末兩種變體。母音字母和輔音字母在筆劃上結合得很緊,多數情況是連在一起的。拼寫一般以詞為單位,但是,有時一個詞也可以分作兩段書寫。字序從上到下,行序從左到右。標點符號有單點(相當於逗號)、雙點(相當於句號)、四點(用於段落末尾)3種。回鶻式蒙古文到17世紀時發展成為兩支。一支是通行於蒙古族大部分地區的現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衛拉特方言區使用的托忒文。
現行蒙古文與回鶻式蒙古文相比,有下述特點:一些字母的形狀有了改進,更便於連寫;一些字母的寫法發生分化,分別表示不同的語音;補充了拼寫借詞時使用的字母;一個詞分寫成兩段的現象消失了;增加了新式標點符號。現行蒙古文字母表包括29個字母。其中,表示母音的5個,表示輔音的24個。圓唇母音o、u共用一個字母,�、ü共用一個字母。輔音d、t在詞首使用一種字母變體,在詞中有母音前和母音後兩種字母變體,在詞末使用另一種變體,ɡ、k 在陰性詞里寫法一樣。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發展上起過重要作用,通過它保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用蒙古文出版了大量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圖書,其中包括本民族的創作和中外名著的譯本,並發行了多種報刊。
托忒文是1648年衛拉特高僧札亞·班智達(那木海札木蘇)在蒙古文基礎上改制的。它比較准確地表達衛拉特方言的語音系統。托忒文字母表包括31個字母。其中,表示母音的7個,表示輔音的24個。字母的形狀和讀音與現行蒙古文有些不同。用4個不同的字母分別表示 4個舌位不同的圓唇母音。輔音k和ɡ,t和d也分別用不同的字母區分開。設置了表示長母音的附加符號,並且規定了表示長母音的雙寫形式。
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蒙古族轉用了以俄文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俗稱「新蒙文」或「基里爾字母蒙古文」。這種文字的字母表比俄文多嫴、Y兩個母音字母。長母音用雙寫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