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級上冊第二課走月亮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中第二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二課走月亮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中第二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描寫「我」和阿媽在月光下「走月亮」時的所見和所感。
全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情感深沉,充滿了詩情畫意。通過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在「走月亮」的過程中的所見,所感,所想。通過課程的講解,能與作者感同身受。
文學賞析
很多時候,同樣一件事情,我們在不同心情下和不同的人的陪伴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啊。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對經常陪伴著我們的父母熟視無睹,不知道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希望你們從今天開始,能夠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與特別的人在一起時享受到的美好時光,並將這美好的時光記錄下來。我想同學們回憶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一定會覺得特別溫暖。也迫不及待的想跟別人分享或者是記錄下你與你最喜歡的人在一起時度過的美好時光。
2. 小學語文概括內容方法有哪些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老師經常會讓學生概括一下所學課文的中心思想,以提高學習的效率。那概括小學語文課文中心思想的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一、提煉關鍵詞,歸納 文章 主要內容
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再把各個部分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簡單、直接、常見的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也有人稱之為段意合並法。提煉關鍵詞是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加以概括提取。
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一課,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詹姆斯在一個晚上和父親一起到船塢釣魚。
第二部分講由於距離釣鱸魚的時間有兩個小時的時限,父親要求詹姆斯把魚放掉。
第三部分講這件事給詹姆斯的啟示。把這三部分段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是這樣概括略顯冗長。因此,可以在段意相連的基礎上提煉出「釣魚、放魚、啟示」三個關鍵詞,組成一個 句子 。
則本文主要內容就是詹姆斯釣魚又放魚,從中得到了啟示。
關鍵詞,有動一個詞語就能牽動全文的功效。釣魚、放魚、啟示三個詞是全文的高度凝練概括。
二、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中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文章的中心應該是文章寫作內容的集中體現。中心句應該是能體現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
《海底世界》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單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體文章。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個問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物,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
最後一個自然段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句話是全文的 總結 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有時放在文章的開頭總起,有時放在文章的末尾總結,有時在文章的中間起過渡作用。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人物關系,梳理文章主要內容
抓住課文中主要人物關系進行提煉也是一種概括主要內容的辦法。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普羅米修斯》一課,課文中出現了幾個比較長的外國人名字。初讀課文時,老師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個神仙,一一把他們請出來,並指導學生把這些人名讀通順。然後讓學生簡要 說說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課文中幾個人物的關系概括出: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太陽神老赫利俄斯及仙女們同情他,大力神海格力斯救下了火神普羅米修斯。
接下來的步驟是去掉次要人物,在老師引導下,根據主要人物間的關系,學生輕而易舉地說出文章主要內容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
四、創編 兒童 歌謠,滲透文章主要內容
兒童歌謠朗朗上口,為兒童喜聞樂見。小學語文課堂中,若能適時加入兒歌進行教學,不但能調節課堂氛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英雄」單元有一篇主體課文《江凡》講述了10歲的小江凡在樓房失火的危難關頭,將30多位遇難鄰居帶出火海,自己也獲救的感人 故事 。
學完了生字新詞這個環節,授課老師調換了詞語的位置,就學習的生字新詞編成一首兒歌,既復習了詞語又暗藏著課文主要內容,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節又調節了學習氛圍,可謂一舉多得。
火焰迅速燒樓房,煙霧騰騰把人嗆。物倒人慌相擠撞,鎮靜扶老心不慌。三十鄰居出火場,齊誇英雄小兒郎。
五、題目擴展補充,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過題目我們能捕捉到很多信息。題目擴展,即在原來題目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修飾性的詞語。如誰,結果如何,把題目要表達的意思用一兩句話描述出來,使題目更加具體,也能得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例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和時間賽跑》一課,作者是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教學時,我們可以運用題目擴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誰和時間賽跑,結果如何。
經過提示學生得出:作者林清玄和時間賽跑,結果養成和時間賽跑的好習慣。用這種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方法簡單,易於操作,效果突出。
像《遲到》《飛奪瀘定橋》等一類寫事的文章都可以用題目補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當今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學生接觸新信息的來源廣,數量大。閱讀文字文本時,他們不可能對每篇文章都能做到精讀細思,深究細磨。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快速讀懂一篇文章顯得尤為重要。
2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方法 一:段意合並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1、 各段大意之間,有的要加上一些過渡詞語,以便讀起來通順貫。2、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做到有詳有略,有的甚至可以捨去。
方法二:要素串連法。
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飛奪瀘定橋》就可以這樣來概括主要內容。
方法三:問題概括法。
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 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她是怎樣做的?又是怎 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後,她又是怎麼想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方法四:標題追溯法。
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我們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
方法五:內容藉助法。
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如《養花》一課,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3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一、文題擴展法
文題是課文的高度濃縮,文章的內容、時間、人物、事件,包括重點、主旨,都能從文章的題目上看出端倪。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題目入手,通過對題目的審視、質疑,然後圍繞題目適當展開,就能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簡單很直觀的方式。
二、段意串聯法
所謂「段意串聯法」就是引導學生逐段地概括出課文的每段的段意,然後再把段意連接起來。一篇文章的意思總是體現在具體的文字中,分散在每一段落中,如果概括出了每一段的段意,課文的大體內容也就顯現了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段意串聯法,讓學生逐段閱讀,逐段概括,歸納出課文主要內容。
例如,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蘇教版三年級下冊)一文,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後分段讀文,在讀段時,讓學生說出這段寫的是什麼,然後再把每一段的意思連接起來。當然,教師還需讓學生進行取捨,保證語言的精煉。第一段意思是是:小紅馬說小駱駝長的難看,小駱駝很委屈。
第二段寫的是:小駱駝告訴了媽媽,媽媽決定帶它到沙漠中走一趟。第三、四段寫的是:駱駝媽媽在沙漠中告訴小駱駝身體各個部位的作用。第五段寫的是:小駱駝知道身體部位的用處,認為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三、情節鋪展法
所謂「情節鋪展法」就是引導學生順著文章的情節,進行鋪展,瞻前顧後,理出文章的脈絡層次及主要內容。這種方法可以用在一些故事性很強的課文中,比如小說、童話、神話等。
例如,在教學《九色鹿》一文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師:九色鹿是個 神話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寫了哪幾個人物?
生:有九色鹿、調達、國王、王妃。
師:最主要的是哪兩個人物?
生:九色鹿和調達。
師:這個神話故事就是圍繞九色鹿和調達這兩個人物鋪展情節的。故事寫了他們的兩次相遇,找一找,是哪兩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調達掉入河中,九色鹿救了他。第二次相遇是調達為國王的軍隊帶路去捉九色鹿。
師:課文哪些段落分別寫了他們的兩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第二段到第五段,第二次相遇是第六段到第九段。
師:第一次相遇寫的是什麼?你能概括一下嗎?
生:調達掉入河中,高聲喊救命,九色鹿奮不顧身救了他,調達鄭重發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
師:第二次呢?
生:調達看了皇榜認為發財的機會來了,帶著國王的軍隊去捉九色鹿。九色氣憤地揭穿了他,調達受到國王重重的懲罰。
師:誰能結合兩次相遇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呢?
生:故事寫的是調達掉入河中,高聲喊救命,九色鹿路過,奮不顧身地救了他,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可是他為了發財恩將仇報,帶著國王的軍隊去捉九色鹿。九色揭穿了他,使他受到國王的懲罰。
師:抓住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詞句擴充法
所謂「詞句擴充法」就是抓住文中的一些關鍵性的詞句,由詞句展開、擴充,從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都有中心詞或者中心句,這些詞句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從中能折射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此為抓手,引導學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說海底「景色奇異」 「奇異」在哪裡,學生可以根據第二段,從海底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等,感受到景色的奇異。然後再說說「物產豐富」在哪裡,學生就會抓住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從動物、植物、礦物的描寫中,感受到物產的豐富。這樣,文章主要寫了些什麼,學生就很清楚了。
學生在問題的追問下,就會把閱讀的眼光聚焦到課文的語言上來,並從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從而便能有效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4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1. 題目擴展法。有的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對它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桂林山水》一課,就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點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本篇課文主要寫了桂林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2. 要素串連法。 記敘文 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並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
時間:1994年
地點:美國的洛杉磯
人物:父親,兒子
起因:發生了一次大地震
經過:一位父親徒手在廢墟上挖了38個小時
結果: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十四個同學
主要內容:
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徒手在廢墟上挖了38個小時,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十四個同學的故事。
3. 段意合並法。把每段的段意連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共有五個結構段,第一段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情況。
第二段講五壯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
第三段講五壯士准備轉移,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段講五壯士把敵人引上頂峰,英勇殺敵。
第五段講五壯士英勇跳下懸崖。這樣全文主要內容就可簡要連接為: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把敵人引上了絕路,英勇殲敵,壯烈犧牲。
4. 摘錄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總起、過渡句、重點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閱讀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內容。如《養花》一文,可根據結尾段來概括它的大意:課文主要寫養花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5. 取主舍次法。對寫了幾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後根據主要的來概括它的主要內容。如《落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和嘗花生幾件事。
從文章看,「種花生」和「收花生」寫得簡略,是次要的;「嘗花生」寫得詳細,是主要的。根據課文主次可以這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我」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形。
6. 問題回答法。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是怎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後,他是怎樣做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
在一個海上風暴四起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著出海 捕魚 的丈夫歸來。當她看望生病的西蒙時,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但是桑娜十分擔心丈夫是否會接受這兩個孩子,因為她自己家境貧寒,自己的孩子已經夠她受的了。
當漁夫出海歸來時,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孩子。
3.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的概括
《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雅魯藏大峽谷》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說明它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鳥的天堂》是作家巴金的作品。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文章中加引號的「鳥的天堂」指的大榕樹,不加引號的「鳥的天堂」指的是鳥兒生活的地方。
《火燒雲》是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作品,課文寫了火燒雲上來、變化和下去的全過程。
《題西林壁》作者宋朝詩人蘇軾。這首詩不僅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的景象的贊美,且還蘊含著人生哲理,寫景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理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的道理不能只看外表,要看本質,客觀的廣場上,正如俗語所說:「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指蘇洵、蘇轍、蘇軾。
《游山西村》的作者宋朝詩人陸游。詩人以一個 「游」字貫穿全詩的主線,其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個句子,富有哲理,成為千古名句。全詩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感情。
《爬山虎的腳》作者葉聖陶,我國著名的現代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家。文章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點、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性,以及它是怎樣爬的。
《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說明文。文中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築住宅的才能。用「偉大的工程」來形容蟋蟀的住宅是由於蟋蟀用簡單、柔弱的工具,完成了這么好的住宅,這是多麼大的反差!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敘述的是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
4.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幸福是什麼》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這篇童話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講三個牧童發現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不湧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並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並不理解什麼是幸福。智慧的女兒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幸福是什麼,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弄明白。接著講十年以後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為此感到快樂。回顧各自十年的生活經歷,他們對幸福是什麼有了比較深刻也比較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後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她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
5.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麼。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歡迎大家參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末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內容:主人公魯迅的童年,屋子後面有百草園,這是他童年最快樂的時候,通過美女蛇等故事講述,後來主人公在私學的教育中長大,他把其稱為為三味書屋,是他懷念的童年時光。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這是他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本文包括兩個部分,兩部分之間表現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作者先從百草園生活寫起,點出那裡曾經是「我的樂園」。慢慢地,「我」長大了,家裡人要送「我」去讀書,「我」不得不離開「我的樂園」了。文章接著寫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魯迅曾經在三味書屋生活了7年,他對當年三味書屋的陳設記憶猶新,對老師的「和藹」、自己的「恭敬」歷歷在目,從中不難體會到他對這段生活的深情。
6. 四年級語文課文《幸福是什麼》主要內容是什麼
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課文寫十年前三個牧童用鋤頭和鐵鍬把爛在水下和小樹叉清理干凈,這樣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 ,智慧的女兒路過並喝了三口,並祝他們健康,還讓他們弄清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再次在井邊相遇, 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7. 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1、這篇課文描寫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表現了長城的雄偉氣魄,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卜茄跡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2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根據文意,教材配有兩幅圖片,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一幅是長城城牆的近景,型並納鋒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
8. 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學會概括段落大意,是完整而准確地把握 文章 內容的基礎,也是泛讀時快速抓住全文要點和精讀時認真領悟全文思路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概括大意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關鍵句摘錄法
這是一種常見而又簡單易行的概括方法。有的文章中有總起句、 總結 句、過渡句、中心句,這些 句子 往往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這些概括性強的關鍵語句,就可以概括段意或全文大意,我們毫不費力就可以直接「抄」或者稍加改動即可。
如:《鄭成功》一文,最後一節在全文中就起到一個總結作用,「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根據這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寫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事,既方便又准確。
再如:在學習第13課《秦兵馬俑》時,我發現第三節: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一句是過渡句,將秦兵馬俑的特點高度概括出來了。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不少學生知道,過渡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前半句承上,也就是說第二節是寫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後半部分啟下,也就是說後面幾節是寫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
就是這樣一句話,使我們對課文條理有了更清楚地認識,孩子們也能夠很自然地概括出第二節和第四到第十節的意思,同時,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也一目瞭然。就像中心句一樣,過渡句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句型,利用它,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引導學生來進行分段,概括段意。相信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概括起來就會輕而易舉。
二、主幹提取法
在眾多的方法當中,我經常會向學生介紹這種方法。就像我們從一年級開始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一樣,要有主語和謂語。每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必定有作者描寫的對象,並且對這個對象所描寫的內容。所以,刪去旁枝末節,這篇文章主要寫「誰干什麼或什麼東西怎麼樣」,用這樣的句式就可以很容易地概括課文的內容,而且比較多地適用於各類文章。如:《船長》一文,寫誰?寫船長,干什麼?沉著鎮定地指揮全船的人進行脫險。《西湖》一文,寫什麼?西湖,怎麼樣?景色美。這種方法就像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根,重點部分就突出出來了,雖然寥寥幾個字,但卻簡單明了地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聯系課文進行適當補當、豐富,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出課文的內容嗎?
三、要素羅列法
不同體裁的文章要點不同。小學 語文教材 中的課文以敘事的文章為多,我們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往往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先羅列出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達通順的話。
如:《最後的姿勢》,時間:2008年5月12日,地點:四川汶川,人物:譚千秋,起因:地震來臨,經過: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名學生,結果:譚老師英勇犧牲了。把各要素連起來,就可以清楚地概括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名學生,而自己卻光榮犧牲了。「要素羅列法」,就是採用先分解後綜合的思路,使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四、內容質疑法
朱熹說:「學貴有疑。」在學習《神奇的克隆》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我從題目入手,讓學生來進行質疑:看到題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麼?看誰能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孩子們思考片刻,紛紛舉起了小手:什麼是克隆?克隆神奇在什麼地方?克隆有什麼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從文中來找答案,看一看文中哪幾節可以回答這幾個問題。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把文章分成四部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小標題來概括:定義、范圍、作用、前景,等等。
這種概括段意的方法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它以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將段意與段落緊密結合,而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知道段落概括段意。這種方法符合孩子的特點,學生都有好奇心,對於不明白的問題總想問個究竟,在提問中即概括了課文的段意,不顯得生搬硬套。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可以從段意入手進行整合,進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走了一個來回,不但清楚地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對文章的脈絡也是一清二楚。
五、人物關系梳理法
特別在於講 故事 (歷史、神話、民間)的文章中,人物關系有的很復雜,這時就可以利用復雜的人際關系來梳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比如:《牛郎織女》一課的教學中,由於文章非常長,人物也很多,有牛郎和織女,還有老牛、喜鵲、王母、哥嫂,這些人物互有聯系,推動故事的發展,我們就可以很好地運用復雜的人物關系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種概括方法比較全面,而且讓學生對文章復雜的人際關系有了清晰的認識。
六、重點詞語串聯法
藉助教學中的重點詞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於一些文章,是一種很好地概括方法。如:《第八次》一文的教學中,我們就可能讓學生根據重點詞語:侵略、抵抗、失敗、成功,連起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種概括方法學生很容易掌握,因為降低了概括的難度。
另外,我們經常使用的題目擴展法、段意相加法等也是很好的概括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不少課文的題目就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性。我們可能通過題目然後結合課文內容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徐悲鴻勵志學畫》等等。一篇文章由幾個段落組成,我們可以用段落大意相加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當然,要先理清文章脈絡,寫出每段的意思,把段意合並起來適當修改就可以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1、找出「中心句」直接摘用
所謂中心句,就是概括了全段中心內容的句子。只要找出了現成的中心句,我們就可以直接摘用它作為該段的大意。如:
在延安,紡車是作為戰斗的武器用的。那是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月,國民黨反動派發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鎖陝甘寧邊區,想困死我們。我們邊區軍民熱烈響應毛主席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徹底粉碎了敵人困死我們的陰謀。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據地的人,不僅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吳伯蕭《記一輛紡車》)
這段的開頭一句話就是中心句。當然,中心句的位置不獨在一段的開頭,也可以在段尾段中。一般說來,中心句的位置以在段的首或尾居多,尤其是在以議論或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段落里表現得最為明顯。因為這樣的段落通常是以解說或推論的寫作思路來安排和組織語言材料的。
2、簡化長句、改寫原句
先看下面這段話:
紡線,勞動量並不大,紡久了會腰酸胳膊疼;不過在刻苦學習和緊張工作的間隙里紡線,除了經濟上對敵斗爭的意義而外,也是一種很有興趣的生活。紡線的時候,眼看著勻凈的毛線或者棉紡從拇指和食指之間的毛卷里或棉紡條里抽出來,又細又長,連綿不斷,簡直有藝術創作的快感。……(吳伯蕭《記一輛紡車》)。
顯然,我們不能簡單地直接摘用第一句話作為全段中心的概括,因為句子太長而且並非所有的詞語涵蓋了後文內容,因此,我們要對這個長句進行簡化,使之更准確而精練地概括該段的中心。簡化後的句子是:紡線是一種很有趣的生活。
類似的情況有,段的首句或結句帶有少量與上文或下文相呼應的話。這樣的句子多以「不但……而且……」,「雖然……但是……」之類的句式出現。對這樣復雜的長句,要去掉其中與上文或下文內容相呼應的詞語和關聯詞。如:
我們向沙漠進軍,不但保護了農田,開辟了綠洲,而且對交通線路也起了防護作用。包蘭鐵路……通車以來,火車在沙漠上行駛,從來沒有因為風沙的侵襲而發生事故。風是沙漠向人類進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為人類造福。……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在托克遜地方試制了半徑二米的風力車,可以供發電汲水、磨面之用。(竺可楨《向沙漠進軍》)
去掉與本段內容不相關的詞語和關聯詞以後,這兩段的大意可以分別概括為:我們向沙漠進軍對交通線路起了防護作用;風可以為人類造福。
3、綜合要點,分清主次
如果一個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層次,而且主要層次之間在內容上是並列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將各層次的要點進行1+1=2式或1+1+……=1式的綜合。例如:
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橋了。①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②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附近的盧溝橋。③(茅以升《中國石拱橋》)
這段話共三層,各層的要點分別是我國的石拱橋①,歷史悠久②,數量眾多③(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傑作不少;將期綜合起來就是該段的大意了(1+1=2式),也可以概括為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一般特點(1+1+……=1式)。
如果一段的主要層次之間在內容上不是並列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分辨清楚哪是主次層哪是次層次。
一座舉世瞻目的金杯,在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午夜――我們的共和國三十三歲生日的時候,被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捧回了北京。然而,金杯的得來,是多麼不容易啊!為了讓中華之光在杯身上閃耀,姑娘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孫傑《金杯之光》)
哪一層主要?哪一層次要?應該說後一層是主要的。因為,層次之間在內容上如果是遞進或轉折的,一般說來,主要之點在遞進或轉折的一層上。因此,概括段意時就要把重點放在後一層上。上段大意可概括為:點明中國女排姑良為金杯捧回北京走過了一條艱苦曲折的奮斗道路。
細心的讀者不難看出,上述三種方法,其實是建立在對段落中層次關系理解的基礎上的。前兩種適用於以議論或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段落,第三種除了具有相同的功能外,更適用於以敘述或描寫主要表達式的段落。
3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識詞序,抓主幹,概括單句要旨
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句中的「他們」是主體,「看見」是主體的行為動作,「天空」是「看見」的涉及物。這句的主幹就是「他們看見天空」,但這還不能算要點,因為這樣概括的句子很泛、缺個性,還要對連帶部分比較分析。「都和我一樣」說明行為動作的程度,不是主要信息點,可捨去;「只」強調行為動作的范圍很狹小,它與「天空」前面的限制和修飾部分相呼應,這個字的信息點重要,可以代替後面呼應的部分。經過這樣比較、選擇之後,可概括原句的要旨為:他們只看見天空。
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把幾個句子概括成一個精要的單句,如:①他用雙手創造了奇跡;②十二年間,在這荒山野嶺上造成了大片森林;③它蒙著如絲細雨,顯得格外鬱郁蔥蔥。①③句是最重要信息點的句子,③句只有「鬱郁蔥蔥」與前兩句相關。這樣把它們概括一個精要的單句就是:鬱郁蔥蔥的大片森林是他十二年間用雙手在這荒山野嶺上創造的奇跡!
二、析句序,摘要點,歸納復句共同點
如:①趙州橋石拱的特點:全長只有一個大拱,長達三十七點四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②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象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這兩句話都在說明趙州橋石拱的特點,①句用三個分句,分句間是承接關系, 從介紹說明角度看,「當時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是要點;②句是由大因果套組一個並列關系和一個小因果關系的二重復句,要點即「拱成弓形,拱面道路平緩」。再歸納起來就是:趙州橋的石拱具有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拱成一張大弓形而拱面平緩的特點。
三、梳事理,尋脈絡,提煉句群段落中心
一個句群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句子組成,圍繞一個中心表述較豐富的內容,句間聯系很緊密。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對句群中各句的要點及句間意義的聯系加以分析、比較,從而歸納出中心句。
段落大意的概括與概括句群中心的原理是一樣的,方法也大致相同。段落有的與句群重合,有的因表達較繁多的內容, 需得從幾個側面或層層深入地表述要旨,就含有兩個以上的句群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概括每個句群(層次)要點,再歸納出全段的中心。
4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
一、提煉關鍵詞,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再把各個部分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簡單、直接、常見的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也有人稱之為段意合並法。提煉關鍵詞是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加以概括提取。
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一課,把課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詹姆斯在一個晚上和父親一起到船塢釣魚。第二部分講由於距離釣鱸魚的時間有兩個小時的時限,父親要求詹姆斯把魚放掉。第三部分講這件事給詹姆斯的啟示。把這三部分段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是這樣概括略顯冗長。因此,可以在段意相連的基礎上提煉出「釣魚、放魚、啟示」三個關鍵詞,組成一個句子。則本文主要內容就是詹姆斯釣魚又放魚,從中得到了啟示。
關鍵詞,有動一個詞語就能牽動全文的功效。釣魚、放魚、啟示三個詞是全文的高度凝練概括。
二、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中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文章的中心應該是文章寫作內容的集中體現。中心句應該是能體現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
《海底世界》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單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體文章。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個問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物,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個自然段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句話是全文的總結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有時放在文章的開頭總起,有時放在文章的末尾總結,有時在文章的中間起過渡作用。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人物關系,梳理文章主要內容
抓住課文中主要人物關系進行提煉也是一種概括主要內容的辦法。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普羅米修斯》一課,課文中出現了幾個比較長的外國人名字。初讀課文時,老師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個神仙,一一把他們請出來,並指導學生把這些人名讀通順。然後讓學生簡要 說說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課文中幾個人物的關系概括出: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太陽神老赫利俄斯及仙女們同情他,大力神海格力斯救下了火神普羅米修斯。接下來的步驟是去掉次要人物,在老師引導下,根據主要人物間的關系,學生輕而易舉地說出文章主要內容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
四、創編 兒童 歌謠,滲透文章主要內容
兒童歌謠朗朗上口,為兒童喜聞樂見。小學語文課堂中,若能適時加入兒歌進行教學,不但能調節課堂氛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英雄」單元有一篇主體課文《江凡》講述了10歲的小江凡在樓房失火的危難關頭,將30多位遇難鄰居帶出火海,自己也獲救的感人故事。
學完了生字新詞這個環節,授課老師調換了詞語的位置,就學習的生字新詞編成一首兒歌,既復習了詞語又暗藏著課文主要內容,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節又調節了學習氛圍,可謂一舉多得。
火焰迅速燒樓房,煙霧騰騰把人嗆。物倒人慌相擠撞,鎮靜扶老心不慌。三十鄰居出火場,齊誇英雄小兒郎。
五、題目擴展補充,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過題目我們能捕捉到很多信息。題目擴展,即在原來題目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修飾性的詞語。如誰,結果如何,把題目要表達的意思用一兩句話描述出來,使題目更加具體,也能得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例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和時間賽跑》一課,作者是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教學時,我們可以運用題目擴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誰和時間賽跑,結果如何。經過提示學生得出:作者林清玄和時間賽跑,結果養成和時間賽跑的好習慣。用這種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方法簡單,易於操作,效果突出。
像《遲到》《飛奪瀘定橋》等一類寫事的文章都可以用題目補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