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落實語文要素的心得體會
、構建學生的認知,提升語文能力
認知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反映,是對事物產生概念、判斷或想像。部編教材語文要素滲透著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關注認知能力的建構,在建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想像: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共安排了《去年的樹》《那一定會更好》《在牛肚裡旅行》《一塊乳酪》四篇課文,本單元語文要素第一點直接指向「感受童話豐富的想像」。如何落實這一要素呢?
(1)統一認證原理。一般而言,只有認證中心接受用戶的用戶名密碼信息進行驗證,其他子系統的登錄入口都跳轉到統一認證中心,授受認證中心的間接授權,間接授權通過令牌實現,認證中心驗證用戶信息通過後,創建授權令牌,授權令牌作為參數發送給子系統,子系統拿到令牌,再與認證中心校驗,後對用戶授權。中南大學圖書館採用的是基於安全斷言標記語言的統一認證系統,基於這一原理實現,無線認證系統可作為中心下轄子系統,使用中心的間接授權。
一是藉助課後題。《去年的樹》課後第2題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心想……」
◇「唱完了歌,鳥兒又盯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心想……」
兩處省略號省略了鳥兒的心理活動,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靜下心來想像鳥兒對大樹的留戀和不舍,進而走進鳥兒的內心世界。
1.師:鳥兒尋找自己的朋友一路艱辛,問了樹根、大門、小女孩,最後看到了大樹變成的燈火。鳥兒是怎樣做的?請大家邊讀邊畫出相關句子,並想像一下,此時此刻鳥兒在想什麼?
2.師出示句子:①「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心想……」
②「唱完了歌,鳥兒又盯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心想……」
土地利用類型的重心遷移是區域土地利用空間變化的總體特徵,通過對研究期初和期末各種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重心進行比較,將重心的轉移方向、轉移距離與轉移區域的自然條件與社會人文條件相關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地利用的總體變化趨勢和空間格局變化規律,可以為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力及演替規律分析提供支持。
3.師:兩句話都用了「盯著」這個表示看的詞語,鳥兒在想什麼呢?
4.生交流匯報,重點體會鳥兒對大樹的依戀之情,師相機評價。
以上片段以課後題為抓手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生藉助已有的理解,通過想像說話,體會鳥兒對大樹的真摯情感,提升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
二是藉助課文插圖。《在牛肚裡旅行》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是青頭站在牛背上指導紅頭怎樣從牛肚子里逃出來的情形;第二幅插圖是紅頭成功脫險後和青頭擁抱在一起的情景。教師要讓學生看懂插圖,去想像情景,培養語感。不妨用這樣的問題來引導。
㈡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舉個例子吧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該課文所處的單元安排了兩項語文要素,一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二是學習寫日記。該課文是張秋生先生的作品,作者從兒童視角描寫了秋天雨後水泥道上的發現,贊美了秋天,贊美了大自然。在課後練習題中,編者安排了五項內容。一是六個要求認讀的字,十三個要求會寫的字;二是「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三是「下面加點的詞語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和同學交流」;四是小練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現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五是閱讀鏈接,閱讀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片段。以上五個方面的學習內容中,第二至第四項是對應單元語文要素的,第一項是每篇精讀課文都會安排的學習任務。這幾個方面的學習任務,都離不開閱讀這一基本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該課,基本的路徑是閱讀教學活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閱讀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發展思維,傳承文化,提高審美品位的過程。由此看來,為語文要素而語文要素的學習是行不通的,必須將其融入閱讀教學活動之中,在閱讀實踐中習得。
基於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解讀以及對中年級閱讀教學規律的認識,本課教學可設計安排幾項教學活動。一是根據自學要求,學生自主閱讀。通過自學,學生能讀通課文,對秋天的美、自然的美以及語言的美有所感觸;能夠認讀、理解以及正確書寫生字詞,發現自己閱讀中的疑問,標畫出難懂的詞語。二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有效的閱讀學習對話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學收獲。根據課文朗讀情況,對學生讀錯的字音,進行訂正。藉助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對字音、字形、字義等進行有意義的指導,讓學生獲得規律性的字詞知識,如通過「明朗」一詞的理解,梳理出可用查字詞典、結合上下文、藉助詞素意思、換近義詞等方法,為理解難懂的詞語做好方法的鋪墊。引導學生聚焦課文重點段落,與文本、作者、編者對話,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體會語言文字之美,以及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之美。
細讀《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會發現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
這三個自然段語言優美,准確表達了作者的觀察成果,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美以及對自然美的贊頌之情。閱讀這三個自然段,能完成課後除生字外的其他學習任務;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都集中在這三個段落,能有效落實語文要素的學習。
該教學活動,可以從學生難懂的詞語切入,將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以及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之美融為一體。學生自學難懂的詞語之後,一般會提出對「熨帖」和「凌亂」兩個詞語意思的疑問。「熨帖」一詞只有聯繫上下文才能讀懂,所以對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熨帖」,要讓學生閱讀第五至第七自然段,並抓住「緊緊地粘在」「平展地粘在」思考想像,就能夠理解什麼是「熨帖」了。在此基礎上,要讓學生再回到這三個自然段,反復朗讀感悟,將大腦中形成的多彩的梧桐落葉平整地鋪滿路面的畫面讀出來。「凌亂」與「明朗」構詞方式相同,構成雙音節詞的兩個字意思一致,可用藉助詞素意思理解的方法理解。運用該方法理解「凌亂」,那就是「亂」上加「亂」,非常亂。這與課文的描寫「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產生了沖突。這便創設了最佳的教學引導機會。當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會發現這里的「凌亂」,其實是一種不規則的美,即自然之美。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補充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之美,如藍天上的白雲、連綿起伏的山巒、一群飛翔的海鷗等圖片,讓學生欣賞,整合自己的認識,感受作者所描繪的自然之美。通過「凌亂」這個難懂詞語的理解,與文本以及作者有了深刻的對話,學生的認識得以升華,心靈得以凈化。學生與文本有了這樣的深度對話,再來朗讀課文這三個自然段,情緒、情感會更加飽滿。
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內容,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感情只是完成了第一個層次的對話,教師當然還要從表達的角度,引導學生再次深入到語言文字中,領悟作者的表達特點。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重點段落的閱讀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經驗。如作者觀察秋天雨後早晨水泥道上的梧桐落葉,注意到了落葉的形狀、顏色、光澤,還注意到了整條水泥道鋪滿梧桐樹葉的樣子,既關注細節,又不忽略整體;在語言描寫上,作者更是善用疊詞與比喻,從數量到形狀,從顏色到光亮,節奏有緩有急,寫得形象逼真。這些都要引導學生感悟。從語言表達角度進行再一次閱讀,再一次與文本以及作者對話,不論是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還是對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學生都會增加更多的情感。此時,教師將音樂、畫面引入,再配上恰當的語言,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那個秋天雨後的早晨,帶到了落滿梧桐落葉的水泥道上,那情景是美的,那朗讀課文的聲音是富有詩意的。
第三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是將閱讀鏈接的內容引入,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梳理出張秋生與汪曾祺在寫作上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相同點是兩位作者對寫作對象都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表達生動准確。不同點是一個寫的是自然景觀,一個寫的是人文景觀。在比較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出示課後小練筆題目,讓學生完成。因為前面有深刻有效的文本對話,小練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㈢ 在小學中,分析教師如何落實語文課程課標及語文要素。可以從課標,人文主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落實語文課程標准及語文要素,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解讀課程標准:教師需要深入理解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目標,包括語文知識、語言表達、閱讀理解、寫作能力等方面。通過解讀課程標准,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的方向和重點。
分析語文要素:語文要素是語文課程標准中的核心內容,包括語音、詞彙、語法、修辭、邏輯等方面。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每個語文要素進行分析和講解,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升缺知識和技能。
設計教學計劃: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標准和語文要素的要求,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以及不同階段學生的不同需求。
實施教學活動: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注重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互動、交流、討論等方式,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評估學生成績: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估,包括考試、作業、課堂表現等方面。評估槐逗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為了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幫助學生改進和提高。
總之,落實語文課程標准及語文要素需要教師在解讀課程標准、分析語文要素、設計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活動和評估學生成績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備和鉛笑賣規劃,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㈣ 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小學語文要素
小學老師在講語文一篇課文時,首先帶領學生通讀,講解難字難詞,提示學生分好段,講解放落意思,整篇文章中心思想。通過學習,學生應學到什麼,懂什麼,理解什麼。希望小學語文老師要掌推好語文要素,把課上好,讓學生有收獲。
㈤ 如何落實統編教材的語文要素
如何落實統編語文教材中每單元的語文要素?每個老師都有不同解讀。
杭州錢塘新區教師教育學院湯瑾老師抓住「如何運用單元語文要素?如何掌握閱讀策略單元?如何同步落實語文要素之外學習目標?」等問題,從「解讀語文要素,構建要素圖譜,要素落地路徑,直面三個問題」四個方面為教師們講解如何落實統編語文教材中每單元的語文要素。
統編語文教材每單元語文要素在單元篇章頁里,在課文中的「泡泡」中,在課後練習題里,在語文園地中。
「語文要素」,是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語文知識,即關於語言和言語、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等。
兒童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即能在聽、說、讀、寫中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的能力。
養成學習語文的策略與習慣,能夠以語文的眼光積累學習語文的經驗,建構語文學習場。
教師要有「像專家一樣思考」的意識,嘗試讓自己站在編者的視角來審視教材,適時提問,深度解析,在讀懂編寫意圖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水平。
教學時,教師要讀懂編者意圖,梳理、構建閱讀要素、習作要素的圖譜,將知識點、課文前後進行關聯,並在頭腦中形成語文要素網路。只有這樣,才能從更高的視角把握教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本單元的內容。
教學時,以語文要素為核心,縱向搜索,找尋與要素相關的練習,構建圖譜。
以語文要素為核心,橫向貫通,打通各課練習和語文園地相關欄目的關系,構建圖譜。
要素落地路徑:
1.站在單元角度,展開遞進式教學;
統編本教材將精讀課與略讀課改為教讀課和自讀課,並增加了課外閱讀指導課,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要做到目標統整、循序漸進、讀寫融通。
2.創設實施情境,教學流程活動化;
教師需從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出發,站在學生學習的視角來設計語言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語文知識,學會語言文字運用,從而實現語文要素與學習活動的融合,實現深度教與學。
3.搭建多樣支架,學習思維可視化;
構建有效的「導學支架」,運用有效的「腳手架」策略,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活思維,促進深度學習,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4.關注作業練習,落實有效性教學。
教材課後練習是語文要素的分解。要達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應該認真落實課後習題的要求。
在落實語文要素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不一定始於此單元,更不能止於此單元,一定要在能力習得、習慣養成、方法掌握、知識構建的過程中不斷運用,直至內化和自動化。
二是策略單元,學習閱讀策略是單元學習的重點目標,但掌握閱讀策略的目的是為提升閱讀能力和品質服務的。
三是在抓住單元語文要素這一學習目標的同時,還要把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同時落實。不能拘泥於語文要素而忽視了基礎性目標以及和與文本特性密切相關的、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
㈥ 語文要素落實有路徑
主講:湯瑾(特級教師)
今晚,我聆聽了由中國教師報「課改中國行」主辦的公益講座。此次公益宣講的是杭州錢塘新區的特級教師湯瑾,她宣講的主題是《用好統編教材 落實語文要素》。
講座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一、解讀語文要素
她對語文要素做了一般解析和深度解析。我們可以從單元導語中明晰每單元閱讀和習作兩方面語文要素。明確語文要素就是明確每單元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問題。
我們可以嘗試讓自己站在編者的視角來審視教材,適時提問,深度解析。教學時,要讀懂編者意圖,梳理、構建閱讀要素、習作要素的圖譜。
二、構建要素圖譜
構建要素的圖譜可以從兩個角度構建,一是縱向搜索,二是橫向貫通。湯老師用生動的案例為我們解讀如何從這兩個角度構建語文要素的圖譜。我們教學前要在腦海中形成體系化的概念。
三、要素落地路徑
如何讓語文要素落地,可以從四個方面做——
1.站在單元角度,展開遞進式教學。單元導語包括人文要素與教學要素。圍繞閱讀和習作的要素,在精讀課文、略讀課文以及學習園地中,在點上深入層層落實。首先是抓好起點,了解認識單元語文要素;其次是落實節點,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課文;最後要做好終點把握,讓學生在習作中落實語文要素。湯老師通過課文和《這兒真美》習作教學案例分享,深入淺出地引導老師建構體系化的教學, 展開遞進式教學。實時教學要做好目標統整、循序漸進、讀寫融通。
2.創設實施情境,教學流程活動化。教學要站在學生學習的視角設計語文學習活動,讓教學活動是情景化、活動化的語言學習活動。
3.搭建多樣支架,學習思維可視化。
4.關注作業練習,落實有效性教學。
四、直面三個問題
首先是我們的教學要在能力習得、習慣養成、方法掌握、知識建構中不斷運用,直至內化和自動化;其次是策略單元的目標定位,以閱讀策略學習為核心,用策略來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在實踐中學會運用;最後是不能拘泥於語文要素,而忽視了基礎性目標以及與文本特性密切相關的、其他適切的教學目標。
我們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利用這個暑假,做一些教材解讀工作,為新學期的到來,好好備一備課。正如湯瑾老師所說:「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行動,比論道更可貴!」
不管是否留下足跡,我們都認真走過!今天的培訓,我邊聽邊記,有收獲,也相信接下來我有行動。
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籍山鎮大港完全小學張文紅
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
㈦ 統編教材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統編教材落實語文要素
統編語文教材每單元語文要素在單元篇章頁里,在課文中的「泡泡」中,在課後練習題里,在語文園地中。
「語文要素」,是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語文知識,即關於語言和言語、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等。
兒童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即能在聽、說、讀、寫中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的能力。
養成學習語文的策略與習慣,能夠以語文的眼光積累學習語文的經驗,建構語文學習場。
教師要有「像專家一樣思考」的意識,嘗試讓自己站在編者的視角來審視教材,適時提問,深度解析,在讀懂編寫意圖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水平。
教學時,教師要讀懂編者意圖,梳理、構建閱讀要素、習作要素的圖譜,將知識點、課文前後進行關聯,並在頭腦中形成語文要素網路。只有這樣,才能從更高的視角把握教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本單元的內容。
教學時,以語文要素為核心,縱向搜索,找尋與要素相關的練習,構建圖譜。
以語文要素為核心,橫向貫通,打通各課練習和語文園地相關欄目的關系,構建圖譜。
要素落地路徑:
1.站在單元角度,展開遞進式教學;
統編本教材將精讀課與略讀課改為教讀課和自讀課,並增加了課外閱讀指導課,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要做到目標統整、循序漸進、讀寫融通。
2.創設實施情境,教學流程活動化;
教師需從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出發,站在學生學習的視角來設計語言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語文知識,學會語言文字運用,從而實現語文要素與學習活動的融合,實現深度教與學。
3.搭建多樣支架,學習思維可視化;
構建有效的「導學支架」,運用有效的「腳手架」策略,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活思維,促進深度學習,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4.關注作業練習,落實有效性教學。
教材課後練習是語文要素的分解。要達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應該認真落實課後習題的要求。
在落實語文要素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不一定始於此單元,更不能止於此單元,一定要在能力習得、習慣養成、方法掌握、知識構建的過程中不斷運用,直至內化和自動化。
二是策略單元,學習閱讀策略是單元學習的重點目標,但掌握閱讀策略的目的是為提升閱讀能力和品質服務的。
三是在抓住單元語文要素這一學習目標的同時,還要把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同時落實。不能拘泥於語文要素而忽視了基礎性目標以及和與文本特性密切相關的、其他適切的學習目標。
㈧ 四年級語文要素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
1、首先要准確把握其在三維目標體系中的地位,把握其與知識目標、過程目標、方法目標、態度目標等的關系或聯系。
2、其次,語文教學的所有目標都是以「知識目標」為基礎或依託的。也就是說,三維目標中的其他目標都必須以「知識目標」為根基,都是建立在「知識目標」的基礎之上。
3、豐富情感的培養也都離不開具體的語文知識內容,都必須在具體的語文知識,即「語言文字」的環境中,在與「語言文字」對話中感受作者的豐富情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的誘導和激發下,在模仿和學習生成情感和抒發、表達情感中才能得到實現。
4、然後,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明確每個教學內容中的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三維目標緊密地統一地整合在一起部分教學目標得到保證。
5、最後,要注意及時獲得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達標程度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及時實施補償。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組織、實施教學的同時,還要特別留意學生的情緒、態度、熟練程度、答案正確率等,從中及時獲得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達標程度的反饋信息。
㈨ 如何利用單元語文要素指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收藏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將語文要素分解成若干知識點或能力訓練點,分布並體現在每個單元導語、每一篇課文的課後練習、語文園地等欄目中。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語文要素為指引,採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循序漸進地落實語文要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要素是統編教材的編寫骨架,是編者按照《課標》學段目標與內容的要求相對應分布在各冊教材里的訓練要素,呈螺旋式遞進,指向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語文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策略、語文學習習慣等,是學生閱讀學習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基於此,筆者根據語文課程的學科特點和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結合教學實例,探討如何讓語文要素在小學語文課堂落地生根。
一、 理清梯度序列 把握語文要素
統編語文教材單元篇章頁的語文要素是本單元語文教學的訓練點,為教師准確把握單元教學重點、落實教學目標提供了憑借和參照。教師在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時要從統整的角度展開,將要素細化在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里,並通過有層次、有梯度的教與學,穩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比如,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走進外國文學名著」為人文主題,編排了三篇經典的外國文學名著,設置了三個語文要素。筆者教學這單元時,緊扣單元要素整體構建,根據不同文本特質與單元要素之間的關聯,展開多角度、多層次遞進式的教學思路,統整細化單元落實語文要素的具體策略(詳見下表),為有效落實語文要素提供保障。
教師只有強化梳理單元要素的理念,才能清晰地把握單元教學要點,為後續每一課指明教學方向,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 藉助課後習題 落實語文要素
語文要素的落實要依附於練習。課後習題編排的內容著眼於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從「理解與交流、積累與運用、拓展與實踐」三個維度設計,是編者根據課文特質編排的知識要點、能力訓練和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教師要准確把握編者意圖,藉助課後習題,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分步教學,落實語文要素。
例如,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語文要素之一是「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而《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的課後練習第三題:「下面的句子描寫了李大釗的外貌、神態和言行,讀一讀,再找出類似的句子體會他的品格。」顯然,這是編者為落實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