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什麼是學生的語文實踐

什麼是學生的語文實踐

發布時間:2023-08-10 10:57:34

『壹』 語文教學過程如何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

語文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的語文實踐過程。語文教師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溝通課堂和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不僅從書本中學語文,還要在生活中學語文,努力體現出語文的實踐性特點。

首先,要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程度。

其次,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掌握。語文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要重視「方法」的教育,學生掌握這些方法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點撥、示範和在實踐中體驗,不需要講授一套又一套有關方法的知識。

第三,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重視個性差異,善於引導,因材施教,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貳』 什麼是語文 教學實踐知識

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寫景狀物的文章都 運用了大量的好詞佳句,往往一個句子、一文字就是一首好的詩歌,一幅美的圖畫,讓會欣賞的人不知覺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成功地培養學生受美的情趣呢?下面以《日月潭》一課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一讓學生在想像中發現美。

想像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 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教學中,憑借教材的想像因素,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翱翔於想像王國,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在想像中發現美,其意義無疑是重大的。

在教學《日月潭》一課里,我設置了兩次閉眼睛想像畫面的環節。第一次是在學習第二自然後,我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然後用飽含情感的語言描述:"彎彎的月亮似的月潭伴著圓圓的太陽似的日潭,四周茂盛的樹木襯著碧綠的湖水,日月潭成為一個怎樣的世界?"教師描繪得很投入,學生靜聽很認真,最後的問題一出,幾秒鍾之後,大部分的同學已經紛紛把小手高高舉起,響亮地告訴老師"日月潭是一個綠色的世界"、"日月潭是一個很美的世界"。可見,學生在靜聽的基礎上通過想像,已經能發現美的關鍵點。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寫清晨的日月潭的美麗景色。在學生默讀畫出段中的景物"霧"、"晨星"、"燈光"後,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從他們陶醉的神情上可以看出他們已經進入了朦朦朧朧、隱隱約約的美妙境界。所以,經常進行這樣想像再現的訓練,不但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

(二)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美

讀是學生課堂語言實踐的主要形式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受美。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為主的說明文,文筆細膩,語言優美。在初讀時,學生已經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知道全文該用贊美的語氣朗讀。在精讀時,我重點指導了第三、四自然段的朗讀。第三自然段寫了三種景物,呈現的景色特點是"隱隱約約",學生在邊聽邊想像時,已能從范讀中初步感受語感。具體地說,要用贊美的感情讀,語速稍慢,語氣輕柔。在形式上採取先個別讀,再集體評論,然後齊聲朗讀。第四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寫法相似,但分了兩種不同的語速、語氣。我在學生明確了朗讀的感情和語氣之後,第一句(第一種情況)指名讀,個別評價,集體認定,再齊聲朗讀。第二句(第二種情況)教師先進行范讀,讓學生找出輕讀的詞語(蒙蒙細雨、輕紗、朦朧、仙境);接著自由仿讀、練讀;然後男女賽讀,提高了學生讀的積極性,也加深了學生對美的感受;最後齊聲朗讀,讓學生與作者一同陶醉於日月潭的美景之中。

這樣多種形式反復誦讀,不僅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提高了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三)讓學生在欣賞中享受美

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了興趣,學生才能變壓學為樂學。《日月潭》一文雖然語言優美,但是直觀的畫面只有一幅,為了彌補這片空白,我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形、光、聲、色的優勢,特地從網站上精心挑選並截取了日月潭的五幅美麗的圖片,再配以優美動聽的音樂,在學文結束時巧妙地安排了"欣賞"這一環節。一幅幅美麗的圖片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眼前看到的美景、耳中聽到的音樂所吸引。從他們自然流露的激動的神情和脫口而出的贊嘆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些圖片的欣賞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層面,更大大地滿足了學生對美的渴求,對美的享受。

(四)讓學生在訓練中表達美

在創新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就要把學生真正引進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加獲取知識和能力的活動,並根據自己的經驗,認識和思維特點,重新組織知識,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這是創造性思維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對於如《日月潭》那樣文情並茂的課文,教學中要靈活地創造條件,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口頭表達的濃厚興趣和強烈慾望,才能讓學生在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同時,又能讓學生在訓練中表達美,在表達中完善美。

在《日月潭》一文學完後,我創設了"扮演小導游"的情境。讓學生當小導游,向同學們和聽課的老師介紹日月潭的美景,並要求用上禮貌用語。我的話剛說完,喜歡新鮮、勇於表現自我的同學們激動起來了,臉上露出一副躍躍欲試的神情。其中有兩位同學是這樣介紹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小導游張兵。你們看,這里群山環繞,綠水常流,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遊客們,你們好!我叫黃芳,是你們的導游。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欣賞日月潭的美。你們知道日月潭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嗎?……"小導游自然大方,熱情洋溢的介紹,贏來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就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對日月潭的熱愛、對日月潭的美的感受也進一步得到了強化。

一篇美的文章必然蘊含美的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挖掘教學中美的因素,靈活運用上面的策略,自然而又恰到好處地通過滲透,通過點化,進行"潤物無聲"、"吹面不寒"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愛美情趣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了。

『叄』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將語文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與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成功地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活動方式。那麼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

一、創設情境,激發實踐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沒有什麼 方法 比提高學生的興趣更有效了。如果教師能夠把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創設合適的實踐情境,就會令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大增,興趣提高了,教學就會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時,我要求學生回顧一下去過哪些地方,了解哪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和土特產品。如果有照片或錄像資料就帶到學校來。學生非常興奮,第二天,紛紛將照片或錄像資料交給我。

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把自己所帶的資料放大給全體同學看,然後再讓學生讀《我們愛你啊,中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同學們更清楚地明白,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下課前,我還利用幾分鍾時間進一步激發學生:「同學們,我們偉大的中國,不僅山河秀麗,物產豐富,還有各具風情的建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 文化 。」學生又一次振奮了,都睜大渴求知識的眼睛,希望老師給他們講講有關祖國建築、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

可時間有限,老師不得不無奈地告訴學生,下課了,同學們都埋怨鈴聲響得太早。「怎麼辦呢?」我問同學們。許多同學說,下節課我們再講吧,有的學生說,下節課有下節課的內容。我進一步啟發學生,「老師倒有一個辦法,你們上網去查,網上的相關知識比老師明白的還要多。」這一下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家庭作業也不用我布置了,學生回去就找資料,第二天,同學們帶來了很多資料在班上交流。同學們在交流中豐富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心中不由得升騰起一種民族自豪感。

二、落實課標,拓展實踐的空間

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亮點是「整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的改變,使課堂教學變封閉為開放,改變了以往純語文的教學模式,逐漸演變為以有利於學生發展為宗旨,以某一學科為主,其他學科為輔的綜合性的課程。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思想內涵上是華夏後裔固守的精神家園,又極具美學價值。《課標》對小學生提出了背誦古詩詞的要求,學生生活在濃濃的詩文氛圍中,能充實心靈,完善人格,升華精神。我校古詩文誦讀活動也和全國各地一樣,開展得如火如荼,從一年級開始就有「課前一誦」習慣,如今,我班學生背詩的數量少的幾十首,多的上百首,常常是出口成誦,用於識字,寫話、交流……其樂無窮。「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隨著詩文誦讀活動的不斷深入,學生又嘗試作詩,並給詩配畫,不僅進一步受到了中華文化意蘊的熏陶,而且鍛煉、發揮了創造力。

課程改革的又一核心亮點,是重視「過程」的優化,而不片面追求結果。閱讀是一種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也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因此,教師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去創造,就成了過程優化的關鍵。為了落實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激發讀書興趣,我們班開展各種關於讀書的專題活動。

什麼「讀書之星」的評比,製作書簽,比賽誰讀的書最多,誰的 讀書筆記 最豐富……孩子們自主地在書海中盡情遨遊,讀書的熱情日益高漲。一個學期下來,有的學生讀書多達幾十本。在鼓勵學生自主讀書的過程中,又注重了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我利用班會定期舉行了閱讀交流活動,推薦好書,交流讀書方法。在活動中,他們不僅學到了好的讀書方法,了解了多方面知識,提高了語文素養,而且大大提高了審美情趣、創新精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這樣,讀書成了一種享受。

三、走進生活,放飛實踐的翅膀

「生活即語文」。新的課程設計注意了這種關系,將「生活世界」引進教材。從社會生活、自然現象中去發現問題,展開語文實踐,進行探究性學習,實現了語文教學的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學語文的實踐機會。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針對這種狀況,我在教學習作《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時,設計了「我製作的蛋炒飯」的實踐作業。

鼓勵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親手操作,親身體驗蛋炒飯的過程,感受蛋炒飯的色、香、味、形,同學們興趣盎然,回家後都認真地完成了這道實踐作業。第二天到校,通過同學小組合作交流,蛋炒飯的色、香、味、形,製作材料,製作過程就非常清楚,自然進行寫作就水到渠成。這項活動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從這次活動中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覺得父母每天為他們准備一日三餐,還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實在不易, 決心長大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怎麼開展小學語文實踐活動

一、小學低年級

1、「識字劇場」

「識字劇場」是針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而設計的一項趣味游戲活動。它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了識字量,改變了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2、「課本劇場」

小學 語文教材 中有許多 故事 性很強的課文,這樣的 文章 適合於學生的表演;課外的一些讀物中也有適合學生表演的作品,對於這類文章,我們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擔當課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這就是我校的「課本劇場」。

在表演課本劇之前,我們讓中高年級學生自己動手把課文改變成課本劇。改編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當然改編不要過於拘泥於劇本的形式,學生只要能對課文進行一定的文字上的處理,就應當給予充分的表揚。

可以讓學生分組改編,最後交換閱讀,看誰的改編更精彩,更適宜於表演。排演節目,所有同學都可以報名,同一個角色假如有若干同學報名的話,那就要開展競爭,由報名的同學面向全體同學講述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誰的理解透徹,就由誰來演。課本劇表演時,小演員們在台上表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觀看。看完後,先由演員向老師、同學介紹自己的角色,自已在劇中的「地位」,表演時自己的心情,表演後的 自我評價 ;然後觀眾同學再談自己的 觀後感 受,並對小演員的表演作的自己的評價。

3、「課本劇場」

也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活動,它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培養了小學生勇於表現自我的意識。

二、小學中年級

1、「看說寫」

所謂「看說寫」,就是先讓學生看具體可感的圖畫、實物、錄像等,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說一說,寫一寫,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減緩三年級學生 作文 難度,順利完成從二年級看圖說話到 三年級作文 的過渡。

「看說寫」首先是看什麼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之間的互評,因為既然要評價別人,就必須認真聽別人說,這無疑是對學習習慣的一種培養。同時,要對別人的說作出評價,就必須有自己的見解,這又是對思維能力的一種培養。當然評價的過程也是吸取借鑒他人長處的過程。這樣的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物可看,有話想說,有內容可寫, 語文學習 也就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

2、「聽說寫」

所謂「聽」,即聽有關故事的錄音,通過聽,了解故事內容,記憶重點詞語,把握語調的抑揚頓挫;「說」,即在聽的基礎上,發揮個人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聽到的內容;「寫」是「聽」和「說」的繼續,聽得全面,才能說得流利,寫得通暢。

3、「畫說寫」、「看說寫」、「做說寫」、「聽說寫」系列語文實踐活動的中心是「三動」:動手、動嘴、動筆;其核心是「三自」:自主去做,自主去說,自主去寫。能夠主動實踐,主動說寫,這應當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

三、小學高年級

1、「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是中央電視台一個著名的新聞欄目。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社會上的焦點為人們所關注,而校園做為社會的一部分,也存在焦點、 熱點 問題,而這些正是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一個基本途徑。因此,我們就借鑒「焦點訪談」的形式,讓學生充當小記者,用心觀察、體驗社會、校園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訪談中增長知識才幹,鍛煉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

2、「實話實說」

「實話實說」也是中央電視台的一個名牌欄目。學生也是社會中的人,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一些自已感到困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教材中所沒有的,也是.僅靠課堂教學所無法解決的;「焦點訪談」又由於受采訪人物、地點的限制,話題往往展得不開,不夠深入。為此,我們借鑒「實話實說」的形式,讓學生在深人的討論中分清是非、辨別美醜。

3、「談天說地」與「 辯論 會」

「談天說地」屬於一個聊天和新聞發布性質的活動。每天早晨我校都拿出十多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談論自己的所思所見。這類活動沒有一個固定的話題,而是學生想談什麼就談什麼,但必須有一個中心,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信息視野。

總而言之,高年級的這幾個活動,「焦點訪談」重在「訪」,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實話實說」是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說真話,吐真情」是其最突出的特色;「談天說地」主要是讓學生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有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在輕松愉悅中學到知識;「辯論會」則是以「辯」見長,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應當說,開展這些活動的初衷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但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它們的效益是綜合的,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由此看來,21世紀的 教育 應當注重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整合,應當讓學生在各種綜合性的活動中全面吸取營養。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何開展

一、因地制宜,開展實踐活動

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固有的教學環境,走出學校,走進自然,走入社會。教師要讓學生去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動口、動手、動腦,親自體驗,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如在 教師節 來臨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舉行「我心目中的老師」的語文實踐活動;到烈士陵園參觀,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並讓學生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為主題寫下自己的 心得體會 ;結合學校 安全教育 周,學生可以通過 手抄報 宣傳 安全知識 ,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他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們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所以,學校的活動為語文實踐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符合教學實際需要,能提升學生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的能力。

二、因勢利導,搭建活動平台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語文實踐活動,在每次活動前,我要求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上網搜集相關信息、請教家長等形式,儲備相關的資料。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情緒高昂。

大部分語文實踐活動應採取比賽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一起策劃、組合和研究,公平競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能集思廣益,組員們個個思維活躍敏捷,始終興趣盎然,台上台下互動交流,氣氛熱烈。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在愉快的合作學習中,在友好而激烈的競爭中,學生們完成了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規則》這一單元課文後,教師可以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調查學校或生活當中的規則,寫成小型的調查 報告 ,進行分類整理。然後,搜集生活當中違反規則的資料,再通過辦手抄報或以「規劃,使我們的生活更和諧」為主題開展一次中隊活動課,宣傳和發動全校、全社會遵守規則。這樣的活動形式既打破了以課堂為中心的空間約束,又拉近了語文學科與社會學科的距離,創造了許多鍛煉學生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培養了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

三、因材施教,激發學習興趣

設計和實施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從中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還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學會了合作、分享,而且在這樣的活動中激活各科學習的興趣,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所以,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如教學《雪》這一單元課文時,我通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完成了本課的學習任務。首先,在下雪時,我把學生們帶到了白雪覆蓋的田地上,學生們到了這樣的環境中,一下子歡呼雀躍起來,有的唱,有的跳,快樂得手舞足蹈。此時,他們的精神和思維完全處於興奮、放鬆的狀態,沒有絲毫的拘束感。於是,我讓學生跟我看遠處的山、近處的樹木和村莊;在雪地上走一走,看留下的腳印;聽一聽「吱呀吱呀」的聲音;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有了對雪景的親身體驗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言熱烈,朗讀得有聲有色。沒想到,學習語文還有如此的樂趣!

四、因人而異,展示自我舞台

綜合實踐學習活動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採取不同的方式,促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觀察、走訪、查閱,自主尋求答案。這種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對於學生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教師都應給予鼓勵,對於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也要採取寬容的態度,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改正。老師應將評價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展示成果的同時, 反思 自己的不足,整理自己的 學習方法 。

為保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行之有效,教師在開展活動時應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確保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在給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時,教師應把重心放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上,看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學,是否有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是否能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而不是僅僅通過書面考試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得與失。另外,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定來評價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的效果,既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讓他們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真正讓語文實踐活動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反思

一、正確認識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內涵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應體現在努力創設和營造真實而有意義的語文學習環境和應用環境,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整合學科教學內容,採用議、演、畫、唱等形式,以活動為核心,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表達與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與語文素養,進行交流與探究。

語文實踐活動是對片面強調知識掌握、忽略情感價值的反思,是對教育培養目標與發展方向的重新審視,是對封閉性學習的調整,它通過趣味濃、涵蓋廣、活動效度大的呈現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主動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完成對語言直觀的操作,並由此產生交際需要,基於此,實踐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目的,體現了學生發展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認識問題受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教學過程重結果、輕過程、重求同、輕存異、重表達、輕實踐,教學趨向封閉,部分教師對實踐活動的理解停留在走過場,落實在打打鬧鬧上,教學策略簡單化、機械化,訓練價值不大,呈現的是虛假繁榮,學生缺乏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對於落實創新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多大幫助。

方法問題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可以積累學生的生活積累,鞏固學習成果。但活動究竟採取什麼形式才能起到實效呢?這就涉及到方法。

目前實踐活動組織中教師存在幾點不足,方法過於單一。實踐活動落腳點應是教育作用和訓練的價值上,一味地放任,只能把實踐活動演變成游戲、繪畫等,而失去其應有的作用,教師應努力結合文本內容,挖掘發展因素組織開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元認知,促進知識向能力的遷移轉化。二是缺少必要的指導。學生的實踐不是孤立的、獨立進行的,而需要必要的指導,教師應重視實踐中產生的生成性知識,組織其探究、思考,然後重新審視與考察知識要領,幫助其建立積極的知識體系。

組織問題一直以來,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處在零散的作坊形式的組織狀態,教師依據自身的認識,教學的需要進行實踐活動的安排,從積極角度出發,它一定程度激發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適應了教師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作為生成性資源,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課程,但是由此導致的目標不明、方法欠科學的個性缺陷也暴露了出來。實踐活動本身應具有多學科整合、多情境應用、多角度拓展等優勢被忽略,學校缺少必要的統籌安排與管理,知識在走向生活與自然中欠缺了理性的色彩。

三、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

語文實踐活動實施不應脫離於語文教學的需要,不應不顧及學生發展的需要,不能夠增加學生的負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切實地安排在課內或課外,實行專題與個性並行,整體與個體結合,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基礎,提供機會。

課堂實踐活動所謂的課堂實踐並不是單純地依託課堂來單獨訓練,而是把活動融入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這就要求教師考慮如何活化教材內容,挖掘實踐活動的素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經常開展真實而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是激發、保持和發展全體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由此倡導的是「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是豐富、靈性、和諧的教學情境,真正激發每個學生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享受學習。

課外實踐活動所謂課外實踐其外延很大,但語文課外實踐即小小課堂與大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社會的習慣和能力,用敏銳的眼睛捕捉靈動的信息,填補課堂的空白。如我曾組織學生開展過「啄木鳥行動」,就是讓學生去街頭尋找錯別字,然後說服別人改正錯別字,再把當天的情況記錄下來,豐富 日記 內容。回到學校後交流,在這實施過程中,學生調動多種感官,以積極的心態關注生活,參與交際,積極合作。同時經過交流,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易用錯的字,這比空洞的說教、反復的訓練更為直觀,效果也更好。

四、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評價

新課程標准指出: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始終關注學生在活動中體現出來的信心、興趣、價值觀和世界觀,注重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適時採用生生互評、父母評議等形式,激勵內在動機。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和應用能力,避免甄別和選拔的負效應,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創造民主、充滿期待的氛圍。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相關文章:

1.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2.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計劃(2)

3. 小學語文如何進行強化閱讀訓練

4. 2017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5. 小學語文閱讀作業如何布置

6. 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7. 小學語文怎樣調動積極性

8. 小學綜合實踐課活動方案範文

『肆』 什麼是小學生語文實踐性作業

實踐宏信嫌性作業就是要自己動動手啊、幫蔽手助別人、做公益事、貼近大自坦廳然、從自己在生活中做的一件事中感悟到什麼,想到什麼的吧

『伍』 語文綜合實踐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好語文,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課標中所提到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指的就是在課內外進行語文學習的種種實踐方式,它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也包括參觀訪問、辦報辦刊、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還包括課外語文興趣小組的活動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圖書館等進行的語文學習等。那麼如何開展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找准活動的途徑
1、結合口語交際開展活動
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最大限度的結合教材,不應脫離語文教學的需要。自小學語文教材改版以後,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其實口語交際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口語交際這一形式將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與人進行交流。然而這一活動要如何組織呢?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結合教材創設口語交際的「模擬情境」,如結合生活學習的校園,讓學生做一回小導游來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習了故事性強的文章,舉辦「小小故事會」等等。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興趣盎然,表現自我的慾望空前強烈,效果十分顯著;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積累素材,如讓學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景物的變化,感受季節的變換。觀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為舉止等,從觀察中獲取口語交際的材料,同時,觀察能力得於全面提高。
2、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
進行廣泛的閱讀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以閱讀來增加知識的儲量。其實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眾書,在看的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過課內外的閱讀,學生們不光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量,而且為語文實踐提供了素材。如教師在上《鳥的天堂》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搜索,查到了有關於大樹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鳥的天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講讀感悟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見解,課後又讓學生了解大樹的現狀,對課文拓展延伸,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3、將實踐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今天的小學生對於教師圍繞一本語文書要求讀寫背誦一個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厭惡,他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趣味十足的課外活動。那麼我們如何將課堂所要教學的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打破語文教學僅限於書本、僅限於課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創設語文實踐的空間,如舉行古詩文誦讀賽、書畫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讀書交流會等。
4、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考試和分數,只讓學生在課堂里讀書,做練習,割斷了學校與生活間的聯系,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應該打破老的教學模式,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的教育信息,從而建立相對寬松的實踐空間。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日常生活,但又不能與日常生活完全割裂開來,我們應該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組織參觀、調查活動,學習寫調查報告,如根據鴉灘鎮公路嚴重破損這一情況,組織學生調查了解造成這一情況的具體原因,並指導學生寫好倡議書,根據開學初學生將自已的壓歲錢亂花這一情況,組織學生進行了有關零用錢使用情況的調查等等。
二、創設寬松的活動環境
1、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有的學生畏首畏尾,他們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師責備他們。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活動前教師要准備充分,合理安排,設計科學合理的活動程序,,使學生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勝任工作,全面放手讓學生去做。如《設計賀年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前,我讓學生到商店去看一看,問一問,了解賀年卡的各種樣式,通過詢問了解賀年卡的用途。活動中,先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設計思路。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製作。並指導學生填寫賀年卡。整個活動過程井然有序,充滿樂趣。
2、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應力求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教學描春天的文章時,為幫助學生加深對春天的印象,課前我組織了春遊,帶著孩子們走進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輕微的風,偷偷探出頭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將學生帶入了春天的懷抱中。回到課堂後,先讓學生們談談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後再學習課文,並讓學生們用手中的畫筆畫出色彩繽紛的春天。不經意間,孩子們已將感性的認識與抽象的文字聯系在一起,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與生動豐富的語言融為了一體,並將生機勃勃的春天映在了腦海里。再如學完《魚游到了紙上》之後,發給學生一張金魚的白描畫,讓學生用喜歡的顏色塗繪,並要求學生課外收集有關金魚的資料,在一起進行交流活動。
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開展相應的活動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智力結構等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實踐活動。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不持久,我們在教學中應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開展一些游戲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通過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如由學生來扮演某個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一名學生戴上「木」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木」,其他的學生可以戴上如「公」、「白」、「風」等偏旁,兩組同學蹦蹦跳跳結合在一起,讓其他同學認識這是一個什麼字。再如,由一名同學扮演偏旁如「白」,其他同學扮演部首如「禾」、「木」、「一」等,根據不同的組合,讓其他同學來識字。這個過程既是游戲的過程,又是識字的過程。在游戲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 而中、高年級學生無論是學習的主動性還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強,並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因此可以進行豐富多彩的動手操作及語言描述類活動。如結合教材中故事性較強的課文表演課本劇、舉行故事會;結合身邊的熱點問題及現象開展社會調查等。
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主動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實踐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目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只有緊密聯系實際,堅持不懈的探索,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才會更加完善。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學生的語文實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