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一、講讀課文中,尋找最佳「結合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講讀課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那如何在講讀課文中滲透伏灶此德育教育呢?我覺得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思想教育
在語文講讀課文中,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字訓練應該是融為一體的,沒有離開語言文字的思想內容,也沒有缺乏思想內容的語言文字,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所以,小學語文教材選了大量文質兼美、思想性較強的文章。這些文章運用生動的語言塑造了各種具體形象,或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就要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啟發學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詞造句的,通過這一手段,讓學生感知課文內的具體情節,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讓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
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從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十里長街送總理》的第一段中,描寫了人們在長安街兩旁焦急等待周總理靈車的悲壯場面。「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對青年夫婦„„他們擠下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互相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在教學這一段時,教師可以抓住與中心思想密切相關的語句,加以必要點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拄著」、「背靠」、「擠下」、「探著」、「踮著腳望著,望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加推敲,讓他們想想這些語句表現了人們什麼思想並深入領會作者的匠心所在,從人們的動作中體會人們焦急的心情,從而體會「人民總理人民愛」的思想內容。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發揮了課文的教育感染作用。
(二)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思想感情
古人雲「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討源,雖能心顯。」這就是說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內容,而後才動筆寫文章,所以在文章中就一定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愛、或恨、或悲、或喜。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正確、深入地理解課文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有感情地反復朗讀,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如《大海的歌》一文中,有這么三句話:
1、展現在我眼前的是藍天、白雲,碧綠的大海,正從東方升起的朝陽。
2、船頭飛濺起來的浪花唱著歡樂的歌。
3、咱們自己的石油鑽探船,我彷彿聽見大海正在唱著一曲新歌。 第一句話描寫缺迅了四樣景物,藍、白、綠、紅構成了一幅色彩鮮艷而又美麗的風景畫,可見作者的心情是多麼的愉快,所以在朗讀時要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語調讀出作者的愉悅之情;第二句是寫浪花在唱歌。浪花怎麼會唱歌呢?其實是作者看到海港繁榮的景象後,自己心裡高興地唱著歌。這里可以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語調來讀,高興得就像自己在心裡唱歌一樣;第三句中的「咱們」指的是我們中國,說以前我國沒有石油鑽探船,現在我們國家可以自己製造了。這句話就是借大海的歌來表達作者的喜悅之情,來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這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激昂的語調來讀,把自己的自豪之情表達出來。因此,通過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欣賞優美的語句,另一方面又自覺地接受思想教育。
(三)聯系學生實際,深化思想教育
在語文課上,教師要憑借教材,堅持正面啟發、誘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在領悟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辯敏發,從而進一步受到課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課,教師可以在課上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小蘿卜頭」進行比較。「小蘿卜頭吃的是殘羹冷飯,住的是陰暗潮濕的監獄,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寫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筆頭,那麼你呢?」讓學生想想自己和小蘿卜頭一樣大的時候生活是怎麼樣的,從而對「小蘿卜頭」小小年紀在監獄里的非人生活充滿同情,激
起學生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懷遠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學習的教育,並逐漸轉為自己的行動。
二、在作文教學中,把握最佳時機,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作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每個有利時機,自覺地、有意識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書,這對於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2. 如何在語文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學科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書育人一樣,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那麼,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現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感受、做法總結如下:
一、抓住課前三分鍾演講
在每節語文課上正課之前,都會讓學生進行三分鍾演講的說話訓練。
有時讓學生講述成語故事。
成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蘊涵了豐富的哲理,是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極佳的教材。
學生講完故事後,並沒有簡單的一帶而過,走過場了事,而是讓其他學生評論該成語講述的道理或對自己的啟發。
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
如「孟母三遷」、「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語教會了學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做事要持之以恆、做人要重誠信等做人的道理。
有時讓學生評述社會生活中的事件。
抓住這個時機,啟發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這個世界。
二、研究教材,創造學生情感投入的時機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教學材料。
因此將小學語文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質教育的因素,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
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於語文課堂教學之中。
1、結合教材內容,陶冶愛國情操
江澤民在200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
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於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且教學內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語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容,加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已迫在眉睫。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每篇課文都體現了文以載道,道以文蓋的原則。
小學語文課的課文所涉及的德育滲透內容,方方面面無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科學思想、審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側重點。
教師只要通過字、詞、句輻射,深究課文的內在思想性,使學生由技能的學習提高,直至思想的升華。
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上課伊始,通過頤和園的全景圖投影,配以錄音機播放的柔和優美的曲子,學生們的情感被牽動了,隨即揭示課題。
指導學生邊聽朗讀,同時重點思考作者從幾方面觀察頤和園美麗景色,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有關詞句。
課文的朗讀在音樂的伴奏中進行,學生們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當學生們對「美麗」有了身臨其境的認識後,又進一步問學生:「喜歡頤和園。
為什麼。
」並結合彩圖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們此刻已經產生對頤和園景緻的嚮往和對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性才能的熱愛。
藉此時機,介紹了頤和園遭八國聯軍破壞的歷史。
簡單介紹了北京還有一座比頤和園規模更大,景色更加瑰麗的圓明園,遭到八國聯軍的毀滅性破壞,這既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意識,又使沉浸在「的祖國多麼壯麗」的遐想之中。
2、體會故事之美,激發英雄主義
古人雲:「文章不是無情物」、「凡為文以意為主」。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滲透在語言文字教學過程中的。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憂國愛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許多革命先烈、革命領袖人物前赴後繼、視死如歸的動人故事,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們。
如《狼牙山五壯士》、《戰友邱少雲》、《豐碑》、《再見了,親人》等。
學習這些課文時,可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等語句,讓學生細心品詞賞句,用心靈感悟英雄人物的愛國激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故事情節中升華的英雄主義。
學習此類課文時,教師通過查閱資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加上點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人物高尚情操,從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三、精心設計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1、創設教學情境,滲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設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
有時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由於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設一種符合課文內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樣。
讓學生與作者能夠產生在情感上的「親」,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入境悟情。
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動展現情境,有音樂渲染情境,有畫面再現情境,有感人故事喚起情境……但必須注意到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認識水平去考慮創設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如在上《小珊迪》這節課時,教師先播放一首符合課文情調的歌曲,在課堂上製造出一種「十分悲慘」的氣氛。
然後教師再用語言導入正課。
這樣就很容易喚起了學生對同齡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講課文時,教師可以作兩個「情境」設計:用語言配合課文插圖描繪出在小利比中,小珊迪被馬車撞傷,車夫揚長而去的驚心動魄場面和小珊迪臨死前的悲慘情景。
向學生再現這些感人的場面後,讓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質和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情冷暖,並認清資本主義社會吃人的、黑暗的本質,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巧妙設計問題,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好,有啟發性就能引起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深化學生的認識。
亞里斯多德曾有句著名的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 所以教師在講授課文的同時,巧妙地設計問題抓住課文中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提問就可以起到深化學生對課文認識的作用。
如在教學《戰友邱少雲》一課時,當學生學到邱少雲被熊熊烈火包圍這一段時,思緒就會如海水一樣翻滾的。
這時候教師就要抓緊時機,巧妙地設計問題:「邱少雲為什麼一動也不動。
」,「他怎麼能做到一動也不動的。
」,「假如他動了後果會怎麼樣。
」等等。
面對這一個個問題,學生就對問題的答案產生興趣,這樣就要積極地開動腦筋。
從而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雲是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為了戰友的生命安全,為了戰斗的勝利才會自覺嚴格遵守紀律並英勇獻身的。
由此可見,巧妙地設計問題就能揭示蘊含在課文深層次德育因素的內涵。
四、充分利用各類語文活動
語文課外活動是對學生產生道德影響的途徑之一,也是養成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途徑之一。
行為習慣需要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訓練。
比如在上閱讀課時,以「最喜歡看的一本書」為主題,要求學生進行分組交流,然後全班舉行讀書報告會,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
這既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又讓學生受到了課外書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響與熏陶。
總之,語文教師只有善於捕捉和創造各種時機,將德育從課前到課內再到課外,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才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使語文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齊頭並進。
3.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教材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載體,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點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這是在學科中進行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尋找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進行滲透。對學生進行適時教育,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我們家鄉取得的輝煌成就,從中體會自豪感。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把德育滲透到具體學科中,使傳授科學知識與育人有機的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可接受性。同時,教學中滲透德育方式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實有效。但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一定要抓住有機的聯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識教學與德育的「結合點」,適宜、適時、適度地進行,做到水乳交融,不要硬灌,勉強,否則,便會顧此失彼,達不到預期的綜合效果。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師在編選作業、練習和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如語文課在選取閱讀練習的文章,給作文的材料、試題素材時,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或片斷,使學生在訓練中受到思想教育同時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4.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新課程標准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之一是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內容蘊藏在語言文字之中。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依據語文教材的特點,充分利用滲透手段,通過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對於不同的教材,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使語文課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陣地。文章結合教學實踐,主要探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的方法。
一、品析詞句,配合說練,滲透思想教育
品析詞句,理解教材中的課文用詞、語言,選擇合適重點詞句,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語言美,同時豐富語言積累並逐步感悟。學《鋤禾》這首古詩時,我抓住「粒粒皆辛苦」一句中的「辛苦」這個詞,師生共同討論:碗里的飯是怎麼來的?通過討論,學生知道農民伯伯耕地、耙地、播種、施肥、澆水、鋤草、收割、脫粒,最後媽媽做成飯,不知要經過多少人的辛勤勞動,才能吃到香噴噴的飯,從而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緊接著我又出示三幅圖讓學生口述作文,使學生把懂得的道理應用到實踐中去。第一幅圖上畫的是一個小朋友正在和媽媽一起吃飯,第二幅圖是小朋友把米粒撤在桌子上媽媽讓他背《鋤禾》,第三幅圖是桌子上沒有米粒了。學生看了圖後就會練習口述:小朋友背完《鋤禾》後,媽媽給他講愛惜糧食的道理。這個小朋友聽後想:是啊,每一粒糧食都來得多麼不易!我應該愛惜糧食。於是,他把撒在桌子上的米粒一粒一粒拾起來。就這樣,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內容的同時,思想上受到了感染,感情上受到了熏陶。
二、創設情景,培養想像力,滲透思想教育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進行想像,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續編故事,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又使學生從中受到了思想教育。課堂上這樣創設情景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三、剖析內心,培養思維能力,滲透思想教育
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在思維過程中實現的,而學生思維活動的正確展開,有賴於教師積極的引導。聽《英雄爆破手》故事,「導火線快要燒完了,爆破筒就要爆炸了,陶紹文還是使勁地頂著」,講到這兒,我啟發學生思考: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陶紹文會想些什麼?通過思考和老師的啟發誘導、講解,學生理解到:當時陶紹文想:不炸碉堡,部隊不能前進,整個戰斗不能勝利,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勝利,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也是值得的,他想到的是祖國、是人民、是戰斗的勝利,唯獨沒有他自己。通過對人物行動思想的剖析,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英雄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從而讓學生在感受人物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立志向英雄學習,聯系生活,開拓視野。又如學了《童年的發現》一文後,我啟發學生想一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愛觀察的眼睛和會思考的大腦,自己在哪方面有所發現,寫成小日記記錄下來。這樣的作業,把學生的胡思亂想以書本上所學知識為引子,引導學生做科學的猜想,從而培養他們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作業要和生活巧妙聯系,還可以利於特定的節假日,如母親節、教師節、重陽節等給孩子們留愛心作業,讓他們做賀卡,做小製作送給親人或老師。同時,讓學生關注有益的教育類節目,如看《開學第一課》《感動中國》等也不失有好的作業形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四、誦讀重點句,學習刻苦精神,滲透思想教育
誦讀語文中有關刻苦學習的句子,進行思想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用心地畫雞蛋,畫了一張又一張,每張畫上都畫了許多不同形狀的雞蛋」;「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聶耳把冬衣賣了,買了小提琴自己練,他拉琴時常常入了迷,忘了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這些句子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幾遍,達到經常用他人刻苦學習的精神鞭策自己,從而努力學好文化知識,提升思想認識。
五、展開討論,提高明辨能力,滲透思想教育
當前很多老師只重視基礎課,語文的教學忽視思想品德教學,往往是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邊聽,一節課講完了,課本往書包里一塞,萬事大吉。雖然道理也聽懂了,但怎樣把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落實於行動,那又是一回事。我們培養的人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不光要智育好,更重要的是品德好。如學《我的哥哥》一課,我結合課文內容,提出討論題:「哥哥買電影票老老實實排隊傻不傻?」「犯了錯誤,做了錯事,只要別人不抓住,我就不承認,這樣對不對?」「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幫助別人這樣是不是傻的表現?」通過激烈的討論,各抒己見,使學生能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明辨了是非,作出道德判斷,樹立了榜樣,改正了缺點,提高了認識。討論的過程也就成了學生受教育的過程。
總之,作為一線教師應認識到,教育的任務不是單純地傳播知識,而應是注重人的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教師應做到合理靈活運用教材,多方結合,充分發揮學科作用,不斷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有用人才。
5. 語文教學怎樣對學生思政教育
大學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占著很重要的位置,大學生是專門性的人才,他們不僅要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也要擁有較高的道德水平,來更好地適應社會並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可以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語文教育結合在一起,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很好的文化基礎。因為高校語文課可以引導大學生欣賞語言的美好和文學的魅力,開拓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教會他們如何尊重和關愛他人。但是在目前的高校語文教育中出現了思想政治缺失的現象,這不僅不能讓大學語文充分發揮它的人文素養教育功能,還不利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本文就將對大學語文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缺失進行探析。
一、大學語文教育的內容和功用
大學語文教育是大學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學語文教育極具人文性,不僅可以用優美的文學作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大學語文教育的內容。大學語文教育主要是通過賞析經典的文學作品來完成人文文化的傳承,並且在傳承的過程中將經典文學作品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用來滋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很高的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這其中也包含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關心的內容。其次,大學語文教育的優勢。大學語文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己所具備的人文性和審美性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人格修養。大學語文所包含的的歷史文化知識非常廣泛,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最好的資源之一,非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個人情操。另外大學語文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而且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會比較重視語文的實用性即語言交際功能,語文的實用性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思維的活躍性以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對學生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質的培養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從大學語文的人文性和實用性,我們可以看出大學語文隱性的思想教育功能和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因為語文教育吸收了世界各地的和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資源,這些文化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和育人功能,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水平,激發學生的愛國思想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在這眾多的歷史文化作品中有不少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大學語文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又極具人文性和實踐性,這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所以我們可以把大學語文教育的優勢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共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二、大學語文教育中思政教育缺失的表現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大學語文有很多的優勢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高校思想政治的現狀,但是目前有很多高校並沒有看到大學語文教育的優勢,出現了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脫節的現象。首先,大學語文教育很難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目前很多的高校不太重視大學語文的課程,有的高校只是把大學語文當成選修課來上甚至是直接取消大學語文的課程,大學語文課程正在被逐漸邊緣化。但是大學語文教育中含有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不重視大學語文教育可能會讓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整性,減少了一條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和整體素質的途徑。所以說對大學語文定位的偏差和忽視是當前大學語文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難以融合的關鍵之所在。其次,許多的大學語文教育課程出現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脫節的現象。大學語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基礎,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能夠共同促進彼此發展。但是我國很多高校都很難做到這一點,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脫離的,或者只是在形式上進行融合,完全沒有創新意識,貌合神離。很多的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在墨守傳統教育的陳規,只是簡單的教授語文基礎知識和利用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教授學生思想政治,無論是教育的內容還是教育的思想都非常狹窄。這種僵化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很難培養出全方面綜合發展的人才。所以說我們要改變這種僵化教育的系統模式把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結合起來,讓大學語文教育給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創設一個絕佳的體驗情感情景,用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來吸引和感動學生,進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最後,大學語文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都較為單一,很難發揮大學語文的優勢和功用,同時也不利於提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傳統單一的教育方式是灌輸式,即老師講學生聽,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教育方式已經非常不利於學生的發展了,因為這種教學方式會嚴重束縛學生和老師的思想,達不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教學質量也得不到提升。同時學生也會產生懶惰的心理,失去自主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最終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厭煩和排斥的心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也會下降,非常不利於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很多高校對大學語文的認識不夠充分,致使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難以融合,甚至出現相互脫離的現象,這跟僵化單一的教學方式是分不開的,我們必須要認識並且克服這些困難,將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的結合起來。
三、大學生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結合的方法
了解到大學語文的優勢和大學語文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現狀之後,我們要不斷努力積極地尋找大學語文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共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首先,更新大學生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大學生語文教育的側重點不能只放在基礎語言知識的講授上,要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因為這樣可以間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助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開展。同時,也要更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即改變以往的以居高臨下的灌輸為主的教育觀念,倡導以引導為主、灌輸為輔的教育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滲透到極具人文性的語文教學中去。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主要以被動灌輸為主,學生被當成了記憶的工具,強迫學生接受老師所教的內容。在這樣死的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走出校門後很容易形成思想和行為的偏差。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其他的學科中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識強加給學生。其次,開創多樣化的大學語文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大學語文教育上要給予充分重視,不能將大學語文當成一門可有可無的選修課來上。大學語文應該多授給學生傳統的文化教育和自豪的民族情懷,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進行大學語文教學的時候要重新設定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及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大學語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出巨大的功效。但是大學語文所包含的思想教育內容很多,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精力和興趣愛好來選擇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思想沖擊和改變,讓思想深刻的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達到大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在大學語文教學中也可以用寫作文的形式來加強大學生的情感和思想教育。最後,要不斷挖掘語文教育中所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大學語文中有很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勵志教育功能和心理健康功能的文學作品,這些都可以被挖掘出來作為思想教育的內容,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大學語文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和優勢,它的內容豐富,而且又極具人文性和實踐性,這其中也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所以我們可以把大學語文教育的優勢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共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