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
四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時,要引導學生讀懂這三首古詩詞,感悟每首詩/詞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獨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②。
相看兩不厭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閑: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③厭:滿足。
《望洞庭①》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②,
潭面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④。
注釋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憶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②。
是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憶江南:詞牌名。原題下有詞三首,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諳:熟悉。
③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於天寶十二載(753)秋遊宣州時,距他被迫於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並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詩的下半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於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誇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詞人青少年時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又先後在杭州、蘇州等地做過刺史(州的長官),江南的美麗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戀戀不能忘懷。晚年在北方,他寫過不少懷念江南的詩歌,《憶江南》詞三首就是其中廣為傳誦的一組。它們約作於文宗開成三年(838)前後,當時詞人66歲左右,正以太子少傅分司洛陽(領乾薪在洛陽養老)。這里所錄,是組詞的第一首,也是寫得最精彩的一首。
舊曾諳,過去曾經飽覽。諳,熱悉。江花,江邊的鮮花。藍,植物名,種類很多,葉子可用來製作青綠色的染料。
“日出”兩句,線條粗獷明快,設色鮮艷濃烈,凸現了春和景明時的江花江水,有彩版畫的藝術效果。
『貳』 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上第一課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課是《古詩三首》.分別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劉禹錫的《望洞庭》,白居易的詞《憶江南》
一、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意指詩人賞景很投入,進到了天人合一,景人合一的境界.)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意為詩人把山,湖,景,情融為一體)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意指:作者游江南,因江南的景色很美,所以留戀江南,這么好的美景能不回憶嗎?
總之:寫的都是景色很美,美到融入其中,美到游後有無限的回憶.
『叄』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什麼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古詩詞三首》,分別是《四時田園雜興》、《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村居》。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譯:初夏時節,金黃的梅子掛滿枝頭,杏子也變得鮮亮飽滿,田裡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白天變長了,大家都在田間忙碌,籬落邊無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肆』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主要寫了什麼
你問的是人教版嗎?
第一課是《古詩三首》。分別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劉禹錫的《望洞庭》,白居易的詞《憶江南》
『伍』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的主要內容
古詩詞三首。分別是巜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與巜清平樂·村居。(是最新版本的語文書哦!)
『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一課句意思意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分別是《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意思如下: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注釋:
①諳:熟悉
②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③藍:藍草,葉子可以提煉藍色的染料.這里用藍草的顏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譯文: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景我熟悉.日出時,江中的滾浪比火還紅艷,春天裡,一江綠水彷彿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柒』 四年級語文下冊1古詩詞三首課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是《古詩詞三首》,分別是《獨坐敬亭山》、《望洞庭》和《憶江南》,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1 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②。
相看兩不厭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閑: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③厭:滿足。
望洞庭①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②,
潭面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④。
注釋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憶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②。
是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憶江南:詞牌名。原題下有詞三首,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諳:熟悉。
③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學什麼:
學會本課兩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並能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怎樣學
一、辨別形近字,並組詞。
諳( )鏡( )孤( )厭( )
暗( )境( )狐( )壓( )
二、在詩句中用“/”劃出朗讀時需要停頓的地方。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眾寫高飛山, 湖光秋月兩相和,
孤雲獨去閑。 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看兩有厭, 遙望洞庭山水翠,
只有敬亭山。 白銀盤里一青螺。
測一測
一、寫出下面詩句的意思。
1、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據你的理解填空。
《望洞庭》是_____代詩人________寫的。這首詩描寫________________景色,表達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再提高
李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詩人,被稱為“詩仙”,他寫的詩十分優美,再自學一首,如何?試著把你課外學到的背誦下來,如果有的地方不明白,可以請教別人,也可以查閱有關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時目標】
1、第一課時:
⑴學會前兩首詩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⑵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2、第二課時:
⑴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⑵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⑶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⑷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像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重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難點】
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准備】
1、教師:
課件。
2、學生:
搜集相關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聖”)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生在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可順勢揭題)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2、引語: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並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盡:完。獨去閑:可以交換詞序解釋,悠閑地獨自離去了)
2、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三、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麼描寫的。
(板書詩題)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解,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用鏡子比喻水面的明凈光亮,似乎並沒有奇特之處,同學的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寫,這里讓人感到新穎的是用“未磨”的鏡子來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所以詩人不說它像明鏡,而說它像“未磨”的鏡,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壯闊的山水,只因是遙看,所以才像“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單從一隻白銀盤里安放一顆青螺來看,就是一件設色淡雅、造型精緻的藝術品了,再用它來比喻洞庭湖中屹立著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景象縮小成陳設在幾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導賞析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布置課外作業,繼續去搜集。
3、下節課(或者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像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准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4、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熟悉,那麼了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裡?可先讓學生來回答。教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里,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舒緩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抬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捌』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單元內容有哪些
四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單元內容有:
第一課、《古詩詞三首》
1、《獨坐敬亭山》
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於天寶十二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中描繪了鳥盡雲去,只有敬亭山與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詩表現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心情郁悶,到敬亭山尋求慰藉的孤單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
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
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3、《憶江南》
是唐代詩人自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喚起人們對江南絢麗春色的嚮往,反問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詩,更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眷戀之情。
第二課、《桂林山水》(全文要求背誦)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本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最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第三課、《記金華的雙龍洞》(全文要求背誦)
本文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輪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慾望。
第四課、《七月的天山》
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