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師問題設置應該注意什麼

語文教師問題設置應該注意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13 13:42:25

Ⅰ 初中語文教師提問的有效方法

導語:語文課堂的問題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總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也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相互關系,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

初中語文教師提問的有效方法

一、實效課堂提問應把握的原則

1.科學性

科學性的前提是了解學生,吃透教材。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其認知水平,即正確認識學生並科學地估計他們的知識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從學生出發。教材內容要熟練掌握,理解其深刻內涵,老師問題的語言要規范,簡明扼要,針對性強,問之才能做到科學得當,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發展語言,發展學生智能。問之不當,則往往啟而不發,最後還是變成教師自問自答。

2.啟發性

精心設計的問題要重視思考型、鼓勵啟發型和開放型的問題,輕視記憶型、檢查型、封閉型的問題。好的提問應該富有啟發性,應該是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不應該急促地邁向結果。啟發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師的問題能引發出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愛因斯坦說:“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揭示問題、探索語文知識、發現語言規律,體會一個探索者的成就,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二、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提問現狀

1.提問不科學,隨意性強

教學中發現,提問會產生兩種極端現象發生:一是“滿堂灌”,這一點毋庸置疑,整個課堂氣氛以及學生針對問題的鑽研熱情肯定深入不下去,教學質量不會得以很好的提升。另一種是“滿堂問”,提問過多看似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同學的情緒,但從問題理解和掌握的本質而言,基本起不到多大作用;相反,拋出的密集問題,還會引起同學們逆反心理。

2.問題難易不均

課堂提問是基於學生認知能力前提下,有目的的創設教學情景,達到師生情感之間的一種交流、互動,進而讓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益。但在設計教學中,也會出現所提問題把我不住難度程度,有時老師們會提出的問題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沒有辦法去解決或解決不到位;有的老師的問題像蜻蜓點水一樣,僅僅停留在問題的表面,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面延伸,因而也起不到教學所要求的質量。

3.對學生的答案置若罔聞

有的老師提出問題後,放任學生自由回答,最終不能給出正確與否的評價,這樣會使學生感覺到索然無味,進而也會挫傷其回答熱情。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老師在課前沒有對問題或答案精心設計,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亦或是老師在課堂上不能合理駕馭自己的注意力。此外,還有的老師在提問時故作嚴肅或深沉,語氣逼人,這些都不利於學生很好的思考。

三、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提問策略

1.營造學習氛圍、點燃自主學習的`激情

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里,教師可以提高教學的水平和教學的質量,同時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去自己獨立的思考,獨立的想問題,想問題的答案,開拓學生的思維,教師也可以有一個舒適愉悅的環境,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這樣學生的自主性高了,學生的課前預習也會做得更好。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對老師的提問也不會一問三不知,至少能夠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也不會引起尷尬的局面。老師提出問題,讓盡可能多得同學回答,讓同學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的積極性自然而然的被調動起來了。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即使自主性較差,也會跟著大多數同學一起,完成課前預習。

2.提問要靈活多變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及時改變提問方式,課前設計的暗問可以改為明問,曲問可改為直問。面向全班同學發問,可有個別同學回答,也可以集體討論回答,還可以輪流回答。這樣就可以避免了學習好的同學回答了問題,而學習不好的同學從沒回答問題,激勵的學生的思緒。

如在教學《我的叔叔於勒》一文中,設置了:於勒是一個怎樣的人?菲利普夫婦一家人為什麼盼望於勒歸來?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於勒,這是為什麼?造成這種結局的原因是什麼?容易的讓學習較差的同學回答,難點的問題讓中等同學回答,更難得讓全班同學分組討論。這樣,有個人回答,有集體回答,每個人的思維得到了訓練。

3.要明確提問的目的,注重問題的層次性及針對性

我認為,有效的提問能夠對這一個問題進行證實,在初中語文課堂提問中,我們首先要做到提問的目標明確。一個有效課堂提問必須要將教學目的作為自身的依託,將對學生掌握知識促進作為主要的目的,在語文課堂中一個明確的提問主要包括測試學情摸底性的問題,啟發式的提問,舉一反三發散性的提問以及復習性的提問等等。

其次,要求我們具有清晰的提問層次,語文教師應該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以及由表及裡地進行提問,這樣能夠將語文知識結構自身所具有的條理性進行很好地體現。比如說,在進行《愚公移山》這一個文章的教授過程中,筆者提出了“為什麼作者先寫王屋以及太行這兩座山的坐落位置、高度以及廣度?對愚公移山決心進行描寫主要是通過哪些情節?”等問題,最後,要求提問內容必須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身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必須要根據語文教育教學的內容,針對其難點、重點以及學生認識模糊區域來進行啟發性問題的設計。

4.注重答案的多元化

在上課時,教師不應當只局限於一種答案,應當讓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思想,說完自己的答案,然後再做評論或是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答案。就像學生只回答了“陷入絕境”,老師可以再問一句,後面的一句了這些不也是描寫斑羚的處境嗎?這樣學生,就很明白自己答案不完全,同時也知道完整的答案。學生也會進一步思考,自己為什麼沒有回答完全,激發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學生也更願意去回答。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提問得法,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重視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放眼當今的語文課堂,我們欣喜地發現,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這個重要課題已經被更多的語文同仁關注和研究,相信在廣大語文教師齊心協力和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Ⅱ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關系.
江總書記在全教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思想道德素質是管方向的.語文教學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自覺地擔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責任.這是振興中華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應有之義,此其一.第二,對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內容要理解得寬泛一些.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於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且教學內容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質方面的,科學思想方法的,審美的及其他人文方面的.第三,也是關鍵的一點,是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
.這就要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譬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再如,
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規定的情境,入境進而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靈、影響一生的教育效果.其間,文與道的關系是,從語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而思想、情感的升華,又促進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實現語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
2.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關系.
首要的一點是教師要從思想上十分明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只有確立了這樣的學生觀,
教師才有可能在教學中還學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引導、誘導、輔導的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沒有「學」無所謂「教」.反之,強調學生的「學」,不是說教師的「教」可有可無.在語文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的指導不得力,學生的活動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難以實現.在語文教學中,
教師的「教」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喜愛語文學科並保持學習的熱情;指導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特別需要強調的是,
教學要面向全體,即每個有差異的個體,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不斷得到發展與提高.最終達到「用不著教」,能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有獨立見解,有自學能力.
3.知識、能力、情感的關系.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披文入情」,充盈著豐富的情感生活,是語文教學的個性與靈魂.語文教學要克服「重分析、輕感悟」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情感,加強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通過加強默讀、自讀自悟和加強朗讀、培養語感,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思想感情結合起來,使學生憑借准確、鮮明、生動的語言,體會到豐富的思想感情,並在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學習積累和運用語言,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
4.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目前的語文教學
,課本內與課本外、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分別隔著一道高牆.今後的語文教學
,不僅要加強語文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而且要加強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變封閉為開放,使語文教學成為一泓活水.在教學內容上,不唯書,現實生活中適合的語文教育皆可用.在教學形式、渠道上,一切有利於學生形成語文能力、發展創造思維、增長智慧才乾的皆可行.使語文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聯系現實生活學,學了為現實生活服務.
5.提高教師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的問題.」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關鍵.提高教師素質,首要的是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特別是要熱愛每一個孩子,使每個學生在你的指導下,不僅語文能力逐步提高,而且熱愛生活,學習做事,學習與人共處,學習如何做人,打下較好的繼續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
教師的責任非常重大,祖國的未來在你手上,每個孩子的前途在你手上.就拿培養創造思維、創造人才來說,
教師很可能在一件小事上發掘了一個孩子某方面的才能,也很可能在這件小事上扼殺了一個天才.其次,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文化修養和業務水平.在信息時代、知識經濟社會,
教師不學習,很快會落在時代的後面,落在自己學生的後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

Ⅲ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注意什麼

導語: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活動中,無論教法怎樣選擇和運用,教師的“問”和學生的“答”總是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因此,恰到好處的提問,有助於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注意什麼

一、提問的明確性

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通過這個問題達到什麼目的,解決什麼問題;所提的問題本身要明確,詞語要規范妥貼,答案清晰確定。如教學《我的老師》,課後有一個問題:“本文著重寫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著重寫蔡老師最使‘我’難忘?”這是一個選擇性問題。這類問題,選項之間必須是不相容的,而蔡老師愛學生和蔡老師最使“我”難忘,兩者在課文中是融合在一起描寫的,它們的內涵雖不一致,並不排斥,是因果關系。全文寫的就是蔡老師愛“我”,正因為愛“我”,“我”才難忘,學生並不難回答。

二、提問的時機性

但凡提問都要抓住有利時機,相機誘發,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當其可之謂時”(《學記》),即在適可之時教之,叫適時。究其提問的“適可之時”,提問要把握住學生處於“憤”、“悱”的心理狀態時進行。所謂“憤”、“悱”,朱熹曾對此作了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這時,學生思維活躍,把握住這個時機提問,有助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理解。如教學《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預習時就向學生拋出兩顆“石子”:一是誰判案?二是為什麼叫葫蘆案?而後課堂就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並從而引出:主人公賈雨村和門子兩人的性格特徵,“護官符”的由來,情節的發展變化,統治者判案的內幕,揭露黑暗腐朽的主題等六個方面。這兩顆石子可謂精彩之極,掀起了“千層浪”,可謂時適得宜。

三、提問的適度性

教師設計問題要注意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提問思考的角度和方向,要適度才能誘發其質疑問難的探索慾望。所以特級教師寧鴻彬說:“教師提問的內容,如果過於淺顯,則學生無需動腦;如果過於深奧,則學生無從動腦”。當代中學生,尤其是農村初中生,雖然不滿足於討論簡單的問題,但由於經世有限,認知不足,思維常出現偏差。這就會造成畏首畏尾的心理,簡單問題不屑回答,而疑難問題又不輕易作答。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興趣並不在於認識一眼就能看到的東西,而在於認識深藏的奧秘”。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創設情景激趣,根據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設計問題,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認識水平,經過認真思考分析後能夠回答,即所謂“跳一跳,摘到桃”。同時,提問數量也要適當。現行語文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課堂教學現象大都廢除,但不能以一種典型的“滿堂問”取而代之。“滿堂問”也不好,學生忙於舉手回答,倉促應對,仍然處於消極被動接受的形式,與新課標中閱讀對話理念是背道而馳的。而沒有問題,或問題過少,則學生常處於一種“無所事事”的墮性中,於學無益。

四、提問的啟發性

啟發式教學要求提問內容要有啟發性,能將學生引入“憤悱”狀態,又能引導學生跳出“憤、悱”的教學靜態。如教學《小橘燈》時讀到:“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麼人?’她說:‘現在沒有什麼人,我爺爺到外面去了……。”’倘若讓學生分析小姑娘話沒說完的'原因,可以這樣設問:“小姑娘話沒說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裡去了呢?”當學生給予否定回答時,可繼續問:“既然知道爸爸的去處,為什麼不直說?”有學生說:“怕別人知道”或“當時不便直說”,這時就可提出關鍵的一問:“文章這樣寫小姑娘,表現了怎樣的性格特點呢?”很明顯,有前面第一提問作鋪墊,學生就較為容易地理解小姑娘此處表現的“機警樂觀”的性格特點。提問要因勢利導,富於技巧性,方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五、提問的漸進性

“漸進性”,即我們常說的“有梯度”。按其課堂提問的形式有三種類型,呈現出二個不同的梯度。

(1)判斷型。如“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正誤、是非問題。用這類提問檢查學生對要領是否明確、理解是否全面、認識是否牢固。 (2)陳述型。如“是什麼”、“怎麼樣”之類的敘述問題。常周這類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熟悉課文,從課文中歸納答案。 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正確恰當運用以上二種不同類型、不同梯度的提問,可使我們的教學經由表人里、由淺入深的過程,日使學生學得主動、活潑、輕松、愉快,理解深刻。

誠然,課堂教學沒有定式,不是刻板的,常會因人因時因地而變。主動權在教師手中,可以隨機應變,當場發揮,靈活地提出一些有針對性、耐人尋思的有價值的問題,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Ⅳ 初中語文課堂教師提問的技巧

導語:語文課堂的問題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總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也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相互關系,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

初中語文課堂教師提問的技巧

一、挖掘問題的曲折性,充分誘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向傾向,決定學生行為是積極還是消極、主動還是被動。因此,要想精心設計好、准備好課堂問題,就必須挖掘好問題的曲折性,充分誘發學生興趣,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巧借問題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豐富想像,讓學生的智慧花火源源不斷地迸發。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適時教學情境入手,精心挖掘好問題的內涵,著力勾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審視和思考,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度激活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在講授《社戲》這一課,就如下設問“同學們,為什麼豆還是原來的豆,但卻沒有昨夜那麼好吃,你們有沒有類似的經歷?”。這樣的因勢利導,可以激起學生對童年經歷的美好回憶,產生最大程度的共鳴。再如有一個著名教例:在上《愚公移山》這一課時,就是從四個關鍵處設問,從“人數”為切入點開問,逐步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有效要求學生掌握“且”“叟”“齔”“遺男”“荷擔者三夫”“遂率”,以及“遂率”句的主語省略等知識,為後文分析課文理清頭緒。“愚公移山這件事做起來難嗎?”把學生引導到“移山任務越艱巨,就越能顯示出人們的精神面貌”這個方面;“愚公究竟笨不笨?”把課文的學習和學生的思考引向新的深度,深入挖掘愚公的偉大之處,把掌握知識、開發思維、升華思想三者有機系統地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愚公到底是愚昧、固執的,你們同意嗎?”扣住神話結尾,緊緊扣住課文,突出愚公感人至深的精神境界。這樣環環相扣的課堂提問,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抓住問題的矛盾性,充分激活學生思維

初中語文課本有記序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話劇等等,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並不是一開始就能有效投入的。為此,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矛盾”,有效形成學生心理上的一種問題“沖突”,當學生急於解開這些問題“疙瘩”時,也就意味著學生已投入到課本中去了,大腦的思維也被深深的激活了,對課文重點、難點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上《父母的心》這一節課時,通過誦讀課文,將三次送子換子矛盾沖突的情境蓄足,通過惟妙惟肖誦讀,將人物的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之後,就可讓學生思考:課本中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要三次送子換子?最後的情況究竟是如何?本來一篇看似枯燥無味的寫人的文章卻因為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使學生學得饒有趣味。又如教授《孔乙己》一文時,筆者在開篇就提問:“孔乙己姓甚名誰?”,“是不是他真的就姓孔嗎?”。這兩個看上去簡單卻又讓人無法回答的問題,會很自然把學生誘導到研讀課文中去。在這個基礎上,本文的教學難點在老師鼓勵學生探究為什麼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原因中,得到了解決。這樣,抓住問題的矛盾性,就會讓學生學得樂意、學得主動、學得積極。

三、保證問題的階梯性,充分啟發學生思維

單單僅憑靠一兩個提問就想上好一節語文課是絕對不夠的,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要從整節課、從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體系、系統化的提問,才能從多方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具體操作中,語文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難問題肢解成易問題、趣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地問,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

如教學《人生四季》一文,採用階梯式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先提出問題: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輪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屬於我們卻只有一次,作者為何用四季來類比人生呢?我們又應該如何度過呢?從課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態度?在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環相扣的設問的引導下,學生對本文重點難點的學習就容易解決了。

四、注意問題的'有效性,充分提升學生思維

語文課堂中的提問,就是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掌握知識、訓練思維,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注意設問的有效性,注意提問的角度和問題的深度。例如學習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一詩句後,就可以鼓勵學生想一想:這兩句詩在實際生活中,還包含著什麼耐人尋味的哲理?再如學習了《把牢底坐穿》這一課時,可讓學生認真思考:作者身上具備什麼樣的革命精神?能具體說說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嗎?這幾個提問都具有有效性,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讓學生思得“深”,想得“廣”,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向縱向、橫向發展。

初中語文課堂教師提問的技巧

一、提問要動情

文學作品是以情感人的,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載體。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讓他們了解作者感情的變化,必須調動他們感情的積極性――即讓他們動情,讓他們融入作品中去,讓學生和主人公合二為一,體會主人公的感情變化,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品,認真的思考,調動學生進入情景,最終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提問要激發學生探究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但不能泛泛地提問,要有目的性,在精心備課的前提下,巧妙地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畫龍點睛的作用。如,講造字方法的時候,講到羊字與羊有哪些相像之處。有的學生回答羊字上面的兩筆有點像羊角,教師接著提問三橫代表什麼。如學生回答出來後,接著再提問一豎又代表什麼,學生答對後,教師再以引導,定將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提問不能過濫,要精,要有品位

變成提問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那就適得其反了。語言教學要咬文嚼字。教師在教學中要挑選經典的語句,設品位之問,讓學生從經典的句子中品味語言,訓練學生的思維,從語言的細節處去理解、品味、分析語言的妙處,抒發的情感,藉助有品位的提問來引導學生如何遣詞造句,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脈搏,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品的精髓所在,進而提高他們閱讀、分析、寫作的能力。

四、提問要有一定的深度、廣度

任何一篇課文,講完後,都要有一個拓展空間,這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社會,也有利於學生知識的遷移及增強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變得博學起來。如,講完《賣炭翁》一課,教師可以這樣提問:賣炭翁的遭遇是凄慘的,他的心裡是矛盾的,在當今社會,會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學生一定會答“不會”。這樣一問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也加強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如果能注重課堂提問,設計好課堂提問,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了解作品所抒發的情感,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樂趣,從而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請問中學語文老師在課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說教材說課,首先教者要說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因為對教材理解透徹,才能制定出較完滿的教學方案。
說教材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1)教材簡析。要說出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准確地認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2)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時備課中所規劃的課時結束時要實現的教學結果。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說課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計算××習題」一類的套話,要從識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上分析教學目標。課時目標制定中還要提出思維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目標,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和興趣、習慣培養目標。
(3)分析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關鍵。說清楚本課教學內容包含哪些知識點,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學內容的,教材敘述語言與例題怎麼搭配,按什麼順序展開的例題與習題的分布類型,其中的重點、難點內容是什麼。
2、說教法主要說明「教什麼」的問題和「為什麼要教這些」的道理。
即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說清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它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後聯系並說出教者是如何根據大綱和教材內容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的。例如,為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及其理論依據;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採用的手段和理由;為處理某個習題所採取的策略和措施等。選擇何種教學方法,關鍵在於教師對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把握,但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要始終貫徹「具有啟發性」、「突出主體性」、「注重思維性別」的原則。因此,說課者要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而且,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還要創造性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

Ⅵ 高中語文課堂提問要注意什麼

導語:語文課堂提問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語言的有效武器,又是教師開啟學生思維的鎖鑰和調節課堂氣氛的杠桿。問什麼,必須依據語文自身的規律,語文教學的規律,講究的是科學;怎樣問,自然應該服從於此。

高中語文課堂提問要注意什麼

一、怎樣設置問題

設置問題時應有所選擇,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滿堂問,不必設問的地方不要問。設問的原則是教師緊扣課文材料,掌握其中心思想,針對教材中的重點、疑點、難點、不同點、擴展點設置問題利用各種機會創設不同情景與語境。設計一些有興趣,生動活潑,開發智力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又可以使他們在口語交際活動中得到聽和說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最合理的設置問題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提問要選擇恰當的時間。教師在講課時不能單純靠紀律來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而應當以授課內容本身來吸引學生。應該設計一系列問題,一步步吸引學生融入到課堂中去。比如課堂伊始,教師就應該設置問題進行提問。這種提問可以是對以前學過知識的鞏固與復習,也可以是對新授知識的啟發與引導。

比如在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可以先通過提問讓一些學生講有關述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徐志摩的人生經歷,講他與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愛情故事,這樣就會來吸引學生關注這個浪漫的有著出眾才華的詩人,對詩人產生強烈的興趣,接著交待背景,這首詩是在什麼背景下發表的,然後自然而然地進入這首詩歌的講解,這樣的設置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

其次,提問應做到清楚、詳細和精確。教師提問的語言應簡練,題意要明確,避免模稜兩可的提問。表述清楚的提問能提高回答的正確率。為此,教師應該對提問的內容是否可答,有哪些答法,都需考慮好。

再次,要注意提問的速度和密度。速度要恰當,既能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也要讓學生保持緊張節奏,這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迅速反應的能力。密度要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使大多數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及時補充糾正學生的回答。提問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比如快速提問,以此來培養學生在無准備的`情況下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要避免頻繁發問,如總是把“是不是”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式的發問。

最後,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認真聽取學生回答,對答錯者要有幫助,有鼓勵。對有創見者要表揚,這樣才能起到所期待的提問效果。

二、怎樣解答問題

當問題提出後,學生經過思考,有些問題就可以回答正確,有些問題稍加提示,也可解答,對於這種問題,教師肯定便可;但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一時回答不出來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培養其思維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既向學生提出了思考方向,又不包辦,使學生一直處於主動地位,化難為易,並能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培養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在解答疑問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設情景,促進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選取一定量的聽力材料、影視材料及原著,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在解答疑問時,如果學生答錯了,教師不要馬上否定,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自尊心,而是要循循善誘,積極鼓勵,讓學生自悟,自我修正,主動去探索,從中獲得新知識。通過該活動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向實際能力轉化。但同時,教師應針對遺漏部分,及時提出新的疑問,這樣不但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掌握了分析問題的辦法,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怎樣留下疑問

這一步驟是為了讓學生消化課堂內容,希望學生所學的知識和運用能力得到及時的鞏固和提高。比如在學習李清照的《聲聲慢》時,讓學生在課後把這首詩和李清照的《一剪梅》進行比較,比較二者的愁有哪些異同。為以後鑒賞詩歌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是要求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思維的練習,使學生學到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能引導學生將課堂內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延伸到課外某個相似的話題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也使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所以我們要正確的運用這一方法,來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當然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的規律,不斷探索、總結和實踐,只有這樣才會探索出更多、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法,從而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與提高。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師問題設置應該注意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