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文句子的成分主要有哪些
語文句子成分有: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六種。
主語:是句子中的陳述對象,說明是誰或什麼;
謂語:是對句子的主語作陳述的成分,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賓語:是謂語動詞的支配成分,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結果、處所、工具等。
補語:是謂語動詞的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處所、數量、時間等。
定語:是句子中名詞中心語前頭的修飾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質、狀態,或限定事物的領屬、質量、數量等。
狀語:是句子中動詞或形容詞中心語前頭的修飾成分,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狀態、時間、處所或形狀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為:定語(修飾主語)主語 狀語 謂語 補語 定語(修飾賓語)賓語
② 語文劃分句子成分的詳解
(1)什麼是句子
句子是由詞或片語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並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
句子成分的名稱及符號
名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符號:主語=謂語- 賓語 ~定語 ( ) 狀語[ ]補語<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
補充成分是:定語、狀語、補語。
②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之間可用‖劃開。
(2)如何劃分句子成分
(1)劃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語、謂語、賓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主語可分為名詞性主語和動詞性、形容詞性主語。名詞性主語由名詞性詞語充當,包括名詞、數詞、名詞性的代詞和名詞性短語,多表示人或事物。
謂語: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賓語: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
句子一般有兩種情況:寫人、寫物(寫事、寫物)。分析句子時,首先判斷是「寫人」還是「寫物」。
①寫人格式:「誰」+「干什麼」
(主語)(謂語)(賓語)
例:楊亞‖寫字
主 謂賓
注意:處理復雜的單句時,要抓主幹。
例:一中的楊亞║在課桌上寫著毛筆字。
主 謂 賓
②。寫物
格式:「什麼事」或「什麼物」+「怎麼樣」
(主語)(謂語、賓語)
例:貓‖捉魚
主 謂賓
例:一隻小貓‖在盆邊捉了一條大魚
主 謂 賓
注意:「是」為典型的動詞,一般是「謂語」。
例如:他‖是學生
主 謂 賓
(3)劃分句子成分,還要抓住枝幹(定語、狀語、補語)
定語:在句子中起著修飾、限制主語或賓語中心語的作用。
狀語: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語,一般在謂語中心語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時間、地點、范圍、情況等。
補語:對謂語中心語起補充說明作用,一般放在謂語中心語之後。
例:畫眉唱歌
這是一個把主語中心語、謂語中心語、賓語中心語單提出的句子。原句是「兩只美麗的畫眉高興地唱一首歌。」
①(兩只美麗的)畫眉
「兩只美麗」是「畫眉」--主語中心語的修飾部分,叫「定語」。
②[高興]地唱
謂語中心語「唱」前邊的修飾、限製成分--「高興」為「狀語」。
③(一首)歌
賓語中心語「歌」前的修飾、限制部分--「一首」為「定語」。
④歌唱得<好>
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語「唱」,並放在它後面的部分--「好」為「補語」。
(1)笑‖是具有多重意義的語言。
主語(動詞)謂語
句子成分歌訣
基本成分主謂賓,連帶成分定狀補。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
六者關系難分辨,心中有數析正誤。什麼誰稱主,做是怎樣才充謂;
賓語動支配,回答謂語什麼誰。前置狀語目(的)時(間)地(點),意義不變能復位。補語從後說前謂,定語才和後賓配。介賓短語多狀補,不能充當賓主謂。的定地狀與得補,語言標志定是非。
(4)拓展:古代漢語句子成分
判斷句
1.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進行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所謂判斷句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的句子,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
2.古代漢語判斷句和現代漢語不同,一般不用判斷動詞「是」,而在謂語後面加語氣詞「也」幫助判斷。
3.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幾種形式:
1)「主+謂+也」,如:此王業也。
2)「主+者+謂+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3)「主+者+謂」,如:兵者,凶器。
4)「主+謂」,如:兵,凶器。
5)「主+副+謂+(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謂+賓」,如:「余為伯倏。」
4.有些判斷句主謂語在邏輯上並不構成判斷關系,而是:
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因果關系。如: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表達方式
1.主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發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讀書。
2.被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古代漢語被動句的類型:
(1)「於」(「乎」)字句。
及物動詞+於+施事者 如:楚懷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省略「於」字,動+施事者。如:大樹不夭斤斧,物無害者。
「於」字句經常用於主動與被動對比的復句里。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2)「為」字句。
為+施事者+及物動詞。如:(吾子)今為赤帝子斬之。
「為+及物動詞。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3)「見」字句。
見+及物動詞。如:人皆以見侮為辱。
見+及物動詞+於+施事者。如:昔者彌子瑕見愛於衛君。
南北朝後,「見+動詞(主動句)」表示「對我怎樣」,如「慈父見背」(慈父背棄我),不是被動句。
(4)「為……所……」句。
為+施事+所+及物動詞。如: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
為+所+及物動詞。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5)「被字句」。
被+施事者+及物動詞」。如:臣被尚書召問。
先秦「被」是及物動詞,意為「覆蓋、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漢代後至今,「被+及物動詞」表示被動意義。
(6)語義上表被動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句子成分位置
1.賓語前置:古代漢語的賓語在某些特定的語法條件下要置於動詞之前,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賓語前置。2、賓語前置的種類: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作動詞的賓語前置。如:吾誰欺,欺天乎?在介賓結構中,作介詞的賓語前置。
如: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
需要注意的是:「何如」語義同「如何」,譯為「怎麼樣」,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結構。「奈何」「若何」情況同「如何」一樣,何不是真正的賓語,不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詞或人稱代詞作賓語前置,如「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臣未之聞也」。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3)有兩種不能前置的情況:賓語不是代詞,而是名詞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兩個否定詞構成雙重否定,其中的代詞賓語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稱之」。
另外,還有兩種固定結構:「惟(唯)+賓語+是(之)+動詞」,這種格式使賓語表達的事物得到進一步的強調,如「唯余馬首是瞻。」意思是「唯瞻余馬首」。
這類前置賓語也可以由代詞充任,如「其斯之謂與」。「此(是)之謂……」,意思是「說這個是……」。
代詞「是」作賓語有時直接置於動詞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第一、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
第二、 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亞父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亞父面向南坐。」
3.主謂倒置: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4.謂語前置:古代漢語的一些句子,謂語在主語之前,稱之為謂語前置。有兩種句子里謂語前置的現象比較多見。
(1)表示疑問的句子。如:何哉,爾所謂達者?
(2)表示感嘆的句子。如:賢哉,回也!
5.狀語後置: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例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戰河南」即「戰(於)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語的省略:
(1)承上省略:在復句中第一分句出現了主語,如果後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分句相同,那麼後幾個分句的主語就可以省略。
如:邴夏曰:「射其御者,( )君子也。」
(2)蒙下省略:前幾個分句的主語蒙最後一分句的主語而省。
如:七月( )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 )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賓語的省略:這在古代漢語里是常見的。
有:(1)賓語表達的事物在前文已經談到,賓語就可以省略。
如:尉劍挺,廣起,奪( )而殺尉。
(2)介詞的賓語也可以省略。如:(項伯)欲呼張良與( )俱去。
詞類活用
詞類的活用: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表達習慣而靈活運用,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基本功能,這種現象就叫作詞類活用。如「從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詞,在此臨時用作動詞,意為「用肘撞」。
1.動詞的活用:
(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如果帶上賓語時,一般是用作使動,表示主語使賓語發生該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或行為,如:「庄公寤生,驚姜氏」,「驚」意為「使……驚」。
(2)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及物動詞本來就可帶賓語,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動沒有區別,區別只在意義上。如「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中的「從」只能是「使……跟從」。
2.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用作一般動詞,如果形容詞在敘述句里充當謂語,就是活用為動詞。如:「益烈山澤而焚之」,「烈」形容火大,這里是「放大火燒」。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是指使它所帶的賓語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潔」「美」「飽」原是形容詞,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分別譯為「使……清潔」「使……華美」「使……飽」。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具有「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看作什麼」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中的「甘」「美」「安」「樂」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認為……香甜」「認為……華美」「認為……安逸」「認為……快樂」。
3.名詞的活用:
(1)名詞用作一般動詞:如:「范增數目項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指名詞用作動詞時,使它的賓語成為該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發生與該名詞有關的動作行為。如:「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臘」原義為「干肉」,動詞,在此句中用作使動用法「使(之)成為干肉」。
(3)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風而子雨」意為「把風當作朋友,把雨當作兒子」。
(4)名詞用作狀語,在古代漢語中相當普遍,類型有:
表示處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道」意為「在道路上」。
表示行為的工具或依據。如「失期,法皆斬」,「法」意為「依照法律」。
表示對人的態度。如「秦軍降諸侯,諸侯多奴虜使之」,「奴虜」譯為「像對奴虜一樣」。
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句中,「蛇」譯為「像蛇一樣」。
4.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的識別:
(1)名、形、動詞都可以用作使動;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動用法,動詞無意動。
(2)使動是使賓語「做什麼、怎麼樣」,是客觀的結果。意動是認為賓語「怎麼樣」,把賓語「當作什麼」,是主觀的看法、意念。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兩句很相似,但從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觀行為,是使動,後句是主觀看法,是意動。
③ 語文句子成分是什麼怎麼用
(1)主語:
一般上由名詞、代詞、數量詞、動詞、形容詞或短語充當。主語是一個句子的主題,可以回答「誰」、「什麼」等的問題,例如:
「你」吃飽了嗎?(主語是代詞,你)
「一斤」有十六兩。(主語是數量詞,一斤)
「相逢」何必曾相識。(主語是動詞,相逢)
「孝親敬老」是華人的傳統的美德。(主語是短語)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承受思想重負的能力終歸有限啊!(主語是短語)
(2)謂語:
謂語多由動詞、形容詞、名詞、代詞和短語充當。一般上謂語是出現在主語的後面,用以陳述主語。謂語可回答「做什麼」、「怎麼樣」、「是不是」、「有沒有」等問題。例如:
媽媽「米幼蘭」。(謂語是名詞)
他在一場惡夢中「告別」了人生。(動詞)
外婆的健康「如何」?(代詞)
升名「依然低頭不語」。(短語)
(3)賓語:
賓語多用於動詞、名詞、形容詞、代詞和短語充當。賓語一般上出現在謂語後,是謂語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可以回答「誰」、「什麼」等問題。例如:
媽媽正在責罵「弟弟」。(名詞)
我不怕「困難」。(形容詞)
醫院里禁止「抽煙」。(動詞)
他精通「八國語言」。(短語)
有時候一個句子里會有兩個賓語,我們稱為雙賓語。第一個賓語多指人,稱為近賓語;第二個賓語指事物稱呼、行為等,稱為遠賓語。例如:
老師「送」我兩本「書」。
大家嘲笑「他」是「傻瓜」。
他教唆『「年們」「離家出走」。
(4)定語:
定語多由動詞、形容詞、名詞和短語充當。定語在句子中放在主語賓語前,起修飾和限定作用。定語可回答「誰的」、「多少」、「什麼樣的」等問題。例如:
「弟弟」的哭叫聲在街頭就聽到了。(名詞)
「開會」的人都來齊了。(動詞)
「一番冷冰冰」的話,聽了讓人心寒。(短語)
秀花是一個「美麗」的姑娘。(形容詞)
(5)狀語:
壯語可由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副詞和短語充當。一般上是放在謂語前,用來修飾及限定謂語。壯語可回答「怎麼樣」、「何時」、「何地」、「為什麼」的問題。例如:
「昨天」,我在百貨市場碰見他。(名詞)
這款時裝「確實」不錯。(副詞)
小明「終於」盼到了消息。(副詞)
健國「拚命」的追在巴士後頭。(形容詞)
(6)補語:
補語多由動詞、形容詞、代詞、副詞和短語充當。補語多處在謂語或賓語後,起補充說明的作用。補語可以回答「怎麼樣」、「多少」、「多久」、「那裡」等問題。例如:
媽媽氣得兩眼「通紅」。(形容詞)
你的書念得「怎麼樣」?(代詞)
他最近脾氣壞「透」了。(副詞)
考場靜得「很」。(副詞)
主謂賓定狀補都有各自的符號。主語的是在自的下面出現這個=符號。謂語是在字的下面出現這個—符號,一條直線。賓語是~、定語是()、壯語是[]而補語則是<>這個符號。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組!
④ 語文基礎(四):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
堂堂清:牢記6種句子成分,能夠判斷一般句子的成分
句子成分分為六大類: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其中主語、謂語、賓語為句子的基本、主要成分,定語、狀語、補語為修飾、限定成分。
代表符號:主語 = 謂語—— 賓語~~ 定語() 狀語[]補語<>
一、 主語:主語:是句子陳述的對象,在句首,能回答「誰」或者「什麼」等問題,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
例如:(1)蘋果樹生了一個蟲子(2)優雅是一種風度(3)他吃了一碗米飯(4)人人都能上大學是我們的理想
二、 謂語: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對主語的敘述、描寫或判斷,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例如:(1)他喜歡清晨讀書(2)樓房漂亮極了(3)明天教師節
三、賓語: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
例如:(1)小明看書(2)最美的人是她(3)我們期待輝煌
四、定語:在名詞前的附加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名詞,表示人或
事物的性狀、數量、所屬等。在句子中起著修飾、限制主語或賓語中心語的作用。助詞「的」是定語的標志。
例如:我的家鄉有一條美麗的小河
五、 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的附加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
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一般在謂語中心語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時間、地點、范圍、情況等。
例如:(1)小李很高興地對我說。(2)我們在教室里學習。
六、補語:在動詞性謂語後、形容詞性謂語之中,對動詞或形容詞起補充作用,一般放在謂語中心語之後。助詞「得」是補語的標志。
例如:(1)小明跳得高(2)他累壞了(3)有的同學對許多問題想得太簡單
⑤ 語文句子成分劃分詳解是什麼
句子是由詞或片語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並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
句子的組成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子中,詞之間有一定的組合關系,按照不同系,可以把句子分為不同的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詞或片語充當。
漢語:現代漢語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八種,即主語、謂語、賓語、動語,定語、狀語,補語和中心語。
相關內容分析:
主語:
1、定義:主語是句子陳述的對象,說明是誰或什麼。表示句子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主語是執行句子的行為或動作的主體。
2、特點:
A、經常由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充當。
B、一般表示謂語所說的是:「誰」或 「什麼」。
3、符號:雙行線 ═。
謂語:
1、定義:用來說明陳述主語。
2、特點:
A、經常由動詞、形容詞充當。
B、一般表示主語「怎麼樣」或「是什麼」。
3、符號:單行線 _____。
4、謂語(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謂語是由簡單動詞或動詞短語(助動詞或情態動詞+主要動詞)構成,謂語分為簡單謂語和復合謂語。
⑥ 語文句子成分如何劃分詳解
劃分句子成分就是用各種方法標出基本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和次要成分(狀語、補語、定語)。
1、主語
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在句首能回答「誰」或者「什麼」等問題。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和主語從句等來承擔。
例如:今天晚上特別冷。
主語(偏正短語)謂語。
2、謂語
是用來陳述主語的,能回答主語「怎麼樣」或「是什麼」等問題。謂語可以由動詞來擔任,一般放在主語的後面。動詞性詞語經常做謂語。
例如:他只答應了一聲。
主語謂語(狀語+動詞+補語)。
3、賓語
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並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後頭。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賓語從句等來擔任。
例如:玫瑰花我給你們倆十朵,給你紫紅的,給她粉紅的。
近賓遠賓近賓遠賓近賓遠賓。
4、定語:
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可以由名詞,形容詞和起名詞和形容詞作用的詞,短語擔任。如果定語是單個詞,定語放在被修飾詞的前面,如果是片語,定語放在被修飾詞的後面。描寫性定語,多由形容詞性成分充當。
例如:彎彎曲曲的小河。
5、狀語
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可以由副詞、短語以及從句來擔任。
描寫性狀語:主要修飾謂詞性成分,有的是描寫動作狀態,有些是限制或描寫人物情態。
例如:他[突然]出現在大家面前。小李[很高興]地對我說。
6、補語
是動詞、形容詞後面的補充成分。補語都放在中心語後頭,除了趨向動詞、數量詞、介賓結構和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直接作補語外。補語多用形容詞、數量詞、趨向動詞、介賓結構來擔任,各種關系的片語也常作補語。
例如:這個字寫〈錯〉了。 她哭〈紅〉了雙眼。上課前十分鍾你得叫〈醒〉我。
語文句子的類型
1、陳述句
敘述或說明事實的具有陳述語調的句子叫陳述句。
陳述句句末可以帶上「的、了、呢、罷了」等語氣詞。
陳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點:
a、有時可帶語氣詞「了、的、呢、罷了、嘛、啊」等。
b、常用的標點符號:句末用「句號」。
陳述句是思維的最一般的表現形式,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句子。
否定句常用「不、非、沒有、無、莫、否、句、勿、未」等。
但雙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詞「不…不…」「沒有……不……」 「非…不…」等。雙重否定句跟相應的單純的肯定句意思並不完全一樣。
2、疑問句
具有疑問語調的句子叫疑問句。其中有疑而問的叫詢問句,無疑而問的叫反問句。提問手段有以下幾種:疑問語調、疑問詞、語氣副詞、語氣詞、疑問格式等,疑問語調不可或缺。根據結構形式上的特點和語義情況分:是非問、特指問、選擇問、正反問。
3、是非問
陳述句加疑問語調或兼用語氣詞「嗎」、「吧」等構成,一般是對整個命題的疑問,回答也是對整個命題的簡單的肯定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