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談如何指導八年級學生寫好作文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工作中,老師常常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檢測,期中期末考試作文分數占學生語文總成績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因此學生作文分數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總成績。那麼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呢?下面結合我對八年級的作文教學談自己指導學生作文的一點做法:
一、講授寫作方法
八年級學生不同於六七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單純的寫一人一事,而是有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時我首先讓學生明確三大文體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能說出自己的作文是什麼體裁的文章,因為不同的文體寫作要求不同,不能寫成四不像。記敘文寫作時要明確記敘的人稱,記敘的順序和記敘的要素;說明文要明確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的語言的特點;寫議論文要明確論點是什麼,論據是什麼,論證過程是否合乎邏輯。
其次,向學生講清楚一篇好的作文標準是什麼。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每接一個新的班級我都要先講好作文的標准,這一點非常重要。我給學生打了一個比方:一篇好的作文就像一個好的建築物,如果你的建築物是一座房子,首先你要想的是建造它有什麼用途,是用來自己居住?還是當作商品房來買賣,還是用來做餐廳或客房?我們寫文章時第一步也要考慮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如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的課文《背影》作者是寫自己對父親的感激與懷念以及父子之間的情誼;《老王》這篇文章是作者楊絳要告訴人們對於弱者不幸者,社會上的人應該對他們表示同情,因此我們在寫文章時要有明確的目的,這是寫好作文的標准之一。
二、練習寫作
要想自己會駕駛汽車,只學習理論是不行的,必須親自駕駛汽車到公路上試一試。同樣學生寫作文也是如此,老師只講理論學生不去練習寫作是寫不出好作文的。為了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學習完第二單元以後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父親》,之所以布置這篇作文是因為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讓世界充滿愛」,並且這個單元的課文《背影》《台階》都是寫父親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沒有材料是寫不出好的文章,因此我首先從指導學生選擇材料入手。(一)從課本中學習選材。結合第二單元課文《背影》《台階》《老王》《信客》這些寫男性的文章中選材,找出它們所具有的優秀品質進行歸納,讓學生拿他們跟自己的父親做一比較,找出相似之處作為寫作的材料。(二)讓學生回家後觀察父親,記錄父親的言行,也可以聽爺爺奶奶或媽媽介紹,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歸納。(三)現在學生星期天大多在家上網,可引導學生上網查找有關父親的材料。材料收集完成之後讓學生利用課堂上四十分鍾的時間完成不少於600字的作文。經過練習選材,學生不但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作文,而且作文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評講作文
講評是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很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講評選材和立意。如《我的父親》這篇作文,我首先講評學生選材立意中的優缺點,很多同學選擇了父親不僅給自己以物質方面的關心和幫助,而且還注意給自己精神上的安慰。如父親給我買衣服,買學慣用品,買和別人一樣的玩具等;當自己犯了錯誤父親不是用拳打腳踢而是對自己說服教育,讓自己明白道理,成為知心朋友。這些材料都很好都能體現父愛這一主題,但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寫父親冒雨送自己上學或到學校為自己送東西被大雨淋濕了,因此而感冒發燒;夜裡自己生病是父親背著自己到醫院看病,因看護自己而累倒。這些材料能夠表現父親對自己的愛,但材料陳舊不吸引人。作文選材需要進行藝術的加工,但決不能誇大事實,讓人不相信。一個班級五十名同學,選擇因自己過錯使父親死亡的就有四五人之多 ,這種材料是不可取的。作文材料是為中心服務的,材料不真實中心怎麼能站住腳呢?
其次學生自評與互評。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好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我在要求學生對作文進行自評互評時提出了如下要求:要看自己的或是他人的作文選材是否真實,詳略是否得當,中心是否明確,段落層次安排是否合理,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運用正確,書寫是否工整清楚,字數是否達到了要求。如果在文章中找出了錯別字,一定要寫在改錯本上,沒有達到字數要求的同學要重寫一篇。學生通過互評找出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寫作習慣也越來越好,寫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❷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作文是一種信息輸出,其信息來源於實實在在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過程可以歸納為這樣一種程式:真實觀察生活→生活信息→選擇輸入信息→加工輸出信息。《九年義務教大綱》規定: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決好從內容入手的問題,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確反映命題要求的信息成為作文信息,必須要抓好觀察積累生活和正確選擇材料這兩個環節。只有從內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導組織材料,加工料,寫好作文。 一、 培養觀察能力,增加信息積累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盡管作文寫作的起點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觀察,活動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別是考場作文,是根據積累在大腦的已有生活信息來源寫,但歸根結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真實生活。試想,如果沒有信息的攝取和儲存,哪來的信息加工輸出呢?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培養學生自覺地、主動地觀察分析周圍事物的習慣;一方面要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參觀、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擴大知識領域,豐富作文內容,還要加強課內課外閱讀,增加信息積累。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練習寫觀察日記 觀察是學生獲取作文材料的主要來源,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練習寫日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教師要教給觀察方法,要選擇好觀察對象。要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事物,抓特點、抓關鍵,少年兒童充滿活力、熱愛生活,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觀察要做好記錄。如果只觀察不記錄,那麼有很多新鮮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使日後回憶起來也不清晰。堅持觀察,不但積累了豐富的寫作材料,也培養了觀察能力和習慣。扭轉對寫作的畏懼心理,同時也可避免寫作文時抄書、抄報的不良傾向。 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要從培養其觀察興趣入手,要通過參觀、瀏覽等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要注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訓練。低年級最好從自己身邊最熟悉、最感興趣的靜物寫起,寫成簡單的觀察日記。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寫特點不明顯,最易視而不見的人和事。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對靜物部分觀察;對動態事物要分階段觀察;寬大的事物要變換角度。 (2)有目的、有計劃開展活動活動,做好寫前准備。 縱觀各冊教材,沒有提出明確的觀察要求而回憶寫出的作文為數不少。如果平時不積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訴學生准備其效果,有些學生能做到文章內容的較具體、主題正確 也較鮮明,但沒有思想深度,寫作水平停留在某個層次上,很難向前跨越。如何指導他們深化主題,使文章更上一個層次,較少行的辦法是結合學生寫作中所寫的生活中的事情,從現象到本質、到社會意義作進一步的分析、開掘。 初中一年級學生第一學期的寫作要求主要學習記敘生活經歷和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這就是說,應先教會學生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從生活真實寫起,學生才能說真話、寫真事、有物可寫。但有些學生不是寫太簡單,就是像記流水帳,毫無特色,這就需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自己所寫的材料進行必要的加工、豐富文章內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記事作文中發現了好幾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桿樹木,沒有干枝和樹葉。如某生寫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學,走到家裡,肌腸轆轆,卻不見母親人影,飯也沒有做好,心中很火,來到桃園本想發發脾氣,卻見母親滿頭大汗,剛從桃林中走出,於是主動回家做飯給母親吃。顯然,該生所寫的材料好,問題在於對事物觀察不細致,更不會藝術加工。如當時的環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沒寫出來,自己的感覺也沒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說:想像的豐富與否,決定於對生活的深入和對宇宙萬物的觀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相互關系。我要求該生把看到母親的勞動場景詳細寫出來,並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寫出來。該生很認真的思考了一會,對自己所寫的事認真加工,對天氣的熱進行了環境描寫,對媽媽鑽出桃林時「熱」的外貌進行了刻畫,對自己見媽媽的前後心理變化進行了描寫,吃不到飯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動時媽媽的內疚→想到每年吃到媽媽種的水蜜桃時的感激→由衷地對勤勞能幹媽媽的贊頌。 深入生活,要獨具慧眼,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力。許多作家善於把那些細小卑微的事放大,善於把那些稍縱即逝的變化放慢寫,他們的作品為我們提供了觀察、體驗生活的範例,魯迅把人力車主動攙扶跌倒的老婦這一件事放大,寫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頌了勞動人民無私無畏的可貴品質,揭示了進步知識分子的時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繪了一幅父愛子的永恆圖畫。他們的作品成為我們學習典範往往不理想。為了在准備階段做到明確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學年前,把每學期的幾次作文題材范圍及訓練要求分類列成表格,然後從整體著眼,擬定出作文准備的計劃。作文課上,指導學生從內容入手,首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幫助學生回憶有關的人和事,打開他們記憶的倉庫,把生活的積累取出來,幫助學生從記憶中選出最合適的材料來做本次作文的內容。再讓學生重溫這些趣事,熱到討論,這樣學生就有了作文的慾望,寫起具體也有真情實感。 (3)開展閱讀活動 閱讀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沒有比較強的閱讀能力,就不可能有較強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積極開展閱讀活動。不僅要重視深入閱讀,而且要重視課外報刊的閱讀。閱讀書報,是擴大知識面、信息量,增加積累的好方法。我們在班上每天安排10 分鍾時間由學生輪流讀報、了解新聞。書報上的新聞趣事都可以成為學生作文中的內容。廣泛開展「讀書、讀報、 講故事」比賽活動國,為作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二、審清題意,確定立意選擇材料 被攝於大腦中的有許許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選擇符合題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這就要審清題意,確定立意,認真選材。 (1)審題 要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並加強訓練,使之養成習慣。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題,要指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點」的三步審題法分析《記憶深處的一件事》的題意。 第一步以詞為單位將題目分成記憶→深處的→一件→事,四層意思,再分析每詞的內容。如「記憶」是指過去的,時間久,不是眼前的,「深處」是指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不能寫成一般的瑣事,一件只能寫一件,不能多寫,事說明以寫事為中心,不是寫人狀物的。第三步,可以通過上面的分析來確定各部分的重點,這就是題意。如上例的題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稱記敘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寫作要求就明確了。 有些作文的范圍比較大,要指導學生做到兩看:先弄清體裁,再看記敘的對象。 在作文時,不妨出示與命題有細微差別的一組命題。讓學生存綱辨析,然後再系統說明原命題的題意。 (2)立意 命題作文主題思想的確定與閱讀教學中中心思想的確定一樣,一種是中心含在題目中,可通過審題直接確定中心。 (3)選材 明確了寫作要求,確立了中心,還要指導學生學會選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據中心的需要選材,做到量體裁衣;二要選擇最有意義的材料,剪掉意義不大的材料;三要選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選新材料,去陳舊材料;五要選真實材料,去虛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尋找材料,一是散篩法。二是雙向選擇。三是避用求異法。 實踐證明「從內容入手」是指導學生的認識規律出發,是作文指導的關鍵環節。只有指導學生觀察積累生活,准確選擇材料,才能帶領學生跨越內容障礙,提高寫作能力,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寫作知識。
❸ 初二語文作文輔導技巧
作文一直都是語文重要的學習內容,可是怎樣輔導初二語文作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初二學生在寫作文之前一定要列一個簡單的提綱。比如分為幾段(不要一段、兩段、三段),一般4、5段較好,除特殊格式以外。列提綱可以讓自己清楚每段我要寫什麼,內容就會比較清晰,不容易混淆。文章也比較有節奏感。
一般初二語文考試作文就分為幾類:寫事、寫人、寫觀後感(讀後感)、寫景、對一個東西一件事展開議論。你要保證你每一種類型的作文,你自己得有2、3篇範文,我說的範文不是別人的,而是你自己寫出來,經過無數次修改之後成功的作文。
初二同學要學習語文作文的寫作技巧。寫作文是有一定的技巧的,老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講講作文寫作技巧,這樣是有助於孩子寫作技能提升。
還要增加文本閱讀,寫作是內容的輸出,而文本閱讀則是一種知識吸收,「肚子里有貨,才能吐出來」,所以讓增加孩子的文本閱讀量。
要力避前松後緊、虎頭蛇尾。有些初二同學構思、提綱擬好後,開頭反復推敲,精雕細琢,後來發現時間不夠,於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謹慎對待修改。修改一般只著眼於字詞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後劃兩橫。結構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作文的卷面整潔美觀,要努力做到改動少而效果好。
初二語文作文一定要完篇。熟話說,好文章是鳳頭、豬肚、豹尾。沒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個,絕不能寫半頭文。用半篇文章給你評分,怎麼會得高分?
思想健康不是說要你只說冠冕堂皇的話,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針對病態、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線是不能欣賞違背法律法規和偏離社會道德的事。戀愛題材是考場作文的禁區,無論考生寫得如何纏綿悱惻,真摯動人,因其行為是初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所不允許的,這類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❹ 如何做好初中語文作文的指導
一、作文命題。
剛開始最好不要寫命題作文,教師應該多鼓勵,少命題。讓學生大膽寫作,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寫。大部分老師都是先寫命題作文,再寫半命題作文,最後過度到材料作文。我認為應該先寫材料作文或者提示性的文章。因為這類作文不限制學生的思想。當然,老師也要加強引導。要讓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詞,抓住關鍵詞進行寫作。學生也不至於離題萬里。這就是所謂的「放」。這樣以後在去練習命題作文,把天馬行空的思想收一收。這就是「收」。先「放」後「收」要比先「收」後「放」容易得多,我以為,最後練習半命題作文來檢測之前的練習結果,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餘。
二、技巧指導
(一)注重細節描寫
細微之處見真情,細節往往最能打動人。我認為作文要想寫的有感情必定要把握好其中的細節。這些細節可以是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的刻畫也可以使環境的烘托。甚至可以小到一絲絲的白發都可以描繪。只要一寫關於母愛的文章,大部分學生都會用自己生病了母親背自己去醫院,天正好又下雨了不好走這件事來體現母親對自己的愛。事例是一個典型的事例,但寫得不夠感人。究其原因,無非是缺乏細節描寫。既然下雨了,環境當然惡劣,為何不趁勢描繪一下,用它來烘托母愛呢。你趴在母親的背上,對她的頭發觀察的比較細,對她的背感受的比較深,甚至她的喘氣聲你應該也挺得比較清。為何不抓住這些加以刻畫呢。那不就更感人了嗎?為了讓學生學會細節描寫,在學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後,我讓學生寫了一篇關於細節描寫的文章。孩子們寫的雖然還有模仿的痕跡,但是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有人專門描繪了人物的眼神,有人還突出了外婆的腳步。用她為了不打擾我學習故意放輕腳步來體現老人對我的愛……寫的很成功,學生的觀察也顯得特細致。
(二)善用修辭
修辭有十多種,但我們常用的也無非是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對比等。尤其是前三種最常用。比喻、擬人能使文章更加的生動形象。排比能使語言讀起來更有氣勢。比如:為了寫一個人的皮膚嬌嫩。可以用像剝了皮的煮雞蛋來形容。是不是要比直接的寫她的皮膚嫩白、嫩白的更形象一些。但運用修辭一定要恰當,並不是越多越好。別上一朵花的衣服看上去好看,如果全身都是就會太扎眼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少了是個點綴,太多了會顯得華而不實。
(三)學會套用
有人之所以能三篇文章走遍天下,就是因為大部分問題都是相通的。你只要特意的去准備幾篇文章,足可以應付考試。當然這只是從應付考試的角度說的。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議論文、說明文各准備一篇足矣。單純從初中來講,常寫的還是記敘文。有些連換都不用換,有些只需要換一下開頭結尾就行了。比如《難忘的一天》、《第一次干……》……還有很多,舉不勝舉。其實都是一樣的,完全可以套用。套用除了套用主題之外還可以套用形式。作文的結構是鳳頭、豬肚、豹尾。因此開頭與結尾特別重要。開頭不妨用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的方式或者用「三比之法」來寫。所謂的「三比之法」就是比喻、排比和對比。還可以引用恰當歌詞,或者製造矛盾,渲染緊張氣氛來吸引讀者……中間部分容量大你可以選擇一些實例加以填充。結尾一定要簡潔有力,突出主題才行。套用是套用但切忌單純的模仿。尤其忌諱老師在學生寫作之前,先念一篇游戲作文,再讓學生去仿寫。我曾經試驗過,先與學生一塊分析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再進行技巧方面的指導,又不失時機的當堂念一篇優秀作文讓學生學習,後來我發現這樣做,是大錯而特錯了。他們寫的作文幾乎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幾乎與作文選上的一樣。這樣培養出來的知識模仿的高手,而不是作文高手。踏著別人的足跡前進的人,永遠成不了冠軍。有了這個感受之後我就改變了方法。不再念了,而是鼓勵學生自己試著去說,人多力量大,把好的點子積累下來一塊分享。
(四)注重片段訓練
這就是我經常給學生說的「小大結合」。我們把片段作文稱之為「小作文」。既然是小作文,可以不限字數。三百兩百字也罷,哪怕是一句話作文也好。只要經常寫。並且學會運用到大作文當中。久而久之,你的作文水平不想提高就難了。大部分人都堅持讓學生寫日記,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習慣。可以寫成日記的形式,最好不拘泥於形式。你要寫的內容也可以跟你所學的內容有關,貼近課文。比如,學了《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後可以讓學生去刻畫一下同學或老師的肖像。福樓拜下的是人物群像,我們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來訓練。
(五)注重修改
我認為好的作文是改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曹雪芹那麼一個大作家,寫《紅樓夢》還是批閱數載,增刪十次呢。何況我們呢。寫之前要現在草紙上列一下提綱,打成草稿,成文之前還要多次進行修改。如若時間允許的話,學生們不妨與同桌交換一下進行修改。因為有的毛病自己不一定能發現。旁觀者清嘛。只要堅持下去,作文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
三、重視積累
在課外閱讀上不鼓勵看「作文選」要看經典,看名著,看大作。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大作文觀,不拘泥於作文的外在形式,不「為作文而作文」。因為看名著的時候他們學的不僅僅是寫作一個方面,還可以從方方面面去學習。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了之後,我們可以從中受到感染。學習保爾的堅強的鋼鐵般的意志,更加有助於他們的學習。
四、學會觀察
語文來源於生活,作文素材當然與取自於生活。記得福樓拜曾經指導他的學生莫泊桑的方法就是多留心,多觀察。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正是由於細心地觀察才成就了後倆赫赫文明的莫泊桑。我們也一樣,只要靜下心來認真去觀察一定能寫的一手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