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孩子怎樣做才能學好語文
不知道從何時起,「大語文時代」這五個字無時無刻不在敲打著父母的心!面對語文教材的改革,高考語文卷面的字數已經從6000-7000字改為8000-10000字。
教育部統編本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的一句:「以後高考語文就是要實現讓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讓很多家長慌張到不行。
當然溫儒敏教授也曾對這件事兒做出了解釋,他認為高考就是選拔人才的考試,語文的改革中,閱讀速度已經成為考試的一個項目,所以有15%考生做不完卷子也正常。
Ⅱ 如何讓小孩學好語文,記住生字
不知道您的孩子現在幾歲了.其實字就是符號或者說是一個有規律的圖形而已,見多了自然就記下來了。如果孩子小,就讓孩子無意識記憶,就是讓孩子多看。一種是買一些兒童讀物,先講給孩子聽,再帶孩子看,再讓孩子將給您聽,讓孩子用手指給您認;再者可以買一些卡片,卡片上有圖、字,讓孩子看圖認字,聯想記憶。一般情況下,孩子其實在2歲以後就可以認字、閱讀了。諾貝爾獎獲得者遺傳學家、芝加哥大學校長喬治 W 比爾博士指出,我們的教育體系錯過了大好時機,因為人們忽視了孩子發展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時期。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那就除了帶他一起閱讀外,孩子可以有意思地幫他總結一些文字的規律,給他講一些字源的故事,讓孩子對文字產生興趣。您可以去買一套《漢字宮》的光碟,帶著孩子一起看,相信半年後就會有成效,我和一個家長溝通過,她的孩子現在上一年級,一般的報紙都會看了,有的字不認識也沒關系,反正他能看下去就行。
Ⅲ 孩子語文成績差怎麼才能提高
學好一門語言學科,臨陣抱佛腳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還是需要平時的積累。尤其是語文,生活在國內的都知道,要學好語文有多不容易。不只是讀書認字這么簡單。還有涉及到歷史、地理甚至哲學很多內容。每一個學科都要懂,才能說得上學會了語文,否則都是一知半解。可見語文是一門多麼難的學科。
雖然是這樣,我們依然要努力去學好,畢竟都是國人嘛,總不能有一天遇到一個外國人,人家的國語比咱們說的好,研究的比咱們深入,那就很丟人了。其實學好語文也不難,我們主要掌握這4個方法。
語文成績的提高並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備,迎接高考的來臨。學好語文不只是學生的責任,也是我們成年人的責任。作為中國人,自己的語言都學不好,有點過分了哈!
Ⅳ 小學生需要怎樣的語文課堂
主題教學應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新選擇
作者:聚優
摘要:主題教學以其統整性、開放性,以及對學生認知特點的尊重,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改變現狀、適應課程改革的新選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題教學有主題閱讀、主題作文、主題知識課、主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表現形式。無論何種形式的主題教學,要想充分發揮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有作用,都必須善立主題,合理定位,精選內容,巧設程序,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處理好師生關系、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關系和活動體驗與意義建構的關系。
關鍵詞:主題教學 統整 開放 表現形式 實施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負擔重,質量低。小學畢業檢測,識字鞏固率低;閱讀理解能力低,語感差;作文,認識膚淺,內容干癟,很少有真情實感,語句不通順、不連貫。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高原因固然復雜,但跟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方式方法陳舊、單一有關。如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教學目標單一;如採用灌輸接受式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少,知識不能很好的內化、轉化;如重教不重學,忽視學法指導;如重分解訓練,缺乏整體熏陶;如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脫離生活,封閉教學,學生知識視野狹窄;如一味追求考分,不重視發展個性,塑造人格等等。
新課程改革已在我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新課程倡導小學語文教學要在培養學生具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豐富積累的同時,掌握基本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培育他們熱愛祖國語文、喜愛語文學習的思想感情,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尊重學生獨特體驗,重視他們個性、人格的塑造;倡導語感、整體把握能力培養;倡導根據學生的興趣需要、聯系學生的生活,超越課堂、超越教材、超越教師,進行開放式的語文教學;倡導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驗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語文學習。
因此,如何更新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觀念,探尋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改變現狀,適應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需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適應小學生發展的需要,顯得既重要又迫切。
一、主題教學應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新選擇
面對這樣的現狀、面臨這樣的形勢,主題教學應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新選擇。在國外特別是美國,主題教學是幾個學科共同訂下一個主題以後,共同備課,各科都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教學,是一種跨學科、多學科整合的教學活動。在國內也有這種形式的主題教學,如北京正在實驗的「學科聯動主題教學」校本課程的教學。國內日漸興起的是幼兒園內的主題教學、英語學科中的主題教學、網路教學中的主題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題教學最有影響的是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竇桂梅正在探索的主題教學。她認為的主題教學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充分重視個體經驗,通過多個文本間的碰撞交融,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課程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教學。」「這里說的「主題」不是思想主題,不是知識主題,而是文化主題。」[1]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應選擇的主題教學中的主題應為「學習主題」。即「對『能夠學到什麼』和『怎樣學才最有效』的綜合定位。」[2]主題教學也就成了能夠構建起學習主題學習的教學。這樣的主題教學囊括了竇老師的主題教學,范圍要大。無論是何種內涵和外延的主題教學,只要科學地實施,都具有統整知識、統整活動,開放教學,更好地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優勢。
(一)主題教學使零星的活動、零碎的知識得以統整
小學語文教學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學拼音,只能一遍遍地跟老師讀跟同學讀,頂多是張大嘴巴ααα扁扁嘴巴еее圓圓嘴巴ooo像把椅子hhh;中高年級的閱讀往往是引入新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檢查自學效果,理解新詞→分段理清思路→逐段學習,歸納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質疑討論解答→小結,作業。沒有將孩子們的一個個學習活動串起來,沒有將課文中的一個個知識點串起來,整個教學活動顯得鬆散,沒有結構。
如果我們給一年級的孩子創設一個情境,營造一個主題,比如:今天天氣真好,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去動物園逛逛?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咱們得帶上幾個拼音寶寶一起去。先跟拼音寶寶打個招呼——,記住拼音寶寶的名字……在這樣的游園主題的統整下,孩子們的一個個零星的學習活動就被串了起來,整個學習活動就會趣味盎然。如果我們給中高年級的閱讀設計一兩個主題,就能將課文中的一個個知識點串起來。如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就緊緊圍繞「可憐的小女孩」這一主題分三課時引領學生閱讀體驗: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的一至四自然段,從故事發生的背景——大年夜,天又黑又冷,還下著雪,小女孩的寒冷、飢餓、痛苦、家境貧窮等幾個方面來全方位地感悟小女孩的可憐。其中詞的理解、句的理解、標點符號的理解(三個破折號)都突出「可憐的小女孩」,朗讀也是為理解和表達「可憐的小女孩」而進行。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的五至十一自然段,從對一般孩子來說很一般、很容易滿足的願望,但對這位可憐的小女孩來說卻是那樣美好的願望,以及願望的破滅中再一次深深感悟小女孩的可憐。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從小女孩的悲慘結局中,從周圍人的冷漠中,在「我與『賣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的寫話訓練中,強烈地體驗小女孩的可憐!並理解造成小女孩可憐的深層原因。在這一教學案例中,圍繞著感悟體驗「可憐的小女孩」這一主題,不僅統整了本課在知識技能方面的教學、訓練,如字詞句標點符號的理解,對比反襯寫法的感知,朗讀及讀寫結合的訓練,而且對「可憐的小女孩」這一主題的感悟、體驗、建構是全面完整而深刻的。
從竇桂梅老師主題閱讀教學的探索實踐中也能得到印證。如她在《朋友》這一主題閱讀教學中,通過「朋友」這一主題,將聽說讀寫各項語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將對朋友的各種認識各種知識,如「朋友應該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取長補短」,「 朋友應該記住恩惠,洗去怨恨」,「朋友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等等整合了起來,建立起了比較全面而深刻的「朋友」概念,為學生今後在生活中正確識友交友待友打下了基礎。
上海曹楊二中在學校組織「觀賞周秦唐文物,解讀民族文化精神」語文主題教學活動後,校長王志剛認為:「學生在模塊或主題教學中所獲得的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而是一種在主題統攝之下的結構化的知識框架。這種模塊化的內容呈現方式,減輕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負擔,也促進了學生整體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光明日報》記者也認為:「 這種主題教學,為學生的完整學習提供了新思路。如果說,我們過去比較注重學生知識的『線性』,偏重掌握知識的『珍珠』,如今該校更注重學生素質的『樹狀』,偏向學生把握串起知識『珍珠』的本領。」
(二)主題教學使小學語文教學更開放
綱舉目張,主題教學中建構起的學習主題,就想魚網上的總繩,只要一提起魚網的總繩, 所有的網眼都張開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建構起學習主題,所有與這一主題有關的知識、活動、生活都向我們的老師學生張開了笑臉,等待我們去選擇,去攫取,去建構屬於我們自己的主題意義。所以主題教學開放了教學內容,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看做一種可以改造的客觀存在,積極審視和批判教材,科學地處理加工教材,准確地自選教材。」[3]如我組織教學的《月光曲》對教材的重組,竇老師組織教學的《朋友》對教材的自選。可以對教材進行重新解讀,開發潛在的意義。可以進行前伸後延性質的拓展閱讀,如教學《五月端陽》一文後,圍繞「民族傳統節日」這一主題進行拓展閱讀。主題教學開放了教學空間,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學習,可以在課堂外學校中學習,還可以在家庭中、社會上、網路中進行學習。如圍繞主題進行的前伸後延性質的拓展閱讀,就可以在學校圖書室、家庭、書店、圖書館等場所進行學習。主題教學解放了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和空間,他們可以在語文學習中仔細觀察,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實踐,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體驗性學習。教師則成為學生進行主題學習的策劃者、引領者、管理者。主題教學密切了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學生的生活是他們進行主題學習的豐富資源。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導入主題學習,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加深、豐富對主題的理解;主題學習更是為了學生未來的美好生活而進行。
(三)主題教學使語文教學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特別是剛跨進校門的孩子,不超過十五分鍾。而且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小學生從對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逐漸發展到對學習的內容和需獨立思考的作業感興趣。」「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以游戲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感興趣,……」[4]
竇桂梅老師根據自己的實踐探索認為,「藉助於主題,……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情況下,再來進行語言的學習、推敲,同時達到深化情感、磨礪思想的目的。這就好像每一個戲劇的引子、每一個風景點的引道一樣,先把孩子從聲、光、色的世界裡引進語言的殿堂,然後教師仍舊藉助主題給學生指出一個個路徑,讓學生有可能走進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文本,進行更豐富的語文實踐,他們的收獲才會更大。」[5]
確實如此,主題教學往往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如實體情景、模擬情景、想像情景、問題情景、語表情景[6],吸引住小學生們。如低年級課文《比尾巴》的教學,有位老師就創設了參加動物運動會的情境。從參加動物運動會有哪些動物入手,學習生字和詞語,再以小朋友做裁判評比動物為情境,對課文內容進行初步的學習,最後通過小記者把這個比賽寫成了兒歌引到課文,了解課文的寫法。整堂課都在「參加動物運動會」這一有趣的主題情境中進行,讓他們在游戲中興趣盎然地學習,教學效果很好。
對於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主題教學也促使教學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我在教學《月光曲》一文時,將本文「認識貝多芬是一位著名的音樂家」這一主題分解為兩個有層次的小主題。第一層次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有才華的音樂家,第二層次認識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音樂家,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第一課時先學習描繪《月光曲》(曲名)內容的第九自然段,然後學習敘述《月光曲》(曲名)是即興創作再加以記錄下來的八、十自然段,感悟體驗貝多芬的音樂才華。第二課時學習敘述貝多芬譜寫《月光曲》(曲名)的素材來源和靈感激發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了解貝多芬為什麼會譜寫出這么美的《月光曲》(曲名),探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高尚人格。教法的選擇上也有差別,第一課時以學生的讀讀悟悟為主,第二課時則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這樣的主題分解、教材重組、教法選擇,完全是遵循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一認知規律的。所以實際教學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濃厚,參與面廣,學習效率高。
總之,主題教學的統整能力、開放性,以及對學生認知規律的遵循,使得主題教學成為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新選擇。
註:
[1][7]竇桂梅.「主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人民教育,2004,(12).
[2]楊章宏.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
[3]竇桂梅.為生命奠基——語文教學改革的「三個超越」[J].人民教育,2002,(1).
[4]沈德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146—147.
[6]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學——情境教育[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