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小學時期打好語文基礎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也是小學生學習中必須重視的學科之一。打好語文基礎對於小學生接下來的全面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但是,怎樣才能讓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
1. 練習寫作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背誦和理解,寫作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小學生多寫作文,自由發揮,將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表達出來,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語言表達的能力。
以上是一些建議和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小學生打好語文基礎,嫌物並在未來的學習中有所斬獲。
B. 怎麼打好語文基礎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高一高二學生應該為高考語文做的准備工作,一起來看看吧!
1、分類記憶
語文在記字音、字形和成語時,同學們普通反映很難記,而且容易記混淆。建議大家採用分類對比記憶法,即把形近字、同音異形字、多音字分類整理到學習卡片上對比記憶,這樣記就不容易混淆,而且記憶快速、深刻。
4、抽時間廣泛閱讀課外書籍。
高一高二是閱讀的黃金時期,也是高中唯一有時間閱讀的時候,多閱讀美文、哲理性文章、大家作品,並將美句美文及時記下,既能提高閱讀能力,更是為作文做素材和文字上的准備。
對於優秀作文,將其中的漂亮句子、經典結構多加揣摩,提成作文成績。
C. 孩子的語文基礎差,應該要怎麼補
引言:如果你發現孩子的語文基礎很差的話,一定要及時給孩子補起來。
D. 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鞏固小學語文知識,我是個小學語文老師
1.巧設情境,營造快樂氛圍,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學。新課程還呼喚有情趣的語文教學。教育心理學也指出:兒童主要是以形狀、色彩、聲音、感覺進行思維的。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寶寶」或「生字夥伴」等等,孩子喜歡的名詞,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化成了交朋友或是打招呼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比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比尾巴》這一課時,我就把生字做成一個個小動物卡片,上面寫上生字,孩子們很高興,很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而且是很自覺,自主的學完這課生字。課後我隨便抽查,竟發現12個生字一節課有90%的同學全記住了,還有幾個同學最少記住了9個。通過這一事例,我更清楚地看到孩子們童心的釋放,培養樂學的美好願望。
2.巧用游戲,體驗快樂情感
卡羅琳這樣說道:「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願意接受的。」低年級的孩子雖說他們的記憶有時是無意識的,但通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有時的無意識卻能終生難忘,關鍵要看引導者如何來領路了。
記得在二年級上學期剛開學時,我班的孩子不知道怎麼了,男生女生口袋裡裝的都是紙卡,下課就模仿著大人的模樣玩起「紙牌游戲」來了,我一看這可不好,這不是「賭博」嗎?為此我是想盡辦法,沒收了一次又一次,可總能死灰復燃,孩子們為什麼這么喜歡玩這種游戲呢?後來我乾脆不沒收了,我就開始動起「紙牌」的腦子。一天,一個孩子拿出平時我們學習做的字卡在看,我的嘴角一下子有了笑容,這笑容是久違了的,因為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何不利用孩子們愛玩紙牌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識字呢?當天下午我就布置孩子們回家自做「紙牌」,有一個條件就是每一張紙牌的背面都必須是一個生字。第二天孩子們都高興的把「紙牌」帶到了學校。我把玩「紙牌」的新游戲規則教給了孩子們,沒想到,孩子們的興趣是那樣的高漲。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股新鮮勁又過去了。有了上一次的嘗試,我摸透了孩子們的心理,於是我又有了一種新的想法,孩子們平時老愛吃漢堡包、可樂、薯條這些洋食品。我就利用班級的後牆報,每天請孩子們吃「早餐」。我花心思做了精美的食品卡片貼在了牆報一角,取名為「今天你吃早餐了嗎?」,在每張卡的下面都是一個生字,每天我放學前更換,這樣我把學過的和將要學的生字按計劃地讓孩子們吃「早餐」,每天早上到校進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吃老師給他們准備的「早餐」。沒想到,孩子們還真的非常認真地每天堅持地吃著早餐。一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大大提高了。在不知不覺的游戲中,讓孩子們體驗著快樂的學習生活。
3.教學形式的轉變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力的時間較短,無意注意佔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使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准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比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注意特徵,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麼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接龍」等游戲進行。改變學習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正如陶行知說的那樣「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叫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是啊,教就是為了不教。只有轉變了我們的教學形式,識字教學,乃至教學生涯才能有更好的保障。
4.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而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於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漢字是屬於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
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樹、村、楊」,「打、抱、扔」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後分析並要求學生區分「木」旁和「扌」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孩子們「木」旁表示與樹木有關的意義,「扌」旁表示與「手」或「動作」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的掌握帶有「木」旁和「扌」旁的漢字了。在很多的識字教學中,歸類識字也是一種很好的識字方法,教給孩子去歸類遇到同類字他自己就會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識字了。比如在第四冊《筍芽兒》一課教學時,學生很快就能將「口」旁,「扌」旁和「氵」旁的字放在一起,加快了記憶。因此,教給孩子識字方法是識字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
5.啟迪創新思維,體驗成功快樂
教師的最大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楊再隋這樣說過:「尊重學生,發展個性;關愛學生,理解寬容;相信學生,誘發潛能,激發創新。」我對這深信不疑。記得我在給孩子們區別「睛、晴、情、清、請」時,孩子們沒等我說完都忙舉手發表自己的區別方法。一個孩子說:「老師,你看,有目才是眼睛的『睛』。有太陽才會有『天晴』,心高興了是真『隋』,有水才會『清』澈,會講話,就能『請』人幫忙。」聽完我的兩個巴掌不由自主地和孩子們一起拍了起來,理解得多到位這出呼了我的預料。後來在這個孩子的帶動下還有編故事把這幾個字都用進去的。在老師和同學的贊美聲中,孩子們體驗著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純真無邪。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苞欲放在漢字中的童趣,那麼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他們將會插上理想的翅膀越飛越高。
回答人的補充 2011-03-03 14:17 近日,聽了好多節低年級語文課,發現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一、「粉碎」漢字,識記字形復雜化
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對字形的遺忘率高於對音、義的遺忘率。識字教學中,老師們為突出字形教學的難點,注重識字方法的研究。課堂上,他們極力溝通字形與事物之間的聯系,增強意義識記的成份;注重引導學生發現生字與熟字之間的聯系,以減輕學生機械記憶字形的負擔。在這種講究方法,追求高效的識字教學中,時常會出現將漢字分析得零零碎碎,聯系得雲里霧里的現象。以致事與願違,將識記字形人為地復雜化。
案例一:
師:今天我們迎來了一位新朋友「士」,誰能用自己的辦法來記住這個字?
生:「十」字加一短「一」。
生:「王」字去掉一橫。
生:與「土」字相似,但下面的「一」要短。
生:「二」加一豎。
生:我覺得它像一個小飛機的形狀就記住了。
生:我覺得它像墓碑上的十字架。
師:好,同學們不但說出了許多熟字,還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表揚你們。
案例二:
師:小朋友,怎樣記住「菜」字?
生:菜,上下結構,上面草字頭,下面是采字,合起來是「菜」字。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菜,上面草字頭,下面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來是「菜」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菜,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來是「菜」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菜,上面是花字去掉化,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來是「菜」字。
識字教學不只要注重教法,更要注重遵循漢字構字的規律。不能隨心所欲地對字形進行想像、肢解甚至「粉碎」。又如有人把「溫」分成三部分,「氵」「曰」「皿」,並將「溫」望文生義成「太陽照在器皿里,使水變溫」。這不符結構規律,這種編造會擾亂漢字構形的系統性。漢字,除了一部分筆畫簡單的獨體字外,大部分漢字可以分解成兩個或幾個小部分,這些小部分被統稱為部件。漢字數量雖多,但組成這么多漢字的部件卻是有限的。對於每個具體漢字來說,記住了它所用的部件和部件的組合關系,也就記住了這個漢字。所以,識字教學中,我們有「部件」的概念和意識。
如二年級生字「鼻」,這是一個易錯的字。教學這個字,老師引著學生分析出這是上中下結構的字,並要求學生注意「最下面的撇和豎不能出頭」。如此教學,「鼻」字顯得零碎。
「鼻」是上下結構,上面是「自」,下面是「畀」(「畀」加上病之頭,就是麻痹大意的「痹」)。它是形聲字,上面的「自」(「自」是「鼻」的初文)表義,下面的「畀」表音。 「自」,怎麼會跟「鼻」子有關呢?聯系生活,與嬰幼兒建立「你我」關系的時候,成人常常指著自己的鼻子問孩子:「我是誰呀?」孩子也會指著大人的鼻子說:「你是爸爸。」另外,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憤怒到極點,通常會指著他的鼻子罵。《說文解字》當中解釋,「自」的本義是鼻,只是在古書里,找不出一個當鼻子講的「自」來。後來,通過甲骨文的研究,專家發現甲骨文卜辭里有「疾自」之語,意思是鼻子有病了。如果,圍繞這些,加強對字理的講解,滲透漢字蘊含的豐富的文化信息,學生會學得輕松扎實些。這從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文字學、文化學知識方面有所儲備。
二、機械重復,鞏固訓練單一化
聽課時,翻看低年級學生的語文書。發現每學完生字,小朋友們總要抄寫好多相關的詞語。且不論學生能不能理解、接受這些詞。光語文書上那方寸空白,密密麻麻地簇擁著一堆沒有稜角的字,就會讓人心痛。再看學生作業本,為讓學生「能按筆順規則正確書寫漢字」,一名一年級小朋友,竟要用十六個田字格將生字「嘴」的筆順完整地展現出來。這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一個注意力正在發展提高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項頗為艱巨的工程。
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應該遵循「多認少寫」的原則,不要求寫的字決不能讓學生依樣畫葫蘆。抄寫過多,容易讓學生形成不良的書寫姿勢與運筆方法,以致學生厭惡識字寫字,讓《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落空。
識字教學不能靠單一的反復抄寫來鞏固,應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將識字與閱讀,識字與寫話,識字與游戲聯系起來。如,有教師在實踐中自編了一個游戲活動,名之謂「背寫猜字活動」。這種活動簡單易行,具體操作是:學生甲用食指在學生乙的背上寫字,然後讓學生乙猜是什麼字,甲、乙學生交替進行,誰猜中的多,誰就是勝者。這個活動不局限於兩個人玩,也可以在兩個小組間進行①。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甲用食指在學生乙的背上寫,是書空練習;學生乙憑借觸覺,感知學生甲的手指運動,然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學生甲寫的是何字,這是一種心理練習寫字的活動。這種游戲帶有比賽性質,學生樂於參與。
三、面面俱到,寫字指導「精細」化
寫字教學,教師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教什麼」的問題。課文生字表中的字,不是教學的內容,至多算作「原料」或「有待加工的粗糙的內容」。寫字教學是否有效,有賴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選擇與優化。
實際教學中,大多老師並不知道教什麼,而是「什麼都教」。
如,「杏」花的「杏」,老師教「書寫順序——要先上後下」;強調「撇捺舒展」,並用上了優美的比喻——撇、捺「像小姑娘的裙子」,「像小鳥的翅膀」,補充基本筆畫的書寫——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撇「帶尖」捺有「腳」。
這種百無一漏的寫字指導,「精細」至極,淹沒了教學理應強化的書寫要領。教師洋洋灑灑,學生不得要領,反倒貼了自己寶貴的練習時間。要知道,寫字屬於動作技能領域的學習,技能主要通過練習形成的。
奧斯貝爾說:「如果把全部的教育學心理學歸結為一句話的話,那就是我們的兒童已經知道了什麼。」面面俱到的講解,實則是教師將學生當「0」看待,忽略學生已有的寫字經驗與技能。難道學「木」字的時候,老師不講「撇捺舒展」?難道「先上後下」,學生會寫成「先下後上」?
教學,應有所教,有所不教,言簡意賅,一語中的。這個字應該教什麼?我以為這個「木」與「口」組合成的「杏」,「木」與「口」都發生了變化,不同於常態的「木」與「口」,字形都扁了。其中哪一筆畫最能表現這種變化,無疑,「木」字的中豎要寫得短些。這些內容,教的是部件組合之後的一種變形,一種具有規律性的變形。
因此,寫字教學中,教師不應在學生習字的園子里精耕細作,應「精講要點」,給予他們足夠的練習時間,讓學生自己細細耕作,形成書寫技能。
四、追求完美,習字過程「理想」化
每次練字,學生總習慣性地左手握橡皮,右手拿鉛筆,好像他們一落筆,就是准備出「錯」的。再翻看《學生習字冊》,發現好些學生的習字冊被橡皮擦得皺巴巴的,田字格留有反復書寫的鉛筆印痕。一詢問,才知是教師要求學生將書寫不工整的字擦掉,重新書寫的。如此嚴格的要求,折射出教師謹嚴的工作態度。但從學生習字的角度看,這種做法,缺乏科學「習」字的意識。
E.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技巧方法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應該力求內容精要,通俗易懂,聯系實際,這對提高小學生語文能力有很大作用。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技巧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技巧方法
第一,梳理匯總。
這是基礎知識復習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詞以及 成語 俗語,還有要背誦的篇目整理到一起,這樣把知識集中到一起,不僅能夠做到一目瞭然,心中有數,又便於攜帶和記憶。
第二,合理規劃,循序漸進。
語文基礎知識部分的一個特點就是量比較大,並且許多內容需要進行識記,對於這樣的學習內容而言,最有效的 復習方法 就是循序漸進,具 體操 作就是將這些知識進行分配,依據自己的具體復習情況合理地規劃到每一天當中,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化整為零。
第三,找出重點難點,區別對待。
在復習的過程中,要依據自己的情況找出重點和難點,也就是那些自己沒有記住或者記憶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錯誤理解的知識。復習中,可以先自己進行理解,然後再對照詞語或者成語的含義,對比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確到位,那些理解准確的詞語可以一帶而過,理解上有問題的就需要重點記憶。
通過這樣的復習,就能對數量較大的基礎知識部分有一個扎實牢固的掌握,為了避免遺忘,要進行多輪鞏固,第一遍全面復習,第二遍重點復習不知道含義和理解有誤的,這樣一遍一遍逐漸縮小范圍,最後一定能夠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部分,保證中考當中30分的基礎知識不失分,再去通過後面的閱讀和 作文 ,挑戰高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基礎知識的考查范圍固定,題型也比較穩定,只要平時用心,注意積累,就能夠拿到,得分不難,丟分極其可惜,不僅要掌握具體的知識,更重要是掌握有效的復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2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積累方法
1、聚沙成塔
人們都懂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道理。荀子在《勸學》篇中也說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都說明要有所成就離不開點滴知識的積累。對於基礎知識的積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的:一是時間上;二是空間上;三是內容上。
時間上,引導學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積累。例如,路上可以背一背古詩文,看電視或閱讀中可以糾正一下錯別字或是積累一些 文化 常識,晨讀時間可以讀背課文。特別是上課預備鈴後的兩分鍾,完全可以用來背誦一段高考必背的古詩文。任課教師或課代表認真組織學生背誦,這樣既可幫助學積累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又遏制了一些同學課前說話、打鬧等不良習慣。在幫助學生改掉缺點的同時又培養了一種學習習慣。
空間上,可以利用學習園地、牆報、班報或者黑板一角。以黑板一角為例,每日寫上一些基礎知識,學生在不經意間就會看到,無意識中就記住了這些知識。
內容上,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只要遇到新知識點就講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有計劃的幫助學生積累基礎知識。例如,在課前安排學生講一個成語。要講出它的出處及相關的 成語 故事 ,然後講解它的意思及用法,最後用該成語造個 句子 。文言文常見的120個實詞以及18個虛詞,課上遇到一個就講解一下並加以強化。詩詞賞析亦是如此。點滴知識匯成細流,涓涓細流形成江河。只要堅持不懈,終會匯成知識的海洋。
2、化整為零
對於大篇幅的古文背誦或者需集中大量時間才能攻克的知識點,可以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各個擊破。如高考復習中的古詩文背誦、詩詞賞析、成語辨析及運用和古文中的120個實詞及18個虛詞的運用等,集中突擊復習, 總結 規律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可是,如果學生平時沒有注重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那麼在集中突擊復習的時候就會遇到困難,因而極易產生厭倦畏難情緒。
要是把這些知識點科學合理的分散安排在高一及高二的晨讀或自習的學習過程中,事先加以強化鞏固,那麼在高三的高考復習中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成語辨析及運用為例,高考涉及成語400餘條,可將其化整為零。教師每天利用課前的幾分鍾時間帶領學生復習幾條成語,先要求同學齊讀成語的解釋及正確的例句,然後聽寫成語,最後強化易錯成語。這樣,降低了難度,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在教師的鼓勵督促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同一個班級里學生的語文基礎不同,差異性較大,那麼可以將這個集體化整為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分成若干小組,然後有針對性地督促他們積累相關的基礎知識。在每次階段考試後要對學生的答卷情況做細致的分析,具體落實到每道小題的得分以及相關的知識點上。根據學生的具體失分情況,做分析,之後,督促其進行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彌補其知識點的缺陷。
例如,對於六科總分排名靠前而語文單科成績靠後的同學,筆者就安排他們負責批改雙周測驗試卷或平時的小測驗;對於名句填空得分最低的幾名同學,則安排他們批改每周的古詩文默寫。直到下一次階段考試成績分析結果出來後,根據學生失分情況再作調整。對於極個別情況,也要盡力為其想一些解決辦法。
3、循序漸進
基礎知識的積累要有規劃,要注重知識的整體性與聯系性,由淺入深,循序進。
仍以古詩文背誦為例,筆者先要求學生齊讀、抄寫,再要求他們背誦、默寫;先解決簡單的,後攻克繁難的;先解決初中的,後完成高中的。對於遼寧高考考試說明推薦背誦的64篇古詩文,高二下學期課程結束後,筆者將這64篇古詩文按教材先後順序排版、列印,下發給學生。利用晨讀或者課前5分鍾時間,先由教師范讀,再與學生共同校對,然後學生齊讀。
課後學生自己抓時間背誦,先易後難,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篇目背誦。每周完成一定量的背誦任務,短篇限2―4篇,長篇可以選1、2段。每周固定一節課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要求學生逐一過關,教師認真記錄。在這節課中,學生在完成背誦任務的同時還要將所背誦的內容先抄寫一遍,然後再默寫一遍,以確保學生有所收獲。下課時將所寫內容上交,有專門負責的同學進行批改、評分,最後交給教師復查。
當學生的背誦任務完成三分之二以後,教師利用每節語文課前的幾分鍾時間再次帶領學生齊讀這些古詩文(按背誦材料先後順序,每日定量),讀後,要求能背誦下來的同學默寫,其餘同學可以抄寫。寫完由同座互相批改,之後上交,再由專門負責的同學進行復查、評分,最後仍交給教師抽查。背誦任務完成之後,將這64篇古詩文重新排序列印下發,按篇幅長短組合,列入晨讀計劃,以利於進一步復習鞏固。
只要把握知識的結構規律,注重其內在聯系,結合學生實際去安排,循序漸進去做,是會取得效果的。
4、持之以恆
學貴有恆,行百里者半九十,沒有這種堅持到底的精神,很難取得最後的成功。基礎知識的積累行為更要堅持到底,決不能半途而廢。任何一種知識積累活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激勵學生堅持下去,並要不斷改換形式督促帶領學生繼續積累。
為了幫助學生及時復習鞏固所積累的知識,可以採取雙周測試地方法加以強化。特別是在高三復習階段,每次雙周測試的內容既要包含近兩周的復習重點,又要有計劃的安排高考必考知識點。如辨析病句、熟語運用、仿用句式、詩詞賞析、名句填空等。只有持之以恆的不斷強化,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小學語文落實基礎知識方法
1、落實基礎知識,要加強字詞的教學
低年級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認字學詞,積累語言。識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識字教學相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採用一定的方法,那麼新課程標准規定的第一學段的識字量1600~1800個就只會成為一句空話。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節課中,老師也是可通過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布置學生 課前預習 漢字課堂上進行檢查,這樣,學生就會養成自主識字並發現識記的方法。不過,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或者說是游戲讓學生進行識記鞏固。如:編兒歌、「開火車」、猜 謎語 等游戲是我們在課堂里常用到的,讓學生眼動,口動,手動,耳動,甚至是心動,全身心投入到識字學習中。這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邊玩邊學,邊學邊記。識記效果會不一樣的。並上好寫字課,讓學生寫規范的字,把字寫漂亮。
根據 兒童 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剛剛認識的字詞,一定在學習後即時復習,採取多種方式反復出現,在感官上直接讓學生感知,這就需要形式的多樣,全體參與,其中游戲的巧妙設計是學生感興趣的一種形式。讓每個人在游戲中,在語言環境中,合作學習,多次見面,「一回生,而回熟」,多次見面就成了好朋友,還可採取字詞接龍,開火車等,認讀復習。
2、落實基礎知識,要加強朗讀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要加強朗讀的訓練,要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貫穿於各個學段之中。在課堂中,我注意了訓練學生的朗讀,要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作為訓練的重點,課上要捨得花時間,要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我朗讀示範、領著學生讀等形式。最終讓學生把語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是能讀出感情。低年級的小朋友年齡小,對故事尤其感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一個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形象性,使學生產生好奇感,為學習下文做鋪墊。
接著可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就是小組相互讀課文,正音和教師的檢查。主要是檢查字音是否讀准,是否丟字和添字。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在此基礎上還要讀出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對 文章 的理解。雖然是低年級,這一步必不可少,否則就會走入泛泛地讀讀這一誤區,但這一步不是分析課文,而是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幫助學生去感悟語言。學生在前面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活動中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對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漸讀出感情並熟讀成誦。
3、落實基礎知識,要重視寫話訓練
新課標中對小學生的說(口語交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的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豐富。教師可以把每一次的口語交際的內容,讓學生寫出來。也可以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組織學生開展「小小故事會」、 「最有趣的事」小演講等說的活動。然後啟發學生把所講的故事、新聞、有趣的事寫下來。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除了自己做游戲之外,學校也經常組織活動,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寫話的素材。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做的游戲或者參加活動的經過或感受寫下來。如:男同學喜歡溜溜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溜溜球的外形寫出來,也可以讓學生把溜溜球的玩法寫出來。學生喜歡玩溜溜球,喜歡做這項游戲,而且是自己親身參與的,他們既熟悉又感興趣。這樣,一篇很好的寫小物品的小短文就會躍然於紙上。
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學生喜歡的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等。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些課文是學生練習寫話難得的素材。例如:《風娃娃》一課,這是學生喜歡的一篇 童話故事 。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續寫。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一個問題:風娃娃聽了小朋友的勸告,他會怎麼做呢?學生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閱歷,就會續寫出精彩的故事來。《山行》是一篇優美的古詩。學生在理解詩的意思之後,教師可以抓住「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一情境,讓學生展開想像,把古詩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4小學語文基礎知識 教學方法
一、夯實學生語文基礎是根本
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有 經驗 的語文教師一般會把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分為三大部分,或者叫三大模塊:基礎知識、閱讀理解和寫作,在考試中則相應體現為對學生基礎知識,閱讀與寫作水平的檢驗與評價。近年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側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評價中也更重視考查學生對 語文知識 的理解與靈活運用。但正如俗話所說的:「萬丈高樓平地起。」不管樓房修得有多高,不管樓房修得有多漂亮,它總得有地基,而且地基打得越牢固,房子就越堅實,安全系數也就越高。
語文基礎就是學生語文能力的地基石,沒有牢固的基礎知識作地基,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不切實際。例如,學生不掌握一定的「字音、詞語(含成語)、 短語 、句子、標點使用、修辭手法、文學常識」等基礎知識,他談何去讀懂一篇文章,寫出一篇好文章來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著力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今天,我們依然不能輕視和放鬆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我們的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就是要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為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打牢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是目的
重視小學語文的基礎知識教學,並不是在教學中要學生去死記硬背那些常用漢字的讀音、寫法,詞語的解釋和 造句 ,短語的類型,病句的一般類型、修辭以及文學文化常識。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上,我們在教學中要以靈活運用這些基礎知識為根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這些知識,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例如修辭手法的教學,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有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對偶、反復、設問、反問等常見的修辭手法,更要讓學生了解這些修辭手法的特點,以及在應用一些修辭時的注意事項,要能夠用這些知識去正確分析別人文章中所運用的修辭法。
不僅如此,在學生自己寫作文時,要能通過對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來提高自己作文的文采與質量。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的修辭教學就需要細致入微,如教學生比喻修辭,根據小學生接受能力和大綱要求,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比喻修辭的概念和基本特徵外,還要讓學生了解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種類別,並且要讓學生了解明喻的特徵與運用。
明喻作為比喻修辭中最常見的修辭,它在句子中會出現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且比喻詞一般是像、好像、彷彿、似乎、似等。除此之外,還要了解出現這些詞語不是使用比喻修辭的必要條件,如果句子中有這些比喻詞,但沒有本體和喻體,或者二者之間沒有相似點,都不能構成比喻修辭。學生只有理解這一系列關於明喻的相關知識,才能在分析使用中運用自如。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動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的基礎知識教學必須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我們要把那些字、詞、句、標點符號、修辭手法、作家作品等基礎知識進行精心處理,做藝術性提煉,易於讓學生學習,樂於讓學生理解,以此來激發和提高學生的 語文學習 興趣。例如,在教授漢語文普通話聲調這一知識點時,為了方便學生記憶和掌握聲調的標調要求,我們可以設計出一首打油詩一般的「標調口訣」:
a母出現莫放過, 沒有a母找o e。
i、u並列標在後,單個韻不用說。
i上標調把點去, 輕聲不標就空著。
j q x是三兄弟, 和ü相拼把點抹。
漢語拼音的標調要求多而細,對於小學生而言,掌握起來本來是比較難的,而且經常會記混淆,在使用中稍微不小心就會用錯。把這些使用規則用口訣式這么一處理,學生覺得像背誦律師絕句一樣,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於音樂美和節奏感,興趣一下提起來了。
四、讓學生掌握方法是保障
教師不可能永遠陪伴在學生身邊學習,小學生在小學學習六年後,就會升入初中,猶如小鳥,等羽翼豐滿之後,就要飛向藍天一樣。就是在小學的六年裡,也不一定每位語文老師能把一個班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帶到他們 畢業 。所以,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要掌握基本的方法。
例如,對漢子的書寫上,我們一開始就不要硬性要求學生去死記某一個漢字的外形,讓他們把時間花在每一個字怎麼寫上,還應引導學生從漢字的構造特點出發,先讓學生了解漢字基本筆畫,先學點、橫、豎、撇、捺五種基本筆畫的正確寫法,然後再學習橫折、橫折鉤、橫折彎、橫折折等復雜一點的筆畫,這樣循序漸進。然後,再讓學生掌握漢字書寫的筆順,這些基本的筆畫、筆順知識掌握之後,再來學寫具體的漢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總之,只有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對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的事情。
F. 小學語文抓基礎知識的技巧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階段的學習是為了以後更加長遠深入的學習打基礎的,因此一定要牢固掌握基本的知識,培養小學生初步的語文基礎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抓基礎知識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抓基礎知識的方法
第一,一起讀帶拼音的 故事 書。
有趣的故事、媽媽的陪伴對孩子都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讀故事的過程中,可以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給孩子讀,加深孩子對字的印象,也可以媽媽讀一段,孩子讀一段。為什麼要有拼音呢?這樣可以觀察,哪些字盡管是日常生活常用的、簡單的,但孩子仍然不會。孩子可以通過「拼音」這個小助手慢一些將不認識的字讀出來,順便復習了拼音,最重要的,避免了孩子因為不識字,怕挨說、不想問,讀不下去的尷尬。
第二,不刻意的日常應用。
出去玩的時候,注意各種宣傳 廣告 、尋人 啟事 、招租……試著跟孩子一起讀一讀。
第三,把有趣的小事記下來。
寫 日記 是好習慣,但因為作業,每天寫有點困難,所以日記可以變成周記或 隨筆 。隨筆的話,可以在50到100字之間,寫明白發生什麼、學到什麼這兩點即可。周記的話還要在此基礎上更詳細描述這件事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後的情形及當時的內心感受。
第四,引導孩子發現一些字與字之間的「親屬」關系。
引導孩子發現一些字與字之間的「親屬」關系。比如:扔、擦、打、掃……都用手,所以有提手旁啊;清、松、城、描、帽形聲字啊;很多 成語 也可以望「字」生義,比如:「聲東擊西」,聲音在東邊,打的是西邊,讓人想不到呀,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這些規律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記住字,也減少錯別字。
第五,給孩子聽寫生字。
給孩子聽寫生字時,不要光給孩子聽寫字,組成簡單的詞聽寫,甚至順便造個 句子 。這樣可以擴大詞彙積累,也提高孩子對生字的使用能力。
2小學語文基礎知識訓練方法
一、訓練要體現邏輯性
教材變來變去,有進步的地方,但不足也是明顯的。對比老教材,我們會發現,新教材刪去了一些不合時宜的 文章 ,增大了閱讀量,但在選文上也存在隨意性,為了兼顧各個方面而把一些非經典、意義不大的東西弄了進來,同時又把老教材中很多的訓練點刪去了。如果我們真按新教材一課一課去教,就算弄得再扎實,恐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也不會有多強。我想,各個學校能否結合自身實際,在大綱框架內,編訂一個「語文訓練綱要」。要體現層次性,哪一學期訓練什麼內容,考查什麼能力,達到什麼目標,要明朗一些。不要三年都做一樣的題,考一樣的試,說一樣的話。
二、要努力挖掘語文訓練點
老練那麼幾道大題,老是那麼練,誰都會煩。我們可以開動腦筋、集思廣益,經常給學生換換口味。現僅從字詞句段篇角度分別舉例簡要說明。
字:與其考選擇題,不如考改錯題。可以把學生的 作文 或編制的信件拿來讓學生改錯字。還可以鼓勵學生從報刊雜志中找錯,從街頭廣告中找錯,每周(或每月)統計一次予以獎勵。讓學生自己從改錯本中找資料出題,交給同桌做,共同評改。
詞:學生詞語貧乏得可憐,要把積累詞語作為一項常規訓練。可以布置學生每學一課或每讀一篇文章都搜集5 至10 個雅詞。對詞語、熟語的積累要體現趣味性,要在應用中鞏固。比如講 「埋」這個多音字,我們可以 造句 說「他死了,我們要把他埋(mái)葬好,否則他會埋(mán)怨我們」。對詞語要有意識地整理,比如可以讓學生寫出描寫風、雨、喜、怒等的詞語,看誰寫得多。
句:高中生也要多做造句練習。可以扣住課文設計題。比如教《外國 散文 兩篇》,可以讓學生寫「世間最美的墳墓,美在()」,「冬天之美,美在( )」。學小說,可用 對聯 對情節進行概括。
段:除了進行改寫、仿寫、評論寫作外,是不是可以讓學生給課文寫導言,給同學下評語,給老師寫建議。幾十字、一百字見真功夫。既有趣,又練到了實處。
篇:寫的基礎是讀。要鼓勵學生大膽創造,但同時也要進行考場作文的規范訓練。
三、要訓練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什麼是 教育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張志公先生把它表述為「字要端端正正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做。」但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訓練起來總覺得如隔靴搔癢。聽,成了聽老師講;說,成了老師一個人說;讀,基本上是讀望天書、讀啞巴書;寫,基本上是隨心所欲,信手拈來。
加強聽說訓練,要注意把課堂上師生的單打變為「雙打」,變為「混合打」,多搞點小組合作學習。讀寫訓練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中的「寫作意識」和寫作中的「讀者意識」。在讀的時候要想到別人的思路,而不是單純的字詞句的積累;在寫作的時候要想到讀者,自己做一個讀者,考慮閱卷者的感受。
這樣有意識地訓練,就能讓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指導學生讀自己的答卷,大聲讀出來,就明白自己做的情況。
四、語文教師要像農夫一樣浪漫瀟灑
長期以來,唯考試是從心理嚴重地束縛著廣大語文教師。教參怎麼寫,就怎麼講;前人怎麼說,就怎麼說;同事怎麼教,就怎麼教。機械的教學模式和死板的應試技巧讓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品格。
而事實上,教材並不是至高無尚的權威,教參也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參考,同事的見解也僅是一家之言。重要的是應該有自己的思考,重要的是應該引導學生大膽思考。有時,存異比求同更重要。語文教育,不能讓我們和我們學生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否則,不僅會貽誤學生,使他們的思維日趨懶惰,從此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也會害了我們自己。高中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出現的「早衰」現象,已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我更擔心的是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教學理念的日趨保守、教學方式的日益僵化,將使我們未老先衰。
教材有不當的地方,是不是能夠刪換一些篇目,增加一些課外美文;教參說法太死板,是不是能夠給學生講點自己的見解。陳寅恪先生上講台的第一天就對弟子們說:書上有的我不講,別人說的我不講,我講過的我不講,今天我只講從來沒人講過的。這是何等的風度,何等的瀟灑。
五、語文老師要學會以情動人
我很傷感作為語文教師已很少寫點文章,寫點詩歌,寫一點能表達真性情、能與學生進行靈魂碰撞的東西了。談古人的詩文,我們給學生條分縷析,都說這里好那裡好。可是沒有激動,沒有興奮,沒有手舞足蹈,沒有淚眼迷濛。這不叫真語文,語文老師一點兒也不瀟灑,一點兒也不浪漫,甚至多愁善感都不會,很可悲!2002 年在成都召開的「新課標研討會」上,來自台灣的語文教育家談衛娜女士教賀之章的《回鄉偶書》。她把自己對祖國故鄉的思念靜靜地化作了兩行熱淚,感動了學生,也感動了聽課的所有老師。
我想,在我們的課堂上,能讓學生流一次淚,我們能流一次淚,那麼,這語文就沒白教。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除了分數以外,我們就更能說:我對得起學生了。
3小學語文基礎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用漢語拼音服務於字詞學習
漢語拼音部分在幼兒園和學前階段都有涉及,但是正式開始應用並服務於 語文學習 還是從小學階段開始的。根據《小學生教學大綱》的規定,從一年級第一課開始,在整個小學階段基本上要掌握的有2800多個漢字,其中常用並要求會寫的有2000多個,眾所周知,小學生識字的開始就是用漢語拼音輔助拼讀。
聲母和韻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基本上貫穿了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始終。低年級的語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在拼讀漢語拼音時發音的准確,拼讀要符合漢語的語法習慣。另外,生字的學習也是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關鍵。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功課,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語言,一種工具。小學生剛剛接觸到生字的時候,肯定是很好奇並帶著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敬慕心,而語文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持續不斷地保持這份好奇心和敬慕的態度去學習,不斷深化自己的語文基礎能力。
二、採取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
小學生剛入校門,對未知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語文教師要學會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並加以引導,讓他們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會生動有趣,學有所得。小學生由於認識水平有限,認識的漢字有限,因此,教師可以藉助一些輔助工具來輔助完成課堂任務。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課文「一去二三里」的時候,課本上都畫有人物和亭台、花朵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插圖中有趣的圖片來讓學生把文字和圖片上的實物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把圖和文有效地結合起來,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認識水平。又或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著小朋友製作漢語拼音和漢字的卡片,不同的漢語拼音組合成不同的漢字,用拼音找漢字,或者用漢字拼拼音,用游戲的方式解決學習上的問題,簡單而有效,且符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也因此成為了最受小學生歡迎的方式之一。
三、課文解讀要符合小學生的特點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文基本上都具有趣味性或啟示性、教育性和童話色彩。小學課文里本身就有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語文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兼顧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的特點,課堂才能順利進行。小學生天真、認知能力有限,在教師講解課文的時候,他們就會有很多問題。例如在講解《兩只小獅子》一課的時候,很多小朋友就問我說:「老師,小獅子為什麼要學習本領?獅子不是本來就會咬人的嗎?」還有小朋友問我:「老師,小獅子跟這上面畫的是一樣的嗎?」這些問題本身是跟課文沒有關系的,但是教師不能因此就忽略了這些問題,因為好奇心是學習的開始,小學生是因為感興趣所以才會發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因此,對於學生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給予耐心的解答,並採用啟發式的 教學方法 ,啟發學生在理解課文,想像課文情境的基礎上,引發更深入的思考。例如「你更喜歡哪一隻小獅子?為什麼?」「課文中的小獅子有哪些品質?」「你有沒有要向小獅子學習的地方?」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 說說 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並給予適當的點評。
四、聯系生活,用發散性思維啟迪智慧
小學課文中有不少涉及到小學生智慧的啟迪方面。例如《曹沖稱象》、《小貓釣魚》、《烏鴉喝水》等。這些課文是一個虛構的童話世界,既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又接近生活實際,和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小學生的認知世界裡,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課文與現實的聯系,只是潛意識地贊同某些符合自己認知特徵的行為。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啟發小學生用發散性的思維去思考課文的內容,同時,藉助課文裡面的實際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學生已經能夠基本分清楚童話世界與現實之間的區別,教師也要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用發散性思維思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舉例子說明生活中類似於烏鴉喝水的場景。
五、課文朗讀的必要性
學習漢語拼音是為了方便認識漢字,認識漢字並學會 組詞 是為了造句,句子連在一起就是作文。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尚未接觸到作文,但是必須具備初步作文的基礎。因此,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學會說話,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句子說出來,寫出來。讀和寫是分不開的,要想寫就必須會讀,只有讀多了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語感,再寫句子也就不那麼難了。因此,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習新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一遍,然後帶著學生一起讀,每學一篇課文,就要求學生讀熟了,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藉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為以後的造句和寫作奠定基礎。
4小學語文基礎知識 復習方法
1、領悟規律、教給方法
基礎知識涉及的很多知識是有規律可尋的,在復習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通過練習來領悟這些規律,用這些規律來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例如拼音中較難辨別的平、翹舌的辨析也是有規律可尋的。我們知道多數漢字都是形聲字,以同一個翹舌音為聲旁的一類形聲字多數都念翹舌,例如以翹舌聲母「正」字為聲旁的形聲字「征」 「整」「證」等字都念翹舌。反之都念平舌。前後鼻韻的形聲字也有同樣的規律。我們復習時可有意識安排一些聲旁相同的形聲字要求學生填寫聲母、韻母,讓學生去發現聲母、韻母的相同之處,讓學生悟出辨析這些音節的方法、規律,記住能類推的平、翹舌,前後鼻韻發音的代表字,以增強辨析能力,避免死記硬背,從而減輕復習負擔。
2、提供語境,用中鞏固
基礎知識中的許多知識靠死記硬背是難以掌握的。一定要引導學生在運用中進行鞏固。要運用就需要我們給學生提供具體的語境。例如多音字,它不同的讀音是由具體的語境決定的,傳統的復習方法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給多音字組詞,其結果往往是學生做了若干遍,仍然是一做還錯,因此我們在復習時應給學生提供運用多音字的具體語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掌握這些知識,他們一定掌握得更牢固。
3、發揮主體,自主復習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平時教學,老師們都意識到發揮主體性對於學習的重要。但在復習中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點,還存在不放心、不放手的情況。其實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初步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提出復習的范圍和要求,給學生一些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情況,採取不同的復習方法進行復習,並加強同桌、小組的交流和檢查,增強復習效果,促進全體學生學會學習,全面提高。
如對生字、形近字的復習便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從生字表或作業中找出自己掌握得不牢固的,易寫錯、讀錯用錯的生字進行辨析組詞。 近義詞 、 反義詞 的歸類可以讓學生同桌互動的形式進行,對於標點符號的辨析可採用讓學生從同桌的習作中糾正錯誤標點的方法,還可採用規定題型讓學生出試卷的方法進行基礎知識的綜合復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主復習,這樣,既做到有的放矢,又可提高效率,還會讓學生學會怎樣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