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考哪些文體
文體指文章的體裁和風格.
記敘文
(1)定義: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或狀物為主要內容,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
(2)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局.
說明文
(1)定義: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
(2)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明答指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議論文
(1)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舉春一種文體.
(2)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還有小說,戲劇,散文,記寫事實類,闡述激配觀點類,解說知識類.
㈡ 初中學語文文體有什麼
初中語文四種文體知識簡介
議論文閱讀相關知識
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論據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麼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後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後分別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後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採用的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後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後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
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屬於議論文的范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議論文三要素
詳細說明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
1.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系,就可以分出主從。
2.如何找中心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標題、文章開頭、文章結尾、文章中間,有的則需要讀者概括。
論據:
1.事實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
2.道理論據:作為論據的道理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
論證:
議論文中的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論點是解決「需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
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
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爾之矛,攻爾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論證方式:
議論文從論證方式看,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
(1)立論: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
(2)駁論: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議論,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二、議論文結構
1.基本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2.可分兩大類
a.縱式: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
例1.「層層深入」式,先提出論點後,先從消極方面論證,然後進一步從積極方面論述.
例2.「起錄轉合」式:開頭破題,引出論述問題;接著承接開頭,闡述所論述的問題;「轉」是雙各個角度證明論點;最後歸結,就是「合」。
b.橫式:並列展開的論述結構
例如:
有「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而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
有「總論——分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
有「分論——總論」式,對所要論述的總是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
總之,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
說明文閱讀相關知識
一、說明文的特點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是對客觀事物作說明的一種文體,或說明事物的性質、狀態、特點、成因、功能、用途、關系等,或闡明事理,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准確性、科學性、條理性、知識性是它的特點。
二、說明文的分類
從說明內容上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徵,事理說明文旨在解釋事因物因。從語言表達方式上可分為平實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也稱科學小品文)。
三、如何綜合閱讀說明文
(一)抓准說明對象
所謂說明對象,就是文章要說明的某個事物,解釋的某種現象,闡述的某種道理。閱讀說明文,要在大體理清文章的基礎上,准確抓准文章的說明對象。
(二)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
1、特徵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志。無論是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都有其特徵,閱讀是首先要弄清說明對象的特徵,弄清說明了特徵,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2、抓住說明對象特徵的方法:
a、看標題,特別是標題中的修飾、限製成分。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b、抓中心句、關鍵句(能集中陳述說明對象特徵的語句),對事物的特點進行概括。
c、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現象上,還必須反映出事物的內在聯系,也就是事物的本質特徵。
(三)判斷文段的說明中心(說明內容)
★【答題方式:
1、實物說明文:說明對象+對象的特徵;
2、事理說明文:關於…………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說明文:…………的操作或實驗或製作的過程。】
(四)理清說明順序
1、常見的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以時間先後作為說明順序,也就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安排順序,這種順序一般用於說明事物的發生、發展或製作過程的文章。包括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
(2)空間順序:說明某事物的構造或建築物的構造用空間的轉換順序介紹。往往是按照從外到內、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後、以及東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說明文在介紹事物的種類、成因、功能等時,常按邏輯順序進行說明。邏輯順序包括:先總後分、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局部、從概括到具體、從個別到一般、從特點到用途、從主要到次要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等。
2、理清說明順序的方法
首先明確是哪類說明文(事物說明文:以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為主;事理說明文:以邏輯順序為主);其次,要找出體現說明順序的重點詞語和句子;另外,還可按行文先後順序加以排列,弄清文章的脈絡,說明的順序就能理清了。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⑴下定義:用簡潔的語言科學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如等邊三角形是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
⑵舉例子:舉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或事理。(如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課文舉了趙州橋、盧溝橋)
⑶分類別:按一定的標准,不能有從屬或交.......關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內容都分完。如人分為男人、女人。)
⑷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辭把抽象、復雜的事物說得深入淺出、具體生動。
⑸作比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說明的事物相比較,一定有兩個方面。
⑹列數據;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點最准確、最有說服力的方法。
⑺引言論: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
8、這些說明方法有何標記?
⑴下定義:……是……,這就是……,叫……。
⑵分類別:有幾類(種),一種是……,另一種是……。
⑶舉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舉例只舉一部分。
⑷打比方:像、是、當作,就是比喻。
⑸作比較:而、比……和……兩種東西比。
⑹列數字:數詞,概數、確數。
⑺引言論:引用,標記是引號。
9、這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共同的作用是說明事物的特徵,但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如打比方:形象生動;列數字:准確;舉例子、作比較:通俗、具體;引言論:印證;分類別;條理清楚。
注意:說明方法一般用三個字表達,不要與修辭方法、表達方式混淆,表述要規范。
10、說明性語言的特點:准確,體現在修飾、限制性的語言運用,同義詞的選擇
記敘文的閱讀,要明確有關的知識點,把握其文體特徵。
記敘文相關知識
一、記敘文的概念: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二、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復雜的記敘文。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1.寫人的記敘文;2.敘事的記敘文;3.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4.狀物的記敘文。
三、記敘的要素: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記敘的順序:常用的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順敘: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來進行敘述。
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使用倒敘應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否則會影響表達效果。
插敘:指由於表達的需要,中斷了原來的敘述而插入的另一段敘述。插敘與倒敘的區別在於:插敘只是順敘中的一個片斷,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敘所敘的內容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或一個環節。
補敘:對前面的敘述加以補充、解釋。補敘與插敘的不同在於:文字少,一般沒有情節,前後不必有過渡文字;去掉補敘的文字,前後內容仍可以銜接起來。
五、記敘的線索:一般有以下幾種——人線、物線、情線、事線、時線、地線。記敘的線索有:以某個人物為線索的叫人線;以某一事物為線索的叫物線;以某一事件為線索的叫事線;以某個景物為線索的叫景線;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為線索的叫情線。閱讀一篇文章,怎樣才能迅速地找出線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體裁和內容,表現手法,再多次閱讀全文,再次要注意文章的標題;最後要還應該注意文章中從頭至尾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和某個事物。
六、記敘的人稱:一般採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個別時候使用第二人稱。第一人稱使人感到親切自然,與讀者沒有距離。第三人稱可以寫得從容自由,無所顧忌。
七、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准確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系,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八、記敘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比較復雜的記敘文,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1、描寫(是使敘述形象化的一種寫作方法)
A、從方法上分:
細描:運用較多的修飾詞,對事物進行細致的描寫。
白描:較少的修飾詞,抓住事物特點簡略描寫。
B、從內容上分:
(1)人物描寫:外貌 語言 動作 心理 神態
(2)環境描寫: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地點 時間 季節 氣候 地理風貌
社會環境:社會背景 時代特徵 家庭陳設 社會風俗
環境描寫的作用:
對表現人物身份,地位,對渲染氣氛,抒發情感,襯託人物心境,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有積極的作用。社會環境描寫可以揭示人物命運的必然趨勢。
C、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D、描寫時應注意:
(1)明確描寫的目的。不能為描寫而描寫,要考慮文章的立意。
(2)抓住人或事物的特點。
(3)要發揮想像,與修辭手法連用。
2、議論
記敘中的議論,就是作者對所記事物陳述自己觀點的文字,就是講述包含在所記事物中的道理的文字。它使文中記敘描寫的意義更為突出鮮明,使文章內容更有深度。
(1)議論引出記敘(先寫看法,然後具體說明)
(2)夾敘夾議(在敘述中同時進行議論)
(3)議論總結記敘(得出中心思想)
注意:議論不可過多,仍以記敘為主,否則會望而生厭。
3、抒情
(1)直接抒情(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觸和動情之處)
(2)在敘述描寫中抒情
(3)在議論中抒情
注意:不矯柔造作,要有真情。全文感情基調應該一致。
九、記敘文常用修辭手法及其作用:①比喻:使語言表達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賦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表達生動活潑。③排比:增強語言的氣勢。④誇張:突出所描繪事物或情境的特點,加深讀者印象。⑤對比:通過對比以突出事物間的差異,以顯示事物的特點。⑥對偶:增強語言的節奏感,使語言節奏明快。⑦反問和設問:引起讀者思考,加強語氣。⑧反復:強調,加深讀者印象。⑨引用:增強語言的權威性和說服力。⑩反語:表達諷刺意味。
修辭手法
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4.誇張
(1)誇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
其作用在於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誇張的幾種形式
a、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6.排比
(1)排比的特點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於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僅供參考歡迎採納 希望幫到你祝你學習進步
㈢ 初中語文八大文體分別是
小說、散文、詩歌、戲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
相關信息:
文體,是指獨立成篇的文本體裁(或樣式、體制),是文本構成的規格和模式,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是某種歷史內容長期積淀的產物。它反映了文本從內容到形式的整體特點,屬於形式范疇。除此以外,文體還是文娛和體育的合稱。
㈣ 初中語文各類文體的考點和答題技巧
一、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1、問文章體裁?答:此文是一篇 。
備選答案有: 詩歌、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復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 因為 何況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採用托物言志、象徵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
4、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概括層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2) 概括法:例1:(記敘的段落)記敘了+××人(組織或單位)+××時××地+何種情況下+做××+結果。(注意原文強調的是什麼)例如2:(描寫的段落)描寫了+××景物+××特徵。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發了怎麼樣的感情。(3) 疊加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容組合成句就行。)
5、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劃分層次?(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7、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明線和暗線)———(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時間 (5)地點 (6)作者的情感要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品味題目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回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2)記敘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記敘了……,點明了本文記敘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敘述對象。
9、了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 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
(8)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
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語句整齊、意韻鏗鏘,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註:以上各種修辭手法作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賞析。一是豐富文章主題,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語段的作用?
答:一、內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義和象徵義。點明主旨、升華主題、畫龍點睛、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 ,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還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補充說明。
二、在結構上 :1、在文章開頭:總提、總領全文、開啟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2、在文章中間:(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後文作鋪墊;標志思路、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3、在文章結尾:總結上文、總結全文、收束全文、照應開頭、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
三、表達效果上: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從寫作手法上:常有A、開篇點題 B、為後文設伏筆 C、作鋪墊 D深化中心 E、襯托
F、點明主旨(畫龍點睛) G、渲染 H、呼應、照應 I、對比 J、象徵 K、先抑後揚 L、預示性作用。
17、表達方式? 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分析寫景狀物記敘文景物描寫的方法。①時間推移法 ②空間變換法 ③穩步換景法 ④分門別類法
19、領會寫景的作用和寫物的目的。藉助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以「狀物」為主記敘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了解描寫的幾種形式(1)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2)以動襯靜,動靜結合 (3)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4)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
種類:一是人物描寫:A、正面描寫:包括(1)肖像描寫(2)語言描寫(3)動作描寫(4)心理描寫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作品主題。
B、側面描寫: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
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作用是:襯託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二是環境描寫:分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
重點了解幾種描寫的作用及答題格式:
ü ①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ü ②語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ü ③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ü ④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ü (1)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天氣、季節以及景物場景,如:山川、湖海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渲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 的××命運、表現人物某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ü (2)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徵、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渲染××環境氣氛。襯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21、分析人物形象: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過對人物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22、小說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環境、情節。其中情節包括(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3、運用正副標題相結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強表達效果。
24、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答: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准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27、語言賞析或廣告:
類型1、分析某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對 策:(1)了解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精闢准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
(2)掌握答題技巧:把握詞語的比喻意、引伸意、雙關義。如阿來的《詞典的故事》中「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漂亮」一詞就要從它的引伸意義去答題,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來,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憐憫使我對阿姨產生好感的內心活動。
類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說理由。
對 策:(1)了解語言美的幾種形式及作用
①修辭之美------ 見第13個知識點
②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就不同。疑問句造成懸念,感嘆句便於抒情;反問句加強語氣語調引人深思;排比句疊句氣勢磅礴、層層深入;對偶句鏗鏘凝練,重復余韻悠然 ,也可以從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作用:可以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
④內容之美———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又與中心連接緊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穎,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2)注意答題格式:我喜歡 xx 句,因為它xx。
28、品味句子和關鍵詞。最好找詞語點評或整體點評:即怎樣寫、寫得怎樣和寫出什麼、給讀者怎樣的感受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應選擇有生命力的詞語進行。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或從正面和側面點評。
C、深層含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29、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答:A、能或否 B、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 詞語:為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系,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30、問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答: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①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真摯深沉的感情,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②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義,以深化主題,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③說明是為了簡要地解說事物,闡明事理,使所敘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議論有時是融為一體的,無法截然分開的。
31、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布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要結合該文寫作的手法。
①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
②結構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
③語言:朴實或生動、形象、准確;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暢,修辭的運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現技巧:一是修辭手法:共八種。二是表達方式:有五種。其中描寫可細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樂景寫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聯想、想像等。
四是結構手法:包括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先抑後揚等。
32、評價、鑒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 性格 思想 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
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 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贊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系具體材料展開回答。
33、問閱讀後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證明。即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A、指出本文蘊含著的思想意義以及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
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 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34、常見的考點:一、理解文章重要詞語的含義。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四、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五、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六、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七、鑒賞文學作品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八、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九、體驗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內涵。
二、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三、中考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1、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⑵方法: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後,歸結出中心論點;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⑴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議論);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④比喻論證(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4、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並列式 ②總分總式 ③總分式 ④分總式 ⑤遞進式。
5、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6、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7、常見考點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 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認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 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答題思路是: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然後對……論據進行了怎樣的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關鍵要說清楚證明過程的層次性。
④議論文的論證方法考點
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紐帶,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種:
1、例證法: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的方法。因為「事實勝於雄辯」,所以舉出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引證法:是引用具有權威性的言論證明論點的方法。所以這種方法使用得當,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分析引證法的作用,應先弄清引用了誰的言論,是為了證明什麼,再把握引證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3、喻證法:就是通過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可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對比論證法:是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和道理進行鮮明對比,從而證明論點的方法。分析對比論證方法作用,首先分辨文中用什麼和什麼作對比,然後分析對比為了證明什麼,最後把握對比論證法的特殊作用——是非曲直分明,給人印象深刻。
答題思路:(1)道理論據,增加論據的權威性。(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3比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了……,或深入淺出證明了……(要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來確定)。(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⑤議論文的語言特色考點 :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色:(1)要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准確,嚴密:(2)要從說理的角度分析其敘述的概括性和簡潔性:(3)要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下面從不同角度解釋一下:
A、語言准確表現為:① 概念使用准確,② 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
B、語言嚴密表現為:判斷和推理嚴密,語言表達周密,邏輯性強。
C、語言鮮明表現為:表述明確,不模稜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D、語言概括簡潔表現為:議論文中事實敘述不細致,較籠統。用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敘事。否則會喧賓奪主。這一點一般的議論文都有體現,就不再舉例說明了。
答題思路:如加點詞語有什麼作用?思路:(1)確定、回答詞語在語境中的(表層)含義;(2)詞語對表達中心或闡明觀點的(深層、比喻或引申)作用;這類題主要考語言的准確周密性和形象生動性。又如詞語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答題思路:(1)解釋詞語的含義;(2)闡明詞語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序的先後順序,強調其先後順序或層次性。
⑥議論文中代詞的指代對象考點 :這種考題在各種文體的閱讀中都較為常見。基本上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需要聯繫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內容,這種情況,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代詞之前,找到後可用其替換代詞,通讀句子視句意變化與否來檢驗其正誤。
⑦開放性、拓展題考點。這種題一般都是,考查學生閱讀文章後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需結合文章發揮個人從閱讀中獲得的感悟。答題方式:相當於寫一篇小的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注意必須引用名言或名人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認識。
⑧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考點。
答題思路: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都是為論點服務的(不同表達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議論成分的目的來確定)
㈤ 人教初中語文所有課文文體分類譬如說明文有哪些議論文
除應用文外,一般說來,文體大約可分為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抒情文五類。
1、記敘文
記敘文與描寫文是陳述外在的人事或景物,題材較易把握。
定義:以記人、敘事、寫景或狀物為主要內容,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局。
2、說明文
說明文與議論文是發揮內在的意見,支配較難。
定義: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
特點: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3、描寫文
記敘文只要略述概況,又比描寫文的詳加刻劃為易易﹔
4、議論文
說明文可憑客觀闡釋,議論文則要有主觀的主張,後者較難。
定義: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5、抒情文
抒情文的難易與描寫文、說明文差不多。
這五類文體比較言之:記敘文最容易﹔抒情文、說明文、描寫文次之,論說文最難。命題時,可視學生的程度,由易而難,循序排列,最好使其系統化,但這也不是那麼刻板的,可以酌情適度變化,使難易互相協調。
(5)初中語文考什麼文體擴展閱讀:
文體特點
一、記敘文的文體特徵
記敘文的文體特徵是記敘某個具體的生活內容,描述某個具體的事件或場面。記敘文的材料必須具有直觀性,即具有可見、可聞、可感的特點,力求避免概括、抽象。記敘文中記人、敘事、寫景、狀物,都與時間推移和空間轉換聯系在一起,所以其結構主要為時空結構。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是敘述和描寫,所以它要求語言要有形象性,使讀者讀了其文,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受到強烈的感染。
二、議論文寫作文體特徵
議論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論據的,即論證觀點的依據,所以材料必須具有某種論證性。議論文的組織、結構基本上是以邏輯推導為線索的,因為說理是其主要目的,而說理必須遵循邏輯規律。一般的邏輯進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論證方式盡管比較繁多,但它們無不是演繹、歸納、類比等邏輯形式的衍化。
議論文的語言運用必須是明確的,同時它所思考的、把握的不是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而是對整體事物的某種高度的抽象概括。
參考資料:網路-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