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
想要上好一節語文課,需要做好課前准備、以學生為主體等。
1、做好課前准備
俗語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語文課,首先教師自己要在課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好教案,在盡可能的條件下,針對教材內容,查閱相關資料,做到對教材及其相關知識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4、注重學科知識融合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重多樣文化,重視學生的整體素質。語文是網路之母,將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知識相互融合並引進語文課堂,既是上好語文課的時代要求,同時又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
② 語文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如何教學呢為什麼
語文學科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科目,或許是很多人都小瞧語文這個學科了。教師想要把語文這個學科教好是很不容易的,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知道,在上課時如何教學語文,因為只有教師優秀教學,學生才能更好獲取知識。
第一,語文老師要明確自己作為語文老師的身份,並且能夠正確教學。老師應該有專業的語文素養,而且在課堂上要做好課程建設,要對自己的課程有一個整體結構,並能夠調動學生的自我學習積極性,注重給學生答疑解惑。在上課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整合語文學科課程,不要讓課程過於死板,機械。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及時調整課程內容。
語文學科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學生陶冶自己的情操,在上課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讓他們知道語文也是有價值的,要做到學生與老師相結合,這樣教學的話會很好。
③ 語文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如何教學呢為什麼
我認為語文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注意趣味性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因為語文課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是必須要上的一門課,而且也是他們了解中華語言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必要途徑,所以語文課是非常的重要的。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們會學習文字,古詩,以及一些歷史文人的生平。文字是有靈性的,從文字的發展過程中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文字在經過千百年的演化,已經變成了一種特殊的符號。
語文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盡量的簡潔,不要讓學生們覺得語文是一門繁瑣的課程,而且在給學生留作業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給學生留太多抄寫,默寫的作業,要讓學生有創造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④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上好語文課的經驗總結:
1、首先,語文教師應有大語文課程的觀念,通過對統編教材的學習和各級地方課程的開發利用,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使學生熱愛語文,熱愛中國漢字和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力。
在課堂之中,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的,學生是學習主人這一核心永遠不應變。教師必須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既放得開,又能收得回。當然這需要老師長期的積累,不斷的探索。
⑤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導語:語文是中國課程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則小學語文教學更是基礎中的基礎,而教學方法又是教學的關鍵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選擇性地應用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指導下學到知識。下面是我收集的小學教師節上好語文課的技巧,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1.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愛因斯坦16歲准備高考時在瑞士阿勞中學只補習了一年,但這一年卻對他日後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他逝世前一個月寫的回憶錄中,他寫道:「這個學校用他的自由精神和那毫無依賴外界權威的教師們的純朴、熱情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這種學校的自由精神培育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最高思想。
可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學生活躍起來,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創新的能力,讓學生敢於思考、敢於提出問題。有的學生不敢發言,其主要原因就是怕說錯、怕老師責怪、怕同學們笑話,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要鼓勵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現新問題,找出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氣氛;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樹立起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2.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掛圖、插圖、簡筆畫、剪貼畫、多媒體畫面等再現課文情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畫中的情、聽到畫外的音。
例如《秋天的雨》一課,我找了很多關於秋天的一些圖片,把秋天的美景展現了出來。特別是在理解「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時,我運用彩筆畫了樹葉、稻田和各種顏色的菊花,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接著請學生用書中的`句子對著圖畫說一說,然後合上書看著圖畫用書上的句子說,最後再要求學生根據圖畫有感情地背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既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巧妙地運用了課文中的優美語句進行背誦訓練積累語言,大大調動了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還為本單元的習作打下了基礎。
3.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路、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地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請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地說明了「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樣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4.巧設巧引激發興趣
語文教師要能夠運用富有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通過繪聲繪色的描繪、精闢透徹的分析、具體准確的刻畫,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在講《千里長街送總理》時,學生對於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場景很難入境,更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本課的教學任務,就是要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必須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與作者有同樣的情感,緊緊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調。
我用低沉的語調說:"1976年1月8日,一顆巨星在祖國上空隕落了,一顆偉大的心停止了跳動。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萬群眾自發雲集在十里長街上,在一片淚雨與哀哭中向緩緩而去的總理靈車沉痛告別。直到今天,十里長街送總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教師滿懷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了低沉抑鬱的氣氛,這樣學生一開始上課,神情就很專注,很有興趣與老師交流,感受到了老師情感的脈搏。在回答問題中學生也帶著崇敬、愛戴之情。這就准確地感受到了文章的寫作基調,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突破了難點,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不是呆板接受而是主動積極地獲取。
5.妙用插圖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它們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使用這些插圖就能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如在教學《挑山工》《古井》《地震中的父與子》等課文時,我就有側重點地利用插圖改變了課型及課的結構,變文字為看圖寫話、表演小品劇等,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課文中蘊含的哲理和思想。這樣就避免了說教,使「朝著一個目標一個勁向前就不會落後」「鄰里之間要互相關心」等德育目標更貼近學生,使他們樂於接受。
6.善抓習作常滲透
我認為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效果更好。如我在教學《生活告訴我》這一次作文時,我發現大多數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經歷,選擇自己真實的生活素材來寫作。有的學生還寫出了:"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自己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自己"等具有哲理性的警世句。於是,當我發現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或思想上存在矛盾時,就用這些名言警句來引導激勵學生,把德育教育與寫作有機地融為一體,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⑥ 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語文教學改革已經被廣大語文教師所認可,所支持,並且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不僅僅在課堂上。在新的歷史條件,要想做一個稱職的、優秀的,尤其是受學生喜歡的語文教師,那究竟該怎樣來上好語文呢?結合這些年語文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和學生的心理特點,依據這些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首先,儲備於平時。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不但要有教學用的語文專業知識,如語言學、文字學、修辭學、文章學等,還要有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教育知識,而且要對其他各門類知識的了解和涉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多讀書、多學習。讀葉聖陶、夏沔尊、於漪等語文大家的作品,向當代優秀的語文教師學習,向魏書生、李鎮西、韓軍、李海林等學習。讀專業書刊,訂閱一些上檔次的語文專業雜志,了解語文教學的最新動態,比如《語文學習》、《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報》等。讀非專業書刊,尤其讀大量地文學書刊,這是為進行教學實踐的需要,可以使教師學識淵博,這樣一旦有教學需要即可信手拈來,讓知識服務於教學。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信賴和崇拜,「親其師,信其道」。
其次,准備於課前。
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導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反復誦讀所要學習的知識或文章,仔細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盡可能多地發現知識點,結合編者的選遍意圖,提煉出最主要的導學目標,據此設計出教師導課的努力方向。導學目標一旦確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要設計出切實可行的導學方案,來完成導學目標。此外,還要大量閱讀與此次授課相關的資料、圖片、背景知識以及其他介紹,去粗取精,選擇對教學有用的材料。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導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導學的內容產生共鳴。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戲、競賽、接龍、分組、才藝比拼等,每一個環節要用多長時間,由幾個人活動,都預設出來。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
另外,決勝於課堂。
所有的准備都是為課堂導學服務,教師與文本對話業已完成,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已經通過預習也進行完畢。課堂導學是完成導學目標的主陣地,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抓住課堂導學這個環節。
通過由淺入深式的緩緩行進,帶領學生進入文本,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主動地進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師逐步提出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通過生與生互動,師與生互動探究答案。這樣一來情感體驗就會全面,達到學習的目的,下面以經典篇目《變色龍》為例來談一談。
導學進行之前,布置好預習,先讓學生預習好有關的知識。上課開始讓兩名學生介紹寫作背景及作者介紹,比一比誰知道地多,記得准確,布置學生出聲朗讀課文,讀後提出較易的問題,本課的人物有哪些,故事情節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很簡單,在班級內討論解決不需要教師處理。接下來的問題是:奧楚蔑洛夫突出的特點是什麼?你是怎樣認為的?文中的環境描寫在第幾段,有什麼作用?軍大衣的脫和穿有沒有深層次的含義?你怎樣看待當時的社會現實?由淺入深的逐一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與學生進行對話,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來研讀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一旦解決基本標志著學生對文本的掌握。在導學過程中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因勢利導,盡量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討論中去,教師進行巧妙地藝術地點撥,整個過程要營造民主地課堂,這樣對於文本的理解會更豐滿、全面。
最後,鞏固於課後。
語文學習不能不掌握住知識,掌握知識是肯定的事實,那麼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後時間如何運用有一個准確地科學地指導。
依據教材上的練習題及其他相關的資料,設計出精當的作業,這是為鞏固知識而做的努力。寫作類的習題有兩種鞏固模式,一種是片段練筆,另一種是根據所學的文本進行有目的,有意識地命題寫作練習,可以是日記和作文的形式。從立意、構思、語言、等方面去鞏固,當然這里也有情感體驗融入其中。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饋,這樣對於學生的促進作用肯定是很明顯。從文本出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多讀書,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科學的指導,也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下面以經典小說《我的叔叔於勒》為例來談一談作業的設置。學習完本課之後,可以布置兩個方面的課後作業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第一,查找閱讀莫泊桑的作品,課下去圖書館或者上網尋找相關的作品,對莫泊桑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第二,布置一篇命題日記:「在去巴爾賽島的船上,一身西裝革履的於勒出現在菲利普夫婦的面前。」展開豐富的相象,進行續寫,尤其是回來時的景色應該怎樣描寫,一定結合課文內容來寫,設想故事高潮和結局部分。
語文教師若做到以上幾點的話,那麼所上的語文課就會更有效果和價值。我們知道每一篇入選教材的文本都經過編者的仔細推敲,是很優秀的篇章,語文教師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文本中間去,去研讀,去探索,去發現,在把這種收獲和體會在學生身上得到延伸和拓展,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愜意的事情。經過這樣一堂堂語文課的學習,語文課就有趣多了,在加上大量的閱讀,慢慢地學生自己就會學習語文了。
⑦ 淺談如何上好語文課
每門學科都有引人入勝的東西,能不能把語文課上得生動些,引發他們的興趣,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淺談如何上好語文課,一起來看看吧。
1.提高教師個人素養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不但要有教學用的語文專業知識,如語言學、文字學、修辭學、文章學等,還要有教育學、管理學、心裡學等教育知識,而且要對其他各門類知識的了解和涉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多讀書、多學習。讀語文大家的作品,向當代優秀的語文教師學習,多觀摩一些優質課。讀專業書刊,訂閱一些語文專業雜志,了解語文教學的最新動態。讀非專業書刊,尤其讀大量的文學書刊,這是進行教學實踐的需要,可以使教師學識淵博,這樣一旦有教學需要即可信手拈來,讓知識服務於教學。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教師充滿信賴和崇拜,“親其師,信其道”。
2.充分備好課是上好課的保障。
俗話說“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充分的備課對於課堂教學來說猶如枕木之如鐵軌,基石之於高樓,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讓教師對於課堂教學有一種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體安排,這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保障。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這就要求教師肯花時間去鑽研。
首先教師要備好教材。文本教學,要求我們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教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共鳴。如做游戲、競賽、分組、才藝比拼等,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的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為良好的課堂教學作了好的鋪墊。
再次,靈活駕奴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我們每一節課面對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充滿活力的個體,在大力倡導平等、民主、和諧、尊重的師生關系並努力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習的今天,教師無法預料到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全部結果,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互動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怎樣的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運用我們的教學機智,冷靜面對,正確引導,巧妙處理各種問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我們駕奴課堂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因為學生有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對課文內容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理解,還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點進行多向的理解。培養學生思維的一種發散性。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一旦學生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發現問題並得到肯定時,他們會以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學習中,體會學習中無窮的樂趣。而這也改變了過去強調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從學生的願望出發,巧設課堂,為學生創造一個舒展的學習環境,既培養了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意識,也使他們享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
3.重視塑造學生價值觀是上好語文課的內在要求。
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能夠張揚個性、交流情感,充滿智慧與靈性、充滿活力與藝術的場所,它是一個動態的、雙方的、發展的過程。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培養中學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康人格,既使發展人的個性需要,又是語文教學自身的需要。
正如特級教師王菘舟曾說過: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種境界;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種境界;人即是課,課即使人,這是第三種境界,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無課也就是感覺不到自己在上課,在工作。在課堂中,師生已進入了一個忘我的境界,也許在上課,也許當時的課堂就是真實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時空,忘了身份,課即是人,是現實。
看來上好一堂語文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不懈的摸索,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向新的境界而努力奮斗。這樣“詩”才能更雋永,“歌”才能更悠揚,“畫”才能更悠遠。
一、精心設計導語,努力做到“先聲奪人”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亦如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課堂上的知識,課堂上十分精彩的開頭能抓住學生,就好像一篇出色的文章,如果文章的開頭不吸引讀者,那麼讀者就很難有興趣繼續看下去。因此,一般有經驗的教師都會十分注意設計好導語部分。因為,好的導語設計,能一下子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與興趣,使課堂變得魅力非凡。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積極地開動腦筋,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能積極思考問題,緊跟教師思路,盡情地翱翔在知識的天空中。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段月色下的荷塘的視頻,讓學生能夠生動、直觀地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麗,並從中體味和欣賞這種寧靜。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人們都願意去做一個追隨四季、追隨歲月的自然之子。有人喜歡到黑龍江上感受濤聲激盪;有人喜歡去白樺林間傾聽落葉紛飛;有人喜歡去天邊小鎮仰望雪山陽光;有人喜歡去美麗的嘉蔭丈量天高地遠……甚至有人在自家小屋的門口去看螞蟻搬家、小鳥搭窩。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解讀朱自清那淡雅朦朧的心月、心荷。”本來就很美的視頻已經將學生帶入了一種寧靜、美好的心境當中。然後,再用語言藝術對這一美麗的場景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路能牢牢地追隨著教師,在教師的描述中去盡情的思考,讓學生彷彿真的置身於美麗的荷塘月色之中。
二、巧妙組織教學過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喊了多年,但是中國教育體制及人才選拔體制的存在,使得我國的教育其實還是一直在圍繞應試進行教學,而這樣的教學模式,難免會讓課堂氣氛變得嚴肅有餘而活潑不足。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課堂失去興趣,將心思轉移到其他方面,沒有興趣聽講。面對這種情況,要想改善這種狀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聽講,而是主動地思考,主動地討論,主動地去汲取知識。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要在課堂上隨時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時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在課堂講授的間隙中要給學生留出時間,讓他們來提問,讓他們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樣他們才能有一種能夠掌握課堂的感覺,並將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課堂當中。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在學生的提問中找出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當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尊重和快樂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轉入到課堂教學中,認真學習並欣然接受。
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不要怕學生提出質疑,要讓學生敢於提問,這樣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思考。有一些教師由於怕打亂了自己講課的步驟,並沒有給學生留出質疑的時間和空間,這讓學生有一些疑問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而沒有心思繼續接受下面的學習、討論,造成學生對於這一堂課的知識沒能更好的理解,顯得斷章取義,支離破碎。教師應鼓勵大膽質疑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解決自己的疑惑,教師可以對這些觀點進行引導、總結,讓學生對課文理解、知識的把握更加透徹、全面。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不能一直都保持嚴肅的氛圍,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製造一些小幽默,這樣在課堂上就會出現小花絮和小高潮,讓本來枯燥的課堂注入生機,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會變得有滋有味,有的知識點會以這種方式牢牢地紮根在學生的心中。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在課堂上巧妙的設置一些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同時也要通過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的思考,同時能夠更好的開拓思路,養成善於思考的學習習慣,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目標。
三、習慣積累,做好知識儲備
語文課堂上,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教師要會運用非常豐富的語言能力,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會引領學生主動地思考、觀察,而這些行為都必須藉助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進行授課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語言清晰、流暢,如果教師的語言不夠清晰,便會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不到位,或者對知識點的理解出現一些偏差。教師的語言不能十分繁雜、瑣碎,一定要盡量做到簡潔、易懂、清晰明了。語文學科的確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學科,作為語文老師,要對高中科學的知識體系,龐雜的知識必須扎實掌握。
當然,對於初入高中語文課堂的老師來說,也就是剛踏上講台的學生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如何將這種挑戰看成機遇呢?當然可以!首先要有正確的教學態度,教態大方,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其次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隨時應對課堂教學中的挑戰;當然,最關鍵的是要備好每一節課,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而且均要扎實。最後 ,還要養成認真學習勤於學習的好習慣。當然,我們學校已經實行了傳幫帶的教學措施,確保剛走上講台的教師早日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