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古詩三首寫的古詩都是表達什麼意思
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
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
洛陽城裡颳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湧想寫封家書問候平安。
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再次打開信封檢查。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長相思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嘈雜的聲音打碎了思鄉的夢,想到遠隔千里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鍾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鍾山下的家裡。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⑵ 小學語文5年級上冊5課主要內容
小學語文5年級上冊5課(古詩三首)主要內容: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鍾山,產生依依不捨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後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
秋思:
《秋思》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寫的是宦遊在外的詩人,面對秋天的景物寫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及行動細節,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深深思念。
長相思·山一程:
《長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創作的一首詞。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
⑶ 五年級第9課古詩三首的詩意是什麼
三首古詩詞分別是《牧童》、《舟過安仁》及《清平樂村居》
1、《牧童》詩意: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沒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而來的笛聲。牧童回來吃飽飯後,已是黃昏之後,他連蓑衣也沒脫,就躺在月夜下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中心:表達作者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2、《舟過安仁》詩意: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得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中心:表達了詩人對兩個小孩子玩耍中透出聰明伶俐贊賞有加。
3、《清平樂村居》詩意: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旁的溪邊上長滿青青的草。聽見茅屋裡有人帶著醉意操著溫柔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說話取笑,是誰呢?是一對白發的夫妻。老夫妻的大兒子在溪的東邊鋤豆田裡的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小兒子調皮可愛,他正在溪邊趴著剝蓮蓬。
中心: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美的田園景物圖,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表達詩人嚮往人情之美的生活之趣。
《牧童》的賞析:
首句「草鋪橫野六七里「描述了視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一個「鋪」字,表現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
第二句「笛弄晚風三四聲。」描述了聽覺上的感受,側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一「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
的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笛聲的悠揚悅耳,反映出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後的輕松閑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具有無限美好的想像空間。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靜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