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篇】
【 #一年級# 導語】說課就是教師闡述在課堂教學中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的教學研究活動。說課之前一般要事先寫出說課稿。從性質來看,說課具有說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流性等特點。說課主要由說課者、說課內容、說課方法和聽評者四個基本要素組成。 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1.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一、說教材
《要下雨了》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四組中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它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下雨前種種自然現象,而且是一篇發展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課例。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穗祥旁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課文,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這些自然現象是快要下雨的徵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是下雨前的徵兆。
教學難點:
通過對話的朗讀體會,知道下雨前「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的原因。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這節課時,應用「3143」情境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貫穿課堂,以情境教學為核心,按四步教學流程進行操作,這四步是:
1、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2、憑借情境,自主構建;在這一步里,先讓學生自主嘗試,再分小組合作學習,最後探究點撥;
3、拓展情境,達標訓練;
4、聚焦情境,評價反思。學生通過「看圖體驗,思考問題,朗讀,拓展」等學習方法,在扎實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出示課件看圖片,揭示課題。
2、過渡:除了這些現象,還有哪些現象也能預示天要下雨了呢?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學習《要下雨了》
3、板書課題。
二、憑借情境,自主構建
(一)充分自讀,整體感知
1、認讀字詞。
2、觀看課文朗讀視頻:課文先後出現了哪幾種小動物(教師板書;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
2、猜橡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順序號。
(二)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1、指導學習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學習生字「彎、直」,通過做動作理解詞義。
(2)學生自由讀二、三自然段,用「—」畫出小白兔的話,用「﹏」畫出小燕子的話。
(3)分角色朗讀對話。
(4)重點指導讀「我正忙著捉蟲子呢!」這句話。
(5)小結方法:讀、畫。
2、按以上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學生讀、畫。
(2)匯報交流。
3、放手學習八、九段
啟發學生思考:
(1)聽了小動物們的話,小白兔相信了嗎?
(2)天真的下雨了嗎?
指導學生讀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語氣。
三、拓展情境,達標訓練。
1、我正忙著搬東西呢!
李 老師正忙著改作業呢!
____正_____呢?
2、口頭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____________。
(2)要下雨了,小魚____________。
(3)要下雨了,螞蟻____________。
(4)要下雨了,天氣____________。
3、課外拓展:你還知道下雨前會出現哪些現象嗎?
四、聚焦情境,評價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2.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一、說教材
《鴨子和白兔請客》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了鴨子和白兔互相請客的事。首先寫白兔請鴨子到家做客,用鮮嫩的草芽和菜葉來招待鴨子,但鴨子很不高興,認為白兔太小氣;再寫鴨子請白兔到家吃飯,用田螺、泥鰍招待兔子,但兔子不愛吃這些東西;最後鴨子明白自己錯怪了白兔,因為自己喜歡的宴滾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課文採用擬人的手法,寫得生動而富有童趣,滲透了友愛`善於理解他人的教育思想。教學重點除了識字和練習分角色朗讀之外,就是讓同學從讀中感受到要善於理解他人,明白「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就喜歡」這個道理。全文共五個自然段,語言淺顯易懂,因此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隨文識字,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及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的:
1、認識10個會認的生字及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善於理解他人,明白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就喜歡這句話的含義;
4、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能力;
這篇課文分為二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詞,並指導書寫五個生字。這里我就單說第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的2、3、4條及指導書寫2個生字。
二、說教法
根據教學目的,從教材實際,學生學情出發,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過程中,主要突出兩中教學方法:
1、討論教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做引導者,能根據情境,讓學生自由討論,在不斷討論中,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交流各自看法。形成統一認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相機展開討論:
(1)看圖說說鴨子和白兔互相請對方吃了什麼?他們喜歡嗎?
(2)聯系實際說說「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別人不一定也喜歡」的意思。
(3)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過些日子鴨子請白兔吃飯會吃些什麼?」等幾個問題。
2、情感朗讀教學法:
《大綱》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課採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語句淺顯易懂。所以,我沒作較多的講解,而是採用多種朗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掌握規范的書面語言,從而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如:同桌合作朗讀,互相指導,取長補短;分角色朗讀及重點段的朗讀等個性朗讀訓練。這樣,學生如果感情把握好,自然而然也就感受到要善於理解他人,明白了道理。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議一議、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課學習任務。「議一議」讓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討論,「說一說」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麼?他們在干什麼?「讀一讀」找出課文中對應的自然段,進行不同方式的朗讀。這樣,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程序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學程序安排得科學合理,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及訓練重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以下幾點教學思路:
(—)復習生字,激趣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說說哪些字認識了,哪些字不認識。不認識的再加以鞏固,然後給予組詞。
2、說說這節課你想做些什麼?或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結合插圖,、展開討論:
1、鴨子到白兔家做客,白兔請鴨子吃了些什麼?鴨子喜歡嗎?看插圖1討論並說一說。
2、白兔到鴨子家做客,鴨子請白兔吃了些什麼?白兔喜歡嗎?結合圖2討論並說一說。
(四)仔細體會課文內容,朗讀感悟
找出跟插圖對應的自然段,重點指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朗讀,有個別朗讀,小組朗讀,分角色朗讀,全篇讀,重點段讀,重點句讀,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課文結束後,我還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朗讀的任務:
1、你找出一句最難讀的句子,說說為什麼最難讀?
2、找出一句課文中你讀得的句子,說說好在哪裡?
3、找出一句課文中你不理解的句子,說說你不明白在哪裡?這樣學生對課文理解就更深入了。
(五)歸納全文,進行課外延伸。
說一說鴨子和白兔互相請客後明白了什麼?並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也喜歡」這句話的意思,從而使學生學會善於理解他人的道理。
(六)指導書寫
讓學生說說書寫「這」和「家」兩個字時應注意哪些地方。你要怎樣寫才更漂亮。並讓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兩個。
3.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准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艷。
1、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為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
2、本文在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烏鴉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動畫,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能體會到烏鴉的艱難處境,從而完成一種角色的轉換,課文採用擬人的手法,讓學生在潛意識中能以第一人稱的態度來學習課文,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參與課堂教學。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在烏鴉找到水的畫面中有意添加幾塊小石子,給學生一些暗示,也給學生的聯想作一鋪墊。
3、本課設計的第二個實驗點是如何充分挖掘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影、音結合優勢及動畫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瓶子的形狀、裝水的多少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烏鴉喝不到水。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會有一個難點,加入小石子後為什麼烏鴉就能喝到水?於是我就設計了一段石子填水的動畫,相信學生看了動畫以後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烏鴉為什麼可以喝到水了。學生在背誦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把烏鴉找石子喝到水的動畫再重放一遍,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條理的梳理,提高學生理解記憶的能力。
4、在教學生字的時候,通過對課文中句子的講解而滲透句不離詞,詞不離字,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課生字。
5、本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本次講授第二課時教學任務。根據《語文新課程標准》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⑴復習、鞏固第一課時所學字詞。
⑵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並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像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 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准》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像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許多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麼或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自學要求:
A、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B、自學生字、讀准字音,記住字形
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准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游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裡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系「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鉤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讀文感悟
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4.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春到梅花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內容,本單元共有五篇課文,按照內容的由易到難順序排列。這五篇課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風光,語句優美而生動。不斷向上的春筍、調皮的雨點、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熱鬧的梅花山、美麗的大草原,或讓我們永存記憶,或讓我們流連忘返。五篇課文就像一根紅線串連的五顆璀璨的珍珠,這根紅線就是「春天」,我們可以把這組課文稱之為春光篇。本課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從整個小學階段來看,這讓學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象,激發他們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5.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一、說教材。
《司馬光》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三篇講讀課文。本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故事的插圖生動、形象,這些都有利於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助於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體會詞句的意思。課文用淺顯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的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懂得遇到難題,要開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依據新課程標准,結合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給第二課時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1、通過看圖理解花園里的環境及司馬光砸缸的過程,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2、能從課文的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教學,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因此,我將採用看圖法、質疑法、討論法、情境演練法等多種方法層層推進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從課件中質疑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課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進入課堂情景。
(1)你從課件中都觀察到了什麼?
學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嘩嘩地流出來,一個孩子正往外爬,圖中間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個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張大嘴巴,一臉驚慌的樣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1、爬出來的孩子是怎樣掉近缸里的?當時的情況怎樣?
2、是誰救的他,他是怎樣救的?
學生所提問題正是目標1要完成的任務,通過看圖了解當時的情況,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慾讀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導入新課。
(二)通過自讀、討論,突破重點解疑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圍繞這兩個問題,學生自讀1—3自然段,解決第一個問題。帶著問題讀課文,可以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讀書習慣,提高教學效率。
(2)讀文後討論,孩子是「不小心」沒留神掉進缸里的`,啟發學生想像,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會怎樣?通過討論得出當時情況緊急。
(3)再讀課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個問題,以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
1、經過自讀,學生從「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一片慌亂的情景,知道當時其他小孩的束手無策。
2、再次讀課文,獨立思考當時司馬光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是怎樣的一個孩子?從「搬起大石頭」、「使勁砸」知道司馬光救小孩的過程,說明了司馬光是一個沉著、機智、聰明的孩子。
(三)情境表演
(1)你們能把當時的情境表演出來嗎?
組織學生表演體會司馬光救小夥伴時的表情動作,同學之間互相評議。
(課堂表演時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全身心感受,讓學生自由組合,當堂表演是達成學習目標的有效措施。)
(2)拓展思維:如果你身邊發生了意外的事情,你會怎麼做呢?如:在超市裡和親人走散了;或者忽然有可疑的陌生人到你家裡,而大人不在家??
以上教學的設計,目的是鼓勵學生遇到困難時要冷靜思考,想辦法解決。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想像思考,聯系生活,有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創新精神的培養。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師: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遇到緊急情況,要沉著冷靜。)
2、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裡人聽。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式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
B. 一年級語文怎麼都快樂
怎麼都快樂課文原文如下:
一、原文
一個人玩,很好!獨自一個,靜悄悄的,正好用紙折船,折薯含雹馬……踢毽子,跳繩,搭積木,當然還有看書,畫畫,聽音樂……兩個人玩,很好!講故事得有人聽才行,你講我聽,我講你聽。還有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蹺蹺板……三個人玩,很好!
講故事多個人聽更數帆有勁,你講我們聽,我講你們聽。兩個人甩繩子,你跳,我跳,輪流跳。四個人玩,很好!五個人玩,很好!許多人玩,更好!人多,什麼游戲都能玩,拔河,老鷹捉小雞,打排球,打籃球,踢足球……連開運動會也可以。
三、作者
任溶溶(1923年5月19日—2022年9月22日),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廣東鶴山人,生於上海。著名兒童文學翻譯家、作家。1945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中國文學系。1949年後歷任上海少兒社編輯部副主任,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
任溶溶譯著有《安徒生童話全集》《彼得·潘》《小飛人》等;著有童話集《「沒頭腦」和「不高興」》兒童詩集《小孩子懂大事情》兒童文學《我也有過小時候——任溶溶寄小讀者》等。曾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傑出老敬貢獻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宋慶齡樟樹獎。
C.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原文及教學反思
1.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原文
一個人玩,很好!
獨自一個,靜悄悄的,
正好用紙折船,折馬……
踢毽子,跳繩,搭積木,
當然還有看書,畫畫,聽音樂……
兩個人玩,掘游很好!
講故事得有人聽才行,
你講我聽,我講你聽。
還有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蹺蹺板……
三個人玩,很好!
講故事多個人聽更有勁,
你講我們聽,我講你們聽。
兩個人甩繩子,
你跳,我跳,輪流跳。
四個人玩,很好!
五個人玩,很好!
許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麼游戲都能玩,
拔河,老鷹捉小雞,
打排球,打籃球,踢足球……
連開運動會也可以。
2.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教學反思
《怎麼都快樂》是以快樂為主題的一篇兒童詩歌,整篇文章充滿著童真童趣辯散早,是一篇讓孩子很喜歡的兒童詩歌。
在備課時我發現了這首詩歌的生字詞大多是以「動詞+名詞」的形式出現,例如:「折紙船」「下象棋」「踢毽子」等,而動詞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詞,因為每次教學動詞的時候我都會叫他們加上動作做一做以加深孩子們對詞語的印象,而這首詩歌如果解決了這些形式的詞語就基本上能讀通讀順課文了,所以第一課時我就反復地讓孩子們讀這些詞語再加上動作,自己再出一些同種類型的詞式給他們訓練,舉一反三,很快地他們不僅記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這時候再來讀通讀順詩歌,基本上都過關了。而且也在無意中讓他們體會到了快樂,一舉兩得。這讓我攜雀明白了,有些課文你只要找准了一些關鍵詞句,那麼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感覺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有下面兩個方面:
1、注意課堂的生動活潑,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2、教師范讀對學生的示範性不夠強。一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更多的是模仿老師。因此,作為一名老師,應該為學生做好朗讀的示範。
3.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教學反思
《怎麼都快樂》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7課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兒童詩,貼近兒童生活,充滿了童趣,語言生動有趣,其學習活動也有針對性。通過這些學習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獨自一個人有快樂,與別人相處很快樂,幫助別人更是一種快樂;玩耍是快樂,學習也是快樂,初步知道應該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節課下來,感覺做得比較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入新課的學習中。初讀感知,生字的正音,多音字的掌握和運用。
2、鼓勵多元識字,鼓勵自主識字,是部編版教材的要求。提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字的書寫指導,要精細入微,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多音字的讀音,通過實踐運用,得到鞏固。
4.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教學反思
《怎麼都快樂》是一首兒童詩。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快樂,事事有快樂,怎麼樣玩都會快樂,在反復誦讀中產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1.多種形式朗讀,體會內涵。「體驗」是開啟文本的金鑰匙。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感情,在評議中尋求答案,用讀來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在本節課中,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採用鼓勵多種朗讀方式相結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結合自身感受,讓學生入情入境。
2.啟發引導,自由表達。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創造是一種的境界。只有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才會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把自己頭腦中生活經驗的積淀放到文本中來理解。在本節課教學中,模仿課文形式進行「小創作」,讓學生也來當回小詩人,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寬了教學渠道,使學生樂於接受,樂於交流。
5.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怎麼都快樂》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共有4小節,分別寫了一個人玩、兩個人玩、三個人玩和許多人玩的不同樂趣。詩歌每小節結構相似,都是先說「幾個人玩,很好,」接著說這樣玩的特點,最後幾行進行具體的玩法舉例。課文從孩子的角度來講述對快樂的理解,一人獨處時一種快樂,與他人相處也是一種快樂,學會為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游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快樂,事事有快樂,怎麼樣玩都會快樂,在反復誦讀中產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反復看著於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印象深刻,於老師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學語文,積淀了五句話:種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充滿童趣的詩,所謂的「趣」就是課要上得有趣味性,讓學生願意學,樂此不彼。不是以為熱熱鬧鬧才算有趣,戴上頭飾表演、做個「課件」演示演示才算有趣。我們的課上的有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課中,描述的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我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看圖片,演示游戲的方法朗讀,讀出詩歌的情趣。比如第一小節的'朗讀我是圍繞「靜悄悄的」這一詞語,想像一人在家玩游戲的畫面,讀出一個熱玩耍時特有的安靜和自由。先是個別讀,然後小組讀,再是齊讀。
於老師的重積累,在備課時我發現了這首詩歌的生字詞大多是以「動詞+名詞」的形式出現,例如:「折紙船」「丟手絹」「踢毽子」等,而動詞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詞,因為每次教學動詞的時候我都會叫他們加上動作做一做以加深孩子們對詞語的印象,而這首詩歌如果解決了這些形式的詞語就基本上能讀通讀順課文了,所以第一課時我就反復地讓孩子們讀這些詞語再加上動作,自己再出一些同種類型的詞式給他們訓練,舉一反三,很快地他們不僅記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這時候再來讀通讀順詩歌,基本上都過關了。而且也在無意中讓他們體會到了快樂,一舉兩得。這讓我明白了,有些課文你只要找准了一些關鍵詞句,那麼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理解運用:聯繫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我覺得自己這方面還需要加強,星期三聽了張校長的課,印象最深的就是張校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如何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方法。於永正老師在重習慣中說到「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實踐。」這點我在張校的課堂上深有體會,重讀寫結合,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我在本課中將「獨自、靜悄悄、有勁」詞語的意思也是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的,其中「獨自、靜悄悄」在第一小節的同一句中——-「獨自一個,靜悄悄的」引導「獨自」就是一個人,沒有其他人,想像自己一個人、折船、折馬、看書、畫畫時無人打擾的安靜,知道「靜悄悄「的意思。這是我們這個單元的重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相長,今後還需要多學習,多看書,多提升自己。
D.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怎麼都快樂》課件
一個人,挺快樂折紙船踢毽子聽廣播
兩個人,真快樂下象棋打乒乓講故事
三個人,很快樂跳皮筋掰手腕過家家學唱歌
許多人,更快樂丟手絹賽拔河……
第二課時
一、引入:讀兒歌
小紅傘,小花傘,接著天上小雨點。
媽媽下班累又乏,我端杯水送給她。
媽媽,媽媽,您歇會兒,我來幫您干點啥?
——學會為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
E. 一年級語文怎麼都快樂課文
一年級語文怎麼都快樂原文如下:
課文賞析:
《怎麼都快樂》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7課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共有4小節,分別寫了一個人玩、兩個人玩、三個人玩和許多人玩的不同樂趣。詩歌每小節結構相似,都是先說「幾個人玩,很好,」接著說這樣玩的特點,最後幾行進行具體的玩法舉例。
課文從孩子的角度來講述對快樂的理解,一人獨處時一種快樂,與他人相處也是一種快樂,學會為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游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快樂,事事有快樂,怎麼樣玩都會快樂,在反復誦讀中產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